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方便大家学习。这次为您整理了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统计的过程,掌握统计的方法,会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2、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使学生掌握统计的方法,体验和感受整理数据的过程。
教学难点
观察统计图,回答提出的问题。
教具准备
投影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
(1)同学们,新年快到了,我们布置教室需要一些气球,你们说是哪种颜色的气球可以多买一些?
红色黄色绿色蓝色
(2)学生自由发言
问:多买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3)让我们来统计一下吧
二、制成条形统计图。
(1)你想用什么方法记录?
红色黄色绿色蓝色
(2)统计,制成统计图
(3)回答问题
1、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调查了()名同学。
2、喜欢()颜色的人最多?喜欢()颜色的人最少?
3、如果你们班有一名同学没来,他最有可能喜欢()颜色?
4、布置会场,多买些什么颜色的气球比较好呢?
三、实践活动:
每一位同学调查本组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什么?
动画片体育比赛电影新闻
做一次统计
四、总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体验统计的必要性.
2.认识条形统计图的另一种形式,并能正确填写统计图.
3.培养学生学会分析统计图,并能对可能性做出判断和决策.
教学重点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学难点
分析统计图,对可能性做出判断和决策.
教学准备
每人一张条形统计图和正方形纸片.教师准备一张大张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引课.
1.“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我们班要开展庆“六·一”的活动,要作什么准备?我们的教室呢?
2.你用什么来布置我们的教室?
3.老师买回了一些气球,你们认为挂什么颜色的气球教室才最漂亮,为什么?
4.气球很漂亮,但是小朋友只能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颜色的气球,把它举起来.
5.大家都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颜色,但老师还是不能很准确知道哪种颜色的气球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你有什么办法知道吗?
二、新授.
活动一:讨论解决办法.
1.讨论一下,把你的想法说给同组的小朋友听.(学生之间说)
2.请各组派一个代表说说你们的解决办法.(指名说)
3.大家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待会就请用你们用询问的方法进行统计.
活动二.认识统计图.
1.请小朋友们拿出你的统计图,谁是小老师说一说统计图上有什么?每种颜色的气球用什么表示?每个格子代表什么意思?统计图该怎么填?
2.统计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统计开始.
活动三:分析统计图.
1.请观察你的统计图,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把你知道的说给你的组员听.(小组成员之间)
2.请各小组派代表上来向全班汇报.
(1)从统计图中知道我调查了______人.
(2)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多,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少.我们小组最喜欢______颜色的气球、
(3)喜欢红色的有______人,喜欢黄色的有______人,喜欢蓝色的有______人,喜欢绿色的有______人.
(4)喜欢______颜色的比喜欢______颜色的多(少)______人.
3.你想把你从统计图中知道的告诉大家吗?请你拿着你的统计图,把你知道的告诉你的好朋友听.
活动四:统计全班情况.
1.刚才我们统计了各小组的情况,下面让我们来统计全班的情况.
2.请拿出小红纸,下面请同学分组上来贴.
3.观察这个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谁勇敢,上来做小老师说给同学们听.
(1)从统计图中知道我调查了______人.
(2)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多,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少.我们班最喜欢______颜色的气球.
(3)喜欢红色的有______人,喜欢黄色的有______人,喜欢蓝色的有______人,喜欢绿色的有______人.
(4)喜欢______颜色的比喜欢______颜色的多(少)______人.
4.通过刚才的统计,你知道我们班买什么颜色的气球比较好吗?
5.你能根据统计图猜猜班主任老师最喜欢哪种颜色的气球吗?为什么?
6.寻求答案.
三.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布置家庭作业.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意识。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学生回答春天)春天来了,小草绿了,森林里的小动物也该出来活动了,你们看这些小动物在干什么呢?(课件显示情境图)
谁能把这幅美丽的画面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呢?(学生讲故事说图意)
原来是小兔在请他的小伙伴们吃果子呢!板书课题:小兔请客
(评析教师与学生情感接触,以谈话的形式自由交流,并正确灵活地运用情境教学,使学生融入想像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
(1)师: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吗?学生思考后,可能会提出下列问题:
①一共有几盘果子?②一共有多少个果子?重点解决“一共有多少个果子”的问题。
(2)师: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果子摆一摆,好吗?学生操作。(帮助学生建立加减法的表象。)
(3)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果子”怎样列算式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0+30=或30+20=
(4)师:那20+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会算的学生想一想自己是怎么算出来的,其他学生可用学具代替果子摆一摆。)
组织全班学生交流算法,可能出现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先摆2捆小棒,再摆3捆小棒,合起来是5捆,也就是50根小棒,所以20+30=50;
②因为2+3=5,所以20+30=50;③因为2个“10”加3个“10”是5个“10”,所以20+30=50;④用数一数的方法10,20,30,40,50;⑤在计数器十位上先拨2个珠子,再拨3个珠子,合起来5个珠子表示50,所以20+30=50。
师:那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呢?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你的小伙伴听一听。(学生交流。)
(评析通过情境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时,学生思考的角度和方法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能充分尊重这些差异,并为学生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机会,通过交流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较好地体现了算法多样化。)
2.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请看发生了什么事情?(课件显示第二幅情境图,学生说图意。)
师: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把你的问题在小组内说一说,并试着自己解决提出的问题,好吗?
(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小组引导帮助。)(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0-10=40或50-40=10。)
(评析在学生已探索出加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很容易由加法类推到减法,由此培养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3.学习加、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师:在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中,每一个数都和你们一样,有自己的名字,想知道它们的名字吗?(如果有的学生知道,就让学生介绍。)
边说边板书如下:20+30=50 50-10=40
加加和被减差
数数减数
(教师再次举例说明。)(评析运用儿童化的语言,再次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师:吃完了果子,小兔子还给同学们出了几道题呢!(课件显示下图)
(学生口答,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2.师:小猴子、小兔子、小刺猬玩得非常高兴,又来了几只小动物,他们做起了找朋友的游戏,你能帮他们找到自己的朋友吗?
3.师:它们做完了游戏,高高兴兴地去参加森林联欢会,许多小动物都来参加了。看!它们正在布置会场呢!(课件显示情境图)它们在说什么呢?
(学生叙述图意,并解答。可能出现的算法有:80-30=50(张);30+(50)=80(张)。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
师:开完了联欢会,小动物们也该回家了,你们看(课件显示)。
师:这两辆车够坐吗?你是怎么想的?(学生说思考过程,只要说得合理,都应给予肯定。)
(评析以故事的形式贯穿练习,生动、有趣、层次分明。这样设计既符合儿童的特点,又为学生的思维提供足够的素材、足够的空间,使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发展,特别是“乘车”这个开放性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得高兴吗?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4--76页。
教学目标:
学生借助观察操作,认识五边形和六方形的特点,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学生经历探索五边形和六边形特征的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五边形和六边形。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欣赏图形的美。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五边形和六边形。
教学重难点:
认识五边形和六方形的特点,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学生经历探索五边形和六边形特征的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五边形和六边形。
教学准备:
电脑、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
1、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
2、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平行四边形)
3、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4、揭题: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两个平面图形
二、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1、猜一猜:是什么图形?
2、小结:我们通常以"边"的数量给它命名,所以叫它"五边形"。
3、出示:是什么图形?
根据五边形的。经验,学生都能说出这是"六边形"。
4、小结:
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两种平面图形,有五条边组成的图形叫"五边形";有六条边组成的图形叫做"六边形"。
三、巩固练习
1、折一折、剪一剪。
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去折、去剪,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剪出的形状的特征。
2、找规律,画一画、圈一圈
1)独立观察,发现其排列的规律
2)引导学生体会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不同。
3、猜图游戏:p77、4
通过游戏渗透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联系。
3、奇妙的六边形
拿一张的纸,怎样切一刀,使它变成长方形呢?
作业设计:
用小棒摆一个五边形和一个六边形,并说说他们的特点。
板书设计:
五边形六边形
课后反思: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82-83页《包装的学问》。
二、教材分析
包装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教材创设了“包装糖果”的情景,使学生综合应用表面积等知识来讨论如何节约包装纸的问题,它体现了数学的优化思想。同时有助于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熟练掌握了长方体的特征,能准确、迅速的计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初步认识了由两个相同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后表面积发生的变化。
2、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学生大都接触过物品的包装,清楚地意识到用包装纸包装物品就是求物体的表面积,但实际所需的包装纸又比物体的表面积大,因而教师要和学生理清本课研究的是“接口处不计”的包装方式,这样的活动才能和生活进行有效沟通。
3、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学习方式的研究。
学生在探究由四个或者多个相同的长方体组合成新的长方体时,对于方法的多样化与策略的`最优化可能存在问题,因此以小组合作的活动方式可以说是本课的较佳路径,让同伴之间相互协作,共同探讨。
四、教法学法
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在合作探究中探索出不同的包装方法,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交流、总结,领会最节约包装纸的包装策略。使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优化的数学思想。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利用表面积等有关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包装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渗透节约的意识,体会包装的学问在生活中的应用,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六、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利用表面积等有关知识,探究多个相同长方体最节省包装纸的叠放方法。
难点是:理解最节省包装纸的包装策略。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师生共同准备若干个长方体纸盒。
七、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今天的课堂有什么不同?(有很多听课的老师)
师:这么多的老师来听课,来一睹同学们的风采,你想对自己说些什么?让我们一起说“加油!我是最棒的!”。(生齐说)
师:为了今天这节课,老师也把自己包装了一下。做了发型,还买了件新衣服呢。你们想对李老师说些什么?
师:谢谢同学们,我们可以开始上课了吗?(生:可以)上课!
通过课前交流,既可以消除师生初次见面的陌生、恐惧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又能增强学生的自信,为课堂营造良好的气氛,它是“点燃快乐课堂的火种”。
(二)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上课之前先请同学们欣赏几幅关于包装的图片(课件出示图片)。师:你们看了这几幅图片后有什么感受,请说一说。
物品经过包装,显得更精美,可包装的目的不仅如此,在包装中还有许多其它的学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包装的学问》。(板书课题)
再过几天就是李老师的4岁小侄子的生日,我买了盒蛋卷,(课件出示一盒长方体形状的蛋卷盒(10cm×8cm×5cm))老师也打算把这盒蛋卷包装后送给他,(课件演示用包装纸包装蛋卷盒)在包装时我遇到了个问题,请看。(课件出示问题:如果接头处不计,最少需要多大面积的包装纸呢?)
师:谁能帮老师想一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生:就是计算它的表面积。)怎么计算你可以说说吗?(生回答)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动手计算一下这个长方体蛋卷盒的表面积好吗?(生完成后交流反馈,课件展示老师的计算。)
设计意图: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为下面组合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打
下了知识基础和情感基础。
(三)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1、小组活动,自主探究。
师:老师的爱人也买了一盒同样的蛋卷,包装时一共需要多大面积的包装纸呢?(一个需要340cm,两个就是需要680cm。)
师:有没有不同的意见?说一说。(可以合起来包装,就不是680cm了。)
问:合起来包装为什么就不需要680cm包装纸呢?(有的面重合起来了。)
师:重合的面在包装时需要用包装纸包装吗?(不需要)
师:可以怎样包装呢?请同学们同桌合作,拿出两个长方体纸盒摆一摆。(学生同桌合作,探索组合包装的方法。)
请一名学生展示摆放的方法。(教师在黑板上用实物展示。)
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包装方法?再指名展示,老师在黑板上用实物展示。(展示结束,课件出示三种组合包装的方法图。)
2、展开猜想,交流讨论。
师:大家观察一下,这三种包装方法有什么不同?(重合的面不同。)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请看第一种方法重合的是哪些面?(生:两个最大的面。)
师:我们可以说“重合了两个大面”。第二种方法和第三种方法呢?(生:第二种方法重合的是两个中面,第三种方法重合的是两个小面。)
师:请同学们猜想一下,这三种方法中哪种方法最节约包装纸?(生:第一种)
问:第一种方法最节约,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猜想的吗?(指名交流。)
3、验证猜想,得出结论。
师:这个猜想是不是正确呢?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验证呢?(可以分别计算出三种组合后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再比较一下就知道了。)
问:怎样计算大长方体的表面积?(预设学生回答:可以根据组合后的大长方体的长宽高直接计算出表面积;也可以把两个小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和减去重合面的面积。)
先让学生计算出第一种方法包装后的大长方体表面积。(指名板书)师: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再指名板书)
师:我们来比较一下哪种方法简单一些?(指名回答)(把两个小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和减去重合面的面积。)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另两种的表面积。(指名板书)师:从计算的结果看,是不是和我们刚才的猜想一致呢?(一致)师:谁能说一说在包装时究竟怎样包装才能节约包装纸吗?(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二个长方体的包装方案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三个、四个或者多个长方体拼摆的基础,放手让学生进行尝试寻找最节约方式,并说出自己选择的理由,再组织交流,达到一种资源的共享。
四、组合三个,再次体验。
师:李老师的孩子也想买一盒送给他的小弟弟,你能帮李老师想一想三盒蛋卷可以怎样包装吗?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动手摆一摆。(学生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解比例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
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解下列简易方程,并口述过程。
2 =8×9
(二)什么叫做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10和9∶15 20∶5和4∶1 5∶1和6∶2
(四)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下列各比例改写成其他等式。
3∶8=15∶40
二、新授教学
(一)揭示解比例的意义。
1、将上述两题中的任意一项用 来代替(可任意改换一项),讨论:如果已知任何三项,可不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说明理由。
2、学生交流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把它改写成内项积等于外项积的形式,通过解已学过的方程,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3、教师明确: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二)教学例2.
例2.解比例 3∶8=15∶
1、讨论:如何把这个比例式变为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并求出未知数的解。
2、组织学生交流并明确。
(1)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例改写为:3 =8×15.
(2)改写时,含有未知项的积一般要写在等号的左边,再根据以前学过的解简易方程的方法求解。
(3)规范并板书解比例的过程。
解:3=8×15
=40
(三)教学例3
例3.解比例
1、组织学生独立解答。
2、学生汇报
3、练习:解下面的比例。
= ∶ =∶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比例。想一想,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式转化成已学过的简易方程),然后再解简易方程即可。
四、巩固练习
(一)解下面的比例。
1、 2. 3.
(二)根据下面的条件列出比例,并且解比例。
1.5和8的比等于40与 的比。
2、 和 的比等于 和 的比。
3、等号左端的比是1.5∶ ,等号右端比的前项和后项分别是3.6和4.8.
五、布置作业
(一)解比例。
= = ∶ =3∶12
(二)商店有一种衣服,售价是24元,比原来定价便宜25%。现在售价比原来定价便宜多少元?
(三)一个梯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它的上底是3厘米,下底是5厘米,高是多少厘米?(列方程解答)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