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
暑假里,我和奶奶一起来到镇江老家——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因为已经有好久没回来了,心里感到特别新鲜。
一进奶奶家门,小狗可乐就快速地向我跑来,它一直围着我转圈,还用舌头舔我的脚,就像见到了老朋友一样。我和可乐已经好长时间都没见了,没想到它还记得我,真让我惊讶。我放下手中的包坐在椅子上喝水,可乐干脆趴在椅子旁边,用牙啃我的鞋子,还不时地望着我,好像在说:“小主人,欢迎你回来!我可想你了!”它那可爱的样子逗得我直笑。
奶奶家旁边有一个菜园,里面种了很多蔬菜,有紫色的茄子,像灯笼一样的辣椒,披着白纱的冬瓜,绿油油的黄瓜……来到菜园,我一会儿去摸摸圆圆的南瓜,一会又去看看辣椒,就觉得看不够。奶奶带我来到一个瓜架前,我看到架上开着黄黄的花,有的结出了细细的小黄瓜。奶奶从绿叶丛中找到了两条长长的黄瓜递给我。我看到黄瓜穿着碧绿的衣裳,上面有许多小刺,摸上去手糙糙的。我把黄瓜拿回家,洗干净后赶紧往嘴里塞。“哇,这黄瓜甜甜的,脆脆的,清凉解渴,味道特别好。”奶奶又摘了两条黄瓜,中午给我做黄瓜炒鸡蛋,真是美味。
离奶奶家不远,有一个大水库,那里的水非常清澈。清晨,我扛着鱼竿和爷爷去水库里钓鱼。我们先在旁边的地里挖了几条蚯蚓当鱼饵。来到水库的大坝上,撒下香香的菜饼(油菜籽榨油后留下的渣,是喂鱼的好饲料),将鱼钩放入水中,开始耐心等待。平静的水面,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的。风儿吹来,让人神清气爽。“鱼儿上钩了!”爷爷在一旁提醒我。我一看,发现浮标正在往下沉,连忙提起鱼竿。一条鱼儿被我钓上来了。爷爷帮我把鱼儿从鱼钩上拿下来,放入了水桶中。看到那鱼儿在水桶里欢快地游着,我兴奋得手舞足蹈。夕阳西下,人们干完了一天的农活,都回家来了。村子里炊烟袅袅,家家开始烧起了晚饭。叔叔和爷爷将一个方桌抬到了院子里,奶奶从厨房端出菜,一家人围坐在桌子边开始吃起了晚饭。小狗可乐坐在桌下,等着我们喂它食物。大家一边吃一边说着各自的见闻,气氛好不热闹。不时,有邻居从门前走过,就亲热地跟我们打着招呼。我边吃饭边欣赏着天边红红的晚霞,还和姐姐讨论着那云彩到底像什么。可没等我们讨论出答案,那云彩形状却早已变了。
乡村生活,时时给我新奇的感受。我爱乡村生活。
中学美丽而有丰富的校园生活在小学时就已经充斥着我那好奇的心。我常常在想到底我的中学生活到底会是怎么样的呢?一连串的巧合使我来到了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
在条起跑线上,我开始了人生的拼搏。
我们班是电脑实验班,初一的时候,电脑便成了我展示的舞台。在我们学校拥有全国一流的信息技术工具和一流的老师,在老师的精心培育下,我在电脑方面有了很大提升和飞跃。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开始慢慢适应初中的生活。我开始融入这个集体,并在其中做出努力。
在众多学校当中我校信息交流是最好的。在我们学校的校园网上的WBQUSTION是其中的一个亮点。我们有很多的交流课都在那里完成。而且我可以把不懂的问题发到上面,然后会有老师解答,这样,我不在学校,但又遇到学习上的困难,也可以随时向老师请教了。学校也注重学生自己特点的展示。老师推荐和鼓励我们使用BLOG的交流平台。而我自己也在这个平台上兴建了一个自己的网页。将我的学习心得,和一些见闻都放在到了上面。信息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在这里我开始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我校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多。每个月会有一、两个活动,这给了我一个个很好的机会去锻炼。活动的覆盖面很广,从文化艺术,到学科竞赛、体育比赛、各种专题活动,活动类型可谓应有尽有。在这些比赛和活动中,我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特长、本领,使自己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发展和培养。一次次的磨炼,我的心理素质得到了提高,胆量大了。以前的我,在大庭广众面前说一、两句话都会脸红,心跳得厉害,脚也会抖。但经过了这些活动的洗礼,让我树立了很强的自信心,对于自己我有了很大的肯定,以前总会觉得那些什么表演啊,演讲啊,都是别人的专利。现在我也可以做到了,而且还越做越好。
在这条跑道上我越跑越起劲,我开始成为其中突出的一个。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这个大舞台。多方的锻炼,是我的学习成绩大幅度提升,入学时我在年级排队70名左右,现在我进入了年级前10名。
今天,我因我们学校而自豪,这里有让我充分发展的空间;明天,学校会因我而骄傲,她是我的梦开始的地方。
一阵凉风拂过,吹过了我的脸庞,却没有吹散我内心的焦躁与不安,反而是一阵阵清爽的舒心。
“我是不是要和你换酒呢?”我小心翼翼地把这句话说给了爸爸,并对爸爸说:“爸爸,你别太紧张了,您的嘴张张都是笑意,不要太紧张,我不会让您失望的。”
“那你就不要再想了,我们一起喝吧,你会更棒的,你会更快乐的。”
“好吧,一定!”我爽快极了。
我和爸爸开始了一场激烈的“大战”。我先拿了一瓶酒,再拿了一杯葡萄酒,我先把葡萄酒放在杯子的上方,然后把葡萄酒放在杯子上,接着我把葡萄酒倒入杯子里,然后用手搅拌了几下,一瓶葡萄酒就被我搅拌好了。我把葡萄酒倒入杯子中,用筷子搅拌了几下,葡萄酒就被搅拌好了。
我们把酒倒入杯子中,我拿开酒盖,一股清香扑鼻而来,我们一起喝了几口,便醉了。
我们又开始喝了起来,可那一杯又被我倒了。我把酒喝了几口,爸爸说:“不可能的,不可能的!”可我坚信,这一杯肯定能让我更快乐。
我把酒倒了下去,把酒一饮而尽。这时,我看到一只蚂蚁正在搬那杯中的酒,我便想把它倒入杯子,可我想:蚂蚁是不能搬动那杯中的酒的呀,它不能搬动那杯酒。我便把酒倒了下去,可这一喝,我便醉了,这一喝,我的'心中便涌起一阵阵不服输的劲头,我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来。这时爸爸过来了,爸爸问我:“怎么了,是不是不舒服?”我摇了摇头,爸爸看到我这样子,便走了过来,对我说:“不要急,我们一起去找找吧。”我和爸爸来到了蚂蚁的洞穴,这个洞有七八十平方米,里面有一个人正在搬这杯酒。那只蚂蚁看到我们来了,便把这杯酒搬到我们身上,我和爸爸一起喝了起来,那杯酒是那么甜,那么甜……,我们一口气也喝了一杯,爸爸也喝了一杯,他也尝了一杯……
我和爸爸开始了一场激烈的“争斗”。我把酒倒了,把酒倒了。爸爸喝了一瓶,喝了一瓶……,我也喝了一瓶……,不一会儿,他就喝完了一瓶,他也喝完了一杯,我也喝了一瓶……,他也喝饱了。
我们一起去喝了一杯,我们都喝了一杯,但那瓶酒却一点也不酸,反而很好喝,那是因为,那是他们一起努动得来的。
我和爸爸在这场激烈的“大战”中,一共喝了四杯,我们都喝了一杯……,这一杯是爸爸喝的最好的,但这一杯却不是我喝的,而是因为我的努力,他才会喝这杯。
我和爸爸喝完了,爸爸又喝了一杯,他也喝了一杯。
这一杯是我喝过最好喝的。我和爸爸开心地回家了。
喜欢一卷诗书在手,或品读“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的慵懒与情思,一抹浅淡的远山黛,画出女子的婉丽;或感受太史公笔下暗潮涌动的政权争夺,尔虞我诈,险象环生;或带着一颗心和三毛共赴撒哈拉沙漠,体味异域风情。正如古人所言,“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不错的,在文章中确实能感受到作者的性情,或潇洒坦荡,或自由不拘。
大凡在文学界受人敬仰的,读者都能找到与文章匹配的词语去概括作者的性格,想来这就是我们所能感知的“人品”了吧。他并不是仅从一篇文章中体现,而是渗透在作家一生的写作历程中。初识袁中郎是在《满井游记》: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如此潇然山水的才子,想来也是一位人生的哲学家,他自言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其实,这话不但说出了中郎的文学主张,也说出了他的人生态度。在那些赞美自然风光的游记中,每一篇都是他对这种生活本色的探寻,一种行胸臆的格调。他的文章就是他的内心,我们能从文章中感受到作者人格的真,才会让我们的心产生一种共鸣。
文学贵在思想的碰撞,金代元好问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观点:“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我们� 文�
文章是抒发人性的途径,而有时这条道路会被外界因素阻隔,让我们看不真实,文章本身也沦为了工具。郭沫若以一首《天上的街市》成为中国现代诗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诗人,当革命的烈火蔓延整个中国大地时,他的诗 也许在郭老的骨子里是崇尚自由的浪漫主义,但他的心被拷上政治的枷锁时,所有艺术的美感就消失殆尽了。曾经歌颂出《女神》这样唯美诗篇的人,湮没在革命的浪潮中,我们只能扼腕叹息了。
但不管有什么不同的观点,有一样是不能否认的:文显其品动人心。因为他们能将自己的真当作汤底,用生活的阅历作为菜料,以真情实感为辅料,烹饪出一锅令人回味的佳肴。
炎黄之族,既立黄河千载。这条如离弦之箭般发源于唐古拉山的母亲河,串联起辉煌灿烂的农耕文明与游牧文化,自后羿射日的古远神话叙事,到“礼乐射御书数”的儒家精神美学,再到杨雄以射箭喻理想的知行辩证思考,诗与远方的交汇赋予了“射箭”这项游牧活动特殊的文化意义:雕琢修养之弓,打磨思想之矢,聚焦“义”之目标,奋力射出后空中完美抛物线的所及之处,必将为理想的彼岸。
雕琢修养之弓,非一日之功,而是反复长久之效。“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切 我们惊叹于陈望道以语言的力量铸就了中国的共产主义共同信仰,却未曾见过在分水塘的破旧茅屋中,他目不窥园对内心真理的雕琢;我们惊叹于袁老名满天下仍只专注田畴,淡泊名利,却未曾目睹在烈日与暴雨下,他如种子般数十年如一日的对内心修养的雕琢。《诗经·淇奥》有云:“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唯有经历雕琢,方能为修养之功灌注无限张力与能量,为实现理想铸就势能。
打磨思想之矢,非空喊口号,而是正确价值观的建构。当《春天的故事》演绎成一个民族富裕的神话,没有谁会怀疑改革开放之声的穿透力和震撼力;从病毒肆虐到恢复活力演绎成一个全民一心的故事,没有谁会怀疑中国精神之声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核心价值观,以思想的巨响惊诧世界,以思想的锐利直指理想彼岸。
聚焦“义”之目标,非模糊目标,而是清晰鲜明的行动指南。射箭如人生,既要有实用技能的积累,更要有瞄准靶心的专注与情结,心有所信,知行合一,奋斗不息,方能行远。我们这一代后浪,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天空中闪耀的星辰,深不可测的阴暗角落,都是这个时代的一片缩影。一个个五年计划,印证着中国工业化的踏实奋斗脚印;一年年脱贫攻坚,记录着消除贫困的人类奋斗史上的奇迹;一项项创新成果,将蛟龙入海、九天揽月的理想,化为现实。
十二年寒窗,满弓已挽,锐箭上弦,我坐在考场上,以笔为箭,以梦为马,如同置身布满星星之火的广阔原野,在理想光辉照耀下,愿以奋斗的姿态跻身那一片旦复旦兮的百年星空。
满眼金黄的麦子啊!但外公并没有笑。他干皱的嘴巴已经在风里微微颤着。风倒是清爽,可此时吹在他脸上,略显苍凉。天暗下来,灯光星星点点被夜引亮。
收成好了,麦子却卖不出去了。这对于农人来说,是无比煎熬的。外公是拿捏过故事的人,饥荒岁月曾经慢慢熬过,眼前的困境无疑打不垮外公。外公并不识字,但不缺乏智慧。这智慧,常常从麦香里飘出。金黄的麦子们很快被处理。他们脱去了壳儿被不停地一道一道的`碾压,变成碎儿,变成末儿,麦子粉出来了。外公媚眼弯弯,喜不自禁。他征得家里人同意,买来器械,将麦子粉进行深加工,再出售。这样一来,麦子都能卖出去了。他还替村里别的人家加工麦子。小成本,又做了好事,外公乐得自在。外公留了些麦子粉,做成不同样的食品吃。虽是同样的原料,但尝起来还真是不重味,妙得很。
冬日的阳光斜斜地射进了院墙,腊肉香肠悠闲地挂在竹篙上晃荡,它们早已被阳光和风熏出了紧瘦的奇香。外公把秋天收的麦子碾成的麦粉炒熟,又加上各种不知名的食材,做成他自创的糕点。一盘腊肉,一碟香肠,一碗外公自创的小糕点,他的日子活色生香起来。
麦子卖不出去,外公用智慧将它们抬得高高的。麦子们也好不骄傲。可充满智慧的外公能改变所有麦子的命运吗?他总是叹气,可惜了这些好东西,可惜了它们在田地里变得直不起来的腰!
他开始鼓动村委,将他的创意和想法带到更多的地方。麦子壳能做枕头芯,麦子粉能做蛋糕,麦子炒香了存起来做大麦香茶也是极有味的……他说得头头是道,他说得真诚恳切。他的话里饱含了无奈与不舍。
他的智慧在麦子生长时一并发芽。外公不想辜负麦子,所以他得用智慧救救它们。
在后来的好几年,我闻到麦子香都能想到外公,以及从麦香里飘散出来的小智慧。
也深,也长,也久远……
作文紧扣“强弱之变”的归因立意,直击材料核心,立意高远而发人深思。“强弱有变,皆在人为”用两个四字短语,简洁而又准确地诠释了“强弱”与“人为”之间的逻辑关联,与文末“弱者变强,定可为也”的结论遥相呼应,互为表里。作文先引材料提出观点,然后一分为三,从“强者”“弱者”“人为”三个角度逐层展开论证,结构清晰明了,过渡衔接自然,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结论。整个论证过程逻辑严密,环环相扣,论证语言简洁雅致,富有思辨性和穿透力。
“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在论及“体育之效”时谈到,变化时时在发生,强者可以变弱,弱者可以变强。变强或变弱,皆在人为。
身为强者,若不居安思危,沾沾自喜而滥用强权,则至强可以变为至弱。
纵观历史,我们发现:秦统治者贪图享乐,二世而亡;唐玄宗挥霍唐朝基业而有“安史之乱”;清朝以天国自居,沾沾自喜,终至外敌入侵。这些“强国”的统治者们以“至强者”的身份自居,滥用强权而不知維护强权。即使华夏曾拥有立于世界之巅的力量与文化,也掩盖不了这至强转为至弱者的屈辱史。由此,我们须明白:身为强者,若不勤自锻炼以续强大,或可沦为至弱,甚至于遭他人践踏。
身为弱者,若是勤自锻炼,劳其筋骨增益其所不能,则至弱可以变为至强。
当身为弱者时,有人可能会失望而自暴自弃。殊不知若是勤自锻炼,至弱也可变为至强。请看:在中华民族至弱之际,一群不甘为弱者的年轻人乘一艘小小红船而来,他们一路劈波斩浪,爬雪山过草地,凭借小米加步枪将强敌驱逐,将星星之火变为燎原之势。如今小小红船已成长为巍巍巨轮,载着十四亿中华儿女走向至强路。身为弱者,自暴自弃仅能沦为至弱,唯勤自锻炼方有转为至强之机。
强弱有变,变弱变强,非由天定,而在人为。今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正一步一步变为现实,昭示着我们应不断砥砺前行,勇做时代的弄潮儿!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曾经,我与父亲之间有道鸿沟,无舟楫可通,无桥梁可过。
我不喜欢父亲。他很凶,对我很冷漠,我问的所有问题他都不会回答我,他嫌我烦。后来,父亲和母亲在县城租了一间小屋子,送我到城里读书。渐渐地,我发现父母感情不和,直至有一次,父亲打碎了母亲的眼镜,碎片进了母亲眼睛里。那天晚上,我恨父亲。
父母亲最终分开了。接着我与父亲相依为命,我觉得那段日子就像地狱一般。父亲对我严格到近乎苛刻。学习、成绩,是我与父亲生活的全部。他不会给我零花钱,不让我吃零食,从不让我和同学出去玩。而我,渴望挣脱父亲管束的自由。
我和父亲之间的鸿沟愈深愈宽了。
可是,固执的我依然不肯架起一座通往父亲的桥。
那次,朋友约我出去玩,父亲不让。我狠狠剜了他几眼,他没说话,转身走进房间,一句话砸出门:“随你便,去了就别回来!”“作业都写完了,我不出去还能干吗?你又不让我看手机。”说完我推门而去。冷战之后,父亲就对我放纵了。期末,我考了有史以来最低的分数。父亲唯一一次没有参加我的家长会,他给老师打电话说:“成绩低,嫌丢人。”父亲在打电话的时候,我看到他的背竟有点弯了。我不由得想起:爷爷身体不好,又缺少收入,每年看病要花钱;我的教辅费和学杂费花钱不少;父亲尽力给我做好吃的饭菜……
天空飘起了雨丝,一缕柔软的情愫在我冷漠的心头渐渐扩散开来。
我再次看向父亲的背,它像极了一座拱桥。
我回到桌前,安静地打开课本,眼前呈现的'却是父亲弯曲的背影。我第一次觉得那其实是一座坚固的桥,用坚韧和沉默铸就的爱之桥,承载着家的重量,背负着我奔向美好的彼岸。
我知道,我与父亲之间的鸿沟上已经有了一座桥。这座桥,默默地等待我回归,又看着我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