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提纲,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好好学习并掌握这部分知识,赶快学习起来吧。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提纲(7—9课)

  第七课 中国古代官僚体制

  (一) 官僚机构(1)中央:(a)秦汉时期设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军政事务。

  (b)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扩充完善了官僚制度。

  (2)地方:秦代实行郡、县两级制;东汉后期改为州、郡、县三级制;元明清时期以省领路、府、州、县的三级或多级制。

  (3)自秦代开始,历代王朝都有监察制度。

  (4)意义:古代官僚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对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有重要作用。

  (5)少数清官:如北宋包拯、明朝海瑞、清朝于成龙等。

  (二)科举取士(1)西周时由贵族世袭;汉代采用察举、征辟的方式。

  (2)科举考试四个阶段:童试、乡试、会试、殿试。

  (3)以进士科为重要。

  (4)评价:科举制度是比较完备而又严密的选官制度,在国际上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5)八股文:明清时期,规定考试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试格式为八股文,不允许发挥个人见解。

  第八课 改革推动社会进步

  (一) 商鞅变法(1)商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改革家。

  (2)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支持下,商鞅开始在秦国变法。

  (3)主要措施:(a)打破旧贵族对土地垄断,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b)重农抑商,奖励耕战;(c)设立县制,国君任免县令;(d)轻罪重刑,实行连坐。

  (4)意义:商鞅变法后,秦国社会安定、经济富足,军事实力大大提高。强大的秦国最终一统天下。

  (二)王安石变法:北宋神宗时,王安石开始了全面改革,史称“王安石变法”。

  (三)张居正改革(1)原因:明朝中期以来,耕地兼并严重,赋役负担严重不均,国家财政入不敷出,社会问题堆积如山。

  (2)目的:为了挽救统治危机。

  (3)主要措施:(a)清丈土地:按照实际田产数征税。

  (b)“一条鞭法”:把各种名目的赋役和劳役合并起来,折合银两征收。

  (4)效果:使赋役不均的现象有所缓解,国家财政收入状况明显改变。

  第九课 中国古代农民

  (一)以农为本(1)概论:我国的农业是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发展起来的,是一种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2)农业的发展:(1)秦汉以前,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粟。后来,小麦大面积种植。南方地区以种植水稻为主。

  (2)东汉以后,江淮地区得到开发。

  (3)宋代,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的粮仓,出现了“苏(苏州)湖(湖州)熟,天下足”的民谚。这时中国农业经济的重心已经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4)明朝后期,从国外引进了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5)纺织业原料:早期主要是麻和丝。宋元时期,棉花普及。

  (6)“五谷”和“六畜”:“五谷”通常指“稻、麦、黍、稷、豆”。“六畜”指马、牛、羊、猪、狗、鸡。

  (7)中国古代统治者奉行“以农为本”的政策,鼓励农业生产。

  (8)我国古代许多农谚是农业生产经验的结晶。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科技成果。

  (9)有重要影响的农学著作:(a)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该书提出了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思想。(b)元世祖组织人编写《农桑辑要》。(c)元朝王祯的《农书》,绘有生产工具的图样。(d)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一部大型综合性农书。该书补充了宋元以来在棉花、甘薯引种栽培方面的新鲜经验。

  (二)农民与乡村社会

  (1)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古代农村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男耕女织”,形成一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2)我国古代农民的显著特点:聚族而居、安土重迁。

  (3)农民是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农民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有限,农民生活很艰辛。

  (4)我国古代农民四处流亡的原因:总结为五逃:“天(天灾)、官(政府的徭役)、军(供给军队的物资)、钱(高利贷)、愚(经营不善).

  (5)我国古代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自然灾害频繁;赋税徭役沉重;土地兼并严重;民不聊生。

  (三)农民起义1.陈胜、吴广起义:

  (1)时间:公元前209年夏(秦末)。 (2)地点:大泽乡。

  (3)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政权:“张楚”

  (5)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2.李自成起义:

  (1)时间:明末。 (2)地点:陕北。

  (3)口号:“均田免粮”(反映了农民强烈要求土地和减免沉重赋税的愿望)。 (4)政权:“大顺”。

  (5)意义:推翻了明朝的腐朽统治。

  3.我国古代农民起义的重要影响:使新建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不得不采取一些发展生产、与民休息的政策。这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