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最新6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该页是编辑帮家人们收集的《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最新6篇),欢迎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的:

1、 知道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知道同一圆的半径和直径的特征。

2、 要掌握圆的特性,了解同一圆的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可以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圆的直径和半径。

3、学会用圆规画圆。

4、 培养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概念;学会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圆的特点

教学的指南针

仪器准备:圆规,纸,剪刀,彩笔,尺子

教学过程:

1、 在生活中寻找一个圈子,并引入新的经验教训

老师:你一定不熟悉圆圈。你在哪里见过圆圈?

老师:事实上,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圆形的物体。中秋节的圆月、硬币等都是圆的。

老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奇妙和神奇。今天的课,让我们进入圆圈的世界,探索其中的奥秘,好吗?

2、 独立操作、探索、识别圆的特性

1、 老师:刚才我们看到好多圆圈。你要把它画下来吗?

老师:通常,你怎么画圆?

老师:相比之下,你认为哪种方法更好?为什么?

老师:大家都认为用圆规画圆很方便。那么,如何用圆规画圆呢?请自己试一试。当你遇到问题的时候,再问一遍沉默的老师,看看他能给你什么建议。

让同学边示范边谈论步骤。(展示画圆的步骤)画圆的时候要指出注意的地方。

让学生画更多的圆。

2、 剪掉你认为最好的圆圈。

老师:拿出你的圆圈,对折并打开;把它对折再打开;重复几次。你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得出结论:这些折痕相交于一点,这一点是用圆针和指南针固定的。我们称它为圆心。用字母O表示。

老师把圆心画在黑板上,让学生把圆心画出来。

3、我们已经知道了圆的圆心。如果我们取圆上的任意一点把圆的圆心和这个点连接起来,我们称这个段为半径。用字母r表示(在圆上说话和表达)

让学生在自己的圆上标出半径,然后让学生在黑板上展示。

如何测量一个圆的半径的长度

老师:你能在这个圆上画多少个半径?它们有多长?

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发现。他们可以坐在同一张桌子上,分组讨论。

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总结板书

4、 我们再把圆拿出来看看上面有什么。

当我们折一个圆时,每个折痕经过什么?它的两个端点在哪里?

谁说,这是什么样的折痕?

我们称这段线段为圆的直径,它由字母d表示。请在圆上画出圆的直径。让我们排练一下直径的起源。

我们如何测量它的长度?

我们已经求出了一个圆的直径。它和半径有相同的规则吗?请根据我们研究半径的方法来研究直径。

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总结板书

5、 完成“实践与实践”第1题

展示你的评论,说出你的想法。

6、 在这里学习,你还想对圆圈说什么?

让学生同桌、小组讨论。再报告一遍,说出你的想法。

根据学生的报告,总结演示半径与直径之间的关系。

3、连接生活,拓展应用

1、 口头回答练习24中的问题1和问题2

解释半径与圆大小的关系。

2、 如果你是设计师,你会设计什么样的车轮?

告诉我你的理由。

为什么不设计成其他形状呢?

四、学生自主总结

老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学了圆圈。现在请闭上眼睛,回忆一下我们的学习过程,整理一下你的学习成绩。睁开你的眼睛。你能介绍一下你认识的那个圈子吗?

《圆的认识》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2

一、教学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并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例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来折圆纸片、同学之间合作交流,共同探究圆的一些特征。这样的组织教学,使整节课充满了“做数学”的过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展现。

现代信息技术是为教学服务的,其主要功能就是“提供学生学习背景,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本课例的教学设计还着力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经历体验的过程,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能力。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时教学对象是小学六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年龄在11―12岁。他们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此时,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更应当关注数学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使他们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而且学数学是有用的、必要的,从而愿意并且想学数学。对于本节课教学的圆学生在生活中有大量的接触,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基础,同时学生具备了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有较强的交流与表达的愿望,使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成为可能。

三、教学内容分析:

“圆的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P55―58页的内容。

本单元教材教学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和面积、轴对称图形。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了一些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有关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以及在低年级直观认识圆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知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知识,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

《圆的认识》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节课,是这一单元中较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本课时的教学是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重要基础,同时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很重要。

四、教学阐明:

1、知识与技能: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合作、探究、游戏等活动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方法发现圆的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体验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通过体验圆与人类生活的不解之缘,感受圆的美、生活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圆的相关概念,归纳圆的特征,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的:

1.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知道同一圆内半径和直径的特征。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圆内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4.培养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学会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圆的特征

教学圆规

学具准备:圆规、纸片、剪刀、彩笔、直尺

教学过程:

一、 生活中找圆,导入新课

师:对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生活中,你们在哪见过圆形。

师:其实,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圆状物体。中秋圆月、硬币等都是圆形

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

二、 操作、探究,自主认识圆的特征

1、 师:刚才我们看了这么多的圆,你们想不想把它画下来啊?

师:平时,你们是怎么画圆的啊?

师:比较一下,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啊?为什么?

师:大家都觉得用圆规画方便,那么,怎么利用圆规来画圆啊?请大家自己试试,遇到问题时,再请教无声的老师,看看它能给你什么提示。

让一位同学边示范边说步骤。(显示画圆的步骤)指出在画圆时的注意点。

再让同学们多画几个圆。

2、 把自认为画的最好的圆剪下来。

师:拿出你的圆,对折一下,打开;再对折,再打开;反复几次。你发现了什么?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这些折痕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就用圆规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我们把这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

老师在黑板上表示出圆心,让学生标出自己圆上的圆心。

3、 我们已经认识了圆心,如果我们在圆上任意取一点,连接圆心和这点,这条线段我们把它叫做半径。用字母r来表示。(边说边在圆上表示出来)

让学生在自己的圆上标示出半径,再让一位学生上黑板表示。

指点怎样量圆的半径的长度

师:在这个圆上,你能画出几条半径来?他们的长度怎样。

让学生自己探究发现,可以同桌、小组之间探讨。

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板书

4、我们再把圆拿出来,看看上面还有什么奥秘。

我们在折圆时,每条折痕都通过什么?它的两个端点在哪里?

谁来说说,这是一条怎样的折痕?

我们把这条线段叫做圆的直径,用字母d来表示。请你在你的圆上画出你这个圆的直径。一人板演,说说直径是怎么来的。

我们怎样测量它的长度呢?

我们找出了圆的直径,它是否和半径一样也有这样的规律呢?请你们自己按我们研究半径的方法研究直径。

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板书

5、 完成“练一练”第1题

展示讲评,说说怎样想的。

6、 学到这里,你对圆还想说什么吗?

可先让学生在同桌、小组之间讨论一下。再汇报,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演示半径直径的关系。

三、 联系生活,拓展运用

1、 口答“练习二十四”第1、2题

在其中讲解半径与圆的大小的关系

2、 如果你是设计师,你会把车轮设计成什么形状?

说说你的理由。

为什么不设计成其他形状?

四、 学生自己总结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研究了圆,现在请你闭上眼睛,回忆一下我们的学习的过程,整理一下你的学习收获。睁开眼睛,你能介绍一下你所认识的圆吗?

教后反思:

多少年来,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在教师们的课堂里,数学一直与定理、法则、记忆、运算、冷峻、机械等联系在一起,难学难教、枯燥乏味一直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绊脚石。如何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下学习数学知识,这就成了我们教学中最为关注的问题。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圆以后进行教学的,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虽然已经初步认识过圆,但对于建立正确的圆的概念以及掌握圆的特征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一开始我就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从生活中感知圆,形成圆的初步认识,画圆就顺理成章,而且比较多种方法认识到用圆规画圆的普遍性。让学生试着用圆规画圆,有困难时再看书,向书本学习。比硬性让学生看书后画圆,更尊重学生,也更富有启发性。画圆之后,让学生共同概括规律,是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提高,是十分必要的。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单靠学生讨论是完不成的,关键时刻,还需要教师系统的引导和讲解。因此在介绍圆各部分名称时,由老师带领着认识,当然也是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圆的各部分名称。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已经积累了很多的潜在的意识,这时,老师只用稍微点拨一下,老师所要的内容学生就脱口而出。教学过程中,充分放手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猜想、去验证、去讨论、去合作。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还需改进的地方,在个别环节的处理上还欠细致,前后时间的安排上也不是很好。还有,漠视了数学本身的文化背景,漠视了浸润在数学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人文背景。如何兼顾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如何使我们的课堂活中有实,实中见活,这是我们每个老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

教材分析:

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并直观认识了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也是后继学习圆的周长、面积的基础。

教学理念:

今天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大量的知识,而是掌握学习的方法,即学会学习。

学情分析:

学生在低年级虽然也认识了圆,但只是直观的,对于掌握圆的特征还是有难度的。由认识直线图形到认识曲线图形,是认识发展的一次飞跃。学习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总结出多种画圆的方法,能用圆规画出指定的圆。

2、让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观察圆的特征,能指出圆各部分的名称。

3、通过操作和交流,能说出半径和直径的含义。

4、通过动手操作能阐明在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在动手操作中掌握圆的特征,自主学习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通过观察、操作、猜测、讨论、交流、归纳、分析和整理来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教具准备:

1、圆规、直尺、三角板、剪刀。

2、实物若干。

3、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概念。

1、师: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关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请你想想,在哪里见到过圆?

2、师: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大自然中圆的影子吧。(播放自然界中图的美景)

3、师:圆把我们的世界点缀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 (板书课题: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感受身边各种圆形组合起来的图案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顺利揭示课题,探究圆的认识。]

二、探究感悟,理解概念。

1、师:每个小组的信封里都有许多学过的平面图形,闭上眼睛,你能从中很快挑出圆吗?把你的想法和组员交流。

2、活动后汇报:(出示如下图)圆和我们学过的图形有何区别?

3、师:(结合学生回答)圆是一条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

4、师:请学生闭上眼摸着圆的边想象圆的形状。

[设计意图:摸圆活动认识圆,通过学生的想象与验证、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到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三、交流反馈,形成概念。

1、自学画圆

我们先研究圆的画法:

1)老师:刚才大家已经认识了圆,那么,想不想把它画出来呢?

2)学生分四人小组尝试画圆,看谁的方法多。(用手画、沿圆形物体画一圈、用圆规画。分别展示自己画的圆)

3)用哪一种方法画圆既正确又方便呢?说说怎样用圆规画圆(介绍圆规的各部分)。师生共同板演。提问:用圆规画圆应注意哪些问题?

4)师强调: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不能改变,有针尖的一脚不能移动,旋转时要把重心放在有针尖的一脚。

5)学生练习用圆规画圆:以30秒比赛的形式进行。

(至此,实现了学习目标1)

2、探讨圆心。(小组合作)

(出示自学提示一)圆有哪些特征呢?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学具圆,上下对折,打开;出现一条折痕,左右对折,打开;又出现一条折痕,换个方向对折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打开 ?? 反复折几次,你发现这几条折痕怎么样?

师指出:这一点是圆的中心,给它起名字叫圆心。

什么叫圆心?学生回答后出示概念。

圆心是个什么?(点)圆心一般用字母0表示。

3、探讨半径(小组合作)

(出示自学提示二)在你的圆上任意找一点,连接圆心和这一点得到一条线段,你还能画出这样的线段吗?再画几条,用尺子量一量这些线段,你发现了什么?(长度都相等)

师小结:像这样的线段我们把它叫做半径。

什么叫半径?学生回答后出示概念及关键词。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4、探讨直径(小组合作)

(出示自学提示三)拿出你的学具圆,用尺子沿着一条折痕画出一条线段,再画几条,用尺子量一量这些线段,你发现了什么?(长度都相等)

师小结:像这样的线段我们把它叫做直径。

什么叫做直径?学生回答后出示概念及关键词。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至此,实现了学习目标2、3)

5、小组合作交流:我们知道了圆的半径和直径,那么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自己动手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比一比,然后把你的发现和你的同桌进行交流。

板书:d=2r,r= 1/2 d (在同圆或等圆)

(至此,实现了学习目标4)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操作和观察,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学贵有疑”,因此在设计时,以一个个问题为导火线,学生在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比一比等一系列活动中,经历了知识探究的过程,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相互补充,提高了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最后让学生自己归纳概括出圆半径和直径的特征,便是水到渠成了。]

6、(小组合作)讨论:圆的半径和圆心与圆有什么关系呢?(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四、应用概念,解决问题:(课件出示)

1)我能找:课本57页第1题。(检测学习目标2)

用彩色笔描出下面圆的半径和直径。(图略)

(2)我能画:课本57页第2题。(检测学习目标1)

用圆规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并用字母o、r、d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3)我能填:(在同一个圆内)(检测学习目标4)

半径 3厘米 1.5分米 a米

直径 10分米 b米

(4)我能说:对的打“√”,错的打“×”。(检测学习目标2、3)

①连接圆心和圆上的直线叫半径。()

②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

③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

④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

2、拓展练习:

用圆创造出美丽的图案!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难易适中、有梯度,体现了层次性,灵活性、启发性和生活性。一是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新知,另一方面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思。]

五、反思过程,总结提高。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

2、你觉得自己的表现如何?有遗撼的地方吗?

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圆都在演绎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美的使者和化身,正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让我们再次走进生活中圆的世界,感受圆的魅力所在吧。(播放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总结既可以达到对新知识的回顾,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进行一次反思、评价,并通过老师的总结,升华对知识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感悟。]

板书设计:圆的认识

圆心(o)——定位置

半径(r)——定大小——无数条——相等

直径(d)——无数条——相等

d=2rr=d÷2 (同圆或等圆中)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小学六年级的一节概念新授课,是在学生学过了线段图形的认识后对一种新的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的认识。作为曲线围成的平面几何图形,它既是一节起始课,同时也是后继学习内容——圆周长、面积、圆柱、圆锥的基础。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点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一、从生活实际引入,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课的开始,我让学生欣赏了一组图片,使他们了解在自然现象,建筑物,工艺品中都能找到圆的足迹。并在图片中,感受到圆是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图形。让学生在感受身边各种圆形组合起来的图案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顺利揭示课题,探究圆的认识。接着通过摸圆游戏活动认识圆,通过学生的想象与验证、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到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二、恰当地处理教材,把握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探讨圆的。特征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设计了几个环节循序渐进:

1、学生掌握了画圆的方法后,紧接着让学生结合我出示的自学提纲自学圆的各部分名称有哪些?然后通过在圆中找圆心,半板和直径让他们准确理解数学概念,

2、有了上一环节的铺垫,让学生猜想圆的特征,然后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的方法验证半径的特征:在同一个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这一环节较好的突出了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培养。

3、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直径的特征,有了探讨半径特征的经验,直径的特征便“水到渠成”了。

4、最后,利用折一折、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探讨同一个圆内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以及圆的其他特征,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与,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环节通过让学生操作和观察,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学贵有疑”,因此在设计时,以一个个问题为导火线,学生在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比一比等一系列活动中,经历了知识探究的过程,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相互补充,提高了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三、教学中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做为主线,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在引导学生理解圆的意义的基础上,将课本中圆的特征这一部分内容留给学生自主探究,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我则真正成为课堂上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对于圆心——半径——直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这一系列知识的学习上都体现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看书自学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最后作业的分层布置,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共性和差异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值得思考和改进的地方:关于在同一个圆里直径、半径的特征以及两者间关系的教学。这应是本课的重点,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清晰的理解掌握概念、帮助其提升思维水平。如:在同一个圆中有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它们的长度都相等吗?在同一个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学生在圆形纸片上通过画、量、折、比等操作活动中;怎样证明直径和半径的关系的讨论过程中。这里的教学还不够细致,有待改进。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5

教材简析:

圆是小学数学阶段最后教学的一个平面图形,也是教学的唯一一个曲线图形。从认识直线图形到曲线图形,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而且也能给学生探索学习的方法注入一些新的内容,并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教学圆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还通过化曲为直、等积变形这些方法与手段,进一步发展转化的策略和推理能力。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分成四部分编排,本节课教学圆的认识一部分。教学中将数学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注意由表及里,逐步深入。例1安排了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通过说圆、画圆、比较圆与以前学过的其它平面图形的不同来充分地感知圆。例2结合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的过程,分别了解关于圆的几个重要名称,进一步认识圆。例3安排学生通过画、量、折等活动,深入体验圆的特征。练习十七在练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圆,展开数学思考,发展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教学前,学生已经初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基本特征及其周长、面积公式的计算,对圆也已有了一定程度的直观认识,部分学生已经能用圆规画圆,少数个别同学甚至已经知道了圆的各部分名称,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而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思维形式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思维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具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故也同时具备了一定的思维基础。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通过操作、探索、发现、交流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交流能力。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会从数学角度认识世界、解释生活,初步感受圆的魅力。

教学重点:

认识圆及其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重点:

认识圆及其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

画圆,用圆的知识来解释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生:圆规、直尺。

师:圆形纸片、系着吸铁石的线、大圆规、硬币、小圆镜、长尺。

教学流程:

一、导圆。

师:知道今天要学习什么内容吗?

生:圆的认识。(看着大屏幕说。)

1、师:(出示圆形纸片)这张纸就是圆形的。(贴在黑板上)

你在哪些物体上见到过圆,见到过圆形?

生:举例说圆形。(说到身边的圆让学生指给大家看看。)

2、师:老师也带来了一些与圆相关的图片,一起看看。(幻灯片播放。)

师:漂亮吗?难怪有人曾经说过,我们的世界是因为有了圆才如此美丽、神奇!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走进圆的世界,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媒体运用说明:运用媒体第一次播放一组比较简单、且具有明显圆的特征图片,还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情景和材料,如:CD包、光碟、箭耙、奥运五环、圆形标志、光环等,使学生能清晰地从图片的物体上找到比较鲜明的圆,为学生对圆建立外观上的感性认识提供了标准,使学生在初次感知圆的基本特征的同时感受到圆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初步沟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借这些图片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作好知识与情感的铺垫。

二、画圆。

1、用圆规画圆。

(1)导入。

师:学习圆,首先要会画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这里的规是指什么?

生:圆规。

师:会用圆规画圆吗?画一个试试。

(2)生用圆规尝试画圆。

师:大家都画好了,我们来看看电脑动画是怎么画圆的?(课件演示。)

师:假如现在规定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20厘米,谁能到上面来把这个圆画出来?

师生合作,边介绍方法边在黑板上画出圆。

师:这个有粉笔的一脚画出来的就是一个圆。(生指一指哪些是老师画出来的。)

2、不用圆规形成圆。

(1)导入:如果没有圆规,就不能形成圆了吗?

(2)生:说说可用什么方法画圆。

如:瓶盖(扣在纸上,沿着边画),胶布,尺子、量角器……

师:你是利用一个圆形物体来画的,还有别的方法吗?

出示:绳子一端连着环形磁铁。

问:看,这个能形成圆吗?

生:通过甩形成圆。

(3)师:刚才我们用圆规画了圆,用其它方法形成了圆,现在在你心目中的圆的是怎样的?闭上眼睛,用手指在空中比划比划。

生:闭上眼,在空中画圈。

师:对啊,就像大家比划的那样(指着黑板上的圆),圆是一条曲线围成的。

师:圆是一种曲线图形。(板书:曲线图形。)

(4)再举例。

师:(出示镜子)这面镜子上也有圆,你能指出来吗?(生上前指:外边一圈就是圆。)

小结:这条曲线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圆,这条曲线围成的图形是圆形。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6

一、情景引入

出示一组生活中物体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如太阳、圆月、汽车的车轮、呼拉圈、光盘、钟面等)

1、刚才欣赏到的那些漂亮图片中的物体是什么形状?

2、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在我们的身边,还有那些地方能看到圆?

(学生衣服上的纽扣、身上的硬币、桌子里的杯子等等)

请学生用手指一指这些物体上的圆,并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3、看来,在我们的大自然中、生活中圆是无处不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虽然不熟悉但和我们处处在一起的圆。(板书:圆的认识)

二、教学新知,初步画圆

1、刚才看了那么多的圆,说了那么多的圆。接下来请大家用你能想到的办法自己动手画一个圆。

2、请学生交流画圆的方法。如借助圆形的物体画,还有书上讲到的方法或是用圆规画)

3、通过刚才的看圆、说圆与画圆,你觉得圆与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总结:以前学过的平面徒刑都是由线段围成的,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圆比较光滑,没有角。

4、大家介绍了很多画圆的方法。为了使我们能画出任意大小的圆来,勤劳、智慧的人们制成了专门用来画圆的工具――圆规。

三、认识圆规,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1、认识圆规。

让学生取出课前准备好的圆规,一起认识圆规的的构成并介绍圆规两脚的功能:圆规有两只脚,一只是针尖,另一只脚是用来画圆的笔,两只脚可以随意叉开。

2、尝试画圆。

1 )你能试着用圆规画一个圆吗?学生独立画圆。

2 )刚才老师转了转,发现有些同学要么没画好,要么画出来的不圆,下面我们一起看大屏幕,注意观察如何使用圆规画圆。(使用实物投影仪,教师示范使用圆规画圆)

3 )说说,老师刚才是如何使用圆规画圆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两脚叉开――固定针尖――旋转成圆。

4 )学生按照这个方法再练习画一个圆,同时思考:通过两次画圆,应该注意什么?

总结:针尖要固定,不能移动;两脚间的距离保持不变;要旋转一周。

5 )练习画一个两脚之间距离是2 厘米的圆。

四、学习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1、认识圆心、半径、直径。

1 )教学圆心:刚才我们画圆时,针尖固定的这个点,我们把它叫做圆心,用字母O 来表示。找出你刚才所画的圆的圆心,并标上字母O 。同桌相互检查一下,有没有标对。

2 )教学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一点的线段是半径,用字母r 表示。指导学生画一条圆的半径,并标上字母。在我们用圆规画圆时,这个半径就是指什么?(两脚之间的距离)因此圆的大小就是由圆的半径决定的。

让学生联系画一个半径是4 厘米的圆,画出一条半径,标上圆心和半径的字母。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圆,看一看,自己画的、标的还有什么地方部不对。

3 )教学直径。

出示一个画有一条直径的圆,让学生观察这条线段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总结:像这样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通常用字母d 表示。

同学们你们画的圆也有直径,请你画一条圆。

4 )闭好眼睛,回想标圆心、画半径与直径的方法。

2、练习,完成练一练的第1 题。

说说哪些不是半径或直径,为什么?

3、研究圆的特点。

我们已经认识了圆心、半径和直径,现在我们就继续来研究圆的特点。

1 )出示一张圆形的纸,你能找到它的圆心吗?(把圆对折两次)

通过对折,你还发现圆有什么地方比较特别吗?(对折后能完全重合,是轴对称图形)

2 )把你手中的圆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下面问题: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

3 )学生汇报回答上述四个问题,教师适当引导:前面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强调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无数条半径和直径,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用字母来表示半径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吗?(板书:d=2r )

4 )通过刚才的讨论和交流,我们掌握了圆的特征,谁来总结一下圆的特征。

五、巩固练习。

1、练习十七的第1 题。

填写表格,并说一说半径与直径之间有什么关系?

2、练一练的第2 题。

画一个直径是5 厘米的圆,并用字母O、r、d 分别表示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教师提问:使用圆规画一个直径是5 厘米的圆,先要确定什么?(求出半径,也就是两脚之间的距离)

3、判断题。

1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2 )直径是半径的2 倍。

3 )画一个直径为4 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为4 厘米。

4 )圆的位置由圆心决定。

5 )两脚间的距离越大,画出的圆就越大。

六、欣赏生活中的圆

谈话:瞧,生活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数学规律呢。其实,在我们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美的使者和化身。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师:感觉怎么样?

师小结: 而这,不正是圆的魅力所在吗?

七、全课总结

谈话:其实短短的一节课,要想真正了解圆还不太容易。那么就让我们从今天起,走进历史,走进文化,走进圆的世界吧!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