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估【通用9篇】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一起对今后的学习做个计划吧。什么样的计划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风险评估【通用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风险评估的定义范文 篇1

1 风险管理概念解析

风险管理是组织管理活动的一部分,其管理的主要对象就是风险。在GB/T 23694—2013 / ISO Guide 73:2009《风险管理 术语》中曾经指出,风险管理由一系列的活动组成,这些活动包括了标识、评价、处理和可能影响组织正常运行事件的整个过程,其准确的定义为: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是指在风险方面,指导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

与风险管理定义密切相关的,还有“风险管理框架”和“风险管理过程”两个词汇。

风险管理框架(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是指为设计、执行、监督、评审和持续改进整个组织的风险管理提供基础和组织安排的要素集合。在GB/T 23694—2013 / ISO Guide 73:2009原文中给了三个有用的注解,分别为:风险管理框架是要素集合,这个框架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这就体现了风险的特点之一,就是一系列的“点”,这些点是要被嵌入(be embedded)。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校准(align))、整合(integrate)和嵌入(embed)是信息管理安全领域,也是整个管理学领域的常见词汇。其中,在战略层面一般强调校准,即无论是信息安全的战略还是信息系统的战略,都应该与组织的整体战略保持一致。在更细的策略或流程层次,则强调整合或嵌入。例如,已经有人力资源的管理规程,需要嵌入安全管理的部分,或者已经有事件管理规程,将其与信息安全事件管理进行整合。总之,校准、整合和嵌入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三种方法。

风险管理过程强调的是系统化的策略、程序和方法。这三者关系如图1所示。

风险管理过程才体现了信息安全应该如何做(how)的问题。

严格讲,风险管理不仅仅是过程,是一系列的活动。因此,在下文的图3中,我们特别指出: 风险管理的阶段划分仅作示意。

2 风险评估及其过程

在GB/T 23694—2013 / ISO Guide 73:2009中,风险评估并不是作为一个单独的过程定义的。其中定义为: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的全过程。

风险评估的过程在GB/T 23694—2009 / ISO/IEC Guide 73:2002中虽然也是类似的定义,但是当时并没有单独把“风险识别”作为一个单独的阶段。或者说,在当时的定义中,“风险识别”是作为“风险分析”的一个阶段而出现的,详细定义为:风险评估包括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在内的全过程。

为了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变化,我们在表1中给出了风险评估包括的阶段的术语定义。

无论如何划分,风险评估都要完成下面这些活动:

在上述三个步骤中,步骤一与步骤二较为通用,或者说,截至到风险分析阶段,我们需要确定风险的等级,这都可以按照通用的标准或方法提前定义好。步骤三则不同,这个步骤需要结合组织自己定义的风险准则。

3 区分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

我们可以简单地认为,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一个阶段,只是在更大的风险管理流程中的一个评估风险的阶段。如果把风险管理理解成一个“对症下药”的过程,那么风险评估就是其中的“对症”过程,只是找到问题所在,并没有义务解决。而风险管理是在整个组织内把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的整个过程。主要阶段包括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risk treatment) )。

风险管理是一个持续循环,不断上升的过程,它被定义为一个持续的周期,每隔一个阶段就开始新的循环,这些循环要贯穿组织的始终,是组织管理的一部分。风险评估则更像“搞运动”,其一般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但是如果发生组织业务变化、出理新的漏洞或基础机构变化等,都可能启动新的风险评估过程。

风险管理的循环过程不是在原地踏步的,它的每一次新循环都应该上一个新的台阶,呈螺旋上升的形状。如图3所示。

这种台阶或者档次的上升的来源就是组织定期或临时启动的风险评估,在每一次风险评估中都会发现潜在的问题,并在接下来的风险应对过程中加以解决,从而使组织管理风险的能力得到提升。

4 风险应对概念解析

无论风险评估步骤进行得多么完美,都只是找到了问题,而解决问题应该是组织的最终目的。风险应对的步骤就是评估、选择并且执行这些改进措施的过程。

风险应对(risk treatment)是指处理8)风险的过程。在GB/T 23694—2013 / ISO Guide 73:2009中,对这个定义也有详细的注解,包括:

“风险应对”定义的注1较为详细,其中给出了可能的应对措施,其中1)规避风险,6)分担或转移风险以及)接受风险,与ISO/IEC 27001:2005的描述基本类似,)为寻求机会而承担或增加风险更偏重组织业务角度视角,3)、4)与5)则是降低风险的基本途径,这三项的任何之一都可以改变目前的风险状况。

风险评估 篇2

20xx年,在公司的统一领导下,国电电力酒泉发电有限公司热力公司围绕既定目标强化基础管理,着力提升供热质量,坚决服务公司发展大局,确保供热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细化管理,责任上墙

公司根据“四大管控体系”以运行部各专业为主管,建立以项目经理为主体的生产体系。细化管理,逐级落实责任,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照单履责的安全格局。

严格落实外包标准化

今年7月,随着外包标准化的试行,公司严格按照标准规范,从基础设施、人员培训、运行规范、设备治理、风险评估、应急管理等全过程管控,全面推行了标准化的规范工作。今后将持续按照标准化规范要求认真执行各项任务。

节能减排,保质保效

排除隐患,夯实安全

截止8月底,圆满完成清洗和保养计划,校验安全阀89个,热流量计校验40台,新装润和园、农行换热站2台热流量计。

进行DCS系统UPS充放电实验和10kV直流电蓄电池放电实验调试金水湾、联片、百信苑、和胜地下换热站排污泵自动启停装置,可实现自动排水,保证了地下换热站设备的安全可靠。

增强风险意识,提高应急能力

为落实“风险预控年”方案,公司定期召开风险预控培训,利用安全学习对风险预控执行情况进行通报。按照要求编制热力公司风险辨识库、风险预控票。严格落实作业安全措施内容,有效的增强了员工的风险意识,提高了安全生产效率。

定期检查应急物资储备,切实提高了应急需求的可执行性。全年共开展应急演练8场,顺利完成全年应急演练计划,并按时上报演练方案及反事故评价报告。

热力公司新年工作展望:

国电电力酒泉发电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方启悦,对20xx年的工作导向:

加强新蒲项目部的全过程管控,全面推行外包标准化。

建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推动运行、检修标准化工作的执行,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

风险评估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所收治的218例急诊严重创伤需要抢救的患者,其中急性炎症56例,割伤42例,烧伤38例,交通意外36例,摔伤15例,烫伤11例,食物中毒9例,爆炸伤9例。其中男111例,女107例。年龄5~70岁,平均年龄(46.54±8.26)岁。所有患者其他基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针对每项临床护理操作可能会造成的风险进行评估,然后制定防范风险的具体措施。(1)医院内所导致的风险:①急救机器的故障或损坏;②医疗器械设计纰漏;③医院内运转程序问题。(2)医护人员所导致的风险:①医护人员临床经验缺乏;②专业理论知识不扎实;③急救技术操作不够熟练;④医护人员数量不足;⑤医嘱的传达、记录不及时或出现错误。(3)医患冲突所导致的风险:①病人由于疼痛感或虚弱感,心情焦急暴躁;②急救人员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不当;③医患双方的法律意识淡漠。急诊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①定期检查、保养医疗器械;②统计记录器械临床使用率和磨损率;③使用无衔接空隙的新型一体化护理程序;④定期进行培训、学习国内外先进知识和操作技术;⑤根据各科室侧重不同进行综合考试及专业考试;⑥扩大范围招收护理人员;⑦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缓解患者情绪;⑧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以及知识普及;⑨对病患有耐心的沟通,用语规范、礼貌;⑩严格依照临床规定进行急救步骤,医嘱要及时进行记录和核对,书写要规范、清晰、工整。1.3疗效判定。观察两组急诊至手术时间,检查时间及急诊停留时间等,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致残率、死亡率及并发症等。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抢救情况比较。治疗组急诊至手术时间(6.72±4.37)min,检查时间(10.43±1.73)min、及急诊停留时间(6.99±4.73)mi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见表1。2.2两组救治结果比较。治疗组抢救成功率81.65%、死亡率6.42%、并发症15.59%及致残率11.92%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讨论急诊护理的临床护理风险除了人为因素更要注意更多的可控的其他因素,对于外界能够尽量防范的风险,如医院制度漏洞或护理程序运转障碍等问题,更要将其尽量完善,使其趋于完美。医院内现推广急诊一体化护理干预[1],其主要目的是帮助患者提高生存率,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治疗时间和黄金抢救时间。急诊的一体化护理做到了无缝衔接的临床护理程序,节省了过去传统急救护理程序的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康复等一系列繁复驳杂的环节,将其变成了真正的一体化护理程序,从而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抢救的成功率和护理程序的完整性。另外医院内和救护车上都要配备完全,先进的监护机器可以让医护人员更快速准确的了解病人的情况,更加正确的进行急救措施,可以先行进行暂时性的简单包扎手术。与此同时,医院的医护人员要通知相关科室进行准备操作,准备好手术室、药品、血浆等用物。所有急诊人员需要培养一定的默契,可以加强团队协作的能力,也可以在出现风险意外时能够及时迅速的改正或弥补过失,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但同时也要注意操作的系统化与规范性,不能因为事情紧急而疏忽大意,操作务必精准且迅速[2]。目前临床上对于风险评估与风险防范及其重视,因为这是最大限度的能够改变患者死亡和致伤残状况的方法[3]。由于防范措施的不断增加,也使得临床操作要求越发苛刻,对于医护人员的考验也是难度大增,但为了医院“以人为本”的核心,身为医护人员就应该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为了挽救更多的生命而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血汗。对本文所选218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对于不同分类的病患使用不同的方法,但随着临床上不断改良后的操作措施,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和生存率不断增加,死亡率、伤残率不断降低。这是对于临床护理的风险防范措施极大的肯定,越来越少的客观因素被剔除,越来越多的病患被治愈。对比可见实行措施后拯救患者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护理程序规范在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防范措施实行后更加完整和安全,也能够保证急救的质量。

综上所述,急诊护理中的风险评估与风险防范必不可少,这对临床护理意义重大,可以提高抢救效率,缩短抢救时间,增强护理效果,是降低致残率和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环节。

作者:耍晨新 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急诊科

【参考文献】

[1]金晓琼,林斯,陈欣琼。急诊护理中的风险评估和风险防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0:82-84.

风险评估 篇4

1.1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设立及人员现状。石河子市现有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15家,其中市动物卫生监督所1家及各团场镇动物卫生监督所14家,共有监督执法人员173人,其中:30岁以下人员有24名,占总人数13.4%;31~45岁人员有55名,占总人数31.7%,46岁以上人员有95名,占总人数54.9%。本科及以上学历49人,占总人数28.3%;大专学历97人,占总人数56%;中专学历23人,占总人数13.3%;高中学历4人,占总人数2.4%(统计截止到2016年3月)。1.2监管对象现状分析。石河子市范围内现有规模养殖场425家、定点屠宰场14家、养殖小区1家、14家宠物诊疗机构。由于团场动物卫生监督所与团兽医站合二为一,没有单独的动物卫生监督人员,只有相对分工是承担部分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石河子市基层团场动物卫生监督所人员都存在人员年龄老化、畜牧兽医后继无人的断层窘境,无法保障基层团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延续和有效开展。同时,当前团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人员学历较低,执法能力有待尽快提升。石河子市范围内90%的规模养殖场分布在各团各连较偏远处,呈现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等特点。由于面多点广,监管人员每月监督检查一次存在点能跑到但是监管质量无法保障,有的规模养殖场已进畜多日才发现、病死畜禽已处理多日才知道,造成监管滞后,多为发生问题以后才发现。由于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改革不到位,造成现阶段各团在动物卫生监管中存在经费无法保障,运行车辆不足等问题。以上这些存在的问题直接制约了团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开展,造成人员、经费的极大浪费,不能把有限的人力和经费使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2风险评估网格化监管实施的必要性

动物卫生监督风险评分级及网格化监管对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第六条明确规定:“动物检疫遵循过程监管、风险控制、区域化和可追溯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这是依法开展动物卫生监督风险评估和网格化监管的法律基石。动物卫生监督风险评估分级与网格化管理其目的在于对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中的监管的各种现象进行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划分等级,根据划分等级情况在进行网格化监管,做到责任到人的工作,为动物卫生监督提供技术支持。只有进行了风险评估等级划分才能开展网格化监管才能把有限的人力物力使用在动物卫生监督最需要地方。

3风险评估网格化管理机制的建立与运行

4结论

风险评估 篇5

关键词: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发展现状;对策

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1]。“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个公民的身体健康,也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食品供应是一个从农田到餐桌的系统工程,贯穿于原料采集、生产、加工、运输及消费等各个环节,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安全风险。食品安全风险是指发生食品不安全事件的可能性和严重性。针对这种可能的食品不安全事件,《食品安全法》规定要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为了及时发现我国食品存在的安全隐患,判断食品安全的总体现状,确定食品安全监管重点领域继而为风险管理提供处置措施及建议,我国大力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工作,目前已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实现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从事后查处向事前预防的转变。但是,由于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建设起步晚、基础薄,整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仍然有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1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概述

风险分析是一个基于科学的、按照结构化方法和一定程序进行的开放透明的过程,其框架主要包括三个部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风险交流,三者的关系如图1所示,而风险评估是风险分析体系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是风险分析体系的核心[2]。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是指对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对人体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所进行的科学评估,包括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风险特征描述等。通过风险评估,可以有效避免食品安全事件造成的人身及财产损失,也使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方式发生重大转变,从粗放式管理转变为科学的精细化管理,变原来被动的事后监管为现在的主动事前预防或事中控制监管,能够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地降低生命财产损失。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是包括危害确定、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和风险特征描述等步骤的科学评估过程,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2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的现状

自从我国食品安全监测、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等新的监管体系推行以来,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势头已被遏制,食品安全的总体状况逐步改善并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3]。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抽检总合格率如图2所示。尽管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在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2.1食品安全信息普及程度低

食品安全信息纷繁复杂,辨识真伪往往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而长期以来国内的公众科普教育缺失,大众对食品安全信息普及与接受程度有限,往往一知半解。例如大多数消费者都很关心蔬菜的农残问题,但是认知水平基本上仅停留在知道农药残留有害,具体到农残的危害方式与危害程度、农残超标蔬菜处理方法、不同农残的限量水平和目前国家允许与禁止使用的农药目录等内容就知之甚少了。同时,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海量信息铺天盖地,让人眼花缭乱、真假难辨,更有某些网络平台为了博取眼球,不惜造假和妖魔化食品安全,例如妖魔化食品防腐剂等,导致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产生极度的不信任[4]。

2.2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科技水平有待提高

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过程中,需要根据流行病学、动物实验、体外实验、剂量-反应评估等科学数据和文献信息确定人体暴露于某种食品危害后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可能性与程度,以及可能处于风险之中的人群和范围[5]。这种危害识别需要先进的科技手段和检测设备以及高级专业人才,但是由于我国在风险评估领域起步较晚,在经费投入、人才储备和设备配置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致使大多数基层单位的仪器设备老化、专业人才欠缺,只能完成简单的检测分析工作,无法使用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方法等去深入开展工作,与现实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要求相距甚远[6]。

2.3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不健全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是制定、修订食品安全标准和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科学依据。虽然我国对食品安全立法与监管从未懈怠,一直立足于我国国情不断地调整和修订食品安全法规,针对监测到的食品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基于评估结果进行风险管理,全过程引进风险交流,加强各方对风险的认知和应对准备,积极引导消费者、媒体等科学地、全面地认识食品安全问题,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制体系。我国虽然已出台《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规,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法律法规分散于其他规范性文件中,风险评估法律不全面,尚未构成一个完整体系,效力较低;部分食品检测标准相互冲突,缺乏统一性,部分检测方法陈旧;一些检测项目设计存在缺陷和漏洞;食品安全追溯制度刚刚建立,需在应用中接受检验。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7]。

2.4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部分内容“水土不服”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建设起步较晚,而且是在“三聚氰胺”事件后短时间内搭建完成的,大部分内容借鉴或脱胎于西方发达国家现成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虽然对保证我国整体食品安全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农产品种植养殖模式、食品消费结构与习惯、主要食品消费品种和食品加工技术及装备等方面与我国相差较大,部分制度内容与我国国情不相适应,融合度不高,导致我国的风险评估精准度下降[8]。

3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的发展对策

3.1充分利用网络和融媒体优势,加大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及时食品安全信息,做到公开透明

鉴于我国公共公众科普教育缺失的情况,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等各部门要充分发挥权威和专业优势,充分利用网络和融媒体对广大国民进行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及时准确地食品安全信息和风险评估结果与安全建议,使食品安全知识深入人心,增强广大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维权意识,共同推进食品安全;加强网络和手机app交流平台的监管,杜绝食品安全谣言的散布和传播,消除广大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莫名恐慌;大力发展典型食品工厂文创产业,设计不同层次人群的文旅产品,消除食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交流障碍,促进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建立[9]。

3.2多方联合共同攻关,切实提高食品风险评估科研水平

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各级疾控中心和进出口检验检疫等部门的科研力量,结合我国食品安全现状规范评估程序,紧盯世界分析技术前沿,加强食品中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关键分析技术的攻关和应用,不断提高分析准确性,为食品风险安全评估提供科学可靠的判定依据[10]。

3.3建立健全我国风险评估制度

整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各级疾控中心科研技术的资源优势,建立多方合作机制,参与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在现有的风险评估制度基础上逐步构建从中央到地方的全国风险评估体系;进一步制定和细化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办法和管理细则,明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对象范围、实施程序、基本原则和法律责任,尤其是建立科学、合法和可行的风险评估内容和标准,确保重大食品安全隐患或事件的可控性;积极推动行业协会、高新技术企业参与编制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构建食品安全标准与法规数据库,建立食品安全风险信息实时核实机制[11]。

3.4尽快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食品风险评估体系

我国应该针对我国国情,尽快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食品风险评估体系。我国目前构建的是以政府主管部门为主导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法律规定国家卫生部门主持成立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会依据相关规定及委员会章程独立进行风险评估[12]。但是由于我国目前风险评估体系尚不健全,委员会的权威和效力较弱,其独立性或受到多方利益团体掣肘,因而应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积极引入第三方机构对食品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充分利用第三方的专业性、科学性和公正性,同时加强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既可以提高政府行政部门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还可以提高公众的认可度和信任度[13]。

4结语

我国《食品安全法》的修订,在制度层面上保证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的完善,为我国食品安全评估能力的增强奠定了良好的法治基础。其次,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可以有效地保障公众的生命健康安全,确保我国食品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食品安全风险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应该及时监测,因此,我们还要不断提高风险监测与评估的科技水平,提高风险分析能力,提升数据收集能力和数据库的建立与完善,筑牢我国食品安全堤坝,切实保证我国人民群众的健康与安全。

参考文献:

[1]陈彬,管彬彬。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风险监测现状研究[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0(11):15.

[2]梁积深。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实践探究[J].现代食品,2019(21).

[3]闫海,潘俊雅。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改革重点与法制建议[J].政法学刊,2019(36):1.

[4]贾银生。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实施及应用[J].食品安全导刊,2018,27(9):23.

[5]李水红,李彦毅。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实施及应用研究[J].现代食品,2018,14(16):48-52.

[6]张乐娜。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实施及应用探析[J].食品安全导刊,2018,18(13):21.

[7]杨端。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实施及运用[J].食品安全导刊,2018,30(19):25-27.

[8]李宁。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实施及应用[J].食品科学技术学报,2017,35(1):1-5.

[9]黄景初,叶秋熊,陈悦铭。浅析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问题及对策[C].“健康中国2030健康食品的安全与创新”学术研讨会暨2018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年会论文集,广州:2018.

[10]陈莹莹。欧盟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9):247-249.

[11]刘兆平。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主要挑战[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8,30(4):341-345.

[12]戚建刚。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组织治理结构之重构[J].社会治理法制前沿年刊,2015(1):188-217.

风险评估风险点范文 篇6

根据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和单位《内部控制实施办法》有关规定,我们组织开展了对单位各部门的风险评估活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风险评估活动组织情况

(一)工作机制

本次风险评估活动,是在局内部控制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财务室具体组织实施的。为完成工作,经局领导同意,财务室从办公室、思想政治和益维护科、移交安置科、优抚科、军休所、烈士陵园抽调相关工作人员组成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小组,专门从事此次风险评估活动。

(二)风险评估范围

本次风险评估所涉及的业务范围分为:单位层面风险和业务活动层面风险。

1.单位层面风险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组织架构风险:单位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部门职责不清晰、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不健全等情况导致的风险;

经济决策风险:单位经济活动决策机制不科学,决策程序不合理或未执行导致的风险;

人力资源风险:单位岗位职责不明确、关键岗位胜任能力不足等导致的风险。

2.业务活动层面风险。本单位经济活动业务层面的风险主要包括预算管理风险、收支管理风险、政府采购管理风险、资产管理风险、建设项目管理风险、合同管理风险以及其他风险。

(三)风险评估的程序和方法

1.风险评估程序。本次风险评估活动,风险评估小组先研究制定了风险评估工作计划,明确风险评估的目标和任务;其次组织召开了由各科室负责人参加的动员会,对风险评估活动做出了动员和安排,要求各科室先进行自查,查找风险点,研究整改措施,向风险评估小组汇报自查情况;再次,风险评估领导小组根据各科室的自查情况,选择关键科室和自查风险点少的科室进行重点检查,对其他科室也进行了快速检查;最后,根据各科室自查情况和现场检查的工作底稿和收集到的资料,进行风险分析,组织编写风险评估报告。

2.风险评估方法。本次风险评估活动,采用了风险清单法、文件审查、实地检查法、流程图法、财务报表分析法以及小组讨论和访谈等方法以识别风险;采用了概率分析法、情景分析法和风险坐标图法以分析风险。

(四)收集的资料和证据等情况

支持本风险评估报告的主要有风险评估工作底稿,相关文件、会计凭证、账本复印件,以及各科室的自查情况等。

二、风险评估活动发现的风险因素

(一)单位层面风险因素

单位的部分内控关键岗位的工作人员没有定期轮岗(风险点A1)。

(二)业务层面风险因素

1.单位预算未分解下达至各科室及业务部门,可能导致预算权威性不足,执行力不够;

2.单位未按规定建立票据台帐,不符合财务管理要求;

3.单位支出事项未严格按照审批权限执行,不符合收支业务管理制度要求;

风险评估范文 篇7

修正案突出风险评估重要性,其中经修订的ISM规则1.2.2.2条要求“公司应评估对其船舶、人员和环境的所有已认定的风险,并规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本文阐述了将风险评估的理念引入安全管理体系的具体做法和要求,望能对各航运公司安全体系工作略有启益。

关键词:lSM修正案风险评估船舶操作

一、船舶风险评估要求的提出

国际海事组织于1993年11月4日通过,并于1998年7月1日实施的《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简称“lSM规则”),要求航运公司建立船舶安全管理体系,由主管机关进行强制性监督,从而保证海上安全、防止人员伤亡、避免对环境,特别是海洋环境造成危害以及对财产造成的损失。十多年的实践证明,航运公司通过建立安全管理体系,明确了船岸各个岗位职责,制定了各类操作规程,规范了各项管理活动,并通过体系固有的自我完善机制和主管机关的定期监管,使航运公司的船舶安全管理技能和水平得到了长足的提高。

然而,由于受到众多不易预料的自然因素和不能确定的人为因素影响,以及船舶运输的特殊性和职业船员的流动性,船舶安全管理的风险度依然很高。如何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制定并采取控制措施,有效地防范已认定的风险和(或)将海上运输风险降到最低,这是摆在航运公司面前的一个艰巨任务,也是值得海运界探讨的一个重大课题。为此,国际海事组织在85届海安会批准的ISM Code修正案明确要求将风险管理方法引入安全管理体系。

那么,如何才能证明航运公司已经满足了“公司应评估对其船舶、人员和环境的所有已认定的风险,并规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国际船级社协会(1ACS)形成的解释是:促使航运公司建立正确的程序,鼓励采纳更可靠和合理的方法进行风险评估;航运公司必须确保其相关风险评估政策已经文件化,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力,对船岸员工依据其在风险评估过程中所担任职责的情况给予了培训和指导,已经制定所选定评估方法的程序和须知,保持风险评估的记录。2010年7月1日前公司必须建立书面的风险评估的操作程序,也许并不一定已对所有的现有操作和活动均进行了风险评估;2010年7月1日之后,如果公司不能证明已经开始满足该要求(即没有方针、没有明确职责和权力、没有程序和指导性文件、没有培训、没有任何风险评估的证据、没有实施的计划等),则将导致严重不合格。由此可见,航运公司当务之急应逐步建立和完善船舶风险管理机制,实施船舶风险评估和控制,这既是一次契机,也是一个挑战。

二、风险管理的概念和评估要求

风险的定义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IS031000“风险管理一原则和指南”中的表述为: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风险通常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事件发生后果的严重性的组合来表示)。风险管理的定义为:指导和控制组织风险的协调活动。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可用下图来表示:

ISM规则修正案中提到的风险评估,其定义在上述标准中的描述为: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的整个过程。风险评估过程是风险管理的核心部分,主要由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三个步骤组成。

风险识别的主要目的是识别风险的来源、受影响的区域、发生的事件、起因及其可能的后果。风险识别应通过适当途径获取相关信息、选择恰当的工具、方法和技术,根据公司经营业务范围和特点进行全面、系统的识别。

风险分析旨在更好地了解风险,并为风险评价、决定风险处置策略和方法提供依据。风险分析的过程包括考虑风险的起因和来源、正面或负面后果,以及这些后果发生的可能性。还应识别出可能影响后果和可能性的因素。

风险评价是将风险分析中所决定的风险等级与先前订立的风险尺度相比较,所使用的比较标准应该与风险分析具有相同的基础,风险评价的结果是筛选需要进一步优先处置的风险。

风险管理过程中,除了上述的风险评估外,还包括风险处置、沟通与协商和监督与评审等环节。

风险处置是指对经评估的风险进行处置,包括寻找风险处置的方法、评估风险对策、制定风险处置措施、执行风险处置措施和评估残余风险,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直到把风险降到可容忍的范围。

沟通与协商要求公司建立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风险管理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流程,确保风险管理信息得到及时沟通和协商,所涉及的范围主要分为内部信息沟通和外部信息沟通。

监督与评审包括日常监督、专项监督和外部监督,以及公司定期组织的管理评审等。日常监督着重于为系统的风险管理提供预警机制,专项监督着重于评估结果与目标的一致性,外部监督着重于第三方对公司风险管理活动进行的检查、审计与审核。管理评审的主要目的是评审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三、船舶操作风险的评估

航运公司在建立安全管理体系时,依据ISM规则第七章的要求,结合公司的管理实际,初步标明了关键操作中的特殊操作和临界操作。这种关键操作的区分,往往采用了规则指南或行业传统所作的罗列,并没有运用风险管理原理对操作风险进行评估,从而得出哪类操作为关健,哪类操作为临界,这种标明也就缺乏全面性和科学性。lSM规则修正案将风险评估要求植入船舶安全管理体系,为航运公司评估船舶操作和控制管理风险提供了方法。对现有船舶操作风险评估的步骤和要求提出我们不成熟的建议,供参考。

由于船舶营运环境的复杂多变,船舶操作风险评估应该分为公司和船上两个层面进行。公司层面根据管理现状对所辖船舶在营运中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评估,得出结论并制定措施在船舶实施。船舶层面根据当时操作的内外部环境,对公司制定的风险评估情况和对策措施进行再评估,必要时补充相应的控制措施,再实施相关操作。(一)公司层面的风险评估1船舶操作流程分析

航运公司应根据船舶实际营运情况,对各种操作进行流程分析,以确定主要活动过程。船舶操作流程因船舶类型、货物种类、航行的区域的不同而存在差异,通常可分为船舶航行前准备、进出港和系泊、船舶航行、其他等几个方面。每个方面可以按照操作顺序分解成一系列的活动,如船舶航行前准备方面可以分为货物积载和系固、装卸作业、货物运输前检查、抵离港准备四个作业活动。

船舶操作流程分析是风险识别的基础,其分解的详细程度影响风险识别的充分性。2船舶操作风险识别

就航运业而言,风险也是指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而危险则是指遭受损失、伤害、不利或毁灭的可能性。因此,航运公司在组织船舶操作风险识别时,可与原有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识别活动相结合。在每一个船舶操作流程中进行危险辨识,需考虑自然环境影响、外部环境干扰、 能量(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的释放、职业健康、环境排放等因素。每一类危险均需考虑人的不安全行为和设备、货物的不安全状态。

危险源识别示例:

职业健康危害:疾病、致癌、中毒、精神失常自然环境危害:台风、地震/海啸、大雾、大雨/雪、雷电、大

风、高“氐温

能量危害:危险化学品/爆炸、燃油/火灾、物体打击、高空坠落、烫伤、冻伤

环境影响危害:主辅机废气排放、火灾/爆炸、舱底水排放、含油污水排放、燃油泄露、固体垃圾、危险废弃物、机器噪声外部环境危害:罢工、动乱、海盗劫持、劫持、战争

航运公司组织有关部门针对船舶各类具体操作识别出可能造成船舶财产损失、人员健康安全、环境负面影响的风险事件,是船舶操作风险识别的一个有效方法。风险事件的描述应该是原因+后果的陈述。风险事件描述示例:

船舶航行操作:恶劣气候航行。在恶劣气候、大风浪海况来临时,集装箱、大件货物、备件物品等易移动物的系固不牢,可能导致货物或物品移动,发生货损或海损。

3 船舶操作风险分析

在风险分析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3×3风险矩阵”(半定量分析方法)来进行。(见表一)“3×3风险矩阵”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频率)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很可能、可能和不可能。将风险发生的后果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严重、中等和轻微。在分析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时,需考虑现有控制措施的作用。

航运公司应开发一套统一、简易的风险分析工具,对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进行半定量的分析。

4 船舶操作风险评价:

航运公司应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价,进一步找出公司需要面对的关键风险。航运公司应制定统一的风险评价标准,对风险事件逐一进行风险评价,并且对风险等级进行定义。

风险评价利用3×3风险分析矩阵计算风险等级,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与该风险发生的影响程度(后果)相乘,得出的乘积将风险分为:不可接受的风险、重大风险、中度风险、可接受风险、可忽略风险六个等级。(见表二)即:风险等级(结果)R=D×P其中,R――为风险等级;

D――为风险事件发生后可能的后果;

P――为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几率)。

(二)船上层面的风险评估及控制

1 评估时机

船舶在进行含有中度风险(风险分数3)以上的船舶操作风险事件的操作前,应按照航运公司统一的风险评估工具进行船舶操作风险评估。评估应由部门长、操作负责人及其他有专业经验的人员共同进行。

船舶在进行公司最近通报事故案例有关的操作时,应按照要求进行船舶操作风险评估。评估应由部门长、操作负责人及其他有专业经验的人员共同进行。

船长、部门长根据经验认为有必要时,应按照航运公司的统一要求进行船舶操作风险评估。评估应由部门长、操作负责人及其他有专业经验的人员共同进行。2评估要求

由于公司的风险评估仅考虑了公司基本的船型分类和通常的船舶操作,而特定船舶在进行具体的船舶操作时,可能会识别出新的风险事件。船舶应按照公司统一制定的风险评估工具,针对操作现场情况对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进行重新评分,并划定风险事件的风险级别。同时,公司的评估结果仅考虑了人员操作熟练程度、设备状况、作业环境的一般情况,所以船舶在进行风险评估时,须按照实际的人员、设备、环境进行风险分析。参与操作的人员的熟练程度(第一次在本船工作的人员被视为较低的熟练程度)、操作设备的维护保养状况、操作的环境条件(风、浪、冷、热、视线等外界条件)会对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产生影响,从而导致评估出的风险级别高于公司评估的结果。

3 评估控制

船上进行操作风险评估后,如果船舶操作风险评估的风险级别与公司评估结果一致,则可以按照现有控制措施进行操作。如果风险级别高于公司评估的结果,则应在现有控制措施之外,增加新的控制措施。如果通过评估发现了新的风险事件,应按照公司的统一要求进行风险评估。在考虑现有控制措施的情况下,风险事件经评估其风险级别如果大于3,则应在现有控制措施之外,增加新的控制措施。如果新增控制措施导致程序、操作须知的更改,应连同船上船舶操作风险评估的结果一并报告航运公司。

风险评估 篇8

引言

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外部市场以及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所造成的企业实际财务收益与目标预期之间出现了较大的偏差。企业参与到市场环境中,财务风险就是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在发生时间、风险结果等方面都存在不确定性,而且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如果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管理不当,出现财务风险问题,极易影响企业的经济活动安全性,甚至造成企业严重的财务危机。

一、新时期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主要表现

当前经济环境下,特别是今年以来,外部宏观经济波动对企业的影响较大,中国经济增长趋势短期内放缓,对企业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仍将比较明显,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更加突出,特别是与以往相比,财务风险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企业筹资困难问题加剧

企业在筹资的具体运作过程中,如果筹资方式不当,负债比例控制不合理,权益收益无法达到预期,很有可能造成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特别是当前经济环境下,银行信贷政策进一步收缩,企业融资通过贷款门槛限制不断提高,贷款难度越来越大,而证券市场波动较为剧烈,上市融资更是难上加难,加剧了企业的融资风险问题。

(二)应收账款坏账风险问题加剧

一些企业在经营策略上注重信用销售,因而应收账款比例较高,特别是一些交易结算周期较长的企业,由于应收账款基数大、回款时间相对较长,因此占用了企业非常多的营运资金,如果企业内部出现发生大额呆坏账,将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营风险,造成企业出现严重的财务状况恶化。

(三)投资过程中净资产收益率下降风险

企业的一些长期投资项目,像证券、固定资产、项目建设等,虽然投资回报率比短期投资要高一些,但是存在着不确定性较大、资本投入较高的风险,管理不善极易造成严重财务亏损。尤其是当前外部金融市场频繁调整,经济环境整体不容乐观,如果企业的利润的增长在短期内不能与公司净资产增长保持同步,将会直接造成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下降;同时,对于企业的一些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如果不能很快产生效益以弥补新增固定资产折旧,同样会影响公司的净利润和净资产收益率。

(四)资金运作过程中存货规模控制引起的风险问题

企业资金运作过程中会涉及到较多的环节问题,例如货币资金管理、存货控制以及应收账款管理等一系列的内容。特别是在存货管理方面,一些企业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销量有所降低,造成了企业的原材料及产品存货规模增加,如果出现存货跌价的因素,出现存货损失风险。

(五)利润收益分配过程中的风险问题

在企业内部完成了利润核算以后,利润收益的具体分配对企业的内部管理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如何确定盈余公积用于企业发展的资本保障,如何确定股利分配确保股东预期收益等,都是需要企业慎重考虑决定的,如果利润收益分配管理不善,容易成为影响企业长远发展的财务危机问题。

二、企业财务风险应对管理创新措施

(一)准确界定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标准

新时期加强企业的财务风险应对管理,首先应该对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标准进行准确的界定,当下对企业的财务风险标准确定主要是基于企业的资产负债以及企业的实际收益情况等。具体而言,在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上分析判断财务风险,主要是将企业的资产按照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等划分为保守、风险以及中庸等资产类型,并重点分析企业利润科目余额以及应收应付账款往来科目等,通过全面分析资本结构状况,初步界定财务风险隐患情况。在企业收益状况上分析财务风险,主要是分析企业的盈利利润并与企业的经营目标进行对照,分析企业的利润总额来衡量企业的经营状况,同时确定企业的净利润以及留存收益等,整体把握企业的收益状况,进而对财务风险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与判定。

(二)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的具体应对管理

在企业的财务风险应对方面,首先应该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内部构建较为完* *善的'风险预警管理系统,按照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实际情况,综合选择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偿债能力、财务弹性以及经济效率等作为风险预警指标,明确风险预警阈值。其次,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预测,重点以企业的现金流量作为监控的重点,合理均衡流动资产、现金流量,避免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严重的资金缺口,严防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第三,应该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管理的基础保障,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特别是建立基于风险导向的企业内部审计体系,强化财务风险意识,提高企业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并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保持稳定合理的资本结构,贺礼控制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以便于有效地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此外,在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管理中,应该重点加强财务管理体系的优化,特别是将有助于防范财务风险问题发生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内部会计控制、财务管理岗位职责管理等制度健全完善,夯实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管理基础。

(三)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应对管理

现阶段很多企业对于财务风险问题往往还是停留在事后处理上,而对于发生的财务风险缺少及时有效的应对处理,这也是新时期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需要重点强化的内容。首先,企业应该未雨绸缪,在内部建立风险预备资金制度,当在企业内部发生财务风险问题时,及时以预备金作为后备补充确保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其次,系统的完善企业的风险规避措施,尤其是针对企业的筹资、投资、资金管理以及收益分配等,全面的制定财务风险回避管理措施,降低财务风险问题对企业整体经营管理的影响。第三,应该改变企业的经营管理策略,特别是通过多元化经营的手段,优化企业的各种投资组合,尽可能以集团化经营的模式,分散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同时,注重财务风险的保险转移以及非保险转移等风险转移管理措施的应用,降低财务风险发生可能造成的企业损失。

结语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经营发展所面临的财务风险问题既有共性,同时又因为企业经营行业领域、企业规模、内部管理等因素存在着独特性。在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管理中,财务管理部门应该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在强化风险管理基础、加强财务风险预警管理以及风险应对管理等几方面,全面提高新时期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水平。

风险评估 篇9

〔关键词〕灾害脆弱性分析;风险评估;儿科护理;医院管理;KAISER模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及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从事儿科护理工作的风险也逐渐突显[1]。新生儿科是收治早产儿、极低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科室,患儿病情急、进展迅速,在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明显增加[2]。因此,对潜在的儿科护理风险事件进行有效识别、评估、分析及控制显得尤为重要。自2018年7月开始,我院采用基于灾害脆弱性分析(hazardvulnerabilityanalysis,HVA)的风险评估法对儿科护理工作流程进行风险评估和效应分析,发现存在较多的潜在风险事件。目前,国内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探讨基于HVA的风险评估法在儿科护理风险事件评估与改进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我院儿科医护人员14名作为调查对象,平均年龄(37.73±5.83)岁,平均工龄(10.32±3.16)年。1.2方法(1)确定主题:以儿科护理风险事件的量化评估和改进措施为主题。(2)组成HVA团队:成员包括儿科病房护士长、护士及质量管理办公室、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人员,共12名,团队成员均精通业务,熟悉儿科护理工作流程,并接受HVA知识的系统培训。(3)确定风险事件:依据KAISER模型[3],查阅相关文献,回顾性分析我科12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确定儿科护理风险事件主要包括不可抗力灾害性事件(儿童流行病暴发、高温、恶劣天气)、医疗事故事件(留置针脱出、药物渗出、延误护理)、护患纠纷事件(家属投诉、患儿跌倒/坠床、法律纠纷、婴儿偷盗)、职业防护事件(血压计和体温计爆裂、危化品泄漏、职业暴露、医疗废物泄漏)。(4)确定评分标准(内容包括可能性和严重性):可能性是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包括影响因素(人力影响、资产影响、运营影响)和应急准备(准备工作、内部响应、外部响应),均分为0~3级,其中人力影响(死亡或受伤的可能性)、资产影响(物质上损失和损坏)、运营影响(对运营的干扰)以3级为最高级,准备工作(应急预案)、内部响应(时间、效率、资源)、外部响应(医院/互助员工和供给)以3级为最低级。(5)制作评分表:组织团队成员进行风险评分,每人发放1份评分表,当场评分,当场收回。(6)计算风险值:计算各个风险事件的平均分,公式为风险值(%)=(可能性/3)×[(人力影响+资产影响+运营影响+准备工作+内部响应+外部响应)/18]×100%。(7)确定优先改进的风险事件:根据评分结果,将风险值由高到低排序,遵循80/20法则,选择前5个风险事件作为优先改进项目,分别为职业暴露、药物渗出、患儿跌倒/坠床、留置针脱出及延误护理。(8)拟定和实施风险防控计划:对需优先改进的5个风险事件进一步开展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制定前瞻性防控及改进措施。1.3观察指标(1)比较改进前和改进9个月后5个风险事件的风险值。(2)改进前和改进9个月后,随机抽取30名患儿家属,进行满意度评价,分为很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度=(很满意人数+较满意人数)/总人数×100%。1.4统计学处理采用Excel2019录入数据并使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改进前后5个风险事件的风险值比较改进9个月后,5个风险事件的风险值均低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改进9个月后,患儿家属的满意度高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结论

HVA常用于预测和评价外部胁迫(自然的和人为的)对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以及评估系统自身对外部胁迫的抵抗力及从不利影响中恢复的能力[4]。基于HVA的风险评估法可识别医疗服务过程中的风险事件,确定风险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高患儿的医疗护理安全[5]。目前,关于HVA应用于医疗护理风险管理中的研究正逐步开展,但大多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6]。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确定主要的儿科护理风险事件,并确定风险值最高的5个的风险事件分别为职业暴露、药物渗出、患儿跌倒/坠床、留置针脱出及延误护理,我科护理团队针对以上风险事件进一步开展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制定前瞻性防控及改进措施;改进措施实施9个月后,上述5个风险事件的风险值均低于实施前,且患儿家属的满意度高于实施前,表明运用基于HVA的风险评估法对儿科护理工作流程进行风险评估和效应分析,有利于纠正儿科风险事件,预防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保障医疗质量与患儿安全。

[参考文献]

[1]王贞慧,孙超,王霞。基于Kaiser模型的三级医院病毒肺炎护理管理灾害脆弱性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20,37(5):5-8.

[2]陈斌,许芳,陈红光,等。灾害脆弱性分析在非封闭式血液内科病房应对病毒传播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20,34(3):371-373.

[3]张雅琳,王莹,薛辉,等。基于Kaiser模型的医院后勤应急管理灾害性脆弱分析与应对策略[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9,26(2):99-102.

[4]王彬,杨茜,杜凡,等。基于Kaiser模型的放射科灾害脆弱性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8,16(5):540-543.

[5]黄海丹,彭文献,高思,等。基于灾害脆弱性分析构建医疗设备风险评估体系[J].中国医学装备,2017,14(6):30-33.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