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裕焚车文言文翻译(2篇)

这里是敬业的小编sky帮大家找到的2篇阮裕焚车的相关文章,欢迎参考阅读。

阮裕焚车文言文翻译 篇1

阮光禄①在剡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③?”遂焚之。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

①阮(ruǎn)光禄:阮裕,曾经做过金紫光禄大夫,所以称他为阮光禄。

②剡(shàn):地名,在浙江嵊县。

③何……为:干什么。

【试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意欲借而不敢言

⑵借者无不皆给

⑶阮后闻之

⑷遂焚之

2.凭借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

3.这个故事表现了阮裕怎样的性格?

【答案】

1.⑴想

⑵都

⑶(有人)想借车而不敢借这件事

⑷车

2.我有了车子却使人不敢来借,还要它干什么?

3.即使是他没有责任的事,只要这事跟他有关,他也要十分严格地要求自己,他容不得自己有一丝一毫的欠缺。

【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444)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季伯,南朝宋政权文学家。《宋书》本传说他“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和开府仪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译文】

阮裕在剡县做官,曾经有一辆非常好的车子。无论谁来借用他的车子,他都会借。有一次,有人因葬母亲而需要用车,想借车(但想到阮裕的车太好了),却不敢开口问阮裕借车。后来,阮裕听说了这件事,叹息道:“我虽然有车但使人不敢来借,要车又有什么用呢?”于是把那辆车烧毁了。

【简评】

即使是阮裕没有责任的事,只要这事跟他有关,他也要十分严格地要求自己,他容不得自己有一丝一毫的欠缺。 我们能看出阮裕有着直率、助人为乐以及对自己要求很严格的性格。阮裕焚烧的不仅仅是马车,真正燃烧的是私心。不能体现使用价值的东西,留着作甚!

《阮裕焚车》是一篇质朴的散文,用的虽是口语,但短小精悍、意味隽永、耐人回味。本文在晋宋人文章中也颇具特色,历来为人们所喜读,成了诗词中常用的典故。其所述的阮裕这一人物事迹,也多为后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影响很大。[2]

《阮裕焚车》记述的阮裕这一形象,也体现了《世说新语》一贯的风格。首先,阮裕的无私助人,让人尊敬。一个与阮裕没有很大交情的人因某件旁人看来较为晦气的事向阮裕借车他都肯借,可以看出阮裕的爱心。其次,阮裕不愿意保留不能体现使用价值的东西。阮裕焚烧了马车,使自己的私心绝灭。阮裕有着直率、助人为乐以及对自己要求很严格的性格,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最后,通过阮裕的正面形象,本文还讽刺了因吝惜自己的钱财而不肯去帮助他人的人。

阮裕焚车文言文翻译 篇2

1、翻译

阮裕在剡县的时候,曾经有一辆非常好的`车子。(即使这样,)只要有人想借用阮裕的车子,他都会借。有一个人要为母亲送葬(而需要用车),心里想要借车却不敢(对阮裕)说。阮裕后来听说了这件事,叹息说:“我有车却让人不敢来借,要车还有什么用呢?”于是,(阮裕)把那辆车烧毁了。

2、注释

⑴阮光禄在剡:阮(ruǎn)光禄,即阮裕,字思旷,阮籍族弟,以德行著称,长期隐会稽剡县。阮裕是东晋时期河南陈留人,与阮籍同宗,以通情达理、爽快无私著称。阮裕官至侍中,能常在皇帝身边。但东晋时期的政权多数集中在辅政的大臣手里,侍中一职无很大职权。阮裕又没有功名心,觉得在首都生活无趣,便以身体不好为由,辞职去了会稽(今浙江绍兴)。阮裕在会稽买了一套房子,并拒绝被任命为金紫光禄大夫。阮裕收藏了很多车子,由于是老古董很值钱。剡,即剡县,是即所在地,今在浙江嵊州。

⑵曾有好车:该车是东汉时代传下来的,有百多年的历史了,阮裕其做了精美的装饰,看上去很漂亮。这辆车木材好,很皮实,包括貂蝉后爹王司徒在内的不少名人都坐过此车。尽管阮裕视此车为自己的心爱之物,但若有人借,阮裕还是会毫不犹豫地答应。

⑶借者无不皆给:者……的人;皆,都。

⑷意欲借而不敢言:意,心里想;欲,想要;而:但。

⑸阮后闻之:闻,听说;之,代词,代这件事。

⑹何以车为:何……为,干什么。

⑺遂焚之:遂,就,于是;之,代词,代那辆车。

3、道理启示

阮裕焚车的行为让人敬佩。对阮裕而言,再漂亮的东西,如不能为人服务,也没有任何价值;对人的帮助,反而是他最看重的。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呀!

通过阮裕的正面形象,《阮裕焚车》讽刺了因吝惜自己的钱财而不肯去帮助他人的人。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