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在记忆里的春节是这样的:一家人在一起聊聊天、吃个团圆饭、看看春节联欢晚会,谈谈工作、谈谈学习、谈谈家庭,小孩子穿上崭新的衣服,去放鞭炮、点烟花,给长辈们拜年赚压岁钱。过年的时候,人们总有一种温馨幸福的感觉。可是,刚刚上小学的表弟一脸无聊地跟我说,过年就剩了两件事有意思,放鞭炮和压岁钱。看来,年味儿还真是淡了。
如今的我已经十六岁了,看到的东西固然跟以前有所不同。比如鞭炮声,那震耳欲聋的炮竹声离我们越来越远,只有零零散散的烟花冲向天空,以一种绚烂的姿态独自爆炸开来。妈妈说现在这样也好,减少空气污染,清净。可是这闹腾腾的炮竹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家子人的空荡与无趣。眼下的生活,那些传统习俗似乎已经成了遥远的回忆,带点年味儿的活动似乎只剩下了贴贴春联、看看春晚,真正的年味儿好像只有跟着旅游团到遥远偏僻的乡村才能看得到。
是我长大了吗?越是长大,越是感觉年味淡了,我也越来越不喜欢过年了。我要在大年初一那天早上醒来穿上我簇新的衣裳,恭恭敬作文敬地和长辈说“过年好”,必须要和每个人微笑——因为如果我不这样做的话,他们每一个人都会对我做出一副很难看且很严肃的表情。就像鲁迅笔下的长妈妈一样一定要“我”在大年初一一早起来对她说“恭喜恭喜”并且一定要吃些福橘。
虽然现在过年物质生活更丰富了,但精神文化却总是像缺少了些什么,似乎以前的过年更热闹,更开心一些,我们似乎更怀念以前的年味儿。那些年,身为小孩子的我们听到鞭炮声会乱蹦乱跳,穿着新衣服在镜子前照了又照,拿着爷爷奶奶给的压岁钱舍不得花,最后还是都给了爸妈;等到别人家放完炮就跑过去,看看有没有剩余的小炮再捡回来自己放;午饭时看着桌上许多好吃的,流着口水却又舍不得吃,因为一年也难得改善这么几回伙食,生怕吃完了明天吃不上这些好吃的了。那时,尽管贫困些,但却充满期待,充满希望,充满向往。而今,这种感觉竟然是淡了,也没有了,似乎,过年成了与自己无关的事。
春节,就像与我们隔着层玻璃,兴高采烈的同时,又满眼忧伤地看着那些传统的民间习俗渐渐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