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看完了《海啸奇迹》这部电影后,你体会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亲情。亲情是瞬间的内心触动,亲情是不可估计的巨大能量,亲情更是一种永恒的责任。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海啸奇迹影评(精选8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今日,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爱、什么叫做顽强、什么叫做胆量,由于中午我要去看过一个能震撼人心一切的影片海啸奇迹。
这部电影关键讲了玛莉雅和亨利带著三个儿子,一同前去泰国的共渡圣诞节佳节,没想到就在圣诞节第二天,一股野兽一样的万尺滔天巨浪竟迎面扑面而来。被眼下景色威慑住的玛莉雅,一时反映不如,悲剧遭遇巨浪袭卷;而虽然亨利立即把握住两个儿子提前准备逃亡,一切依然太迟,凶狠的大水最终仍冲散了她们。玛丽雅猛然宛如挨打了一剂强心针,她决策想方设法,要带著大儿子卢卡斯一起活著离去最终总算摆脱一切艰难,找到亨利,使一家人团聚。
看完了这一影片,我十分打动,我很钦佩玛莉雅那类坚强的意志和永不放弃找寻亲人的精神实质,从而我明白了什么叫做失而复得、什么叫做惊喜、什么叫做一切皆有可能!尽管这部电影有点儿恐怖,可是使我明白了心里要是幸福,要是有坚强的意志,要如何给生上作文课是有胆量,就可以摆脱一切艰难,获得最后的获胜,变成惊喜!
《海啸奇迹》一部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前面灾难场面细致揪心,后面亲情戏煽情催泪,尤其是伊万给家人的电话、三兄弟重逢,那一声“卢卡斯”,是多么地撕心裂肺啊~
影片对灾难场面处理得很细致逼真,凸显了人类在灾难面前的无助与渺小,细节处理地相当不错,铺天盖地的洪水场面自然比不上好莱坞的特效大片,但本片胜在细 节真实,洪水来袭各种物件碰撞的音效处理得很好,手术麻醉与海啸袭来的切换拼合的慢镜展示有生离死别的梦幻效果。开头看着娜奥米在水下被虐得那个惨啊,胸 前腿后两处血淋淋的大伤,看着真心是揪心地疼、疼、疼啊,看来在海啸最危险的不是海水,而是随洪水而来的各种尖锐防不胜防的破碎物啊。
一家人都演得很好,娜奥米自不必说,那种创伤与求生欲望通过其细致入微的表演深入到观者的心里,产生强烈的共鸣,还有小男主,演得真是太棒了,在那种恶劣的环境下表现出的坚定与勇敢很令人印象深刻哦。
今天,我终于懂得了什么叫、什么叫做坚强、什么叫做勇气,因为下午我去看了一个能震撼一切的电影“海啸奇迹”。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玛莉雅和亨利带着三个儿子,一同前往泰国共渡圣诞佳节,不料就在圣诞节隔天,一股猛兽般的万尺滔天巨浪竟迎面袭来。被眼前景象震慑住的玛莉雅,一时反应不及,不幸惨遭巨浪袭卷;而尽管亨利及时抓住两个儿子准备逃亡,一切仍旧太迟,凶猛的大水最后仍冲散了他们。一度被巨浪击昏的玛莉雅,醒来后发现自己正漂浮在海面,而原本围绕在身旁的所有景物,都已被淹没于水面下,她深信家人们皆已罹难的同时,竟发现自己的大儿子卢卡斯,竟然就漂浮在距离她仅有几公尺远的海面上。玛丽雅顿时犹如被打了一剂强心针,她决定想尽办法,要带着大儿子卢卡斯一起活着离开……最后终于克服一切困难,找到了亨利,使一家人团聚。
看完了这个电影,我非常感动,我很佩服玛莉雅那种坚强的意志和永不放弃寻找家人的精神,由此我明白了什么叫做失而复得、什么叫做奇迹、什么叫做一切皆有可能!虽然这部电影有点血腥,但是使我明白了心中只要有爱,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只要有勇气,就可以克服一切困难,赢得最终的胜利,成为奇迹!
亲情是什么?有人说它是血浓于水的骨肉相连,有人说她是世间至高无上的情感,也有人说是人间最无价的宝贝……说法多样,各有其理。
当我看完了《海啸奇迹》这部电影后,我体会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亲情。亲情是瞬间的内心触动,亲情是不可估计的巨大能量,亲情更是一种永恒的责任。
都说“天灾无情人有情”,确实,突如其来的海啸可以无情,但是人却不可以失去亲情,更不可能离开亲情。
影片对于亲情的细节刻画细腻而感人,给人传递了许多正能量:海啸来临时,父亲紧紧抱住两个小儿子,极力挽救他们,让我们感受到了父亲的担当;汪洋之中,母亲玛瑞亚拼尽全力抱住一棵大树,可当她发现大儿子卢卡斯的踪影时,却毅然放弃救命的浮木,奋不顾身地游向儿子,这让我们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而在母子两人想爬上高树躲避海啸,母亲因腿上重伤,体力不支,无法用力时,是儿子用尽全身力气,又顶又推又拉,最终将母亲转移到相对安全的树上,这份超越年龄的成熟和勇敢让我很钦佩,但他对于亲人的不离不弃更让我刮目相看。如果人人都能像影片中的一家人一样时刻惦记着自己的亲人,那么我们的生活也将更加美好。
亲人间的相互救助固然令人难忘,但家人间的重逢则更让人潸然泪下。海啸过后,虽然一家人各分东西,但他们彼此的心里从未放弃过自己的家庭,自己的亲人。他们彼此不断地寻找亲人,奔波于各个医院与避难所之间,甚至几次阴差阳错地擦肩而过,但是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重逢了。当他们紧紧拥抱在一起的时候,我的眼眶湿润了,我以他们的成功而骄傲,我为他们的情谊所感动,我被他们的亲情所折服。亲情就是这样,不需要言语,不需要苛求,更无法用金钱来衡量,它就是这样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了。
亲情弥足珍贵!即使它没有友情的甘淡如水,也没有爱情的轰轰烈烈,但她依然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或许,生活的脚步过于匆忙,有时让我们无暇顾及亲情的存在。那么,请你停下脚步,别等亲情丢失了才后悔莫及!
看过“海啸奇迹影评”的人还看了:
1.电影幽灵公主影评3篇
这里的“成长教育”指的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监护人对其所进行的德智体等方面的教育,与“生命教育”内容相契合。(百度百科:“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
上一部让我对国外的成长教育有所思考的电影是《阳光小美女》,而这部《惊天巨啸》亦让我感受颇多。特别是片中Lucas面对灾难时的表现,让人印象尤为深刻。这与其父母平时的教育自然是分不开的。本文试着对片中场景略做评析,多有剧透,请谨慎阅读。
一、尊重教育
场景一:酒店里,Lucas打开冰箱看到可乐,不敢造次,问妈妈可不可以喝。妈妈让他喝水,他乖乖把可乐放了回去。
场景二:Lucas发现Maria脚上的伤,Maria转身过来时,衣服已经破烂,胸部外露,Lucas一下转过头去,说自己不能看到她没穿衣服的样子,然后道歉。
场景三:树上,Lucas打开可乐先给了妈妈,Maria喝了一口递给了Daniel,Daniel喝了一口之后,又给回Maria,并轻抚着她的头发,握住她的手。
场景四:车上,小Simon说尿急,Tomas让他憋着。直到后来实在憋不住了,Simon才跑下车尿尿。
这几个场景里,分别体现了孩子对长辈的尊重、对女性的尊重、彼此尊重、对他人的尊重。诚然看上去似乎都太过微不足道,只是最基本的一种礼貌问题。但是正是这些最基本的,也经常最为孩童所忽略,甚至为大人所不以为然。
私以为,下意识的反应其实最能体现出教育的潜移默化。
二、善良教育
场景一:听到Daniel的呼救声时,Lucas认为“我们自身难保,帮不上忙”,妈妈则说“即使我们会死,也得去救他”。
场景二:医院里,妈妈要Lucas把桔子分一半给别人,并夸他是最擅长帮助人的孩子,让他去医院帮忙,做任何事都行。
场景三:父亲自己找人的时候也在帮别人找人。
同情、帮助弱小者是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的重要内容。善良教育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爱的教育”。无论孩子以后是否能成功,至少都要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三、责任教育
场景一:Lucas,从海啸发生之后就担负起了照顾妈妈的责任。
场景二:Tomas,一个坐飞机会因为颠簸而害怕,在酒店因为害怕而睡不着跑去找妈妈的小孩,却能答应父亲,承担起照顾弟弟的责任。在山顶的避难所,Simon说害怕,小Tomas教他“闭上眼睛,想点快乐的事”,并帮他盖好被子。
“Promise”这个词在电影里出现了很多次:在送妈妈去医院的路上,Lucas说“我不会丢下你的”,promise;医院里,妈妈要Lucas去帮忙,他担心“我走开你真的不要紧吗”,妈妈promise之后他才走……信守承诺是负责任的重要表现。
四、生存教育
场景一:游泳,如果不是小到Simon那样的小孩都会游泳,那么海啸一来,基本已无生还希望。
场景二:海啸过后,Lucas从水中捡起可乐,凸显其求生意识。水退后他就和妈妈撤到高处等待救援,并且明白在不知道救援何时到来的情况下,收集手边的淡水资源十分重要。
生存教育里重要的一门课就是“灾难教育”。培养生存意识、生存能力和生存态度,这是教育的主要内容。
在水里的时候,Lucas因为恐惧而发抖,抱着妈妈哭喊着“我害怕,我们回家好不好”,妈妈则温柔地在他耳边说“我也怕”。相似的对话在父亲与两个孩子间也出现过:父亲要继续去寻找妻子和大儿子的下落,拜托Tomas照顾小儿子Simon,他说“我害怕”,爸爸说“我也害怕”,然后说“如果妈妈和Lucas也一个人孤零零的害怕,该怎么办”,Tomas似懂非懂,就明白了。
正是这样的教育,让我们觉得,面对灾难时,恐惧本身并不可怕,也不可耻,是再正常不过的反应。只不过恐惧之外,我们还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与其说是灾难让男孩成为一个小男子汉,还不如说是平时的教育在这时起了作用。
五、死亡教育
场景一:送妈妈去医院的路上,Lucas沿途看到那么多的尸体。
场景二:帐篷里,Lucas翻看死亡登记册,看着那些面目全非的照片。
场景三:山顶上,74岁的女人和7岁半的Thomas之间的对话。
Thomas说他喜欢看星星,女人说:“Some of those stars have been burnt out for a long, long time. They’re dead, but once they were so bright that their light is still travelling through space. We can still see them.”(有些星星,早已在很久很久以前燃烧殆尽。它们死了,但它们也曾经发出过耀眼的光芒,那些光芒穿过浩瀚的宇宙,终为我们的双眼所见。)
这里直接引用百度百科上的一段话:绝大多数美国家长是将“死亡”视为一种“情感知识”存入孩子的“知识库”的。他们断言:可能有那么一天,家中一只小狗小猫或家庭成员真的归西时,孩子便能动用他所需要的“情感知识”,来理解他将面临的深深悲伤究竟是怎么回事了。
六、后记
也许有人会质疑,认为这只不过是电影而已,当然存在虚构、夸张成分。诚然片中的小孩都有超过我们意识里认为的“应有的”成熟与冷静,换做成年人都未必做得到。我们要分析的其实不是这部电影里的具体事例,而是这些事例所反映出的现象。
试想一下,为什么我们一提起天朝的小孩,首先想到最多的标签是:不尊重别人、任性、霸道、娇惯、生存能力差、自私……诸如此类贬义的形容?褒义的当然也不少,个例是不能代表共性,但是却能反应共性。
与天朝广为诟病的“应试教育”相比,国外的“素质教育”历来为人推崇、向往。然而写这样一篇文章,本意不是崇洋媚外,只是想说明“怎么做是对的”,而非“谁是对的”。国外自然也有不那么做的,国内自然也有那么做的,只是从比例上,国外的多为普遍现象,国内的却是鲜见的个案。
教育的本质即是以教育人,“教”是手段,“育”才是目的。然而国内学校、家庭却多重于教疏于育,且限于形而松于心,每每看到各类无下限、三观不正的“熊孩子”,多感诧异、愤怒。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的人,最基本的特质是素质和智慧,因此教育也应注重人的心理能力和思想能力的培养。这就是我们所要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电影里,车站团聚的那一幕让我印象深刻。在奔跑而来的弟弟们面前,Lucas就是个兄长的模样;而在父亲面前,奔跑而去的他就是个孩子的模样。Lucas和多数小孩一样,也会欺负弟弟,也有恐惧的时候,开始时也不想救丹尼尔,但是后来的表现我们都看在眼里了。他并不是一步就成长到位的,正是在父母身体力行的教育引导下,他才慢慢展现出他的成熟。
在看片之前,我就先入为主的认为,这个题材不适合拍成电影。首先印尼海啸事件太过惨烈,死了那么多人,再把这件事儿翻出来拍有揭疮疤之嫌。其次,不知道有什么样的故事能够撑起一部电影的长度。把这么大的灾难搬上大银幕,对任何一个编剧来说都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海啸奇迹》的编剧很聪明的找到了一条路子。他找到了一个在海啸中劫后余生的家庭所发生的真实故事,作为电影拍摄的蓝本。一方面这一家子在海啸中历经千难万险而幸免于难,这样的故事既有煽情的故事点,又避免了让观众再一次感受生离死别的痛苦。另一方面,改编把编剧的重点放在家人的团聚和亲情上面,侧重于家人之间的爱,而非灾难本身所带来的毁灭性打击,符合观众们对大团圆结局的美好期待。
看完整部电影,我的第一感觉是,编剧用尽全力把这个简单的故事撑满两个小时。但由于故事本身过于单薄,编剧不得不运用大量的叙事技巧来弥补故事上的不足和断裂。人为着力痕迹过于明显,以至于让观众的情绪也始终达不到编剧想要营造出的氛围。
《海啸奇迹》前四十分钟无论是人物情绪的铺垫还是海啸、灾难场面的拍摄都达到了很高的标准。一气呵成,毫无瑕疵。
影片开始到10分钟左右,导演运用一系列精准的小细节来铺陈人物的情绪。如飞机上的颠簸,到达酒店之后并没有入住原先定好的房间,父母不让小孩喝可乐,就连在海滩上放孔明灯的温馨桥段里也穿插着孩子对孔明灯飞行路线所产生的质疑。海啸来临之前,父母因为工作的事情发生争执,焦虑的情绪达到最高点。一切都预示着灾难即将来临。
影片的第14分钟开始,一场大海啸席卷而来。这场突如其来的的灾难一瞬间就把一切都摧毁了。主人公的度假之旅一下子就变成了荒野求生。母亲和大儿子在洪水中无助的挣扎,丈夫和另外两个儿子生死未卜。前面积累的那些不良情绪随着海啸的到来一下爆发出来。在灾难面前人类显得那么渺小无助,生死就在一念之间。幸运的是母亲和大儿子活了下来。在面临生死抉择之时,母子俩还解救了另一个小孩。按照善有善报的叙事规律,很快她们也被好心人解救,并送到了医院。
此时影片进行到四十分钟左右。由于前面的剧情非常紧张,为了缓和观众高涨的情绪,以便为下一次的情绪高点做好铺垫。编剧安排了一系列医院里面抢救伤员和寻找失踪人员的过场戏。也许是由于前面的戏份太过精彩,医院里的剧情急转直下,观众的情绪在这里产生了断裂。过于常规的叙事,尤其是那些与主角毫无关联的过场戏看的人昏昏欲睡。编剧在此处安排了卢卡斯帮助他人寻找失踪家属的桥段,想要带动观众的情绪,但是这个事件与这一家人的故事没什么关联,所以起到的作用很有限。
就在我对于剧情的发展感到迷茫的时刻,男主角终于出现,前面平铺直叙的情绪又向着高点攀升。但接下来剧情的重点放在了一家人如何才能团聚上,这个过程枯燥而漫长。这个过程中除了男主角拿着电话飙了几分钟的演技,其余的基本上就是枯燥乏味。
在这个过程中,编剧安排父亲让孩子们和陌生人离开,独自留下来寻找妻子。不知道真实的故事是不是这样。让一个父亲在灾难中离开自己的儿子,这样的安排实在让人恼火。此处的编排明显是编剧不知道还有什么情节点能加入到影片中,而特意安排骨肉分离的戏份。于是这电影的剧情四分五裂。医院里大儿子找不到妈妈,两个小儿子坐在陌生人的车里四处漂泊,父亲则四处游荡,谁也找不到。
影片由一条线,变成两条线,再变成四条线。看的观众眼花缭乱,抓不住重点。
此时能让家人误打误撞的走到一起,成为了我对这部影片唯一的期待。编剧果然也不负我,在影片1小时20分钟的时候,经过一系列巧合和偶然,一家人终于幸运的团聚了。
看到一家人终于拥抱在一起,前面的漫长而枯燥的剧情终于有了那么一点点感动。此处是泪点,不哭这电影就白看了。
当我以为这电影就应该收尾了,可导演又通过演员的想象和回忆,把海啸的场面重新放了一遍。也难怪,海啸那一段是这电影唯一值得花钱去看的理由。
影片取材于04年印度海啸灾难中的一个真实事件,不可避免的,很容易联想到国内的《一九四二》和《唐山大地震》。国民导演冯小刚赚过国人的几亿眼泪,《唐山大地震》属于典型的。“您不哭,就是不给我面子”电影,将一个悲剧撕开、放大、延展,辅以演员哭天抢地的表演,观众如果不哭,似乎太对不起主创的一番辛劳。到《一九四二》,不再是纯粹的自然灾难,按冯导的说法,煽情段位升高,从嚎哭型转为内敛型,在叙述上却极尽铺陈悲惨情形,仍试图绑着观众掉几滴眼泪。客观来说,冯导的煽情活,一直在国内行业水准线以上,两部又是惨如地狱的灾难,很容易被触动。
《海啸奇迹》比较纯粹,整部电影的时间线,就是一个家庭从遇难到重聚的几十个小时,不像《唐山大地震》在跨度很长的时间里影片类型偷渡为家庭,也不像《一九四二》野心大得想把通直的假史掰弯。小格局看似处理起来简单,实则要求更高的技术与技巧,台子缩小,便没了糊弄的空间。开篇时段的海啸特效,比《唐山大地震》的地震场面真实得多,观众更易产生身临其境的代入感。神话般的团圆结局没有惊喜感,于是过程显得尤为重要,须不断营造紧张、恐怖或温情,避免让一览无余的开始和结局变得单调乏味。
大儿子有超越年龄的成熟和勇敢,父亲秉着不放弃的执着信念,分散的家人形成分开的叙述线,各自的生之本能和爱之力量构成情节递进的内在支撑。从戏剧形态来看,这实在太像一部没有新意的好莱坞电影,而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属性,为故事的合理性,披上了不可辩驳的合法外衣。对于电影,真实事件未必有增强戏剧的效果,取材决定了影片的走向,整个过程中的那些巧合,反而多得有点“假”。电影比现实更假,也比现实更真;现实比电影更真,也比电影更假。太巧合的圆满,于戏剧和电影,会产生削弱效果。
语言是英语,主演是伊万-麦克格雷格和娜奥米-沃茨,这电影看起来像是来自好莱坞工厂,事实上,这部电影产自西班牙。主人公的故事原型,讲的也是西班牙语。导演胡安的上部作品是部恐怖片,恐怖片一般是过度粉饰阴暗,而《海啸奇迹》像是过度粉饰美好情感的结果,片中几乎全是人间温情,一场灾难中的人性阴暗全被剔除。
在复杂冲突和感官视效泛滥的今天,专注于一个简单而美好的故事,复杂地呈现事件中的每个细节,奇迹般的故事仍有动人的震撼力量。《海啸奇迹》泪点很多,如果你被打动,请别端着。黑暗中,没人看见你的软弱。况且,感动和流泪,根本()不是软弱。
2012年,我15岁。
在那么多上映的影片里,偏偏想看这部电影。
也不知道为什么,就很想看这种灾难片,想去懂爱,懂人性,懂世界。
认识了卢卡斯,有担当有人性有爱。觉得这个和我差不多年龄的小演员演得好传神好感动。.。.。.
为电影制作的画面震撼到,为一家五口的爱而感动,要有多大的幸运才能在灾难中存活,要有多大的幸运能在劫后重聚。
看到父亲和三个孩子抱在一起时,觉得幸福好简单,又好不易。影片开头,孩子为喝不到可乐而沮丧,大人因工作而烦心,可灾难后,家人还在,知道自己不是孤身一人,就比什么都重要,就什么都不会怕。
“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事不是闲事。”
在蜘蛛侠上映前,我只知他是当年把我感动的不要不要的演员,后来,我才知道他叫霍兰德
六年过去了,霍兰德成为了被人熟知的蜘蛛侠,但在我心里《海啸奇迹》里他的表演,才是最震撼我的,当然蜘蛛侠也很可爱。今晚二刷,有了比当年更多的感触,却比十五岁看时更加平静。
体会到了活着,不只是为自己,更是对家人或者更多爱你的人的责任。
灾难面前,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眼前是一个幼小的生命,救还是不救?在母亲跟卢卡斯说:“去看一眼就算是死也值了。”
让解救下来的生命回归自己的家庭,或许是对于卢卡斯对于我们最好的教育了吧。卢卡斯能在灾难过后,看到灾难所留下的惨痛局面之时,依然坚强,或许也是因为母亲当时教会他的爱吧,我们没法改面现实的残酷,但却能和爱的人互相依靠。
劫后,我更爱你。
余生,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