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精选6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教学目标:
1、认识三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4、认识阅读课外书籍的重要性,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和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吗?(叶圣陶、老舍等),那么你们见过这些作家吗?有一位苗苗小同学不但见过很多著名的作家,还采访过他们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著名作家季羡林爷爷的内容。让我们去看看他们都谈了些什么。(板书课题)
2、提出学习目标
(1)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字词和较长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说说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苗苗同季老交流了哪些问题?他们对读书有哪些见解?
(4)朗读课文并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5)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要求: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别人在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抽查情况)
1、小组内学习展示。
(1)、这节课,我学会了季羡林、水浒传、彭公传、绿林好汉、滚瓜烂熟、三侠五义、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等词语,理解了绿林好汉、滚瓜烂熟的意思。
(2)、我会用其中的一些词语造句。
(3)、我能够流利地读通读顺课文。
(4)、我知道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我知道了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等。
2、抽查学习情况。
抽查生字词的读和说的情况。(主要是针对中差生)
(二)、学文悟情展示。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老交流交流了哪些问题?(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他们对读书有哪些见解?(文章写好,要多看书;要三贯通,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进行古诗文积累)
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生1: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生2: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不要偏科,要全面发展……)
生3: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不仅要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还要文理兼备。这种综合型的人才,才能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
生4: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这里面既有季老自身成长的体验,又有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继承的关注,更是对“古今贯通”的一个注解与落实……)
3、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苗苗: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
季老: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4、品味题目寓意。
(与二人名字相关。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5、课文朗读展示,学生进行评价并说出理由。
生:“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从中可以看出季羡林老先生亲切幽默、平易近人,说得形象生动,听来如临其境。
生:“爷爷,我和您太像了,我也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着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从话语中可以感觉出苗苗的童稚与可爱。
……
三、激发知识冲突(可与学习成果展示合为一体)
“闲书”指什么?谈谈你对闲书的认识。
四、学习收获展示
1、通过读《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你有哪些收获?
2、展示自主收集的资料。
五、作业
调查一下本班同学阅读的书目;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
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
课题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设计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践读懂词句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实践活动。
教学
方法
设计1、自主质疑法:让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去阅读,尝试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提出的问题。 2、小组合作法: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一、谈话导入,解释课题。理解“小苗”和“大树”分别指谁?二、检查前置性学习收获,整体感知。1、检查生字词,重点关注多音字“绿传、将”的读音。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整体感知主要内容。3、交流读书收获,提出问题。三、合作探究,感悟理解。(一)对阅读的认识。1、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画出相关语句。2、小组交流,感受阅读的乐趣。3、结合实际谈谈你对闲书的认识 (二)对偏科的理解。1、季羡林先生怎样看待偏科?画出相关语句。2、理解“三贯通”的意思。【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难点: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 【生字全解】识字:浒、彭、侠 重点指导: “浒”的读音。“侠”:辨字:侠( )峡( )【辨多音字】 lǜ(绿林好汉) zhuàn (传记) 绿 传 lù(绿色) chuan (传说)【词语全解】理解 滚瓜烂熟:形容朗读、背诵得很熟练流利。偏科:指单独着重某一科,不能全面发展。运用 滚瓜烂熟:书中的那些精彩段落我已经能背得滚瓜烂熟。【近反义词】近义词:培养——培育 困难——艰难 反义词:喜欢—— 讨厌【四字词语】 滚瓜烂熟 绿林好汉 【句段解析】1“我小时候……桌上摆的,都是正课。”“闲书“指的是《彭公案》《济公传》等课外书,”正课“指的是课内要学习的课程。这句话是季老在与苗苗交流读课外读物时现身说法,举了自己童年的例子。一、课前前置性学习 自读课文,完成前置性学习要求。 二、交流前置性学习情况1、看大屏幕,认读生字词 2、小组检查课文朗读情况,交流自己不懂的问题。 3、集体交流自己弄懂和不懂的词语。 4、思考:他们谈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小组合作学习1-9自然段1、默读,思考: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画出相关语句。2、小组交流。 3、讨论“正课”与“闲书”区别。4、交流,用“滚瓜烂熟”练习说话。 三、自主学习10—15自然段1、自读,思考:季羡林先生怎样看待偏科? 2、交流。 3、理解“三贯通”的意思4、提出不明白问题,关注季老对古诗文积累的建议。5、分角色朗读。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3、小组交流。(三)季羡林先生如何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对你有什么启示?四、拓展延伸,品读积累。1、品味课题的寓意,学习访谈技巧。2、分角色朗读课文。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调查一下本班同学阅读的书目。2、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2)“一个小孩起码要背……最起码的要求。”“起码“即最低要求,最低限度。季老在与苗苗交流中提出古诗文积累的建议,并用”起码”“最起码”提出了量化的要求。【篇章指导】本文作为略读课文,且是对话形式的访谈录,没有复杂的句式、过多的修辞和深奥的词句,完全口语化,所以更应放手让学生自学,自读自悟。【中心思想】告诉我们要多读书,努力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和文理贯通的全面发展人才,加强古诗文积累,增强文化底蕴。【写作特点】运用访谈录文体,通篇以对话为主,对话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课堂练习:1、给划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随便(piàn bián) 《三侠五义》(xié xiā) 水浒传(chuán zhuān )2、按课文内容回答问题。“三贯通”指的是( )( )( ) 一个小孩起码要背( )首诗,( )篇古文。3、用“虽然……但是”写一句话。
板书设计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闲书 多看 偏科 三贯通
课后反思因为本文是略读课文,对话形式没有复杂的句式、过多的修辞和深刻的词句,完全口语化,所以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悟,老师只起点拨引导作用。在学生自读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体会不同人物的不同见解,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不足之处是个别学生在归纳交流自己的见解时,过多用书中的语句重复说,没有自己独道的体会,这方面的表达还应多加强训练,以防止众人之口讲同一句话的现象。
整个教学流程以“书虫闯关”的形式展开,每一关的内容如下:
一、书虫第一关
读下列词语:
季羡林 水浒传 彭公传 绿林好汉 三侠五义 中西贯通 古今贯通 文理贯通
二、书虫第二关
1、这篇课文写了什么?
2、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比较,有什么不同?
3、说出文中你最感兴趣或不明白的地方。
三、书虫第三关
1、书虫鉴定会:
季羡林和苗苗算不算书虫?在文中找出理由。
2、这两个书虫有什么不同?
四、书虫第四关
1、通过学习课文,你觉得采访要注意什么?
2、如果让你采访一位作家,你会提出什么问题?
五、书虫第五关
1、想对小苗说些什么?
2、想对大树说些什么?
3、想对自己说些什么?
六、作业
1、采访一个想采访的人,写下采访记录。
2、凭想象写作者与书中人物的对话。
【听后感】
这一设计可以给我们一定的启发,每一教学环节目标明确,各环节之间层次明显。但这样的设计也是一把双刃剑,若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强,则可以生成许多精彩;若无法应对自如,课堂就更显机械与生硬。执教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他睿智的教学技能,透过课堂的每一个细节,我们都能看到一种东西在支撑着整个课堂,那就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内化的理念在课堂中纯熟运用,整节课犹如李老师自已的说的那样:如茉莉,看起来平淡无奇,闻起来幽香缕缕,回味起来余香袅袅。
学习目标
认知本课生字。
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2.安排同学列出自身喜欢的课外书清单。
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
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4.这篇课文的形式与俺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3.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协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交流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
苗苗的见解
俺的感受
季先生的。见解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3.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身的感受。
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c.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d.古文也很重要。俺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1.把自身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拓展活动
①向大家介绍自身最喜欢的书。
②向大家推荐一些书目:《古文观止》《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利用课余时间读读。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默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习重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习准备:
准备材料《我的童年》,学生人手一份;课前搜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各组交流一下读书活动的开展情况。
2.准备好课前发的材料。
阅读《我的童年》,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3.比较一下《我的童年》和《窃读记》的异同。
4.读一读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家,采访一下这位德高望重、酷爱读书的老爷爷,听听他对读书的见解。(板书课题)
二、做采访准备
说一说自己想采访的感兴趣的读书问题。(教师做好记录)
讨论一下在采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礼貌问题、作记录问题……)
三、读课文,找到自己的答案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在季老的话语中,找到自己问题的答案。
四、感悟课文内容
1.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谈谈你对这几点的认识。
(1)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2)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
(3)进行古诗文积累。
2.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
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
我们在访问爱读书的人时,用这样的记录方式就很好。希望同学们把我们的读书活动继续进行下去,开展得丰富多彩。
3.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小苗和大树不仅代表着苗苗和季羡林,“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能成才的内容。
五、个性阅读,独特见解
1.在小组内就感兴趣的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还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形成小组意见全班交流,达成一些共识,得到启发。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3.谈谈你对闲书的认识。
六、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
1.同位俩分角色读课文,读完后互相评价。
2.两名学生分角色一问一答。
3.全班对于他俩的读进行评价,说出理由。
如:“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从中可以看出季羡林老先生亲切幽默、平易近人,说得形象生动,听来如临其境。
“爷爷,我和您太像了,我也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着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从话语中可以感觉出苗苗的童稚与可爱。
“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对下一代青年的殷切希望与深深关爱。
七、学技巧,指导综合性学习活动
通过读这篇文章,说一说进行访谈活动还应注意些什么。
八、辩论
对课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闲书、学生偏科、背两百首诗和五十篇古文多不多;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等问题进行辩论,说出自己的见解。
九、拓展
调查一下本班同学阅读的书目;
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
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
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4、这篇课文的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3、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交流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 苗苗的见解 我 的 感 受 季先生的见解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3、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C、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D、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拓展活动
1、向大家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书。
2、向大家推荐一些书目:《古文观止》《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利用课余时间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