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今宵教案【优秀10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

难忘今宵 1

难忘今宵700字

终于盼到了这一天。一放学,我们就忙开了,有的化妆;有的换服装;有的在作最后一次的彩排……大家忙得不亦乐乎。时间到了!我们每个班级穿着五颜六色的演出服,拿着各色道具,排着整齐的队伍进入大操场。18:30,主持人宣布:“领巾齐飘扬,荣辱记心间,建青实验学校小学部庆祝‘六一’儿童节营火晚会正式开始!”霎时,队号齐鸣、队鼓声声,大家热烈鼓掌,气氛一下子热闹起来。接下来,主持人为我们一一介绍各位来宾,然后我们的吴子健校长讲话,教导我们好好学习,将来做好接班人……

最令人兴奋的`时刻到了文艺演出开始了,每个班级都拿出了自己的拿手好戏,节目一个比一个精彩。轮到我们了,我们班第一个节目是《劳动最光荣》,举着拖把和挥舞着抹布的同学在舞台上尽情地唱着、舞着,表现出劳动的快乐和光荣。第二节目是《一生一世学做人》,六个身穿金黄色中装的男生,肩扛金色的大铅笔,唱着:“一撇一捺写个人,一生一世学做人。”我们三个女生身穿红色中装,手捧着蜡烛跳了出来,我们唱:“打开历史的书哇,点亮信念的灯……”表示从小要树立牢固的信念,长大做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下面的节目高潮迭起、精彩纷呈。有的是老师和同学们一同献歌献舞,有的是家长和孩子同台演出。我们的吴子健校长高歌两曲:《把根留住》、《小草》,兴致勃勃地加入我们的演出……

晚会接近尾声:“跳集体舞啦!!!”同学们蜂拥至表演场地的中央,挥舞着荧光棒,随着音乐舞动起来。啊!连嘉宾老师们也一起轻快的在跳,大操场霎时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今宵,真让我难忘!

音乐教学教案 2

目标:

1、在理解歌词大意的基础上,能用身体动作表现内容。

2、进一步了解中国武术,能够表现出中国功夫雄壮有力的气概。

准备:

1、中国武术的录像带,音乐磁带。

2、活动前观看中国武术的表演或录像,模仿学习武术动作。

教学过程:

1、欣赏中国功夫。

——组织幼儿观看录像,欣赏中国武术。

——讨论:你看到的中国武术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大家都喜欢中国武术?

——请幼儿交流模仿各自学到的武术动作。

2、欣赏歌曲《中国功夫》。

——理解歌曲中所表现出的雄壮有力的气概。

——幼儿尝试学唱歌曲中的`基本句子。

——讨论用什么样的声音才能够唱出练武的刚劲有力。

3、设计武术动作,创编舞蹈。

——请幼儿自由创编舞蹈动作。

——教师将幼儿创编的舞蹈动作进行组合,组织幼儿学习。

——听录音学做舞蹈动作,鼓励幼儿动作准确有力,学习表现中国武术的特点。

难忘今宵教案 3

难忘今宵教案2

难忘今宵 【年级】七年级

【教学内容】歌曲《难忘今宵》

教学设计指导思想】课改的动力是转变教师陈旧的一言堂观念,让原先的教学“死水”变得波澜起伏,有声有色,使学生回味无穷,终生受益。在本课的教学中,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教师通过让学生哑剧表演、音乐选择、音乐创造、师生互动等,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等水平,从中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1、通过演唱歌曲,让学生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歌唱。

2、通过演唱歌曲,使学生敢在同学面前大胆自信有感情地 歌唱。

3、通过创作与表演,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自我规划、组织能力。

4、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幸福美好生活的情感。让学生充分理解歌曲的文化内涵,并用积极的态度参与音乐活动。

【教学重点】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理解歌曲的文化情感内涵,对其进行创作与表演。

【教学过程】

一:哑剧导入,实践体验

师:首先请4位同学上来边听音乐边进行哑剧表演---出操,请其他同学思考在这个哑剧中,共出现了几次音乐?这些音乐在何种场合出现?(播放音乐,屏幕同时显示问题)

生:共出现了4次音乐,分别是进场---升旗---做操---退场。

师:为什么这4位同学不把音乐与动作换一下?

生:这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动作只能配这样的动作……

师:确实,音乐能烘托气氛,音乐能表达人的情感,音乐更是无法用语言来传达的“弦外之音”,什么样的音乐,什么样的心情,同样,什么样的画面,也应该配什么样的音乐。下面就请同学们来观看一小段录象,根据画面请你选择一段合适的音乐。

(屏幕滚动播放“春节联欢晚会”的结尾无声片段,音乐播放:1《命运交响曲》2、《我心永恒》、3《难忘今宵》)

生:《命运交响曲》太激烈了,《我心永恒》很抒情,《难忘今宵》很符合其画面。

(撷取学生周围最熟悉的`活动场面,进行哑剧表演,并通过画面与音乐结合的实践体验,即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参与音乐的热情,又为后面《难忘今宵》的出现打下了伏笔。)

-03-20 15:33回复

听谷一生 25位粉丝

铁杆会员

8

3楼

二、新授歌曲,体验感情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那首每年“春节晚会”的压台戏《难忘今宵》。

教师简单介绍词曲作者。

师:一起聆听李谷一演唱的优美动听的歌曲,结合大屏幕乐谱,思考:

⑴歌曲中的两段歌词各表达了什么内容?

⑵歌曲中哪些小节的旋律完全相同?

⑶哪些小节的旋律相似不完全相同?

生:(答略)( 教师由其中的1、3、5、7、11、12 13小节旋律特点教唱,学生随 唱,其中第三小节的跳进旋律,看屏幕跟老师用tita读,用低头唱低音、抬头唱高音。)

师:为什么歌曲中采用了这么多的十六分音符,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如果把十六分音符都改为八分甚至四分音符,效果又会怎样?(师唱改编成的音乐)

生:大量运用十六分音符,更能表达人们内心的激动,不能平静……

(课堂中的情境提问,引导启发是关键,学生从问题中尝试对歌曲最初的了解,掌握旋律特点便于歌唱。声势训练运用,解决了教学歌唱的疑难问题,排除了学生对较复杂又相似节奏的心理障碍。同时通过比较、讨论曲作者运用的大量十六分音符,理解歌曲的内涵。所以在新授歌曲中,从问题―聆听―体验―思考―回答的思维流动过程,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师:这首歌让你来唱,如何来处理它的情感力度变化昵?

生(甲):深情地演唱,从“共祝愿,祖国好”开始力度强……

生(乙):第一小节用内在的情感演唱,第六小节对比前面小节稍强,

第七、八小节相对前一小节稍弱……

师:(补充归纳)

师:随琴有感情地演唱(师生)

三、拓展创造,师生互动

师:这首曲子是李谷一用民族唱法所演唱的,那如果我们把这首歌用

美声加通俗来演唱效果又会怎样呢?让我们一起来聆听2001年“春节晚会”幺红、满文军等演唱的《难忘今宵》。

(屏幕播放2001年“春节晚会” 的《难忘今宵》)

2008-03-20 15:33回复

听谷一生 25位粉丝

铁杆会员

8

4楼

师:《难忘今宵》这首歌以它悦耳的曲调、丰富的内涵,深得广大群众的喜爱,并且在许多大型电视文艺晚会中作为终曲而演出,借以突出晚会的主题思想。下面以小组为单位,采用不同的形式表演歌曲或歌曲的主题。

生:分组进行策划、商讨、研究、表演

师:(总结评价)各小组表演的各具特色……今天老师真的很开心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这首优美抒情的歌曲,在下课之前,老师也跃跃欲试,创造了一段歌词,送给同学们。(师唱“难忘今朝,难忘今朝,**班级把课上,学生个个都很棒,祝愿你,身体好,心情好,学习好……”)

(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到学习的成功,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和看待他人。通过表演活动,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回馈,从中也体现出学生的合作、交流、探究的精神。教师的参与,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四、德育渗透,情感升华

师: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喜悦,……用歌声舞姿再次表达内心的诚挚之情: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祝祖**亲明天更美好……

五。小结: 播放多媒体课件影音图像《难忘今宵》下课

教学反思

2008-03-20 15:34回复

初中音乐欣赏课教案 4

一、 教学内容:

1、由课本上的小插图引到社会现实生活的大画面,因地制宜地启发学生在探索、发现身边音乐的基础上,能大胆自信地将自己的发展示出来让大家分享。

2、聆听几段熟悉的音乐并选择与之相对应的生活场景,揭示一个道理:生活中到处都充满音乐,没有音乐的生活是苍白的、不可想像的。

二、教学目标:

1、对音乐与生活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2、对身边的音乐产生兴趣并萌生探索的欲望。

3、掌握探索、发现音乐的基本途径与技巧。

4、将自己对音乐的发现大胆、自信地展示出来。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在学生初步理解音乐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主动探索音乐的兴趣;

2、精心设计活动方案,使学生充满自信地、充分地将自己对音乐的发现展示出来;

3、在教材呈现内容的基础上,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最大限度地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四、教学方法:

谈话、交流、讨论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出勤情况。

(二)导入课题:我们知道,人类的祖先开始是以群居的方式生活的,在没有任何通讯工具的情况下,他们会是怎样沟通联系呢?(学生讨论、发表见解)是通过简单的音节、手势、表情等身体语言来沟通的。他们在共同完成同一个工作时,有什么办法来协调动作的统一,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呢?比如,筏树。(学生讨论,发表意见)他们是通过一定的语言或一定的音节,由一个人做指挥(领唱),其他的人随着他的领导统一了动作、统一了速度等来提高生产效率。这就是歌曲的雏形,也就是民歌的最早形式——劳动号子。在平原上的人们唱的号子种类很多,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劳动就有什么样的劳动号子。在山区上作业的人们唱的是山歌。其实许许多多的音乐作品都是直接来源于生活的。例如:我们在北京旅游去到王府井的小吃一条街,就会听到买卖的吆喝声……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生活,发现生活中的音乐。

(三)新课:生活中的音乐。

1、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大胆自如地表演自己常听的音乐片段。话题是:生活中的音乐,你会选择不同的时间听不同的音乐作品吗?你会唱你喜欢的音乐作品吗?

2、生活中离不开音乐,我们劳动时离不开音乐、在祭祀时需要音乐,高兴时、悲伤时都需要音乐。无论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普通人还是伟人、艺术家还是科学家,都离不开音乐。从音乐的角度来看,许许多多的音乐作品直接来源于生活。

3、各种生活场景都不能没有音乐,无论是群众集会还是个人休闲,无论是欢庆国庆还是欢送亲朋,无论是商场购物还是车站候车等,都离不开音乐。

4、 欣赏音乐,为场景选配恰当的音乐。(听后学生展开讨论,对比答案)

5、得出结论:音乐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四)小结本课。

难忘今宵作文 5

当《难忘今宵》这首熟悉的旋律响起时,也许有很多人也像我一样正在家里过着温馨祥和的新年,可今年这恐怖的冻雨冰雪灾害也把许多人回家的路给堵住了,使他们不能和家人团聚。新一年即将来临,大家曾经经受的绊脚石在新的一年中就要搬走了!

随着《难忘今宵》的歌声,我又长大了一岁。在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烟火鞭炮声“嘭啪!嘭啪!”地响彻天空,天空中刹那间亮堂了起来,许许多多的烟火争先恐后地串向天空。每一个烟火都栩栩如生,这时的天空就好像是一块大画布,上面画了一朵朵美丽的鲜花,它们色彩鲜艳,熠熠生辉。快看,那烟火多么像流星雨啊!好多“流星”一样的火焰从天空中飞向阳台,好像一不小心就能把人给吞没了似的,它们拖着长长的尾巴犹如一个个调皮的小精灵,前呼后拥地从天空中跑出来玩游戏呢!它们有的是金黄色的,就像骑上了一条黄袍;有的是红蓝相间的,就像一朵盛开的富有生机的喇叭花,向大家宣告:新一年到来啦……烟火实在是美不胜收,让我陶醉其中。

最有特点的是〝瀑布〞烟火,在一瞬间,白色的烟火顺着架子燃烧着,就像真的瀑布一样向下流淌着,美极了!

今年的除夕夜我过得十分开心,随着鞭炮声渐渐稀疏与《难忘今宵》歌声的结束,我不禁打了一个哈欠,做着新年甜美的梦……

音乐教学教案 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从听觉上视觉上观察体验音乐的突出特征

2、能力目标:能用圆润流畅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这首歌曲。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创新能力,能用多种形式展现歌曲魅力。 教学重点

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理解歌曲的文化情感内涵,对其进行创作与表演。

教学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大屏幕上展现出影视资料(历届春节晚会中的轻歌曼舞)学生置身于美好的情景中,激发了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的走进音乐。

二、新授歌曲,体验感情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那首每年“春节晚会”的压台戏《难忘今宵》。 教师简单介绍词曲作者。

师:一起聆听李谷一演唱的优美动听的歌曲,结合大屏幕乐谱,思考: ⑴歌曲中的两段歌词各表达了什么内容?

⑵歌曲中哪些小节的旋律完全相同?

⑶哪些小节的旋律相似不完全相同?

生:(答略)

( 教师由其中的1、3、5、7、11、12 13小节旋律特点教唱,学生随唱,其中第三小节的跳进旋律,看屏幕跟老师用tita读,用低头唱低音、抬头唱高音。) 师:为什么歌曲中采用了这么多的十六分音符,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如果把十六分音符都改为八分甚至四分音符,效果又会怎样?(师唱改编成的音乐) 生:大量运用十六分音符,更能表达人们内心的激动,不能平静?

(课堂中的情境提问,引导启发是关键,学生从问题中尝试对歌曲最初的了解,掌握旋律特点便于歌唱。声势训练运用,解决了教学歌唱的疑难问题,排除了学生对较复杂又相似节奏的心理障碍。同时通过比较、讨论曲作者运用的大量十六分音符,理解歌曲的内涵。所以在新授歌曲中,从问题—聆听—体验—思考—回答的思维流动过程,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师:这首歌让你来唱,如何来处理它的情感力度变化昵? 生(甲):深情地演唱,从“共祝愿,祖国好”开始力度强? 生(乙):第一小节用内在的情感演唱,第六小节对比前面小节稍强,第七、八小节相对前一小节稍弱? 师:(补充归纳) 师:随琴有感情地演唱(师生)

三、拓展创造,师生互动

师:这首曲子是李谷一用民族唱法所演唱的,那如果我们把这首歌用 美声加通俗来演唱效果又会怎样呢?让我们一起来聆听2001年“春节晚会”幺红、满文军等演唱的《难忘今宵》。

(屏幕播放2001年“春节晚会” 的《难忘今宵》)

师:《难忘今宵》这首歌以它悦耳的曲调、丰富的内涵,深得广大群众的喜爱,

四、展现自我

教师引导:假如你是小导演,你将?想一想你将如何表演这首曲子,让他更生动,更形象,更富有创意?(例如春节联欢晚会上的多种形式)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给予肯定表扬,鼓励,进行赏识教育,给学生十分钟的时间小组即兴表演,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个性的全面发展,教师深入其中,参与并巡回指导,最后师生在“青春大舞台”环节中展现自我,在团结合作中,培养自信。

五、自评与互评

先请学生代表点评,互相评价优缺点,再由教师点评,评出最佳表演奖、最佳歌喉奖、最佳创意奖、最佳搭档奖。

六、布置作业

请你回去搜集你喜欢的节日气氛浓厚的歌曲,下节课大家共同分享。

附板书设计

难忘今宵

1=F

走进音乐 感受音乐 美妙歌喉 展现自我

音乐教学教案 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

2、过程与方法: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主要音乐片断的含义、视唱爱情主题为本节课重点;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奏鸣曲式结构�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子琴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课前预习效果及导课。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我国喻户晓的民间传说,1959年还是上海音乐学院青年学生的音乐家何占豪、陈钢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首《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感受它的无限魅力吧!

二、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作者、创作时间、名词解释及奏鸣曲式结构图解,并让生自由讨论什么是奏鸣曲。

三、教师讲解、引导学生进行音乐作品完整欣赏。

引子:乐曲开始由长笛奏出了华彩的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 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取自越剧的过门音乐

呈示部:主部主题──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译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 (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少人听了段旋律都为之陶醉。作者在选取这段主题时可是费了一番苦心。当年他们还是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学生。何占豪曾在杭州越剧团当演员,他对越剧音乐既熟悉又喜爱。在创作《梁祝》时,故事流传在浙江一带,越剧是浙江的代表剧种,他决心从越剧音乐中取材。据平时的观察,许多越剧名演员,不论他们演出任何剧目,只要唱到一段唱腔时,台下都会博得热烈地掌声为之呼应。作者抓住了这段唱腔作为《梁祝》中“爱情主题”的基本音调。这段主题是全曲的核心的音)副部主题──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 、低沉的音响预示出不详的事情就要发生。

展开部:由三部分构成,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

(祝英台的父亲逼祝英台嫁与官僚马府少爷马文才,祝英台抗婚不嫁。)铜管乐奏出了表现残暴的封建势力的主题。紧接着小提琴采用戏曲的“散板”节奏,奏出英台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乐队以强烈的全奏,衬托着主奏小提琴猛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主题。逐渐形成了矛盾冲突的高潮,越来越激化,但音乐突然停顿下来,

又转入慢板乐段──“楼台会”(传说中正在此时,梁山伯来祝家探望,得知祝英台为女子也得知祝英台的痛苦,二人楼台相会互诉衷肠。)这时大提琴与小提琴对答式的手法“一问一答”,如诉如泣的曲调。

接下去音乐急转而下──哭灵投坟,乐曲运用戏曲中的紧拉慢唱的手法,将祝英台悲切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至。(传说中在梁山伯归家后不久病故,祝英台得知后悲痛万分,她已下定了决心选择了一条道路,她与父亲约定,穿素服上花轿,并绕道梁山伯的坟前祭奠,父亲同意。那天祝英台来到坟上向苍天哭诉后碰碑自尽。)锣、鼓、管、弦齐鸣表现祝英台纵身投坟,全曲达到了最高潮,乐队奏出赞颂的音调。

再现部:乐曲出现了引子的音乐素材,而这已不是人世间的美景,而把我们带入了神化的意境。“化蝶”(当祝英台撞向石碑,墓穴突开,祝英台纵身投入后,从坟墓中飞出一双蝴蝶),我们又再次听到了那段熟悉的“爱情主题”。许多艺术家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这一动人的情节。下面我给同学们朗读一段“化蝶”的歌词。

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人徘徊,千古传颂深深爱,山伯永恋祝英台。同窗共读整三载,促膝并肩两无猜,十八相送情切切,谁知一别在楼台。 楼台一别恨如海,泪染双翅身化彩蝶翩翩花丛来,历尽磨难真情在,天长地久不分开。

所有的人都被梁祝二人所感动,对他们的命运给予同情,人们不甘于悲剧的结局,因为我们都憧憬未来美好生活。一双彩蝶翩翩起舞,飞向远天,去寻找真正属于他们幸福,而给人间留下了无限地遐想。

四、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欣赏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我们与故事中的主人公同命运共呼吸,是那动人的音乐调动了我们的情感,让我们时而欢喜、时而忧伤、时而悲愤、时而憧憬等等。人的一生所能经历的情感是有限的,而置身于音乐之中,我们的人生就会丰富了许多许多,通过这首作品,也告诉我们人间最可贵的就是真情。

五、课后作业

(1)分组讨论,设想音乐结局。

(2)视唱爱情主题。

音乐教学教案 8

推荐教学对象:

五年级

教学内容:

1 学习二声部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二声部的演唱形式。

2 学习歌曲《晚风》,并进行扮演。掌握6拍子的强弱和弱起。

教学目标:

1 感受音乐中描绘的自然界的美丽晚景,体会“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 唱好二声部合唱,提高二部合唱的扮演能力。

教学重点:

对二声部合唱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用具: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同学们随音乐进入教室,师生拍手共唱问好歌开始上课

二、聆听歌曲

1 导入

师:同学们,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又从西边落下,大家看,夕阳是多么美丽啊。

结合歌曲音乐,多媒体播放夕阳、日落相关的幻灯片。

师:同学们,请你们来描绘一下心中黄昏美丽的景色是怎样的?(同学考虑回答)

2 感受

聆听《晚风》,由同学们发挥想象,扮作晚景中的各种花草树木或其他。随着音乐一起做有律动的起伏。

三、歌曲学习

(1) 复习2、3、4拍子的强弱规律,着重分析6拍子的含义和强弱,指导同学一起做6拍子的指挥图示,学习歌曲中的6拍子弱起。

(2) 范唱歌曲的一声部旋律,指导同学视唱前4小节,再由同学自主学习第二、三乐句曲调。教师范唱,全体学唱。

四、二声部的演唱

(1) 用朗读法让同学先建立二声部的概念,让同学对合唱中声部的知识有更深的。了解。

(2) 在集体掌握了第一声部的演唱之后,由师生进行合作,同学唱一声部,教师唱二声部,相互注意倾听。

(3) 同学学唱第二声部,教师用钢琴弹奏二声部的旋律,协助同学唱好二声部的音高。教师再合作演唱第一声部。

(4)同学分组进行两个声部的演唱,教师指挥。并对两个声部的演唱给予评价。

五、歌扮演

同学进行二声部的演唱,同时结合歌曲的旋律律动即兴进行扮演,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

课堂小结:

同学们的表示很好,相互懂得合作。二声部的音准还需要加强训练。

《难忘今宵》教案 9

教学内容:歌曲教唱《难忘今宵》

教学目标:1、通过演唱歌曲,让学生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歌唱。

2、通过演唱歌曲,使学生敢在同学面前大胆自信有感情地歌唱。

3、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幸福美好生活的情感。让学生充分理解歌曲的文化内涵,并用积极的态度参与音乐活动。

教学重、难点:1、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

2、理解歌曲的文化情感内涵,对其进行创作与表演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春晚终曲《难忘今宵》。

2、课题——课件展示《难忘今宵》。

二、音乐基础训练

1、发声练习。2、音阶练唱。3、节奏模练。

三、教唱新歌

1、简单介绍歌曲创作的背景故事及词曲作者。

2、歌曲的拍号及其强弱规律。

提问:四四拍的强弱关系?

3、熟悉歌词及歌词寓意。

提问:看有几段歌词 ?歌曲中的两段歌词各表达了什么内容?�

提问:歌曲中哪些小节的旋律完全相同?哪些小节的旋律相似不完全相同?

5、视唱歌曲的旋律。

6、填入歌词,歌曲熟练。(分多种形式学会歌曲)

7、歌曲情感处理。

提问:要是你自己来演唱,你会怎情处理歌曲的情感力度变化昵?

请学生演唱歌曲。 讨论、互评表演效果。

8、观看今年春节联欢晚会       演唱的《难忘今宵》。

四、小结本课。

一、导入新课:

师:大年三十的晚上,同学们都在家里忙什么呢?xx年的春节晚会的最终曲大家还有印象吗?同学们想不想再重温一下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1、播放春晚终曲《难忘今宵》。

每年的春节晚都会出现一些新的优秀的歌曲,但是每年春晚的压台戏通长都是---这首歌曲《难忘今宵》。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至今仍传唱不衰的歌曲《难忘今宵》。

2、课件展示《难忘今宵》。

二、组织教学:

1、发声练习

发声练习1:

1=c             2/4

1    2 | 3   2 | 1   - ||

lu

发声练习2:

1  2  3  4 | 5  4 3  2 | 1 - ||

lu           ma         lu

要求:放松肌肉,及调整呼吸和口盖张开的训练。

2、视唱练习

1 3  3 |  2 4  4 |  3 5  5 |  4 6  6 |  5 7  7 |  6 i  i| i-  |

i 6  6 |  7 5  5 |  6 4  4 |  5 3  3 |  4 2  2 |  3 1  1 |2 7  1 ||

要求:练唱时声音可以小点,要保持练声时 的歌唱状态,注意音准和速度。

3、节奏模练。

节奏模练1:  4/4

x x       x - ||

节奏模练2:

节奏模练3:

三、教唱新歌

1、简单介绍词曲作者及歌曲创作的背景故事。

乔羽个人简介         王酩个人简介

创作背景:这首广泛流传、久唱不衰的经典歌曲的歌词,是被誉为中国“词坛泰斗”的乔羽老先生创作的1000多首作品中,耗时最短的一首歌歌曲,他只用了两个小时就交稿了。

198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排练场上,总导演黄一鹤突然觉得缺少一首与整台节目相配合的歌曲。他匆匆走进乔羽的办公室,要乔羽马上写首歌词,写好他就拿走!乔老先生请黄导早晨5点钟来拿,可当时已是凌晨3点钟,而且也没来得及问到底要写点什么。说起其中的故事,乔老先生笑着说:“这首歌,压根就是给‘逼’出来的哟。”乔羽心想,既然是除夕之夜,家家户户都在过年,那么团聚、祥和、祝福就是主要的氛围,在这样一种氛围中,普天下中华儿女最一致的祝愿是什么呢?国泰才能民安,当然是:共同祝愿祖国好!在全世界华夏子孙最重大的节日里,在除夕之夜这样一个特殊时刻,就让大家一起来表达自己的美好祝愿吧。于是,乔羽从“难忘今宵”开始,让感情自然流露,信手挥洒,一挥而就,短短几分钟,用平实的话语和深厚的激情,写出了这首传唱至今的春节晚会终曲——《难忘今宵》。

当时,乔羽并未想到这样草就的一首歌词,竟能打动亿万观众的心,并连续几十� 后来为这首歌词谱曲的任务落到了作曲家王酩肩上,这位曾创作过《边疆的泉水清又纯》《妹妹找哥泪花流》等经典歌曲的作曲家,体会到这首歌在春节晚会上的分量,把自己灌得大醉,醉后蒙头大睡,早上醒来灵感忽来,随口哼出了“难忘今宵……”的旋律,也是一气呵成,两位艺术家珠联璧合,推出了传唱至今的《难忘今宵》。乔羽非常佩服王酩,他说,能让这样短的一首歌唱出如此大气、深远、荡气回肠的意蕴,王酩实在是居功至高。真是“歌由情发,词为心声”。

2、歌曲的调号、拍号及其强弱规律。

1=f    四四拍     强、弱、次强、弱

3、熟悉歌词及歌词寓意(看有几段歌词 ?歌曲中的两段歌词各表达了什么内容?�

点出了歌曲的主题:“大家共同祝愿祖国好,祖国永远繁荣昌盛。”)

4、教师范唱。

问题:歌曲中哪些小节的旋律完全相同?哪些小节的旋律相似不完全相同?

5、视唱歌曲的旋律。

6、填入歌词,歌曲熟练。(分多种形式学会歌曲)

7、歌曲情感处理。提问:要是你自己来演唱,你会怎情处理歌曲的情感力度变化昵?

(深情地演唱,从“共祝愿,祖国好”开始力度强……

第一小节用内在的情感演唱,第六小节对比前面小节稍强,第七、八小节相对前一小节稍弱……)大胆自信有感情地

请个学生演唱歌曲。

提示:鼓励学生上台表演,讨论、互评表演效果。

8、观看今年春节联欢晚会李谷一演唱的《难忘今宵》。

四、本课小结:

《难忘今宵》这首歌以它悦耳的曲调、丰富的内涵,深得广大群众的喜爱,并且在许多大型电视文艺晚会中作为终曲而演出,借以突出晚会的主题思想。

难忘今宵,难忘这幸福的时光。神州大地、各族人民共祝愿,祖国好,让我们在歌声中相约,相约明年的除夕之夜!让我们在歌声中许下心愿,友谊长存,共同拥抱扑面而来的 美好未来!再见!

难忘今宵教案 10

教学内容:

歌曲教唱《难忘今宵》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歌曲,让学生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歌唱。

2、通过演唱歌曲,使学生敢在同学面前大胆自信有感情地歌唱。

3、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幸福美好生活的情感。让学生充分理解歌曲的。文化内涵,并用积极的态度参与音乐活动。

教学重、难点:

1、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

2、理解歌曲的文化情感内涵,对其进行创作与表演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春晚终曲《难忘今宵》。

2、课题——课件展示《难忘今宵》。

二、音乐基础训练

1、发声练习。

2、音阶练唱。

3、节奏模练。

三、教唱新歌

1、简单介绍歌曲创作的背景故事及词曲作者。

2、歌曲的拍号及其强弱规律。

提问:四四拍的强弱关系?

3、熟悉歌词及歌词寓意。

提问:看有几段歌词?歌曲中的两段歌词各表达了什么内容?�

提问:歌曲中哪些小节的旋律完全相同?哪些小节的旋律相似不完全相同?

5、视唱歌曲的旋律。

6、填入歌词,歌曲熟练。(分多种形式学会歌曲)

7、歌曲情感处理。

提问:要是你自己来演唱,你会怎情处理歌曲的情感力度变化昵?

请学生演唱歌曲。讨论、互评表演效果。

8、观看今年春节联欢晚会xx演唱的《难忘今宵》。

四、小结本课。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