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历史下册一二单元考点

  发现、思索和探究是历史学习的又一个重要方法。关注历史人物,讨论历史事件,分析历史形势等是学习历史的*形式。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初二历史学习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初二历史下册一二单元考点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决定了新中国的国家象征有: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北京,采用公元纪年为纪年方法。在首都天安门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国旗的象征意义是:红色象征革命,大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小五角星象征各行各业革命人民,小星围着大星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

  3、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重要文件简称《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4.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首次会议决定以“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5.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国内意义)

  (2)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国际意义)

  7、和平解放的时间是1951年。1951年四月底,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地方政府代表团到达北京。

  8.1950年,中国出兵朝鲜的目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的中国叫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员是彭德怀。

  9.因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所以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10、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抗美援朝】意义,保护了中朝两国的安全,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有利于我国的建设和发展,打击了国际霸权主义

  11. “土改”的原因是: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地主、富农凭借占有的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12.“土改”过程:①1950—1952年底,我国进行了土地改革,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②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13.土地改革的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14.50年代“土改”的特点:注意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1942年“土改”保留地主土地所有制;1947年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由于旧中国的经济十分落后,工业基础极端薄弱,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发展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所以有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实行

  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1)以苏联帮助建设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2)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3)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

  (4)继续进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稳步增长。

  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1953年12月,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4年,南昌飞机厂制造的第一架飞机试飞成功。1956年,中国汽车工业的源头—长春第一制造厂成立,并生产出第一辆国产汽车。

  4、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意义:使中国基础工业实力大力增强,农业、交通运输业、科技、教育、卫生、文艺等事业都得了较大的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较大改善。

  5.1954年9月一届人大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这部宪法成为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6.三大改造的实施办法:①农业、手工业实行合作化(即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②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由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按当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实现了和平过渡,这是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创造性政策)。

  7.三大改造的时间是1953年—1956年。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8.三大改造的意义: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9.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大会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10、1958年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11.“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的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左”错误的做法(或现象)有:“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2.“”的起因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的认为,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于是他决定发动“”,目的是为了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13、的领导机构是:“中央小组”

  14.在中,形成了两个反革命集团: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林彪反革命集团覆灭的标志是:九一三事件(1971年)。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1976年),标志着的结束。

  15. 结束后,思想界展开了一场大讨论。它的起因是:当时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即“两个凡是”的方针。②它的结果是得出: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③它的意义是: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以后的拨乱反正工作扫清了障碍,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打开改革开放新局面作好了思想准备。

  16.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的内容有:①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上: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初中怎么学好历史?

    1、常言道“兴趣是*的学习方法”,“越是困难越具挑战性”,所以,无论从主观上,还是从客观上你都必须重视它,专注于它的研究,这样你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因此,萌生兴趣和攻关精神是历史学习首要条件。

    2、发现、思索和探究是历史学习的又一个重要方法。关注历史人物,讨论历史事件,分析历史形势等是学习历史的*形式。当你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资料收集,研究分析后你会得出个性的结论,而它是你是探究的结果,成功的研究。有了成就感就有了良性循环,由此滋生出兴趣,信心,这又将是促进你继续学习研究的新动力。(比如研究一下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交流,将综合的资料制作为专题卡片,作为信息积累。)

    3、横向联系的比较和纵向联系的综合是对知识积累的*方法。历史知识众多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整理,这就要从具有共同点的各类史实中进行比较记忆,将同一史实的不同阶段进行综合整理。不时的回忆,加强积累。这就将知识系统化,不致于紊乱。如可以将《世界历史》上册中关于英、法、美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进行横向的原因、领导阶级、方式、特点、结果、影响等方面的比较。(将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维新进行比较。将德国和意大利的统一作比较。)如将世界史上册中法国的有关知识按各个阶段(大革命时期,督政府,执政府,*帝国,第二共和国,第二帝国,第三共和国时期)进行综合归纳就有助于识记。

    4、注重知识点的链接和重温。历史教材中许多知识点并不是出现在一处,这就需要在学习中将它们加以链接。如《中国古代史》中关于农民起义的问题比较认识,〈世界史〉上册中关于19世纪工人运动的特征是什么?而教材对这些知识是分散在各单元的,在学习时就应将其前后衔接。这样又将知识进行了一次重温,加强了积累。

    5、传统的预习,认真听讲,及时复习,多加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此基础上还可增强历史资料的阅读量,特别是古文方面的资料和人物地图等图片资料,提高阅读能力和知识量,便于做材料分析题和填图、识图题。(在中考中因为古文含义不清和对图片不熟悉而解不出题的丢分现象很多。)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