敝帚自珍文言文优秀4篇

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敝帚自珍文言文优秀4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敝帚自珍文言文 篇1

2、千金一壸:比喻物虽轻贱,关键时得其所用,却十分珍贵。同“千金一瓠”。

3、千金一诺:诺:许诺。一个诺言价值千金。指守信用,不轻易许诺。

4、千金一笑:犹言千金买笑。花费千金,买得一笑。旧指不惜重价,博取美人欢心。

敝帚自珍文言文 篇2

一、借喻内涵和作用的具体分析

借喻是比喻的一种特殊类型,用某些有类似特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不过语句中不会出现本体,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见下面几例。

例句1:邵所笑了一下,说,你讲的这罪人幡然悔改的故事满精彩,也满感人,可以拍进电视剧,也会让许多人感动,但对于我们……不起作用,我们不相信鳄鱼的眼泪。(尤凤伟《风铃》)

例句中用了“鳄鱼的眼泪”一词,属于借喻。小说主人公修脚工杜连福被误认为富人而遭绑架,他解脱后在派出所向绍姓所长说明情况,告诉对方自己通过交谈感化了绑匪,使绑匪意识到要知错改错,悬崖勒马。绍姓所长不认可杜连福的说法,表明立场说警察不相信。“鳄鱼的眼泪”一词源于西方谚语“shed crocodile tears”,是一个直译词。传说鳄鱼既凶猛残忍,又狡猾奸诈,它在吃人之前会流下虚伪的眼泪,今人常用来比喻伪善和虚伪。此处使用“鳄鱼的眼泪”喻体来代替“绑匪表态悔过罢手”的本体,一方面形象贴切,另一方面也符合邵所的人物性格。小说中杜连福没有什么文化,邵所在他眼中是个有知识有权威的人,在之前两人的争论中,杜连福认为邵所精通法律条文,便不再坚持己见继续争执了。这里邵所又说了一句读者明白而杜连福不怎么懂的谚语,有利于贯通情节发展,突出人物形象。

例句2:进了城,还是一路的红旗,“欢迎,欢迎”,但是看不见一般居民,只看见无数士兵骑着马,背着枪,也有步行的。此外只有卖烧烤肉的摊子,十步一处,二十步一处,把一条东门大街变成了兵士们的临时食堂。穿过临时食堂,我这步行一百多里的旅客到家了。(朱东润《朱东润自传》)

例句中,传主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历尽艰辛回到家乡,然而家乡也不安定,群聚着丘八们。作者用了一个暗喻句:“把一条东门大街变成了兵士们的临时食堂。”本体为挤满了兵士和买烤肉的摊子,喻体为“临时食堂”,喻词为“变成”。在后一句中,仅出现了喻体,所以“穿过临时食堂,我这步行一百多里的旅客到家了”一句是借喻句。

例句3:这坍塌的冰洞是个奇迹,尽管寒潮来临,水面重新结冰,但在白日阳光的照耀下又很快地融化和洞开。冬的伤口难以愈和。冬的黑子出现了。(冯骥才《逼来的春天》)

该例中,春季将至,一连多天的日晒让部分冰面坍塌,作者欢喜于从冰洞里露出的湖水,欣慰于春天的终将来临,一改之前的失望和失落,他愉快地把冰洞比喻成“冬的伤口”和更具期盼感的“冬的黑子”。黑子本是太阳活动的基本标志,作者以此借喻初露的冰洞是天气渐暖、冰层渐消的一种征兆,意味深长。

例句4:边上的戴圆一坐稳就睡着了,打着很响的呼噜,他却没有睡意,红色高棉、波尔布特等词语不停地在脑海中盘旋,那个有着神秘微笑的国度,却在上世纪产生了一个如此残暴的撒旦,不知那片土地上现在还有没有血腥味?(金问渔《裸死》)

例句中“撒旦”在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圣经》中是一个魔王,说他时常诱惑人类犯罪作恶,专跟神和人类为敌。小说中夏九日去柬埔寨寻商机办企业,却对该国的社会环境怀有疑虑,特别是20世纪波尔布特发动的红色高棉运动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恐怖的印象。文中没有重复用一个较为生僻的“波尔布特”之名,而是用大家较为熟悉的喻体“撒旦”来指称,更加形象,也更加务实。试想此处如果再用一些具体姓名如波尔布特、农谢、英沙里等,不仅会损害阅读,也会使小说文本趋于理性化严肃化,使读者产生方向错误的阅读期待。

二、借代内涵和作用的具体分析

借代手法又称为“换名”,在语句中不直接说出人或事物的名称,而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事物名称来代替,以使人或事物的形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其中用来替代的名称叫“借体”,被替代的名称叫“本体”,见下面几例。

例句5:我凭什么能够上学呢?用费的一大部分是由季鹰哥们支出的。他们不时提醒我:这笔钱是要一个一个地偿还的,他们也指出最初只说是上完小学就行,现在不是已经上完小学了吗?(朱东润《朱东润自传》)

例句6:进入中学部,我们除了中文、英文以外,还得重行学习算术,这是用英文教的,此外还得学习希腊、罗马和美国的内布拉斯加、伊利诺伊。(朱东润《朱东润自传》)

前一例中,传主家境贫穷,能去上海上学靠的是远亲季鹰哥、遗生一家等的帮助,然而季鹰哥本意也不是要资助传主上学的,而是因为传主成绩好,请他来替遗生做入学考试的。可考场中传主和遗生声息不能想通,以至传主考取,遗生落榜。例句用“季鹰哥们”来指代那些资助他上学的远亲,是用一个主要人物来代表全体,资助人既非真心全意,以赋法将其一一列举出来表示强调也就无甚意义了。

在后一例中,传主身处旧时代,在殖民地习气严重的南洋公学读书学习,“英文固然要读英文课本,物理、化学、历史、地理也要读英文课本,特别是那些外国教科书又没有替中国留下什么体面。例如我们读地理,不须注意中国有些什么省,可是美国的那些州,什么内布拉斯加、伊利诺伊,必须记清,一个也不能忘。”例句中用“希腊、罗马和美国的内布拉斯加、伊利诺伊”来指代殖民地文化知识,不直接讲明,而用借代修辞来表现,语含讥刺,既可使殖民地文化知识这种抽象概念形象化,也照应了前文的有关内容,体现了传主对旧中国被殖民状况的哀痛和愤恨。

例句7:几张板桌,一架旧书,在上海时,塞来塞去,只觉得没地方塞的这些铜烂铁,一到了杭州,向三间连通的矮厅上一摆,看起来竟空空洞洞,象煞是沧海中间的几颗粟米了。(郁达夫《移家琐记》)

“铜烂铁”即“破铜烂铁”,字面意义是破旧锈烂无用的铜铁器,因铜、铁是各种器物制造的常用材料,便常用来以材料代整体,泛指各种对象。例句中用“铜烂铁”代指前面提到的“几张板桌,一架旧书”,表明这些东西在作者眼中是无用的,多余的,然而后来搬入新居,便明显发现家里空空荡荡,过去的认识是错误的了。

例句8:告诉你一个秘密――黄浦江底下埋着一个藏宝箱,换算到今天可以值一个王思聪。(蔡骏《黄浦江上的白雪公主一夜》)

例句中所说的“王思聪”是总资产约4000亿元的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的独子,因有钱而任性为公众熟知。这里以“王思聪”代指资产雄厚的人,用专称代泛称,整句话用直陈性的语言表述就是“黄浦江底下埋着一个价值连城的藏宝箱”。当然,在该语境中作者显然有着不以为意的心绪,因而把此词用成了一件价值不菲的商品。

三、借喻和借代的准确区分

合理运用借喻和借代,都能起到揭示特征、突出特点、生动形象的效果,然而二者还是很不一样的,其间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二者的使用条件。

借喻的使用基于本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似性。在前例中,例1的鳄鱼流泪与坏人悔改都是虚伪的,例2的“临时食堂”正是其时大街的传神写照,例3传递着春天讯息的冰洞恰似一个“伤口”,更似太阳活动的“黑子”,例4的“撒旦”和“波尔布特”都是凶残万恶的魔鬼。相似才能相通,才会有强烈的形象感。

再来看文言文中借喻手法的使用。

例9:求民之利而兴之,求民之害而除之,取所谓善而督民从之,取所谓不善而禁民蹈之,皆求诸人也;驳儒之所务,申、韩之敝帚也。(王夫之《宋论・太祖》)

全句大意为:追求对百姓有利的而加以兴建,寻求对百姓有害的而加以革除,拿来所谓的善而督促民众顺从它,拿来所谓的不善而禁止民众蹈行它,这都是求于他人;驳杂的儒生所务求的,不过是法家申不害、韩非子的破扫把而已。

在姜斋先生看来,做君主需权重、望隆、学夙、思洽,宋太祖赵匡胤由后周殿前都点检直接黄袍加身,并不具备以上四个条件,而他能够“求诸己”而养盛德,并不像驳杂儒生所坚持的那样“求诸人”。姜斋先生斥“驳儒”的观念是申不害、韩非子的“敝帚”,这是借喻用法,其使用的条件是破旧的扫帚与迂腐的学说具有相似性,都是无用之物。今有成语“敝帚自珍”,即常用比喻义,喻东西虽然不好或不贵重,自己却很珍惜。

与借喻不同,借代的使用基于本体和借体之间具有相关性。因为有关联,所以可以用甲物代替乙物。如例句5、6,“季鹰哥”和“伊利诺伊”分别是本体“远亲”和“美国”的一部分,属于借体的真子集,例7的“铜烂铁”是日用物什的材料,例8的“王思聪”是有钱人的公众代表,都可以在本体和借体之间找到比较直接的相关性。

这里有一则古诗借代的例句。

例10: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王安石《壬辰寒食》)

此诗作于荆公任舒州通判的次年,诗人回江宁料理长兄王安仁丧事,有感而发,创作此诗,表达了希望归老田园、渔樵为生的意愿。“轩冕”本为古代士大夫以上官员专属的车乘和冕服,因其象征着身份和地位,故后常用以借指官位爵禄,如纳兰容若《与顾梁汾书》:“恒抱影于林泉,遂忘情于轩冕。”

准确区分了借喻和借代辞格的各自特色,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才会更加得心应手。修辞手法的巧妙使用能使文章生色,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教师在引导学生于阅读中学习辞格的过程中,可适当拿来学生习作中的语段,进行辞格点缀的示范,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语用意识,将语文教学的任务落实得更加务实、彻底。

敝帚自珍文言文范文 篇3

为世界感动,即使只是敝帚自珍……

——题记

夜深。

案上的文竹静静滋长,漆黑的窗外,传来阵阵婴儿般的呜咽。忽的想起,那是春寒料峭中,弱小野猫的呢喃。

不由地,记忆中闪现出这样一幅画面:那个阳光肆意的午后,我手捧一摞书,走过拐角处,低矮的房顶上,一只黑猫与一只白猫彼此凝视,破败的残雪枯叶上,一只花猫匆匆地走过,留下一个寂寞的背影。“你们在屋顶谈天,我在屋下徘徊。”对于我的矫情,偶尔会轻笑出声。可是就是这样,现在的我,越来越容易被感动了……

为生命而感动

那个清晨,有风轻拂进窗。无意间,看到桌上那盆枯萎了一冬的文竹,竟冒出了几株小小的嫩芽。去年秋天,蛰伏了一夏的文竹冒出了一株新芽,只是几天,就长到了二十多厘米。半个月,便掩盖了刚买回来的那一株的光芒。就那样肆意地滋长,让我觉得恍然若春。这个春天,渐渐枯萎的青翠又泛起了新绿。小小的芽,一天天舒展开来,枯黄的枝桠也开始泛青。这些天,只要一抬头,心头便会感到莫名的柔软。看着那些细小的执着,心便被感动成了一滩水,轻摇、轻弋,如那风中微漾的文竹……

为记忆感动

这个寒假,终于弄来了一直盼望的仙剑游戏,不顾大帅的白眼,我终于如愿以偿地开始了我的追忆……

还记得六年级的时候,我和晶每天腻在一起。她每天把她的仙剑拿来冲我炫耀,我明明羡慕却还会说一定不要玩。一遍一遍的在网上搜视频,如痴如醉……现在,我抱着仙剑,却再也找不回,那个美好的夏天……

明明知道结局,却还是没出息的在电脑前泪水成灾。

是因为三年来的执着?是为了亘古的记忆?是为了相伴走过的依赖?还是为了 ,屏幕那边,那个陪我一起掉泪的人?

只剩下,梦中模糊了容颜……

为爱感动

关于《山楂树》,我痴迷了很久。最初是因为听说了电影才去找小说,后来是因为被小说感动才去看电影,直到现在,因为电影而泪流满面,下了狠心去买小说回来……兜兜转转。终是放不下对它的执爱。每一次,都同样的温暖;每一次,都会抱着书心痛不已。为那干净的爱情,为那不变的誓言,为那,温暖的心碎……

或许,会有那么一天,我看见静秋坐在山楂树下,轻轻吟唱“……那可爱的山楂树为何要悲伤……”

……

敝帚自珍文言文 篇4

书札别称很多。最早叫尺牍、笺简,后来就有书素、书翰、书辞、笺书、笺札、简帖、尺纸、信札等等。名人信札显得弥足珍贵,现以《时贤尺牍》为例,略加赏析。

《时贤尺牍》(图1)为民初南通金石书画会会长俞吟秋集藏。著名金石篆刻家王福厂题签,张大千(图2)等名家题词,集当时海上名人百家手迹(共分上下两集)。现择其代表刊出,以飨读者。

图3为杨逸来函核实张謇中进士年庚事,用的是一帧弘一法师自制的双钩“南无阿弥陀佛”文字花笺。杨逸(1864-1929年)字东山,号鲁石,晚号无间、无闷。上海人,光绪二十九年举人,工诗,善书画,为清末民初海上画派的重要画家,撰有《海上墨林》,从此不仅可以看到杨逸流丽的小行书以及撰稿者负责任的著作态度,还从中欣赏到弘一大师制作的典雅的释界花笺。

图4系海上“三吴一冯”中著名画家冯超然的信札。虽八行素笺,却满纸生花妙笔,虽讲索还画作事,却有礼有节,君子之风,可见一斑。

图5,系吴徵寄画作时所附便简,用上海戏鸿堂制笺。其书法老辣似张瑞图,率意而不乏自信。

图6为吴昌硕嫡传弟子赵云壑的信札。从中可知道其枇杷图时价十五元,其女儿牡丹图价八元,而给佣金皆一至两折。

图7-图8,该札为时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美术部主任费师洪托俞吟秋购李方膺画作事。时李方膺满纸题字的八尺屏老梅,索价仅四十元,后悔当时未买下,让俞会长再去斡旋。也真是的,当时赵子云的枇杷图还要价十五元,这性价比怎么说呢?历代都有老画卖不过新画的现象。

图9,这是扬州刘逸园自制的“逸园书画笺”。与他人有区别的是,此乃画家作品润格广告笺,既作信笺也作广告,一举两得。可惜今天已名不见经传。

限于篇幅,恕不一一介绍。信札在版本学中归稿本,有其唯一性。书信一般只针对收信者或周围微量人群。书信往往更能显露写信人的真情实感,说的是真话实话,所记录的历史细节也更为接近真相,可作为研究相关史事的重要参考史料,允为信史。正因为如此,当代名人信札一旦公开,那些臧否人物、批评当局的言论可能会招来麻烦。所以,当代名人信札撤拍的原因,还不仅仅是著作权的问题。假以数十年后,所有当事人皆辞世,公开上拍肯定没事。

读原始信札远比读回忆录与自传靠谱,更不用说他人所作的传记。因为所有史家都重视第一手原始史料。这就是信札的文献价值,如果作者系书画家,其书法还具有艺术价值。信札由于幅面狭小而易于保存和流传,而同时代其他大的纸质品就没有这么幸运。小有小的好处,不但精致且利于传承。

信札的收藏。大致有三项标准:一重其人。历代名人当为首选,地位越高名气越大越受重视。二重其字。字要写得好,书法名家为首选,因其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这其中以毛笔第一,钢笔次之,圆珠笔、签字笔、水笔、铅笔又次之。因后者难以长久保存。三重其文。文采斐然的书信,本身就是一篇好文章。如果内容涉及历史重要事件及关键人物,还可能补史之阙如。若是诗笺及学术论争亦具文史价值。一般而言,三项标准齐全的书札少之又少,三缺一,乃至三缺二者也值得收藏。同书画收藏一样,信札收藏并非以量定而以质胜。民国时曾有人藏书札三万多件,不可谓不多,但充其量也不及同时代张伯驹先生的一纸陆机的信(平复帖)。

信札收藏渠道。一可借职务之便,如《时贤尺牍》,就是俞吟秋利用会长身份留心集藏而成,不少高官硕儒及出版商、报刊总编,都曾有意识地利用职务之便集藏名人信札。如今网络时代,稿件、信札多为电子文本,手稿收藏大都留在作者手中,他们往往敝帚自珍。二可与藏友调剂。同专题藏家手中多有复品,可以互为调剂,各取所需。三可从拍场获得。如有财力,不妨多关心拍卖市场,或能获得心仪已久的东西。

信札的鉴识。信札收藏的学问其实很深,特别是民国以前的古代书札,多为行草书。有人说读草书,如吃带刺的鱼,经常被卡住。但经验告诉人们,越是刺多的鱼,越有得品味。所以不识草书,不识繁体异体字,不识篆书(有印章时)的人,就无法读懂书札。如果是文言文或诗词,不懂词牌韵谱,无法断句,不了解古代信体格式及称谓虚词,更是一筹莫展。并且古代收信人不允许指名道姓,皆以字号相称,写信者往往仅具一两字的名。有些书信署名只写“名正肃”,“名心印”或“知名不具”等,只能从收信人的亲朋友僚关系网和其笔迹上比对与厘定。正所谓:藏需要的是眼光,品需要的是功底。

信札赝品的鉴别。常见有以下几种:

一是老笺老仿。一般藏家难以识别,非专家难以识破。如北师大出版的一本名人书札中有一件丁敬身的信,不知蒙过多少藏家眼睛,前年被某专家指赝,并指出该札原文抄自何处。

二是老笺新仿。也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有些人利用老笺纸仿名人笔法,重新仿制一件赝品。如果细心,可以在以往出版的名人尺牍中找到模本。

三是新笺仿老。老笺纸价高且难求。于是以新的影印老笺仿制以前名人信件,再作做旧处理,往往能使粗心的收藏者上当。

四是新笺新仿。此伎俩多见于作当代名人信札之假。如同当代人仿当代名人字画,由于纸张和时代气息相同,鉴别反而不易,除非对笔迹学相当精通,否则极易上当。遇有可疑当代名人信札,如果吃不准,一是暂且不收,待研究确定后再说;二是设法联系写信人,请其自鉴,若作者已逝,请其亲属及弟子协助鉴别。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