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洪涝灾害防治建议优秀4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在占我国国土总面积11.2%的106万平方公里受洪水威胁的区域中,聚集了全国66%的人口、80%的资产、90%以上的城市和40%的耕地。这一区域是全国最富饶、人口最密集、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区。由于防洪治涝体系尚不完善、人水争地矛盾突出、气候变化加剧等原因,该区域洪涝灾害的损失依然处于上升态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仍受到严重威胁。 受洪水威胁区域的
分布和特点
根据地理、水文、社会经济特征,可将我国受洪水威胁的区域大致分为平原地区、山丘地区和城市地区。
平原地区洪涝特点。受洪水威胁的平原地区主要分布在江河中下游,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目前,其防洪工程已基本达标,通过水库、堤防、蓄滞洪区和分洪道的联合调度,多可以防御20世纪以来发生的最大洪水。但发生超标准极端洪水而导致工程失事、对国民经济造成严重冲击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一般年份,比之河道洪水,大江大河中下游地区的内涝更为频繁,灾害损失更大。此外,海洋风暴潮洪水也对沿海地区构成较大威胁。
山丘地区洪水特点。山丘地区洪水以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为主,量大面广,影响范围沿河流两岸呈线状分布。受保护面积、工程投资、生态和对下游防洪影响等因素的制约,工程防洪标准不可能很高,许多河流甚至不宜设防。受河流两岸经济发展迅速、防洪标准低、治理迟缓、缺乏风险意识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不仅山丘地区洪水造成的人员伤亡远大于其他地区,一般年份,水灾损失也高于其他区域。
城市地区洪涝特点。在以城市为重点防护对象、江河层次化防洪格局基本形成之后,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因河道堤防溃决而遭受淹没的可能性已经很小。近年来的水灾特性表明,比之河道洪水和日趋严重的平原农业地区内涝灾害,城市内涝积水问题更为突出。造成城市内涝积水严重化的原因包括城市不断地向低洼地带发展、不透水面积的增加、城市功能区布局和公共设施设计不合理、天然水面减少、填埋排水河渠、地面沉陷、排水系统不完善等。
关于防洪减灾的若干建议
我国主要江河中下游防洪工程已基本达标,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进一步全面提高防洪标准的可能性不大。除妥善维护已建工程、防止防洪工程的效能随时间衰减外,对于可能出现的超标准河道洪水,应通过防洪工程体系的联合调度,辅之以应急抗洪抢险,限制洪水影响;同时,应事先分析评价洪水可能泛滥的风险,制订应急预案,合理安排超额洪水,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减轻财产损失。
江河中下游平原以工程防洪为主。对于山丘地区的河流,因防洪工程标准不高甚至不设防,则应“防”、“避”并重,甚至以“避”为主。通常情况下,随着河流自下游向上游的地形由缓向陡变化,“防”的成分递减,“避”的成分递增。所谓“避”分两个方面,一是在洪水发生时从居住或生产的区域临时转移到安全地带。二是预先划定禁止或限制开发建设的区域,或要求建筑物、设施等必须抬高到规定的高程以上。
受河道防洪、排水能力、工程投资等因素的制约,试图建设排水设施将涝水、积水完全外排是不可行的。无论对于农村地区或城市内涝,目前应更侧重于“内蓄”,而非“外排”。在农村,内蓄相对简单,主要是扩大天然水面,可兼收治涝、雨洪资源利用、水产养殖等功效,但需放弃一些耕地。在城市,扩大天然水面虽然有效,但余地不大,更多的是采取多种形式的分散措施,包括地下蓄水池、下凹式绿地、透水地面等,就地消化雨洪。此外,制定法规,要求新开发区开发后的产流不得高于开发前,也是十分有效的治涝手段。
关键词:防汛;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U6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我国是一个洪涝灾害频发的国家,有640多座建制城市不同程度受到江河洪水、台风暴潮、山洪泥石流以及暴雨内涝积水等各种类型洪涝灾害的威胁,每年都有百余座城市遭受洪水侵袭。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城市暴雨洪涝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损失都越来越巨大。城市防洪排涝减灾任务越来越重,工作任重道远,在当前形势下,有序高效的城市防洪应急管理是实现城市防洪减灾目标的必要手段,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一县级城市防汛工程的现状问题
目前,县级城市的防汛防涝工程现状令人堪忧。由于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城市人口规模剧增,给城市防汛工程增加了难度在工程方面,城市防汛体系没有跟上城市发展的步伐,规划设计滞后,致使城市排水系统承受巨大的排水泄洪压力,排水系统不同程度遭受破坏;在防汛思想认识上,没有防大汛、抗大汛的意识。以上种种原因使城市难以防御大的洪涝灾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灾害预测预报预警能力不足
近年,受全球气候变化、大规模城镇化运动以及“热岛效应”的影响,我国城市发生突发性灾害天气的频次显著增多。短历时局部强降雨致灾性很高,但其预测预报难度较大,给城市防洪带来很大挑战。许多城市水文、气象站网还不能及时准确地预报降雨强度和范围。城市范围不断扩大,大量地面硬化减少了渗水地面和植被,降雨大部分形成地表径流,改变了城市洪水形态。且城市地面大多比较平顺,雨后汇流快,雨水快速聚集,使得城市洪涝灾害预警更加困难。市政设施积水监测站点覆盖不全,难以及时掌握城市洪涝发生、发展状况,不利于及时预警信息。
(二)管理体制机制仍不健全
(三)防洪防汛规划滞后
随着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城区面积不断扩张,城市防洪安全保障与城市发展不够同步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防洪排涝规划、建设跟不上城市快速发展的步伐,致使城市出现洪涝灾害时城市防汛工作一度陷入困境。
(四)防汛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
当前,县级城市防汛工程体系主要涵盖了城市排水系统、河道、防浪、堤防等,许多工程由于缺乏维护和加固,在防汛中成效不大。而对于县级城市来说,财政是防汛工程建设的拦路虎,往往由于财政问题而致使许多防汛工程建设停滞或者维修加固工程无法开展,有些县级城市没有将防汛工程建设经费纳入到财政预算当中。总之,财政问题是困扰县级城市防汛工程展开的一大屏障。
(五)防汛意识薄弱
一般情况下,县级城市发生大范围洪涝的可能性不大,加之防汛宣传的力度不大,市民在防汛方面的思想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一旦遇到洪涝灾害时无法采取自救方法,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二 关于做好防汛工作的对策建议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当进一步完善城市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大力加强工程建设,尽快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排涝标准。在城市防洪应急管理方面,建议采取以下对策:
(一)提高灾害预测预报预警能力
改善监测手段,进一步加强城市水文、气象站网建设,优化布局,扩大监测范围。提高预报精度,进一步充实技术力量,更新仪器设备,改良预报方案。形成规范的城市气象、水文、防洪与排涝工程险情、洪涝灾情信息报告制度。科学预警,对江河洪水、山洪灾害、暴雨内涝、台风暴潮等不同灾害,合理划分灾害预警级别,设置简洁易懂的警示标志,便于公众理解并采取预防措施。增加预警信息的手段,提高信息频次,扩大信息覆盖范围,保障预警信息及时传达,为公众争取足够时间采取防范措施。
(二)建立城市防汛机构,健全各项防汛措施
成立县级城市防汛指挥部,有办公场所、交通工具、专职专业人员和办公经费等,严格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明确防汛领导责任,及时制定各项工作措施,认真开展汛前防汛检查工作,将防汛任务层层分解到每个人,并督导驻城市各单位防汛准备工作,对工作不力的予以通报批评,并纳入年度考核;参与城市规划,提出防汛工程建设要求;严格落实水利专家会商制;落实各项防汛工程措施;组织防汛队伍进行演练;积极争取防汛保障经费等。
(三)坚持防治相结合
所谓“防”,就是要在城区地势低洼、地下商场车库等易积水区域建设水文监测等预警设施,加强预警能力。建立以周边村庄为单位的防汛队伍,加强防汛物资及设备储备,定期开展防汛演练,确保险情发生的最短时间内展开自救工作,把损失降到最低。而所谓“治”是指要治理雨水管网排涝标准不高的问题。县级城市雨水管网建设的标准多数不高,而且使用多年,排涝能力大大降低。遇到强降雨,极易造成城市内涝。因此,每年汛前要组织人员对城市内排水管网系统进行全面的维修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以确保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四)提高城市规划防洪排涝标准
城区总体规划应与防洪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土地利用等规划相互衔接、互相补充,形成一个完整的规划体系。要树立超前的防洪意识,结合城市发展,制定长远的防洪目标,特别是旧村改造、新城区建设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必须符合城市防洪规划要求,进行防洪风险评估。
(五)加大资金投入以保障配套设施建设
城市防汛工程设计规划应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城建规划与防汛工程建设要相互协调和配合,尽量保持二者建设的同步,排水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逐步实现雨污分流;对城市河道、水域、湖泊进行重新规划布置,适当开挖城市新河道、湖泊,增加城市水域面积,扩大城市水面率,使强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迅速下泄;改造现有城市硬质化现象,通过铺设透水砖及保留部分原貌,加大地表径流入渗,经济条件好的县级城市远离市区新建部分小型水库,既有防汛功能,又能解决水资源紧张的现象;加强病险度汛工程的除险加固,河道疏浚、防洪堤防及防浪、防潮大堤等工程建设,是沿海、临河和山区县级城市防汛的重中之重。
(六)开展城市防灾知识宣传教育
利用报刊、电视、网站等各种媒体普及防灾避险知识,增强公众的风险意识。将城市防洪知识纳入中小学课堂教育,培养青少年的避险自救能力。适时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公众应对城市洪涝灾害的实战能力。通过专题网站、电视、广播、微博等形式,建立公众参与的城市防灾互动平台,调动社会积极性,共同做好城市防灾减灾工作。
结束语
城市防汛是关系民生的大事,做好防汛工程建设,减少强降水带来的损失,努力提高应对突发洪涝灾害的反应能力,保障广大居民的生命财产不受损害,确保县级城市安全度汛,平安度汛。
参考文献:
[1]陈雷。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 开创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事业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1-07-20
洪涝灾害的后果最终是以居民生命和财产以及社会各种公用设施的被害程度来体现的。目前我国的防洪重任主要是交给水利部门修堤筑坝,并依靠在汛期进行抢险救灾来确保社会的安全。近年来由于注重宣传水利建设成就,对于我国70余万km2的广大洪泛平原所存在的洪水风险宣传不够。除江河沿岸的广大居民对洪水灾害的严重性有一定体验外,大多数地方领导及群众对洪水风险认识不足。在地方的经济发展中没有考虑足够的防洪减灾对策。比如,在低洼易洪易涝地区建设经济开发区;由小城镇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对洪水不设防;城市地下建筑物没有防洪涝设施;大量病险水库下游的城市及居民区没有对应大坝失事的预警系统;蓄滞洪区内安全建设不足,居民安全缺少充分的保证;对易洪易涝地区的房屋建设没有明确的安全要求;…。以上种种都充分说明,我国在发动全民投入防洪减灾方面存在严重缺欠,宣传不足。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存在着严重的麻痹思想,又缺少足够的防洪减灾知识,面对突然发生的自然灾害束手无策,成为防灾弱者。在洪涝灾害发生的过程中不但不能成为防灾减灾的积极因素,反而成为需要救助的对象。因此加强对防洪减灾知识的普及和宣传,使广大洪泛区内的群众面对洪水能够自救、互助,确保个人、家庭及身边公用设施的安全,应当是今后动员群众的一个主要目标。为此需要加强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普及洪涝灾害风险教育,灾害情报向全社会公开
尽管我们已修建了许多防洪工程体系,但由于标准较低,隐患较多,发生溃坝、溃堤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因此应当让广大群众准确地了解自己的生活环境中可能发生的洪涝灾害风险。即一旦现有防洪工程不能抵挡洪水而溃决后,洪水会淹没多大范围、自己所在位置会淹多深,持续多长时间,洪水水流流速有多大,应当采取什么样的自救措施,如果需要避难应当在什么时间,通过哪条路线向何处避难等。为达到这一目的,需要编制洪涝灾害风险图并向社会公开发行和销售,并通过各种媒体向社会广泛宣传。实时公布每次洪水所发生的灾害过程和受灾情况。无论是公布灾害风险图也好、公布受灾害情况也好,无非是为了提醒广大群众注意自己身边可能发生的灾害情况,使大家更好地防范洪水,对洪水灾害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只有当广大群众充分掌握了灾害情报时,在洪水灾害发生时整个社会才会冷静而有序地开展防洪减灾和自救。这样就可以增强整个社会对洪水灾害的防御能力。因此灾害情报公开是防洪减灾的首要条件。
各级政府认真抓好洪泛区域的管理
防洪减灾实际上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防洪和减灾。防洪是指用防洪工程体系,加上洪水预报、调度等手段,使洪水顺利下泄,不致泛滥成灾;减灾是指通过对洪泛区域的日常管理,加强洪泛区应对洪水灾害的能力,一旦发生洪水泛滥也会将洪水灾害造成的损失压缩到最低程度。目前我国在防洪方面所做的工作较多,但在减灾方面工作还很薄弱,甚至是空白。比如美国在进行洪泛区管理时,将100年一遇洪水的淹没范围定义为洪泛区。在该区域内的一切建筑都要取得许可证。建筑物要达到一定的耐水要求,达不到要求的不能取得政府贷款,不能参加洪水保险。在该区域内的建筑物多次被淹或淹没一次其修复费用超过房屋产值50%以上的国家要强行收购,住户向其他地方迁移。同时政府要求在该区域内的城镇必须达到1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在此基础上开展洪水保险工作。对于达不到上述标准的不准参加洪水保险,…。对于所划定的洪泛区域,是不允许自由开发和发展的,其发展是受国家设定的各种条件限制的,这些条件能够充分保证在洪水泛滥时,该地区是相对安全的,不会造成太大的损失。通过这样的管理,大大提高了地区自身防御洪水灾害的能力。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对防洪工程的依赖和压力。
二流域管理机构要管流域的事
目前我国已设立了七大流域机构。按水法规定流域机构是由国家授权的水行政管理部门,代表水利部行使水管理权。但目前各流域机构主要是管理河道水系的规划和开发治理,而对流域内各种对水系有影响的行为,不利于防洪减灾的各种开发行为没有干预能力。目前的流域管理机构只管理水系而没有管理流域。可事实是流域内的许多不合理开发活动都会影响到水系的管理,如水土流失、水质污染、水资源的无序开发利用、洪泛区内人口和财产的集聚等。为了让流域管理机构真正管好水系必须授予流域管理机构更广泛的权力。让流域管理机构能参与流域内各种开发保护规划。对流域内各种不利于水系管理的开发活动有干预权和否决权。如对有可能造成水系污染、淤塞、危及水利工程安全、计划外引水及在高风险区内等的开发项目,流域管理机构应当有权制止和否决。因为流域机构代表的不是某一地方的利益而是整个流域的利益。
从防洪减灾的角度来讲,流域管理机构除了制定江河的防洪规划之外,还应当制定流域洪泛区减灾规划,负责编制洪泛区的洪水风险图,对不同风险区内的防洪减灾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制定洪泛区管理条例,对洪泛区内各种开发活动提出控制原则。协助地方行政部门开展防洪减灾知识的普及,对地方防洪减灾社团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流域管理机构从水系防洪管理跨向全流域的防洪减灾管理也是实现全民防洪减灾体制的重要条件。
三结论及建议
面对日益增强的洪涝灾害,需要逐步改善我国的防洪减灾体制,建立全社会的防洪减灾保障体系。增强全社会的防洪减灾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防洪减灾能力,共同迎接洪水灾害的挑战,应当是我国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为此建议尽快开展以下工作。
有计划地向社会公布我国洪涝灾害风险图
制定我国洪泛区管理条例
由于我国各流域防洪标准较低,洪涝灾害频繁,而作为承灾体的广大洪泛区不能盲目发展。应当根据洪涝灾害风险制定或调整本地区的发展计划。建议国家防办应尽快着手制定《洪泛区管理条例》,对广大洪泛区实施风险管理。(注:目前我国将未破堤情况下行洪的淹没范围称作洪泛区。而将破堤后可能淹没的广大洪泛区称为堤防保护区。此种提法有许多弊病,值得商榷。)《条例》的内容包括:
1洪泛区的界定。
2洪泛区洪涝风险的界定。
3洪泛区洪涝风险的管理,包括防洪管理、工程管理、经济管理、社会管理等。
4洪泛区内开展洪水保险的基本原则。
5流域机构、地方政府、社团、个人在洪泛区管理中的责任和权力。
6洪泛区内安全建设及管理资金的分担。
制定我国流域管理法
1流域管理机构的地位、性质。
2流域管理机构的职能。
3流域国土综合整治规划的制订。
4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5流域专业规划的协调,包括农、林、水、土等资源发展规划的协调。
6流域管理机构与流域内地方政府的协调。
7流域管理机构与其他流域间的协调。
8流域管理机构的经费保障与管理
为尽快建立起我国全社会的防洪减灾保障体系,减少国土对洪涝灾害的脆弱性,提高国土的安全度,需要通过法规制定将中央、省市、地方各级政府及社团、个人的职责和权限加以明确划分,使整个社会能共同面对洪涝灾害,完成各自的使命。这一体系的建立将使我们的社会面对洪水不再是一盘散沙,而成为一支强大的防洪队伍,那时洪涝灾害就不再可怕。
专家点评:
洪水灾害往往表现异常凶猛,具有巨大的破坏力量。我国过去的防洪抢险工作多注重工程建设,依赖专业队伍和的力量,忽视了发动全社会来共同抗御洪水。而全社会的防洪减灾行动需要用法规来规范社会行动,有序地完成防洪减灾行动。作者建议
(1)公布我国洪涝灾害风险图
(2)制定《洪泛区管理条例》
(3)制定《流域管理法》
全社会防洪减灾保障体系与现行防洪保障体系的不同在于:
(1)在强调防洪的同时注重减灾工作,
(2)从单纯的河道防洪建设扩大到洪泛区的风险管理,
【关键词】城市水灾害;现状;危害;防治方法
1、城市水灾害及其类型
1.1 城市水灾害
水灾害是以大气圈、水圈、土圈为主产生的灾害,如洪灾、涝渍灾害、潮灾、旱灾、泥石流灾等。水灾害是相对人类而言的,在人类生存的地区,均有可能发生水灾害,这就是灾害的普遍性。近20年来,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城市正面临着水资源短缺、水资源污染和城市洪水灾害三大水环境问题,水危机已成为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制约和障碍。[1]
1.2 城市水灾害现状
气候差异大,地势复杂,是我国致灾因素和灾种多的主要原因。由于我国土地资源紧张,经济密度在地理上分布很不平衡,所以对水灾害更为敏感,易产生巨大灾害损失。
城市化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城市人口众多,建筑密集,财富集中,是社会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因而城市水灾害具有种类多、损失重、影响大、连发性强、灾害损失增长严重等特点。城市水灾害主要表现为:雨水资源大量流失;雨水径流污染严重;城市洪灾风险加大;生态环境破坏;地下水位下降:地面下沉等。[2]
1.3 城市水灾害的类型
根据长期统计分析,危害我国的水灾害种类很多,其中危害最大、范围最广、持续时间较长的是干旱、洪水、涝渍、风暴潮及灾害性海浪、泥石流、水生态环境灾害。其中城市水灾害主要由干旱、洪水、涝渍等引起。
1.4 城市水灾害防治现状
1.4.1缺乏城市水灾害防治规划
在城市的发展建设中,有时为了经济的发展,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甚至挤占河道,从而降低了河道的分洪能力,加剧了洪水灾害。另外,由于城市地域狭小,集水面积小,人口密度大,生产活动集中,取水也集中,所以容易出现资源型缺水;同时,排污集中,对水环境破坏力大,又容易出现水质型缺水。[3]
1.4.2防洪措施单一
在城市水灾害防治规划中,没有科学统一的标准,主要依靠工程措施,城市河段的防洪标准偏低,容易发生超标准洪水。在城市化地区,由于建筑物和地面衬砌的影响,使得不透水面积增加,截断了水分入渗及补给地下水的通道,使地表径流增加,滞洪、蓄洪能力下降,常造成洪涝灾害。[3]
1.4.3暴雨、洪水预报方法不完善
在洪水预报、防汛调度、通讯手段等方面落后,科研投入少。
1.4.4地下水次生污染严重,致使水质污染发展很快[4]
1.4.5市民和企业防灾意识淡薄,城市防洪资金筹措渠道不畅
2、城市水灾害的起因
造成城市水灾害的原因很多,但在所有致灾原因中,自然因素占主导位置。我国水灾害种类繁多,发生频度高,致灾的自然因素十分复杂,主要包括地形、地势、地貌、地质、地理位置、大气运动和植被分布等。除自然因素外,人类不当的或缺乏必要保护措施的开发活动,对河流会构成直接的威胁。主要因素为:
2.1 城市人口增加、经济增长,用水量增加
2.2 城市化对降雨的影响
2.3 城市发展导致污水排放量增加
2.4 城市建设使下垫面性质发生变化,改变了径流形成条件[3]
3、城市水灾害的危害
城市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造成人员伤亡和国家、集体及个人的财产损失。
3.1 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水灾害所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也将增加。更重要的是由于城市人口的急骤增加,好多新建的公用设施、企业和住宅向容易受灾的低洼地区或沟谷等危险区域发展的趋势增加,易造成更大损失。
3.2 对城市生命线工程的影响
城市和工矿现代化程度越高,对生命线的依赖就越重,而自然灾害对生命线工程的潜在威胁也就越大。如不加以防御,必将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
3.3 对地下设施的影响
随着城市现代化的不断扩大和发展,城市中好多设施都在向地下发展,在地下生活和活动的城市人口将日益增加,如果在城市内出现洪涝灾害,首先应有足够的设施确保地下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3.4 对社会运行机制的影响
城市灾害不仅可以给灾区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可以使社会动荡不安,破坏社会正常运行机制,从而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4、城市水灾害的常规防治措施
4.1 控制城市人口增长
控制城市人口增长,既能减少水资源的需求量,又能减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减轻对水体的污染。
4.2 尽量减少城市地面硬化面积,增加下垫面的透水性
积极开发城市湖泊的作用,兴建城市蓄水设施,修建雨水渗透设施,向地下补充地下水,既可减轻城市洪涝灾害,又可以缓减城市水资源不足所引起的问题。
4.3 节约用水,合理用水,建立节水型社会
加强管理,合理开发,充分发挥现有各种防洪工程和防洪设施的作用。完善立法,加大执法力度,改进防洪资金筹措渠道,逐步形成城市防洪建设的良性循环。
5、对城市水灾害防治的建议
5.1 提高管道建设标准
5.2 综合利用水资源,充分利用污水
在沿河适当位置建设污水处理厂,将原来排向河道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截流收集起来就地处理,注入河道作为水源。这样,既扩大了城市净化水域面积,为退污还清后的河道提供稳定可靠的水源保证,又节约水源,有效地净化空气,改善环境。在当前水资源严重不足情况下,实现污水资源化,是城市节水的必然途径。[5]直接回用和间接回用是城市污水资源化的两种有效途径。
5.3 高额保险作保障
5.4 完善法制,加大执法力度
我们应当建立和完善危机预警机制及危机状态下的社会治安、社会救援、市场监管、信息反馈与沟通、指挥协调等方面常备不懈的危机应急管理机制,并制定应对可能危机的长期战略,城市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马克斯毛维克,特加大-古波特,陈吉宁编著。城市水管理中的新思维――是僵局还是希望[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2.
[2]车伍,李俊奇著。城市雨水利用技术与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左其亭等著。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理论・方法・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
[4]周振民著。城市水务学[M].科学出版社。
县防汛抗旱指挥部
(2012年5月15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2012年省、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精神及我县今年防汛抗旱工作意见汇报如下:
一、省、市会议精神
4月20日,省政府在合肥召开全省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省政府副秘书长程中才主持会议,省委常委、副
省长赵树丛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省水利厅厅长纪冰代表省防指对2012年防汛抗旱工作作出具体安排,会议分析了今年汛期的天气形势,对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做了全面部署。
1、省委常委、副省长、省防指总指挥赵树丛重要讲话精神。一要落实家宝总理重要指示,进一步增强防汛抗旱工作的政治责任。从经济社会发展看,做好防汛抗旱工作更为重要。我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大关,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安徽迈入了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新阶段。在这个关键时期,对于洪涝、干旱、台风影响频繁的我省来说,防汛抗旱工作抓好了,抓出了成效,就是对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有力支撑。从气象条件来看,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尤为艰巨。今年以来,我省天气异常为近几十年来所罕见。暴雨洪水、气候干旱的突发性、反常性和不可预见性更加突出,对防汛抗旱形势判断、决策调度等提出了新的课题,做好新形势下的防汛抗旱工作,任务十分艰巨。从工作实际看,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十分迫切。落实家宝总理重要指示精神,要求我们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思想,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安全意识和政治责任意识,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狠抓落实,随时迎战可能出现的水旱灾害,确保打赢、打好今年防汛抗旱攻坚战。
二要强化措施,进一步突出防汛抗旱工作重点。2012年防汛抗旱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保防洪安全、保供水安全、保生命安全,确保重要堤防不溃破、重点水库不垮坝,抗旱工作千方百计满足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最大程度减轻水旱灾害损失,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一是切实做好长江淮河防汛工作。淮河流域地形特殊、水系复杂,防洪排涝的问题还需进一步解决。各地要统筹干流与支流防汛,统筹防洪与排涝,加强险情隐患排除,加强巡堤防守,加强工程运用调度,确保防洪安全。二是切实做好水库安全度汛工作。要严格执行调度运用方案,要处理好水库施工与安全度汛的关系。三是切实做好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四是切实做好城镇防洪排涝工作。各地要高度重视城镇
防洪排涝工作,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城镇防洪排涝职责,建立统一指挥、统一调度、部门分工负责的城镇洪涝应急管理体制,确保居民生命安全。五是切实做好供水和抗旱工作。
三要防字当头,进一步做好各项防汛抗旱准备。一是狠抓工程应急处置。要针对影响今年度汛安全的突出问题,抓紧梳理并进行应急处置。要进一步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确保工程安全。二是狠抓预案修订完善。三是狠抓预测预报预警。四是狠抓队伍物资保障。防汛抗旱队伍、物资、资金等是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的基础保障。
四是落实责任,进一步强化防汛抗旱工作组织领导。一要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制。二要形成防汛抗灾合力。三要充分发挥人民、武警官兵抗洪抢险突击队、主力军作用。四要严明防汛抗旱纪律。
2、纪冰厅长工作报告主要内容。纪厅长客观分析了当前的防汛抗旱形势,强调当前的防汛抗旱形势不容乐观。一是水旱灾害频发基本省情没变。二是洪涝干旱严重威胁依然存在。三是极端天气呈现加剧态势。四是防汛抗旱工作机制有待完善。五是崛起战略对防汛抗旱提出更高要求。
2012年防汛抗旱工作总体目标:防汛工作要做到确保长江、淮河干堤、大中型水库、大中城市防洪安全,力保中小河流、小型水库安全度汛。
2012年防汛抗旱工作具体任务是:一是健全责任体系,
提供防汛抗旱组织保障。二是强化汛前准备,夯实防汛抗旱工作基础。三是突出防范重点,增强防洪抗灾整体能力。四是加强应急管理,提高应对突发性灾害的水平。五是运用先进技术,推进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六是加强蓄水保水,保障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
3、5月13日,市政府召开了防汛抗旱会议。会议对做好淮河、内河、水库防汛,城市防洪、山洪灾害防治、洼地排涝和灌溉抗旱等七项具体工作分类指导,并提出明确要求。会议强调,做好防汛抗旱工作,要坚持做到8个到位,即:领导到位、工程到位、预案到位、物资到位、队伍队伍、资金到位、协调到位、参谋到位。会议指出,抓防汛工作要坚持常抓不懈,要宁可空防,不可不防,做到有备无患。
二、工作回顾
去年汛期,我县内外河水势平稳,没有出现大的险情,但发生了春旱,遭受了龙卷风、强降雨等灾害性天气袭击。
一是春旱。去年春季我县部分乡镇发生了较重旱情。旱情发生后,县领导及时召开会议并深入一线指导抗旱工作。水务局适时开启瓦西、瓦东两条干渠引水,定点供水保苗,各有关部门通力
协作,措施得力,为去年夏季粮油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龙卷风和强降雨,受灾严重。面对灾情,县委、县政府快速反应,科学决策,迅速安排部署抗灾救灾工作,把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三、充分认识当前防汛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防汛减灾工作,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加大,防汛抗旱工作存在诸多有利因素,但随着气候变化,极端天气呈现多发趋势,加之人民群众对防洪保安的要求越来越高,防汛抗旱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我们在工作中要清醒地认识到防汛抗旱工作中有利条件和不足,趋利避害,不断提高防汛抗旱水平。防汛抗旱有利条件主要有:
一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防洪保安工作。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防汛抗旱工作,不断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和支撑能力。县委、县政府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开展防汛抗旱项目的争取,为不断提高防汛抗旱保障能力提供了坚实基础。
二是淮河堤防得到加固,防洪能力大大提高。正南淮堤、寿西淮堤堤防得到加固,险工险段减少,淮干防汛压力减轻。
三是行蓄洪区安全建设有序推进。行蓄洪区撤退道路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提高了安全撤退能力,瓦埠湖保庄圩及移民建房工程的建成,让低洼地居民不断外迁,有效地减轻了行蓄洪区运用时人员撤退压力。
防汛抗旱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是:
一是内河防洪压力大。瓦埠湖、肖严湖、梁家湖主要内河,由于投入严重不足,堤防防洪标准低,特别是重点生产圩堤抵抗洪水能力不强,是防洪的薄弱环节。三是排涝泵站防洪压力大。新建的时淠站、大店一站、二站未验收,也没有经过大洪水的考验。寿西湖农场实施的农场二站改建工
程穿堤箱涵未复堤。
四是淠河堤防险工险段依然存在。迎水坡风浪冲刷,浪砍严重,堤脚崩塌严重,河道内弃置沙堆阻碍行洪。
四、充分准备,扎实做好2012年防汛抗旱工作。1、全面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制
一要落实防汛抗旱行政首长负责制。县委、县政府已调整充实了今年县防指组成人员,明确了县领导的防汛分工。落实分段分片包干责任制,明确了防汛责任人。各级防汛责任人特别是新上任的防汛责任人要尽快熟悉业务、掌握情况,及早深入工程现场、防汛一线,检查指导,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二要落实部门责任制。有关防指成员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指挥机构,服务防汛抗旱全局,指导并做好本部门、本行业的防汛工作。
三要落实汛期值班。县防指办公室及有关单位要严格执行汛期值班和负责人带班制度,密切监视并掌握雨情、水情、工情及灾情,强化各类调度指令的落实,切实发挥防汛抗旱中枢纽带和参谋助手作用。
2、深入开展各项防汛检查
汛前检查是防汛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步骤。3月中旬,县防指已安排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对淮淠堤防防洪工程进行了检查,也安排各乡镇对水库安全生产进行了检查。今年,县防指设立了正南淮堤、寿西淮堤、张马淠堤、肖严湖、水库、九里联圩、瓦埠湖、城防八个防汛指挥所,各指挥所防汛责任范围广、防汛任务重,请按照防汛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的要求,认真做好各项检查工作。一是进行工程检查。各防汛指挥所对各自防汛责任范围内的堤防、渠道、中小型水库及各类建筑物现状进行检查,同时对影响度汛安全的险工隐患,按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限期处理,及时消除隐患。对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制定应急度汛措施。二是进行防汛物资检查。对现有的防汛物资进行清点,翻晒,制定补充计划,完善管理制度。三是进行在建工程检查。要对在建工程的进度、质量进行检查,要明确责任主体,谁组织实施,谁负责度汛安全。要做到问题不漏一个,隐患不漏一处。四是加强对中小河流的防汛检查。肖严湖、梁家湖等内河圩堤险工险段多,防汛任务重,要重点检点防范。
3、修订完善各类预案针对近年来防汛抗旱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县防指制定了《寿县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对《寿县防汛预案》、《寿县城区防洪预案》、《行蓄洪区撤退运用预案》等预案及时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做到超前预测,事先谋划。
4、落实防汛抢险队伍
各乡镇应尽快组建防汛应急抢险队伍。同时,要针对当前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较多的实际,探索新的途径,按照《安徽省长江淮河干支流主要堤防巡逻查险规定》,组建三线民工防汛队伍。
5、切实做好防汛器材的筹备
防汛器材是抢险的物质基础。各乡镇要按照县防指下达的指标,筹足防汛器材。
6、全力做好灌溉供水保障工作
一要科学调度,做好灌溉保障。今年面上蓄水总体较好,但大井水库蓄水偏少。各灌区水稻栽插供水在即,在水稻栽插过程中,出现阶段性、局部地区供水紧张的矛盾不可避免,我们要严格执行供水计划,严格放水纪律,“集中水权、统一调度”,形成科学用水、团结用水、协作用水的良好氛围。要积极做好蓄水保水工作。合理控制河道、湖泊水位,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保持河道、湖泊适度蓄水。
二要加强泵站维修和渠道整治。县排灌中心站、各乡镇要多方筹集资金,尽快维修存在问题的泵站,确保正常开机。要发动群众,及时清淤整治输引水沟渠,保障灌溉输水、引水畅通。县抗旱服务队要及时购置、维修机械设备,发挥应急抗旱服务作用。
五、几点建议
1、各乡镇要及时调整充实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组成人员,对防汛三线民工要登记造册,确保名下有人。
2、新城区防洪除涝要及时做好排水沟渠疏通工作,确保城区防洪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