红楼梦读后感【7篇】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艺术性的文学巨著,围绕贾宝玉写了一系列感人的故事。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红楼梦读后感【7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红楼梦读后感 篇1

风飒飒,嫣红的蔷薇跌花落瓣。辗转间又忆及你娇花照水的容颜,你的“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爱屋及乌,我想我最爱的,还是《红楼梦》。

唱一声如花美眷音多惨,接一句似水流年意更柔,是一曲属于你唱不完的爱恋。

关于你,我想我承载了太多太多的情愫。少时,便接触了《红楼梦》,亦不幸又有幸。那时的童心未泯,倏然消匿得无影无踪。那时你的音容也每每缭绕于心间抑或梦镜。

初读红楼,混沌未开,只觉颦儿悲戚难懂。再品《红楼梦》,已是初露锋芒了,也懵懵懂懂了解她在寄人篱下情薄如纸的情况下的真实。犹记颦儿最让我铭记的一句:一朝红颜春尽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细细品味,原以为是颦儿怜惜这些落花,倒也罢了,但此后便愈熟稔她的性情。一回回的看罢,多少次轻叩你凄苦的心扉,多少次探问你愤懑的内心,多少次闪现你秀丽的面容,多少个生命的年轮也无法改变你身处封建王朝的境地,多少次无声地啜泣对于你无法和心爱着的宝玉不能完成所谓的“金玉良缘”也是于事无补。贾母曾说道:“惟有我这两个玉儿最可恶!”虽说是这样,但她可以容忍宝玉的叛逆痴狂,却无法谅解你——黛玉的多愁善感。那时我便早已深深铭记这个缜密的颦儿:两湾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绝美的你。

仍记得那夜辗转反侧,窗外被树叶筛洒下来的月色流泻进屋内,湿润了一地银晃晃的忧伤,陡增凄怆之意。白日读毕红楼,悲戚万分乃至蜷袖兀自啜泣。耳边萦绕黛玉香消玉殒,遗恨而去时的一句:“宝玉,宝玉,你好……”夫叹可怜“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可恨“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那日的泪水破堤绵延,延续到今夕都不曾忘怀当时的缅怀。憎恨宝玉的薄情寡义,悲叹人世的悲欢离合,可泣黛玉的欲罢不能。

世人哂笑你的锱铢必较,揶揄你的吃醋拈酸,不屑你的多愁善感,厌恶你的悲春伤秋。而有些人把自己当成一个正儿八经的黛迷喜欢着你,却同浴讥裸,把你当做偶像剧女主角或琼瑶剧女主角一样顶礼膜拜,也着实虚伪得让人难过。我只是单纯的欣赏,你天生丽质。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才华横溢,堪怜道韫咏絮才,清照婉辞比不如。你就像是一种境界,可望而不可及的境界,是存在于理想或者仙境之中。世俗之人,难免为各种东西所羁绊,不能达到你的那种高度,那种对爱的真情,如茶似酒,愈酿愈浓。

后记:

你完美的落幕,在我心中灼灼其华,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你就是这样一个美好理想的存在,选择靠近只因向往;选择远望,只因我明了这不能亵玩。只有全心全意的人,才可靠近这玻璃般透明的美,若不能呵护于手心一辈子,就莫让脆弱如烟花般的美消逝。

《红楼梦》读后感 篇2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就其中味?”一首千古流传的诗词吟诵来,拉开了《红楼梦》这部千古巨作的华丽帷幔。——题记

《红楼梦》,我见过比它架构庞大的,见过比它华丽宏伟的,但是,它却仿佛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吸引着人们去一遍遍品读一遍遍揣摩。是了,是曹雪芹倾心刻画的人物形象使这本古典名著魅力无穷。

飘飘洒洒落下漫天花瓣,一个纤小的人影拿着花锄正进行着她认为无比神圣却哀戚的仪式——葬花,那便是林黛玉。黛玉纤弱而敏感,是个痴情悲观的人儿,先天的身体虚弱造就了她“喜散不喜聚,喜静不喜动”的忧郁气质。她一直爱恋着宝玉,却是敢爱不敢说,总是把心意深深地埋藏在心底,最后为爱情而死去。

宝玉,一个痴心多情的少年,他平时看似嘻嘻哈哈乐乐呵呵,用情却是一往情深。他一直喜欢着黛玉,却中了凤姐的计策稀里糊涂地与宝钗成亲,最后遁悟空门,随两位仙人而去。

还有那娴静端庄大方温婉的宝钗,狠厉泼辣的王熙凤,具有叛逆性格的晴雯……一个个人都刻画得如此生动、性格鲜明,这正是《红楼梦》最为精妙之处啊。

这本书不但人物刻画精妙,那庞大而华丽的架构也令人为之震撼——《红楼梦》以宝黛的爱情故事为主线,细致地描写了贾府富贵人家的奢华生活,这儿到处都是琪花瑶草,金玉遍地,丫鬟小厮到处可见,华丽的布局看得读者们眼花缭乱的同时也为富贵人家的奢华生活深深感叹,完美地契合了题目,“红楼梦”啊,华丽的朱楼梦境般的富贵生活啊。

当我们沉浸在书中精妙的词藻构造之时,是否早已忘却了书的作者,那位饱经风霜生活潦倒的明代文豪曹雪芹。这样一个曹雪芹——一个洞悉社会、冷眼看世的人;一个怀着惊天纬地之才却被黑暗现实埋没的人,他或许饱尝世态炎凉,却拥有满腔热血;他或许消极避世,却又是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者!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不仅是《红楼梦》的开篇诗,更诠释了曹雪芹对艺术与爱情的执着追求。“荒唐言”,小说的本身是荒唐的,给人非现实之感,那《好了歌》讲的便是这个意思;而作者要写这部小说的选择也是荒唐至极的。当时人们认为小说不过都是些虚浮琐屑的言论,庄子曾说过:“饰小说以干县令,于大达再远矣。”但曹雪芹还是执着地选择了艺术,一心去追求着自己的艺术与爱情。

“说道心酸处,荒唐愈可悲。因是同一梦,休笑世人痴”有始便有终,还是一首渺渺虚浮的诗在悠悠回荡,《红楼梦》的故事终了,谁解其中味?还有多少味儿可解?只待你去细细品味慢慢琢磨,《红楼梦》是一部永远品不尽读不完的书。

红楼梦读后感 篇3

宝玉失玉这篇文章讲了贾宝玉到南安王府里听戏,路上把佩戴的玉丢失掉了。让许多人都为这件事情发愁。当时凤姐生病中,听说宝玉丢了玉,便叫丫头扶着自己来到宝玉的房间,凤姐也无计可施。大家都在想办法找回玉,林中孝媳妇献上一个计策,让妙玉算命。一连找了好几天,仍然没有下落。宝玉生病了。袭人把情况告诉了凤姐,凤姐请医生医治,几剂药下来,仍不见效,病情一天比一天严重。这时恰巧贾母惦记宝玉,便到大关园来看宝玉。{原先贾母还不知道宝玉丢玉之事},贾母看到宝玉那个样子,心疼的要命,便把宝玉带回自己的房间,让他住在自己的身边。

读完这篇我感到宝玉在这个家的位置相当重要,一件事能引来大家的轩然大波。

《红楼梦》读后感 篇4

自从读了《红楼梦》后,我发现这本书太悲伤了。我发现《红楼梦》中的人物太苦了。比如林黛玉从小就失去了母亲,来到了祖母家。而且,她还有一种病。这种病似乎永远不会好起来。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林黛玉第一次见到贾宝玉的时候,还有很多公子女孩在一个地方写作和绘画,还有林黛玉写的诗。林黛玉通过愚蠢的姐姐知道贾宝玉今天结婚了,贾宝玉发现新婚的人不是林黛玉,林黛玉烧掉了她和林黛玉一起写的诗,林黛玉4000是如此悲伤和痛苦的心是什么感觉?

不知道为什么看到《红楼梦》总觉得林黛玉终于应该和贾宝玉在一起了。真不知道这本书的'作者曹雪芹是糊写的还是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一件事。为什么零待遇和贾宝玉不能像梁山伯和朱英台一样?即使他们死了,他们最终也可以一起变成蝴蝶飞走。

说实话,我对这本书还是很感兴趣的。我对读完这本书的一半不感兴趣。如果我不想看看后面的结果,我就不会读这本书了。但读完这本书,就像我们的生活一样。有酸有甜,也就是黛玉酸就是林黛玉吃那些女孩的酸一样不舒服,甜就是林黛玉和贾宝玉一起写诗。苦涩是贾宝玉和那些女孩一起把林黛玉一个人扔在那里,看着她们欢快的笑脸。

我希望我的生活不会像贾宝玉和林黛玉那样痛苦,两个人不在一起,我想两个人命中注定,不能在一起,所以如果我,我不会把太多的感情放在爱上。

所以最后,读完之后,我觉得这本书不能说不好看,也不能说好看。所以看不看都不关我的事。

《红楼梦》读后感 篇5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是黛玉低吟着的悲凉诗句,一直被古往今来传唱着。这句诗出自曹雪芹的手笔,似乎也暗示了《红楼梦》的悲惨结局和它之中蕴含着的作者对封建社会独有的苍凉与无奈。

《红楼梦》以贾府衰亡为主要线索,全书以贾府为中心,描写了上至朝廷、官场,下到市井、乡里的人情世故和风尚习惯,可谓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最吸引我的就是上至宝玉、金陵十二钗,下至丫头都是那么的具有才华,各个都能出口成章,让我刮目相看,更让我崇拜的五体投地。印象最深的就要数黛玉和宝钗了。黛玉或许因为从小的体弱多病,又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因此养成了她多愁善感的个性,她的眼泪总是又多、又细、又长。空有了一颗玲珑心和无人可及的诗情才意,真是让我倍感遗憾啊!反之,宝钗从小就在大户薛家出生,又有母亲和哥哥的疼爱,她的性格就有大家闺秀所具备的大气了,因此也更得长辈们的喜爱了。更是“是非面前绕道走”,连丫头们都喜欢她。而我又觉得她表面上是风光了,但做每件事情都要思前想后,肯定是件特累的事。

《红楼梦》里对每个人都刻画的入木三分,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心思,读了以后真是受益匪浅,更感到世态炎凉,真真假假,到头来都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读后感 篇6

大家都读过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书和被改编成的电视剧,其作者曹雪芹,呕心沥血十年写成此书,但著作原名叫《石头记》,书中开篇有首五绝诗《满纸荒唐言》: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来道出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写此书来表达内心的五味杂谈。这是一部经典的长篇小说,但也可称其为寓言故事小说,因曹雪芹无力反抗当时的社会腐败,只能借寓此文来抒胸臆。这里的人物众多,涉及领域之广,我只能从美学角度来进行剖析。

首先,这是一篇美文,虽然篇幅超长,但字字珠玑,里面的诗词,每首都堪称经典之作;其二,这是一部反映当时社会的一篇思想巨著;其三,这里的建筑之美,后人才根据此文设计一一有了现实版的大观园!其四,小说里人物众多,服饰之美,也描写的如临其境,个个都刻化的栩栩如生;其五,药善之美,许多医学专家一直还在研究作者给我们在医学上留下的宝贵财富。

所以,我们要给作者正名,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还是一位建筑大师、医学大家、一位伟大的诗人、服装设计大师!

由于本人学知有限,只能在此抛砖引玉,书中还有许多经典案例值得后人不懈研究。

《红楼梦》里的十二金钗,十二个丫鬟,十二首歌,都有一定的寓意,连刘姥姥的出场和结尾收场,都安排的天衣无缝。所以,此书里面的空间像一个圆型的苍穹,让你找不到间隙。惊叹作者的博学,更惊骇作者将这么多的宝贵财富集(积)于一书。有幸翘首,拜读先生此著。

红楼梦读后感 篇7

第一重:炎炎的夏日,炙熱的高溫,我連敲著鍵盤的手都感到有些無力,此時此刻,窗外的蟬聲聽起來都有點懶洋洋的,斷斷續續的蟬鳴和起起落落的鍵盤聲,厚厚的一本「夢」,還有一堆所謂的「紅學」,真是讓我重到覺得連夢也做作不了!一會兒,紅學變成了曹學;一會兒,賈寶玉和林黛玉成了世祖福臨董小宛;一會兒,又成了清將納蘭成德的愛情故事……。在這種熱得令人發昏的時候,我的大腦有點渾沌了!說書人不都說了那是「滿紙荒唐言」了嗎?找出了一堆的紅學,我真不知道是該哭還是該笑?我終於相信吳淡如所說的那句話了:『中國漢學家的想像力似乎全在裡頭了!』賈寶玉說:『女兒是水做的骨頭,男人是泥做的骨頭。我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又一會,紅樓夢裡的男人暗指剛入中原的滿族,而女兒就是指漢族人了!此時的紅學成了「弔明之亡;揭清之失」為宣揚民族主義而生的一部名著了。唉!但現在我更篤定那絕不只是「似乎」而已,紅學裡,連曹雪芹的家族都沒放過,甚至是曹家的家譜都能拿來細數一番。難道這就是所謂的文學價值?一連串的考證、一頁頁的推論,無怪乎胡適先生要說那是「附會的紅樓」。

無論是紅樓夢也好,是風月寶鑑也罷,說穿了,它也不過是本言情小說,如今就連版本對照都要巨細靡遺,裡面的詩詞歌賦都可以拿來做考據,為什麼卻硬要將那份痴狂束之在「經典」的高格中呢?也許就是因為它的經典卻使得每個欣賞它的人都不曾用最單純的感動去感受它,大概那也就是如今只能在考證學裡頭找到紅學的原因吧!「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痴,誰解其中味?」這份「其中味」大概也只能在閣外感嘆啦!

第二重:有了第一重那令人頭痛的感想,於是本想偷懶的我決定認真將紅樓夢再看一次。有幾個熟睡的夜晚我當真是在紅樓夢了;在夜深人靜的床燈前,恍惚中,我宛如置身在大觀園裡,一幕幕的看見了寧、榮兩府的興衰起落、林妹妹「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的痴、寶哥哥展不開眉頭的傻、才貌雙全的史湘雲、傳統典型柔順的中國女子迎春和襲人、兩美兼得卻還不安於是的賈璉、還有一堆傳統標準的中國大男人、一切大觀園裡的愛、恨、 痴……。不住的聽著有人輕輕的低喃著:「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睡不穩紗窗風雨黃昏,忘不了新愁與舊愁。」反反覆覆、迂迂迴迴,逝去的煙消雲散,留不住的依然挽不回。

讀到最後,我不禁喟然!「嚥不下玉粒金波噎滿喉,照不盡菱花鏡裡形容瘦,展不開的眉頭,捱不明的更漏呀,恰似遮不住的青山隱隱,流不斷的綠水悠悠。」記得第一次讀兒童文學版的紅樓,我並沒有投入太多的少女情懷,只是對寧、榮兩府這樣一種命運的起落,有種不見它樓,卻見它樓塌的感慨;對於裡頭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愛卻不大理解,甚至是為寶玉在黛玉死後仍迷迷糊糊過了一段日子覺得不敢認同,隨著時歲增長,如今卻更能體會出在他大哭一場之後,心情一點也沒變的滋味!可是再多的淚水也不能夠改變些什麼,這讓我想起一部曾轟動一時的日劇─劇中鮮明的對比著男主角對於愛情的一種成長,兩段經歷生死的愛,第一次失去的痛不欲生、頹廢喪志,直到女主角的出現,他不斷的從命運的牽絆中學習去愛去付出,更不斷的向生命之鍾禱告著:神啊!請多給我一點時間,雖然他仍然失去了,但對於愛,他已有所成長,最後一幕,男主角帶著他们唯一的女兒站在墓前溫柔的笑。同樣是失去,卻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其實認真想想,這不就是種人生觀嗎?寶玉乍然知悉黛玉的死,他只看見了他所失去的,所以他變得痴傻,最後遁入空門,選擇遺忘所有他還握住的擁有。

「無為有處有還無」,無意中,我似乎有些領悟;其實人生是很現實的,不論是失去了、擁有了,世界卻不會因你的悲傷雀躍而佇足,太陽依舊東昇西落,地球仍然四季運行,當愛的人離開了,一切的一切都還是不斷的在繼續,而我们唯一能做的,也許就是從中試著感受擁有,學會珍惜,在該放手時學習承受失去的落寞。「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再次細嚼這句話,令人不覺莞爾,人生也不過就是如此;擁有的時候患得患失,卻又在失去後有種若隱若現的悵然,是非恩怨隨風付諸一笑,聚散離合本是人生難免,人生苦短何必計較太多,成敗得失不用放在心頭,畢竟,面對、承擔,才是成長的開始,苦難,在每個人生命中也許有輕重之別,但選擇如何面對,仍操之在己,何不為自己找找生命的轉機。第一次讀紅樓,我和書中的寶哥哥、林妹妹擁有相同的年紀,同樣的懵懂、同樣的單純、同樣的無憂無慮,但也許最不同的就是那份執卓的痴儍吧!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