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给大伙儿分享的六年级下册《桃花心木》优秀教学设计【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提问导入,设疑激趣
同学们,你们认识桃花心木吗?它是怎样的一种树?(学生根据查阅资料汇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重点感悟
1、自读课文,把握重点:
桃花心木是一种名贵的树种,培育它一定要用尽心思使其成材,而文中这位与子众不同的种树人是怎样培育桃花心木的?请同学们读课文,把写种树人种植培育树苗的词语或句子画下来,并写写你的感受。
2、汇报交流,感受种树人的“奇怪”行为:
⑴ 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讨论。
如:“他弯腰种树的时候,感觉就像插秧一样。”“他来的并没有规律,
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
少。”“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说明种树人给树苗浇水没
有规律,看似漫不经心。
⑵ 读了这些句子,你想提什么问题?
四、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面对种树人的做法同学们心中有许多不解,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读后讨论流。
1、你怎样理解下面种树人说的话?
⑴ 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联系上文“ 不确定”是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让树木生活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就会拼命把根扎进土壤深处寻找水源,这样的树根基很深,一定能够经受风雨,长成大树。
⑵ 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理,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侥幸存活下来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依赖的心”指树苗依赖定时定量的浇水,根不会深入地下,找不到水源,就会枯竭而死,即使侥幸存活的树,不能牢牢的扎根,也会被狂风暴雨吹倒。
2、小组讨论:种树人的做法是不是有道理?
3、导读:
种树人是营造一种自然的生长环境,让桃花心木学会适应环境,寻找到最合适的存活办法。种树人貌似漫不经心,实则是用心良苦。请你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读读这两段话。
4、练读、指名读、齐读。
五、联系实际,领悟事理
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种树尚且如此,更何况是育人呢!种树人的一番话,不仅解开了我们心中的谜团,而且使我们从中悟出了育人的道理。
出示句子:
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棵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3、小结:
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我们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挫折的考验,就会想方设法战胜困难去生存,也才会锻炼出顽强的意志,坚强的心。
六、总结全文,情感延伸
正因为桃花心木从小苗时期就在不确定的环境中生活,经受了重重考验,终于长成一棵棵生机勃勃的大树。同学们,不要再做笼中小鸟,学做搏击风浪、翱翔蓝天的雄鹰,在挫折与逆境中快快成长吧!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随着著名作家林清玄先生认识了一位奇怪的种树人,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他有哪些奇怪的举动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种树人,来揭开心中的疑惑。
二、研读感悟,入境体验
课件展示(种树人的奇怪表现)
1、当我们见到种树人的奇怪表现时,相信你的心头一定涌出了很多的想法和问题,请你大胆地说出来?(生答)
2、看来我们的心中有着和作者一样的困惑。作者是怎样问种树人的呢?(用疑惑的语气读)
课件出示(作者的问话)
3、种树人是怎样回答的呢?请同桌分角色朗读作者与种树人的对话,进行品味。思考;我问种树人问题的时候,他为什么会笑?(生答)练习读一读种树人的话,怎样读才能读出种树人当时的心情?
思考:语重心长什么意思?怎样才能读出种树人的“语重心长”呢?学生练习读,指名读。
4、如果你是一位种树人,老师文中的“我”,你能回答好我的问题吗?下面我们来比赛一下,看谁是合格的种树人。好,现在哪位种树人来解答我的疑问啊?
种树人你好,请问应该什么时间来浇水呢?谢谢你,请坐。
种树人你好,请问应该多久来浇一次水呢?
种树人你好,我想问一下,桃花心木为什么会无缘无故枯萎?这个“不确定”指的是什么?
种树人,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新木苗该不会枯萎吧
看来同学们都是合格的种树人。我们都理解了种树人的良苦用心,种树人的用意是什么?(板书;找到水源,拼命扎根,长成大树)
5、想象;大家都理解了种树人的做法,那么桃花心木是否理解他的良苦用心呢?同学们请想象一下,假如你就是桃花心木,你会对种树人说些什么?(课件出示;如果我是一棵已经枯萎的桃花心木苗,我会对种树人说_________;如果我是一棵即将枯萎的桃花新木苗,我会对种树人说___________;如果我是一棵茁壮成长的桃花心木苗,我会对种树人说————————)真是一群爱思考、懂情感的桃花心木苗呀!现在你们觉得种树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三、超越文本,升华情感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种树尚且如此,更何况育人呢?种树人的一番话,不仅解开了心中的疑问,而且使我们悟出了悟出了什么道理呢?(课件出示)
谁来读一读这段饱含激情的文字。齐读。
生活中的“不确定”指的是什么呢?从这句话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你有没有类似的体验?(学生谈感悟)
你们的身边有这样的人吗?
种树人更关注的不是桃花心木的生长程度,而是桃花心木的生存能力,而桃花心木有了生存能力,离开了任何人都可以生存,所以文章结尾说(课件出示)
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要以“桃花心木”为题,作者仅仅写的是桃花心木吗?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长成了百年大树,显示出勃勃生机;人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历风雨和磨难,就能成为意志坚强、有所作为的人。树似人,人如树,这就是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四、总结全文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阳光总在风雨后”我希望同学们都像桃花心木一样,能够经得起生活的磨练,最后长成参天大树,长成栋梁之才 。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
3、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了解种树人奇怪的种树方法,自读课第3~7节,说说种树人是怎么浇水的?
板书:
时间不定
浇水量不定
2、对此,你最想了解什么?(为什么不像栽培盆花那样每天定时浇水?)
作者观察到这种现象后感到。
导读,读出奇怪的语气,按作者的想法该怎么浇水泥?
让我们一起推断种树人浇水没有规律的原因。
品读,读好反问句。
3、懒人怎么会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呢?
映现:……
4、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
引导体会作者百思不得其解的情感。
二、导读种树人的话
看来真是得问问他,究竟为什么这样做。
自读第12节,用自己的话说说种树人这样做的原因。
理解“不确定”(板书)。
学生回答后,接读第4、5节部分语句。
小结:种树人是想让树苗在“不确定”中生长。
想象:假如你是一棵桃花心木,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相机映现课文内容所表现的两种情况:
1、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
2、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指导读出脆弱,坚强两种情感。
填空:这样浇水,浇出了树苗的___(适应能力,顽强精神,克服困难的本领)。
从这里看出,种树人的话是经验之谈。事实有没有证明这一点呢?
导读第15、16节。(他们已经学会了找到水源,拼命扎根。)
三、导读作者的感悟
自读第14节。
作者从桃花心木苗生长的道理联想到了什么?
引导读出作者的感受之深。
由作者的感悟你想到了些什么?
理解“不确定”,小组讨论,各抒己见。
(根据学生回答点拨:不确定指环境变化无常,会经受困难或遭遇不幸。)
我之所以感动,是因为从种树人的一番话,明白了做人的道理。能举例说说受到的启发吗?
(学习方面:如什么都由他人帮助,自己不独立思考,能不能取得好成绩?生活方面:如家长一切包办代替,学生一切依赖父母,能否成才?)
回读作者的感悟,进一步读出感情。由此你联想到哪些名言警句,如:
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3、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或历史故事(如最近播放的电视剧《孝庄秘史》中的豪格和多尔衮的生活遭遇)。
【板书设计】
桃花心木
时间不定
桃花心木
浇水量不定找到水源
(不确定)拼命扎根
变化无常独立自主
做人
不确定努力生长
【教学目的】
继续学习课文,通过朗读和学习种树人的话,理解“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底,一旦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可以存活的,遇到狂风暴雨,也是一吹就倒了。”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的联想: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教学难点】
能在理解作者和种树人的话后,联系自己的实际。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回顾
师说:上节课我们一起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请同学们回忆种树人是怎样种桃花心木的?
为此,作者感到莫名其妙,就去问种树人,种树人是怎样回答的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看一看。
二、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种树人的话
种树人的话都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是吗?现在找一个同学做本文的作者了,你们就是种树人,我可是有几个问题要问你们,你们能给我以满意的答复吗?
生:能!
师:回答我的问题可不许看书,老师建议你们再读一读种树人的话,最好能记住。
生读种树人的话。
师:不看书能回答我的问题吗?
生(信心十足):能!
师走到一位小姑娘身边,问:我说你这个种树人可真是的,既不按时给树苗浇水,又不浇一定量的水,瞧,树苗都枯萎了,后悔吧?
(生笑。)
生:不后悔。我之所以不不按时给树苗浇水,不浇一定量的水,是要让它们自己学会在土里找水源,自己会找水源的,才能长成百年的大树,自己不会找水源的,枯萎了也没什么可后悔的。
种树人,我有个问题要向你请教。
生:没问题,你问吧!
师:嗬!口气不小啊!
师:我问你,如果按时给树苗浇水,浇一定量的水,结果会怎么样?
生: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底,一旦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可以存活的,遇到狂风暴雨,也是一吹就倒了。
师:噢,我明白了,开始我还以为你很懒呢,原来不是啊!
三、问题讨论
那么,你认为种树人的种树方法是否非常合理呢?
请你们小组讨论。
四、联系生活实际,领悟其蕴含的道理
种树人讲的是种树的道理,我很受启发,联想到了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请同学们一起读“我”悟出的道理,大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段的理解。
生1:要锻炼独立的生活能力!
生2:要做一个独立自主的人,不能什么事都依靠爸爸妈妈。
生3:自己要主动地学习,不能总是等着老师教。
生4:要学会自己学习,不需要家长和老师的督促,自己能主动地学习。
师:理解得好!老师读了种树人的话也颇受启发,老师需要锻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今天,你们就表现得非常好。建议你们为自己良好的表现而鼓掌。
生: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枯萎了,这是因为桃花心木自己学会了在土里找水源。
师:理解得真好!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
赞美、感激、欣慰、骄傲……
假如你就是这“桃花心木”中的一棵,把你想对育苗人说的话写下来。
课文解读
《桃花心木》是中国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课文借给树苗浇水的事情,介绍了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由此说明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写作方法上特点鲜明:通过描写大自然中桃花心木这种植物的特点,抒发作者的真挚情感。表明积极的人生态度、高远的生活志向和独特的价值取向。饱含深刻的人生哲理。
设计思路
“文以载道。”入选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借物喻人的文章,常常通过对某一事、某一物的叙述与描写,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对小学生而言,学习这类文章是有一定难度的:(1)小学生擅长的是形象思维,对抽象、深奥的道理较难领会;(2)由于人生阅历有限,文中所表之情、之理。有待年幼的孩子用一生的经历去解读。“阅读的心理过程,是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过程。”教学此类文章,可采取如下操作策略,帮助学生理解内容、领悟哲理:(1)从物入手,把握特点(出发点);(2)还原形象,心理体验(着力点);(3)联系生活,感悟人生(落脚点)。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6个生字,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物,感知特别的“桃花心木”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交流相关资料(文字、图片),了解桃花心木。
提问:能用文中的词语来形容桃花心木吗?(树形优美、高大笔直、优雅自在、生机勃勃……)长成的桃花心木有多高,书上写到了吗?(与屋顶一般高)
[设计意图:由于生活经验有限,加之地域限制,学生对课文中所描写的桃花心木,大都知之甚少。通过展示图片资料,学生对桃花心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拉近学生与文本间的距离,激发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感悟特别的“种树”
1.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一定想了解,如此高大笔直、优雅自在、充满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是怎样由一棵仅及膝盖的小树苗渐渐长成的呢?其中需要经历怎样的一个过程?又给我们哪些启示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桃花心木讲了一件什么事,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概括。(板书:种树)
2.默读课文。了解“种树”。
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请默读课文,勾画出写种树的有关句子,放声读一读。
课件出示:
“他来的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教师引读,学生跟读)从这几个“有时”中,你体会到什么?
的确,这是一种特别的、甚至让人觉得奇怪的种树方式。读到这里,你心里一定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猜想或疑问。同学们,如果此时种树人就在你面前,你想问他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11段。要求:想象当时的情景,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此时,教师通过导读,通过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有时”,让学生体会到种树的无规律,将学生的思路与作者的思路合二为一,进而激发学生深层次探究的兴趣。]
(三)精读细品,感动于树木生长的“不确定”
1.种树人这样做有道理吗?齐读第十二段,思考:种树人为什么要将种树和种菜、种稻子相比?种树与种菜、种稻子到底有什么不同?再次轻声读第十二段,从文字中寻找答案。(板书:百年)
2.用想象再现形象。
岁月悠悠,变幻莫测。如果你就是一棵仅及膝盖的桃花心木苗,想象一下,在这漫长悠远的成长历程中,你可能会遭遇些什么?必须面对些什么?(干旱、洪水、虫害……)你又是怎么想、怎样做的呢?请大家发挥想象,然后把想到的说给同桌或同组同学听一听。(学生说)而这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小树苗事先可以预知的吗?(板书:不确定)
3.口头说话练习。
大家现在一定明白了,种树人用这样特别的方式种树。是因为他太懒吗?是因为太忙?种树人的良苦用心大家真的理解了吗?谁能把这段话换种说法?(课件出示)
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不来浇水,每天浇水不定时也不定量,树苗就……”(板书:找水源扎根长成大树)
4.抓关联词语,悟表达方法。
课件出示(隐去括号里的关联词):
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不看书,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种树人想要表达的意思吗?(说不太清楚)
(出示关联词语)作者就是用这样几个关联词,将想要表达的意思一层一层表述得清清楚楚。试着把这段话背下来吧!(教师引读提示语,学生背诵相关段落)
[设计意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部分教学紧紧扣住树木生长的“不确定”。通过抓“百年”一词,在“种树”和“育人”之间建立联系,在“形”与“理”之间搭建“情”的桥梁。]
(四)悟情明理,顿悟人生历程中的“不确定”
课件出][示: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1.联系前文。
文章读到这里,老师不禁要问:作者仅仅是在讲怎样种树吗?(板书:育人)读一读第十四段,想一想这里的“不确定”是什么意思,与前面的“不确定”有什么不同。
2.联系生活。
联系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听到的、实际经历的事情,结合人的成长过程,谈谈你对“不确定”的理解。(提示:可以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说明。点评时强调原文中的“很少的养分”、“巨大的能量”、“深化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面对这些不确定,我们应该怎样锻炼自己“独立自主”的心?(板书:经受磨炼独立自主努力成长)
3.齐读最后一句。思考:为什么“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全面看待问题(全面性);认识事物的本质(深刻性);联系地看待问题(联系性);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当学生联系生活畅谈体会时,教师又不失时机地回扣到课文的相关内容,一方面避免学生天马行空,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创造性地解读文字的深层意蕴。]
(五)因文悟法,“借物喻人”延伸拓面
1.回顾课题。小结写作方法。(板书:借物喻人)
2.我们还学过哪篇课文是用的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3.推荐阅读:《心田上的百合花》。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小结“借物喻人”这类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向学生推荐有关“借物喻人”的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通过迁移运用,进一步领悟语言规律,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文悟法”,让学生完整地经历“语言——思想——语言”的过程,即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走一个来回”,最终领悟到文章在表达上的某些规律和学习方法,“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板书:
白天做生意娱乐
郊游祷告
夜晚回家教第十册《桃花心木》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物喻人说明的深刻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在品读重点语句的基础上,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
2、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读林清玄的散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程导引】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交流与本课有关的课外阅读收获: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课前老师介绍同学们阅读了几篇林清玄的作品,读懂了吗?谁来跟大家聊一聊?
教师小结:的确,林清玄的散文总是让人在平凡的小事中悟出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的《桃花心木》。
2、交流学生搜集的关于桃花心木的资料:
课件出示桃花心木的有关图片,学生交流对于桃花心木的了解。
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从作者的笔下进一步了解桃花心木。
教师小结:了解了桃花心木,作者以“桃花心木”为题,你们猜他会写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独立阅读课文
一种植物——桃花心木,一个平凡但却古怪的育苗人,林清玄会从中悟出什么?边读课文边思考,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做上标记。
2、自学生字新词,合作解答疑难问题。
3、交流反馈自学成果。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感受育苗人的奇怪
1、读课文,画出育苗人让人感到奇怪举动。
2、指导学生用疑惑的语气朗读描写育苗人奇怪的举动的语句。
3、创设情景,学生置疑,引导读书:
(1)看到育苗人有这样奇怪的举动,作者猜想到了什么?
(我起先以为他太懒,隔那么久才给树浇水。但是,懒得人怎么会知道有几棵树枯萎了呢?后来我以为他太忙,才会做什么事都不按规律。但是,忙的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
(2)这是作者的猜想,你心里又有哪些猜想呢?
(3)假如现在老师就是那位育苗人,就站在你们面前,你想问我什么?
(4)作者和你们一样,也有一箩筐的问题要问育苗人。指导用疑惑不解的语气朗读:“我不忍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谁?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这么容易枯萎吧?”
(5)一下子提了这么多问题,真让老师有些应接不暇,我毕竟不是那位育苗人,并不了解他的心。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育苗人,相信这些问题不难回答。
二、研读课文,感悟道理
1、学生默读育苗人的话,和周围的同学讨论问题的答案。
2、以采访育苗人的形式,交流学习成果。
3、投影出示: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演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指导朗读这段话,在读中交流从育苗人那里悟出的道理,谈出自己不同的感受。
三、美读课文,拓展延伸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
2、假如你就是这“桃花心木”中的一棵。把你对育苗人说的话写下来。
【练习课】
一、抄写词语
莫名其妙无缘无故模仿
狂风暴雨勃勃生机枯萎
二、请把文中描写桃花心木的样子的句子抄下来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作者在观察()()()的时候心里有些奇怪,后来忍不住询问种树人,当庭果种树人的关于(),作者()。
四、读一段话,做练习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再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1、感受的意思是(),你对周围环境的感受时()感知是指(),你曾经感知过()的情感。
2、你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