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材料优秀3篇

2022年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材料 篇1

二十年专注一件事,爱岗敬业树榜样

2000年8月,从黄山卫校毕业的XXX,走进了基层卫生院的大门,开启了基层卫生工作的第一站,“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誓言变成了实际行动。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时,XXX主要从事护理兼计划免疫工作,20多年前的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信息流通不畅、工作生活有很多的不便,特别是当时的农村经济不富裕,群众卫生健康意识不强,老百姓普遍缺乏疾病预防知识,有的家长甚至对疫苗接种有排斥心理,许多疫苗不愿给孩子接种。面对种种困难,面对免疫空白的隐患,XXX将群众的健康放在首位,经常利用中午和晚上的时间对每名未及时接种的儿童进行入户走访调查。农村交通不便,山路崎岖,她经常骑着自己的小自行车穿梭在林荫小道上。遇到家长不讲理的,她只能硬着头皮厚着脸皮,多次登门拜访,想方设法进行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讲解预防接种对疾病预防的重要性,列举大量传染病案例进行说服。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努力带来了收获,辖区内的疫苗接种率稳步提高。后来,许多带孩子来接种的家长都说:“牛医生,再不带孩子来打预防针,我自己都不好意思了。”

参加工作21年,XXX始终保持着不变的初心使命、保持着对事业的热爱、保持着时刻为病人着想的那股拼劲。同事和熟悉她的人常说,XXX干事最让人放心!卫生防疫知识她张嘴就来,疫苗调度管理她井井有条,辖区内的情况她如数家珍,长期以来,无论是临床护理、计划免疫,还是传染病防控、卫生宣传,或者是数据分析、统计上报,她都坚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原则,热情接待每一位服务对象,认真对待每一次具体工作,用她自己的话说,卫生防疫无小事。“做一件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一件事”,她20多年如一日的坚守、专注、执着,极为难得。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这份坚持与专注,恒心与毅力得到了回报,自2008年以来,黄山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免疫规划工作连续12年在基层卫生系统年终考核中名列前茅,XXX个人也先后于2003—2005连续三年,2014—2016连续三年及2018年的年度考核中获得优秀。

把群众放在第一位,无私奉献暖民心

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帮病人之所需,一直是XXX全心全意、热情服务的准则。基层医疗单位,直接面向农村和社区群众,事情琐碎、集中、重复度高,尽管如此,XXX总是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麻烦,常常独立克服种种困难,尽力让群众满意、让组织放心。2009年9月,XXX因长期从事计免信息电脑录入工作,上班时出现颈部疼痛、双手麻木、眩晕等症状,被同事送往区人民医院就诊,经诊断为“颈椎寰枢关节半脱位”,医院要求住院行颅骨牵引治疗。这样的治疗一般要求至少3周时间,复位后颈椎牵引还要维持6—8周。但由于医院人手紧缺,当时的防保工作任务繁重,又赶上全省麻疹强化和乙肝查漏补种,XXX人在医院,心却飞到了工作上,她仅治疗了一周,症状得到缓解,便第一时间向医院申请要求重返工作岗位。在医生的指导帮助下,XXX白天带着颈托上班,晚上在家中自己吊着砖头牵引,不折不扣、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当时的工作任务。由于没有彻底治疗,2011年她的颈椎病再次严重发作,不得不前往南京鼓楼医院脊柱专科就诊,经过3天的治疗,病情稍微缓解,她又急冲冲地返回了工作岗位,从来没有因为个人问题而耽误过工作,戴着颈托上班已成为常态。

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满分作文网除了承担一、二类疫苗的免疫接种任务外,还要承担日常狂犬疫苗的接种工作,被动物咬伤的患者都想早一点接种疫苗,下班休息时间里,XXX经常会接到医院电话,她总是立刻放下手中的家务、放下孩子的作业,到医院为病患服务,甚至三更半夜还往医院赶。有一次晚上7点下大雨,她在骑着电瓶车去医院的途中路滑摔倒,导致手骨骨裂,但她仍坚持走到了医院,妥善处理了疫苗接种,才去给自己打石膏包扎,事后医院要求休息一个月,但10天不到XXX就开始担心自己的工作落下来,不顾家人的反对,坚持去单位上班了,她俏皮地对同事说:“再躺在床上,我都要发霉了”。

XXX对待患者、群众不分贫富、地位高低,坚持一视同仁,始终把群众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为孩子接种疫苗,哭闹是常有的事,她从不嫌弃和躲避,而是始终保持耐心、热情的服务。她的手机常年24小时开机,为的是方便儿童家长们随时随地可以联系。每次儿童接种过疫苗后,她除了仔细交代注意事项,也总不忘记说一句“回家后有什么反应随时给我打电话”,急家长之所急,忧家长之所忧。平日里,家长朋友们也喜欢向她咨询孩子生长过程中的出现的一些小问题,XXX更是尽己所能,为他们解疑答惑,给予指导。

认真干好每一天,精益求精创佳绩

一年365天,XXX的上班时间超过300天以上。她常说,我们的工作就是在跟时间赛跑,抢在前面把工作做好。干好每一天、做好每件事,成为她的工作信条。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光靠满腔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业务纯熟才是最大的底气,医学素养才是最强的支撑。为此,她对自己要求严格,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技能水平,近年来,她积极参加继续教育、专业培训,还通过半脱产学习等形式不断为自己充电,花大量精力在钻研业务上。在此基础上,她还十分注重医德医风的塑造和培育,与时俱进提升服务理念,扎扎实实从每个细节做起,将提高服务质量贯穿工作全过程,努力让每一名服务对象得到家人般的呵护。

2020年底甘棠卫生院面向全区范围开展HPV疫苗和新冠疫苗的接种工作。特别是2021年以来,新冠疫苗接种的需求大、任务重、时间紧,在短期来要完成甘棠镇4万余人次的接种,加上儿童预防接种工作不能松懈,更不能断档,XXX每天的平均工作时间都大于12小时,经常是早晨7点一直忙到晚上9点甚至到凌晨。从疫苗扫码入库,冷链设备管理,接种平台的更新维护到疫苗的登记接种,再到数据的统计上报,一个流程下来,XXX忙到马不停蹄,但她却毫无怨言。时逢夏季,高温炎热还暴雨连连,在恶劣的天气面前她一直坚守在一线,顶着烈日,冒着大雨,跑前跑后,楼上楼下,每天指挥着一两千人的接种工作,还一直叮嘱大家接种后一定要观察半小时才能离开,遇到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她都尽可能帮助他们完成每一个环节,一天下来甚至都忘了喝上一口水,衣服湿透又焐干,焐干又湿透了,她完全都不在乎,只为把工作做好,把老百姓服务满意。看着一天下来的“硕果”,反而有一种满满的成就感。

XXX,2010年度被评为黄山区“十佳”公卫人员,2011年度被评为黄山市“疾病预防控制先进个人”,2015年度被评为黄山市“优秀接种医生”,2016年度获得黄山市“徽州百工”技术能手、“黄山区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21年的医疗生涯,她始终如一追求崇高的理想,认真专注群众的生命健康。不忘初心,方得始终!XXX同志以实际行动书写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彩篇章!

2022年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材料 篇2

如果你的面前有35万元现金,你的选择是什么?今年36岁的常勇是山西大同一名普通管道工,他租住着40多平方米的房子,但当他面对捡到的35万元巨款时却毫不动心,一路追赶分文不差交给了失主。在他生活中,帮助别人早已成为一种习惯。十几年前救人不留姓名,扶贫济困、爱心捐款……一连串的爱心故事让人们记住了常勇这个名字。常勇说,他会一如既往地将一件件好事做下去。2015年5月,常勇荣登“中国好人榜”。

2015年1月22日,对于36岁的太原铁路局房建段大同方园物业公司管道工常勇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

这天18时45分,2014“感动山西”十大人物颁奖礼进入倒计时,人群中突然冲出一位身穿蓝色冲锋衣的男子,一边跑一边喊:“我来了!我来了!”在场的人终于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原来,这个人就是计划第一个要上台领奖的2014“感动山西”十大人物之一——36岁的管道工常勇。

他“迟到”的原因令人不忍责备,他是刚刚从太原铁路局领奖现场赶来的,手里拿着两个奖,一个是太原铁路局“青年道德模范”,一个是太原铁路局“道德之星”。这两个奖是太原铁路局从全局11万名职工中评选出来的,2014年共有13人获此殊荣。常勇说,太原铁路局给他的颁奖词令他终生难忘——2014年太原铁路局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常勇说,他会一如既往地将一件件好事做下去,继续做一个传递正能量、有影响力的人。

租住着40多平方米的房子却在捡到35万元巨款时第一时间归还失主,十几年前救人不留姓名,扶贫济困、爱心捐款,一连串的爱心故事让大同人记住了常勇这个名字。说起这些,常勇却觉得没什么。在他生活中,帮助别人早已成为一种习惯。

1、面对35万元现金,他的选择是立刻追赶失主

如果你的面前有35万元现金,你的选择是什么?常勇的选择是立刻追赶失主。

2014年6月28日22时多,常勇开着从朋友处借来的汽车,去接在大同市城区安益街逛夜市的母亲。他停车的时候看到,在他前方六七米远处,一位男子从汽车后备厢拿出一个黑色塑料袋,此时男子接起电话,顺手将塑料袋放在了汽车后备厢盖上。打完电话,男子完全忘了塑料袋,打开车门就要开动汽车。常勇连忙下车,对着男子大喊:“你的东西掉了!”男子却没有听见,汽车疾驶离去,塑料袋掉在地上。常勇捡起塑料袋,打开一看,里面竟是一沓沓的百元人民币。面对巨款,他没有一丝迟疑,立刻开车追赶。追到火车站时,常勇发现男子的车在等红灯,他连忙跳下车,跑过去敲打男子的车窗。男子很警觉,没有给常勇说话的机会,绿灯一亮,车又往前开去。常勇又跑回自己的车,再次追赶,又追出大约500多米,常勇终于在铁路游泳馆附近逼停了男子的汽车。

“你丢东西了!”常勇说。男子还是很警觉,坐在车里说:“没有啊。”

常勇拿出那个塑料袋,问男子:“这是不是你的?”男子的脸一下子变得煞白,然后跑下车疯狂地翻腾车厢和后备厢。车厢里没有,后备厢里也没有,男子的汗水几乎湿透了单薄的衣服。“给你,看看钱够不?”常勇把塑料袋提到男子面前。男子一边连声道谢,一边用颤抖的手接过来:“袋子里有35万现金啊!”男子名叫刘然(化名),是一个医疗器械经销商,这35万元是准备汇往厂家的货款。

刘然清点完塑料袋里的钱后,拿起1万就往常勇手里塞。“兄弟,太谢谢你了,这钱你拿着,算是我的心意。”常勇毫不迟疑地推开,说:“我追你不是为了钱。要为了钱,我就不追你,直接拿着袋子走了。”刘然一再坚持,常勇一再拒绝。最后,在刘然再三请求下,常勇留下了手机号。怕对方来感谢,他撒了个谎,说自己没有工作。

此后,刘然多次给常勇打电话,一再表示:“你没工作,就跟我干医疗器械生意吧。或者,你想做什么,我给你投资。”实在没有办法,常勇只好说了实话。原来他是太原铁路局房建段大同方园物业公司的一名普通管道工。

刘然立即赶到常勇的单位,将一面锦旗送到常勇手中。

有人问他,“事发地没有监控,也没有目击者,35万元足以改变你的命运,你为啥要还给失主?”这个憨厚的小伙子笑着回答说:“咱可能一辈子都见不着那么多钱,但那是别人的,做人要诚实,这样做我觉得很快乐。”

2、深夜接到求救电话,他的行动是将病人送往医院

而这样的好事,他做了太多次。

2014年7月22日23时许,正和战友聚会的常勇接到了一个多年未联系的大姐的电话。电话那头语无伦次,一会儿说自己喝了30多粒感冒药,一会儿说没人帮忙给她买安眠药。多年前,常勇因为工作结识了这位大姐,比对以前的印象,他感觉这位大姐可能出事了,追问后,他初步判断这位大姐吃了过多的药物,或许会有生命危险。问清地址,常勇立刻即打车赶过去。此时这位大姐口吐白沫躺在小区楼下,已经没有了意识。在出租车司机、物业管理人员的帮助下,常勇费力地将她扶上出租车直奔医院,办理入院手续,代交医药费。

医生说,再晚送一会儿,就会很危险了。常勇忙前忙后,整整在病床前守了一夜。原来这位大姐患了癌症,丈夫出差不在家,她一时糊涂产生了轻生念头,因为时间太晚她联系不上其他人,只好冒失地拨打了久未联系的常勇的电话。要出院了,这位大姐感慨地说,“真没有想到一个普通的兄弟竟然这么热心。如果不是常勇,也许早就生死两隔了。”出院后,大姐拿出2万元表示感谢,常勇婉拒了。后来她在常勇不知情的情况下,将一面表达谢意的锦旗送到了方圆物业公司。此时,公司同事才知道常勇深夜救人的事情,而常勇依然认为只是做了一件普通的事情。

3、一声迟到的“谢谢”他是被寻12年的救命恩人

在一面面感谢的“锦旗”逼供下,常勇终于在不情愿中“浮出水面”。2014年9月,好人常勇“浮出水面”的故事被报道后,又引发出了他12年救人一命的事。被救人寻找了他12年,而常勇则几乎忘却了这件事。

事情发生在2002年8月的一天傍晚。当时20岁出头的内蒙古小伙子刘二东路过大同市城区武定北路时,被迎面驶来的汽车撞倒在地。刘二东当场昏迷不醒,伤势非常严重,和他同行的几个同学也吓得手足无措。此时,正好路过车祸现场的常勇看到情况危急,毫不犹豫地背起浑身是血的刘二东送往附近的大同铁路医院。次日凌晨,常勇从医生口中得知刘二东已脱离生命危险,便悄悄离去。

十多天后,昏迷中的刘二东苏醒过来,向同学询问自己是如何被送进医院的,大家这才想起将刘二东送进医院的好心人,赶忙出去四处打听,却没有得到一点消息。想到恩人救了自己性命,自己却连一声谢谢都没能说一声,躺在病床上的刘二东深感遗憾。

不久,刘二东通过同学描述,得知在车祸现场救自己的是一名身穿铁路制服的年轻男子,有可能是一名铁路职工,他便打定主意一定要到大同寻找这位做好事不留名的好心人。他和父母多次到出事地点打听,却都没有结果。时间转眼过去了12年。

2014年9月29日,《大同晚报》配图刊登了常勇的故事,刘二东的同学看到报纸,经过仔细辨认,确定常勇就是当年将刘二东送往医院的好心人。一听说自己的救命恩人找到了,当时在朔州工作的刘二东万分激动,立即从网上找到这则新闻,几乎是哭着看完报道的。他终()于可以向救命恩人说一声迟到了12年的“谢谢”。

4、组建“爱心公益团”家风影响做人原则

其实,常勇的生活并不富裕,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不在了。身患多种疾病的母亲刘水兰靠着到菜市场捡菜叶、替别人缝缝补补、做些零工将兄妹三人抚养成人。“那些年,我们一家人相依为命,左邻右舍没少帮助我们。母亲说,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让我们记住这些好心人,要多做善事。”常勇说,母亲的话他一直记在心里。

到大同方园物业公司工作后,常勇每次上门服务,不但态度热情、工作细致,而且,只要见到家里是孤寡老人或者孩子不在身边的老人,他都会留下自己的电话,嘱咐老人,有事打电话,随叫随到。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做一辈子好事很难,做好事却不张扬更是不易。常勇多次救助和帮扶过他人:连续三年资助四川山区两名小学生;在天津劝业场夜市,同战友一起抓获7名小偷,并送至派出所;在河南郑州公交车上,与3名扒手搏斗,在制服扒手过程中被捅伤;在大同铁路桥西与被汽车撞伤的小女孩家属一起将伤者送往医院;在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一位老人因高血压在马路上晕倒,他果断将老人送到湛江市人民医院,并等至家属到来才离开……

2014年11月,常勇和朋友们组建了“常勇爱心公益团”,目前成员有75人。他们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大同市周边乡村的五保户。他坚信人穷不能志短,活着就要认真做人、快乐工作、奉献社会。工作以外,他的公益之路还在坚定地走着,而且视野越来越宽。

2022年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材料 篇3

1996年出生的大男孩何俊斌是天津农学院水产学院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大一学生。2015年4月3日晚,何俊斌和同学走出校门散步。突然间,一辆大客车毫无征兆地冲过来。在客车冲来的瞬间,何俊斌奋力推开同学,自己却身受重伤昏迷,后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他的这一推给同学带去了生的机会。我们不需要去追问值得或不值得。因为有些最为朴实最为震撼的力量,往往表现在那本能的一瞬间。2015年5月,何俊斌荣登“中国好人榜”。

“爱就现在,不要等待。”这是天津农学院水产学院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大一学生何俊斌2015年4月3日中午12点33分发在朋友圈的最后一条微信。发出这条内容时,他一定没有想到,8小时后他会遭遇那个车祸。4月3日晚上,这个杭州富阳的大学生在直面车祸时,一把推开了身边的同学,自己却被撞伤昏迷,在重症监护室里坚持了10天后,永远地离开了。悄然离开的花样年华,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那么多人的热情没能留住他,他像天使一样飞翔着离开。为同学推开死神的他,把生命最后的闪光,照亮了我们。

1、生死瞬间他奋力为同学推开死神

4月3日,周末的傍晚,何俊斌和同学肖振仑走出校门散步。他们同在天津农学院水产学院海洋班念大一,是很要好的朋友。

晚8点50分左右,他们往学校走。学校门前是112国道,因为天色较晚,当时的来往汽车并不多。两个人几乎并排着试图穿过马路,何俊斌的位置靠右,肖振仑在其左侧。走到马路中间的黄线附近时,右前方出现了两辆车。前面的是一辆红色面包车,后面是一辆大客车。“我们想等他们开过去再走,谁知道那辆大客车突然就朝我们冲过来……”肖振仑说,他估计后面的客车想超前面的红色面包车,于是突然变道。

“我以为客车会把我们两人同时撞飞。我还没反应过来,突然感觉到被阿斌(他说同学们都喜欢这么称呼何俊斌)用力一推。”肖振仑说。大客车只刮到他右腿,而何俊斌却被直接撞上。“当时我还有点意识,想站起来看看,但阿斌倒在地上,一动不动了。”

他的这一推给同学带去了生的机会,带给自己的却很可能是死亡。

2、热衷公益人缘好“一米之善”感人至深

事故发生后,何俊斌随即被送到XX市西青医院抢救。车祸造成他脑出血、骨折,肋骨骨折穿伤肺部。

在西青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外,很多何俊斌的同学来看望他。有大学同学,还有高中同学。俊斌是个内向的孩子,不爱说话,但人缘很好,进入大学后,热衷公益活动,大学第一学期他只参加了一个学校级的社团———致远社(志愿者),每周至少有一天时间在做志愿者。

俊斌的舍友何宇说:“虽然我们才认识半年多,但他感兴趣的事挺多,比如喜欢看动漫《海贼王》;比如喜欢参加英语角,喜欢很多国外乐队。学习成绩特别是英文很好,寝室里见不到他人时,他十有八九不是去练口语就是去做志愿者了。”

俊斌出事的那些天,班里的同学都来看望,老乡会的老乡们也都守在身边。大学、高中、初中的同学在微信圈、QQ群传递着对俊斌的关切,母校天津农学院、富阳二中等开展募款活动,社会各界的爱心捐助也源源不断地聚集。

但是,2次开颅手术、无数次小手术,仍然没能阻挡多脏器衰竭以及并发症的出现。4月13日上午8时50分,何俊斌永远地离开了。

19岁的人生就这样走到了尽头,但这个富阳男孩身上的美德却一直在闪耀。

在何俊斌的老家,鹿山街道三合村的邻居们每每说到这个腼腆的大男孩,总是赞不绝口。“他是我的兄弟,因为他总让我佩服。”初中同学李建伟说,他经常和俊斌结伴回家,他也经常能看到俊斌准备硬币、零钱。“只要看到街边有乞讨者,他总是会主动投一个硬币。”

同学叶一林也觉得何俊斌特别“够意思”,尽管事情都很小:随时愿意把他的手机借给他们,随时都会主动帮忙打扫,随时都会像一个哥们一样给他们带来外卖。“从小学到高中前后十多年,他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哥们”。

何俊斌的高中班主任章顺东对他的细心、善良、憨厚印象深刻:“有一次上课,老师咳嗽了几次并说了句‘嗓子不太好’,大家都没留意。但下课时,何俊斌却偷偷去药店买了盒药,什么话都没说,默默地将药递给老师。”俊斌送药的这位老师姓俞,她的孩子比俊斌大一岁。“面对一个给我买药的小男生,面对一个在教师节会留一个橙子给我的孩子……”俞老师未语先泪,俊斌最强的功课是英语,而她就是俊斌当年的英语老师。

还有一次,学校要举行运动会,可班上没有同学主动报名长跑项目。在一片沉默后,并不是长跑高手的何俊斌,站起来主动报名参赛。“他性格内向,内心却是火热的,始终把集体放在首位。”章顺东说。

何俊斌的初中班主任徐恩元会有这样的评价:我不愿意相信你已经离开我们了……正是你这种平凡生活中善良的积累和沉淀,才最终构成内心最为强大的力量,并最终有了让所有人震撼的大美。

在何俊斌的母校富阳鹿山中学,学校一直教导学生“一米责任”——“一米之内,我的责任”。“俊斌用他那奋力一推,用生命演绎了‘一米之善’!”富阳鹿山中学校长金磊说。

3、孝敬节俭大男孩原想深造后回老家工作

何俊斌5岁时,父母离异,母亲一个人坚持了14年——好不容易养大的孩子是她一切的希望。“斌斌5岁时就答应长大后给我撑伞,答应说等妈妈老了会背我上楼,也答应过说如果哪一天妈妈的牙齿掉光了,会把饭菜研碎了再端给我……”想起过往生活的点滴和儿子的懂事,41岁的周娟娟泪如雨下。

推开何俊斌富阳市区的家门,那个不到10平方米的素净房间,曾是他的小天地。书桌上放着一双崭新的球鞋,那是妈妈送给他的生日礼物。旁边是一沓笔记,还有很久前给妈妈的一封信,写着为自己某次没考好而愧疚。床上叠着衣服,墙上的柜子里整齐摆放着功课书和他爱看的漫画。母亲周娟娟说,房里一切都是从前的样子,仿佛儿子还在身边。

何俊斌的初中同学姜辉觉得,俊斌是班级上最节俭的人。“反正我一想起他,就会先想起他那个把笔尖伸进嘴巴哈气的动作。”他说,水笔不出墨了,何俊斌一般都不会马上丢掉,他用嘴哈哈气后又继续写;俊斌的作业本总是写得满满当当不留空白页;用来画图的铅笔也总是最短的。

高考后,和大部分留在杭州本地或者周边地区的同学不同,俊斌选择去了天津,他妈妈说,俊斌从小就非常自立,完全不需要她操心。这个特别自立的孩子,也有恋家的时候,在他的QQ空间中,最近的10条消息,有6条都是关于自己的家乡:“帮二中上头条,传递汉文化的小妹们美美哒”、“cool,大富阳晚上美丽的烟花”……在看到朋友们发的杭州美景时,他会发个惋惜的表情,“好可惜,我不在杭州”。

在和大学好友肖振仑闲聊时,他曾说,他想考研,还是现在读的这个专业,等读完了研究生就会回老家工作。在俊斌心目中,外面的风光再好也不及家乡富阳,因为家里有一手养大他的外婆,还有含辛茹苦的妈妈。

4、有形的遗产和无形的遗产爱心长留人间

何俊斌走了,但由他引发的爱心接力却没有停止,一股向善的正能量正在传动着。

重伤住院以后,何俊斌的伤情,成了无数人牵挂的事。每天住院、治疗的费用要2万元,当时至少有7个爱心捐款账号为他募捐。

中国扶贫基金会、富阳阳光公益、新浪微公益等公益机构,以及老家鹿山街道三合村、鹿山中学、富阳二中等,纷纷发起募捐;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发出1万元公益奖励;一位单亲妈妈,拿出自己1/6的积蓄;来自浙江、天津、北京甚至香港的热心市民,纷纷打电话给俊斌妈妈,给予安慰,询问是否需要帮助……

俊斌离去后,剩余的13。6万元善款通过转赠以帮助更多的人,而转赠的建议来自于俊斌的妈妈周娟娟。这位母亲处于巨大的悲痛之中,但社会各界汹涌而来的爱心,让她受伤的心感受到了温暖。

4月16日,周娟娟向阳光公益及中国扶贫基金会建议,把其中5万元善款转赠给车祸中因俊斌而幸存的肖振仑;至于其余善款,经讨论后,决定将转赠富阳二中贫困学生张岚和环山4岁白血病男孩小禹哲,让来自社会的爱心,温暖这些急需帮助的孩子。

3、6万元,这是一笔有形的善款遗产,转赠给需要帮助的人;3842位网友献爱心,8万多消息点击量,这是一笔无形的美德遗产,感动了更多人。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