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安全隐患排查制度【最新14篇】

1、叙述式:向听众陈述自己的思想、经历、事迹,转述自己看到、听到的他人的事迹或事件时使用的。叙述当中,也可夹用议论和抒情。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下是勤劳的小编征途给大伙儿找到的14篇质量安全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

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篇1

一、施工现场工程质量管理制度

1、项目建设坚决贯彻执行国家颁布的各种质量管理文件、规程、规范和标准,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宗旨是优质、安全、高效至上。

2、项目要保证工程质量,由分管副总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和安检部组成的质量安全体系,专人负责施工质量、现场坚督和检测及核验记录,并认真做好施工记录和隐蔽工程验收签证熟记录,整理完善各项施工技术资料,确保施工质量符合国家规范要求。

3、进行经常性的工程质量知识教育,提高操作人员技术水平。实行施工、检验、监管现场三同时制度,到关键部位时,公司相关领导和项目技术负责人、质量检查员以及职能部门到现场进行指挥和技术督导。

4、施工现场工程质量管理,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要求层层落实,保证每道工序的施工质量符合验收标准。坚持做到每个分项、分部工程施工质量自检自查,严格执行“三检”制度;不符合要求的不处理好决不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

5、隐蔽工程施工前,经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公司查验,经监理工程师查验合格后及时办理隐蔽工程验收签证,方可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

6、严格把好材料进出质量关,所有材料、配件、设施使用前必须获得职能部门检测同意或标定,不合格的材料不准使用,不合格的产品不准进入施工现场。工程施工前及时做好工程所需的材料材料复试,材料没有检验证明,不得进入隐蔽工程的施工。

7、建立健全工程技术资料档案制度,专人负责整理工程技术资料,认真按照工程竣工验收资料要求,根据工程进度及时作好施工记录、自检记录和隐蔽工程验收签证记录。将自检资料和工程质量控制资料分类整理保管好,随时接受上级部门的检查。

8、对违反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的人,将按不同程度给予批评处理和罚款教育,并追究其责任。不达标不予签证、付款。对发生事故的当事人和责任人,将按上级有关规定程序追究其责任并做出处理。

二、图纸会审设计变更制度

1、工程实施工前必须对设计提供的图纸进行图纸会审,由公司按分类组织进行,具体由分管领导组织,项目部负责人与相关技术人员、工程监理、设计单位和有关各方一道查阅熟悉图纸、了解图纸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图纸会审意见。

2、图纸会审应做好记录,由分管领导和项目部组织会审单位,会审提出的问题及时解决,并详细记录,写成正式文件(必要时由设计单位另出修改图纸),监理(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的代表和技术负责人均应签名盖章认可,列入工程档案。

3、在施工过程中,无论建设单位还是施工单提出的设计变更都要填写设计变更联系单,经设计单位和监理和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和经理签字同意后,方可进行后续实施。

4、如果设计变更的内容对建设规模、投资、工艺、质量、安全等方面影响较大的,必须由公司审批后报送相关主管部门核准。

5、所有设计变更资料,包括设计变更联系单,修改图纸均需文字记录,纳入工程档案。

三、岗位培训制度

1、培训工作力求做到“三化三实”即“多样化、规范化、科学化”和“实际、实用、实效”。做到需要和常态化。

2、项目部应根据培训计划及职工的排班情况,有针对性的科学安排培训。职工应按时参加培训。

3、每次课程结束后,项目部将安排考试。考试的形式为书面答卷结合口头问答及岗位抽查。岗位抽查指项目部就所讲授的培训内容是否被学员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进行随机考核。

4、凡每次考试不及格者,不得上岗。待重考合格后,重新上岗。考证优秀者将视情况予以奖励。

四、工程技术复检制度

技术复核是保障,根据单位工程具体情况,下列必须复核:

1、放线、定位、基槽(坑)、标高、标深、消防间距、焊接、吹扫、探伤、回填、试压、堡坎护坡、指示灯、压力表。管沟的标高、开挖、回填,管道焊接、阴极保护、断面尺寸,全部要达标符合设计规范。

2、设备招标、合格证、安装、调式、说明、修正、使用规范、技术参数、都要符合行业规范,有关附件必须齐全。

3、预制构件、预埋件、预留孔、保护套、地埋管、沙垫、砼、砂浆配合比(作为计量资料)要符合标准。

4、关系到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项目。

技术复核后,施工员应立即填写复核记录和自复意见,关键部位要拍照,报监理(建设)单位复核认可、要经分管副总核实。

五、技术交底制度

1、坚持以技术进步来保证施工质量的原则,每个工旷、每道工序、每个环节、每个结构施工前,项目部(分公司)必须进行技术交底。

2、项目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对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及施工管理有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明确关键性的施工问题,主要工种工程的施工方法和控制要点、采用技术文件、检测要求以及安全技术要点。

3、施工员对班组长进行技术交底,明确图纸要求,采用作业指导书,施工方法要点,技术措施要点,质量标准要求,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要点。

4、班组长对作业班组进行技术交底,结合具体操作部位,明确各部位的操作要点,技术要点、质量要求,安全文明施工要求以及岗位职责

5、各级技术交底以口头进行,并有文字记录,参加交底人员履行签字手续,技术措施不当或交底不清而造成质量事故的要追究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

六、 隐蔽工程验收制度

1、工程完工后无法进行检查的那一部分工程,特别是重要结构部位及有关特殊要求的部位,工程部和副总经理都要督促资料员现场管理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2、分项工程施工完毕后,应由副总经理和工程部及施工员会同质检员进行自检,并签发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在指定日期内,由监理(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签具验收意见。

3、隐蔽工程在未进行验收前,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若有违反验收制度,造成返工损失时,应追究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

4、管道无损探测由有资质专业单位负责,检测报告和隐蔽工程验收单位由工地资料员保管,竣工整理成册,纳入工程档案。

七、 材料采购、检验、管理制度

1、材料进场必须有材料员、质检员、工程部门负责人到场进行验收,做好进货检验记录。

2、钢管、接头、表阀、材料等原材料进场应有出厂合格证和质量保证书,还应及时做材料标识和复试工作。不合格材料由材料员工程部门负责人与供货方交涉,办理退货、调货、索赔工作。

3、各种材料的领用,发放必须持有工程部签发的材料领用单后,副总经理批字,仓库保管员方可发放有关材料。

4、各种材料进场后至使用前均要挂设过程标识,明确检验状态,表明该批材料是否为待检品、不合格品或合格品,以便使用。

5、仓库保管员应根据不同材料分类堆放,并根据不同性质做好防水、防火、防潮、防热等保护工作,易燃、易爆物品应有专门仓库、专人保管、登记和领用。

八、工程质量“三检”制度

1、自检:

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必须按相应的分项工程质量要求进行自检,并经班组长验收后,方可继续进行施工。

施工员应督促班组长自检,为班组创造自检条件(如提供有关表格、协助解决检测工具等)要对班组操作质量进行中间检查。

2、互检:

工种间的互检,上道工序完成后下道工序施工前,班组长应进行交接检查,填写交接检查表,经双方签字,方准进入下道工序。

上道工序出成品后应向下道工序办理成品保护手续,而后发生成品损坏、污染、丢失等问题时由下道工序的单位承担责任。

3、专检:

所有分项工程、隐检、预检项目,必须按程序,作为一道工序,邀请专检人员进行质量检验评定。

九、管沟开挖回填、管道试压制度

1、管沟开挖、回填必须按指定专人负责指导,严格按图纸和规程要求执行。

2、尺寸、数量、填沙和高、宽度、必须严格执行工程质量施工与验收规范的规定,不得偷工减料。回填后的复耕和护坡堡坎要有利农田和管道保护。

3、管沟开挖、回填和护坡堡坎要作好隐蔽记录,并在监理(建设)单位见证人的监督下现场负责人和施工方同时签字负责,收集资料准确无误。

4、管道试压前必须在技术负责人指导下,搞好吹扫,强度试呀压时,先行报告公司技术监督、安全管理、消防和特种压力管理部门、监理(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现场共同进行,并做好记录。达到压力等级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

5、管道试压不合格或有漏气,及时减压修复再复试,合格后由各方面参检负责人签字汇合技术资料汇总成册。

十、分项、分部(子分部)工程验收评定制度

1、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分项工程进行质量验收评定,由项目技术负责人会同质检员、班组长参加验收评定,并做好记录签字。不合格者应予返工。

2、分部工程完工由项目技术负责人会同施工员、质检员进行分部工程验收,检查分项工程验收资料,根据资料给予评定后报监理(建设)单位验收评定。

3、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可分层段)经项目部(分公司)验收评定后,经公司质量科验收签章后,报监理(建设)单位验收评定。

4、单位(子单位)工程达到竣工标准后,由项目部(分公司)将全套工程技术文件上报公司质量科审核,核定工程质量自评等级,经公司总经理、总工程师审定并签章后报监理(建设)单位核查。

质量安全心得体会 篇2

通过建筑企业主要负责人继续教育培训班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了当前形势下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对新时期建筑行业的管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对我以后的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学习并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我个人有以下心得体会

一、企业安全标准化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具有战略性系统整合能力的动态管理过程,它要求企业各个工作部门、生产岗位、作业环节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各种设备设施、作业环境,必须符合法律、法规、标准、规程等要求,是一项系统、全面、基础和长期的工作。

安全生产标准化要立足企业的生产特点,合理评定企业的安全状况,突出抓住制约本单位安全生产的主要矛盾,集中优势资源,有针对性地解决重点问题,合理确立考评目标。

二、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国家法律法规的强制要求。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要求企业生产流程各环节、各岗位要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质量责任制。生产经营活动和行为,必须符合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的要求,做到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要求。

三、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意义:

1、企业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有利于进一步规范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实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就是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方方面面,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解决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干什么和怎么干的问题,能够更好地引导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2、有利于进一步维护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安全生产工作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尤其是关于教育培训和职业健康的规定,可以更好地保障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

3、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原则要求,设定了各项法律制度。而安全生产标准化是对这些相关法律制度内容的具体化和系统化,并通过运行使之成为企业的生产行为规范,从而更好地促进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

四、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主要内容有以下13个方面:

1、建立安全生产目标及其管理制度:要明确目标的制定、分解、计划、实施、评估、考核等环节的内容;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要以文件的形式发布并对计划的实施进行评估考核。

2、建立安全生产组织机构,确立机构的职责: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安全管理委员会或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确定安全管理人员及其职责,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3、安全投入:建立安全生产经费投取管理制度,保证安全生产经费专款专用,制定年度的安全管理措施的计划,按计划和相关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费用。

4、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建立法律法规标准的规范,定期进行评审和更新,将更新的法律法规融入企业的安全管理并贯彻执行。

5、教育培训:建立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制度,确定安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定期识别培训需求,按计划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6、生产设备设施:生产设备实施的建设要遵循“三同时”的原则,厂区设施设备的建设要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如:厂区内要进行人车分流,制作斑马线,楼梯超过五米要设置梯间平台,裸露的传动装置要安装防护网并且防护网格大小也有相应规定等等。生产设备设施的要求非常严格且范围最广,占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内容的比重也最大,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

7、作业安全:作业安全管理要求做到“痕迹管理”,即做好作业安全的台账建设,建立危险作业的风险评估和分级,危险作业必须办理危险作业许可等。

8、隐患排查:建立隐患排查管理制度,制定隐患排查方案,建立隐患治理的评审制度。

9、危险源辨识:建立危险源管理制度,将危险源登记建档并备案,同时加强危险源的监控和管理。

10、职业健康:建立职业健康的管理制度,做好职业危害的申报工作,熟悉职业健康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员工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在劳动合同中应告知与雇佣方相关的职业危害及后果。

11、应急救援: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应急救援管理制度,创建综合性的应急救援预案,开展一年不少于一次综合性的应急救援演练和不少于两次的单项应急救援演练。

12、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发生事故后应当对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并备案。

13、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依据相关标准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绩效评定管理制度,开展本公司的自评工作并做好持续改进。

通过此次安全生产标准化培训,让我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内容有了充分的认识。我将运用学到的所有知识并在今后不断充实自己,为公司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做出贡献。

质量安全心得体会 篇3

三起质量事故给相关责任人员一个深刻的教训,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通过相关文件及领导的关于“抓保促”主题讲话,我对此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结合分析得出自己的体会。针对现状和领导的讲话,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总结了一些观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这是我们应牢记在心的,企业是时时讲、周周学、月月喊,安全工作规程翻破了一本又一本,安全学习记录是厚厚一大叠,那么我们对一线职工的教育究竟有多少真实效果呢?这些惨痛的案例,无不折射出我们的安全教育的缺失,表现出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尚存很大的缺陷,我们安全管理的体系还是那么的脆弱!安全生产百分百,要做到这一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要掌握安全工作规程、技术操作规程、企业纪律章程这几件法宝,还要做到“学一行,专一行,爱一行”。“既来之,则战之;既战之,胜之则”,不能“身在曹营心在汗”,工作的时候就应该专心工作,不要想工作以外的事情。

安全生产只有满分,没有及格。仓库错发元器件、现场升级问题及送检产品不合格等质量事故给公司带来很大损失及巨大负面影响。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点基础,生产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将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即使多加几个“不放过”也时为晚矣。在贯彻“安全第一”工作中必须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要加强个人安全技术培训,提高自身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身素质不仅仅是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也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我们把自身的安全知识,安全技术水平,业务能力相结合,使自己具有较高的技能,较强的分析判断和紧急情况处理能力,实现安全工作“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

安全生产是企业的头等大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认真贯彻落实公司的安全生产方针,认真执行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并将安全生产工作放在自己的职业价值中去。

质量安全心得体会 篇4

农产品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必需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心得体会

1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是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确保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农产品检验检测工作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有效地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向前发展,切实提升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是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技术支撑,同时对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调节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2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截至20xx年,我国已建成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有1339个,基本覆盖了全国主要大中城市。我国已从部、省、地、县4个层次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各级检测机构业务布局更加合理,检验检测设备更新升级,配套更加完善,检测方式从单纯的定性分析向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扩充,检测范围由单一产品向各类农产品扩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开展总体上平稳性好。

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起步较晚,正处于探索阶段,在开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由于一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成立时间较短,检测环境设置欠佳,相关的检验检测设备简单,人员不足,专业技术有限,经费缺乏,检测的主要任务仅限于例行监测,目前的检测能力无法保证本区域内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任务的需求。另外,农产品品种繁多,涉及面广,检测项目多,检测设备不能批量快速准确检测。同时检验检测工作开展极不平衡,有些市县级地区检验检测未运作;而且大多数检测工作侧重于农药残留检测,畜产品及水产品兽药残留检测和农业环境检测能力较弱,不能满足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需要,大部分未能全面开展定性定量检测。目前,总体检验检测工作还不能适应日常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需要。

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篇5

一、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第一条 为加强对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采购验证的管理,确保采购的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企业应当建立并执行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第二条 采购产品入库前仓库管理员应会同质检员对入库采购产品的品名、货号及数量等进行核对并记入台账。

第三条 检查采购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有无厂名厂址、标签,有无生产许可证(指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取得许可的);同时审查供货商的经营资格,并索取其工商营业执照和生产许可证的复印件。

第四条 采购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应附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报告,如果无法提供有效合格证明的,必须按规定自行检验或委托检验。

第五条 采购进口需法定检验的,应当向供货者索取有效的检验检疫证明。

第六条 验收中如发现有上述问题,质检员有权拒绝入侔,并同时向经理汇报情况,作出处理。

第七条 采购产品验收必须两人进行(仓库管理员应会同质检员),根据采购产品验证单的内容,认真严格的进行验收,并做好验收记录。

第八条 验收中,发现假冒伪劣采购产品,质检员有权拒绝入库,随即报经理作出处理。

第九条 验收发现采购产品不符或数量、质量有差异,质检员应即时和采购负责人联系,以便作出处理办法

第十条 验收完毕,由质检员和采购人员在采购产品验证单上相互签字,方能生效。

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记录制度

第一条 从业人员必须接受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卫生知识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食品加工经营工作。

第二条 办公室是人员培训的归口管理部门,应根据生产和质检等各岗位人员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定期组织管理人员、生产人员、检验人员参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食品安全知识,以及职业道德、卫生操作技能的培训。

第三条 新参加工作的人员包括实习工、实习生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四条 培训方式以集中授课、参加外部培训与自学形式相结合,并定期组织考核,考核不合格者离岗学习一周,待考试合格后再上岗。

第五条 建立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档案,并将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考核结果等记录归档,以备查验。

三、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第一条 所有从业人员在进厂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根据其健康情况决定是否录用及岗位安排。

第二条 在职从事食品生产加工、检验的有关人员每年应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取得有效的健康证明证明方可继续参加工作。

第三条 食品从业人员应坚持做到“四勤”。即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被褥;勤换工作服。禁止长发、长胡须、长指甲、戴手饰、涂指甲油、穿不洁净工作衣帽上岗和上岗期间抽烟、吃零食以及做食品生产、加工、经营无关的事情。

第四条 当观察到以下症状时,应规定暂停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或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腹泻;手外伤、烫伤;皮肤湿疹、长疖子;咽喉疼痛;耳、眼、鼻溢液;发热;呕吐。

第五条 对患有痢痰、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安排在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岗位。

第六条 办公室负责组织本单位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工作,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对从业人员健康状况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四、生产过程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条 为加强生产过程安全管理,使之协凋有效进行,确保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生产效宰.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生产过程安全管理工作,生产管理部门负责生产过程安全管理。

第三条 生产前应合理安排作业计划,做好生产现场的整理、清扫、清洁、消毒等工作。定期对厂内环境、生产场所和设施卫生清洁情况进行自查,并保存自查记录,使食品生产过程环境卫生过程要求,为生产优质产品创造条件。

第四条 做好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质量控制,建立和保存、领用出库记录,对于发现的不合格原料、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应及时向质监部门反映。

第五条 生产人员应严格按照工艺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操作,特别是要加强对生产过程中质量关键控制点的控制,认真填写每批次产品的生产投料记录、质量关键控制点记录,确保产品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形成的因素处于受控状态,以生产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并保证指派专人保管,保存期限不少于2年。

第六条 因设备、停电或其他原因中断生产时,该批产品要视情况分别处理。产品经再加工后可达到合格标准的,允许再加工:产品经再加工也无法达到合格的,按不合格品规定处理。

第七条 成品的包装应在良好状态下使用,防止将异物带进食品,使用的包装材料,应完好无损。

第八条 生产中使用的计量器具应定期检定或校准。

五、贮存管理制度

第一条 食品仓库实行专间专用,食品原料、半成品及成品应分开存放,库内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如杀鼠杀虫剂、洗涤消毒剂等),不得存放药品、杂品及个人生活用品等物品。

第二条 库房内应设置防鼠、防虫、防蝇、防潮、防霉的设施并能正常使用,应经常开窗通风,定期清扫,保持干燥和整洁,清库时应做好清洁、消毒工作。

第三条 食品要分类、分架、离地、离墙存放,各类食品有明显标志,有异味或易吸潮的食品应密封保存或分库存放,易腐食品要及时冷藏、冷冻保存。

第四条 食品储存要做到先进先出,尽量缩短储藏时间,定期清仓检查,防止食品过期、变质、霉变、生虫,及时清理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

第五条 食品库房管理员必须熟悉食品库房卫生管理制度和各类食品储藏的基本要求。发现腐败变质、超过保质期和《食品安全法》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时应及时处理。

第六条 建立食品进出库专人验收登记制度。要详细记录入库食品的名称、数量、产地、进货日期、生产日期、保质期、包装情况、索证情况等,并按入库时间的先后分类存放。

第七条 对销售的每批产品应建立和保存销售台帐,包括产品名称、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销售日期、出货日期、地点、检验合格证号、交付控制、承运者等内容,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第八条 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毒、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运输。

六、设备管理制度

第一条 为加强对生产、检测设备从选型、购置、安装、调试、验收、使用、维护、保养的全过程管理,确保设备完好,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生产部门负责全公司所有生产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和管理,检验室负责所有检测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和管理工作。

第三条 新增设备,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遵循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能源消耗少、满足生产、检验需要的原则进行选型,报请经理批准后由供销科负责采购。

第四条 供销部门应从能允分保证产品质量、具有良好信誉的供方处采购设备,设备到货后,组织有关部门开箱验收并予以记录,经验收合格的设备方可安装,不合格设备,由供销科及时进行退换货或索赔等事宜。

第五条 购进设备应统一编号,并建立设备台账,确保帐、物相符。设备台帐内容包括: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购进日期、生产厂家、技术文件(如产品合格证、质量说明书、使用说明书、装箱清单、图纸)等。

第六条 设备的使用应定人定机,多人操作的设备,应指定专人负责保管,设备使用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且需严格按设备使用说明书或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第七条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完好,使其性能符合生产工艺要求,并建立保存设备的维护、保养、检修记录。

第八条 闲置停用超过三个月以上的设备,应切断电源,放完油水,擦净,加保护罩,挂上停用牌,并指定专人定期保养。

第九条 计量器具应依法经检验合格或校准后,方可使用,相关辅助设备及化学试剂应完好齐备并在有效使用期内。

七、出厂检验记录制度

第一条 出厂检验是产品出厂前对其质量状况所进行的全面检查,是全面考核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的重要手段。为严把本公司产品质量关,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 每批成品加工完成后,质检科派人按产品标准或成品检验规程进行抽样,并留存出厂检验样品,产品保质期少于2年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的保质期,产品保质期超过2年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第三条 检验员应按产品执行标准或产品检验规程对产品进行检验,并建立和保存出厂食品的原始检验数据和检验报告记录,记录应包括食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生产同期、生产批号、执行标准、检验结论、检验人员、检验合格证号或检验报告编号、检验时间等内容。

第四条 对检验合格的产品,由质检部门签发产品合格证,并按规定进行包装、标识,方可入库,出厂。

第五条 “*”号检验项目,应委托有资质检验机构检验,并签订委托检验合同。

第六条 出厂检验项目与食品安全标准及有关规定的项目应保持一致。

第七条 为确保检验数据准确,每年应与签订委托检验协议的食品检验机构进行一次比对检验,并保存比对记录。

第八条 产品留样记录、出厂检验记录及检验报告应齐全、清晰,质检部门负责各项记录档案的保存,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八、不合格产品管理等制度

第一条 为加强本公司采购不合格产品和不合格产品的控制与管理,防止不合格产品的再次出现,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 质检部门负责本公司不合格产品的管理与控制,有关责任部门负责不合格的纠正,质检科负责跟踪验证。

第三条 不合格分为严重不合格、一般不合格。严重不合格是指产品明显违反了法律法规的要求或强制性标准的要求;所提供的产品出现了重大质量事故,已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一般不合格是指与重要不合格相比,不合格的程度轻、影响小、纠正易或具有偶然性,则判为一般不合格。

第四条 当采购的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出现不合格时,由验收部门加以标识及隔离,并提出处置意见(如:让步放行、退货、销毁等),报质量负责人审批后,由采购部门实施退货或销毁处理,质检部门进行跟踪。

第五条 当生产过程中出现一般不合格时,由生产部门提出处置意见,待质检部门批准后实施,出现严重不合格时,山质检部门提出处置意见,报质量负责人审批后组织实施。

第六条 产品交付后,由客户举报或投诉发现的不合格,经查实,若属严重不合格,须将《不合格品及纠正措施处理单》报质量负责人审批,妥善采取纠正措施并向客户赔礼道歉。并对有关责任人依据相关制度追究责任。

第七条 质检部门建立并保存不合格产品的处理记录,保存时间不得少于二年。

九、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

第一条 为避免和减少不安全食品的危害,保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不安全食品,是指有证据证明对人体健康已经或可能造成危害的食品,包括:

(一)已经诱发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或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甚至死亡的食品;

(二)可能引发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或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食品;

(三)含有对特定人群可能引发健康危害的成份而在食品标签和说明书上未予以标识,或标识不全、不明确的食品;

(四)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安全食品。

第三条 供销部门负责收集各部门(包括媒体、执法部门)传来的有关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和客户投诉信息,质检部门负责对食品进行检验和分析,并提出纠正措施,生产部门负责不安全食品纠正措施的实施。

第四条 对于在销售前发现的问题,应立即停止销售产品,隔离存放,并对该产品进行检验。

第五条 对于顾客反映的质量问题,由供销部门负责了解并记录问题发现的地点、时间和批号等信息,并及时向质检部门报告。

第六条 一确认所生产的食品具有严重质量问题,且已进入销售,应立即予以召回。

质量安全隐患排查制度 篇6

质量管理医疗质量是医院发展之本,优质的医疗质量必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保证我院在医疗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不断发展,根据我院具体情况,特制定我院医疗质量管理制度,以求正确有效地实施标准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一、指导思想

(一)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建立从患者就医到离院,包括门诊医疗、病房医疗和部分院外医疗活动的全程质量控制流程和全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管控内容并将其纳入医疗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实施动态监控并与科室目标责任制结合,保证质控措施的落实。

(二)以规章制度和医疗常规为依据,本制度将在运行中不断修订完善。

(三)强化各项医疗技术细节控制,认真落实各项医疗核心制度,将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最大限度地引导到医疗规范中来。

(四)质量控制部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对多因素影响或多项诊疗活动协同作用的质量问题,进行专门调研,并制定全面的干预措施。

二、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全程医疗质量控制系统由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人员及科室主任组成。

(一)医疗质量管理人员职责:

(1)教育各级医务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改进医疗作风,改善服务态度,增强质量意识,保证医疗安全,严防差错事故。

审核医院内医疗、护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并制定各项质量评审要求和奖惩制度。

(2)掌握各科室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质量情况,及时制定措施,不断提高医

疗护理质量。

(二)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职责

科室是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的第一责任者。科室质控小组职责如下:

(1)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和其他相关人员3-5人组成。

(2)结合本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疾病诊疗常规、药物使用规范并组织实施,责任落实到个人,与绩效工资挂钩。

(3)定期组织各级人员学习医疗、护理常规,强化质量意识。

(4)参加医疗质控办公室的会议,反映问题。收集与本科室有关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三、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一)过程控制指标如下:

1、门诊医师

(1)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

(2)询问病史详细、物理检查认真,要有初步诊断。

(3)门诊病历书写完整、规范、准确。

(4)合理检查,申请单书写规范。

(5)具体用药在病历中记载。

(6)药物用法、用量、疗程和配伍合理。

(7)处方书写合格。

(8)第二次就诊诊断未明确者,接诊医师应:请上级医师诊视。

(9)第三次就诊诊断仍未明确者,接诊医师就:

a.收住院;

b.患者拒绝住院需履行签字手续。

2、病房住院医师

(1)病人入院30分钟内进行检查并作出初步处理。

(2)急、危、重病人应即刻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报告。

(3)按规定时间完成病历书写(普通病人24小时、危重病人6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当班完成,急诊病人术前完成)。

(4)病历书写完整、规范,不得缺项。

(5)24小时内完成血、尿、便化验,并根据病情尽快完成肝、肾功能、胸透和其它所需的专科检查。

(6)对所管病人,每天至少上、下午各巡诊一次。

(7)按规定时间及要求完成病程记录(会诊、术前讨论、术前小节、转出和转入、特殊治疗、病人家属谈话和签字、出院小结和死亡讨论等一切医疗活动均应有详细的记录)。

(8)对所管病人的病情变化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

(9)诊疗过程应遵守消毒隔离规定,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医院感染病例发生。若有医院感染病例,及时填表报告。

(10)病人出院时须经主治医师批准,应注明出院医嘱并交代注意事项。

3、病房主治医师、

(1)新入院的普通病人要在24小时内进行首次查房。除对病史和查体的补充外,查房内容要求有:

①诊断及诊断依据;

②必要的鉴别诊断;

③治疗原则;

④诊治中的注意事项。

(2)新入院的`急、危、重病人随时检查、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汇报病情。

(3)及时检查、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病历,把好出院病历质量关,并在病历首页签名。

(4)手术治疗前亲自检查病人,做好术前准备,按手术分级管理标准拟订严密的手术方案并实施。术后即刻完成手术后记录,24小时完成手术记录。

(5)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做好术后工作。

5、其他:

(1)急诊抢救病人院后开始处置时间≤5分钟;

(2)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10分钟;

(3)急诊检查一般项目报告出结果时间≤2小时。平诊检查一般项目报告时间≤24

(二)终末控制指标如下:

1、出入院诊断符合率≥90%;

2、急重症抢救成功率≥84%;

3、无菌甲级愈和率≥97%;

4、病床使用率≥85%;

5、院内感染率≤7%,漏报率为0;

6、传染病毒报率为0;

7、合理使用抗生素;

8、平均住院天数,平均门诊人次;

9、平均门诊人次医疗费用;

10、单病种人均住院费用;

11、病历质量甲级率≥90%,不能出现丙级病历;

12、临床与放射诊断符合率≥90%;

13、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0%;

14、三日确认率≥95%;

15、门诊病历合格率≥90%。

四、检查考核办法:

1、科主任每周组织质管小组进行自查。制度不落实的,每次扣2分;执行不完整的,每项扣1分。各项扣分均到个人,并与个人绩效工资挂钩。

2、院办公室每周对各科室抽查1-2次。诊疗环节中的质量问题,每项指标扣个人2分,扣主任1分;统计指标,每项不达标扣个人1分,科主任0.5分。

3、每分分值按医院员工手册和绩效工资考核方案之规定执行。

质量安全心得体会 篇7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中有着的不足。

1、一些菜农或者商贩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认识不够,对样品的检测困难,很多商贩及菜农对农产品的质量检测的作用及目的认识性不足。当技术人员来到菜农市场进行抽样检测时,得不到商户应有的理解与支持,甚至有些商户要求检测人员付样品的费用才能够进行抽样检测,由此,质量检测技术人员与商户之间经常发生纠纷,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方便。

2、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宣传及引导性不够。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人员没有对国家的经济形势、产业政策及国际市场对农产品的要求等进行及时地宣传,生产者对于无公害的农产品没有产生强烈的意识,更没有形成一种自觉地生产行为。

3、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制不改善,监督不到位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的进入及准出制度不改善,并且对这些农产品的源头、及追踪服务都没有建立起来,这样农产品的质量就有着很大的隐患不足。在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中,其执法力度不够、队伍不健全、执法条件也比较差,严重影响了日常的监督管理工作,甚至会出现监管的漏洞,像农产品的初级生产环节,相关投入品的使用不到位,如农药、化肥的使用,农民很难、进行合理科学的使用,农产品农药的残留量经常会出现过高的现象,而且药性还没有下去就把农产品采收到市场上进行销售,其安全隐患令人担忧。

4、农产品的品牌意识较差,缺乏市场上的竞争力。

对于现在所提倡的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及有机食品关注度不高,对于农产品的品牌意识也不高,农产品企业的带头作用没有被充分的发挥出来,在市场上很少见到具有号召力的知名农产品品牌,导致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比较低下。

5、农产品的检测设备比较落后,技术力量薄弱。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设备比较落后,且检测设备不够改善,检测范围比较狭窄,像对有机磷、菊酯类农药能够进行定量的检测,但缺乏有关药品的检测,无法全面地开展此项工作的检测;像化学肥料、水产品的氯霉素、有孔雀石绿类等仍然无法进行检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的技术力量也比较薄弱,很多都是有几个人员、几块牌子再加上几套设备就组建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机构,这样简陋的设备及人员组成对工作的开展是极为不利的。

6、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成本比较高,进行检测的经费也不足。

在质量安全检测工作中,所使用的实验设备功率性医学论文比较大,像化学试剂、水电及标品等消耗性比较大,这些实验工作的开展都需要足够的经费作为基本保障,我国的计量法也规定,检测机构的计量器皿及计量仪器必须进行计量检查,并且检查周期一般为1-2年,检测机构的资质审查周期为3年,像这些仪器的鉴定费用、抽样费用、资质认定费、水电费用、化学试剂及标品的费用等都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所必需的费用开支,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费用的来源基本上申请财政的专项资金来开展检测工作的,业务经费的不固定,经费的不足,让工作的开展具有不连续性,并且对员工的培训工作也具有滞后性。

二、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深思与对策

1、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宣传,提高商户及菜农的安全意识。 现在的信息传递工具比较广泛且渠道多样化,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像报纸、电视、网络、杂志及广播等大众媒体都能为农产品质量的安全知识提供渠道,同事还应该加强对菜农的教育培训,以生产的根源上就加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像对合理科学的使用农药,提倡有机肥料的使用,提供病虫害的测报防治工作,以便菜农能够及时地掌握农产品的情况,做好及时的预防工作,以免造成农产品的损失。另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中心要及时公布质量安全工作管理的信息及动态,对严重违规的经营者及生产者给以曝光,借助于舆论的作用进行监督,在增强了群众对农产品安全质量意识的同时,也能推动农产品生产者质量意识的加强,农产品的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

2、建立改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制。

建立改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制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开展的基础,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规划及布局,且因地制宜逐步建设,以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到地方上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进行逐步的改善与管理,以而建立起一套覆盖全省及全国的质量检测系统。另外,对于整个农产品的检测最好是以产地的环境、生产的过程及投入市场的领域整个环节上都进行监督制约。尤其是农产品质量生产基地应该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站,能够对菜农的农产品情况进行随时的了解,并及时地给予指导与帮助。

3、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的投入,加强技术水平的提高。

对于检测工作机构能够有效地开展工作,并需投入相应的财力与物力,像检测设备的投入与改善,如果没有相应的检测设备,那么检测工作将无法开展,加强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无论是农产品的专业检测能力还是农产品的综合检测能力都要有改善的设备,才能有较高的检测水平。对于国外先进的检测技术,应该进行学习以满足委托人的需求,并且要重视检测工作中心自身的探讨能力,因为投入的增加,并不意味着农产品检测机构检测能力的提高,这还要专业人才管理队伍。对于农产品突发事件能够进行及时有效地处理,提供出相应的倡议及技术支持,还能对农产品市场有着的隐患及时地发现,并向有关部门进行汇报预防。

4、规范农产品的检测程序,并强化农产品的品牌意识。

通过财政的支持、龙头带头作用,规划出一批规范的农贸市场及标准的农产品生产地,以而形成标准生产地产出、农贸市场准入、标志能够追溯源头,且适时进行制约,保证消费的安全性,看作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方式,能够加快农产品的质量系统认证,有效地推出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有机食品等具有三品的农产品进展走势,以而有效地加强品意识,培育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知名农产品。

总结: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对于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农产品关注度越来越高,同事国家对农产品质量的安全也越来越重视,我国很多地方已经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中心,但是很多地方还是不够改善,这需要各级政府给予大力的支持,保证质量安全检测的顺利开展,以而推动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及保证人们生活质量的有效提高。

质量安全心得体会 篇8

从我8月19日来到项目,到今天整整26天了。来到项目的当天公司就召开了“20xx年上上半年生产经营工作会议”。在项目上,我通过视频观看了会议,从而对公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公司领导的发言中,可以领会到公司对于安全和质量的重视,而且着重强调要求我们各个项目做好应对集团公司“质量安全大检查大反思”的准备。

在公司的“20xx年上上半年生产经营工作会议”结束之后,我们项目就开始针对我们项目存在的安全和质量问题进行了自查,主要从工人生活区的防火用电还有施工现场和外界连接口的围挡以及检查井和基坑的防护进行检查,并且对检查出来的问题进行了整改。做好迎接集团公司检查组的准备。

20xx年8月29——30日,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xxx带领第一安全检查组xxx、xxx一行三人对我们项目的安全质量管理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检查。检查组从施工现场和内业资料管理两大方面给我们指出了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平时工作中很容易忽视的一些细节上面的问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的细致。

检查组在全面的检查之后给我们提出了6条宝贵的整改要求和建议:

1、加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的力度,提高员工的思想认识,要充分领会集团公司开展大反思、大检查活动的现实意义。

2、加大现场监管力度,提高管理水平。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

3、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提高安全文明施工水平。

4、进一步加强现场安全质量隐患的排查工作力度。

5、加强项目安全、质量、技术的基础工作,提高项目的管理能力。

6、切实做好高温季节下防火、防台风、防汛等工作。检查组提出的这六条宝贵的建议和要求是值得我们下来好好学习和落实的。要充分认识到今天的现场,就是明天的市场。现在做好安全质量方面的工作,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就是在给公司创造效益,就是在给公司赢得市场。

作为我们刚进入公司的年轻人,我们应该从这次集团公司组织的质量安全大反思、大检查中认识到自己的一种社会责任感,在平时的工作中要严格的要求自己,而且还要具有学习精神,平时要多向同事虚心请教,使自己具有更强的业务能力。还要认识到做工程就跟做人一样,做一个工程的原则就是我们所有工作人员的做人原则,我们工作人员诚实了,我们做的工程就是诚信的,我们做的工程成功了,那也就是我们做人的成功。

我们年轻人应该具有理想,说的大点我们是国家的希望,说的小点我们公司的希望,说的再小点我们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我要有一个信念,做一个精品的工程来回报社会,做个有为的年轻人来感恩父母。

质量安全心得体会 篇9

20xx年12月21日在禅居饭店二楼会议室由公司企业发展部主办,聘请河南卓越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资深讲师沈奚强老师给我们做了一期为期3天的关于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二合一管理体系的培训学习。前段学习的质量管理体系既iso9000,该体系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产品生产全过程的有效控制达到持续提高顾客满意度。环境管理体系既iso14000,该体系主要的目的在于通过产品生产过程中对周围环境影响的控制、改善以提高相关方的满意。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既ohsas18000,该体系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产品生产过程中对员工的保护和员工健康的关注及改善已达到员工满意持续提高。作为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依据,三个标准所采用的管理方法基本相同,都遵循了pdca的管理方法,对类似的管理事项,其管理思路基本相同,都强调了对法律法规的遵守,其目的都在于持续改进。

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三合一管理体系主要是通过三套管理方法的有效结合,使得三套管理方法的三个标准相互兼容、相互补充已达到管理体系整合的需要。通过三合一管理体系的学习,有效控制我们的产品生产过程,通过对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的因素分析来反映企业经营。作为企业管理部门的一名自评师,通过此次培训让我学习内审相关知识的同时,也认识到了我部门在工作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质量管理体系,就持续提高顾客的满意度方面我们景区部门还不是做得很到位。作为景区的管理部门,我们的顾客就是来自各地的游客,我们的产品就是景区管理,也就是景区游览环境。质量管理要求我们站在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分别是:1、以顾客关注为焦点。2、领导作用。3、全员参与。4、过程方法。5、管理的系统方法。6、持续改进。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的基础上持续改进、提高顾客满意度,而我们作为景区管理部门,我们一直以游客的关注为焦点,可是我们在工作中还存在缺陷,但是我们部门在不断的。学习总结工作方法持续改进,领导对于我们部门开展工作至始至终都很支持和鼓励,我们也通过本部们人员的不懈努力改进和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技巧,提高了我们工作效率,给各游客提供一个舒适的旅游环境。

二、环境管理体系,景区管理部门作为公司的管理部门,其对环境的影响是很大的,同时由于我们景管部的所有同志们至始至终形成的环保意识,我们部门环境管理体系做得相对到位,只是在现有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改进,提高,站在企业的角度,通过对景区管理成本的持续控制,已达到能源、资源的有效运用,用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利润。

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这是这次培训的重点,也是在原有的质量、环境管理体系上加入的新内容,主要针对对员工健康和安全的关注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我们企业的理念是以人为本、善待员工,而该套管理体系完全站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通过对员工工作过程中影响健康和安全的因素的控制和改善,提高员工的满意度。作为景区管理部门我们通过对职工的特殊保护和对特殊工种操作制作规章制度来约束和防止危险源对人体的伤害和影响,同时由于我们单位所处行业的特殊、复杂性,我们的规章制度和防范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还不是很完善,还有待我们大家齐心协力来改进和提高。

这次培训不仅仅是让我对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以及前段学习的质量管理,三合一管理体系有了系统的认识和操作的实践,我在学到了丰富的知识的同时,还深刻的感受到了我们公司员工的团结和友爱,我们薛经理和韩经理,薛经理对我们年轻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以及我们年轻人之间的团结和友爱,我们处室团结的精神。薛经理和韩经理总是把我们工程处所有人的工作安排的妥妥当当,时刻关心我们出行上山排查的安全,尤其是我,薛经理和韩经理时刻将我的安全和需要记在心上,关心我的生活,我的学习,很感谢他们。再此,还要谢谢公司领导对于我们这次学习的大力支持和多方帮助,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公司的明天将更好。

质量安全心得体会 篇10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质量安全是当前社会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着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以及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和生命安全,而且与社会的文明进步、公共卫生、和谐稳定都具有紧密的联系。近年来国家通过立法,先后制定实施了《畜牧法》、《动物防疫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我们以法律为准绳,不断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从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质量安全监控体系,注重源头监管。通过在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上不断探索前进。笔者结合自身几年来的工作实践,浅谈两点体会。

一、 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漏管现象较多。

一是源头管理点多面广。尽管近年来规模化养殖发展迅速,但“千家万户”家庭养殖模式还普遍存在,给源头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对规模养殖场监管率较高,对散养户监管还不到位,还有一些经营者对畜产品安全意识不够,不理解嫌麻烦,对养殖档案记录意识不强。

二是调入调出畜禽及产品的监管还存在缺陷。经营者不主动报检,完全靠基层监管人员巡查督促检疫。据统计,全县每年从县外调入商品肉猪5万头以上,家禽10万只以上,家禽产品上百吨。由于畜产品安全监管实行分段管理,难以对外地调入畜禽及其实施源头监控;分散性较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值得我们深思。

三是投入品监管困难,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环节具有多重性和特殊性。畜产品生产过程是多行业、多领域共同生产的过程,其中包括养殖行业、兽药生产行业、饲料加工行业、兽药饲料经营行业。每个行业的经营者都要从畜产品生产中力求获得最大利益,于是就有了伪劣兽药、伪劣饲料、禁用添加剂;养殖者有意无意选用这样的兽药、饲料及添加剂,危及畜产品质量安全;而基层畜产品安全监督机构所能监管的范围只能是养殖环节、兽药、饲料经营门店、屠宰环节、畜产品流通环节和产地检疫环节,简言之,只能监管伪劣兽药、饲料不能卖,问题猪不能宰,问题猪肉不能上市,但是当检出问题猪时,只能使肉品消费者免受其害,而畜产品生产养殖者的损失后果已经造成。

2、基层监管人员素质不高。例如在动物及其产品检疫上,一些基层动物检疫工作只注重收取检疫费用,不严格执行程序,对检疫工作敷衍塞责。个别监管人员专业水平不高,表面虽在开展监管工作,但对监管知识一知半解,不能达到预期的监管效果。基层站对规模养殖场监管力度不够,督促养殖业主规范建立养殖档案上不尽力,认为是养殖业主自己的事,导致养殖场养殖档案不规范,一但发生事故无法追根溯源。

3、畜产品安全检测设备和技术落后。特别是乡镇动物检疫设备、技术落后,基层检疫设备仍然停留在依靠体温计、检疫刀、检疫钩和感观的原始时期,特别是碰到违法案例时,由于缺乏足够的取证设备,现场无法立即进行取证,导致因证据不足而无法立案,从而助长了违法者的嚣张气焰。随着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日俱严格及动物疫病的频繁发生,原有的检疫技术和设备已不能适应当前检疫形势的需要,迫切需要对动物检疫人员进行新技术培训和检疫设备更新。

4、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面宽量大,责任重大,目前“瘦肉精”监测、兽药残留检测等尚未列入财政经费,现有的工作经费难以支撑当前越来越繁重的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迫切需要各级财政加大经费投入和保障。

5、综合执法体系不够完善。畜产品质量监督执法机构和力量分散,很多时候需要多部门协作,但基层执法机构和体系不健全,各执法职能部门相互推诿扯皮和配合不力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对策和建议

1、加大舆论宣传。特别要建立覆盖县乡村的宣传网络,广泛宣传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典型案例警示教育,交流各地先进经验,多途径多形式宣传畜产品安全知识,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做好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努力营造政府重视、社会各界支持、群众理解、有利于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开展的良好氛围。使广大养殖户和经营者认识到畜产品安全的重要性,使他们能够学法、懂法、守法,严格行业自律,主动接受监督管理。

2 、强化队伍建设。重点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提高素质,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责任制和开展法律法规、业务知识技能培训,增强执法监管人员的责任心和业务技能。做到不让违法行为在我手上溜过,案例评判不在我手中错过,症状诊断不在我手上误过;二是充实力量。有的乡镇仅落实一个人具体负责,难以适应量大面广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和执法程序的要求,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形成空档,产生畜产品安全监管的漏洞。因此,应及时充实加强基层畜产品安全监管专业人才,努力造就一支作风优良、素质过硬、技术精湛的畜产品安全卫士。

3、调整工作思路。按照畜产品质量安全重源头的特点,畜产品安全监管的指导原则应是立足源头,抓好监管保安全,管住生产加工企业,监督市场流通环节。对畜禽养殖环节、兽药、饲料生产企业、动物屠宰加工企业,按照标准开展全面整治,符合标准的给予备案挂牌,按管辖区域由同级职能部门监管并予以公示;市场流通环节对公示名单以外企业的产品按违法惩处:公示名录企业的产品检查出质量问题实行责任追溯制,产品返回、承担损失责任,追究法律责任;对不符合规定标准的生产、加工企业给予取缔关闭。斩断畜产品安全隐患根源。

4、加大畜产品安全监管经费投入。将畜产品安全监管执法装备、监测经费纳入各级地方财政全额预算范畴,如:检疫检验设备购置、瘦肉精监测专项经费、兽药残留检测经费等;同时由公共财政补足解决村级畜产品安全监管信息员工资和日常运转费用,逐步改变仅凭一双眼睛、一把刀的传统检疫、检测手段,逐步实现以科技手段监管、以法律手段惩处的目标,消除畜产品安全的祸源。这是做好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最为根本的环节。

5、整合执法资源,强化协作监管。在大力推行既定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基础上,加强与商贸、农业、工商、卫生、公安、药监等有关部门的综合协调与日常监管的协作,充分运用行政、司法等手段,整合执法资源,明确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职能和应行使的职权、以及所担负的义务和责任,着重建立行之有效的长效监管机制。建立分工负责制,谁管理谁负责,构成强大的畜产品安全监管网络体系。杜绝出现监管上的错位、缺位和推诿现象。真正做到从产地到餐桌全程无缝监管。

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篇11

一、全院医学设备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实行医院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装备处、各设备使用科室的设备质量与安全小组(由科主任、医学工程人员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三级管理,每台设备要指定专人管理,严格使用登记,认真检查保养,保持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开机使用,并保证张卡物相符。

二、新进设备、仪器在使用前要由装备处医学工程人员负责参加验收、调试、安装,组织有关科室专业人员进行操作管理、使用和培训,使之了解仪器结构、性能、工作原理和使用维护方法后,方可独立使用,凡初次独立操作者,必须在熟悉该仪器的同志的指导下进行,在未熟悉该仪器操作前,不得连接电源,以免连接错误,造成损坏。

三、设备、仪器使用人员要严格按仪器的技术指标、说明书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使用仪器前,应判断技术状态确实良好,使用完毕,应将所有开关手柄放在规定位置。

四、十万元以上的大型医疗设备要建立使用记录、维修保养记录本,每台设备的使用记录要由专人负责,及时记录设备的使用及维修保养情况,每月统计使用情况报装备处设备管理科,使用维修保养记录本用完后及时交到装备处领取新本,由装备处存档,装备处安排专人负责设备的专业性技术维修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查设备的使用运行状况和记录完整情况,以此作为二级质控的参考。

五、不准搬动的设备不得随意搬动,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发现设备工作异常时,应立即查找原因,及时排除故障,必要时请装备处协助,严禁带故障和超负荷使用运转。如遇设备故障需要维修,科室应按规定填写《科室购置配件、维修申请表》,由责任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安排维修,未经批准严禁将设备带出外地维修。

六、仪器设备(包括主机、附件、说明书)一定保存完整无缺,即使是故障元件,未经医学工程人员检验也不得任意丢弃。

七、应急调配及备用设备,科室间调剂使用时,一定经主管科室主任批准,仪器管理人员办理交接手续,使用完毕及时归还,验收后放回原处。

八、医学设备、仪器属于公用资产,应专管公用,任何人不准以私有财产垄断使用降低设备的使用率。对于使用率过低或使用不当使设备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者,装备处上报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处理。

九、贵重设备原则不能外借,特殊情况须经院长批准,方可借出。收回时由保管科室检查无误方可收下保管。

十、设备房间内应保持整齐、清洁,要经常注意门、窗、水、电的关闭。注意防水、防潮、防尘,设备房间内严禁放置与工作无关的物品,如无特殊要求,医疗设备房间温度应控制在10-30摄氏度,相对湿度控制在40-60%,如达不到要求,科室应申请安装空调或除湿机等设备。

十一、根据不同情况,设备要定时开机,运行,避免长时间停机受潮造成设备不必要的损坏。

十二、若发现设备损坏或发生意外故障,应立即查明原因和责任,若系违章操作所致,要立即报装备处,视情节轻重进行赔偿处罚或进一步追究责任。

1、一般事故:未按操作规程使用,造成万元以下设备损坏,尚能修复,不致影响工作者,按一般事故处理。

2、责任事故:未按操作规程操作,造成万元以上的设备损坏而不能修复者,按责任事故处理。

3、重大事故:因工作责任心不强、顽固职守造成万元以上设备损坏而不能修复者,或虽能修复但设备事故损失费(修复费+停机损失费)在万元以上者,按重大责任事故处理。

4、无论任何事故发生后,都要立即组织事故分析。一般事故分析会由装备处组织使用、维修等人员参加,重大事故分析会报请院领导主持。

5、事故分析会的主要内容是针对事故原因、事故责任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以及制定防范措施,要做到事故原因不明、责任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不受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篇12

1、组织机构

组长:

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成员:

2、职责分工

2.1、组长是食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负责人,对本公司区域内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负总责,统一领导、协调本公司区域内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协调机制和监督管理责任制。

2.2、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为本公司食品质量安全的管理人员,负责日常督促公司采购人员、销售人员、包装人员、发货人员等员工按公司规定的食品质量安全制度执行;

2.3、公司内凡是直接接触产品的采购人员、销售人员、包装人员、发货人员是食品安全的执行人员,对各自环节负直接责任,并按公司食品安全制度履行自已的职责,保障所经营的食品安全卫生;

3、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3.1、确保从事直接接触食品的。工作人员(包括采购人员、销售人员、包装人员、发货人员等)未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源携带者),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

3.2、从事直接接触食品的工作人员(包括采购人员、销售人员、包装人员、发货人员等)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

3.3、公司为从事直接接触食品的工作人员(包括采购人员、销售人员、包装人员、发货人员等)建立健康档案,由专人负责保存并随时更新,保存期不得少于两年,经疾病控制中心检查无相关传染病者方可上岗。

3.4、从业人员工作时,不准吸烟、吃食物或从事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活动,个人的衣物、药品、化妆品等不得存放在食品经营区内。

4、食品进货检查验收制度

4.1、为了加强本公司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确保本公司按照法定条件、要求从事食品经营活动,销售符合法定要求的食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制定本制度。

4.2、凡进入本公司的食品都应当实行进货检查验收,审验供货方的经营资格,验明食品合格证明和食品标识,索取营业执照、食品流通许可证、检验报告、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执行标准、及相关票据等相关证件。应当检验检疫的,还应当向供货方按照产品生产批次索要符合法定条件的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或者由供货方签字或者盖章的检验报告复印件。

4.3、对于预包装食品,本公司的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对食品包装标识进行查验核对,内容包括:

4.3.1、中文标明的商品名称、生产厂名和厂址;

4.3.2、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

4.3.3、商标、性能、用途、生产批号、产品标准号、生产许可证编号、定量包装商品的净含量及其标准方式;

4.3.4、根据商品的特点和使用要求,需要标明的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份和含量、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

4.3.5、限期使用商品的生产日期、安全使用期(保质期、保鲜期、保存期)、失效日期和贮存条件;

4.3.6、对使用不当、容易造成商品损坏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的警示标志或中文警示语

4.3.7、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其标签还应当标明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

4.4、法律、法规规定必须检验或者检疫的农产品及其他食品,必须查验其有效检验检疫证明,未经检验检疫的,不得上市销售。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应经有关产品质量检测机构或市场设立的检测点检测合格才能上市销售。

4.5、本公司的相关工作人员必须经常检查食品的外观质量,对包装不严实或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必须及时予以处理,对过期、腐烂变质的食品,立即停止销售,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4.6、本公司的采购者按照食品广告指引购进食品时,要注意查验是否有虚假和误导宣传的内容。

4.7、本公司管理人员要指导场内相关工作人员做好食品进货查验工作,检查督促相关工作人员落实进货查验工作,对重要食品的相关票证,统一保管,集中备案,接受行政执法部门的检查。

4.8、本公司的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货时,对查验不合格和无合法来源的食品,坚决拒绝进货。发现有假冒伪劣食品时,及时报告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4.9、进口食品必须做到:

4.9.1、查验进口食品的合法证明,索要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签发的进口食品《卫生证书》。

4.9.2、所有预包装进口食品必须加贴中文标签。

4.9.3、检验入库进口食品的品名、生产日期、保质期、厂名是否齐全。

4.9.4、进口食品入库验收时做到种类及数量准确无误。

4.9.5、所有进口食品根据种类,采用抽检,全检的方式进行验收。

4.9.6、进口食品入库验收时,由两名以上人员共同验收。

4.9.7、验收人员对进口食品及时验收入库,并填写验收记录签字确认。

4.9.8、若因验收人员失职,造成不合格进口食品进库,将依据事情具体性质,追究验收人员责任。

4.9.9、仓库管理人员要妥善保管索证的相关资料和验收记录,不涂改,不伪造,其保存期限不少于进口食品使用完毕后6个月。

4.9.10、仓库管理人员每月要对库存进口食品进行盘点,掌握先入先出的原则。

5、食品质量自检制度

5.1、为了加强本公司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确保本公司按照法定条件、要求从事食品经营活动,销售符合法定要求的食品,确保广大消费者购买到安全放心的食品,制定本制度。

5.2、本公司内工作人员必须保持场内整洁卫生,经营的食品必须符合国家、地方或行业制定的质量卫生标准。

5.3、本公司配备专职食品质量监督员负责食品质量的督促管理工作,并做好进货食品索证和查验登记工作,经常查验食品的内外质量,严格执行食品准入各项标准,保证不销售任何不合格食品。

5.4、经质量自检不合格的食品,立即停止销售,进行销毁或作无害化处理。

5.5、本公司设立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栏,对每天的食品质量自检结果(包括品种、产地、检测情况等)进行公示。

6、食品质量承诺制度

6.1、为确保本公司按照法定条件、要求从事食品经营活动,销售符合法定要求的食品,提高食品质量水平,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特制定本制度。

6.2、本公司本着“公平、自愿、诚实、守信”的原则,文明经商、诚信经营,遵守有关市场管理法律法规,自觉维护市场秩序,不损害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6.3、本公司积极参与食品准入工作,遵守各项食品准入制度,接受工商部门和消费者的监督和管理。

6.4、本公司按照市场准入标准,建立各项内部食品质量管理制度;并完善内部管理,建立食品质量档案和管理机构,明确责任,专人负责。

6.5、本公司加强食品质量的日常管理:做好进货食品索票索证和查验登记工作,保证食品来源合法真实;经常查验食品的内外质量,严格执行食品准入各项标准,保证不销售任何不合格食品。

6.6、本公司对消费者作出如下食品质量承诺:所经营的食品符合相应的标准,在保质期限内,无腐烂变质,包装标识符合要求,标识内容属实,票证合法齐全,并在出售食品时向消费者提供购货凭证或商品质量信誉卡。

6.7、本公司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对销售的食品采取质量先行负责、“三包”等方式,落实质量承诺责任。

6.8、本公司认真配合有关部门的日常巡查和市场检查,自觉学习食品安全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并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建议和顾客咨询投诉,完善售后服务措施,努力为所有消费者服务。

7、不合格食品退市、召回制度

7.1、为加强本公司食品质量管理,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活动,确保本公司按照法定条件、要求从事食品经营活动,销售符合法定要求的食品,维护本公司声誉,特制定本制度。

7.2、对不合格食品实施退市制度,是指对销售质量不符合国家、地方或者行业标准或有关要求,或存在其他安全卫生隐患的食品,采取停止销售,退出本公司的管理制度。

7.3、下列食品为不合格食品,应停止销售,退出本公司:

7.3.1、未在显著位置清晰地标明食品名称、净含量和固形物含量、生产者的名称和地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贮藏说明、产品执行标准、生产许可证号、质量等级等;

7.3.2、预包装进口食品无中文标明的原产国的国名或者地区名以及在中国依法登记注册的代理商、进口商或者经销商的名称和地址的;

7.3.3、超过保质期或保存期的;

7.3.4、经感官鉴别已经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其他感官性状异常,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

7.3.5、容器包装污秽不洁、严重破损,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

7.3.5、应当检验、检疫而未检验、检疫,或检验、检疫不合格的;

7.3.6、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的;

7.3.7、使用非食用色素或其它非食用物质加工的;

7.3.8、伪造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在商品上伪造或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国际标准采用标志、防伪标志等质量标志等,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或使用绝对宣传用语的;

7.3.9、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或者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的;

7.3.10行政监管机关公布属于不合格食品的;

7.3.11、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或者存在隐患,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

7.4、本公司工作人员发现所销售的食品属本制度所列的不合格食品,应立即停止销售该食品,并采取下列措施:

7.4.1、立即清点不合格食品,登记造册:时间、食品数量、生产者、产地、规格;

7.4.2、将不合格食品撤出市场,并通知生产企业或供货方,本公司下游采购商,配合召回已售出食品,并向有关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7.4.5、供货商或生产者未到前,对退市食品做好装箱、包装处理,妥善保管,不得与合格食品混放;

7.4.3、对有毒有害、腐烂变质的食品应交由有关部门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销毁;

7.4.4、可能造成安全卫生危害的,立即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相关行政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7.5、对已经出售的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人身安全的不合格食品:

7.5.1、本公司选择能够覆盖销售范围的新闻媒体予以公告,或者在营业场所内公示,通知购货人退货,将不合格食品追回和销毁。

7.5.2、通知本公司下游采购商配合召回已售出食品,将不合格食品追回和销毁。

7.6、本公司工作人员应对本公司内的食品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不合格食品应立即停止销售,退出市场。

7.7、本公司对消费者作出食品质量承诺,并在出售食品时向消费者提供购货凭证或商品质量信誉卡。

8、食品购销台帐制度

8.1、为加强本公司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保证上市食品质量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8.2、本公司内的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建立食品进货台帐,并建立销货台帐。

8.3、进货台帐如实记录购进食品名称、购货时间、规格(品种)、数量、供货方名称及其联系方式、检验检疫证明编号、相关检验报告的时间、食品质量保质期限等情况。

8.4、销货台帐应如实记录销售食品名称、销售时间、规格(品种)、数量、购货方名称及其联系方式等情况。

8.5、进货台帐和销货台帐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8.6、将进货票据、发票、检验报告等易于丢失的凭证在每次进货后及时粘贴于台账上。

8.7、本公司确保在购进食品时,向供货方索取有关票证,并做好登记工作,对索取的票证分类建档,以保证食品来源渠道合法、质量安全。

8.8、消费者有要求的,本公司在出售食品时,提供合法销售凭证,未能提供合法销售凭证的,提供商品质量信誉卡。

8.9、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检查、检测的本公司食品质量信息内容,也须做好台帐登记工作:

8.9.1、食品质量检查和检验、检测结果;

8.9.2、不合格的食品质量情况;

8.9.3、经多次检查、检验合格的和不合格的食品名录;

8.9.4、其他需要登记备注的信息。

9、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方案

9.1、为了预防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及事故进一步扩大,保障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落实食品安全环节的事故责任,进一步开展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9.2、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公司应主动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事故人员的抢救、就医工作,并做好医药费的安排工作;

9.3、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企业法人应立即领导企业员工做好食品安全处置工作,分析造成事故的原因,立即停止问题产品的销售;

9.4、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公司应全员努力,实行问题产品的召回制度,并通知各问题产品销售渠道,最大范围内防止事故扩大。对有毒有害、腐烂变质的食品应交由有关部门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销毁;

9.5、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公司应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对已经出售的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人身安全的不合格食品,公司选择能够覆盖销售范围的新闻媒体予以公告,或者在营业场所内公示,通知购货人退货,将不合格食品追回和销毁,并做好事故赔偿工作;

9.6、事故处理后,公司应进一步分析事故原因,找出公司内部的问题,全员树立食品安全责任意识,完善产品采购、生产、包装、销售各环节责任机制,为下一轮经营做好准备;

10、食品协议准入制度

10.1、为规范食品经营管理,明确食品来源和责任,提高本公司的食品质量,确保食品消费安全放心,特制定本制度。

10.2、本制度所称食品协议准入,是指本公司以协议方式与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食品质量合格的生产加工公司和管理规范的批发市场、大型批发商建立购销挂钩关系,明确供货主体和供货产品质量责任,建立优质食品进入本公司的快速通道,保障上市食品的安全。

10.3、食品购销挂钩形式包括:场厂(场)挂钩、场地挂钩、户厂挂钩、户地挂钩等各种购销挂钩制度。

10.4、本公司应当与供货方建立购销挂钩关系,签订购销合同,并使用规范的合同文本。在合同中订立产品质量保证及对不合格商品的召回、退货、赔偿和解除合同的条款。

10.5、本公司工作人员应做好供货方的主体资格和产品质量的考察工作,审验供货方的经营资格,验明食品合格证明和食品标识,索取相关票证。应当检验检疫的,还应当向供货方按照产品生产批次索要符合法定条件的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或者由供货方签字或者盖章的检验报告复印件。

10.6、与本公司建立购销挂钩关系的食品,可简化准入手续,根据协议约定,凭证明供货方产品的票据进入本公司。

10.7、本公司工作人员应加强对挂钩食品的质量查验,发现不合格产品,应立即停止销售。

11、员工食品安全培训制度

11.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制定如下:

11.2、食品经营人员必须在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相关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之后方可上岗;

11.3、食品经营人员的培训包括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食品从业人员;

11.4、定期组织食品经营人员培训,制定培训计划,每季度组织培训一次,每次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并做好相关培训记录;

11.5、培训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北京市食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11.6、新招收的食品经营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后方可上岗;

11.7、建立从业人员培训档案,将培训时间、内容等记录归档。

12、食品检查、存储、运输制度

12.1、食品检查制度

12.1.1、建立食品卫生检查监督小组,定期、不定期对本公司进行卫生检查和环境卫生检查;

12.1.2、把好食品采购、进货关,不准采购霉变、有毒、有害或无证不合格的食品,确保所购食品卫生安全;

12.1.3、对储存食品应进行冷藏保鲜,无需保鲜的食品应做到离地隔墙,分类堆放整齐,先进先用、用前检查有无变质变味;

12.1.4、检查结果应有记录,有汇报,查出问题立即解决,并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12.2、食品存储制度

12.2.1、食品储存有专门的食品库房,进出食品有登记;

12.2.2、库房周围保证无污染源;

12.2.3、库房配备专职人员定期进行打扫,定期通风换气,定期查看是否有超期食品,如有及时处理;

12.2.4、冷藏食品配有专用的冰箱、冰柜;

12.2.5、食品储存配有专用的消毒设备,随时对储存的工具、容器等进行洗刷消毒;成品码放时,与地面、墙壁保持一段距离,便于通风,定期检查记录。

12.3、食品运输制度

12.3.1、运输工具符合卫生要求;

12.3.2、运输时避免强烈震荡、撞击,轻拿轻放,防止损伤;不与有毒有害物品混装、混运。

质量安全心得体会 篇13

四季度决战已进入关键的攻坚阶段,抓好安全生产是当前最为重要的任务。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们积累了许多抓安全的成功经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由于煤矿生产的特殊性,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是现场安全大检查,这也是多年来形成的共识。要进一步发挥好这一成功的做法,提高安全大检查的质量和效果,就必须在强化、深化、细化上下功夫、做文章。我感到应突出“十抓”。

一是抓检查的质量。安全质量大检查不是图形式、走过场,而是实实在在地解决现场存在的,促进安全生产。因此,组织各种形式的安全质量大检查,必须把检查的质量、效果放在第一位。坚决防止走马观花,摆花架子的不良现象。要大力推行动态浮动定级验收制度,对各个专业、各个层次都要明确标准,逐条检查,逐条。我们规定,每次大检查必须明确一名副矿级干部或专业副总牵头,对所检查的地点、项目、结果负总责。同时,要求采煤专业每月至少要验出两个合格品或不合格品,掘进专业每月至少验出四个合格品或不合格品。并对机电设备安装、巷道扩修、维修都实行验收、定级考核,坚决不搞“你好我好大家好”。

二是抓检查的重点。安全大检查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只强调大而全,还应细而精,做到重点突出,细化分类,有的放矢,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当前,要重点检查顶板、一通三防、机电运输、防治水以及重点工作头面的达标质量。抓住这几个重点,就抓住了安全的重大环节。如:防治水要突出检查受水威胁头面注浆改造、残流水封堵和各项探放水工作;一通三防要突出检查瓦斯异常区和防灭火的管理,解决好通风系统负压问题;顶板管理要突出检查支护强度、采煤工作面初采、二分层假顶和三叉门口的管理问题;机电管理要突出检查设备使用和“四大件”安全保护系统的管理,确保矿井的供电安全。并建立起安全隐患库和重大危险源档案资料库,实现微机化管理,做到事事有人管,项项有措施,从而防止各类重大事故的发生。

三是抓三个薄弱。就是对薄弱时间、薄弱地点、薄弱人物实施重点的检查。实践证明,大量的事故都是在“三个薄弱”上发生。木桶盛水的多少不是取决于最长的木条,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所以,安全质量大检查要有意识、有目的的对薄弱地点、薄弱班次进行检查,避免大检查“一窝蜂”、相互撞车、顾此失彼的现象。并建立“双十”预警机制,重点对两头忙的“疲劳人”、思想波动大的“情绪人”、安全意识淡薄的“鲁莽人”、挣钱不要命的“经济人”、不安心本职工作的“跳槽人”等十种薄弱人物和区队领导班子调整时期、现场条件发生变化的特殊时期、重要节假日及农忙时期、企业管理机制转型时期等十种薄弱时间,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是抓责任制落实。到现场检查动尺上线,查处隐患是检查的表现形式,其根本是检查安全业务保安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抓住根本,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仅限于就事论事、就问题处理问题,就等于“摁下葫芦瓢起来”,难以保证长久的安全生产。因此,每项检查都要检查业务保安责任制的落实,检查区队科室安全管理是否到位,检查区队干部执行制度是否严格,检查盯班干部是否真在现场发挥作用,检查工长班组长安监员是否认真履行职责,等等。从而促进责任制的落实,形成压力传导机制,增强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

五是抓干部作风。干部作风的好坏决定着各项工作的成败。安全质量大检查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查作风。我们规定:下井检查不仅要查职工的正规操作、按章作业,更要查干部的作风状况。干部作风检查的重点内容是,看是否落实了区队干部三班盯现场,看干部是否做到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看是否保持了动态的质量达标,看是否关键时刻盯上靠上抓问题整改。对各级干部明确提出了“发现不了问题是最大的问题”、“重复出现的问题是干部管理的问题”的作风要求,促进了各级领导干部“四到位”、“四落实”和“两个百分之百”,即:认识、思想、责任、工作到位,目标、任务、要求、措施落实,以百分之百的时间、百分之百的的精力投入现场安全工作之中。

六是抓复查整改。发现问题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安全质量大检查的效果根本要看问题整改的结果。因此,检查过后必须抓复查。对同一地点、同一问题采取“杀回马枪”、进行“回头看”的方法,促进问题整改的落实。在这方面,我们始终坚持了安全质量大检查集体汇报制,由检查人员和所在区队管理干部参加,对检查出的问题不仅填写问题落实整改表,还要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明确整改落实的时间、人员、标准,并当场落实有关人员进行复查验收,问题仍然不解决的,予以加倍处罚,较好地解决了整改问题重视程度不够、效率低、推诿扯皮、问题重复出现的现象。

七是抓动态质量达标。一律采取不打招呼、不预先通知的办法,组织人员进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质量检查,不搞停下产来迎接检查,凡生产沿途和工作头面,一切操作和设施使用均要达到质量标准化的规定要求,查真实的情况,求真实的效果,月度定级考核依据动态检查,以此扭转基层区队静态达标迎接检查的习惯,把工作的注意力、工作的重点放在动态的生产过程中,既保证了安全质量,又促进了生产的良性循环,提高了劳动工效。

质量安全隐患排查制度 篇14

第一项首诊负责制度

1、第一次接诊的医师或科室为首诊医师和首诊科室,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转院和转科等工作负责,并认真书写医疗文书。

2、首诊医师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处理,并认真记录病历。对诊断明确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或提出处理意见;对危重或诊断尚未明确的患者应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应及时请上级医师或有关科室医师会诊。

3、首诊医师下班前,应将患者移交接班医师,把患者的病情及需注意的事项交待清楚,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4、对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应采取积极措施负责实施抢救。如为非所属专业疾病或多科疾病,应组织相关科室会诊或报告医务科组织会诊。危重症患者如需检查和住院者,首诊医师应陪同或安排医务人员陪同护送。

5、被邀会诊的科室医师须按时会诊,执行医院会诊制度。会诊意见必须向邀请科室医师书面交待。

6、两个科室的医师会诊意见不一致时,需分别请示本科上级医师,直至本科主任。若双方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由首诊医师负责处理并上报医务科或总值班协调解决,不得推诿。

7、复合伤或涉及多科室的危重患者抢救,在未明确由那一科室主管之前,除首诊科室负责诊治外,所有的有关科室须执行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协同抢救,不得推诿,不得擅自离去。各科室分别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及时做病历记录。

8、首诊医师对需要紧急抢救的患者,须先抢救,同时由患者陪同人员办理挂号和交费等手续,不得以强调挂号、交费等手续未完成而延误抢救时机。

9、首诊医师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在患者病情稳定之前不宜转院,因医院病床、设备和技术条件所限,须由副主任及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或科主任或副主任亲自察看病情,决定是否可以转院,对需要转院而病情允许转院的患者,须由责任医师协同急诊科联系120指挥中心,并按120患者转运有关规定,进行转院,并对病情记录、途中注意事项、护送等均须作好交代和妥善安排。

10、急诊科严格限制以“共管”形式管理跨科、跨专业患者,预检分诊时应根据患者的主诉与病情程度分清主次,由一科为主管理患者,其他科室以会诊的形式协助诊治。若无法分清主次,则首诊科室全面负责,其他相关科室会诊。

11、对符合转重症医学科继续治疗条件的,首诊医师需及时联系重症医学科,并办理相关转科事宜。

12、凡在接诊、诊治、抢救患者或转院过程中未执行上述规定、推诿患者者,要追究首诊医师、当事人和各相关科室的责任。

第二项三级查房制度

查房实行正(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三级查房。危重者入院后当天要有上级医师查房;夜间病重者入院后,次日要有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二级医师书写三级医师查房记录,一级医师书写二级医师查房记录,查房前各级医师对需要进行讨论诊断和治疗的病例,事前应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作好充分准备,以提高查房质量。

1、三级医师查房规定

(1)每周查房1-2次,应由二级医师、住院医师、进修医师、护士长和有关人员参加。

(2)解决疑难病例,审查新入院及危重病人的。诊疗计划,决定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新的治疗方案及参加全科会诊。

(3)抽查医嘱、病历(特别检查是哪级医师查房,记录书写的质量)、护理质量、发现缺陷、纠正错误、指导实践、不断提高医疗水平。

(4)利用典型、特殊病例,进行教学查房,以提高教学水平。

(5)听取医师、护士对医疗护理工作及管理方面的意见,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建议,以提高管理水平。

2、二级医师查房规定

(1)一般患者每周查房3次,一般患者入院后,二级医师首次查房不得超过48小时。应有本病房住院医师、进修医师、实习医师、责任护士参加。

(2)对所管病人分组进行系统查房,确定诊断及治疗方案、手术方式、检查措施,了解病情变化以及疗效判定。

(3)对危重病人应每日随时进行巡视检查和重点查房,提出有效和切实可行处理措施,必要时进行晚查房。

(4)对新入院病人,如一周后仍诊断不明或治疗效果不好的病例,应进行重点检查与讨论,查明原因。

(5)疑难危急病例或特殊病例,应及时向科主任汇报并安排上级医师查房。

(6)对常见病、多发病和其他典型病例进行每周一次的教学查房,结合实际,系统讲解,不断提高下级医师的业务水平。

(7)负责修改和指导一级医师书写的各种医疗记录,以提高书写水平。检查病历、各项医疗记录、诊疗进度及医嘱执行情况、治疗效果,发现问题,纠正错误。

(8)检查指导住院医师工作,避免和杜绝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签发会诊,特殊检查申请单,审查特殊药品处方及病历首页并签字。

(9)协助科主任决定病人的入院、转科、转院问题。

(10)注意倾听医护人员和病人对医疗、护理、生活饮食、医院管理各方面意见,协助护士长搞好病房管理。

3、一级医师查房规定

(1)对所管的病人每日至少查房2次,早晚查房一次,上午、下午下班前各巡视一次,危重病人和新入院病人及手术病人重点查房并增加巡视次数,发现新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2)对危急、疑难的新入院病例和特殊病例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

(3)及时修改被带教医师书写的病历和各种医疗记录、医疗文件等。

(4)向实习医师讲授诊断要点、体检方法、治疗原则、疗效判定、诊疗操作要点、手术步骤及分析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5)检查当日医嘱执行情况,病人饮食及生活情况,并主动征求病员对医疗、护理和管理方面的意见。

(6)作好上级医师查房的各项准备工作,介绍病情或报告病历。

第三项会诊制度

会诊制度是为了加强各科室间的医疗协作,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在临床工作中,凡遇疑难、危重病例或诊断不明确、疑与其它学科有关的病例,须及时申请会诊。

1、会诊医师须做到:

(1)详细阅读病历,了解患者的病情,亲自诊察患者,补充、完善必要的检查;

(2)会诊医师须详细记录会诊意见,提出具体诊疗意见并开出本科医嘱,会诊记录包括会诊意见和建议、会诊医师的科室、会诊时间及会诊医师签名等;

(3)必须充分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对患者需要自费或部分自费。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