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和运河》教案精选7篇

引导学生搜索长城、京杭大运河以及祖先创造的其他人间奇迹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是勤劳的编辑为大家分享的《长城和运河》教案精选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三年级语文《长城和运河》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它所组成的词。

2、正确流利、与感情的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比喻句。

4、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与感情的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课内外结合,体味作者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

图文结合,朗读感悟长城和运河的雄伟和壮丽。

课时布置: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1、出示图片,板书课题

2、生齐读课题

3、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想知道更多吗?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

(2)感知主要内容的。

(2)会读会认田字格中的生字。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发明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同学不良的学习习惯,协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

不朽发明奇迹天堂杭州绸带

(2)指名读这些词语。

(3)指名初步解释词语。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体悟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局部都围绕“奇迹”写了哪三个方面?

2、同学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局部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身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异的景象呢?

2、讲读。

3、比较:“奇异”在不在句子中的异同。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示在哪些地方?用

5、自身的话说一说。

6、你觉得长城怎样? “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的意思。

7、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

8、“发明”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9、“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发明了这人间奇迹?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发明了这人间奇迹。

10、最后两行在第一局部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11、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 (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 (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发明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敬佩并自豪地)

12、将第一局部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3、指名读,生评议。

14 、齐读。

五、安排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

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

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

巨龙连绵起伏奇迹曲折蜿蜒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连绵起伏银光闪闪

曲折蜿蜒伸向天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局部。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 (不朽)

二、精读第二局部

1、导读。

听老师读课文,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什么比作什么?(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下面的三句话的不同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

句话读懂了什么?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这局部结构完全同于第一局部,同学们自身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

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局部的语气一致?

5、同学们无妨自身试着读一读。

6、指名说说两大局部读法的区别。

7、同座可分两大局部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8、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9、师读两局部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局部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

读两局部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俺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2、教师总结。

四、指导背诵

五、指导写字

驾折蜒谱朽篇创簇绸

1、同学自读上面的生字

2、指名读生字

3、齐读

4、指导同学记生字:你能记住哪几个生字?

怎么记住的?

5、指导同学说

6、指导同学写字

蜒左右结构与“蜓”的区别

创注意“仓”的写法

驾下面的“马”不要写成“木”

7、同学描红

8、同学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形近字组词

架( )蜒( )谱( )拆( )

驾( )蜓( )普( )折( )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用-----划出来

板书设计:

蜒长城和运河(雄伟而壮丽)

驾(惊喜而自豪)

《长城和运河》的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地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城和运河两项宏伟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农民的伟大创造,增加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能理解“连绵起伏、曲折蜿蜒、银光闪闪”等词语。能了解万里长城和运河的起点和终点,知道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通过课外更多的中国著名建筑的介绍,进一步树立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歌曲磁带。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诗歌内容,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一道城墙建造了2000多年,是人类历史上建造时间最久的建筑;有一条河开凿了1779年,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久的人工河流。沐千年风雨,历世事沧桑,它们的名字将永远地刻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上。有谁知道这道城墙的名字?

(出示万里长城的图片):让我们大声地说出这道城墙的名字!万里长城!有谁知道这条河流的名字?

(出示京杭大运河的图片)让我们骄傲地呼喊这条河流的名字!京杭大运河

(出示填空:万里长城 _________ 。京杭大运河_________。)那么这位小朋友看到的长城和运河究竟是怎样的一番壮丽景象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各自轻声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词。

驾驶    谱写    不朽    创造    绸带

曲折蜿蜒    嘉峪关    奇迹

(1)指名读。

(2)说说字音、字形上需要注意的地方。

峪:读“yù”。

嘉:上半部是“士”。

创:左半部为“仓”。

不朽:指诗歌千古传诵。

谱写:编写歌谱。

(3)齐读出示的生字词。

3、再读课文,读通顺。

4、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奇迹”讲了哪些内容?

三、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 "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你觉得长城怎样? "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

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

6、 "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7、 "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8、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9、指导朗读:(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 (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 (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敬佩并自豪地)

10、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 生评议。

11、 指名读, 生评议。齐读。

四、作业设计

1、用钢笔描红。

2、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第二部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听写词语。

驾驶    谱写    不朽    创造    绸带

曲折蜿蜒    嘉峪关    奇迹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二、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读第二部分。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 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运河”比作“绸带”,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相似之处,你能说说吗? (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 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课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这两大奇迹吗?

2、总结:今天,我们乘飞机俯瞰了祖国的两大奇迹。其实,祖国的奇迹还有很多很多,例如……。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去创造新的奇迹。

四、作业设计:

1、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多音字组词。

行xínɡ(    )  曲 qū(     )  折 shé(    )

hánɡ(    )     qǔ(     )     zhé(    )

zhē(    )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长城(巨龙)——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东起山海关  西到嘉峪关       古代劳动

运河(绸带)——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篇3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 她们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现代诗歌。

2、初读感知,自主设疑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歌。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2)引导学生质疑。

3、梳理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1)如何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长城和运河。

4、正确读文,学会生字词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诗歌,要求①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②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给生字打上重点号。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小组交流识字情况。

(4)全班交流检查,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①指名学生拼读生字词,注意正音;

②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③给生字扩词;

(5)指导学生书写

①教师重点指导部分生字的写法,提醒学生注意“蜒”、“篇”、 “谱”的字形;

②学生描红,临写生字。

5、熟读诗歌,了解长城和运河。

(1)检查学生对诗歌的朗读情况。(指名读或小组读)

(2)集体交流问题:看图介绍长城和运河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朗读本诗、背诵本诗。

2、片段练习《长城》,用上课文中的相关词语。

3、拓展了解我们的祖先还创造的人间奇迹。

教学过程:

1、温故导入:现在我们继续学习第1课,(学生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读熟了诗歌,了解了诗歌大意。回忆一下: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还想知道什么呢?

2、学生自由读课文,质疑。

3、师生共同梳理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1)会向别人介绍长城和运河,用上课文中的相关词语。

(2)了解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

4、自主探究,自读解疑

学生围绕问题边看图边读诗歌,不懂的地方打上“?”。

5、学习第1节

(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看:第1、2节有什么相同之处?

(引读)

(2)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人间奇迹的?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引读)

(3)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找一找,读一读。

(观察长城的图片)长城像什么穿行在大地?(板书:像巨龙)

书上是怎样写长城的?大家一起读一读,结合图理解:连绵起伏、蜿蜒曲折(引读)

怎么把这两句读好呢?(范读,生读)

你能把这两句话背出来吗?(试背、指名背、齐背)

6、学习第2节

万里长城是这样一的雄伟壮观,作者还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引读)(板书:像绸带)

与长城相比,你觉得运河怎么样?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

这一句该怎样读呢?

你能把这两句背出来吗?

7、作者把“长城”“运河”称作是“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引读)再读这两句,你能背出来吗?

8、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9、学习了课文后,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10、质疑、解疑。

11、课堂小结。

12、完成课堂训练题。

板书设计:

1长城和运河

长城——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像巨龙)

运河——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像绸带)

教材简析:本文是一首饱含强烈的爱国情感的诗歌,全诗尽情讴歌了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雄伟壮丽,颂扬了中华民族祖先的勤劳与智慧。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本诗,有感情地朗读本诗,

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自豪之情。

设计理念:

1、充分体现“双主”互动的教学模式。课堂的学习方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互动学习、延展展学习为主,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2、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品味。

3、以教材文本为依托,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说出个性,说出心声。

教具准备:长城、运河图。

课时计划:2课时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篇4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自青蓝教育网    点击数:81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长城,理解长城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导入激趣

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生齐读课题)

2、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自由发表后教师归纳小结)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课文是以什么为主线。

(2)引出主要内容的。

(3)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4)运用解词六法,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  不朽  创造  奇迹  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 蜿蜒 嘉峪关 谱写

不朽 创造奇迹 天堂 杭州 绸带

(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3)指名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 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 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谱写: 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不朽: 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 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 奇异的景象。

天堂: 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6、你觉得长城怎样? “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7、“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8、“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9、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10、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 (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 (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敬佩并自豪地)

14 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1、指名读,生评议。

12、齐读。

五、作业

1、用钢笔描红。

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

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

巨龙 连绵起伏 奇迹 曲折 蜿蜒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运河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习导入

1、写生字词。

2、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 (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1、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 (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

(4)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导朗读。

4、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5、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6、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7、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8、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2、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总结。

四、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3、4题。

板书:

1长城和运河

长城——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奇迹          (像巨龙)东起山海关  西到嘉峪关   古代劳动人

运河——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          民的创造

(像绸带)北起首都北京 南到天堂杭州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苏教版3年级下《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篇5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课文内容。

3、收集关于长城和运河的有关资料,了解它们的的特点,

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长城和运河的的特点。

2、抓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图文结合并借助相关的补充资料深入感受 “奇异景象”。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

一、导入激趣

1、 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 观,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

(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2、 生齐读课题。

3、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说说)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 各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句,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其意思。

(3)思考:作者是以什么方式看长城的,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来看?看到的长城和运河分别是什么样的?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 蜿蜒 嘉峪关 谱写

不朽 创造奇迹 天堂 杭州 绸带

(2)指名说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 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 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地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谱写: 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 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 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 奇异的景象。

天堂: 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3)结合自己的读书理解说说作者的观察点及看到的长城和运河分别是什么样的?

三、精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部分内容。

2、比较句子: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3、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自由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看插图或动画体会理解,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

6、“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7、 “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8、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9、指导朗读:(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 (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 (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敬佩并自豪地)

10、 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 生评议。

11、指名读, 生评议。

12、齐读。

五、布置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 (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 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

(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 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

4、 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5、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6、 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

2、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师总结:今天,我们乘着作者驾驶的飞机俯瞰了祖国的两大奇迹。祖国的奇迹还有许多,如那一座座长江大桥、一幢幢高楼大厦、赶超世界水平的人造地球卫星、令世人瞩目的三峡工程等。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去创造新的奇迹。

四、布置作业

板书:

2   长城   和  运河

6700千米      1747千米

像巨龙        像绸带

连绵起伏    银光闪闪

曲折蜿蜒      伸向天边

人间奇迹

古代劳动人民创造

《长城和运河》教案 篇6

奇迹

长城——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像巨龙)

运河——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像绸带)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篇7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句,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2、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

难点:在了解了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的同时,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具准备:课件(或图片)、歌曲《长城长》

一、音乐导入,渲染氛围

1、昨天,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长城,你们还记得作者是怎样赞美长城的吗?[快速浏览课文,去找找这句话。]

生:(出示)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我们再一起用赞美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

2、我们都知道奇迹是指(极难做到的、不同寻常的事情 、不平凡的业绩。是需要我们去创造的!难能可贵的)。

过渡: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让我们一边聆听音乐一边观看录象走进长城。(播放录象)

二、图文结合,感知长城――学习第一自然段

1、现在,长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出示长城远景图片):如果要为刚才那个短片配上一两句话,你觉得哪些句子比较合适?

3、a:生: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1) 读了这句话后,你体会到了什么 ?哪个词让你体会最深刻?

(2) 看完了图片后,你一定更明白“崇山峻岭”这个词的意思了吧?再看一看图中的长城的样子, “蜿蜒盘旋”也不难理解了吧?

(3) 这句话用了什么方法来体现长城长这一特点的呢?你觉得这样写好吗?好在哪?

(4) 同学们越来越善于思考了。谁能再来读一读这句话?大家说读得怎样,你能把它的气魄雄伟读出来吗?

过渡:还有哪句话可以做这些图的解说词?

4、b:生: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长城长)作者是用了什么方法介绍长城“长”这个特点的?(列数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长城长而壮观的气势,这也是我们今后在习作中需要学习的把事物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这两个地方。(出示图片:山海关、嘉峪关)

(1) 我们再看看要从山海关到达嘉峪关一共要经过哪些地方?(出示地图)[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北京、河北等省、直辖市、自治区]

(2) 现在你会用一个什么词来评价长城?(真是气势雄伟……)

(3) 让我们全班同学一起来读一读,相信更能把长城的气魄雄伟读出来。

过渡:让我们继续随着作者从更近的角度去认识长城。

三、品读词句,品味长城――学习第二自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长城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从课文中找出一个词来概括。(高大坚固)

2、长城的高大坚固体现在哪儿?谁能用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生: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成的。

生: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生: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在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磐台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a、在读的过程中,有什么句子或词语令你感到很新奇吗?

(1)老师边出示课件边解释垛口、嘹望口、射口

(2)、听了老师说的后,你们试着用简笔画画出长城的结构图:垛子、t望口、射口吧!

(3)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当士兵从嘹望口发现敌情时,便迅速来到城台顶上燃烟放炮,远远的地方都能看到听到,这样一座传给一座,几千里外的敌情在几个时辰内就可以传到朝廷。]

c、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话,重新感受一下长城的巧妙设计和高大坚固。

{资料:八达岭城墙高6―9米,最高处达到10米:墙体都用抗腐蚀、抗风化、性能好、硬度高的花岗岩包砌,石条最长达3。1米,重1。5―1。7吨;墙体填满泥土、石块、用夯筑实;墙的上面填三四层方砖封顶,用糯米汁掺石灰粘结灌缝,城墙三面风雨不透。)

过渡:长城作为古时候用来防御敌人进攻的城墙,不仅建得高大坚固,而且设计有方,设施齐全。对长城了解了这么多后,你想到什么?

四 披文入情,倾情长城――学习第三自然段

1、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想到了什么?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画出作者想到的句子。

出示:“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3、你是怎么理解“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句话的呢?

a、想想古代劳动人民修长城会遇到哪些困难?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1)建长城的材料: 一块条石一块就有两三千斤:我想问一下,你们的体重是多少斤?(50斤)两三千斤重的条石相当于多少个同学的重量?(60个)

(2)建长城的工具: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3)长城的长度:一万三千里、或前不见头,后不见尾。

出示:据记载,单是公元555年,北齐王朝修筑从居庸关到大同一段约900里的长城,就征调民工180万。

万里长城的工程量,据粗略估计,仅以明朝修筑为例,如果将其砖石、土方用来修筑一道厚1米、高5米的大墙,可环绕地球一周有余。如果用来铺筑一条宽5米、厚35厘米的马路,那就能绕地球三四周了。如果把所有朝代所修的总计10万里来计算,则这道长墙可绕地球十几周,这条马路,可绕地球三四十周。

现在你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了吗?(多少:许许多多,无数)能想象出当时劳动人民的艰辛了吗?让我们再把劳动人民的艰辛读出来。

4、文中又说长城是劳动人民 “ 智慧 ” 的结晶 ? 智慧体现在哪里 ?(引导学生联系上文,长城的长、高大坚固、设施齐全,能防御敌人又能进攻敌人。)

5、此刻你想对古代劳动人民说什么?让我们把这千言万语转变成一种崇敬之情把这句话读一读。

6、小结全段:逶迤绵延的山峰记录了勤劳勇敢的古代劳动人民一个个坚实的足印,辽阔无边的天空记录了聪明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一声声粗重的呼吸,一曲曲嘹亮的号子。

五、拓展,激发自豪之情

1、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

2、同学们,学到这里,你明白长城为什么被称为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

六、拓展,激发自豪之情:

长城像一座宝贵的历史丰碑,闪烁着中华民族文明和智慧的光彩,她象征着中华民族坚韧顽强、不屈不挠的意志,更吸引着千千万万的中外游人,许多海内外的名人志士都把登上长城作为自己的梦想,世界上有一百多个国家的元首曾登上过长城。

1、让我们来看看下面几位国家领导人发自肺腑的赞誉之词,指名读。

出示: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建造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以色列总理拉宾”

2、长城,她永远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七、布置课外选做任务: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