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目击》的片主要讲述了富二代林萌萌被当做是杀人嫌疑犯后,其父亲聘请律师周莉与检察官对决的故事。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最新《全民目击》观后感作文【优秀7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看完电影《全民目击》当晚,我激动不已的写下了如下的微博:《全民目击》绝对排到今年个人最佳华语电影前三,更是华语电影中不可多得的悬疑推理片。一件本以为真相大白的车库杀人案却被不断闪回、重现,每个人眼中看到的真相演变成一起罗生门式的案件。全片直击人心的重音乐时刻给人紧迫感,你眼中的恶魔不一定是恶魔,当法与情发生最激烈碰撞时,影片戛然而止。精彩!
这是个人对《全民目击》最直观的感受,影片讲述当地富豪林泰跟明星杨丹即将结婚,准新娘却惨死地下停车场,林泰的富二代女儿林萌萌成为最大嫌疑人,林泰不惜重金聘请国内顶级律师周莉为独女辩护,而公诉人却是早就想将林泰绳之以法的童涛。随着法庭质证的深入,罪案真相越来越偏离公众的猜测,司机孙伟为何自己报警之后又自称是凶手?林泰大闹法庭一句“死在龙墙背后”究竟是什么意思?真相大白时周莉为何失声痛哭?面对真情和法理,童涛会有怎样的抉择?这是观众在看片过程中一直存在的疑惑,也是非行导演赋予每个角色身上最让观众感同身受的情绪。影片最让人惊喜的是,当抛出如此多的悬念之后,导演最后的收尾令人信服,叹为观止。
全片都是直击人心的重音乐,除了制造紧张击破的氛围外,还会让观众从内心里酝酿等待真相到来时的震撼。音乐听到入神时,身上会起鸡皮疙瘩,其实电影业一样,当精彩的故事和紧凑的节奏让人全神贯注时,身体也会有反应,我想说,《全民目击》是为数不多的能让人看着看着起鸡皮疙瘩的国产电影。无需多说,身体会告诉你电影究竟是不是精彩。
《全民目击》中三大主角:孙红雷饰演的富豪林泰、郭富城饰演的检察官童涛和余男饰演的金牌律师周莉奉献了足够精彩的内心戏。当电影开局,你最开始认为气定神闲的林泰掌控着全局,可是庭审开始,你会发现原来是童涛在气势上占尽上风,随着证人的逐个出庭,孙伟的出现让人相信原来庭审的走向已被周莉掌控。当所有人都认为真相大白时,童涛又掌握了关键证据,随着童涛抽丝剥茧的分析,周莉层层深入的调查,最后却发现,其实所有的进展都回到了原点,因为还是那个气定神闲的林泰,站在被告席上的他,却真正的掌控了全局。
影片结尾处,知道真相的童涛依旧保持着法律工作者应有的理智,想要重新起诉将此案重审,而影片也在此时戛然而止。林萌萌站在漆黑的雨夜中哭泣,不知是用雨水洗刷自己内心的悔恨还是老天爷在为如此伟大的父爱而落泪。有人说林泰用一次父爱救赎遮掩了他二十多年的商业犯罪,我认为这样的说法不妥,影片中童涛追逐20多年却并无确凿的证据证明林泰曾经有商业犯罪,抛开法律层面,从个人情感角度讲,童涛必然已经原谅了林泰。童涛在片中有这样一句台词“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而在于林泰的身上,即使法高一尺,但爱高一丈,并不是爱驾临于法律之上,而是在冰凉的法律面前,父爱无私的收尾更能震撼人的内心。
社会远不是小孩子眼中的那样有好人坏人之分,一件事情的对峙双方往往都是对的,他们都是别无选择。所谓的好人也会犯错,所谓的坏人也有真情。检察官感情用事错判真相,律师虚假正义执意失职,父亲制造伪证蒙实救子,女孩记恨叛父后母,酒后失控过失杀人,所有这些人我们都无法说出谁是坏人谁是好人,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理由,为了自己心中的正义而犯了错误。
对于检察官,把多次未伏法的狡猾商人捉住,是他要维护的正义,也正是这样,影响了他在调查案件时自己的判断;对于律师,从事这个行业,有着对真相和正义更强烈的追求,即使拿了委托人的钱,仍然暗中调查想要搞清事件真相,她可以不要钱,但一定要维护正义,这种心态从她最后跟已入狱的林泰交谈时说的“我不要钱,我要为你辩护”可以明显的看出来,所以这就是她要维护的正义,也正是为此她违反了律师的本职,也许就像网民们说的,“给天下的律师丢尽了脸”;对于林泰,保护女儿,让她获得一个悔改的机会,是他所做的一切事情的初衷,也是任何一个做父亲者心中永远的正义,这完全可以理解,而也正为此他将既不能如愿以偿地替女入狱,又要为自己的制造伪证罪名承担严重后果;对于林萌萌,看到即将成为父亲再婚配偶的女友杨丹不断传出与其他男人的绯闻,甚至网传清晰车震录像,怒不可遏,她作为单亲女儿要维护世界上仅存的养育恩人的尊严就是她的正义,于是酒后向杨丹发作,引发纠纷而驾车袭击,最终过失致人死亡。所以整个事件的4位主要人物做事情的出发点都是心中的正义,这使得我们看完之后会有这样一种感觉,每个人都是可以理解的。 导演用了很独特的叙事层次,先后分别阐述了检察官、律师、父亲3个人的回忆, 最后又加了很长的女儿的特写视角,这也就是分别从4个人视角看了这件事情,观众在每次看完一个视角之后,容易轻率地得出结论,“原来他是好人”或者“原来他是对的”,当然观众越往后看就越发对自己产生怀疑,甚至觉得自己的结论很可笑,因为总不能这4个人都是对的吧?这也正是导演所精心安排的,必须要通过观众对自己结论的怀疑使之产生自我驳辩,从而有更深一步的思考。我作为观众我可以透露当时的真实感受,片子越接近尾声的时候心里越是打鼓,到底谁是对的?虽然说最终按真相处理是最应该的结局,但是我不断地盘问自己,我希望的到底是哪种结局?尽量想要使自己抛弃任意一方的干扰,无论是法律、真相、父爱、还是女儿的情怀,在看完4种视角之后我很想要把它们全抛弃,真正站在局外人的视角,或者说第5种视角,或者事实上应该是我自己的视角来重新目击整起案件,这也应该就是所谓的“不能听信一家之言”吧。
而最终,我的结论让我心里有种强烈的震颤,很久的思考之后,我给自己的结论是,他们4个都是对的。是的,有很多时候真是这样,不存在谁是好人谁是坏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出发点,每个人都是善良的,都是正义的,只不过就是在他们心中的价值权衡不同,仅此而已。对于父亲林泰,他心里女儿的青春最重要,决不能让女儿最美好的时光在监狱里度过,而这远远比维护法律的尊严更重要,甚至远远比他自己的后半生更重要,所以他选择伪造证据为女儿创造一切被释放的机会,最后在检察官的紧逼下不得已选自己为女儿替罪,这一切都是他自己的选择,做出这些事情也是由他内心的价值权衡所决定的,他既无怨又无悔,他错了但又没有错。
对于检察官,公证人以维护社会的正义为天职,即使他很喜欢林萌萌,即使他的女朋友也为林萌萌辩护,明确表示希望他败诉,即使他知道自己要毁掉一个可爱女孩的青春,他仍然那么做了,因为他不光要心疼女孩他还要为死者负责,他不光要考虑父亲他还要为别人的父亲负责,在他心里公平正义胜过一切,为找出真凶他要冷血铁心,这不是残忍,而是别无选择,而律师在心中真相的权衡超过了职能,女儿的心中父亲的尊严超过了珍惜生命的权重,仅此而已。他们选择了自认为正确的行为,无所谓好坏、对错。正像林泰所说,“人的一生中有很多东西比命更重要”。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看你的价值权衡了。
《全民目击》是一部剧情和主题比较奇怪的电影。
林萌萌喝多了,一时气愤开车撞了与其他男人传绯闻的父亲女友,明星林丹,没想到林丹头撞到一根铁钉导致其死亡。到这里剧情很正常。
接着剧情反转,林丹对其司机多有侮辱性言词,林泰即林萌萌的父亲长期与司机妻子有染,所以司机为了报复林泰杀了其女友林丹,他把林丹的头撞向铁钉,还顺便顺了一块300万的手表。奇怪的是有一个证据是一张写了司机杀人愿望的纸,一般人会把想杀了谁写在纸上?还有推动剧情的居然是女律师的诱导性提问,大部分提问都是:你……(做了什么),是不是?你……(恨谁),是不是?等司机承认了再拿出证据证明司机说了真话。我理解的流程是先拿出证据,证明司机有谋杀动机,司机不承认,把更有力的证据摆出来让司机承认谋杀事实,最后犯人陈述谋杀过程。
接下来剧情反转成是林泰不满戴绿帽杀了林丹,推动剧情的又是律师的诱导性提问,控方律师问林泰对林丹是不是巴拉巴拉,林泰怎么想的都是通过律师的嘴说出来的,逻辑呢?把主观臆测说出来然后承认了就变成事实了?林泰大喊:“我把她撞成肉泥,懂吗,不是用钉子扎死她”。尸检证明林丹是因铁钉而死,这是在承认犯罪事实?作案手法都错了。
两场证人变真凶的审问,律师和证人的情绪都很激动,这样的证词可信度会不会打折扣?还有,犯人不需要陈述谋杀过程的吗?什么时间,在哪里,我策划与受害者见面并按计划用某种方法杀害了她,或者临时起意如何碰面内心有什么变化具体怎么做杀害了她。如果口供没有遗漏,与证据没有矛盾,罪名成立。这是我理解的刑事案件的审判流程。
后来女律师发现证据有问题,找到一个一模一样的犯罪现场,是林泰雇人造的,并找2个背影像林丹和林萌萌的演员演了一出戏拍了视频作为证据。这个地方后来林丹的辩护律师也找到了,立刻打电话申请重审,电影在这个电话后结束了。没有介绍司机做伪证受到什么处罚,基本电影的最后半小时都在煽情了。
里面有个情节,林萌萌的老师说我不相信她会做这样的事,她的父亲说我相信不是她做的,她的同学也认为她是无罪的,在法院门口摆横幅。用直觉来判定一个人的好坏是所有法律工作者及参与舆论的民众的大忌,会严重影响人对事实真相的判断。主观臆测不能证明一个人无罪,只有客观证据才能证明。有时候我觉得靠煽情来引导舆论挺可怕的,因为人的情感是先于理性的,真相就看不见了。
在知道真相就是林萌萌过失杀人之后,我觉得认识她的人对她的偏袒简直就是讽刺。而她父亲对她的包庇把罪名从过失杀人变成了故意杀人,如果再审,是不是还要重新证明这是一个过失杀人案?
我以为我看的是一个悬疑剧,没想到是一个亲情伦理剧。电影里说,这是一个关于父爱和救赎的故事。父爱?救赎?
我以为公平在法律中是最重要的,换个角度想:比如我杀了人,但是我没有一个这样爱我又有钱的爹,所以我要被判刑;比如我被杀了,因为凶手有一个这样爱她又有钱的爹,所以可以免刑;比如我的孩子杀了人,但是因为我很穷没有能力顶罪,所以只能让我的孩子去坐牢。当我认为法律没有偏见的时候,我才会信任判决的结果,才能感觉到法律带给我安全感。
父爱不应该是以“养不教,父之过”为名来顶罪,父母的职责是教会孩子勇于承担责任。犯了错误、受到处罚、真心悔过,这是成长中的一道坎,在孩子越过这道坎时父母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并在惩罚结束后依然接纳孩子,才是救赎。我理解的救赎有几种:我伤害了别人,别人原谅了我;我伤害了别人,通过某种方式做出了补偿;我被人冤枉了,后来洗刷了冤屈。
我对这部电影,理解不了。
富豪林泰(孙红雷饰)婚期将至,准新娘却惨死地下停车场,林泰的富二代女儿林萌萌成为最大嫌疑人,林泰不惜重金聘请国内顶级律师周莉(余男饰)为独女辩护,而公诉方却是互生罅隙多年的检察官童涛(郭富城饰)。随着法庭质证的深入,罪案真相却越来越扑朔迷离,谁才是真正的凶手?所有人都深陷迷局,而作局者是谁?他有怎样的阴谋?所有人都目击了整个罪案过程,但真相永远隐遁在迷雾之中。“人的一生,总有些东西比命还重要!”心灵的救赎,更发人深省!
影片播出后引起了很大关注,2013年11月18日,在伦敦举行的第5届英国万像国际华语电影节颁奖礼上,《全民目击》斩获了「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郭富城)及「最佳青年导演」等奖项。
随着富二代、酒驾、后妈、绯闻等高频词汇的出现,也越来越将现如今这个畸形的社会揭示开来。《全民目击》作为一部不折不扣的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在揭示社会问题的同时进行人性的深入挖掘。新人导演非行非但没有走入说教的禁区,反而用悬疑的外衣讲述了一个有关父爱的神话,暗藏着一个父亲对自己女儿的救赎。联系当下很火爆的李某某案,静观当下的娱乐市场,很少有宣扬母爱和父爱的电影,这部《全民目击》是不可多得的佳片,对于父爱的理解让人深思,也让人们开始认识到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当影片所有谜案层层揭开时,留给了我们一个深沉的主题,即父爱。都说“养不教,父之过”,冥冥之中也是在告诉我们子债父尝这个道理。片末,一段有关父爱的神话龙背墙恰和时宜的出现,将主题升华,也将观众的情绪推向了至高点。除此之外,正义和救赎也是片中的两个隐含主题。的确,如片中所说,有些东西比生命更重要。爱不仅是一种责任和承担,更是一种没有理由的包容和奉献。
“人的一生,总有些东西比命还重要。”同样的话如果改成“我的一生,总有些东西比别人的命重要”,会不会像凶手独白?在法律这个公约面前,凶手真的不那么重要吗?在情感战胜了公约,法官、检察官、律师、媒体、社会是否应该手下留情?这些都留给我们深深的思考。
《全民目击》是9月13日上映的一部悬疑犯罪类型的影片。该片主题围绕着“父爱”与“救赎”展开,讲述了一个富豪父亲为掩盖女儿犯罪的事实,聘请国内一线最昂贵的律师与一直视他为宿敌的检察官智斗的故事。虽然该片有着“零差评影片”的口碑,但是许多资深影评人认为该剧价值观导向不正确,误导当下无知受众。但我认为一部影片的价值观有很多,应该有所偏颇,不能因为一个观念不正确而否定整部片子的价值。该片受争议的焦点无疑是土豪怎么能够在全天下民众的眼前只手遮天,玩弄法律,瞒天过海呢?电影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产物,它的产生势必要与现实生活有所差别。对于这个争议点,我们可以视为这是对中国法制体系的挑战。中国法制向来都是法不容情,但是该片用亲情线与智斗线削弱了富豪林泰玩弄法律,制造伪证犯罪的事实,把受众的焦点成功集中在“父爱”和“救赎”上面,因此传递了正确的价值导向。
就其现实意义,会有网友把《全民目击》与当时舆论话题李天一案结合在一起,我只能说是《全民目击》上映的时间太巧合了。林泰、梦鸽对子女的爱有着本质的不同。一个是为换女儿自由制造伪证陷害自己且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一个是为解救儿子于囹圄捏造伪证陷害受害者,污蔑他人,这哪里有的可比。
四条人物线路清晰且对立。在我看来,片中四个人物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意义。童涛检察官代表了至高无上的法,辩护律师周莉代表理性的一面,林泰代表了情,而陈思成饰演的编导、童检查官的妻子、记者等代表了舆论,舆论领导民众。这还是一个基本的情—理—法,法—理—情之间该怎么衡量的问题。该片颠覆了我个人的价值观,令我震撼,甚至认为在法律面前每个人都应该拥有一次被原谅的权利!
“何为真相?你相信它是真相它就是真相!”大概每个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会对这句话有所感触吧。这句话说出了人类心理对事物认知的趋向性。在这个信息高速运转的时代,每个人每天都会被外界各种各样的`舆论充斥着,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很难坚定自己的信念,都会潜移默化的被舆论同化,也会暗自希望事物向着自己所期盼的方向发展。剧中林泰是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奸商,他乱搞男女关系还准备迎娶一个品行败坏的明星,这就是他在民众眼里的形象。而林泰的女儿萌萌品学兼优,自幼丧母,单亲长大,是这个社会所同情的群体,所以当证据偏向是林泰杀人而让女儿顶罪的时候,所有人都期望是这样的结果,自然都会认同,就好像一个做了一辈子坏事的人永远都不会有美丽的一面。非行导演就是抓住了这个决定人类行为的心理基础,让林泰这个人物成功瞒天过海的。
有人会把《全民目击》比喻成中国版的《罗生门》,这点我不能认同。非行导演只是为了迎合中国受众的认知水平,才把一段故事分几次讲清楚,只是担心大众不能理解而已,并不能与《罗生门》的插叙蒙太奇手法相比较。电影《罗生门》的插叙蒙太奇手法意在铺陈武士、真莎、多囊丸和樵夫各不相同的证词,是为了隐藏各自的弱点的事实,主旨是“哪里有脆弱,哪里就有谎言”。所以两部影片不可相提并论。
总的来说,除了些许情节逻辑和价值观不合理外,《全民目击》融合了犯罪、悬疑、亲情、神话、法庭等诸多元素吸引受众,运用了中国影坛少有的插叙蒙太奇手法,用“父爱”和“救赎”震撼视听 ,可以被称作是一部非常有诚意的作品。
富豪:林泰的准新娘,一位女歌星在婚期将至时却突然被杀,而这起命案的最大嫌疑人竟然是林泰的独生女,一时间这起命案成为了当地几乎所有媒体和百姓的关注焦点。
影片在命案庭审的当天开始,在诸多媒体的聚焦之下,三位主角相继登场,代表控方的检察官:童涛(郭富城扮演),本地富豪嫌犯之父:林涛(孙红雷扮演),以及为帮女儿洗脱罪名被林泰聘请来的着名律师:周莉(余男扮演)。在分别给了这三位主角一番特写之后,伴随着一个红色气球飘向天空,一出对簿公堂的好戏即将上演。
然而犹如明星般被关注的控辩双方的三人,却在开庭后没有任何的交火,控方的证人一位接一位的登场,辩方对所有的证词都没有任何的反对与反驳,就这样大律师周莉在近乎诡异的情况下,在如山铁证之前似乎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直到最后一位证人的出庭,辩方的反击就此开始,而案情就就此峰回路转,且愈加扑朔迷离起来。
一个看似简单的故事,有钱的阔佬试图利用雄厚的金钱实力,一方面聘请那种能将黑的都说成白的大律师,一方面收买人命找人出来为自己女儿顶罪,再一方面制造伪证让法院相信她女儿的无辜,然后刚正不阿的检察官在排除万难之后揭露案件的真相。其实故事的结局也正是这样,但过程却令我非常意外的曲折。在编导的安排下,伴随着故事的逐步展开,一条条线索和证据的相继出现,案情可谓是百转千回悬念丛生。一个看似让良心发现的律师、常年穷追猛打的检察官、无数关注案情发展的市民,乃至电影荧幕前的观众都非常乐于接受的案件真相,那就是常年来一直逍遥法外的黑心商人林泰因为未婚妻的出轨,盛怒之下将其杀死,其后居然让其女儿出来顶罪。但真相确实是这样吗?在伟大的父爱面前,一切的阴谋算计都变得天衣无缝、理所应当,一句:人的一生中,总有些东西比命重要,成为他布置这一切的动力,为了女儿他欺骗了所有需要欺骗的人,而且不惜将自己搭进去,因为他知道只有他是凶手的事实才是所有人所希望的,也是所有人能接受的和不被怀疑的,一位父亲试图用他的生命去换来爱女重生的机会。一个来自家乡的古老传说,一场磅礴的大雨,影片在最为高潮的阶段戛然而止。
可以说本片给了我相当大的意外,除却故事本身一场的精彩、曲折、离奇之外,除却三位主演,尤其是孙红雷那突破性的精湛表演之外,编导非行奉先出的这么一部精彩的作品更让我意外。虽说在拍摄的细节方面还有瑕疵,在角色的安排上也有部分个人认为完全不需要的败笔,在部分情节的逻辑性上也有一些不太能说的通的地方,但这么就光论这么一个精彩的故事,其中三位主演的性格定位,在故事的发展中所展现出的人性,故弄玄虚而不显做作,在层层揭开谜底的过程中的那一份淡定。在故事的结为阶段,通过古老的传说,加入煽情的元素,在一切真相大白的关头,陡然放出字幕,令影院中有人脱口而出“完了?”可以说在很多环节的处理上都给我带来了意外的惊喜。真的是一部非常不错的电影。
最后来说一下个人认为的本片中有些许逻辑上不是非常合理的部分。
1、故事的一开头,命案的嫌疑人之所以指向林泰的女儿,那是因为地下停车场的监控录像,而后来林泰的司机出来顶罪说自己才是凶手,也是有一个制造的伪证录像做证据,然而最后给林泰定罪时,却只凭借他在法庭上看似失控的咆哮,检察官手上的视频证据已经不存在了,这最终定罪有点牵强。
2、在最后关头给林泰定最后,童涛直觉上感觉有猫腻,但试问他怎么会在没有做任何调查的情况下就直接前往林泰的老家做调查,而且还能很快的找到红星机械厂,这不是太合理吧!
《全民目击》不能算得上是一部成熟完满的作品,它更像是导演非行的一件探索与创新的试验品,虽有瑕疵,却是瑕不掩瑜。在国产片饱受粗制滥造、毫无新意等诟病的今日,《全民目击》让人感到一股久违了的精心设计与诚意,这股诚意令人惊喜。
本片最大的亮点当属对多角度回溯事件手法的巧妙运用。导演通过童涛、周莉以及林泰3个角色的视觉去呈现同一事件,同一事件却有着三个完全不同的版本,它们真假难辨,错综复杂,然而每一个都足以颠覆全局。观众的好奇心顿时被强烈勾起,心甘情愿地跟随镜头去抽丝剥茧,追寻谜底。在这里必须得称赞非行对叙事的掌控力和对悬疑气氛的设计能力,通过不同角色快速闪回的方式让观众从不同角度去审视事件,每每上一个镜头认定的事实在下一个镜头就会被推翻,每每上一秒认定的坏人在下一秒就会被“洗白”,惯性的思维不断被打破,谜团越来越多,于是,观众会不由自主地沉溺在脑力冲击和被剧情牵引的快感里,这是本片最迷人之处。
随着剧情展开,大家发现原来这并不仅仅是一场关于金钱、欲望和权力的仇杀案,更是一次父爱的牺牲和救赎。经过3场激烈的庭审戏并辅以各人物的回忆片段做补充,剧情经历了一次次急转直下的大扭转,同时,观众的认知也在不断被扭转和打碎。正是这一次次的形象颠覆和角色深挖,让观众隐隐意识到不能只凭目击去断定真相,如剧中林泰所说:什么是真相?真相就是大家看到的东西,这句话不无讽刺。全民目击,目击的是什么呢?是真相还是别人希望我们看到的“真相”?至此,故事深一层的内涵便透现出来了——人性的复杂不能简单地用道德和法律来审判,真相往往藏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这种反思值得让人回味。
但是,如果我们回归到故事的本质,《全名目击》跌宕的剧情却掩盖不住它在逻辑上的众多硬伤和为了迁就剧情的生硬粗糙,更不用说之前专业人士一直对其诟病的庭审、诉讼、查案等流程和真实情况不符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