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由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估等子系统所组成,各子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里是整理的三年级数学教案【优秀9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第一单元《时、分、秒》
第一课时: 《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教学分析:
时间单位“秒”学生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触。1分=60秒,学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不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给足学生观察、发现、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1、秒的认识
教学重点:
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教学难点:
1、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
十、
九、
八、
七、
六、
五、
四、
三、
二、一!
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1分=60秒)
④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
(4)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
①课件出示。
这是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②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
③课件出示。
有的电子表可以显示到秒。你知道这个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吗?(6时55分57秒)
④读出电子表上的时刻
⑤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5)体验1分钟、1秒和几秒
①1分钟有多长?
课件播放《时间像小马车》,猜猜播放多长时间?课件验证。
②学生闭眼感受1分钟。
③1分钟能做哪些事?
④1秒究竟有多长呢?
出示钟表滴答声,学生闭眼感受。
⑤1秒钟能做哪些事?学生畅谈,课件出示。
一秒钟,猎豹在草原上可飞奔28米;一秒钟,蜂鸟振翅55次;
1秒钟,地球绕太阳转动29.8千米,从太阳接收486亿千瓦的能量,太阳系在银河系内运行220千米,宇宙空间里有79个星体发生爆炸结束其“生命”。
⑥感受几秒
师吟诵《明日歌》。猜一猜,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想的?计时验证。
师吟诵《长歌行》。估一估,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估的?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课本第6页第2题。
2.课本第6页第1题。
3.课本第6页第3题。
4.课本第7页第7题。
四、全课总结,升华新认识
1.课件播放《长歌行》,说说你从中知道什么。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简单,但单位时间比较抽象,不象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1秒、几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抓住如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通过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1秒”的长短,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由于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因而在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来解决“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及“分与秒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首先通过让学生拍手、数数、写字、画画等活动让学生体验1秒钟、1分钟的长短,在体验1分钟时还让学生体验同样是1分钟做不同事情时的不同感受。由此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意识。
4、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事情所需时间,在头脑中建立表象,在估测其他事情时可借鉴作比较。当然,除了在学习秒的认识是可以这样做,建立其他数学概念也可运用这样一些做法。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比较、沟通等活动中理解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
2、能正确运用乘法对整除与带余数的除法进行验算。
3、培养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经历观察、填写、思考等学生活动,感知乘、除法的关系。初步感受可以用乘法来验算除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听算20题。
2、通过观察比较初步得出验算方法。
出示:18X6=108 46X7+3=325
108^6= 325^7
3、比较一下,上下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根据学生得结论教帅板书:商X除数二被乘数
商X除数+余数二被乘数
二、新授
1.验证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
指板书问:是这样吗?我们来验证一下:出示例4。
教帅巡视指导。
你们验证的结果怎样?
2.验证带余数除法的方法。
你是怎样验算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教帅要鼓励学生创新,除数商的一种还可以:100 — 2 = 98 984-7=14
3.小结。通过上面题目的联系,请同学们说说除法验算的方法和验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三、练习
1、课本第25页做一?做。你们验算了吗?我们要养成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
2、课本第26页第3题。
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把它分成题目要求的这两类?
一般学生:算出结果再分类。
好学生:看末尾。如果是。或5能被5整除,没有余数,反之带余数。
练习内容:26-27页第4—7题
教学内容:第36页例3、“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七第6-10题。
教学目标:理解与表内除法相应的一位数除几百几十和几千几百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和类推等思维能力。
教学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8divide;424divide;212divide;3
2.填空。
210里面有()个十,
1200里面有()个百。
120里有()个百和()个十,也可以看作()个十。
二、教学新课。
1.教学120divide;3。
(1)学生摆出1大捆和2小捆小棒。把120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可以怎样想?
(2)把12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十,就是几十?
(3)说一说120divide;3你是怎样想的?
(4)口算。
做“练一练”第1题。
学生口算,并说一说想的过程。
2.教学“试一试”。
(4)出示1200divide;3。
说一说,1200divide;3口算要怎样想?
(2)做“练一练”第2题。
学生算出得数。
指名口答是怎样想的?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七第6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练习七第7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七第8、10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字进行编码,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初步学习数字编码的简单办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班有多少人?你自己的学号是多少?老师点名时,如果不叫名字怎么来区分班上的学生呢?
揭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
二、探索新知
1、教师:同学们邮寄过信或收过信吗?(拿出已经写好封面的信封)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同桌相互说说,然后得出:每个信封上都有两个邮政编码。
教师:信封左上角那排数字代表什么?(收信人所在地的邮政编码)
教师:那么右下角那排数字代表什么呢?(寄信人所在地的邮政编码)
2、课件出示邮政人员介绍邮政编码作用的信息。
邮政编码是我国的邮政代码,机器能根据邮政编码对信件进行分类,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信件邮递的速度。
3、教师:你想知道这些邮政编码是怎么样编排的吗?
(1)师生共同学习教材第77页的邮编448268是怎样编排的。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邮政编码是如何编排的,对有疑问的地方,教师适时解答。
(2)学生介绍自己了解到的本地的邮政编码。我们学校的邮政编码是多少?它们是怎样组成的?
4、数字编码——身份证号码。
(1)课件出示一张身份证,让学生观察并说说发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后,汇报可能说出:身份证上有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发放日期和有效期、编号。
(2)学生自学教材第77页关于身份证号码的内容。
教师:从身份证号码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指名学生说说。
5、数字编码——学号。
教师:我们来给学校的每一个学生编一个学号。
(1)请你讨论一下学号中应该包括哪些信息?
学生讨论后,汇报。汇报时可能说出:年级、班级、性别、入学年份等。
(2)根据以上内容来设计编码的方法。
(3)分组活动,共同探讨如何编号。
(4)以小组为单位来展示本组同学设计的学号的编排方法。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出每个数字在编码中的含义。
三、巩固练习
1、你还知道哪些邮政编码?它们是怎么组成的?和同学交流一下。
2、生活中的编码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目标】
1.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并学会设计较复杂的对称图案。
2.参与收集、设计图案的活动,感受图案的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建立模型
1.欣赏美丽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美无处不在,请同学们欣赏这几幅图案,你能说一说看到这些图案的感受或知道图案代表的意义吗?
2.运用平移、旋转、对称的现象观察、探究美丽的复杂图案。
(1)每一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2)哪幅图案是对称的?(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汇报。)
3.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图案是由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得到的?
先在小组内交流评议课前收集的图案是不是具有以上特征,再全班汇报交流。生活中有这么多美丽的复杂图案,它们都是怎样得到的?
(二)解释应用
1.你想不想也来设计一幅美丽的复杂图案呢?
(1)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图形(教材第24页)。
学生在书上独立画图,教师巡视。展示学生的作品,请画得又快又好的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画的,在画图的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对称图形有哪些特点。
(2)继续画下去(教材第24页)。
我们一起来欣赏,观察图案,它是由哪个简单图形运用什么现象,经过怎样的变化过程得到的。
(学生汇报。)
2.小结:你有什么收获?
利用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的方法设计的图案,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我们能不能把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设计出更美丽的图案呢?
一、教学内容:
学习小数是认数的一次重要扩展,在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往往采用小数表示。本单元初步教学小数的知识,也为第二学段系统学习小数的知识打下基础。全单元编排四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
例1、例2:认识小数
例3:小数的大小比较
例4: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一位小数;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会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三、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学会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及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运用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时间:
4课时
五、教具准备:
课件和配套光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精品资料设计
一、教材简析:
这部分教材是这一单元内容的综合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更好地体会小数的含义,掌握一位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以及加减计算。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并比较。
2、熟练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了解小数的产生,知道一些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地认识事物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1、用小数表示下面各图的涂色部分:(图略)
读完题目要求,让学生说说题目要求中的关键词。(小数、涂色)
把答案写在书上,交流。
指出:完整的一个正方形,我们可以用“1”表示。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小数(题略)
同样,读完题后要求学生说出题目要求中的关键词。
学生练习,并交流。
3、三位小朋友储蓄的钱数如表,说说每人储蓄的钱是几元几角?谁最多?谁最少?
你还能发现什么信息吗?
4、在□里填上合适的小数
注意:1后面是一点几,2后面是二点几,数的时候要数完整,前后要兼顾。
在填出的数中,哪个最接近0。5,哪个最接近2?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如果没有“在填出的数中”这一要求,你会怎么考虑呢?
5、加减对比练习:
0.5+0.32.6-0.87.8+1.16.2-3.9
0.5-0.32.6+0.87.8-1.16.2+3.9
提醒学生看清楚加减符号,再计算。
6、绳子长10。5米,绑树苗用去3。2米,修篱笆用去4。6米
两次一共用去多少米?还剩多少米?
7、爸爸和小明做衣服用布的米数如表(表略)
(1)爸爸做一套衣服用布多少米?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注意指出:一般我们会提一些求和、求差的问题,在提的时候,要联系生活实际去考虑该问题是否有实际的意义。比如说这道题,如果把爸爸做上衣用布和小明做裤子用布合起来,显然是不合适的,那就不要问这类问题。
更明显的例子:两个学生跳高,我们只能比他们谁比谁跳得高多少,而不能算他们合起来一共跳得有多高,显然后面这个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提问题也不能随便提,还要考虑到现实的情况。
8、你能根据每一组数排列的规律,接着往下写吗?
先请学生说说每一组的规律是什么?自己是怎么发现的。再说说按照这个规律接着往下写,应该写什么。
课后小记:
书上的第107页的思考题,难度过大了,很多学生看见题目后都不知道怎么下手,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很刻意的讲解我觉得也没有多大的意思。我觉得思考思考题应该至少要有小部分的学生能自行解决,更多的是有点模糊的感觉,这时老师的讲解可以让他们茅塞顿开,才是有效的,而这道题我觉得对学生而言太难,反而学生会没有兴趣。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3页的例题和“试一试”,第43~44页的“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今天,老师发现你们穿的衣服很漂亮,你知道你的上衣和裤子是谁买的吗?你知道它们的价格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一个有关买衣服的问题。(板书: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
课件出示妈妈带着玲玲去买衣服的情境。出示裤子标价“28元”,营业员阿姨说:“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玲玲的妈妈问营业员:“买一套衣服要多少钱?”
提问:从上面的情境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理解买一套衣服的意思吗?
谈话: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一位数学小助手,它的名字叫线段图。我们可以先用一条线段表示出裤子的价钱。
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该画多长呢?(学生讨论)
为什么要画这样的3份长?让学生在书上画出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并指名到黑板上画。
要求一套衣服一共要多少钱,也就是求裤子和上衣的价格一共是多少,我们可以这样表示问题(画出括号,写上问号)。
这样线段图就画完了,谁能指着线段图的每一部分说说表示的意思?
谈话:这个问题需要几步计算来解决?你会解答吗?做在草稿本上,如果不会解答,可与同桌讨论后再解答。
交流: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指名说,教师板书)
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估计学生一般先求上衣的价钱,再求一套衣服的价钱)
提问:有没有不同的算法?如果没有不同的算法,教科书上的第二种解法不再教学。如果有学生说到第二种解法,先让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再让学生指着线段图说一说“1+3”表示的意思,即裤子的价钱是1个38元,上衣的'价钱是3个28元,一套衣服的价钱是4个28元。所以第二步用28×4求出一套衣服的价钱。
2.教学“试一试”。
(1)谈话:妈妈想考考玲玲,她把问题改了改。(出示问题: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指名读问题。
(2)谈话:我们先看线段图,问题改了,线段图要不要改?怎样改?
你能指出要求的是哪部分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改线段图。
会解答吗?做在练习本上。指名板演。
(3)交流: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提问:有用第二种方法解答的吗?如果没有,不再教学这种解法,如果有第二种解法解答的,让学生板演,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比较。
提问:这两道是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在学生回答时,把课题板书完整。
三、组织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带子图,说说问题是求什么。
独立解答后交流是怎样解决的。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说说线段图所表示的意思。独立解答。
交流并订正。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做什么?
学生各自填表。
全班共同校对。
4.补上合适的条件。
养牛场里有黄牛25头,____,奶牛和黄牛一共有多少头?
(1)补上一个条件,使它成为一道一步计算的问题。
(2)补上一个条件,使它成为一道两步计算的问题。
先独立思考,再交流。
5.出示情境图。
编一道用今天学习的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四、布置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教学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例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例2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例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例4使学生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例5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具准备:
东、南、西、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造情景让学生说说“前、后、左、右、向左、向右、向后转”。复习和感受方位。
2、组织学生活动: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
3、师:“谁认得东、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样认识的?”
4、出示课题:东西南北
二、新知: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引出东。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黑板)
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
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习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练习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
5、完成书本填空和做一做:
出示例1挂图:
图书馆在操场的东面,体育馆在操场的( )面。教学楼在操场的( )面,大门在操场的( )面。
完成“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
先观察,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确定了两个方向:北和西)
你能说说哪边是东、哪边是南吗?说说房间是怎样布置的?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
3、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
4、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南宁市的东西南北方向?(琅东、西乡塘、江南区、城北区)
5、背儿歌:
早晨起床面向太阳,前边是东后边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四、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