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反思的作文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当成绩单发下来时,我仔细阅读了老师的评语和各门功课的成绩,班主任在评语中希望我的行为规范还有待加强,在各方面都要敢于争先。一回到家我就向爸爸、妈妈、外公、外婆汇报自己的期末成绩。看到成绩单,他们非常不满意,他们要求我对自己的行为规范要有一个新的认识,在新学期要有一个新的起点。为此我对自己以往的行为作了反思:
在家里有时要捉弄小妹妹,甚至要把她弄哭了,我才高兴。
在学校里我也是如此。每当到星期四是我搞卫生的日子,我常常迟到,因此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英语课是我不大喜欢的课,有时英语书常忘带,被老师罚笑脸,导致平时英语成绩很差;下课乱跑更是我的不足之处,我们一帮男生老是一起玩枪战、抓抓儿等游戏,整个校园都被我们跑遍了......
回顾自己的点点滴滴,我感到十分惭愧。在新的学期里我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从一点一滴做起。放学回家,要有自学、复习、预习的习惯;做完作业要有认真检查的习惯;下课要养成不乱跑乱跳的习惯;另外还应养成关心集体、爱护公物、尊师爱幼的习惯;少看电视,多看书的习惯等等。总之,我要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让老师对我刮目相看。
要写好读后感,关键在于把握好“读”与“感”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结合实际,写出真情实“感”。
在教学中,我发现了学生写读后感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
第一、“读”和“感”分离。有些同学写读后感,只写“读”而不写“感”,成了这本书或这篇文章的“内容简介”。也有同学写读后感,只写“感”而不写“读”,成为无根底的随意而发的感慨。
第二、“读”和“感”在读后感之中两分天下,这也是不对的。前边的“读”实际上是写文章内容简介,后边发一通感慨。
第三、不会结合实际,。感想很空泛。
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我做了如下的指导:
1、精心细读课文。
首先要指导学生用心地“读”,理解地“读”,有情感地“读”。没有这样的“读”,不可能有“感”。
2、要选好“感点”。
一本好书或一篇好文章的读后感,可“感”的点很多,要写好读后感,必须选好“感点”。感点是由书中某一个地方的内容引起的,引发我们体会的地方,它不是凭空产生的。一篇文章,给学生的感受是多方面的,或者说学生从中得到的体会不止一个。面对众多的感点,我们必须指导学生从众多的感点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最善于写的一个或几个感点,作为自己写读后感的切入点,不可面面俱到。
3、联系实际谈感受。
读了一篇文章,产生了对现实生活或自己思想上某些问题的思考,于是激发了“感”。首先,是联系个人实际。这个“实际”,可以是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也可以是别人的思想和生活实际。没有情感的读后感苍白无力,有情感的读后感才能感染人。用作品上的人物、事迹观点,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人物言行,这样的读后感才是有价值的读后感,这样的读后感才是真实感想。
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差异
教学中出现了几处与预设不同的情况:首先是学生对所选文章读的不够透彻,对文章整体把握有所欠缺,导致了叙述过程中的不尽如人意。其次是在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习作过程中,没有安排好,使得在讲评过程中没有出现某篇文章的完整读后感。
总之,写读后感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可以先叙述文章内容,后集中谈体会,这种写法适于只谈一点体会。还可以边叙边谈体会,“读”和“感”交叉写,这种写法可以谈几点体会。不离开文章的内容,要真切联系自己的实际抒发感想,联系实际一定要实事就是,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想。
平时,大多数学生只是把作文看成是一种令人头疼的常规作业,往往在敷衍和推脱中,徒然地消耗着自己的热情与灵气。写作教学,若是仅凭教师之力,显然只会走入困境和误区。在作文指导课上,为使学生转变观念,积极作文,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从“要我写”到“我要写”,刻意唤醒创作意识。
爱,是平凡的世界里,卑微的泥土中,开出的一朵会让人感动落泪的花。东方式的隐忍牺牲和默默付出,很多时候就像空气一样,平凡到让人几乎很难感觉到它的宝贵和重要。太多人坦然享受着,坦然忽视着,坦然到情感枯竭心灵麻木却不以为意,
但当心灵在某个特定的时刻醒来,他们必定会在那些神圣的沉默前潸然泪下,并终将明白,所有那些平凡而伟大的言行原来只有一个名字,那就是——爱
朱自清的《背影》真实地表现出了父亲对儿子细致入微的关爱和父子间的深情。但很多学生学完课文之后,并没有产生要写自己亲人的创作欲望。他们困惑的眼神传达出一种信息:父母的爱,真有那么感人吗?为什么我感觉不到呢?这时,我及时抓住时机引导,在课堂上学生们畅所欲言之后,利用“头脑风暴”法,我不失时机地将他们引回自己的生活,唤起他们对身边亲情的感悟。
“如果你愿意,请用手中的笔记录下自己此刻的所思所感。这样的感觉和感动是稍纵即逝的,请大家好好把握住啊。让我们记住身边每一个关爱我们的人,并学会去关爱他们吧。”如此,学生们也很自然地取出纸笔,记录下自己的心声。此时,欲望被唤醒了,还愁学生写不出有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文章吗?
二.“从没得写”到“写个性”,引导精选独特视角。
教学实践中,倡导个性化阅读和推荐阅读。平时,我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作相应的摘录和点评。逐步明确自己的思想观点,形成自己的阅读风格和审美趣味,建立自己的阅读素材库,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与筛选整合能力。
当然,在阅读资料鱼龙混杂的资讯时代,推荐阅读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说个性化阅读的目的是保证阅读的精深,推荐阅读便是为了保证阅读的广博。阅读训练,只有将经典与流行、精读与泛读、学生自主选择与他人推荐结合起来,才是最完善而有效的。
“厚积而薄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是克服“作文贫血症”的惟一良方。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正确而广泛的阅读,为写作技能的训练奠定基础。例如某校一关于“被咬了一口的苹果的看图作文。平时注重课外阅读的同学,无论作文的立意还是内容的选择上都要占尽优势,比如有的同学自拟的题目为“苹果与维纳斯、“诚信的缺口”等从审美及社会的角度来对问题加以阐述,从苹果想到断臂的维纳斯,想到商家的诚信,不仅具有文学立意,而且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其次,多读可以丰富语言储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文章的门面,引人人胜的文章首先在语言上就让人限睛为之一亮。语言的养料从哪里来,只能到古今中外优秀的名篇佳作中去汲取,仅仅读读课本上的几百篇文章显然不能根治语言的营养不良。当然,多读也可以丰富人生体验,提升人文素养。独特的视角,自然彰显着作文的个性,
三、从“潦草应付”到“精心修改”,逐步养成修改习惯
“文成于改”,鲁迅先生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可见他们在修改上所下的功夫之深。
我认为,很多时候学生的写作水平迟迟不能提升的根本原因,不是写得不够多,而是改得不够多。“玉不琢,不成器”,写作如治玉,学生的文章可以说都是璞玉。
我的做法是:①当面批改,修改给学生看,并说明修改的理由和方法。这样,学生就可以知道修改作文的一般方法和道理了。再让学生自己动手修改。如此反复修改三四次,直到学生的文章大为改观为止。所用时间和精力虽然较多,但此法对写作水平中下的学生颇为有效。②教师修改后,让学生比较文章修改前后有何不同,从中学习修改方法。进而提高他们的修改能力。与其给学生一些不痛不痒的评语或虚浮空洞的鼓励,让他们周复一周地原地踏步,还不如让他们用两三星期的时间去精心创作并修改一篇文章,切实提高自己的修改能力和写作水平。
从潦草应付“作业”,到精心修改“作文”,这样长期坚持下去,自改能力和修改习惯就会水到渠成。
四、从“不是写作文的料”到“出乎意料”,充分调动创作激情。
采用表扬、激励等多种激励手段。比如说,教师可以对基础差的同学“沙里淘金”,只要有一个好的段落,有一个好的构思,甚至只要有一个创造性的句子,用得准确传神的一个词语,就提出采表扬,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其觉得只要认真作文同样可以写好,自己并非“不是写作文的料”。同时,教师也应注意鼓励要针对学生的个性,我们知道,学生的个性存在差异,这种个性差异也往往表现在他们对自己写作能力和文章水平的认识和评价上。有的学生个性自卑,他们敏感脆弱,经受不住批评和歧视,同时更渴望得到重视和赞同。对这种个性的学生,我们在作文评改中要“出乎意料地满足他们的.渴望”,带夸张性地去肯定他们作文的优点,培养他们为人的尊严感,这有助于提高他们作文的自信心。而对于有自负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在集体场合给予鼓励,在个别指导中指出其不足,在单独面改时,要尽量避免夸大其辞,鼓励时宜适可而止。从而,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创作激情。
“每个学生的心里也都沉睡着一个作家,而他们最需要的则是来自教师的呼唤。”只有学生有了创作欲望,创作储备,创作方法,创作激情后,才能用心去打造自己的作品,才能去体验写作带来的价值感与成就感、生命感与愉悦感,才能写出文质兼美的好文章。
《我的自画像》是三年级的第二次作文.。这次的习作要求是:
(1)帮助学生了解外貌描写的意义。
(2)指导学生写人物的外貌时,要有顺序,抓住重点来写,练习由表及里地观察人和由表及里地描写人。
(3)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
为了设计好这一篇习作教学设计,我从《课程标准》入手,以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全副武装自己,从根本性任务出发,本次习作练习充分体现了“主体参与,分层指导”的原则,做到以人为本。同学之间的交流渗透了语言交际能力的训练及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以学生的说为主,教师的导为辅,适时加以点拨,顺利完成说、写任务。
例如开课前,我以亲切的语气给同学们介绍新朋友,学生的精神一下子集中起来。然后引导学生看图,感知杜小虎同学的外貌形象。接着带领学生从介绍人物的角度研读例文,明了例文是由图入手,从整体形象、外貌、性格、兴趣等方面按顺序介绍自己的。最后将图文结合起来结合起来把握,让学生了解到图的描绘与文的描述紧密融为一体,两者完美统一。
第二个环节是学生初步领会习作要求的重要环节。在研读例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自己小结,使学生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达到预期的目的。
在进行口头作文这个环节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参与意识,在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中,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学生通过口头作文,对自己的特点进行了描述。学生乐于表达,敢于表达。使学生更好地从“读”中学“写”,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日有寸进,不断提高。
在本节课中,我努力构建层次化的学习方式,力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如何让学生介绍的内容多样化是本课一个难点,多次试教曾走向过两个极端,一是提供填充的的模版,学生介绍内容统的过死,虽学习效率较高,却导致介绍内容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二是让学生自由发挥给自己写一份自画像,却又遇上化时过多质量打折的困境。
不足之处:
一、时间分配上尤显不足。课始情境引入应突出重点,情节需要简化;对学情估计不足,前面环节用时多,导致学生当堂写作环节用时少,看不到学生的当堂展示。
二、教师点评尚欠到位,使教学未能更深一层;比如学生作品由于追求个性色彩搭配过于花梢,有的孩子个人介绍内容过于成人化等等,教师未能及时点出问题。
《新课语文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想,在小学生的作文训练中,就要渗透这精神,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仔细观察生活,关注身边的人、事、物,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积极思考,寻找写作的源头,积累写作的材料,从而做到用手写我看,用手写我心。我们在生活化作文训练方面作了以下尝试,现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体验家庭生活 做到有感而发
家庭生活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也是最习以为常的。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孩子的学习成长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我经常给学生布置一些家庭劳动任务,如扫地、洗衣服、整理房间、购物、烧饭……劳动难度由易到难,并且让他们多写一些类似内容的日记及作文。
有位学生在写《洗衣服》日记中这样写道:“……衣服漂洗干净了,我把它拧干,然后晾在衣架上。一阵微风吹过,衣服在翩翩起舞,好象在说:小主人,你真棒!谢谢你……”当我们读着学生这一段作文,深感学生的语言是多么地富有想象力和真情实感!学生在家庭生活的劳动实践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二 、走进自然世界 体验自然生活
四季更替 ,大自然也在不停的变化。花开花谢,阴晴雨雪,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中引领学生走进自然世界,认真留意大自然,时刻与大自然为伴,用心去体会大自然,与大自然亲密交融,触发情感再生。例如,学校组织学生到郊外去踏青,让学生寻找春天的足迹,去发现春天的秘密。一个学生这样写道 :阳光微笑着轻轻地添着我的脸,缓缓地将我抱入怀中,感觉暖暖的,像母亲的爱,那样甜蜜,那样温馨,又似妈妈亲手编织的毛衣,柔柔的……“学生如此真情的话语正是与大自然交融的见证。
三、投身社会生活 深化思想感情
社会是个大熔炉。学生有了一定的作文能力后,就应该让他们走向社会,表现自己,锻炼自己。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使作文教学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如生活调查,参观访问,收集简报……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积累写作素材,从而促进学生作文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协调发展。
四、参加校园活动 提供训练素材
好动好玩是小学生的特点,尽可能地创造和利用多种条件,带领学生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活动中,指导学生观察、想象、体会。如跳绳比赛,猜谜语,做游戏,讲故事,读书汇报会……让他们参与其中,说快乐,谈感受,悟体会。
总之,小学生生活化作文教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回归生活,让同学们在生活实践中发现,在生活感受中悟情,在生活亮点中拓思,于动情处挥动妙笔。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据报道,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大道的西乡客运站门前,在不到300米的盲道上,有7处用黄色油漆像打“补丁”一样刷出来的盲道。这些用黄色油漆“刷”出的盲道有的是在有凹凸纹路的盲道上刷,有的干脆就在平滑的地面上刷。
读过一个故事:一个禅师走在漆黑的路上,因为路太黑,行人之间难免磕磕碰碰,禅师也被行人撞了好几下。他继续向前走,远远看见有人提着灯笼向他走过来,这时旁边有个路人说道:“这个瞎子真奇怪,明明看不见,却每天晚上打着灯笼!”禅师也觉得非常奇怪便上前问道:“你真的是盲人吗?” 那个人说:“是的。”禅师又问道:“既然这样,你为什么还要打灯笼呢?”盲人答道:“你刚才过来有没有被别人碰撞过?”禅师说:“有呀,就在刚才,我被两个人不留心碰到了。” 盲人说:“我是盲人,什么也看不见,但我从来没有被人碰到过。因为我的灯笼既为别人照了亮,也让别人看到了我,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而撞到我了。”
盲道让盲人失盲,是因为有眼睛的“耳聪目明”者心里缺失了什么。不然,那条黄黄的盲道,不会变成险象环生的绝路。
新闻披露:“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许多城市的盲道要么是设置不到位,要么建设不符合国家标准。被破坏、被截断,被挡住、被占用的也比比皆是。”
这种现象很普遍,对待弱势者的态度彰显了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人文关怀越深厚的民族,对待弱势者的态度越文明,越具有人性特点。而致盲人于绝路之危的道路交通建设,则体现了一个城市对于弱势者的态度。
盲道崎岖,则有眼睛的人、有责任的管理者心底存炎凉冷暖。对于弱势者的态度,代表了一个城市的良心。希望城市管理者心中常亮“盲人的灯笼”,让盲人有路可走,则社会文明就会变“通途大道”。
盲道变"绝路"是人文关怀缺失造成的。那就需要社会补上人文关怀这一课。而这本应是民族文明发展的必然。请管理者深思,请社会深思。
今天中午,王老师拿着一叠厚厚的试卷来到教室,许多同学十分惊讶,昨天考的今天批好发了?事实的确如此——
看着王老师似笑非笑的表情,同学们顿时明白了,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这张试卷考90分以上的人寥寥无几!你们听听!”“陈锦粼90.5,陆贝尔91,李柯可91,王弛91.5……”随着剩下的试卷逐渐减少,我考90分的机率就越来越小了。正当我对自己的考试分数失去信心的时候,突然一声熟悉而又带点鼓励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吕晓瑜91.5分!”那声简单而又温暖话语,让我心中顿时又燃起了希望,虽说比最高分低了一点,但也还是不错的了。
我拿到试卷粗略一看,就让我那一颗原本落下的心又顿时提到嗓子眼——我的选择题竟然扣了4分!阅读理解扣了3分,作文扣了1.5分。就说选择题,明明我都会,但当时为什么就没有认真思考呢?再说阅读理解,我平常在家都白练了吗?!扣了3分哎!我们班好几个同学才扣0。5分啊!我为什么扣这么多?经常进行阅读训练的我没能拿到满分,看来,我平常的练习方法上可能出了问题。作文嘛,我就无话可说了,以前我作文扣分都特别少,这次呢,也不算多。但仔细想想,0.5分也不能小瞧的,多丢0.5分,说不定就不能名列前茅了;说不定就因为它考不上好学校了,那时,这0.5分就是大用场了!
下次考试一定要克服粗心这个问题,认真思考,争取考个更好的成绩!
下午灿烂的阳光笑嘻嘻的照在办公室的每个人身上,本来想好好的享受这温暖和煦的阳光,可是心里霎时感觉不是滋味,这里的生活太安逸了。我感觉自己像是温水里的青蛙,怎么也跳不出大锅了,然后被慢慢的煮死。
一个人独自来到上海快一年多了,依然无所建树。虽然过着朝九晚五的工作,很轻松感觉没有挑战性,但是拿着极少勉强可以糊口的工资,住在一人间的公司宿舍,日子过的很安逸。每天晚上看看电视,看看书,一个人就这么过了将近一年。
在上海没有熟悉的同学和朋友,每周一天的休息,有时候一天泡在图书馆,有时候一个人出去漫无目的的逛逛,有时候靠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钱在上海周边一日游。曾经还为一样一个人一座城的生活骄傲过,毕竟我一个人独自来到富有机遇和挑战的陌生大都市。
就这样一个人过了一年,没有成绩,我不明白这样生活是为了什么,这样的生活是不是在浪费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我甚至不知道我为什么一个人来到魔都,我来的目的是什么,我想要得到什么,每天似乎很充实但又是浑浑噩噩的。我被当下的安逸生活磨灭了斗志,我变的畏首畏尾,不敢向前。
现在阳光似乎给了我勇气,我想对自己说:只要你勇敢地说出再见,生活一定会赐予你一个新的开始。我想勇敢的走出去,一个人又怎么样,男生做的女生一样可以做,甚至可以做的更好。
别人都说学中文的清高孤傲,我似乎也不可避免的沾染上了这种中文气质,总以为自己很高高在上,总以为自己误落凡尘,总以为自己是最好的,可是总是犯了眼高手低的错误。现在我对生活豁然开朗,不放弃身段,怎能找到脚下的路。
为什么穿婚纱不可以穿球鞋,为什么不可以突破自己呢?放弃所有的羁绊,不管是心灵上的还是现实生活中的,卸下包袱,轻装上阵才能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