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下面是可爱的编辑为家人们收集整理的《半截蜡烛》教学设计【优秀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佚名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泊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教学难点 :
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具准备: 光盘、图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23 半截蜡烛
2、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为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3、教师质疑: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
3、学生交流。
4、本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讲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大致情况。
三、再次读课文,重点学习字词。
1、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语句,读通全文;边读边用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并通过联系上下问或查字典解决。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准字音。
(2)检查词义掌握情况。
3、讨论主要内容。
4、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段(1- 2):伯诺德夫人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
第二段(3 ):一名德国军官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
第三段(4-5):大儿子杰克想结搬柴生火之际拿走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但没有成功。
第四段(6-7):小女儿杰奎林在万分危急关头借口上漏税缴拿走装有情报的蜡烛,避免了一场危机。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四、课堂练习
1、写字练习。
2、用钢笔描红、临写。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段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生质疑:绝密、绝妙。
3、教师质疑: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对待绝密情报的收藏工作的?为什么这样做?
4、绝密的情报要用绝妙的办法来收藏。伯诺德夫人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妙在哪里?
5、出示句子:在你认为重要的句子下面画上着重号。
为了情报的安全,她想了很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
指名朗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二、理清故事情节,引入编排课本剧程序。
1、学生深入读课文,弄清故事情节。
2、指导学生用图画和文字表现故事情节。
3、指导编排课本剧。
三、第一场的编排。
1、默读课文,思考:这场戏的中心人物是谁?应该怎样演好这一角色?
2、找出反映中心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句子,圈出关键词语,反复朗读。
3、学生交流怎样表演。
4、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布置准备工作。
五、布置作业 。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默写词语。
片段一:
师:请同学们各自轻声读读伯诺德夫人的话(“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想想应该强调什么字眼。
(学生各自试读)
生1:(将“亮”字重读)我觉得应该突出“亮”字,因为只有强调油灯比蜡烛亮,才有可能巧妙地把蜡烛换下来。
生2:(将“灯”字重读)我觉得应该强调“灯”,因为只有突出了“灯”,才能吹熄蜡烛。
生3:(将“瞧”字重读)强调“瞧”字是为了吸引德国军官的注意。
生4:(将“先生”重读)我觉得也可以强调“先生”,这样做可以不使德国军官起疑心,似乎有礼貌的样子。
师:同学们的朗读处理都很有意思,都有各自的理由。不过,尽管咱们的处理方式不同,但有一点其实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
生: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保住那半截蜡烛。
生:都是为了避免敌人的怀疑,巧妙地熄灭蜡烛。
师:说得对。只要我们的朗读处理都是围绕这一点的,那么就都是允许的。下面,请你们想着这个目标,按照自己的处理方式各自朗读这句话。
片段二:
师: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同学们,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
生:(脱口而出)是小女儿杰奎琳。
师:有不同的观点吗?
(学生开始沉思)
生:我认为杰克也有功劳。
生:还有母亲呢。
师:现在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是杰奎琳,还有一种意见认为杰克、母亲也功不可没。同学们,要说服对方,就必须占有充分的根据。想想,根据在哪里?
生:在课文中。
师:还是逐字逐句读吗?(生摇头)学习得讲究方法。请大家快速读相关的部分,寻找到需要的内容后,再仔细琢磨。同学间也可以商量商量。
(学生读书、思考、讨论)
生1:我认为最后的成功应该是全家人的贡献。你想,儿子杰克在当时的情形下,如果不是那样“从容”,不就会引起敌人的怀疑吗?
生2:还有妈妈呢。她也是表现得那样镇定,一开始是“轻轻”把蜡烛吹灭。
生3:还有,一开始妈妈从厨房取出了一盏油灯,这样,后面小女儿杰奎琳才有可能取走蜡烛。
生4:我觉得还有一点不可忽视。课文最后说小女儿正当“踏上最后一级台阶时,蜡烛熄灭了”,多危险呀!那么是谁赢得了这一点时间呢?是妈妈。她在一开始就试图用油灯替换蜡烛,轻轻吹熄了蜡烛。
师:大家前后联系起来思考,非常好。我觉得我们还可以想得更远一点。
生:两个孩子都还小,在敌人面前为什么能这样镇静呢?我想,那是在母亲长期的影响形成的。
生:再说,把情报藏在蜡烛里这个绝妙的主意本来就是母亲想出来的。
师:同学们都说得非常有道理。但是,如果没有最后杰奎琳的灵活应变,后果不还是不堪设想吗?能不能有一个恰当的说法,既提到全家人,又突出杰奎琳。
生:全家人都为保住情报站做出了贡献,小女儿杰奎琳起了关键作用。
生:情报站的保住是全家人齐心协力的结果,小女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片段三:
师:同学们,如果我们把这个故事改编成一部电影,你觉得出现最多的镜头该是什么?闭起眼睛想想。
生1:是那半截蜡烛。蜡烛是贯穿整个故事的,蜡烛牵动着大家的心。
生2:我觉得是墙上的一面钟,“滴答滴答”的声音一直在耳边回响,伯诺德夫人和两个孩子的心越来越紧张。
生3:我眼前总是闪过的是德国军官的阴险的眼睛。伯诺德夫人总觉得他们似乎发现了蜡烛的秘密。
师:你们都是出色的导演。虽然镜头不一,风格有别,但我感觉你们的意图都是一样的,能说说吗?
生1:我们都是为了渲染一种紧张的气氛。
生2:我们都是为了突出当时的危险,表现人物的紧张。
评析: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物我回响交流的过程”。由于各人经验、体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对话”的结果必然也不会完全相同。那么这一过程中如何提升“对话”的质地?其间是否还需要教师的控制?尊重学生的主体体验是否就意味着可以任意解读文本?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命题。
综观周老师教学这课的三个片段,会察觉教者“对话”教学理念在行为操作中的有力跳动与良好把握。
片段一和片段三其实透视了多元解读的辨证性。“应该强调什么字眼”“觉得出现最多的镜头该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意味着学生个体理解的丰富的非预期性与创造性,这正展示了他们各具风格的思维特征与阅读视野。然而,“哈姆雷特”再多样也决不会变成“林黛玉”。因此,这种多元解读又并非没有任何制约的纯个体主观心理的反应,而是主观心理与文本隐蔽信号等的一种契合,带有一定的客观性。周老师显然注意到了这一点,两个片段中,在学生交流各自的理解后,教师分别作了这样的引导:“尽管咱们的处理方式不同,但有一点其实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虽然镜头不一,风格有别,但我感觉你们的意图都是一样的,能说说吗”。显然,这是教者的有意之为,旨在通过一种价值的引领让学生领悟文本对话中“主观”与“客观”的辨证规律。
片段二中,教者选取了学生关注的一个对话切入点:到底是谁挽救了情报站?潜隐的两种观点被有效激活,引发了认知冲突,这就促使“对话”牢牢生长于学生内心的需要。这种“对话”表现出鲜明的 “多维度”“多层次”的丰富性。学生在“说服对方”的过程中,不断跟文本“亲密接触”,寻求根据。与此同时,生生之间的碰撞、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有力地推动着对话的不断深入。
“对话”中教师的角色如何定位?可以看出,周老师的实践是着力于学生思维的不断拓展、学习策略的适宜点拨以及学习状态的真诚激励,这些都伴随着“对话”进行的始终。
就在这种立体、丰富、多元、辨证的自主“对话”中,学生的智慧获得了开发,经验获得了共享,认识获得了提升,语言获得了发展,情感获得了陶冶。
【教学目标】
1、读读读记记生字新词,理解“小心翼翼,完好无损,若无其事、不动声色、了如指掌”等词语。
2、抓住语言、动作、神情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斗争时的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了解课本剧的特点,表演《半截蜡烛》。
【教学过程】
一、学习提纲
1、读通读顺课文,理解“小心翼翼、若无其事、不动声色、了如指掌。”
2、自读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3、默读课文,勾画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关键词句,思考批注,伯诺德一家人有( )美好品质。
4、表演《半截蜡烛》:
⑴ 分小组,做准备。
⑵ 师生合作表演。
⑶ 生生合作表演。练习提纲
二、练习表演《甘罗十二为便臣》(同步阅读110页)
1、说说主要写了一件( ),甘罗是一个( )的人。
2、班队课上表演《甘罗十二为使臣》。
一、初读课文,掌握字词,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二、指导自读课文,体会人物特点
伯诺德夫人:
1、“……不惜代价守住它……”
2、“……不惜一切代价,包括我们的生命”。
杰克(若无其事):
“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个火吧”
杰奎琳(笑容象白荷花一样纯洁):
“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盏灯上楼睡觉吗?
(机智勇敢 临危不惧 热爱祖国。)
三、指导学生分角色练习表演《半截蜡烛》
1、分角色。
2、找道具。
3、背台词。
四、表演《半截蜡烛》,全班其他同学评价
1、师生合作表演——评价。
2、生生合作表演——评价。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3、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教学过程:
一、设境引入,激发情趣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
练说:(藏有绝密情报的、关系伯诺德夫人一家生命的……)
2、小结过渡:并不起眼的半截蜡烛关系法国的命运,正是因为这样,一天晚上,伯诺德夫人一家度过了一个紧张的夜晚。
二、初步感受课文。
1、你喜欢读这个故事吗?为什么?(扣人心弦、惊心动魄)
2、如果你当导演拍这个故事,镜头最多的是什么?闭上眼睛想一想?
师小结:你们都是出色的导演,虽然镜头不一,风格有别,但我感觉你们的的意图是一致的,想一想是什么?(渲染紧张的气氛)
3、是啊,这个故事读着读着,不觉让人感到紧张。自读课文,看看故事了发展到哪些地方,让你特别紧张?
交流板书:点燃蜡烛重新点燃夺回蜡烛
4、故事就是这样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在故事中伯诺德一家三口又是怎样化解危机的?
三、精读重点段落
1.自读课文3-7节,划出描写伯诺德夫人全家人的动作、神情、语言及心理活动的有关句子,读读想想,在感受最深的地方,简要写写感想。
2.学生挑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处(一个人物)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深入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伯诺德夫人的表现:
出示: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灭。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从“急忙”你看出什么?她担心什么?(情报暴露、孩子的命运、国家的命运)
你觉得伯诺德夫人怎样?(机智)
指导朗读。
师:请同学们各自轻声读读伯诺德夫人的话(“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想想应该强调什么字眼。
师:同学们的朗读处理都很有意思,都有各自的理由。不过,尽管咱们的处理方式不同,但有一点其实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为了避免敌人的怀疑,为了保住那半截蜡烛。
师:说得对。只要我们的朗读处理都是围绕这一点的,那么就都是允许。下面,请你们想着这个目标,按照自己的处理方式各自朗读这句话。
还有什么地方也表现了她的机智?“轻轻”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不露声色、不引起注意、镇定)板书:轻轻吹熄
指名朗读。
过渡: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
(1)大儿子杰克的表现
出示: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了许多。
从“慢慢地”你体会到什么?指名朗读。板书:端起烛台
出示: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
蜡烛已被夺回,搬木柴已经没有必要,他为什么还要搬?体会“从容”。
此时的从容是面对什么的从容(死亡)。点击课件,示燃烧的蜡烛,此时的男孩会想什么,等什么?
师述:世界上没有什么时候事比等待死亡更可怕的,而这个小男孩却在镇定地等待着。
指导朗读:“在斗争的最后时刻……正盯着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过渡: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于是,谁又站了起来?
(2)小女儿杰奎琳的表现
指名分角色朗读第六、七自然段。
评价朗读。
这个小女孩给你怎样的印象?谁能猜出杰奎琳此时一定在想些什么?再读她说的话。读出杰奎琳的机智勇敢。
望着这盏在最后一级楼梯熄灭的蜡烛,你的心情怎样?(如释重负)你想说什么?
师述:此时此刻,这半截蜡烛仿佛是颗***,是小女孩子却非常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这是一场紧张激烈却没有硝烟的战争。板书:端起烛台
四、总结回顾,延伸拓展
1、看板书,总结课文。补充板书:挺身而出千钧一发
2、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三人的胜利靠的是什么?
(靠的是机智、勇敢、镇定,终于成功地保住了蜡烛中的机密。)
3、再读第一自然段,他们这样做的背后有一种强烈的情感支撑,是怎样的一种情感?(爱国)
五、小组合作编课本剧来演一演。
知识认读5个字。
能力讲一讲或演一演《半截蜡烛》这个故事。
思品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人民勇敢顽强、不屈不挠,用聪明和智慧战胜了入侵的敌人。
教学重点能够依据事情的发展顺序讲述《半截蜡烛》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了解伯诺的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周旋的事迹,体会他们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
查阅资料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德法战争的背景资料。
一、感知全文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11课《半截蜡烛》(板书课题)。同学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检查预习
1、认读生字:蜡(注意与“腊”的区别)尉(蔚)厄奎(书写)
2、词语:绝密——极其机密的。
绝妙——极美好,极巧妙。
厄运——不幸的遭遇。
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不乱。
3、同桌互读课文,看谁读的正确流利。
三、细读课文
1、伯诺德夫人及其两个孩子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进行周旋的?请同学们用心读课文,画一画。
2、自己简单说说,也可以同桌相互交流。
3、伯诺德一家为保护情报先后用了哪些方法?指名回答。
(保住情报的过程险象环生。首先是德国中尉顺手将半截蜡烛点燃,伯诺德一家三口立即感到事态危急。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就会自动熄灭。一切就会暴露无遗。两个孩子则“脸色苍白”。伯诺德夫人急中生智,用一盏油灯代替了蜡烛。没想到时过不久,蜡烛被德国中尉重新点燃。紧接着是大儿子想借取木柴之机拿走蜡烛,遭到德国中尉的粗暴阻拦,蜡烛在继续燃烧。大儿子虽然知道厄运即将来临,却仍然镇定自若。最后,小女儿以上楼睡觉为借口,从容地拿走了所剩无几的蜡烛。就在她迈上最后一级台阶时,蜡烛熄灭了,终于化险为夷。)
4、理解语言
伯诺德一家人默契配合,与敌人周旋表现在哪里?生答后总结。
(1)内心焦急万分,表面不动声色。
(2)沉着冷静,谨慎行事。
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读一读,说一说。
5、师小结:在情况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一家一次又一次地与三个德国军官周旋,最终保住了那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
四、讲演故事
1、正当小女儿杰奎琳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下面的故事会怎样发展呢?
2、生生交流,师巡视、倾听、点拨。
3、讲一讲、演一演这个故事。
4、小结:本文仅仅是法国人民抗击德国强盗的一个缩影,其实当时的整个法国天天都在发生着像伯诺德夫人一家人所进行的斗争,法国人民最终将德国强盗赶出了法国的土地。
五、作业:
1、将续编的故事写下来。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3、写一篇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