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好孩子》教案【精选7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讲讲的过程中,观察比较图画故事中的角色(猴哥哥、猴妹妹、猴弟弟)的不同行为,大胆连贯地表述理解的阅读信息。
2、在活动中,学习认真倾听、大胆猜测、乐于表达。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幼儿有乘车的经验
3、猴哥哥、猴妹妹、猴弟弟的'头饰各一个
4、一段轻松的音乐、小图书幼儿人手一本
活动过程:
一、 乘车经验交流
二、 观察图片,引入主题
1、出示(PPT1),看!他们是谁?在干些什么?
2、请幼儿仔细观察,并会用较完整的语句表达图片内容。
3、教师根据幼儿观察到的进行总结。
三、 分段讲述,理解故事
(一)、通过观察,理解并判断谁是好孩子。
1、出示(PPT2)
提问:
(1)猴哥哥怎么了?
(2)猴弟弟、猴妹妹表情怎样?
(3)这样做是对还是不对?
2、出示(PPT3)
提问:
(1)猴哥哥上了车,干什么了?
(2)猴哥哥为什么要这样做?
3、出示(PPT4)
提问:
(1)接下来猴哥哥、猴弟弟、猴妹妹怎么了?
(2)谁上车了?
4、出示(PPT5)
提问:
(1)他们是谁?在干什么?
(2)学习售票员熊猫阿姨的话:这位老爷爷身体不好,请哪位乘客让个座儿。
5、出示(PPT6)
提问:猴哥哥、猴弟弟、猴妹妹他们的是怎么做的?
6、逐一出示(PPT7、8、9)
提问:
(1)最后是谁让座了?
(2)猴爸爸对猴弟弟说了些什么?
(3)猴哥哥为什么要带上假面具?
(4)你认为谁是好孩子?
四、教师带着幼儿点读故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掌握“着急、进来、衣服、头发、雨水”等词语,认识“紧、忘、奇、怪、疼、擦”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互相帮助,做一个关心别人的好孩子。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儿童生活故事。讲的是下雨天,奶奶心里很着急。她认为京京带着伞,不要紧;小玲忘了带伞,一定要淋湿了。结果出乎奶奶的意料,小玲衣服没淋湿,是因为小梅送她回来;京京把伞借给路远的同学,全身淋湿了。奶奶赞扬关心别人的小梅和京京都是好孩子。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还要通过读课文,懂得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
词语解释
哗哗:象声词,课文是下雨的声音。
着急:担心,不安。
嘭嘭嘭:象声词,课文是指敲门的声音。
奇怪:感到不理解,不明白。
噔噔噔:象声词,课文指急冲冲跑步声音。
直:本课是“不住地”意思。
心疼:疼爱,舍不得。
近、反义词
近义词:奇怪——惊奇 全——都 急忙——赶忙
反义词:外——里 进来——出去 借——还
剖析段篇章
全文共有7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节):写下雨了,小玲忘了带伞,奶奶心里着急。
第二段(第2-4节):写小梅送小明回家,奶奶夸她是好孩子。
第三段(第5-7节):写京京把伞借给路远的同学,奶奶夸他也是好孩子。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下雨天小梅打伞送小玲回家和京京借伞给路远的同学,奶奶夸奖他们俩是好孩子的事,赞美了他们热心帮助同学,关心同学的`好品质。
句段赏析
奶奶笑着说:“她真是个好孩子!”
“她”指的是小梅。因为小梅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主动打伞送小玲回家,这种乐于助人的行为得到了奶奶的夸奖。
教法建议
(一)课前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或教学挂图;生字词卡片。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本课生字中,“拉”的声母是边音,“京”“忘”“疼”的韵母是后鼻音,“怪”是三拼音。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着重指导学生分析识记以下几个生字。
她:女性的第三人称,要与“他”区别字形和字义。
衣:上下结构,上边是点横头,下边是衣字底。可想象上衣的形状,上面像领口,两旁像袖筒,底下为衣襟。
2.写字教学
本课生字中,“外”“她”“拉”“跳”“服”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但是,宽窄不一样,要用田字格认真写好这些字。
衣:点居中,不与横画相连。第三笔撇自横的中点起笔,向左下撇出。竖提自撇的中上部起笔,转折处低于撇尾,第五笔短撇写在横收笔的下方,最后一笔捺与左撇相背对称。
(三)词句教学
本课的生词都容易懂,学生读读课文的句子就理解了。有个别词语,教师可稍加点拨。如“奇怪”这个词,可以提问:奶奶为什么奇怪?通过读课文,学生就明白了:小玲忘了带伞,奶奶以为她一定要淋湿了,但小玲衣服一点儿都没湿,所以她很奇怪。然后指导学生用奇怪的语气读奶奶说的话,也就懂得“奇怪”的意思了。
(四)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2—3课时。
一、知识背景
《好孩子》叙写两个孩子在雨天帮助同学的故事,赞扬他们乐于助人的品质。本文主要特点为:
1、设置悬念。本文共有7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奶奶担心没带伞的小玲会被雨淋湿;第2~4自然段写没带伞的小玲被小梅送回家,衣服没淋湿,奶奶夸小梅是好孩子;第5~7自然段写带伞的京京衣服全湿回到家,原来他把伞借给路远的同学,自己却冒雨回家,奶奶也夸他是好孩子。事情的发展和结果恰好与奶奶的料想相反,曲折有致,由此赞美同学间的友情。
2、避实就虚。本文并未正面叙述和描写小梅和京京如何帮助同学,而是通过小玲和京京回到家中截然不同的情形以及奶奶的神态和语言加以表现,置留空间,耐人寻味,以此凸现同学间的关爱。
3、结构规整。本文第2~4自然段和第5~7自然段行文相同,均为:小玲(京京)进门——奶奶奇怪——小玲(京京)说明原因——奶奶称赞。相同的段式结构,学生易读易懂。
4、语言精到。本文中的奶奶是一线索人物,其心理、神态和语言,无不为学生指明行为导向,尤其是“着急”、“奇怪”、“摸”、“笑”、“心疼”等词,用语精到,奶奶的慈祥和蔼可圈可点。
二、学情分析
本文语言朴实,事例平常,贴近学生生活,仿佛是身边之事和熟悉之人,富有亲近感和感染力。低年级学生虽为独生子女,备受父母宠爱,但对互相关爱、乐于助人已有初步认识,思想情感上有一定基础,价值取向不难判定。加之本文篇幅短小,内容浅显,读懂学好亦无难度。教学中,应充满情感色彩,避免简单说教,尊重学生独特体验,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参与过程,在品读语言文字同时,探求做人道理。
三、教学理念
1、重视熏陶感染作用。《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教材改革中,应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和优势,使教材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教育性,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本课设计不作简单说教,而是让学生在感悟语句、拓展想像、练读对话、联系实际过程中,自然受到熏陶感染,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课标》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从学生的经验世界出发,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本课通过“联系实际,指导行为”等环节,以学生的自我体验为契机,引发学生与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
3、激发学生的想像力。《课标》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应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教材不是凝固、僵化的符号堆砌,而是师生互动、平等对话的媒体。本课择要让学生凭借语境展开想象,既是对课文思想内容的丰富,又是对文本的发展和超越,有利于开拓学生思维,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阅读教学中,可先由教师指导学习,再让学生进 www.haozuowen.net 行知识迁移,悟出学法。学生的智力、理解能力不同,悟出的方法和道理就不同,更能体现出学生的创造性。本文结构规整,教学中以一例带一例,重视过程,触类旁通,有肋于学习迁移,有助于实际应用。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梅和京京是好孩子的原因。有感情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句含义。通过品析人物、交流讨论和反复诵读,明白小梅和京京是好孩子的原因,并感受助人之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体验和感受,从内心喜欢课文中的人物,从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明晓同学间应互相关爱、乐于助人,并融入个体言行之中。
五、片段设计
本文是一篇选读课文,此类课文不作统一要求,可根据需要结合讲读课文进行教学。处理方式可灵活多样,体现弹性:
(一)理解拓展
1、自主学习,初步探究
(1)初读课文,了解小梅和京京是好孩子的原因。
(2)再读课文,了解奶奶这一线索人物的性格特征。
此环节的设计,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研读词句,发现小梅和京京身上的闪光点,体味同学间的友情和关爱;感受奶奶身上的美德,获取正确的价值取向。
2、小组合作,丰富内涵
“小梅怎样冒雨送小玲回家?”
“京京把伞借给路远的同学后,自己在回家途中会遇到哪些不便?”
此环节的设计,在于启发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并结合生活经验作合理想像,填补课文空白,既使人物形象更趋饱满,加深体验,同时又使学生想像能力得以发展。
3、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在你的身边发生过哪些乐于助人的事?该怎么称赞他(她)?”
“如果你遇到类似的情况,会怎么做呢?”
此环节的设计,既是语文能力的培养——简要叙述事情经过,借鉴课文表达方式进行称赞,同时又将课文内容与学生个人实际相联系,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自然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
(二)填补空白
师生和教材的关系,即读者和文本的关系,文本的意义是由读者创造的。作为选读课文,教师不必拘泥于教材原有结构,可灵活处理,变教材为学材,变教本为学本。根据本文避实就虚这一特点,可让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想像:
想像之一:小梅帮助小玲时所想所说所做,小玲到家后所说和小梅所说。
想像之二:京京在帮助同学时所想所说所做,那个同学所想所说所做。
想像之三:奶奶看见带了伞的京京全身淋湿回到家时所想。
想像之四:京京受奶奶称赞后所想所说。
学生可选择其一,根据自己独有的经验、独特的理解和体验参与解读文本,填补文本留下的“不确定空白”,使阅读活动更为丰富多彩。
(三)朗读练习
本文以对话为主,富含情趣,适合进行朗读练习。朗读时,应尊重学生独特体验,让学生入情入境,把握人物不同特点。朗读时可注重以下几点:
1、注意人物语气的变化
奶奶因担心小玲被淋湿而着急,因结果出乎所料而惊奇,因明白就里而欣喜,因京京衣服全湿而心疼,又因知晓原因而高兴。
2、把握人物语气的基调
小玲为有小梅这样的同学而高兴、自豪,京京为能解人所难而快乐、自豪。
(四)迁移运用
语文教学应注意选择切合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的教学方法,并使学生逐渐掌握适合自己思维特点的具有个性的学习方法,以一例带出多例,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悟出学习语文的规律。根据本文结构规整这一特点,可以第2~4自然段为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习第5~7自然段。
1、指导学习第2~4自然段
“哪几个自然段写第一幅插图的内容?小玲没带伞衣服为什么没淋湿?该怎样读奶奶和小玲的对话?”之后从“找、悟、读”等方面进行小结。
2、自主学习第5~7自然段
“你能用刚才的方法学习第5~7自然段吗?如果有困难,可以请教同学或老师。”
六、拓展资料
一位盲人的感谢信
感谢你们,校长和老师,
你们教育的孩子真好。
我说不出她的名字,
只知道她在你们学校。
一天,我顶着风雪回家,
不小心被一块石头绊倒。
她赶紧跑来把我扶起,
还替我找回甩远的书包。
从此,我们认识了,
她每天都来做我的向导。
一见面,甜甜地叫我阿姨,
清脆的嗓音总是带着笑。
早晨,她准时把我送过大街,
傍晚,准时把我接过小桥。
下雪天,她紧紧把我搀扶,
下雨了,为我把雨伞使劲举高。
我说不出她的名字,
可我知道:
鲜艳的红领巾准在她胸前飘,
雷锋精神在她身上闪耀。
设计意图:
进入大班后,我发现班上部分孩子有迟到现象,还有部分中午回家吃饭的孩子下午游戏时常常萎靡、昏昏欲睡,有的甚至伏在桌上睡觉。经过了解得知,这些孩子迟到,是因为前一天晚上睡得太晚,导致第二天醒的太迟;而一些孩子下午游戏时打瞌睡则是由于没有午睡,大脑没有得到充分休息。为了使孩子养成早睡早起和午睡的习惯,我设计了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
1、了解早睡早起和午休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2、学习制定起居计划,养成按时起居的好习惯。
3、引导幼儿初步养成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乐观的情绪,逐渐养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自制故事动画《淘气的小黄莺》。
2、图片两幅,内容为:
(1)一个长得白白胖胖、健健康康的女孩;
(2)一个长得瘦弱矮小的男孩。
3、投影仪一台,自制钟表。
4、“我的作息时间表”上有姓名、睡觉时间和起床时间三栏。
活动过程:
一、幼儿观看动画故事《淘气的小黄莺》,理解故事内涵。
师:小黄莺的歌唱得怎么样?它为什么没得到大奖?(引导幼儿明白小黄莺没得大奖是因为它迟到了。)
师:小黄莺心里怎么样?第二次小黄莺参加比赛有没有得到大奖?为什么?
二、幼儿对比观察图片,感受按时起居和不按时起居对身体健康的不同影响。
师:(出示图片一):这个男孩长得怎么样?为什么长得又矮又瘦?
师:(出示图片二):这个小女孩长得怎么样?为什么小女孩长得白白胖胖、健健康康?
师:你喜欢哪个小朋友?为什么?
师小结):按时起居的好习惯有利于身体健康。
三、讨论入睡和起床的合适时间。
师:(出示自制钟表):你们觉得晚上什么时间睡觉、早上什么时间起床合适呢?
师:(小结):晚上大约8点上床睡觉,早上大约7点起床,这样比较合适。
四、幼儿学习制订自己的起居时间表
师:以后你打算什么时间睡觉、什么时间起床呢?请在表格中的钟表图画上指针表示时间。(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幼儿的制定情况。)
五、延伸活动
要求幼儿将制定好的作息时间表贴在床边,请家长督促幼儿按作息时间表睡觉和起床,用笑脸图谱和哭脸图谱对幼儿能否按时睡觉和起床进行评价,鼓励幼儿做按时起居的好孩子。
活动反思:
开展这一活动以来,我班孩子迟到现象逐渐减少,幼儿游戏时也非常活泼,专注。部分家长和我进行了沟通,说孩子基本能按作息时间表进行起居和休息,同时,家长们表示深受教育,自己平时不太注重培养孩子早睡早起的习惯,要好好的反省自己。其实,幼儿园的工作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只有引起家长的重视,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才能使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学目标:
1、知道爱清洁讲卫生是文明的行为,有利于身体健康,要从小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2、知道个人卫生的基本要求。
教学过程:
一、比一比
1、小朋友们,我们来比一比,看一看,谁的手、脸、衣服最干净?
2、小朋友们按小组进行比赛。
3、各组评出最爱干净的好孩子。
二、学一学
1、图片出示:小朋友早上起床后,马上刷牙、洗脸的图片。
2、小组交流:这位同学是怎样讲卫生的?刷牙有什么好处?除了每天早上刷牙之外,还有什么时候应该刷牙?不刷牙有什么坏处?他刷牙之后又干了什么?
3、小结:每天早晚刷牙、洗脸有益身心健康。刷牙对保护牙齿有好处,如果早晚不刷牙,吃完东西的残渣塞进牙缝里,会滋生细菌,牙齿就会疼痛,影响健康。而且,不刷牙,与别人说话会发出难闻的气味,这对别人也是不尊重、不礼貌的行为。
4、学习儿歌:刷牙歌
小牙刷,捏得牢。早晚刷牙很重要。刷里边,刷外边,上下左右全刷到。认真刷,牙齿好,牙膏乐得吐泡泡。
三、议一议
1、谁来说说看,还要养成哪些习惯呢?
2、学习学校一日常规。
3、学习儿歌:爱清洁,讲卫生,手脸衣服要干净。保康健,讲文明,良好习惯早养成。
四、夸一夸
现场采访班级中爱清洁的好孩子:你是怎样讲卫生的?
五、演一演
请几个学生表演在家怎么讲卫生的。
六、制定措施
大家共同制定爱清洁讲卫生的效措施,定期评比。
俗话说:“表扬能使猪上树,好孩子是谝出来的。”今年,班级调整,让我担任四年级,是我最不希望的。原因是什么呢?是班级基础差吗?不是!是成绩不好吗?也不是!原因是有一个调皮出了名的学生。
他叫王强(化名),有人要问,他有多厉害,多调皮。我就简单地说给你听。他能让女教师上课气得哭了起来,他能让男教师把手弄破,他能在开家长会时问能不能把自家的狗牵来顶家长,他能在板演完之后,回座位时把其他同学的书推倒地上,他能当面说得“好好好,是是是”,回头就朝小同学拳脚相加,打得鼻青脸肿,他能……。他的能量太大了,别说上课,你能把班级秩序搞的象样就很不错了。
既来之,则安之。领导的安排,同志的信任,我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语文教师是学校的教导副主任,英语教师的管理经验也很丰富,我们商量对策,一致同意,方法就是两个字“表扬”。从短期军训开始,行进走得好,就说“你看王强走得多好,多有劲”,他高兴了;做操,就说“同学们看,王强做得多合节拍”,他更认真了;劳动时,特别能吃苦,要大家向他学习,高兴得他休息时也不休息了。说到上课,他可积极了,不等老师讲,他会多少,喊多少;叫其他同学回答的问题,他不管是对还是错,总先回答。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还是表扬他,课堂上积极发言。因为“插嘴”往往是灵感的突然迸发,是智慧火花的闪现,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活即时思维,调动学习积极性。课后,教师建议他,也要把机会让给别人,当其他同学回答完毕后,再做补充,做更正。这样原来课堂上捣乱的现象基本不见了。
前几天,任红梅校长来听课,见王强一节课很积极,向我表扬了他。再上课时,教师当着全班同学又特别表扬了他。
现在,王强常常给老师出主意,班级管理是否应该这样,应该那样,不仅不再做对班集体不利的事,还关心班集体了。我们越来越喜欢他了。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不***,避免发生火灾。
2、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几种常见的灭火方法,初步了解简单的消防知识。
3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4帮助幼儿初步建立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活动准备:
有关灭火的录像,蜡烛2根,打火机一个,水、沙子、湿布、扇子等,人手一份操作图片(图上画的是在着火的时候,几个小朋友采取的不同的灭火方法)。
活动过程:
1、游戏:灭蜡烛教师出示蜡烛,点燃。
"请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把蜡烛熄灭呢?"在会唱地球的基础上,记住歌词、学唱歌曲《画地球》。幼儿想出办法后,教师提供备有的材料,请幼儿到前面试一下,教师小结。
2、讨论,"出现了火情,该怎么办?""现在天气干燥,如果出现火情,我们小朋友该怎么办呢?"引导幼儿说出各种灭火的办法。
小结;刚才小朋友想出的办法都不错,如果出现了火情,我们可以用水泼灭火、用湿布扑灭火、用沙子灭火、用灭火器灭火……但小朋友要记住,如果出现大火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先拨打119电话。
3、请幼儿看录像。
"前几天,有个地方着火了,我们来看看他们想出的办法和我们想出的办法一样不一样?"看完录像,提问:"他们想到了哪些办法?""哪些办法是我们没想到的?"(开窗,捂着嘴、鼻跑出烟火区)。
小结:火小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采取开窗,用水、沙子、湿棉被、灭火器等灭火,火很大的时候,我们拨打119电话,消防叔叔还没到,我们小朋友一定要把嘴巴、鼻子捂上,以最快的速度跑出烟火区,学会保护自己。
4、幼儿操作"请小朋友看操作图片,图上画的是几个小朋友在着火的时候采取的不同的办法,每幅图的左下方有一个圆圈,你认为办法好的就在圆圈内打上""号。
讨论:用扇子扇,是不是最好的办法?
"小朋友想一想,爷爷、奶奶生炉子的时候,用扇子轻轻地扇,火就越扇越旺了。如果火很大,用扇子扇来灭火行不行呢?着火的时候,我们可以想别的。办法。
本次活动以幼儿实际生活中有过多次体验的事情——着火为主题,对幼儿进行灭火、防火教育,带有普遍性与典型性。让幼儿带着问题“着火了,怎么办”,边思边做,从而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到“火灾”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从教育活动过程来看,教师的目标意识强,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每一个提问都紧扣“着火了怎么办”这一中心。一开始,教师在做完“灭蜡烛”游戏后,马上转入引导幼儿讨论“出现了火情怎么办?”充分激发幼儿想出各种灭火的办法。当幼儿看完录像后,发现自己想出的办法还有不足后,从而为“怎样避免火灾”问题的深入进行埋下了伏笔,使幼儿知道火灾给国家、集体造成的损失,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危害,增强了防火、灭火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