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是不是有很多人没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最新9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一)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10、用朱自清《春》中的句子描述加线句子所写的景物。(1分)
11、这段文字描写的内容是什么?蕴涵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二)
我辈作文,必几经删润①,而后文成。闻欧阳文忠作《昼锦堂记》,原稿首两句是:“仕宦②至将相,富贵归故乡。”再四改订,最后乃添两“而”字。作《醉翁亭记》,原稿处有数十字。粘之卧内,到后来又只得“环滁皆山也”五字。其平生为文,皆是如此,甚至有不存原稿一字者。近闻吾乡朱梅崖③先生,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日熟视,辄④去十余字。旬日以后,至万无可去,而后脱稿⑤示人。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
①删润:删改和润色。②仕宦:指做官。③朱梅崖:清代进士。④辄:总是。⑤脱稿:(著作)写完
1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富贵而归故乡
A.杂然而前陈者(《醉翁亭记》)
B.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C.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1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目熟视,辄去十余字。
14、“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一句中的“法”具体指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0、(1分)山朗润起来了
11、(4分)描写满井明媚的早春景色;蕴含了作者欣喜愉悦的感情。
(每问2分,意思对即可)
12、(2分)B
13、(4分)每写完一篇文章,一定把它粘贴在墙壁上,天天仔细阅读,每次总会删除十多个字。(每句1分,意思对即可)
14、(3分)作文,必几经删润,而后成文。
(可用自己的话表述,意思对即可得满分)
木假山记
苏洵
木之生,或孽而殇,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馀,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而荒江之濆,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且其孽而不殇,拱而不夭,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之所材,以及于斧斤,出于湍沙之间,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
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庄栗刻削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之生,或孽而殇 殇:未成年而死
B、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 汩:涌出的泉水
C、而有斧斤之患 斧斤:砍伐
D、则非徒爱其似山 徒:只是
8、下列前后两个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不幸而为风之所拔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
B、则为人之所材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C、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 故木受绳则直
D、而又有所敬焉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第一段尽述了树木或夭折,或被砍伐的种种不幸遭遇,目的是为了说明最后能被好事者拿去,加工成假山的,是树木中的幸运者。
B、作者在文中咏物抒怀、借题发挥,以不幸中有大幸的木假山为喻,抒发了自己郁郁不得志而又不愿与世浮沉,力图自立的精神境界。
C、作者运用托物寓意的手法,反映了封建社会对人才的摧残,赞美一种巍然自立、刚正不阿的精神。
D、作者在最后一段里说:我喜欢它们,是因为它们的形状与山相似,特别是它们的魁岸踞肆,意气端重使人佩服。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 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
② 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
1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庄栗刻削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参考答案:
7、B 8、D 9、D
10、①那些有幸生长到能够担当起栋梁之任的,便被砍伐。(给分点分别是幸为则伐。幸译成幸运的,为译成动词担当,则伐译成被动句便被砍伐。)
②每当想起它们,我就怀疑其中有命运定数。(给分点分别是之其数。之译成它们,指三峰,其译成其中,数译成命运的定数。)
11、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庄栗刻削,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晋文公守信得原卫
原文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②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③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④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⑤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
①原:原国。 ②期:约定。
③金:钟。 ④亡:失去。
⑤卫人:卫国人。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并写出含有这个词的成语。
①裹十日粮
裹:
成语:
②君姑待之
姑:
成语: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原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
译文:
3、在文中横线上用文言补出“孔子记之曰”的内容。
4、从这个故事中你悟到了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①携带 马革裹尸 裹足不前 ②姑且 养奸姑息;指宽容坏人坏事。
2、原国的粮食已吃光,力量用完了, 国君您姑且等待一下吧。
3、攻原得卫者,信也(意思对即可)
4、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信用,明礼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重要前提。(意思对即可)
文言文阅读(22分)
人有三不祥:幼而不肯事长,贱而不肯事贵,不肖而不肯事贤,是人之三不祥也。人有三必穷:为上则不能爱下,为下则好非其上,是人之一必穷也;乡则不若,偝①则谩之,是人之二必穷也;知行浅薄曲直有以相县矣然而仁人不能推知士不能明是人之三必穷也。人有此三数行者,以为上则必危,为下则必灭。
人之所以为人者,何以也?曰:以其有辨也。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然则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夫禽兽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故人道莫不有辨。
辨莫大于分②,分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圣王。圣王有百,吾孰法焉?日:文③久而息,节族④久而绝。故日:欲观圣王之迹,则于其粲然者矣,后王是也。彼后王者,天下之君也;舍后王而道上古,譬之是犹舍己之君,而事人之君也。故曰:欲观千岁,则数今日;欲知亿万,则审一二;欲知上世,则审周道⑤;欲审周道,则审其人所贵君子。故曰: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此之谓也。
夫妄人曰:古今异情,其以治乱者异道。而众人惑焉。彼众人者,愚而无说、陋而无度者也。其所见焉,犹可欺也,而况于千世之传也。五帝之外无传人,非无贤人也,久故也;五帝之中无传政,非无善政也,久故也;禹、汤有传政而不若周之察也,非无善政也,久故也。传者久则论略,近则论详。略则举大,详则举小。愚者闻其略而不知其详,闻其详而不知其大也。是以文久而灭,节族久而绝。
(节选自《荀子·非相篇》)
【注】①偝(bèi):背向。
②分:名分。它是春秋战国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道德范畴。
③文:礼仪制度。
④族:音zòu,通奏;节族:音乐的节奏。
⑤周道:周王朝的治国之道。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为下则好非其上 非:责怪
B.欲观圣王之迹,则于其粲然者矣 粲:明白
C.禹、汤有传政而不若周之察也 察:观察
D.欲知亿万,则审一二 审:审察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为上则不能爱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 人之所以为人者,何以也?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C. 夫禽兽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 劳苦而功高,未尝有封侯之赏
D. 礼莫大于圣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列举了三种不吉祥的事情和三种必然陷于困厄的情况,含有危灭是人自己造成的之意。
B.作者认为人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不在于人二足而无毛,而在于人有明辨事物的能力,尤其是明辨君臣、父子、夫妇等社会伦理关系的能力。
C.对事物的区别比不上确定名分更重要,而与制定礼法相比,确定名分又显得不太重要,而这一切的重要性都排在效法圣王之下。
D.文章最后用五帝禹汤的例子来说明礼仪制度会因为年代的久远而湮没,故应抓紧对古代礼仪制度的整理工作。
9.用/给文中打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 分)
知行浅薄曲直有以相县矣然而仁人不能推知士不能明是人之三必穷也。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则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3分)
译文:
(2)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此之谓也。 (3分)
译文:
(3)夫妄人曰:古今异情,其以治乱者异道。而众人惑焉。(4分)
译文:
李浩,字德远,其先居建昌,迁临川。浩早有文称。绍兴十二年,擢进士第。
时秦熺①挟宰相子以魁多士,同年皆见之,或拉浩行,毅然不往。调饶州司户参军、襄阳府观察推官,继调金州教授,改太常寺主簿,寻兼光禄寺丞。
乞外,得台州。州有禁军五百人,训练官贪残失众心,不逞者因谋作乱,忽露刃于庭,浩谓之曰: 汝等欲为乱乎?请先杀我。众骇曰: 不敢。乃徐推其为首者四人黥徙之,迄无事。除直秘阁。并海有宿寇,久不获,浩募其徒,自缚赎罪,即得其魁。
明年,除司农少卿。时朝廷籴米八万,董其事者隐克官钱,户部不敢诘。浩白发其奸,下有司穷竟。户部欲就支稽见数,大理附会之,浩争曰:非但惠奸,且亏军食。上是其言。会大理②奏结他狱,上顾辅臣曰: 棘寺官得刚正如李浩者为之。已而卿缺,又曰: 无以易浩。遂除大理卿。
浩至郡,旧有灵渠通漕运及灌溉,岁久不治,命疏而通之,民赖其利。邕管所隶安平州,其酋恃险,谋聚兵为边患,浩遣单使谕以祸福,且许其引赦自新,即日叩头谢过,焚彻水栅,听太府约束。
浩天资质直,涵养浑厚,不以利害动其心。少力学为文辞,及壮益沈潜理义。立朝慨然以时事为己任,忠愤激烈,言切时弊,以此见忌于众。平居未尝假人以辞色,不知者以为傲,或谮于上前,上谓: 斯人无他,在朕前亦如此,非为傲者。小人惮之,诱以禄利,正色不回。谋害之者无所不至,独赖上察其衷,始终全之。为郡尤洁己,自海右归,不载南海一物。平生奉养如布衣时,风裁素高,人不敢干以私云。
——(节选自《宋史·李浩传》)
【注】①秦熺:秦桧之子 ②大理:官署名,掌管刑狱,又名大理寺、棘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其事者隐克官钱 董:监管,主持
B.浩白发其奸,下有司穷竟 穷竟:追究到底
C.浩遣单使谕以祸福 谕: 口谕
D.不知者以为傲,或谮于上前 谮: 诬陷
2.下面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时秦熺挟宰相子以魁多士 王好战,请以战喻
B.不逞者因谋作乱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C.户部欲就支稽见数,大理附会之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在朕前亦如此,非为傲者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表现李浩正直的一组是()
①或拉浩行,毅然不往 ②汝等欲为乱乎?请先杀我
③浩争曰:非但惠奸,且亏军食 ④棘寺官得刚正如李浩者为之
⑤命疏而通之,民赖其利 ⑥平生奉养如布衣时,风裁素高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①②⑥ D.②④⑤
4.把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并海有宿寇,久不获,浩募其徒,自缚赎罪,即得其魁。(4分)
(2)会大理奏结他狱,上顾辅臣曰:棘寺官得刚正如李浩者为之。(4分)
(3)平生奉养如布衣时,风裁素高,人不敢干以私云。 (4分)
参考答案:
1.C(谕:晓谕,谕示。)
2.D
3.A(②是说李浩不惧死,有勇气;⑤表现李浩的治理才能;⑥表现李浩生活节俭风格很高。)
4、(1) 并海地区有多年的贼寇,很长时间都没有捕获到,李浩收买他们的喽罗,让他们自己绑着自己赎罪,很快就抓获了贼寇头领。
(2)正好赶上大理寺上奏判决另一起案子,皇上转头对大臣们说:棘寺官一定要让像李浩这样正直的人担任。
(3)他平时生活所用都和做平民时一样,风格很高,人们都不敢因私事求他。
文言文译文:
李浩,字德远,他的祖先居住在建昌(今四川西昌),迁居到临川(今江西抚州)。李浩早年就因为文采著称。绍兴(宋高宗年号)十二年,考中进士。
当时秦熺凭借宰相秦桧儿子的身份考中状元,招揽读书人,同年考中的进士都去拜见他,有人拉李浩同去,李浩毅然没有去。被任命为饶州司户参军、襄阳府观察推官,因为父母相继去世守孝,守孝后担任金州教授,又改任太常寺主簿,不久兼任光禄寺丞。
李浩请求到地方任职,被任命到台州。台州有禁军五百人,训练禁军的官员贪婪残暴不得人心,不满的人图谋作乱,忽然在厅堂土掏出兵刃,李浩对他们说:你们要作乱吗?就先把我杀了吧。众人害怕的说:我们不敢。李浩于是从容的查出为首的四个人,处以脸上刺字并流放的刑罚,于是事情就平定了。升任直秘阁。并海地区有多年的贼寇,很长时间都没有捕获到,李浩收买他们的喽罗,让他们自己绑着自己赎罪,很快就抓获了贼寇头领。
第二年,升任为司农少卿。当时朝廷买籴米八万石,主持买米的官员偷偷克扣国家的钱,户部不敢过问。李浩揭发了他的罪行,皇帝让有关部门追究到底。户部打算凑一个数目蒙混过去,大理寺(刑法部门)跟着附和,李浩争论说:这不但给作奸犯科的人得到了好处,而且损害了军粮。皇上认为他说的对。正好赶上大理寺上奏判决另一起案子,皇上对大臣们说:监狱官一定要让像李浩这样的人担任。不久大理卿空缺,皇上又说:除了李浩没人能担当。于是李浩升任大理卿。
李浩到任后,从前用来漕运和灌溉的灵渠,年久失修,他命人去疏通,百姓得以享受它的好处。邕管(地名,在岗西境内)所管辖的安平州,这里的酋长依赖地势险要,打算聚兵在边境作乱,李浩派了一个使者对他们说清了厉害关系,并答应赦免他让他改过自新,酋长当天叩头谢罪,焚烧并撤销了水上的栅栏,听从上级地方的约束。
李浩天生正直,涵养深厚,不因祸福改变自己的意志。从小勤奋学习文辞,长大后更加沉迷研究义理。在朝廷做官慨然的把时事当成自己的责任,忠愤激烈,议论切中时弊,因此被众人忌恨。平时从来不给人好脸色看,不了解的人认为他孤傲,有人在皇上面前诬陷他,皇上说:他没有什么,在我的面前也是这样,不是孤傲的那种人。小人都害怕他,用金钱诱惑他,他板起脸不予理睬,图谋害他的人什么方法都用了,只是幸亏皇上明白他的忠心,始终保全庇护他。在地方做官尤其洁身清廉,从海右地区回朝做官后,没有带来南海的一件东西。他平时生活所用都和做平民时一样,风格很高,人们都不敢因私事求他。
(一)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10、用朱自清《春》中的句子描述加线句子所写的景物。(l分)
11、这段文字描写的内容是什么?蕴涵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二)
我辈作文,必几经删润①,而后文成。闻欧阳文忠作《昼锦堂记》,原稿首两句是:“仕宦②至将相,富贵归故乡。”再四改订,最后乃添两“而”字。作《醉翁亭记》,原稿处有数十字。粘之卧内,到后来又只得“环滁皆山也”五字。其平生为文,皆是如此,甚至有不存原稿一字者。近闻吾乡朱梅崖③先生,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日熟视,辄④去十余字。旬日以后,至万无可去,而后脱稿⑤示人。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
①删润:删改和润色。②仕宦:指做官。③朱梅崖:清代进士。④辄:总是。⑤脱稿:(著作)写完
1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富贵而归故乡
A.杂然而前陈者(《醉翁亭记》)
B.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C.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1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目熟视,辄去十余字。
14.“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一句中的“法”具体指什么?(3分)
元结,后魏常山王遵十五代孙。结少不羁,十七乃折节向学,事元德秀。天宝十二载举进士,礼部侍郎阳浚见其文,曰:“一第慁①子耳,有司得子是赖!”果擢上第。复举制科。会天下乱,沉浮人间。国子司业苏源明见肃宗,问天下士,荐结可用。时史思明攻河阳,帝将幸河东,召结诣京师,问所欲言。结自以始见轩陛,拘忌讳,恐言不悉情,乃上《时议》三篇。帝悦曰:“卿能破朕忧。”擢右金吾兵曹参军,摄监察御史,为山南西道节度参谋。募义士于唐、邓、汝、蔡,降剧贼五千,瘗战死露胔于泌南,名曰哀丘。
史思明乱,帝将亲征,结建言:“贼锐不可与争,宜折以谋。”帝善之,因命发宛、叶军挫贼南锋,结屯泌阳守险,全十五城。以讨贼功迁监察御史里行。又参山南东道来瑱府,时有父母随子在军者,结说瑱曰:“孝而仁者,可与言忠;信而勇者,可以全义。渠有责其忠信义勇而不劝之孝慈邪?将士父母,宜给以衣食,则义有所存矣。”瑱纳之。瑱诛,结摄领府事。会代宗立,固辞,丐侍亲归樊上。
久之,拜道州刺史。初,西原蛮掠居人数万去,遗户裁四千,诸使调发符牒二百函,结以人困甚,不忍加赋,即上言:“臣州为贼焚破粮储屋宅男女牛马几尽今百姓十不一在耄孺骚离未有所安岭南诸州,寇盗不尽,得守捉候望四十馀屯,一有不靖,湖南且乱。请免百姓所负租税及租庸使和市杂物十三万缗。”帝许之。明年,租庸使索上供十万缗,结又奏:“岁正租庸外,所率宜以时增减。”诏可。结为民营舍给田,免徭役,流亡归者万馀。进授容管经略使,身谕蛮豪,绥定八州。会母丧,人皆诣节度府请留,加左金吾卫将军。民乐其教,至立石颂德。罢还京师,卒,年五十,赠礼部侍郎。(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六十八》)
注:①慁:hùn辱没。 ②租庸使:官名,主持国家的税收。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十七乃折.节.向学 折节:改变志向
B. 果擢上.第. 上第:考取名次
C. 结摄.领.府事 摄领:暂时代理
D. 一有不.靖. 不靖:不安定
5、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臣州为贼焚破/粮储/屋宅/男女/牛马几尽/今百姓十不一在/耄孺骚离/未有所安/
B. 臣州为贼/焚破粮储/屋宅/男女牛马/几尽/今百姓十不一在/耄孺骚离/未有所安
C. 臣州为贼焚破/粮储屋宅/男女牛马/几尽/今百姓十不一在/耄孺骚离未有所安/
D. 臣州为贼/焚破粮储/屋宅/男女/牛马几尽/今百姓十不一在/耄孺骚离/未有所安
6、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元结深受朝官推崇。天宝十二年参加进士考试,礼部侍郎阳浚见到他的文章,给予高度评价;肃宗询问天下人才时,国子司业苏源明推荐了元结。
B. 元结关心民生疾苦。道州刺史任上,他两次上书请求减免当地多种赋税杂役,还为百姓建房分地,亲自晓谕蛮人首领,使万余名流亡者重返故里。
C. 元结颇有军事才华。任山南西道节度使参谋期间,广募义士,降服强贼五千人;史思明叛乱,他建议皇帝不要与贼兵精锐直接交锋,用计谋取胜。
D. 元结深得百姓的爱戴,其母亲去世时,当地百姓因担心他离开都到节度府请他留任;百姓也乐于接受他的教化,还立碑刻石歌其功绩。
7、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史思明攻河阳,帝将幸河东,召结诣京师,问所欲言。(5分)
(2)帝善之,因命发宛、叶军挫贼南锋,结屯泌阳守险,全十五城。(5分)
参考答案:
4.B(上第:考试成绩中的第一等)
5.A(臣州为贼焚破,粮储、屋宅、男女、牛马几尽。今百姓十不一在,耄孺骚离,未有所安。)
6.B (“亲自晓谕蛮人首领”是元结“进授容管经略使”时的事情)
7、(10分 https://m.jingyou.net/ )(1)译文:当时史思明正攻打河阳,皇帝打算巡视河东,将元结召来京城,问他有何奏议。(关键词“幸”“诣”“所字结构”各1分,大意2分)
(2)译文:皇帝认为他说得对,于是命令调发宛城、叶县的军队挫败贼兵的南锋,元结屯兵泌阳坚守险要,保全了十五座城池。(关键词“善”“因”“全” 各1分,大意2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元结,是后魏常山王元遵的第十五代孙。年少时放荡不羁,十七岁才改变志向求学,拜元德秀为师。天宝十二年(753)参加考进士,礼部侍郎阳浚看了他写的文章后说“:评为一等也辱没你了呀,考官靠录取你表功!”元结果然考中上等,又考中制科。不料天下大乱,元结未能出仕。肃宗召见国子司业苏源明垂问天下的贤士人才,他推荐了元结。当时史思明正攻打河阳,皇帝在去河东之前将元结召来京师,问他有何奏议,元结第一次朝见皇帝,颇为拘谨,心有顾忌,又怕几句话说不清楚,便呈上《时议》三篇。 皇帝阅毕大喜:“卿能解除我的忧虑。”便提升他为金吾兵曹参军,兼监察御史,为山南西道节度参谋。他到任之后,在唐、邓、汝、蔡等地招募了许多义士,降伏了强贼五千人,并将丢弃在战场上的尸体埋葬在汝南,称作“哀丘”。
史思明叛乱,皇帝将去亲征,元结进言“:贼兵精锐不可直接同他争战,应该用计谋打败他。”皇帝认为他说得对。便调发宛城、叶县的军队挫败贼兵的南锋,元结屯兵泌阳坚守险要,保全了十五个城池。因讨贼有功迁升为监察御史里行。后又到山南东道来調府参理军务,当时有父母随子住在军营,元结便对来調说:“孝顺而仁德的人,才可以同他们谈忠;讲信用而又勇敢的人,可以保全节义。怎能要求他们忠信义勇而不勉励他们孝敬父母呢?将士们的随军父母,应该供给衣食,那么节义就能保全了。”来調采纳了这个建议。后来調被杀,元结便代理山南东道府事。代宗即位后,元结坚决辞官,乞求恩准回樊上侍奉双亲。
过了许久,元结出任道州刺史。当初,西原蛮曾掠走该州居民数万人,剩下的才四千户。各地使臣发来调取征发文书二百件,元结认为道州百姓贫困太甚,不忍心再去加重赋税,便向朝廷奏道:“臣所辖的道州为贼人攻破焚烧,粮食储备、房屋住宅、男女百姓、牛马牲畜几乎光了。如今的百姓还不到往年的十分之一,老人童稚动乱离散,生活从未安定。岭南的许多州县,寇盗不绝,四十多个屯落必须守护。.望,一旦时局不平静,湖南就会大乱。因此,请准予免去百姓所负担的租税以及租庸使向百姓议价购买的杂物十三万缗。”皇帝准奏。第二年,租庸使又来索取上供十万缗,元
结又奏道:“每年除正租庸外,其他索取都应根据年成好坏来增减。”皇帝下诏许可了。元结为老百姓盖房子分田地,免除徭役,致使流亡在外者一万多人重返故里。他晋升容管经略使后,亲自晓谕蛮人首领,安抚平定了八州。元结的母亲去世时,当地百姓都来到节度府请他留任,皇上于是加封他为左金吾卫将军。百姓乐于他的教化,甚至刻石歌颂他的功绩。后免职回到了京师,五十岁去世,追赠他为礼部侍郎。
秦良玉,忠州人,嫁石砫宣抚使马千乘。万历二十七年,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明年正月二日,贼乘客官军宴,夜袭。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七寨,大败贼众,为南川路线功第一。贼平,良玉不言功。其后,千乘为部民所讼,瘐死云阳狱,良玉代领其职。
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
崇祯三年,永平四城失守。良玉奉诏勤王,出家财济饷。庄烈帝优诏褒美,召见平台,赐良玉彩币羊酒,赋四诗旌其功。会四城复,乃命良玉归。七年二月,贼陷夔州,围太平,良玉至乃走。十三年,罗汝才犯夔州。良玉邀之马家寨,斩首六百,追败之,夺汝才大旗,擒其渠副。贼势渐衰。
当是时,督师杨嗣昌尽驱贼入川。川抚邵捷春提弱卒二万守重庆,所倚惟良玉及张令二军。绵州知州陆逊之罢官归,捷春使按营垒,见良玉军整,心异之。良玉为置酒,语逊之曰:“邵公不知兵。吾一妇人,受国恩,谊应死,独恨与邵公同死耳。”逊之问故,良玉曰: “邵公移我自近,去所驻重庆仅三四十里,而遣张令守黄泥洼,殊失地利。贼据山巅,俯瞅吾营。铁骑建瓴下,张令必破。令破及我,我败尚能救重庆急乎?且督师以蜀为壑,无愚智知之。,邵公不以此时争山夺险,令贼无敢即我,而坐以设防,此败道也。”逊之深然之。巳而捷春移营大昌,监军万元吉亦进屯巫山,与相应援。
其年十月,张献忠连破官军,良玉偕张令急扼之,挫其锋。会令为贼所殪,良玉趋救不克,转斗复败,所部三万人略尽。乃单骑见捷春,请曰:“事急矣,尽发吾卒,可得二万。我自廪其半,半饩之官,犹足办贼。”捷春见嗣昌与已左,而仓无见粮,谢其计不用。良玉乃叹息归。
张献忠尽陷楚地,将复入蜀。良玉图全蜀形势,上之巡抚陈士奇,请益兵守十三隘,士奇不能用。复上之巡按刘之勃,之勃许之,而无兵可发。十七年春,献忠遂长驱犯夔州。良玉驰援,众寡不敌,渍。及全蜀尽陷,良玉慷慨语其众曰:“吾以一孱妇蒙国思二十年,今不幸至此,其敢以余年事逆贼哉!”悉召所部约曰:“有从贼者,族无赦!”乃分兵守四境。贼遍招土司,独无敢至石砫者。后献忠死,良玉竟以奉终。
赞曰:秦良玉一土舍妇人,提兵裹粮,崎岖转斗,其急公赴义有足多者。彼账钺临戎,缩朒观望者,视此能无愧乎! (节选自《明史·秦良玉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正随 裹:携带
B.独恨与邵公同死耳 恨:遗憾
C.良玉图全蜀形势 图:谋划
D.其急公赴义有足多者 多:称赞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乃单骑见捷春 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B.良玉为置酒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C.邵公不以此时争山夺险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D.之勃许之,而无兵可发 以先国之急而后私仇也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秦良玉“饶胆智”的一组是( )
①良玉奉诏勤王,出家财济饷 ②良玉邀之马家寨,暂首六百,追败之
③令破及我,我败尚能救重庆急乎 ④良玉图全蜀形势,上之巡扶陈士奇
⑤悉召所部约曰:“有从贼者,族无赦!”⑥所献忠死,良玉竟以寿终。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②③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良玉曾和丈夫并肩作战,立下战功。丈夫死后,她继承了丈夫的职位。因勤王有功,她受到崇祯皇帝的召见和嘉奖。
B.巡抚邵捷春不懂用兵,丧失地利。秦良玉向陆逊之恳切进言,分析利弊,陆深为赞同。不久邵捷春改变了军队的布置。
C.面对张献忠的攻势,秦良玉多次向上司进献破敌之策,均被拒绝。张献忠攻陷四川,秦良玉号召部下把守四境,决不投降。
D.秦良玉作为一个女子,尚且能够辗转战斗,为国效力,那些手握军权却临阵观望的人,同她相比实在应该羞愧。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捷春使按营垒,见良玉军整,心异之。
(2)捷春见嗣昌与已左,而仓无见粮,谢其计不用。
(3)吾以一孱妇蒙国恩二十年,今不幸至此,其敢以余年事逆贼哉!
参考答案:
1.C 图,名词作动词,绘图。
2.A 两个“乃”均为副词,就。B为,前者介词,替、给;后者介词,被。C以,前者介词,在;后者连词,表修饰关系。D而,均为连词,前者表转折关系,后者表并列关系。
3.D ①⑥与“胆智”无关,⑤主要彰显了大义、“严峻”。
4.C “均被拒绝”误,巡按刘之勃“许之”,但无法实施。
5、(1)邵捷春让他巡察各军营,陆逊之看到秦良玉军队严整,心中赞叹。(关键点:使 (之)、按、异等,译句要通顺)(2)邵捷春看到杨嗣昌与自己不合,官仓中又没有现粮,谢绝了她的计策没有采纳。(关键点:左、见、谢等,译句要通顺)(3)我凭着一个弱女子的身份,承受国家恩典二十多年,现在不幸到了这种地步,怎敢拿余生事奉逆贼呢!关键点:以、孱、其、事等,译句要通顺)
【参考译文】
秦良玉,四川忠州人,嫁给石砫宣抚使马千乘。明万历二十七年,马千乘带领三千人马跟随明朝官军征伐播州,秦良玉另外带领五百精兵携带军粮跟随出征。第二年的正月二日,贼军乘明朝官军举行宴会时,夜袭明军。秦良玉夫妇首先打败贼军的偷袭,并且追击到贼军老巢,连续攻破七座寨子,将贼军打得大败。他们的战功位居南川路首位。平息贼乱后,秦良玉没有向朝廷请功。后来,马千乘被辖区内的民众诬告,病死在云阳监狱中,秦良玉继任了丈夫的职务。
秦良玉为人富有胆略和智谋,擅长骑马射箭,并且通晓诗文,风度沉静文雅。但是她管制部下却十分严格,每当行军发令,全军肃静严整。她所率领的军队号称“白杆兵”,令远近的敌军都十分忌惮。
崇祯三年,永平等四座城池失守。秦良玉奉诏率军救援皇上,拿出家财作为军饷。崇祯皇帝为他颁发褒奖的诏书,在紫禁城平台召见她,赏赐她彩币羊酒,并写了四首诗来表彰她的功绩。当时恰逢四城收复,皇上就让秦良玉回川。崇祯七年二月,贼兵攻破夔州,包围了太平,秦良玉军队一到,贼兵就撤围了。崇祯十三年,罗汝才进犯夔州。秦良玉将罗汝才邀到马家寨,杀掉罗军六百人,追击打败了罗军,夺下罗汝才军中大旗,活捉了他的副首领。至此贼军的势力逐渐衰微。
在这时,督师杨嗣昌把贼军都赶进四川。四川巡抚邵捷春率令二万弱军驻守重庆,所依靠的只有秦良玉和张令的两支军队。当时绵州知州陆逊之被罢官在家,邵捷春让他巡察各军营,他看到秦良玉军队严整,心中赞叹。良玉为陆逊之设宴,对他说:“邵公不懂用兵。我一向受国家恩典,按道义应该为国而死,只是遗憾要跟邵公一起死了。”陆逊之询问缘故,秦良玉说:“邵公把我军调至近旁,距离他所驻的重庆只有三四十里,却派张令驻守在黄泥洼,太不占地利。贼军占据山顶,俯视我军营。如果贼军铁骑自上而下进击,张令必败。张令失败就会波及到我,我再败了,还能解救重庆的危急吗?况且杨督师是在嫁祸四川,不论笨人还是智者都是知道的。邵公不在这时候抢占山高险要之处,让贼军不敢靠近我们,却被动地设置防务,这是自取失败的策略啊。”陆逊之非常赞同。不久,邵捷春将驻地转移到大昌,监军万元吉也进驻巫山,两地互相声援。
这一年十月,张献忠接连打败官军,秦良玉会同张令紧急迎击,挫败了张军的锐气。不幸张令被贼军杀死,秦良玉赶赴救助没有成功,辗转战斗又被打败,所率三万人几乎覆灭。秦良玉于是单枪匹马去见邵捷春,请求说:“局势危急了,把我的士兵全征调起来,可以得到二万人。我自己出一半的军饷,另一半请官府提供,这样的话还能够对付贼军。”邵捷春看到杨嗣昌与自己不合,官仓中又没有现粮,谢绝了秦良玉的计策没有采纳。秦良玉只能叹息而回。
张献忠完全占有了楚地,将要再进四川。秦良玉绘制了全四川的地理形势图,呈给巡抚陈士奇,请求增兵把守十三座关隘,陈士奇没有采纳。她又把地图呈给巡按刘之勃,刘之勃赞同她,但没有军队可以调拨。崇祯十七年春天,张献忠长途进军攻打夔州。秦良玉赶往救援,寡不敌众,军队溃败。等到整个四川都被攻占,秦良玉慷慨激昂地对大家说:“我凭着一个弱女子的身份,承受国家恩典二十多年,现在不幸到了这种地步,怎敢在晚年事奉逆贼呢!”她把部下全都召集起来,规定说:“有谁敢降顺贼人,满门抄斩,绝不宽恕!”于是分派士兵把守四边。贼军招抚所有的土司,唯独没有敢到石砫去的。后来张献忠死去,秦良玉最后寿终正寝。
赞评说:秦良玉只是一个乡村女人,却能够率领士兵,自带军粮,辗转战斗,她纾解国难、奔赴道义的精神值得赞扬。那些手握军权的将军大人们,却临阵观望,畏缩不前,跟秦良玉相比,能不感到羞愧吗!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14分)
范文正公仲淹贫悴①,依②睢阳③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会术者病笃④,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⑤,内⑥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⑦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⑧我收之,今汝成立⑨,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⑩。
【注】①贫:缺少财物,贫困。悴:忧,忧愁。②依:寄居。③睢(suī)阳:古地名,今河南境内。④笃:严重。⑤封志:封存并加标志。⑥内:同“纳”,放入。⑦而:你。⑧俾:使。⑨成立:长大。⑩封识:即标志。宛然:依然如故。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①会术者病笃 ( ) ②使人呼文正而告曰( )
③吾善炼水银为白金( ) ④不足以付 ( )
小题2:与所给例句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A.杀之以应陈涉(《陈涉世家》)B.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C.不以物喜(《岳阳楼记》)D.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记》)小题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即 以 其 方 与 所 成 白 金 一 斤 封 志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
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
【小题1范仲淹死后,后人在祭文中称誉他“前不愧于古人,后可师于来哲”。读了本文,你觉得范仲淹身上哪些品质值得后人垂范?(2分)参考答案:
小题1:①适逢②叫,派③擅长,善于④能够,值得
小题1:C (2分)
小题1:即 / 以 其 方 与 所 成 白 金 一 斤 / 封 志
小题1:⑴范仲淹正想推辞,术士已经气绝身亡。(2分)⑵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2分)
小题1:正直,不贪财。(2分)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除了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会”这个字,就要注意其古今义。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思的理解能力。A、来,B、如果,C、因为,D、用,例句中“以”的意思为“因为”,所以选“C”。
小题1:本题考查划分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之外,还要注意句子的结构以及一些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除了要注意到“方、绝、经纶、反”等关键词,有时还要补充冲省略的成份,同时还要让语句通顺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文中范仲淹“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来分析他的品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