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行业分析报告【优秀7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餐饮业是是传统的行业,餐饮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市场大、增长快、影响广、吸纳就业能力强等特点而广受重视,也是发达国家输出资本、品牌和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国际知名餐饮企业的不断涌进,对我国餐饮业的经营理念、服务质量标准、文化氛围、饮食结构、从业人员素质要求等产生了深刻影响。可以预见,未来我国餐饮行业竞争局面激烈仍将维持。
20xx年餐饮行业现状分析:
1、高端餐饮行业受阻
现在的餐饮行业越来越像是一座围城,外面的人看着红红火火,里面的人冷暖自知。随着**倡廉的深入开展,高端餐饮受阻,而与此同时,物价不断飙升,租金成本、劳动力成本日益增加,餐饮行业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一轮的**在所难免。有知名餐饮机构的黯然退场,就有新兴餐饮品牌的粉墨登场。
20xx年广东高端住宿餐饮企业零售额继续下滑。广东省统计局3月17日日发布数据显示,1-2月,广东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1.1%。全省住宿餐饮业零售额稳定增长,仅高端住宿餐饮业出现下滑。
2、餐饮市场不景气
20xx年整个餐饮行业仍处于不景气状态。我国餐饮行业增速下滑和企业盈利受压交织,消费需求变革和信息技术大行其道呼应。在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冲击下,*餐饮行业在市场结构和商业模式上都发生了深层次的变化,整个餐饮市场在波动和震荡中逶迤前行。
3、餐饮业难招工
“在餐厅做服务员需要长时间站立,吃的都是青春饭,也赚不了多少钱。”白女士讲,现在物价较高,生活成本压力大。“我现在房租加水电费都得600多元,加上吃饭和*时零花,20xx元的工资只能保障最基本的生活。”白女士说。
20xx年餐饮业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1、品牌力成制胜法宝,文化餐饮将成为更具竞争性
现在的餐饮消费也已进入到第三重阶段,即看不见、摸不着的整体消费意识阶段,消费者在离开消费场所后在头脑中形成的整体感知回应是什么,这便体现出餐饮店的品牌文化,所以商家的独特体系已不仅仅是菜品、味道、服务、环境、音乐等,而是综合因素的整体体现。随着人们在就餐环境、体验等方面要求越来越高,名气大、品牌响的餐厅越做越大。餐馆档次也体现在环境上,文化成为餐饮业装潢视觉的重要元素,“吃环境”将是餐饮业发展趋势之一。根据定位不同,体现不同文化,成为许多餐馆的竞争**。餐饮市场的竞争,必将回归于品牌间的竞争,品牌力更强就有更广阔的市场。
餐饮行业报告请查阅《20xx-2017年*餐饮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2、大众化餐饮为餐饮市场的主流
在今年商务部的重点工作中,早餐工程、厨房改造工程、绿色饭店将是财政**的重点项目,引导更多的餐饮企业加入到早餐工程、社区餐饮、商务快餐等领域,加**众化餐饮连锁步伐。
3、连锁经营是发展趋势
连锁经营不仅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更能帮助餐饮业突破发展中的管理瓶颈。连锁经营具有成本优势、价格优势、品牌优势,应该是餐饮业经营模式的主要发展方向。餐饮行业整体由单纯的价格竞争、产品质量的竞争,发展到产品与企业品牌的竞争,文化品位的竞争。由单店竞争、单一业态竞争,发展到多业态、连锁化、集团化、大规模的竞争。
4、口碑营销、网络营销被广泛应用
“导吃顾问”、“美食侦察”为餐厅带来创新、改良菜品、营销餐厅。网络营销也被看重,用网络搜索自己钟意的餐厅、美食已是常见景象。企业应当及早充分认识到微博微信在餐饮行业的营销中将会发回的重要作用。
5、菜品定位精细化,健康养生餐饮引导餐饮新趋势
特色是传统餐饮立身之本。这种强调口味的做法,仍是宣传之道。但口味一旦被复制,特色也成了*常。关注地方风味、精细化定位、拥有特色菜肴,精细化的创新定位渐成趋势。养生概念从原材料的健康养生发展到全面的养生体系,即菜品原辅料养生、烹饪加工数字化养身、餐饮服务养生推介,再融汇绿色装修材料、个人养生食谱打造、养生礼品等系列产业的开发,把餐饮业真正打造成绿色养生产业。
6、餐饮微利时代,信息化带动作用日趋明显
信息化的应用将覆盖企业预订、采购、点餐、人员绩效考核、财务管理及客户关系管理等各个环节,促进餐饮企业实现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管理效益率、优化服务流程。
7、中外餐饮企业竞争加剧
我们不难看出,现在餐饮市场上基本都是以**知名品牌连锁为主,它的模式简单,可复制性强,加上其产品本土化及主题餐厅策略的推出,未来在*的发展更有势不可挡的趋势。面对这样来势汹汹的“洋快餐入侵”,*餐饮业将面临巨大挑战。但同时,**餐饮企业进入*后,对我国餐饮经营理念、服务质量、文化氛围、饮食结构、从业人员素质要求等产生深刻影响。洋餐饮让本土餐饮的视角变得更为宽广,经营创新的渠道也更为多元。洋为中用、中西合璧的趋向在餐饮行业也明确体现。
想要在中外餐饮企业竞争加剧中脱颖而出,就需要通过连锁经营的标准化,同时形成自己的流水作业方式,加上上下游资源的整合,以及企业品牌价值打造等多方面进行突破,最后形成拥有本企业核心优势的*连锁餐饮企业。
报告名称:XX-XX年中国低碳经济投资分析及深度调研报告
简介: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和挑战并存。现阶段,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增长方式依然粗放,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较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面临巨大压力。另一方面,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也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来重要机遇。_将以全面实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大力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等多重路径,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我国加快实施低碳经济模式,从国内角度看可以降低国内资源过度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从国际角度看,在经济复苏进程中,围绕碳排放交易标准和体系的博弈是主要经济大国关注的焦点之一,为获得一定相对优势及避免未来出口贸易受阻,低碳经济必将愈加受到政府重视。
近年来,我国低碳领域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在XX年底政府4万亿的经济激励计划中,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开发和能效提高为重点投资领域。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能源环境交易所及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相继建立,XX年中国将启动碳交易国内市场。
气候变化和经济危机为中国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我国将通过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落实节能减排目标,在发展和低碳中找到最佳的平衡点。中国可望在XX-2050年期间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道路,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加10倍而人均二氧化碳的排放只增加50%。
报告目录:
第一章 低碳经济相关概述
低碳经济简介
低碳经济的概念
低碳经济的由来
低碳经济演变史
低碳经济的控制因素
技术进步
能源结构
消费者行为
低碳经济的发展特点
低碳经济的基本特征
“减碳经济”体系
世界各国拥有同等机会
引导“第四次工业革命”
第二章 世界低碳经济总体发展状况
国际低碳经济发展概况
国际经济开始向低碳经济转型
世界各国积极加速低碳经济发展
欧美发展低碳经济刺激经济复苏
低碳经济要求建立全球能源新秩序
美国
美国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
美国积极推动清洁能源技术开发应用
XX年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通过
加利福尼亚州通过美国首个“低碳燃料”标准
低碳产业有望成为美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英国
英国发展绿色能源应对气候变化
XX年英国发布“低碳经济”国家战略计划
英国积极推广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英国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经济复苏
英国低碳经济发展经验借鉴
德国
德国减少碳排量建设低碳社会
德国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
德国推动城市照明的绿色进程
德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措施
日本
日本低碳经济发展综述
日本逐步向低碳社会转型
XX财年日本加大低碳经济财税支持力度
日本政府倡导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
其他
韩国政府确立低碳增长战略
巴西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加拿大拟建立碳交易市场
法国政府计划XX年开征“碳税”
2025年前丹麦有望实现零排放
第三章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
政策环境
《_能源法(征求意见稿)》
《_可再生能源法》
《_节约能源法》
《_循环经济促进法》
《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
经济环境
XX年中国国民经济总体运行状况
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现状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调整宏观政策促进经济增长
多措并举拉动中国经济企稳回升
中国宏观经济及政策走势分析
能源环境
XX年中国能源工业发展综述
中国推进能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我国加快建设能源可持续发展体系
我国能源工业未来发展思路
能源科技创新是实现低碳发展的核心
社会环境
我国面临能源紧缺局面
中国环境污染治理形势日益严峻
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我国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
节能环保成为社会发展趋势
第四章 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意义
低碳经济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
低碳经济有利于保障能源安全
低碳经济有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大事记
我国低碳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简析
中国实现低碳发展需具备的条件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取得较大进步
中国积极推进低碳技术国际间合作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特色低碳道路的战略取向
低碳城市建设
低碳城市建设的理论基础
低碳城市建设的技术路径
“低碳城市”发展理念被广泛接受
低碳城市建设引领城市发展新趋势
我国低碳城市建设须加强科学规划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制约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困境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难度较大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存在不确定性
促进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策略措施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应对策略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措施
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战略
推动我国低碳经济有序发展的途径
积极推进低碳经济国际新机制的建立
第五章 新能源产业
中国新能源产业综述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概况
我国新能源产业面临发展机遇
多方力量助推新能源产业崛起
我国新能源产业化分析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XX年中国掀起新能源建设高潮
我国新能源占能源生产总量比重超过9%
中国新能源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中国新能源行业积极应对金融危机
我国新能源发电持续快速发展
太阳能
我国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XX年中国太阳能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XX年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领跑世界
XX年中国太阳能电池产业保持增长
国内太阳能市场潜力巨大
中国太阳能产业化趋于成熟
风能
中国风能资源的形成及分布情况
中国风能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中国风电产业日益走向成熟
我国风力发电能力排名跃居世界第四
XX年中国风电装机总量突破1300万千瓦
风电市场发展机会与竞争并存
生物质能
中国生物质能资源丰富
中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概况
中国加速生物质能开发补充能源供应
中国生物质能产业化发展模式
中国生物质能发电迎来发展机遇
中国新能源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我国新能源发展存在的差距与不足
中国新能源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新能源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我国新能源行业发展的基本对策
推动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思路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壮大的政策建议
第六章 节能产业
中国节能产业发展概况
中国节能产业发展特征
金融危机下节能产业迎来发展契机
我国加速节能产业化发展
我国大力推进对外合作发展节能产业
节能产品带动国内节能市场发展
我国节能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工业节能
工业节能是低碳经济的发展重点
中国工业领域节能潜力巨大
我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工业节能
节能要求促进工业锅炉制造业调整升级
XX年我国工业锅炉节能改造完成情况良好
建筑节能
建筑节能有益于城市环保
中国建筑节能发展势头良好
国内建筑节能市场逆势上扬
我国进一步加强农村建筑节能示范项目管理
国内建筑节能市场政策扶持力度须加大
照明节能
半导体照明顺应节能趋势迎来大发展
我国绿色照明产品受市场青睐
XX年发改委制定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发展意见
我国高效照明推广成效显著
政府补贴政策加速国内节能照明市场发展
节能新技术的研发及应用
我国加快推进节能新技术研发与推广
我国塑料加工业节能技术创新步伐加快
节能新技术助力纺织企业良性发展
节能新技术成家电市场主流趋势
第七章 污染减排
中国污染减排发展简述
污染减排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
污染减排在探索中实践
污染减排任重而道远
中国污染减排进展状况
XX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情况
XX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情况
XX年上半年我国污染减排实现“双下降”
中国污染减排取得长足发展
污染减排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工业减排
我国不断加快落后产能淘汰进程
XX年中国调高落后产能淘汰目标
造纸业成为我国工业减排关键点
中国烟气脱硫行业简析
汽车减排
中国汽车尾气污染严重
XX年我国全面实施机动车排放国三标准
汽车尾气国四排放标准陆续推行
国内小排量汽车市场行情看好
继续推进中国污染减排的策略措施
正确处理污染减排与保增长关系
创新污染减排政策机制
全面落实国家减排政策法规
确定“xx”减排工作思路
第八章 环保产业
中国环保产业发展概况
我国环保行业发展回顾
我国环保行业总体情况
环保市场向循环经济转变
中国环保市场定价策略
我国积极开展环境保护国际合作
污水处理
我国污水处理行业发展回顾
我国加大水污染防治工程投资力度
水处理市场化进程中的风险及策略
XX年底我国城镇污水处理率可达70%
垃圾处理
中国垃圾处理市场迎来黄金发展时期
我国垃圾处理的市场化解析
我国垃圾处理产业风险与商机并存
XX年我国城市垃圾处理费普遍上调
中国垃圾发电行业发展简述
中国环保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我国环保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制约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因素
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的主要对策
我国环保产业发展战略
以科技创新推动环保产业发展
第九章 清洁发展机制(cdm)
cdm相关概述
cdm的定义
cdm的市场机制
cdm项目运作的基本规则和流程
cdm项目的交易程序
碳交易市场发展概况
碳交易市场的基本结构
国际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
中国发展碳交易的必要性与路径选择
影响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的利弊因素
中国碳交易市场潜力被普遍看好
中国cdm项目发展状况
我国cdm市场发展综述
我国cdm项目的管理与审批
中国cdm项目成交量占全球绝大份额
XX年我国明确cdm项目所得税政策
我国cdm项目发展面临的机遇及挑战
我国cdm项目存在的融资瓶颈及政策建议
cdm项目技术引进分析
温室气体减排技术与cdm技术转让
中国aij项目简析及其技术引进实践
技术引进应是cdm项目发展的重心
cdm项目引进技术的对策措施
第十章 低碳经济其他相关行业分析
低碳农业
气候变化影响化学农业弊端显现
低碳农业可抵消80%农业温室气体
中国农业发展应以低碳农业替代高碳农业
低碳农业发展须财政补贴及政策支持
低碳消费
中国存在“过度消费”现象
低碳消费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
推行低碳消费方式需多方共同努力
倡导低碳消费实现低碳生活
低碳金融
低碳经济为商业银行发展提供机遇
中国低碳金融相关机制不断完善
绿色信贷有力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中国低碳金融发展的主要着力点
建立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碳金融制度
第十一章 中国部分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状况
北京
北京市大力推进节能减排
北京市低碳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XX年北京市实施循环经济试点工作
北京东城区建设低碳产业功能区
北京中央商务区启动低碳行动计划
北京计划建设四处循环经济园区
上海
上海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上海市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碳经济
上海以世博会为契机推进低碳产业发展
上海市建设低碳济经济实践区
上海市低碳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广东
低碳经济加速广东产业结构调整
广东面临低碳经济发展良机
广东省节能减排取得突出进展
广东省计划建设碳排放交易市场
XX年广东省低碳经济路线图有望完成
XX-2020年广东省循环经济发展思路及目标
湖南
湖南省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湖南省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
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加快循环经济发展
湖南株洲市建设低碳经济示范城
四川
四川在灾后重建中试点建设低碳乡村
四川省在重点领域和行业推进循环经济
四川广元推广清洁能源发展低碳经济
四川乐山低碳经济形成集群效应
加快四川低碳经济发展的策略
辽宁
辽宁加强节能降耗推进循环经济建设
辽宁省以低碳环保为导向加快结构调整
辽宁省进一步加速低碳经济发展
辽宁钢铁行业向节能环保方向转型
第十二章 中国重点工业部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石油化工业
中国石油化工业面临资源及环保压力
低碳经济是石化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石油化工行业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着力点
我国石油化工业节能减排力度加大
石化产业调整产品结构促进节能减排
钢铁工业
钢铁工业节能减排潜力较大
XX年我国钢铁行业节能减排进展状况
XX年钢铁业振兴规划调高“落后产能”标准
我国钢铁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
国内钢铁企业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水平
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导则
煤炭工业
我国煤炭工业重视可持续发展
我国大力推进煤炭工业节能减排
我国煤炭企业大力推进煤层气资源开发
我国进一步加快煤炭工业循环经济发展
我国煤炭工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发展模式简析
电力工业
电力行业发展低碳经济任重而道远
中国多措并举助推电力工业节能减排
我国电力工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中信证券公司投资和价值分析报告范文
中信证券公司是国内知名度大公司,是国内规模十分大的综合证券类公司,中信证券在行业中享有很好的声誉,同时市场前景也相当不错。对中心证券进行投资价值分析,有利于进行商业活动,下面就是中信证券公司投资和价值分析报告。
中信证券上市定价在—元之间。中期看,中信证券跌破发行价的可能性较大。
一、基本情况中信证券成立于1995年10月15日,是国内规模较大的综合类证券公司。
公司注册资本亿元。成立时为中信集团全资拥有。公司从事证券经纪、投资银行、证券自营、财务顾问等证券相关业务。2002年1-11月,中信证券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净利润亿元,每股收益为0. 04 元(2002年1-11月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数据未经审计),与2001年同期相比较,减少 和。本次股票发行后,中信公司将控制中信证券的股份。中信公司是经_批准于1979年10月设立的全民所有制企业,注册资本为30亿元,主要从事国内外金融企业投资、实业投资等业务。截至2001年12月31日,中信公司总资产为4,亿元,净资产为亿元;2001年度该公司实现收入亿元,净利润亿元(上述数据未经审计)。
二、行业背景中信证券所处的证券行业背景有二:
第一,证券行业处于巨大的转型期证券行业是一个与证券市场走势相关度极高的行业,无论是经济业务、投行业务还是自营业务,证券行业的利润与证券市场的波动息息相关。随着2001年下半年熊市展开,国内证券市场泡沫破裂,证券公司的利润受到相当影响。我们认为,不能把此次熊市简单的视为市场的周期性调整,此次熊市带有深刻的结构性因素,能否重铸牛市既取决于国内宏观经济发展,也取决于国内证券市场的改革。如果证券公司不加紧改革,提高核心竞争力,即市牛市再现,证券公司能够分多少羹还需要观察。
第二,管理层开始推行“放松管制”。在加入wto和国内证券市场熊市的推动下,管理层开始放松管制。放松管制最早源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监管机构取消存款机构的q条例限制,那一次放松管制展开了一场长达30年的证券监管革命,1996年的《金融机构现代化服务法案》是这一轮管制周期的最高成果。经过此次放松管制,美国金融体系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金融体系,美国的花旗、高盛、摩根斯坦利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主要中介机构。今年4月,中国证监会开始推行浮动佣金制,相信这也是新一轮管制周期的起点——无论20世纪80年代伦敦的“big bang”还是日本90年代的'“big bang ”,浮动佣金制都是改革的起点。估计在经济业务之后,券商的投行业务也会受到较大的冲击,以往那种依赖泡沫市场的高利润时代将一去不返。整个行业面临巨大的整合压力。
三、公司业务
(一)、经纪业务中信证券现有40家证券营业部,其中直属证券营业部21家,归属地区管理总部管理的证券营业部19家上海管理总部下辖9家,山东管理总部下辖4家, 南京管理总部下辖6家 。
各从1999年到2002年6月,中信证券累计完成证券代理交易额约11,亿元,其中 2001年度完成证券代理交易金额4,亿元,2002年1-6月完成证券代理交易金额 1,亿元。以股票、基金交易金额计算,公司2001年度完成股票、基金代理交易金额1,亿元,占沪、深两市交易总额的年1-6月完成股票、基金代理交易金额亿元,占沪、深两市交易总额的。″银证通″业务属于证券公司与商业银行之间的一项新业务。目前中信证券已将该业务在深圳、青岛等地共计8家证券营业部试点,并已向中国证监会驻当地派出机构报告或备案。
一、服装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2014年,服装行业经济运行情况总体良好,国内需求逐步回暖、国际市场曲折复苏,产业生产、出口、投资实现恢复性增长,行业运营水平和效益水平继续提升。2014年1-5月,我国服装生产大幅度反弹,产量同比增长22.43%,增幅比2009年同期提高了19个百分点。国内外市场稳步回升,新货补库需求增长明显,需求的回暖有效地刺激了产量的上涨。2014年1-5月,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额实现21.7%的增长,其中出口增长22%,进口增长18.8%。累计实现顺差796.4亿美元,增长22.4%。2014年6月,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额继续攀升,当月进、出口额均达到年内新高。出口同比增长33.4%,增幅连续两个月保持在30%以上。进口增长13%。但在服装行业经济运行情况总体良好的形势下,服装行业发展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主要是生产成本压力加大,国内外产业相关政策存在变数,国内、国外两个市场需求变化不确定,这要求从事服装行业的人士需要密切关注,把握好服装行业发展前景,作出正确的抉择。
二、国内服装行业发展趋势
近年来,国内服装行业日益向集群化发展,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三角洲三大经济圈为服装辐射中心,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福建省等服装主产区,围绕专业市场、出口优势、龙头企业形成了众多以生产某类产品为主的区域产业集群。如江苏金坛的服装出口加工、常熟的羽绒服,浙江省杭州的女装,宁波、温州的男装,嵊州的领带、织里镇的童装、枫桥的衬衫、平湖的服装出口加工,广东中山的休闲服,南海的女士内衣,虎门、深圳的女装,大朗的毛衣,均安、增城、开平的牛仔,潮州的婚纱晚礼服、江西共青的羽绒服,福建省晋江、石狮的休闲服,河北容城的衬衫,山东诸城的男装、即墨的针织服装等等。这些服装产业集聚地产业链完善,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主体,人口、企业和产业的集聚促进了区域经济迅速发展,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日益增长。预计,今后国内服装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在国内服装消费需求不断增长的同时,品牌企业之间的竞争激烈程度也将进一步加剧,国内服装行业仍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三角洲三大经济圈为服装辐射中心,国内其他地区难以与上述三大经济圈匹敌。
三、国外市场服装行业发展趋势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生态环境问题成为解决或危机时代和气候变化的主导性问题,企业应当以披露综合性信息的角度来协调企业利益与相关者乃至社会利益相一致的问题,向社会提供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内部治理、环境保护、社会责任、财务与非财务信息。出于此方面的考虑,2010年8月2日,国际整合报告委员会(IIRC)成立,旨在整合报告内容和编制,完善其评价标准。
整合报告的是一个充分整合企业财务与非财务信息的总体报告。整合报告是一种更为系统全面的信息披露工具,能够加强企业所披露信息的相关性与有用性,不仅是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的单独强化,更是两者相关度披露的强化。整合报告对企业的战略、治理、环境及财务信息的综合、就企业如何在短、中、长期创造价值、向利益相关者沟通的文件,聚焦未来性、相关性和战略性。
二、企业整合报告的必要性分析
1.外部环境变化推动下的必要性分析
首先,国际经济背景方面的变化推动了整合报告的提出和实施。全球化趋势带来了技术进步、人口增长、资源消耗等方面的变化,给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压力,利益相关者需要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使得企业改革的关键在于提高企业的透明度。
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改变,传统财务报告的缺点开始显现,企业报告要与经济社会背景的变化协调一致,而整合报告是完善企业信息披露的工具。除了传统的财务指标以外,整合报告同时着重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综合反映企业的治理、战略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情况,如碳排放量、人力资源等无形资源的使用情况。因此整合报告的实施存在其必要性,可作为维护市场稳定和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其次,环境的恶化迫切需求企业披露非财务信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近年来,全球范围气候异常,我国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不再适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世界共同面对的问题。企业及利益相关者需要了解环境变化对其经营状况的影响,整合报告能够披露企业环境绩效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内在联系。由此,需要整合性的企业报告,为企业管理层、董事会及利益相关者提供必要的信息及工具,以理解财务绩效与非财务绩效的关系及解决有关环境挑战的相关问题。
再次,社会方面要求兼顾多种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有助于企业改善各种社会关系,整合性报告的相关性和综合性契合这一理念。投资者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之间存在逆向选择,其利益既不是完全一致,但并非完全对立。企业应该意识到,自身品牌的价值可以通过改善社会关系得以提升,包括改善工人的工作条件,改善与所在社区的关系,制订补偿计划等等,这些措施的实施有赖于企业信息的公开及整合。
此外,在将来,整合报告也许不仅是企业的自主选择,可能成为法规的强制要求。对于生态环境和企业社会责任各方面的关注,国际社会已经提出并在部分国家实施整合报告框架,国际整合报告委员会也不断致力于整合报告的体系框架和评价标准研究工作。整合报告近几年在我国也得到重视,在今年的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等共同举办的“管理会计与中国制造2025”的高层论坛上,台湾政治大学教授郑丁旺做出了关于整合性报告、互联网+和工业4.0的相关报告。
2.整合报告自身的优势分析
整合报告具有更强的相关性、更优的决策选择、更全面地参与,整合报告相对于传统的报告有以上优势。
整合报告是一种管理手段,用以连贯综合地描述财务与非财务信息之间关联性。现在许多企业虽然提供的信息量很大,但是这些信息有时是相互割裂的,应当增强这些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披露信息使用者需要的关键信息,整合报告要求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而不是简单的叠加,强调不同类型信息的相关性。将对外提供报告视为一个与利益相关者交流重要信息、助力实现社会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件不容易完成的任务,企业的发展需要将环境、社会责任问题提高到与财务问题同等重要的水平。这将涉及到会计、金融、投资者关系、政府政策、法律法规、可持续发展、市场营销以及企业战略的合作和互动关系。而整合报告的产生过程,正是该种互动和合作的体现,这个过程可以使各个部门更好地判断其决策对公司其他部门的影响,从而做出更优的决策选择。
整合报告阐释企业的财务、社会、环境和公司治理等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基于互联网技术来完成报告过程。互联网及Web2.0技术可以将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交流由单向传递转化为对话,用户可以通过意见和建议反馈与企业进行交流互动。在管理层开发这种深层次参与模式的过程中,股东将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企业,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参与其中。
三、我国企业应用整合报告的相关建议
尽管我国有很多企业选择公布社会责任等的相关报告,但是对整合报告的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并未全面应用于实践之中,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环境来看,整合报告的编制存在明显的优势,并对传统的报告模式形成冲击,因此我国企业有必要对整合报告进行研究和并且逐步在我国实际应用。
1.关注整合报告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在关注全球范围内整合报告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强对整合报告的研究。整合报告在2010年首次提出,在后危机时代和生态环境恶化的背景下,受到社会和企业的重视,公众已经意识到它的优越性,但是其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相较于发达国家,虽然会计准则已经与国际趋同,但是我国存在着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殊方面,对于整合报告的研究也落后于发达国家,所以我们应该密切关注国际社会对整合报告的研究成果,并且发挥我国的作用,参与整合报告的理论研究过程。
2.要重视法律和行政法规的统一和协调
国际整合报告委员会在整合报告的编制及信息披露、评价指标和监督等方面,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在统一标准这一过程中,必然需要与各国的会计准则机构之间进行博弈,由此可见,我国也必须注重法律法规的协调统一。尽可能做到相互之间不存在重复与冲突,表达方法规范统一,在整体层面上维护管理体制的一致性。
3.编制系统的整合报告框架、披露指引和评价体系
即使是世界上率先整合报告的国家,如南非和其他试点国家,对于整合报告的框架结构、披露指引和评价标准等方面都处在研究与探索的阶段。我国企业应积极参与国际试点工作,总结我国实施整合报告的利弊得失,探索中国特色的报告实现路径,切实保证整合报告的信息披露质量,注重整合报告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切实保证利益相关者获得相关信息并用于决策的权利。整合报告要注重信息的相关性、重要性、可理解性、可靠性、综合性及一定程度的前瞻性,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等科学方法来选取适当的评价指标,明确企业整合报告的内容和预期需要达到的效果。
4.落实监管一体化
协调证券监管机构、人力资源和环境保护等各部门共同参与监管,加强对整合报告的信息监管,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为了避免重复性工作降低企业效率,加重企业不必要的负担,各有关部门在监管过程中应协调各自的职能,避免监管的漏洞和重叠。同时,要鼓励市场和社会公众一起同政府和投资者对企业进行监督,加快注册会计师对于非财务信息审计工作的相关准则制定,降低审计风险。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动态监督与反馈机制,鼓励信用评级机构相关评价工作和信息披露,以充分发挥其监督的作用。
5.大型国有公司组织率先开展试点
关键词: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意义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是广大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2007年新会计准则正式实施后,投资者更有必要了解财务报告所披露的内容。2006年以来的炒股热潮席卷中国,许多之前从未接触过股票的个人纷纷将闲置的资金投入股票市场。对于这类群体来说,使用公司的财务报告有一定的难度。在同一个行业背景下阅读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能够获得较为客观的信息。本文以运输辅助业中的江西赣粤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赣粤高速)为例描述对财务报告的一般分析。
一、了解行业特征及政府宏观调控力度
就公路经营企业来说,它是以经营与管理收费公路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制企业。如赣粤高速的经营范围就是对公路、桥梁和其他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经营和管理等。与一般工商企业相比,公路经营企业在财务分析各指标的衡量上具有以下特点:(1)公路经营企业的存货在流动资产中所占比重一般较少,流动比率一般接近速动比率。(2)流动资产中一般没有应收账款,速动比率一般接近现金比率。(3)一般没有应收账款,没有必要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4)在其营业成本中,耗用存货的成本一般所占比重较低,没有必要计算存货周转率。(5)目前公路经营企业是将公路资产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并且公路资产在企业全部资产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这些特点均说明不能按照统一的财务指标范围来衡量不同行业的财务报告。
政府宏观调控方面,基于交通运输是服务于“行”的基础产业,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基础条件,而2008年中国南方的雪灾暴露了我国的交通运输、电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缺陷,因此改善道路等级,完善路网结构,确保能源电力对工业生产的保障作用,加大城市和乡村的基础设施投入,这些都将成为财政政策的着力点。
二、在行业中比较分析财务报告
(1)通过总资产直观了解企业规模。接触一个企业时最初步、最直观的了解应该是它的规模,采取的做法是把报表的各个栏目的数据和同类的企业加以比较,通过总资产一栏大致了解一家公司的规模大小。本文选取的是赣粤高速2007年年报,其中披露的资产总额是1,160,422.18万元,也就是116亿人民币,对比同行业中的其他股份公司,皖通高速约72亿,福建高速约63亿,五洲交通约18亿,从总体上看,赣粤高速规模很大。公司的总资产数额大小是个很关键的数据,它是一个总量指标,基于它来考评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等相对指标,才能够做到既反映相对程度,又反映绝对数量差异,这样才能正确说明问题,评价业绩才会客观。
(2)利用行业中通用的财务指标评价体系进行初步分析。交通企业通用型财务指标评价体系如下表所示:
从行业管理的角度出发,成本费用利润率、存货周转率、不良资产比率、资产损失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长期资产适合率、经营亏损挂帐比率、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资本积累率、已获利息倍数、应收账款周转率、固定资产成新率等十三项财务指标在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获利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缺陷,有些指标属于企业内部管理的范畴,对于普通的财务报告使用者来说意义不大,因此没有包括在内。另一方面,针对交通行业经营业务的特点,存货周转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等四项财务指标属于对特定交通企业适用、而不是对所有交通企业均适用的财务指标。所以主张将这些财务指标作为专门型财务评价指标供交通主管部门选用或者指定专门企业使用。
1资产运营状况。赣粤高速2007年度的的总资产周转率约为0.21,流动资产周转率约为2.03,福建高速总资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分别为0.30和2.84,周转速度都比较慢,因为公路经营企业的资产总额太大,与其他行业有显著的不同。
2偿债能力状况。赣粤高速2007年读的负债合计为484354.11万元,资产负债率是较低的,但是由于公路构建物在经营期限终了后需要无偿交还国家,从理论上说公路不应当构成对企业债务承担责任的资产,因此,公路经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并不能如实反映企业债权人利益的保障程度。主张从速动比率和现金流动比率来了解该类企业特定的偿债能力状况:赣粤高速的速动比率为0.25,这个比率数相对于参考值1来说,明显偏低,但不能因此论断公司具有偿债风险。因为公路经营企业的资产中,公路资产是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其他的流动资产所占的比重相当小,而构筑固定资产有时候又需要举借短期债务,所以这类行业的流动比率都很低:福建高速的速动比率约为0.68,皖通高速约0.22。速动比率和流动比率完全相同,这是由于速动比率和流动比率的差别在于存货,而运输行业几乎没有存货,两个比率就会趋同,没有必要考察存货周转率。公司几乎没有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日常的应收项目,只有少量的其他应收款,这是公路经营企业的经营特点决定的,所以速动比率很接近现金比率,没有必要考察应收账款周转率。目前大多数公路经营企业都具有较沉重的偿债负担,企业能否按期偿还债务本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入量。
3财务效益状况。赣粤高速2007年度公布的净资产收益率是17.44%,在行业中是位于前列的。福建高速为17.40%,皖通高速约为9.96%。国家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设置资本保值增值率这样的财务指标来反映国有企业或者企业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的历史发展状况和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为普通的报表阅读者也可以适当了解。
4发展能力状况。赣粤高速2007年度公布的主营收入增长率为35.27%,表现出的发展能力较佳。福建高速为24.29%,总资产增长率方面,赣粤高速为1.66%,说明除了计提折旧以外,公司资产还有所增加。而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等财务指标在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获利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缺陷,因此不主张采用。作为普通的报表使用者,主要关注的是总资产和利润总额的增长情况以了解企业的发展能力。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最重要的财务指标还有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和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是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最常用的财务指标,它反映普通股的获利水平。赣粤高速2007年度的每股收益为0.94元,表现出了较高的获利水平:福建高速、皖通高速每股收益都不大于0.5元。每股净资产反映的是发行在外的每股普通股所代表的净资产成本即账面权益,这个指标只能有限地使用,因为它是用历史成本计量的,既不反映净资产的变现价值,也不反映净资产的产出能力,在此就不加列举。而净资产收益率反映的是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投资报酬率,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可以借助杜邦财务分析体系进行进一步分析。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吉林省 内部控制制度 医疗行业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5-191-02
内部控制制度普遍存在于国内企业中,但缺乏科学性、时效性和连贯性,不能保证时常进行内控制度评审,许多企业没有实施内部控制的成本效益分析办法。国外一直很看重内部控制,将其与审计财务报表同等重视,组建高层管理评估团队,来对财务内部控制进行评估,主要看其是否能够有效运作,或其设计、运作中是否存在重大弱点。医院是一个特殊的单位,它既是企业单位,也是事业单位。与其他企业相比,它的企业化程度并不成熟,其内部控制制度也不如其他企业,与已经设计的比较完善的国外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更是无法相比。因此,设计一套优良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是许多企业一直以来的追求。
本文通过对吉林省82家地市级以上医疗服务企业进行调研,由于医院本身的财务数据并不公开,在搜集医疗行业的相关的数据时,主要是针对其内部制度的现状进行调研,结合医疗服务行业的特点,分析其内部制度权责的划分是否合理。由此,呼吁医疗服务企业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以保护医院财产物资的安全和完整,确保医院经营管理活动的协调、有序进行。通过比较分析,整理回收的问卷结果,我们发现吉林省医院的内部控制体系还相对滞后。迄今为止,还缺少一套专门针对医院的内部控制的指导性规范及相关配套指引,也很少或者几乎没有一家医院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医院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
一、吉林省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内部控制环境薄弱,管理者不够重视。内部控制环境是指构成一个组织的内部控制氛围,反映了组织内部人员特别是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态度,它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医院管理者应该明确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良好的内控意识是确保内部控制得以健全和实施的重要保证。当前,医院管理者往往不够了解内控制度,使得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他们一般认为资金来源主要是预算安排,只要按规定编制预算,就可以取得并使用资金;有些管理者甚至认为单位的财务都有财务部门把关,完全不考虑内部控制。由于管理者认识不足,缺少内部控制的良好环境,因此很多医院的内部控制明显滞后。
2.内控制度有缺陷,风险意识匮乏。长久以来,医疗服务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普遍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一些医院还没有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一些勉强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也不够完善,没有形成整体系统。许多医院仍然沿袭计划经济决策方式,风险意识薄弱,缺乏系统的风险评估体系及预测手段,对医疗市场风险认识不足,进行决策时,只凭管理者个人的感觉,一味盲目扩大医院规模,忽视了对内部控制的把握,这样很容易给医院带来重大经济损失。
3.内部控制意识淡薄,具体活动的控制措施处理不完善。部分医院在不相容岗位或职务上没有实行严格分离,使其不能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处理一般业务和事项授权审批时,没有具体的权限标准。对于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没有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
4.会计信息失真,沟通渠道不通畅。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资料不真实,若会计信息反映的数据或披露的内容与客观事实不符,医院经济状况就不能如实反映,这会使会计信息失去应有的分析价值,从而导致会计信息质量下降。另一方面,医院内部各管理层之间信息传递受阻,沟通渠道不通畅,也会导致其内部控制效果受到制约。
5.缺少有效的内部审计监督和评价机制。一些医院尚未设置内部审计监督机构,有些虽然设置了,但是配备人员较少,只象征性的设置一两人完全不能起到有效监管的目的。普遍缺少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内部审计监督机构,从而缺乏行业内部监管机制是现今医疗服务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那些少数设置了内部审计监督机构的医疗服务企业,虽然配备了相应人员,但由于内部审计制度本身并不健全,人员培训不到位,以致业务不规范、素质较低,使得监管程度远远不够。仅仅审核会计账目是不行的,内部稽查、内控制度评价才是完善企业的主要方式。内部审计制度的不健全使得内部审计人员自然也忽略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主动性和能动性,以致内部审计监督部门形同虚设。
由此可见,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内控体系是医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选择。但是,短期内单靠医院自身是很难达到的,需要政府、医院的共同努力,完善符合医院内部控制的整体框架,促进医院健康发展。如今,提高医院自身竞争力,以一种更加积极的状态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是我省甚至我国医院要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要尽快完善医疗服务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监管机制,才能提高医院内控效率。
二、提高医院内控效率的应对措施
1.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医院内控制度。制定医疗服务企业内控制度时,应先确定控制目标,要找到控制点,即关注容易产生错误,需要防范的环节,如审批、核对、审签、结算、记账等,以达到纵向与横向双向控制的有机结合,即在同一部门内不同岗位、上下级之间相互制约,医院的一切经济活动应该由不同部门分别处理,使各个部门相互牵制。其次,在医院审批重大经济活动时采取联签制度,特别是重大的贸易投资活动,必须由管理层各部人员共同参加,集体决策。再次,加强医疗服务企业内部稽核工作。内部稽核包括内部审计机构对整个医疗服务企业经济活动的审查及部门内部的日常审核。
2.加强多部门共同参与,使其相互牵制、相互配合。内部控制与医疗服务企业经济管理各个方面有关,医院各个管理层分管不同的事务,都有知晓并参与经济活动的权利。内部控制必须全面覆盖医疗服务企业经营管理各个方面与环节,避免出现监管盲点。同时,控制制度本身也是一个工作链条,全员参与才能使链条完整。全面控制可以避免舞弊的发生,避免个人在经办某项业务时权力过大,导致发生主观或客观过错,给医疗服务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内控工作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使各部门、人员相互牵制,内控制度必须保证将不相容业务分离,不能出现某个人独立办理整个业务的现象,否则,没有起到牵制作用,监管制度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全员参与、相互牵制是作为评价内控制度是由有效的重要条件之一。内控制度既是制度控制,也是程序控制,内部控制并不是为了敌意的限制,而是医院内部体现分工协作的具体措施。各部门分工协作是为完成医院整体目标服务的,相互配合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不能为了达到相互制约的目的而忽视了合作共赢的机会。一个完善的内控制度必须明确各个部门、职员间的本质职责,不能将具体职责分派给毫不相干的人员。同时,同一职责也可由两个人共同担当,但必须注意角色分配,职责划分清晰,避免出现主次不分,责任推诿的现象。内控制度还要坚持“以人为本”,完善的内控制度是需要大家共同执行,不同的人可能出现不同的结果,加强对内控人员业务培训,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使内控制度有效实施。
3.不断完善内控制度的同时加强外部监督。医疗服务企业内部都会设立内审机构定期进行自我检查和评议,同时,也有必要让财政、税务、审计、银行、物价等部门对内控效果进行外部监督,保证医疗服务企业健康发展。外部通过对医疗服务企业内控制度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建立岗位责任制,加强内外部的信息交流,定期相互了解,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医院的检查监督,增加执法力度,提高威慑力。医疗服务企业必须从内部切实关注注册会计师职业质量监管,定期培训,使注册会计师尽到社会监督职责。鼓励并支持新闻媒体对医疗服务企业违法违纪行为的曝光,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
4.让审计在内部控制起主导作用。医疗服务企业的经营管理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为保证这一工程的正常运行,管理层要合理授权。横向看,同级不同岗位的不同分工代表不同的行使权利,纵向看,上下级间的不同分工代表不同的财政权利。财政权利既是行使权利实现的经济保证,也是行使权利的制约因素,内控制度就是财政权利与行使权利的充分结合。若用行使权利来控制财政权利必定缺少必要的限制,容易使一方权力过大,使其控制不力,容易产生腐败现象。但过分限制财权,则会限制事权的发挥,影响工作效率和效果。因此,评价内部控制制度还要看是否对不同的环节明确了权力划分,是否能保障权力所有人既能发挥权力作用,又能自觉的按制度要求接受约束。长期以来,内部审计部门未能在内部控制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实质上,在内控活动中不仅仅要求内审人员懂得财务专业知识,而且要承担投资、融资和营运资本管理等决策。因此,内审部门应把工作重点从编制报表等具体业务,转移到对单位各项活动的计划、组织、实施、协调全过程的控制上,抓好内部管理控制,使责任落实到个人,使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从而发挥其在内部控制中的主导作用。
5.加强内控制度实施情况的检查与考核。为了保证医疗服务企业内控制度有效发挥作用,并不断完善,医疗服务企业应定期对内控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考核,查看医疗服务企业内控制度是否有效遵循,执行成绩,出现的问题,不能执行或不完全执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什么缺陷,发现可能产生或已经产生的后果。严格实施内控制度的单位应给予奖励;若有违规违章行为,必须坚决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并与职务升降挂钩。将压力与动力相结合,才能达到良好内控的目的。
6.提高医疗服务企业管理者素质。医疗服务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在医院经营管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影响医疗服务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和效果,特别是医院的高层管理者,必须熟悉医疗行业业务,同时善于经营管理。医疗服务企业员工应定期进行培训,提高素质,具体来说,并不是仅仅增加知识和技能,还要提高操守、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等等。医疗服务企业管理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医院整体素质,从而影响医疗服务企业内控的效率和效果。因此,医院在招聘员工时,不仅要重视应聘者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还要通过测试和培训确保受聘人员综合素质过关。医疗服务企业的每个员工都是内部控制的主体,同时又相互制约,成为被控的客体,这样有利于员工团结合作,使其能够主动维护医疗服务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医疗服务企业自身也应进一步完善工程建设,药品、医疗设备采购必须及时公示,得到各个部门和广大员工的监督,制定合理的检查制度,加强项目决策、招投标、合同订立与履行、项目建设实施、工程质量、采购进度等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医疗服务企业必须明确责任追究制度,使审批、建设、采购、财务、纪检、审计等部门明确职责。对重点部门、重点岗位人员,应实行定期轮岗交流制度,避免同一个人在同一个岗位时间过长,滋生腐败。医疗服务企业应跟进国家政策职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各部门间协调配合,全面控制内部审计制度,其主要包括: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药品采购与使用、医疗设备建设、医疗收费、行业作风等方面的管理制度。由于现今的医疗服务企业财务制度改革,开始实行新的财务会计制度,应该全面修改调整旧的财务会计内控制度,以适应新的要求,使其能够有效运行。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对内部审计进行评估测试,可以使医疗服务企业内控制度更加健全有效,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改进内控制度中的薄弱环节,促使医疗服务企业达到改善内部经营状况的目的,着力加强医院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保证医疗服务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楼德华,傅黎瑛。中小企业内部控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
2.陈慧。现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南京大学学报,2004(3)
3.谢志华。内部控制、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关系与整合[J].会计研究,2007(10)
4.李心合。内部控制:从财务报告导向到价值创造导向[J].会计研究,2007(4)
5.张先治,戴文涛。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研究[J].审计研究,2011(1)
6.李万福,林斌,宋璐。内部控制在公司投资中的角色:效率促进还是抑制[J].管理世界,2011(2)
7.周丽萍,周雪益。浅析医院内部控制。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6)
8.刘新娜。医院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现代医院,2011(11)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 吉林长春 13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