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最新6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教师寄语: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岸。——海伦凯勒
学习目标
1、识记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2、抓住重点语句把握人物心情。
3、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感悟作者的内心情感。
学习重点
把握人物思想感情,围绕第一本书的故事,体会在特定条件下人物的精神世界。
学习难点
在阅读中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以及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
学习过程
一、积累运用
字词注音释义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迢迢()()晾晒()掺和()()马鬃()泪水盈眶()()哄堂大笑()挎着()
2、解释词语
迢迢:
挥之不去:
掺和:
磨磨蹭蹭:
哄堂大笑:
二、自主探究
1.五分钟内默读课文,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要求:
a、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
b、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
c、语言简练生动,表达流畅自然。
d、同学之间互相补充、评议。
2.再次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线索,作者围绕第一本书记叙了哪些事情?作者分别有怎样的感受?
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一)品味语言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二)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合作解决下面问题
1.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2.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3.“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拓展延伸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你能把你的“第一本书”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吗?
五、课堂小结
课文通过“第一本书”回忆了父亲对“我”的爱以及朋友间的友谊和20世纪初艰难中的温情,告诉我们“人不能忘本”,我们应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
六、达标检测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酷()似掺()和脊()背枉()读
(二)解释词语
幽默:
凄惨:
奥秘:
翻来覆去:
(三)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5题。
晚上,我看见父亲在昏黄的麻油灯下裁了好多白纸。第二天早晨,父亲把我叫到他的房子里,把两本装订成册的课本递给我。父亲的手真巧,____________________,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补写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样好看。父亲把两本课本用牛皮纸包了皮,在封皮上写上名字。元贞不再上学了,但我还是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他。
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1、请用横线画出文章中表现“父亲的手真巧”的句子。
2、文中横线处应填写的句子是下列哪一项?请选择。然后说出选择的理由。
⑴他把我们两个半本书修修补补
⑵他居然把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
选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自然段的开头的那一句“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含有怎样的感情?它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请说说你的理解。
4、这一册书以后再也不会用了,这一点作为教师的父亲不会不知道。可是他为什么还要认真地修补它呢?你能说出父亲这样做的理由吗?
5、 “我”拿到父亲装订的这本书后会怎样想呢?请你帮他将心里活动写出来。不少于80字。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教学重点、难点:
1、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2、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酷(ku4)似 掺(chan1) 脊(ji1)背 枉(wang3)读
2、解释下列词语。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
二、导人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诗歌、诗集等。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互相补充、评议。
四、学生自主阅读
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一种感激之情。)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五、品味语言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我的童年生活是艰苦的,但我的第一本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知识。)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我的第一本书,作为我的启蒙老师对我后来走上文学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
六、拓展训练
学生说说自己读“第一本书”的经历、体会,互相交流。
七、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八、布置作业
1、研讨练习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1)如何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绝对不只是一句口号,也不只是一种形式,而是要真正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贯穿于整个课堂。这就要求我们在对教材的思考与钻研时应更多地进行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来进行充分预设,课堂上,少一些教师的“强加”,而是有针对性地授生以“渔”,将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活动的时间、空间,允许他们思考,允许他们争辩,允许他们出错,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有所悟,有所得,于无痕迹中解决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努力追求的。
(2)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作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老师的个人素质与授课效果息息相关。我们应该向优秀教师学习,多读书,多积累,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让我们的课堂评价多一些针对性与启发性,少一些空洞的表扬;敏锐地捕捉课堂上生成的资源,少一些环节框架的限制。努力提高授课水平,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从而让我们的课堂多一份从容,多一份智慧,多一份收获。
一滴水只有放入大海才能永远不干涸,个人的力量终归是有限的,我们应该充分重视集体教研,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语文课应该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充满人文精神的,我将不懈努力,让我的课堂真正成为教师轻松、学生快乐的课堂。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篇课文《我的第一本书》中,作者不仅叙述了童年生活中关于第一本书的感人故事,而且还表达了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那浓浓的、真挚的情感和对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的独特感受。
毫无疑问,牛汉《我的第一本书》这篇散文所描写的生活与今日学生的生活相比有着巨大的距离。“如何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灵魂深处,体会作者对“第一本书”所怀有的特殊感情?”成了我备课时的重点。经过多次阅读教材并结合学生实际,我设计了这堂课的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2、了解“第一本书”的含义,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
课堂教学中,第一个目标整体感知,主要是阅读、复述,其目的是为突破预设的第二个目标作铺垫。课堂教学进入第二个目标后,我提出问题:“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围绕牛汉的‘第一本书’所发生的故事,文章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却有着深埋心底的情愫。对于作者来说,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下面请同学们用‘我的第一本书是一本xx的书’的形式来概括自己对文中‘第一本书’含义的理解。”于是,学生开始讨论交流,我巡视指导。这时,课堂气氛开始被调动起来,学生积极投入讨论。几分钟后,我指名几个同学上黑板写出他们的理解,这几个学生写出了下面的内容:
①裁成两半的书、②父亲为我们修补的书、③“我”的第一本国语书、④与众不同的书。不难看出,此时课堂气氛虽然比较活跃,但学生的思维还只是在浅层意义上徘徊,远没有走进“第一本书”的意义深处。这并不奇怪,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总得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关键是教师不能于此停顿。于是,我再作启发引导:“刚刚黑板上写的这些都没有错,但这些都是浮于表面的理解,作者为什么会一辈子忘不了这本书,其中是否有更重要的原因?”学生继续讨论,然后举手回答:①难忘的书、②独一无二、③意义重大的书、④一生中最珍贵的书、⑤给了我教育的书、⑥给人留下无尽思考的书、⑦人生之书。
看得出来,学生的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虽然他们的理解有些空洞,依然没有真正把握“第一本书”对于作者的重大人生意义,但毕竟已有了进步,进一步启迪,学生的思维将会越发灿烂。我第三次启发道:“大家的理解已经深入一步,但是‘难忘’、‘最珍贵’、‘给了我教育’这类说法太空洞了,‘我’为何难忘这第一本书?它的珍贵表现在哪里?给了‘我’什么样的教育?把这些问题想透,相信你们就真正理解了这本书对于作者的意义所在了。”
学生继续讨论,“高潮”渐起,出现争着发言的情况:
①饱含对同学友情的书、②用父爱装订的书、③用爱的灵魂装订的书、④打开人生起点的书、⑤饱含“我”苦难生活的书、⑥培养“我”的道德品质的书、⑦让“我”知道读书乐趣的书……
这时,显然学生已完全走进了文本深处,走进了作者灵魂深处,他们正在与作者进行着心灵的碰撞!我趁势作了如下的小结:这是一本用爱的灵魂装订的书,它饱含着父子之爱、同学之谊、乡邻之情,它写满人间真情;这是一本写着“我”的童年苦难的书,它让“我”在人生之初便领略了生活的艰辛,懂得了贫困的价值,知道了读书的重要;这是一本打开人生起点的书,它引领“我”朝着新的人生之路前进,让“我”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永远记住童年生活给“我”的种种教育,永远不“忘本”;这是“我”人生历程中的“第一本书”,也是“我”人生的第一课!
这堂课的教学使我认识到:教学要有一个逐步铺垫的过程,先要悬着一个目标,有意识地向着目标步步进逼,才能使学生渐入佳境。学生的心灵之火真正点燃了,你启迪我,我启迪你,你感动我,我感动你,然后每一个学生都会觉得有巨大的收获,这才是高效课堂。
课题
我的第一本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教学难点
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学生作业本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酷(ku4)似掺(chan1)脊(ji1)背枉(wang3)读
2.解释下列词语。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
学生结合课文理解并掌握补充注释
导人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学生了解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学生互相补充、评议。
学生自主阅读
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一种感激之情。)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布置作业
1.研讨练习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
父母的爱
朋友的爱爱与乐趣
人与动物的爱
我有第一本书的珍贵
学生对当时的生活困境以及困境下友谊理解有难度。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自学掌握并积累生字新词,熟读课文。
2.通过合作学习来感悟文中所表现出来的父子情、同学情、童年的乐趣,以及在苦难的生存条件下苦苦挣扎的生命历程。
3.品味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合作探究感悟文本的内涵。
教学难点:通过背景资料了解当时苦难的生存条件,进一步深刻感悟主题。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你读的第一本书吗?也许是图文并茂的画册,也许是引人入胜的故事书,但是我们很多人都把它遗忘了,而诗人牛汉的第一本书却深植在他童年记忆的沃土,它是一盏灯,点亮了它的心房,照亮了他的人生。今天,我们就走进他的第一本书,去感受他所承载的苦难与温情。
二 预习交流 ,了解学情(指名汇报成果并质疑问难)
三 合作探究 ,释疑解难
(一)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1.大家预习很认真,也提出了很多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我们大家的疑难,好不好?
2.大屏幕展示问题:可是这本书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中的一组画面,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这句话怎么理解?
(二)重点研析,理解内容
1.提问: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为什么?(难以忘怀、父与子、难以笑起来)
这里提出了卜劳恩的《父与子》,这是怎样的一部作品?
(漫画画了父亲与儿子的一些事,表现了父子之间浓浓的亲情)
2.这篇课文也写了父子之间的一些事,主要是写父亲对“我”的爱,现在我们抓住这句话来学习这篇课文。
出示问题:①课文写了哪些难以忘怀的事?
②哪些地方体现了父亲对我的爱?
③为什么“很难笑起来”?
3.学生朗读课文,分组讨论探究
4.汇报总结
①难以忘怀的事都和“第一本书”有关系,回忆了“我”和父亲,我的老师,我和同学之间的一些难忘的事情。
父亲:藏书、问书、考书、补书、携子读书
我 同学:裁书、要书、送书
老师:带狗读书
②哪些地方写出父亲对“我”的爱?你喜欢这样的父亲吗?爱孩子、重视孩子、理解孩子,为了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③这些事情哪些让你感动?哪件你觉得最有趣?
④《我的第一本书》中有浓浓的父爱,有纯真友情,还有带狗读书这样有趣的事,但牛汉为什么说“读了它却笑不起来?”中国当时的农村状况是怎样的?
a指名回答(元贞辍学 一生贫困)
(学校条件不好,“我”随父亲去崔家庄小学读书)
b材料助读 大屏幕展示:鲁迅《故乡》背景
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背景
c提问: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的状况是怎样的?
⑤总结:当时的中国农村是贫穷的、落后的、人民生活困苦,许多人挣扎在生存的底线,像乔元贞那样的孩子,比比皆是,数不胜数,他们连基本的温饱都解决不了,何谈读书学习呢?所以作者回忆起“第一本书”的童年生活,很难笑起来。
(三)深入理解,把握主旨
1.大屏幕展示:(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2、齐读问题。
3、讨论交流。
4、汇报总结
四、总结提问,收束全文
1.学习这篇文章你有何感悟?还有什么问题?
2.牛汉难忘他的第一本书,不仅是那本书里蕴含着浓浓的父爱,纯洁的友情,上书房的乐趣,还有那童年时解读不了的生活的苦难与辛酸,正是这五味杂陈的情愫成为激励他成长奋进的沃土,让他茁壮成一棵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同学们,请珍惜生活给予我们的点点滴滴,苦辣酸甜,那将是我们成长的不竭动力,会造就我们五彩缤纷的生活!
板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
父爱情深 读书乐趣
纯真友谊 生活艰辛
课 题
3 我的第一本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教学难点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学生作业本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 学 流 程(第 一 课时)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酷(ku4)似 掺(chan1) 脊(ji1)背 枉(wang3)读 2.解释下列词语。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 学生结合课文理解并掌握补充注释导人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学生了解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学生互相补充、评议。学生自主阅读 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一种感激之情。)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布置作业 1.研讨练习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父母的爱朋友的爱 爱与乐趣人与动物的爱 我有第一本书的珍贵 学生对当时的生活困境以及困境下友谊理解有难度。
课 题
3 我的第一本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教学难点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学生作业本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 学 流 程(第 二、三 课时)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导人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学生了解 品味语言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我的童年生活是艰苦的,但我的第一本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知识。)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我的第一本书,作为我的启蒙老师对我后来走上文学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 (我的第一本书,作为我的启蒙老师对我后来走上文学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拓展训练教师引导 学生说说自己读“第一本书”的经历、体会,互相交流。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布置作业 1.研讨练习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父母的爱朋友的爱 爱与乐趣人与动物的爱 我有第一本书的珍贵 学生对当时的生活困境以及困境下友谊理解有难度。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幽默、凄惨、翻来覆去”等词语。
2.整体感知文意,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3.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养成正确的语感。
4.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5.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教学重点
品评重点语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程序及师生双边活动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提及诗人牛汉,我们自然会联想到他笔下的那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华南虎的形象。(教师引领学生诵出: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一篇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承载着人生历程和独特感悟的“第一本书”,去思考人生命运这个鲜活的话题。(板书文题、作者)
二、学生回忆诗人牛汉的创作经历教师视情况进行补充。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请同学们默渎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积累词语。
教师可作如下提示。
幽默 凄惨 翻来覆去 温厚
2.学生再读课文,揣摩、理解课文内容。
思考: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二本“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国语课本有着怎样的经历令作者永志不忘,以致专门著文纪念?
学生跳读课文3至8语段,简要复述“我的第一本书”的不同寻常的经历。教师提示注意其中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的真挚情意。
3.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研讨:
(1)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学生畅谈阅读体会,老师提示:
(1)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如果说课文主体部分写的“不同寻常的第一本书”是人生第一课的话,那么写父亲领“我”离开本村到崔家庄念书则是交待“真正的第一本书”,也即走进求知的世界。这贫困境遇中的人生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2)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的不幸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四、研读探究
(1)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请学生感情阅读全文,思考: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写其童年生活的艰苦而沉重,不仅自己家的生活是窘困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掏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2)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诗)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2.教师导学:阅读本文,我们不仅为第一本书承载的故事所感动,更多的震撼是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情意,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的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的那份独特的感受。请同学们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具体深入地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小组交流,并推举代表在班上发言,教师归结。
3.学生自由诵读全文,研讨: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得出,这样的孩子是能成器的,但是,当“我”拿回那半本让父亲装订完整的书时,他哭着对“我”说,他不能再上学了。这样,那半本书或者说父亲为他装订的那奉书,就“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了。而“我”后来到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上学去,(再后来,“我”读了中学,读了大学,成了诗人。)而乔元贞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的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课文补述乔元贞的命运这一情节。引发我们更深入地思考生活与人生的命题,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现实说法。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文中“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给了作者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的确,恰如一位哲人所说,生活是—所大学。无论其中是不幸,还是喜悦,那都是记忆中挥之不去的风景,我们只要用心去体悟,亮色总是会有的,而且是扩展着的。这难道不就是人生的本色吗?
六、布置作业
离别、送别在文学描写上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描写离愁、别绪的名篇佳作无以计数,请你写出三个写离别、送别的诗句
课后反思:《我的第一本书》。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是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文章似是信笔写来,实际上每一个片段都耐人咀嚼。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这篇文章更容易引起共鸣;对于城里的孩子来说,可能觉得离自己生活相距甚远,但是可以通过文中所描写的情境,展开想象,去感悟那个时代的生活境况。总之,在教学中,要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使学生读有所感,学有所悟,进而思考生活的苦难对于人生的深刻影响──既可以构成对人生的戕害,也可以增添人生的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