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时节,除旧迎新,是大扫除的日子。我受母亲的吩咐,清理房中旧物。这是一项繁杂琐碎的工作,正是寂寞无聊之时,我从桌底下扫出了一张蒙尘已久的旧照片。
我拿起那张照片,用手轻轻拂去上面的一层薄尘。照片边角已泛黄折损,带有一种陈旧的气息。照片中是一个约莫五六岁的小女孩,扎着羊角辫。她身后的桥是用青石板建成,斑驳不堪的老桥印着岁月留下的痕迹,一种年代感扑面而来。
时间逆流回从前,我还只是个乳臭未干的小毛孩,最喜欢的事便是在淅沥的雨后,光着脚丫踩着松软的泥土,一路小跑到老桥上,看桥下小溪热闹的情景:妇女三两成群地在河边洗衣服、唠家常;好动贪玩的小孩,跑到河滩边上,踩着石头大胆地抓小鱼;老爷爷老奶奶在枇杷树下乘凉。我禁不住诱惑,便跑下桥,与他们嬉戏玩耍,那便是我最美好的时光。
后来,我离开了乡村,可脑海中老桥的模样,一直挥之不去,常常在梦里望见那一抹桥影。我每次极力地往前跑,寻那老桥在何处,可那模糊而朦胧的轮廓只是若隐若现,寻不真切。
十年如利箭般转瞬即逝,我也终于要回到那个熟悉而陌生的小乡村,心情既激动又忐忑。
一下车,我抬首而望,竟差点被眼前的壮景吓倒:小村已不如当年的那般贫瘠,取而代之的是矗立的高楼,车水马龙的道路和熙熙攘攘的人群,那桂花树旁用青石板砌成的老桥也无影无踪。
我急忙询问父亲,老桥的位置。父亲抬眼望去,用手向我指了个地方道:“那里就是,不过今非昔比,它已不是当年的老桥了。”我顺着父亲指的方向望去,从前斑驳不堪的老桥,已摇身一变成为高耸宽长的大桥了。用钢筋混凝土建成的桥梁稳稳地矗立在水面上,桥两边还有缤纷斑斓的彩灯闪耀。来往的车辆飞驰而过,漆黑的夜被彩灯和车灯照耀得光芒四射。梦中千方百计寻找的桥,换了个方式重新出现在我眼前。我意犹未尽地离开了这个地方,闭上眼,却全是桥被彩灯环绕的画面。
我想,即使老桥消失了,我也仍寻到了心中的那座桥。
仲夏时节,天气早已变得酷热难耐,一丝烦闷感在心头蔓延开来,心中想要寻找一片宁静的念头因此变得愈发强烈。
利用空闲时间,我便前往到了家附近的公园去寻找。沿着笔直的小路,踏上了一座小桥,桥下的溪水清澈见底,甚至能从水中的倒影看到岸边碧绿的柳树摇曳生姿,不时有一两只鸭子在水面上嬉戏,鱼群欢快地畅游其中,引得不少游人在此驻足欣赏,令我震惊的是,他们并没有大声地交谈,只是用相机记录下了这难能可贵的风景,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这也再一次引发了我对宁静的向往之情。
下了小桥,路边的紫色蔷薇吸引了我的眼球,它们娇艳的惹人喜爱,令人陶醉,构成了一幅幅绚丽的图画,为公园增添了一道新的风景,漫步在花的海洋中,所有生活中的压力也变得微不足道,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我想,这就是一种所谓的宁静。
带着思考的我来到了亭边,望见几位老人相对而坐下着围棋,任凭一阵微风吹过,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也只是相视一笑,不为所动,瞬间双眼就专注地望向棋盘,思考着下一步的对策。又过了一会,心中的烦闷与宁静似乎正在作对,此时还是烦闷占据了上风。正当我失落准备转身而去的时候,老人们仍旧保持着原有的姿势,棋盘上却渐渐变得丰满,敬佩感油然而生,敬佩他们不为繁杂的社会所扰,心绪宁静面对生活的态度。在反观自己,缺少了像他们一样的定力,经常在面对困难后,选择用烦闷的心态去面对,反而背道而驰,脱离了向往的宁静。于是,我试着沉入他们的世界中,沉入在棋盘只有方寸大小的天地中,观察着棋盘上的一举一动,果然宁静再次回到了我的心中。
就在这样的得与失、相互比较中,我终于寻到了自己想要的宁静,而这一次我会吸取在公园里所悟到的,绝不会让宁静在我身边再次溜走。
追寻,对于我们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杜加尔曾在书中一语道破——"人生是一种绵延不断的渴望,渴望不断升高,变得更伟大而高贵。″中国古代文人,有多少沉郁顿挫的痛,就有多少达观不屈的——逆境重生。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他们的人生,一字寻,足矣。
寻一蓑烟雨
乘一叶扁舟,诵明月之章,窈窕之章;一双芒鞋,吟啸徐行,一蓑烟雨任平生。
他,一生不畅,漂泊在黄州惠州之间,但他仍乐观旷达,随遇而安,终于于乱世之中以‘诗豪’之称扬名天下。苏轼的一生实在算不上平顺,但他却选择了自己的道路,顺应了自己的本心,不阿谀奉承,不谄媚献好,根植于内心的一方净土,远离世俗之声,远离尔虞我诈,多了几分宁静,多了几分活泼。
苏轼以一‘寻’字,诠释了他自己的‘一蓑烟雨任平生’。
寻-菊之隐逸
为五斗米折腰,怎敌我男儿风采;愿结庐人境,而无车马之喧。
他,独爱菊,或许是因为菊之隐逸,或许是因为,菊,是如他的。面对官场,无时不在的虚与委蛇,深含恶意的笑里藏刀,他笑言道:"不为五斗米折腰″而此句,则是后人面对他那些不惧的洒脱时,最深的震撼。陶渊明独爱菊,归隐山林,他言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为世人所知晓的,便是那颗寻的心。
陶渊明,以一‘寻’字,诠释了真正的‘不为五斗米折腰’。
寻-人民的荣誉
人民,还是理解我的。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那时的兵荒马乱,却仍掩盖不了那一颗质朴的,怀有民族的心。他,一位真正人民群众眼中的人民艺术家,以祥子为主线,描绘了社会底层者的悲哀——‘不让好人有出路’。在他的笔下,人民的疾苦与辛酸,全都被记录下来。没有所谓的马革裹尸还,只有带着对祖国的满腔热爱,悔恨以及对中国的担忧,投入了湖心。
老舍,以人民的名义,诠释了人民,还是理解他的。
寻寻觅觅,醉生梦死又一世。寻,一生之静谧,不惧过去,不畏将来,寻一生所爱,不负最初,不悔决绝。
深深的吸口气,倦怠又许是失望如层层海浪般涌来,轻轻闭上眼,渐渐地,渐渐地,终究是一事无成,眼眸中仍是黯淡的灰,我迷茫的寻觅着什么,可却从中忘了初心,越走越远。
与往常一样,拖着沉重的步伐,毫无节奏的走在回家的路上。风呼呼的刮着,头发像乱草一样遮在眼前,撩不开,一路的旅途,一路的沉默。抬头看看天空,依旧黑色……
到了家,把书包一扔,便像泄了气的气球一样,瘫在桌子上,将头深深埋进臂弯里。
每每和同学们围坐成一团,大家都会志存高远的谈论着自己将来想要考哪所高中、哪所大学。而我只有一笑而过,显得是那样格格不入。
又一次的考试成绩下来了,一如既往,早已没有了期望的我默默走出班门,强迫自己屏蔽身后大家拿到满意分数的欢愉声,可声音却一次又一次的传入耳中,罢了,我还是回到自己懦弱的世界里吧……
慢慢的回忆完这糟糕的生活,我又不得不抬起头,强迫自己去面对这个失败的自己。
抬起眼眸,咦?是什么东西在花盆壁上爬?带着好奇心我慢慢将脖子伸过去。原来是一只小蜗牛,它的触角一伸一缩的,当它感觉到周围没有危险的时候,便一点一点的挪动自己的身体,我感到有趣的笑了笑,不忍心再去打扰他,便转身去写作业了。
随着时间一点点流逝,作业也早就完成了,忽然我似是想起了什么,连忙小跑到花盆旁,低下头。“哇!”我惊讶道,小蜗牛还在向上爬着,都已经几个小时过去了,可是爬的成果却一点都不显著,但小蜗牛好像感觉不到累似的,一直努力着,它每向上爬一步就会向下滑一点点,可它却为此乐此不疲。
我满怀好奇的伸出了手,将蜗牛放在手中,开始细细的观察它,发现蜗牛壳上竟有丝丝的裂痕,我想这应该就是它们在勇往直前时受过的伤吧?我不禁疑惑,他们既然已经如此伤痕累累,可又为何却依旧不放弃,继续咬牙坚持呢。
他们就是这样的不甘示弱。小蜗牛总被我们每一个人忽视,但正是它们用了这样的举动像我们证明了它们的存在。尽管碰到困难却永不放弃,坚持自己的初心。
“唰”我愣住了,猛然醒悟过来,我的初心是什么?难道不就是在学习中永不言弃吗,遇到再大的风雨也要闯过去,这最纯粹的愿望,却在彷徨中迷失了。
是啊,我还在寻找什么呢?寻寻觅觅,兜兜转转,其实答案早已摆在我的面前了,好好珍惜当下,遇到再大的风雨也可以潇洒扛过去,纷繁的心绪缓缓解开了,一抹轻松浮上心头。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小小的天流过的泪和汗,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永不言弃,坚持自己的初心,一步一步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片天!
清晨,在半睡半醒间,暗夜的目光探入窗帘,宛如生命终结后灵魂内部的死气。睁开眼,昨晚暴怒的战场硝烟未尽,无意中手触碰到了眼窝中的几道粗糙——泪痕未干。在夜色的边缘,我吃力地将目光探向父母的卧室,心中的怨气一点点变得浓郁,昨夜正是他们的声色俱厉,将我推向了人生的深渊。
书桌上,残破的试卷,血红的“68”正将投枪般的耻辱向我掷来:“康宸赫,你只是一个弱者。”
正午的阳光是一天中最毒辣、最尖锐的。一道道光线挤开窗玻璃的围堵,仍然强有力地在试卷上摊平,那是周考的一天。坐在那张陪伴我度过无数风雨的课桌前,看着写写画画的同学们,我的心里充满了自信,复仇的欲望,乃至于——不屑。我曾在这张书桌前跌得体无完肤,现在又将有一颗新星在这里冉冉升起!
大脑中的思绪就像一台强有力的压缩机,将所有的知识凝结成闪着金光的种子,播种在试卷上,手中的笔尖正轻盈地跳着赵飞燕的“掌中舞”,轻捷优美而又恰到好处。终于笔尖划上了最后的句号满分作文网,所有的过去都定格在这个句号身边。
又是一个夜晚,和往常一样,夕阳依然是红色。但很奇怪,景物是会随着人的心情而变化的。此时的晚霞如同一个慷慨解囊的慈善家,完全不计后果地将霞光泼向大地,每走一步,鞋底都似乎要蹭上一滩霞光。
怀中抱着辛苦得来的满分试卷走在回家的路上,脑中似乎堆满了鲜红的“100”。人行道左右两侧都空无人影,只有未开发荒地上斑驳突兀的砂石,远处的楼房也只能看到楼顶,宛如我一个人行走在世界的边缘。
对于好学生,考场和卧室没什么不一样;对于坏学生,考场的空气中满是一氧化碳。现在我正坐在考场中,周围充斥着翻动纸张的沙沙声和修正带碾压纸张“咯吱咯吱”的声音以及有规律的哀叹声。但我一点儿也不紧张——既然作文已划上句号,那么就只顾享受考场的恬静。
在世界前进的滚滚波涛中,我们去哪里寻一处长存的岸?虽然眼前一片迷茫,但我希望能驾一叶轻舟,看着曾经那块熟悉的水面缓缓远离,不急不躁继续扬帆前行。
课间,窃窃私语,哄堂大笑声,时而脚踏声……无数种声音混杂着喧嚷,我不禁地捂住耳朵,寻找寂静领地。
“这是谁《一本》?”一阵洪亮的声音猛地响起——
吴宇抬空屁股,两手支撑着桌子向上拔起,右手拉开书本的一角,两只手指捏着几页,在空中蜻蜓点水般地甩了几下,无名氏的《一本》仍无人认领。吴宇再次嚷嚷起来:“谁的《一本》?”
一次又一次地催促,可没有回应。
瞬间,一股火气散发四周,只见吴宇鼻孔中隐隐约约地冒出火星,“噔——噔——”他重重地连拍了几下桌子,只瞧见他的手掌心通红。“到底谁的《一本》?不要我就扔了啊?”他清清嗓子喊道。在那高分贝的声音之下,同学们的眼睛不由地瞟向他,刹那间,教室里立马被安静攻占。
“怎么这么安静!”一句话语打破了宁静,紧接着他们的“话匣子”便又被开满分作文网启……
“我…我的…”一个断断续续又夹带着羞涩的声音在右墙角响起,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投向她,此刻,全班的默契无言阐述。
“哦,你呀!”
一场好戏,开演——
吴宇扔垒球般,身子微微向后倾斜,右手拿着书轻轻地撩起,往后一垂,犹如半弧状,迅速往前一倾,猛地一扔,嘴里呐喊:“奥利给!”唰的一声,书犹如一只飞翔的老鹰,展开翅膀,勇往直前。“哗啦啦”,似乎一个“绊脚”,书顿时翻了个跟头,掉了下来。
“哎哟,我的头!”砸在王俊涵头上。“谁?”王俊涵眉毛紧锁,瞪大眼珠,目光中充满了怒气,凝视四周一番。
“sorry,sorry!”传出一阵清晰而又温和的声音,王俊涵回头一望,眼前一亮,眉毛一挑,嘴巴轻轻一咧,怒火瞬间被温和的“春风”吹散。而书的主人,拿起书,弹了弹书本上的灰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