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地做老师》读后感(精选三篇)

《幸福地做老师》读后感(精选3篇)

《幸福地做老师》读后感 篇1

遇见一本好书,就像邂逅一场精神的洗礼,而遇见李镇西老师《幸福比优秀更重要》,是因为这本书的书名。

我常常反思自己,作为单位财务人员,为什么总是记不住很多事,为什么老是记不得自己当天所干的工作,可我记得经常单位开会或者道德讲堂上某个同事的一次精彩发言,记得某位同事感动我的一件小事,记得某个同志努力的样子……我想我无须苛责自己,在当前大环境下,我只不过更多地,把我的这份职业看做自己或者他人成长的陪伴。这样是对的吗?还有很多没有做得好的地方吧?在这样的困惑中,《幸福比优秀更重要》就像一个答案和一扇大门,在回答我,在等我打开。

这本书的第一篇很短,叫做《平和心态》,也许在李镇西老师看来,做老师,心态很重要。在浮躁的当下,作为老师,是否牢骚太盛?本身承担着繁琐且繁重的工作,又要应付体制内额外的压力与负担,还有不那么丰厚的收入,让人趋之若骛的的种种头衔与称号……就像尘土满天,让人不免迷失方向。但人生立志为先,既然我们选择了自己的事业,只有不忘初心,拨开迷雾,才能重拾自己所在岗位的幸福感。

李镇西老师说,也许说没有职业倦怠感会让人觉得他不诚实,但实际上他最真实的感受就是,他从未有过职业倦怠感。我相信。一个把职业当做事业,无比热爱的人,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中所得到的,是无穷的快乐,从业不如敬业,敬业不如乐业,孟子曾将“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作为人生三大乐事之一,没有这样的情怀,是体会不到的。人的烦恼来源于自己的愚蠢,而智慧的人总是能够洞察世界,参透人生的先机。我想,为自己热爱的事业投入毕生的热情,从中获得满足于幸福,这大概才是聪明的人,有智慧的人。

职业幸福感不是财富、地位所能给予的,更多的来源于自己的信仰,每一个行业都是如此,每一个岗位也是如此。李镇西老师引用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的一句话“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谁就愿意从事教育工作;而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已经爱得入迷,谁就能获得自己职业的幸福。”他不断强调作为老师的“幸福感”,如果我们时时回首自己的初心,就能常怀幸福,感恩前行。

《幸福地做老师》读后感 篇2

拿到这本书,随手翻阅了一下,就被其中课堂上学生精彩的展示吸引住了,迫不及待的从第一章读起,内心完完全全被“生本教育”幸福地占据了。

且看——“课堂上让学生主讲,作业让学生批阅,无论是抽考还是统考,学生成绩稳居全镇第一。”“因为能调动学生,效果就好。”“努力把繁重的课堂讲授变为轻松机智的主持,让学生从被动的听众变成课堂活动的主角,把课堂变成剧场,小品、相声的舞台。”“语文课重在自读自悟,要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进入大阅读。”“真做不累,我是天天生本,每天快乐,享受生活。假做会很累。”

说实话,读荆老师的文字,我的思绪又回到了几年前。那时,我们校也刮起了一两年的“把课堂充分还给学生”的课改风,而且是轰轰烈烈,小黑板,全组参与展示,小组围坐,小组评价等等强制入课堂。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就没有再进行下去。再后来,我们的课堂“百花齐放”“随心所欲”起来。现在,有的课堂上,老师讲解像郁郁葱葱的森林,唯恐哪里漏掉什么。我是个很笨的人,经常在各家不同的教育观中有点迷失方向的头晕。再加上总是觉得任务多、课程紧,把课堂当学生的舞台,充分让他们展示,一开始他们弄不好,浪费了不少时间,我又没有耐性等待他们展示的成长,因此,本来还没有成熟地操作的我就丢掉了原来的大胆放手。现在的课堂,不是主持,而是占完完全全的主导加示范,有时候“导”的有些累。学生听课状态不佳时,我经常用强硬手段强制学生回到正常的课堂状态,比如提问、罚站等,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是自发释放出来,我经常感觉自己手中像是有一根绳子,紧紧地拉着学生,自己一松学生就不往前走了。多么希望预习课上,学生自主学习,展示课上,老师轻松自在,只是适时点拨即可。

现在所接的班级,没有尖子生,我期末考试后在总结这学期的措施时其中有一条是让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当小老师,训练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口才。这学期,虽然有所关注,但还没有完全放手,还没有放心!

我憧憬荆老师的生本课堂,憧憬他们课堂上随心所欲的展示,憧憬学生上上下下来来去去的自由,憧憬他们的积极主动。但我知道,课堂上的精彩呈现,是因为有一套完整有效的教育措施,如,预习措施、小组评价措施等。而所有这些,是有根的,荆老师的生本教育之根是“六心”——爱心,创造心,平等心,细心,耐心,关心。这才是教育的灵魂啊!

相信学生,相信岁月,相信种子的力量,把“生本教育”的种子种在自己的灵魂里,把“生本课堂”的种子里种在学生的心田里,相信,岁月能见证神奇!莫徘徊,莫犹豫,大胆地走在“生本课堂”的课堂教学之路上,收获的将是课堂的异彩纷呈,将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幸福地做老师》读后感 篇3

与《教育是爱的艺术》一书一样,李镇西老师的《幸福比优秀更重要》一如既往,是一个个故事组成的,是教育的故事,更是生命的故事。其中叙述教学的故事极少,反倒是叙事他朴实、真实的生活居多。让我印象极深的部分是他与乐山一中未来班孩子们聚会的情景:他能叫出每一个“孩子”的名字,他的电脑中有每一个“孩子”的照片,他的头脑中有每一个“孩子”的故事,每一个“孩子”生命中有他的故事,每一个“孩子”都记得他的要求:正直、善良、勤劳……读到李老师花笔墨最多的这次同学会,我的眼眶湿润了,我仿佛亲眼见证了这一幕,我仿佛看到一位用心做教育的老师收获了累累的硕果。当年他带这届学生的时候,周围所有的人都说“李老师,你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太善良,不能适应这个社会”,30年后的师生聚会,回答了30年前的质疑,“孩子”们适应了社会,而且很适应。原来,教育无需那么功利。但教育需要本真。反思我们身边的一些教育是何等的坚硬,何等的粗糙!一切以分数为中心,对学生缺少关怀、缺少鼓励,只有要求,只有呵斥;学生对老师缺少感激,缺少敬佩,只有畏惧,只有不满。试问:身处这样的教育中,学生的幸福感从何而来?老师的幸福指数又能有多高?

李镇西老师建议我们要大度。“学生犯了错误,甚至冒犯了我们,我们不可能不生气,但不要老是生气。尤其不要记恨学生,学生毕竟是学生,小孩儿嘛!不懂事,我们作为老师,作为成人,不要和他们计较。要有这样的胸襟,又有一种宽容。永远不要以学生为敌,永远要意识到学生是在成长中的孩子”。

幸福比优秀重要,优秀是用别人的眼光看自己,幸福则是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孰轻孰重,一看便知,可知易行难呀!最关键的是我们的幸福感从何而来,心态,幸福的心态就会带来幸福的生活。

“优秀”的教师是有限的,有些与机遇甚至人际关系有关,而幸福的教师却有千千万万,有些就在我们身边,甚至就是我们自己!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我在路上!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