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作家说过,文学作品只有真实感还不够,给读者的美感享受越多就越成功。演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雨果正是以他奇特的构思、深挚的感情、诗意盎然的语言创造出一种壮美的意境,使演讲产生巨大的感染力。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案(优秀9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教学目标】
1、了解演说的特点。
2、品味雨果包含激情、诗化的语言。
3、领略两位杰出人物的思想光辉,培养学生追求真理、崇尚正义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1、品味雨果包含激情、诗化的语言。
2、领略两位杰出人物的思想光辉,培养学生追求真理、崇尚正义的高尚情操。
【教学媒体】
一小段演讲的 VCD。
【其他】
学生课前搜集一些演讲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1、1778年5月30日,“教导人民走向自由”的“法兰西思想之王”伏尔泰与世长辞了。一百年后,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伟大的人道主义斗士──维克多·雨果发表了一篇激情彭湃的演讲。(板书课题)
2、请学生介绍雨果和伏尔泰:
⑴ 雨果,法国作家,父亲是拿破仑军官。
⑵ 伏尔泰,法国作家、哲学家、启蒙思想家。出生于资产阶级家庭。从小喜爱文艺。中学毕业后,因作诗讽刺宫廷而遭囚禁。在狱中完成第一个悲剧《奥狄浦斯王》,出狱后因宣传启蒙思想,多次受迫害并被放逐国外。为避开当局追捕,晚年避居法瑞边境,积极参加政治斗争。
3、激趣:为什么要纪念伏尔泰?
为学生提供领悟作者思想感情的平台。
二、了解演讲的特点
1、老师富于激情地朗读全文,学生打开书本边看边听。
2、请学生说说演讲的特点。(有声语言、态势语言、主体形象)(播放一小段演讲的 VCD)
检查学生搜集资料的情况。
三、整体感知
1、动人演讲离不开一个“情”字,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确认文章的感情基调,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赞美)
2、从雨果的演讲中,可以了解到伏尔泰为人类文明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伏尔泰以猛如雷电的笔写下不朽的文章,提示封建君主的残暴,法官、神甫欺压人民的本质,教导人民从混沌愚昧中起出来,推翻君主统治,开创一个民主文明的法兰西。
3、雨果为什么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
在伏尔泰生活的时代前期,统治阶级压迫人民,而人民却甘心受迫,不敢、也不懂起来反抗,社会愈加昏暗。这时许多像伏尔泰这样的启蒙主义思想家用自己的写下了不朽的篇章,唤起了人们反抗的意识,投入到为民主而斗争的自由中去,所以,雨果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
4、作者认为“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的原因是什么?
伏尔泰的一生经历了达到极点的专制时期和刚刚露出一线晨曦的革命时代,伏尔泰比国家领袖更重要,他是思想的领袖。
5、“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进步的两个方面很清楚地显示出来。其中“两个方面”是指什么?
(第一: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力,第二: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
在理解作者感情基调的基础上,着眼与给学生提供思考和表现的机会。
在学生赏析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讲。
渗透德育教育。
体验语言特色,便于学生形成语感。
四、品味语言
结合课后习题三,体会雨果充满激情,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语言风格。
五、小结
这篇演说,是对人类先贤的崇高礼赞,对思想与人格力量的热情颂扬,也是对人类社会永远需要正义的呐喊、对良知的呼唤。
六、布置作业
1、选择你最喜欢的部分背诵。
2、搜集伏尔泰与教会斗争的故事在综合性学习中交流。
【板书设计】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雨果)
§1(第1节):高度概括伏尔泰生活的时代及其世纪性的贡献,评价他在人类历史上的非凡地位。
§2(第2~9节):回顾历史,歌颂伏尔泰与社会丑恶力量斗争的伟大意义。
§3(第10~13节):对伏尔泰人格力量的热情颂扬。
§4(第14节):从历史回到现实,雨果向社会与世人发出对良心与理性的呼唤,表现了自己与伏尔泰一样与黑暗专制势不两立、斗争到底的决心和信念。
教学目的:
1、领略两位杰出人物的思想光辉。
2、品味雨果包含激情、诗化的语言。
3、了解演说的特点。
教学重点:
从雨果包含激情的语言中领略两位杰出人物的思想光辉
了解伏尔泰为人类文明做出的贡献:通过著书立说和文学创作,做出思想上的贡献;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素质,为他那个时代的弱势人群争取人权,勇敢斗争。
教学难点:
启蒙运动在西方历史上的重大意义。
伏尔泰所处的时代及思想背景。
教学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查找雨果、伏尔泰的`相关资料
2、利用工具书正音正字
二、导入新课
雨果、伏尔泰简介
伏尔泰,原名弗郞索瓦。马利。阿鲁埃;伏尔泰是他的笔名。他是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被誉为“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他出生在巴黎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自小受过良好的教育。伏尔泰写过大量文学作品,其中著名的有史诗《亨利亚德》、《奥尔良少女》,悲剧《欧第伯》,喜剧《放荡的儿子》,哲理小说《老实人》。
雨果,法国作家,生于贝尚吕。父为拿破仑军官。童年时曾随父辗转欧洲各地。青年时政治和艺术上趋向保守。后随着查理第十反动统治的日益加剧逐渐转向自由主义。1831年发表长篇历史小说《巴黎圣母院》,通过中世纪一次巴黎贫民起义,揭露了宗教势力和封建政权对人民的学生压迫,鲜明地体现了雨果的善与美、美与丑的对照原则。1841年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1851年曾积极反对拿破仑第三称帝,此后流亡国外达19年。其间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小说和政论,现实主义倾向大为增强。
1778年,“教导人们走自由”的“法兰西思想之王”伏尔泰与世长辞了。一百年后,另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斗士――维克多。雨果站在纪念伏尔泰百年冥诞的讲坛的,发表了这篇激情澎湃的演讲。
板书课题
三、整体感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雨果充满激情、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并选择几个最能代表这种语言风格的段落自由朗读
三、问题探讨
从雨果的演讲中,可以了解伏尔泰为人类文明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明确:
1、 通过著书立说和文学创作,做出思想上的贡献;
2、 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素质,为他那个时代的弱势人群争取人权,勇敢斗争。
雨果为什么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
明确:在伏尔泰生活的时代前期,统治阶级压迫人民,而人民却甘心受迫,不敢、也不懂起来反抗,社会愈加昏暗腐败。这时,许多像伏尔泰这样的启蒙主义思想家用自己的笔写下了不朽的篇章,唤起了人们反抗的意识,投入到为民主自由而斗争的自由中去。所以,雨果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称为“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阅读并品味语言
1、他受到诅咒、受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
明确:受到黑暗暴力的统治阶级的诅咒,帮人民摆脱愚味,人民祝福他,未来属于人民。
2、 们就为这微笑感动。这微笑里含有黎明的曙光。
明确:这里的“黎明”指的是封建王朝即将崩溃,民主时期即将开始。这“微笑”是对封建统治者的蔑视和嘲笑,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展望。他的沉着坚定给人以力量。
3、 我们感到,从今以后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
明确:只有思想开放了,人民才能创造出更为先进的文明。
4、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
明确:封建君主专制使人民生活在痛苦之中,而伏尔泰虽然去世了,但他的思想仍然指引着人们走向光明,作者强调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就是表明作者向黑暗宣战的决心。
二、总结演说的特点
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明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
演讲应注意:1、认清对象,确立主旨。即针对性。
2、思路清晰,节奏明快。
3、感情充沛,例证动人。
4、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1、 选择你最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五、课后练习(二):伏尔泰对人类的贡献可以归纳为:一、通过著书立说和文学创作,作出思想上的贡献:“培育良知,教化人类”,“教导人们走向自由”;二是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为他那个时代的弱势人群争取人权,勇敢斗争。
在伏尔泰生活的时代前期,统治阶级压迫人民,而人民却甘心受迫,不敢、也不懂起来反抗,社会愈加昏暗腐败。这时,许多像伏尔泰这样的启蒙主义思想家用自己的笔写下了不朽的篇章,唤起了人们反抗的意识,投入到为民主自由而斗争的自由中去。所以,雨果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称为“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
练习(三):
1、“过去”象征着黑暗与邪恶,未来意味着正义与光明。伏尔泰受到过去的诅咒与未来的祝福,正反衬出他与黑暗的势不两立,他对世人的启蒙硕勋。所以说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
2、 伏尔泰的微笑,是对愤怒情结的超越,是看透一切尘嚣之后的宽怒与安详;对权贵与压迫者的嘲笑讥讽,是比对手站得更高的俯视、轻蔑;对弱者与被压迫者的微笑,,把迷信和丑恶照得透高,催生的平等、博爱、理智、和平等“黎明的曙光”。
3、 思想取代武力成为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意味着人民普遍的觉醒,再也不会盲目地臣服于权威与专制,人间的最高律令将是基于正义和平等的法律,以及真理和良心。这句话提示了启蒙思想家的毕生追求与巨大贡献。
4、 这句富有激情的生动呼告,表现出雨果与黑暗专制势不两立斗争到底的决心和信念;同时也暗示着:长眠于坟墓中的伏尔泰,他曾经催生出的黎明的曙光,无论曾经怎样被黑暗湮没,最终都将在人类历史上大放光彩。
教学目标:
一、了解时代和思想背景,明了伏尔泰对人类的贡献。
二、理解重点语句,把握文章内容。
三、欣赏语言,体会充满激情的、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语言的欣赏。
教学难点:学生对时代和思想背景陌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778年,“教导人们走向自由的”的“法兰西思想之王”伏尔泰与世长辞了。一百年后,另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斗士――维克多雨果站在纪念伏尔泰百年冥诞的讲坛上,发表了一篇激情澎湃的演讲。让我们一起走近伟人,去领略这两位杰出人物的思想光辉。
二、检查预习
1、多媒体课件出示:(1)注音:陨 柩 睿 恪
(2)、解词:陨落 灵柩 睿智 凌驾 黎民百姓 恪尽职守
2、学生自由朗读精彩段落。
3、交流找到的有关资料。
多媒体课件出示:(1)伏尔泰:法国十八世纪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历经路易十四路易十五路易十六三个封建王朝,目睹封建专制主义由盛转衰,深刻预见革命必将到来。作品以尖刻的语言和讽刺的笔调而闻名。他说:“笑,可以战胜一切,这是最有力的武器。”诸多作品中《哲学通信》被称为“投向旧制度的第一颗***”,标志法国启蒙运动的真正开始。他以非凡的才智、锐利的思想及对黑暗的封建专制主义所作的揭露,使他在人民中间享有崇高的声望。
(2)、雨果: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暴力、以爱治恶。创作长达60年以上,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3)、启蒙运动: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继文艺复兴之后所进行的第二次反对教会神权和封建专制的文化运动。弘扬理性、反对宗教、提倡人权。教导人们勇于反抗,追求正义。
三、整体感知
本文可分三部分:
1、(1)对伏尔泰作出的贡献进行了总体性的评价。
2、(2――12)带领人们回顾历史,颂扬伏尔泰在著作、思想和现实斗争方面的丰功伟绩以及非凡的人格力量。
3、(13――14)回到现实19世纪,高度赞扬伏尔泰的思想和精神,呼吁人们向他讨教,并表达自己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和信念。
四、研读课文
1、伏尔泰为人类文明作了怎样的贡献?
学生找相关语句后明确:他用著作同封建专制制度斗争,教导、安抚、教化人,用行动为受害者辩护,替弱者伸张正义,他把人的尊严伏赋予黎民百姓,鼓舞人民从混沌愚昧中走出来,推翻君主统治,开创一个民主文明的法兰西。
2、雨果为什么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纪元的开始”?
讨论后明确:因为伏尔泰为人类开启了思想从那时起“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一切都*理性,不再盲目臣服权威与专制,人间的最高律令将是基于正义和平等的法律、真理及良心。
3、作者认为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原因是?
指名读课文后讨论明确:因为伏尔泰生活的年代反映了法国十八世纪的特点。他启迪人们思想培育良知教化人类。
4、对于我们来说进步的两方面表现在?
指名回答后明确:第一,做一个人要行使自己的权利――捍卫自由追求真理。第二,做一个公民要恪尽职守――维护法律尊严防止强权与丑恶势力对人权的践踏。
五、欣赏语言
1、学生自由发言,其他学生品评交流。
2、教师举例。
3、总结语言特点:雨果在这篇演讲中很好展现了浪漫主义的语言风格。体现了对比鲜明、文采飞扬、比喻生动、渲染夸张等特点。
六、布置作业
选择你所喜欢的语段背诵积累
板书: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伟大的头脑
礼赞――伏尔泰 浩瀚的心胸
正义、仁慈、诚实 光辉思想
雨果 巨大的贡献
思想之王
呐喊――自由、平等、博爱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灵柩、陨落、睿智、深邃、恪尽职守”等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2、学习作者抓住伏尔泰的“笔”和“微笑”两个特征刻画他的“斗士”和“智者”形象的方法。
3、了解伏尔泰对人类历史的卓越贡献,尤其是他在思想史上的贡献。
4、体会雨果充满激情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
1、 理解伏尔泰的历史贡献及启蒙思想的伟大意义。
2、 学习演讲语言的鼓动性和感召力。
3、理解在形似散乱的内容下层次分睨、思路清晰的结构。
教学难点
1、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
2、学习抓住特点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教学设想
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讲述伏尔泰的故事,聚焦于伏尔泰为弱势人群呐喊、奋争的正义行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查找资料,了解浪漫主义、启蒙运动的含义。
3、 利用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
教学方式: 朗读、置疑、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辅助用具: 多媒体课件、朗读录音带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扫除文字障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伏尔泰的伟大贡献;理清思路,把握大意。
一、初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一)应掌握的字词
恪(kè)尽职守 鸠(jiū) 灵柩 (jiù) 余晖(huī) 鞠(jū)躬 诉讼(sòng)
嘘(xū)叫 陨(yǔn)落 深邃(suì) 蕴涵(hán) 睿(ruì)智 怜悯(mǐn)
(二)词语
1、弥留之际:病危将死的时候。 2、登峰造极:登上高峰,达到顶点。比喻达到了最高境界。
3、兼而有之:同时具有。 4、睿智:英明有远见。
5、著作等身:形容著作数量多。 6、恪尽职守:谨慎而恭敬地履行职责。
7、灵柩:已盛尸体的棺材。 8、媚上欺下:巴结上司,欺骗下属。
9、凌驾:高出:高出(别人);压倒(别的事物)。 10、恼羞成怒:因感到羞愧而发怒。
(三)走进伏尔泰,与名人零距离
伏尔泰(1694-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生于巴黎一个公正人家庭。学过法律,经过商,当过法庭书记和外交官员。知识渊博,著作丰富,涉及哲学、历史、文学、自然科学等方面,近百卷之多。从小喜爱文艺。中学毕业后,因作诗讽刺宫廷而遭囚禁。在狱中完成第一个悲剧《奥狄浦斯王》,出狱后因宣传启蒙思想,多次受迫害并被放逐国外。为避开当局追捕,晚年避居法瑞边境,积极参加政治斗争。
(四)作者简介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浪漫主义学运动的领袖,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19世纪,他的文学生涯达60年之久,创作力经久不衰。他的浪漫主义小说精彩动人,雄浑有力,对读者具有永久的魅力。人道主义是贯穿于他作品的主线。主要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等。
(五)时代背景
雨果在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纪念会上发表的演讲。1878年的法国,拿破仑三世王朝已经推翻,建立了共和政府。作者也早已结束了19年的流亡生活。但是,德国对法的战争没有停息,因为政治派别纷争激烈。尤其对巴黎公社员的杀戮,到处弥漫着血腥。“野蛮还在,刀剑猖狂”。作者本人代表左派,同情巴黎公社,不断受到排挤。雨果这位从伏尔泰思想汲取力量的人道主义斗士,发表富有战斗激情的演说。
二、朗读练习,感受课文激情
1、导读:《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是对人类先贤的崇高礼赞,对思想与人格力量的热情颂扬,也是对人类社会永远需要的正义的呐喊,良知的呼唤。那么,我们朗读这篇演说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2、范读、听读、评读
(听朗读带,学生试读,师生共同依据演讲的特点点评朗读情况)
三、浏览课文,了解伏尔泰的伟大贡献
1、思考:
(1)、作者认为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原因是?
(2)、对于我们来说进步的两方面表现在?
2.讨论归纳:(让学生自由发言,充分讨论后归纳)
(1)、作者认为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原因是?
指名读课文后讨论明确:因为伏尔泰生活的年代反映了法国十八世纪的特点。他启迪人们思想培育良知教化人类。
(2)、对于我们来说进步的两方面表现在?
指名回答后明确:第一,做一个人要行使自己的权利――捍卫自由追求真理。第二,做一个公民要恪尽职守――维护法律尊严防止强权与丑恶势力对人权的践踏。
四、结构解读,理清文章思路
这篇演说起伏跌宕,高潮迭起。从历史到现实,从伏尔泰的伟大贡献到他的伟大人格,构成了整个演说的脉络层次。
讨论明确:
第一部分:(1)总的评价伏尔泰在历史上的非凡地位,世纪性的贡献。
第二部分:(2-9)回顾历史,伏尔泰为被压迫的人类而孤军奋战。
第三部分:(10-12)赞美人格,伏尔泰具有睿智的微笑。
第四部分:(13-14)总结全文,再次揭示伏尔泰对人类的贡献,激励后来人。
五、布置作业
(1)、感情充沛的朗读课文两遍,体会作者浪漫主义语言风格,选择几则最能代表这种语言风格的段落背下来。同时将疑难词句划出,以便下节课讨论。
(2)、注音:
陨落yǔn 诅咒zǔ zhòu 弥留mí 灵柩jiù 诉讼sòng 无聊liáo 凌驾líng
深邃suì 睿智ruì 蕴涵yùn 怜悯mǐn 恪尽职守kè 污蔑miè 鞠躬gōng
(3)、词解:
1、陨落:从高空坠落。 2、睿智:聪慧,明智,英明有远见。
3、蕴涵:包含,含有。也作“蕴含”。 4、 凌驾:高出(别人);压倒(别的事物)。
5、媚上欺下:对上面的人巴结讨好,对下属欺压侮辱。 6、 弥留之际:病危将死的时候。
7、黎民百姓:指贫民百姓。 8、孤军奋战:孤立无援的军队单独作战。也指单方面的力量进行奋斗。
9、恼羞成怒:因忿恨、羞愧而发怒。 10、登峰造极:比喻达到顶峰。
11、肃然起敬: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形容由于受感动而产生的恭敬和钦佩。
12、恪尽职守:谨慎而恭敬的做好自己的工作。 13、 经久不息:长时间不停息。多形容掌声和欢呼声。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研读课文,揣摩疑难词句,把握全文主旨;品味语言,感受雨果浪漫主义语言风格;联系实际,拓展思维。
一、 结合作业,复习生字词
二、研读课文,把握主旨
导入:1778年5月30日,“教导人们走向自由”的“法兰西思想之王” 伏尔泰与世长辞了。一百年后,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雨果发表了一篇激情澎湃的演讲。从这篇演讲中,我们了解到伏尔泰对人类文明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1、伏尔泰对人类历史的卓越贡献: 培育良知,教化人类,教导人们走向自由。
为弱势人群争取人权,勇敢斗争。
雨果在演说中先概要分析了当时法国社会的阶级状况以及宗教的残忍、司法的不公、人民的愚昧和凄惨。正是面对这般巨大的丑恶力量的联合,伏尔泰“独自一人”开始了战斗。他不仅用笔做武器宣扬了“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而且积极投身于现实的、为一个个受害者辩护的具体斗争中。正是有了以伏尔泰为领袖的启蒙思想家们的努力,思想的种子被播撒到世人心田,一个新的纪元开始了,思想将是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
本文是文坛泰斗雨果对思想大师伏尔泰的礼赞。作者还从哪方面赞扬了伏尔泰?
(提出问题,由学生回答)
——还从伏尔泰伟大的人格方面来赞扬。伟人的伟大之处,不仅在其丰功伟绩,更在其非凡人格。后部分,雨果礼赞了伏尔泰“睿智的微笑”。
本文是文坛泰斗雨果对思想大师伏尔泰的礼赞。作者还从哪方面赞扬了伏尔泰? (提出问题,由学生回答)
——还从伏尔泰伟大的人格方面来赞扬。伟人的伟大之处,不仅在其丰功伟绩,更在其非凡人格。后部分,雨果礼赞了伏尔泰“睿智的微笑”。
2、伏尔泰伟大的人格力量:微笑
雨果说:“微笑,就是伏尔泰”。(如何理解?)微笑,标志着自信、雅量和大度,真是一种胸怀,一种境界。伏尔泰的微笑是“睿智的微笑”。因为它是对愤怒情感的超越,是看透一切尘嚣后的宽恕和安详。正是有了这智慧的微笑,照亮了真理、正义、仁慈和诚实,催生出平等、博爱、理智、和平等人类永恒的精神追求。(结合练习三/2)
三、分析“斗士”的形象。组织学生自读、讨论:
a、斗争的原因是什么? b、对象是谁? c、以何种方式? d、具体的表现是什么? e、结果怎样?
明确:a、时代的原因:人民无知,宗教愚昧,君主专制,司法黑暗。 ‘
b、对象:宫廷、贵族、金融界、教会。 c、方式:独自一人,一枝笔(轻如和风,猛如雷电)。
d、表现:为西尔旺、蒙巴伊、卡拉斯、拉巴尔辩护。e、结果:胜利。
四、分析“智者”的形象:雨果抓住伏尔泰的什么特点去表现的? 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特点进行描写?
明确:抓住伏尔泰的“深邃的双目”和“睿智的微笑”进行描写。 对于斗士的形象,“微笑”所造成的反差最大,能够表现出伏尔泰的性格,感染的效果更加强烈。
五、品味下面的句子,体会雨果饱含激情、诗化的语言中蕴蓄的深刻含义。
1、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
2、我们应为这微笑感动。这微笑里含有黎明的曙光。
3、我们感到,从今以后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
4、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
明确:1.“过去”象征着黑暗与邪恶,“未来”意味着正义与光明。伏尔泰受到“过去”的诅咒与“未来”的祝福,正反衬出他与黑暗的势不两立,他对世人的启蒙硕勋。所以说“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
明确:2.伏尔泰的微笑,是对愤怒情绪的超越,是看透一切尘嚣之后的宽恕与安详;对权贵与压迫者的嘲笑、讥讽,是比对手站得更高的俯视、轻蔑;对弱者与被压迫者的微笑、安抚,是最为真挚的仁慈与博爱。他用智慧的微笑,“照亮真理,正义,仁慈和诚实”,把迷信和丑恶照得透亮,催生出平等、博爱、理智〈WWW.BAIHUAWEN.com〉、和平等“黎明的曙光”。
明确:3.思想取代武力成为“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意味着人民普遍地觉醒,再也不会盲目地臣服于权威与专制,人间的最高律令将是基于正义和平等的法律,以及真理和良心。这句话揭示了启蒙思想家的毕生追求与巨大贡献。
明确:4.这句富有激情的生动呼告,表现出雨果与黑暗专制势不两立、斗争到底的决心和信念;同时也暗示着:长眠于坟墓中的伏尔泰,他曾经催生出的“黎明的曙光”,无论曾经怎样被黑暗湮没,最终都将在人类历史上大放光彩。这句话,极其巧妙地呼应着演讲开头的“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晖,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最初的微光”;而且把18世纪与19世纪,把整个人类解放的光辉历程,都融合在一起。
六、问题探究
1、从雨果的演讲中,可以了解到伏尔泰为人类文明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明确:伏尔泰对人类的贡献可以归纳为两大部分:一是通过著书立说和文学创作,做出思想上的贡献:“培育良知,教化人类”,“教导人们走向自由” ;二是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为他那个时代的弱势人群争取人权,勇敢斗争。
2、雨果为什么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
明确:因为从那时起,“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思想取代武力,一切都要放到“理性”法官面前受审。人们再也不会盲目地臣服于权威与专制,人间的最高律令将是基于正义和平等的法律以及真理和良心。所以雨果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新纪元”的说法是对启蒙运动意义的高度评价。
七、课外延伸:
伏尔泰生活在风云激荡的18世纪,他因其世纪性的贡献而受后人敬仰,你读了本文后,一定有不少感悟,说说看。 (把自己的感悟说明白即可。可从人的价值在于他所作贡献的多少;为人类的进步作出贡献将流芳百世等。)
八、课堂作业
(1)感情充沛地朗读课文,体会雨果充满激情、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并选择几个最能代表这种语言风格的段落,把它们背诵下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a.在节l中找出最能够体现雨果对伏尔泰评价的一个词和一句话。
b.为什么雨果认为伏尔泰是永生的?
c.世人怎么对待伏尔泰的逝世?雨果呢?
(3)课文中,雨果盛赞了伏尔泰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起到的巨大作用。你一定想进一步了解这个被雨果如此推崇的伟人吧?在课外查找有关伏尔泰生平、创作、思想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教学目标】
1、了解启蒙运动、浪漫主义以及伏尔泰、雨果在人类思想史上的非凡地位。
2、整体感知,了解伏尔泰为人类文明所作的贡献,感受雨果对伏尔泰的赞扬、崇敬之情。
3、揣摩语言,体会雨果饱含激情的演讲风格,理解诗化的语言中蕴蓄的深刻含义。
4、学习运用比较阅读法,广思博取,提高阅读能力。
5、感受伏尔泰和雨果的人格魅力,学习他们为自由、平等而战的宽广胸怀和对人类的解放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难点和重点】
1、教学重点:
涵泳品味文中含意丰富的语句,引导学生欣赏雨果充满激情、富于浪漫色彩的演讲风格。
2、教学难点:
理解伏尔泰对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认识雨果对伏尔泰的高度评价和对启蒙巴想的当代阐发。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
2、讨论点拨法。
【教学辅助】
学生课前收集的课文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书读得多而不思考,你就会觉得自己知道的很多;书读得多而思考,你就会觉得自己不懂的越多。”这句格言是谁说的?
学生齐答:法国的伏尔泰。
这一格言体现了伏尔泰对读书的真知灼见。你想了解伏尔泰的卓越贡献和人格魅力吗?
请走进雨果的《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去结识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的伏尔泰。
二、资料助读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课文相关资料,各组选有价值的材料或图片,投影显示,全班共享。
教师也可提供相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相关背景,如伏尔泰生平(重点介绍卡拉斯事件、伏泰之死)、启蒙运动、雨果、浪漫主义等。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教师提示学生积累以下词语,多媒体显示:
陨落(yǔn):坠落,比喻丧亡。
灵柩(jiù):已盛尸体的棺材。
凌驾:高出(别人);压倒(别的事物)。
睿智(ruì):英明有远见。
弥留之际:病重快要死了的时候。
媚上欺下(mèi):巴结上司欺骗下属。
恪尽职守(kè):谨慎而恭敬地履行职责。
2、学生放声朗读课文,感受雨果演讲的气势,圈点勾画难以理解和最欣赏的文句,以备交流。
四、精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文意
1、理清思路,把握作者的思维流程:
⑴ 学生默读课文,划分文章结构层次,概括段意。
⑵ 四人一组讨论交流,奇文共赏,疑义相析,求同存异。教师巡视各组,参与学生讨论。
⑶ 任选三个小组的代表展示本组讨论成果,其余小组代表点评。
讨论结果如下:
二分法:
第一部分(1~12):伏尔泰世纪性贡献。
第二部分(13~14):伏尔泰的时代意义。
四分法:
第一部分(1):介绍伏尔泰在人类历史上的非凡地位和他所生活的时代,高度评价其世纪性的贞献。
第二部分(2~9):歌颂伏尔泰的丰功伟绩。
从两方面评价其卓越贡献:(2~8)为第~层,介绍他在思想领域的启蒙作用;(9)为第二层,介绍他积极投身于现实的、为一个个受迫害者辩扩的具体个争。正是思想启蒙和现实关怀成就了伏尔泰的伟大。
第三部分(10~12):赞扬伏尔泰的非凡人格。雨果专门礼赞伏尔泰“睿智的微笑”。这微笑,“蕴涵有哲理的忧伤”,又”含有肩黎明的曙光”。他用智慧的微笑,“照亮真理、正义、仁慈和诚实”,催生出平等、博爱、理智、和平等人类永恒的精神追求。
第四部分(13~14):介绍伏尔泰的时代意义。伏尔泰标志着一个新纪元,新时代需要伏尔泰。雨果表达了追随伏尔泰,与黑暗斗争到底的决心和信念。
2、内容概括,理解文意:
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自读课文。
提问:伏尔泰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的武器是什么?演讲开头所说的伏尔泰完成的使命是什么?如何理解伏尔泰为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明确:伏尔泰用“笔”战斗,并且战胜敌人,这轻如和风,猛如雷电的“笔”实际上是指伏尔泰著书立说,从事文学创作。
演讲开头,伏尔泰完成的使命是“培育良知,教化人类”“把人的尊严赋予黎民百姓”“教导人们走向自由”。
伏尔泰对人类的贡献可以归纳为两大部分。一是通过著书立说和文学创作,作出思想上的贡献:“培育良知,教化人类”;二是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社会责任感,为他那个时代的弱势人群争取人权,勇敢斗争。
提问:伏尔泰的微笑表现了他哪三个方面的特点?
学生筛选相关文句概括。
明确:对权责与压迫者的嘲笑、表现广他面对敌人不屈不挠、坚定不移的优秀品质;对弱者与被压迫着的微笑,表现了他的善良、仁慈、博爱的宽广胸怀;微笑体现了伏尔泰讽刺幽默的战斗风格。
提问:雨果为什么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
明确:因为从那时起,“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思想取代武力,一切都要放到“理性”法官面前受审,人们再也不会盲目地臣服于权威与专制,人间的最高律令将是基于正义和平等的法律以及真理和良心。所以雨果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总之,“新纪元”的说法是对启蒙运动意义的高度评价。
五、赏读课文,揣摩语言,探究文句的哲理内蕴,感受雨果浪漫主义的语言风格
1、聚焦难句,理解其深刻含意:
学生交流课文难句。相互质疑。共同探究。教师择其精要,指导品味。
成果展习:
⑴ 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
明确:越是伟大的人物,越是遭受激烈的毁誉。“黑云”象证黑暗与邪恶,“未来”象征正义和光明。伏尔泰所受的极端毁誉,正反衬出他与黑暗势不两立和对世人的启蒙意义的重大,所以说“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
⑵ 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他行使过一个职能、他完成过一项使命。
明确:“一个世纪”指他所处的那个风云激荡的法国18世纪,见证了这个伟大人物。伏尔泰所行使的职能和使命就是“培育良知,教化人类”,他战斗过,他得胜了。这一句话高度评价伏尔泰是思想的领袖,时代的巨人。
⑶ 这微笑有时变成放声大笑,但是,其中蕴涵有哲理的忧伤。
啊!我们应为这微笑感动。这微笑里含有黎明的曙光。
明确:微笑,是对愤怒情绪的超越,是看透一切尘嚣之后的宽恕与安详。对权贵、压迫者的嘲笑,是比对手站得更高的俯视、轻蔑;对弱者与被压迫者的微笑,是最为真挚的仁慈与博爱。忧伤,也许来自一代精神巨人缺少知音的孤独,来自对改造社会与人心之艰难的体悟。他用智慧的微笑,“照亮真理、正义、仁慈和诚实”,把迷信和丑恶照得透亮,催生出平等、博爱、理智和“黎明的曙光”。
⑷ 到伏尔泰,一个新的纪元开始了。我们感到,从今以后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
明确:“一个新的纪元”是指理性、文明、自由、法治、光明的新纪元。
思想取代武力成为“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意味着人民普遍觉醒,再也不会盲目地臣服于权威和专制,这句话揭示了启蒙思想家的毕生追求与巨大贡献。
⑸ 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力;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
明确:作为一个人,“行使自己的权力”,就是捍卫自由,追求真理;作为公民,“恪尽职守”,就是要维护法律的尊严,防止强权与丑恶势力对人权的践踏。
⑹ 啊!野蛮还在,好吧,让哲学抗议。刀剑猖狂,让文明愤然而起。让18世纪来帮助19世纪。
明确:雨果生活的19世纪,还有君主独裁,还有不息的战争,还有被压迫者的痛苦和呻吟,人类还在流血。生活在18世纪的思想巨子伏尔泰,他的精神将光照千占。雨果将追随先贤,光照黑暗,让光焰伴随整个人类解放的光辉历程。
⑺ 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
明确:长眠于坟墓中的伏尔泰,曾经催生出”黎明的曙光”,尽管曾经被黑暗湮没,但最终都将在人类历史上大放光彩。这句富有激情的生动呼告表现出雨果与黑暗专制势不两立、斗争到底的决心与信念。
⑻ ……让他们面对策划战争的君主王朝,公开宣布人的生命权,良心的自由权,理性的最高权威,劳动的神圣性、和平的仁慈性。
明确:课文中的“良知”与“思想”就是“理性”,“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概念。在启蒙运动时代,西方人还活在宗教神权和专制王权的阴影之中,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运动虽然对其有帮助,但未能从根本上摧毁神权与王权的强大统治,“人的尊严”还未能真正确立起来。正是以伏尔泰为领袖的一代启蒙思想家,才颠覆了宗教神权与世俗王权“不证自明”的“合法性”,要求将一切都放到人的“理性”面前审判。及至19世纪初,雨果这一代人仍然把“理性”奉为无上权利,所以他才在演说最后大声疾呼“理性的最高权威”。
学生齐读这八句话,再次体味其深刻含义。
2、摘句交流,鉴赏刚果浪漫主义的语言风格:
学生交流各自最欣赏的语句,并简要说明理由。
示例:“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晖,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最初的激光。”比喻生动,黑夜孕育了伏尔泰,伏尔泰追求光明,正所谓“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伏尔泰啊,你发出厌恶的呐喊,这将是你永恒的光荣!”巧借人称转换(上文的第三人称此时转为第二人称“你”),运用呼告的修辞,表达了作者对伏尔泰热情的赞颂与讴歌。
“这是一场伟大的战争,是思想反对物质的战争,理智反对偏见的战争,正义反对非正义的战争,被压迫者反对压迫者的战争,是仁慈的战争,温柔的战争。”运用排比的修辞,极力渲染夸张,增强语势,突出这场战争的“伟大”。
“他以微笑战胜暴力,以嘲笑战胜专制,以讥讽战胜宗教的自以为是,以坚毅战胜顽固,以真理战胜愚昧。”运用排比的修辞,全面展现伏尔泰非凡的人格魅力,议论说理高屋建瓴、游刃有余,他是一位伟大的“战士”。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背诵并仿写,增加语言积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
3、聚焦文体,感知书面语和口语的差异:
本文是一篇演讲辞,口语性较强,并且体现了讲话时的现场感、交流感和强烈的鼓动性和感染力。
学生齐读课文,体会作者澎湃的激情,飞扬的文采。
六、课堂小结
雨果用诗一般精美的语言,热情赞誉了伏尔泰卓越的历史贡献、伟大的人格魅力,再现了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以及革命者的光辉形象,使这个形象永存人们心中。雨果的语言凝重中透着隽永,深沉中显出壮丽,热烈中掩着理性。在缅伏尔泰的同时,我们充分领略到这位浪漫主义大师的非凡魅力,他们是法兰西的骄傲。更是全世界人民的骄傲。
一位著名作家说过,文学作品只有真实感还不够,给读者的美感享受越多就越成功。演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雨果正是以他奇特的构思、深挚的感情、诗意盎然的语言创造出一种壮美的意境,使演讲产生巨大的感染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落实情况
教学目标基本落实好,只是伟人的经历不是所有人能赞成的,(虽然是理解的、认同的)。这就是知与行的差别。
二、教学亮点有哪些
1、学生能够找到有关伟人的事迹,并能在课堂上生动的介绍给同学,帮助同学理解课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通过积极的朗诵训练,使学生走进伟人的内心世界,体悟伟人的崇高之处,在朗读中感悟,感悟后再朗读。
三、存在的问题及矫正措施
还应该有课外的补充资料:伏尔泰的传记与著作──引导学生爱上阅读,这要求通过课件小媒体来实现。
教学目的:
1、领略两位杰出人物的思想光辉。
2、品味雨果包含激情、诗化的语言。
3、了解演说的特点。
教学重点:
从雨果包含激情的语言中领略两位杰出人物的思想光辉
了解伏尔泰为人类文明做出的贡献:通过著书立说和文学创作,做出思想上的贡献;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素质,为他那个时代的弱势人群争取人权,勇敢斗争。
教学难点:
启蒙运动在西方历史上的重大意义。
伏尔泰所处的时代及思想背景。
教学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查找雨果、伏尔泰的相关资料
2、利用工具书正音正字
二、导入新课
雨果、伏尔泰简介
伏尔泰,原名弗郞索瓦。马利。阿鲁埃;伏尔泰是他的笔名。他是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被誉为“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他出生在巴黎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自小受过良好的教育。伏尔泰写过大量文学作品,其中著名的有史诗《亨利亚德》、《奥尔良少女》,悲剧《欧第伯》,喜剧《放荡的儿子》,哲理小说《老实人》。
雨果,法国作家,生于贝尚吕。父为拿破仑军官。童年时曾随父辗转欧洲各地。青年时政治和艺术上趋向保守。后随着查理第十反动统治的日益加剧逐渐转向自由主义。1831年发表长篇历史小说《巴黎圣母院》,通过中世纪一次巴黎贫民起义,揭露了宗教势力和封建政权对人民的学生压迫,鲜明地体现了雨果的善与美、美与丑的对照原则。1841年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1851年曾积极反对拿破仑第三称帝,此后流亡国外达19年。其间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小说和政论,现实主义倾向大为增强。
1778年,“教导人们走自由”的“法兰西思想之王”伏尔泰与世长辞了。一百年后,另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斗士――维克多。雨果站在纪念伏尔泰百年冥诞的讲坛的,发表了这篇激情澎湃的演讲。
板书课题
三、整体感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雨果充满激情、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并选择几个最能代表这种语言风格的段落自由朗读
三、问题探讨
从雨果的演讲中,可以了解伏尔泰为人类文明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明确:
1、 通过著书立说和文学创作,做出思想上的贡献;
2、 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素质,为他那个时代的弱势人群争取人权,勇敢斗争。
雨果为什么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
明确:在伏尔泰生活的时代前期,统治阶级压迫人民,而人民却甘心受迫,不敢、也不懂起来反抗,社会愈加昏暗腐败。这时,许多像伏尔泰这样的启蒙主义思想家用自己的笔写下了不朽的篇章,唤起了人们反抗的意识,投入到为民主自由而斗争的自由中去。所以,雨果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称为“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阅读并品味语言
1、他受到诅咒、受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
明确:受到黑暗暴力的统治阶级的诅咒,帮人民摆脱愚味,人民祝福他,未来属于人民。
2、 们就为这微笑感动。这微笑里含有黎明的曙光。
明确:这里的“黎明”指的是封建王朝即将崩溃,民主时期即将开始。这“微笑”是对封建统治者的蔑视和嘲笑,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展望。他的沉着坚定给人以力量。
3、 我们感到,从今以后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
明确:只有思想开放了,人民才能创造出更为先进的文明。
4、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
明确:封建君主专制使人民生活在痛苦之中,而伏尔泰虽然去世了,但他的思想仍然指引着人们走向光明,作者强调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就是表明作者向黑暗宣战的决心。
二、总结演说的特点
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明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
演讲应注意:
1、认清对象,确立主旨。即针对性。
2、思路清晰,节奏明快。
3、感情充沛,例证动人。
4、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三、小结
教师寄语:在艺术和诗里,人格确实就是一切。
学习目标
1、领略两位杰出人物的思想光辉。
2、品味雨果包含激情、诗化的语言。
3、了解演说的特点。
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陨落 诅咒 弥留 灵柩 诉讼 无聊 凌驾
深邃 睿智 蕴涵怜悯 恪尽职守 污蔑 鞠躬
理解探究
2、从雨果的演讲中,可以了解到伏尔泰为人类文明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3、雨果为什么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
合作释疑
4、作者认为“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的原因是什么?
5、“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进步的两个方面很清楚地显示出来。“其中”两个方面“是指什么?
课内精读
各位先生,只有希腊、意大利和法兰西享有以人物来命名时代的特权,这是文明最高的标志。在伏尔泰之前,只有以某些国家领袖的名字来命名时代的先例;伏尔泰比国家领袖更重要,他是思想的领袖。到伏尔泰,一个新的纪元开始了。我们感到,从今以后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文明过去曾服从武力,文明以后将服从思想。权杖和刀剑已告折断,光明将取而代之,也就是说权威变成自由。再也没有别的最高权力,人民只有法律,个人只有良心。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进步的两个方面很清楚地显示出来,这就是: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力;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
让我们转身望着这个死者,这个生命,这个伟大的精神。让我们在这令人肃然起敬的墓前鞠躬。让我们向这个人讨教。他有益于人类的生命在一百年前已经熄灭,但他的作品是不朽的。让我们向其他强有力的思想家讨教,向这些光荣的伏尔泰的助手们讨教,向卢梭、向狄德罗、向孟德斯鸠讨教。让我们与这些伟大的声音共鸣。要制止人类再流血。够了!够了!暴君们。啊!野蛮还在,好吧,让哲学抗议。刀剑猖狂,让文明愤然而起。让18世纪来帮助19世纪;我们的先驱哲学家们是真理的倡导者,让我们乞求这些杰出的亡灵;让他们面对策划战争的君主王朝,公开宣布人的生命权,良心的自由权,理性的最高权威,劳动的神圣性,和平的仁慈性。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全体一致的经久不息的欢呼。从四面八方高呼:“维克多•雨果万岁!”)
6.选文可分为两部分。请你分别拟一个小标题。
7.雨果为什么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
8.体会“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一句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9.选文的语言富有激情,请你选择一处加以分析。
10.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11.请你再查找伏尔泰、雨果的有关资料并整理出来,与同学互相交流学习。
拓展延伸
要紧的是“中国人”三字
“今天给我的奖,说是第一名中国人得此奖。我说,要紧的是‘中国人’三个字,这个‘中国人’,应该包括中国成千上万为此作出贡献的人。”这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教授最近在国防科工委和中国科协祝贺他获得“小罗克韦尔奖章”的座谈会上讲的一段简单朴素而又十分精彩的话。
笔者常常咀嚼这句意味深长的话语,越嚼越觉得滋味无穷,越嚼越觉得有发感慨的必要。
其实,钱老的这段话,最有嚼头的还是“要紧的是‘中国人’三个字”。此话虽寥寥几字,其内涵极为丰富。我猜测,他在说这句话时,至少有这么两层意思。其一是说,我是中国人,不是外国人。这体现了他热爱中华,为“中国人”争光的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的钱学森,早年去美国。1955年9月2日,他冲破种种阻力,偕妻子蒋英领着两个孩子,远涉重洋,回到祖国。当人们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斩钉截铁地说:“因为我是中国人,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30多年来,他正是牢记自己是中国人,辛勤工作,无私奉献,为我国火箭技术、航天技术和系统工程理论做出了重大贡献。现在,他被授予“小罗克韦尔奖章”和“世界级科技与工程名人”、“国际理工研究所名誉成员”称号。在最高奖赏和荣誉面前,钱老仍然没有忘记自己是个“中国人”。可见他的爱国之心多么赤诚。
其二,他说的这个“中国人”,指的是一个整体。即自己创造出的成绩,应归功“成千上万为此作出贡献的人”;奖赏和荣誉,应归于祖国和人民。
钱老的言行,自然是对那些自称“中国精英”而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出卖中国国籍,投靠外国,搞动乱和暴乱的那些人的有力一击,也是对我们每个人的深刻教育和启迪。现在,社会上不是常碰到这样的人吗?他们总觉得外国的月儿圆,提起自己是中国人就矮人三分,甚至于嫌弃自己的祖国。我们应当学习钱老的爱国赤心,为中国的前进而奋斗,为中国的成绩而骄傲,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作为世界名人的钱学森,对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贡献如此之大,却把成绩和功劳记在“成千上万为此作出贡献的人”身上。然而,看看我们周围,却有一些现象同钱老的风格有天壤之别:有了成绩归于自己,出了问题责难于群众;荣誉和奖赏争着抢,吃苦和奉献很少讲;也有个别领导口口声声把自己经营的单位或企业说成是“我的”,而极少说“我们的”。这些,都是缺乏群众观点的表现。我们的事业是千千万万“中国人”的系统工程。个人的才能固然不能否认,但广大群众的奋斗却绝不可低估。英雄来自于群众之中。因此,不仅在困难时需要团结群众一道努力,在取得成绩时,更不可忘记群众。奖赏和荣誉属于“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有了这些观点和认识,我想我们的事业必定会成功。
12.本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13.“要紧的是‘中国人’三个字”中的“中国人”,作者认为至少有两层意思,请问:有哪两层意思?这体现了钱老什么精神品质?
14.请你找一处运用对比论证的语段,并说说运用这种论证方法的好处。
15.文中说:“我们应当学习钱老的爱国赤心,为中国的前进而奋斗,为中国的成绩而骄傲,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你还能举出一个像钱老一样有爱国赤心的人的事例吗?
16.请你仿照例句:“个人的才能固然不能否认,但广大群众的奋斗却绝不可低估。”再造一个句子。
17.你怎样理解“也有个别领导口口声声把自己经营的单位或企业说成是‘我的’,而极少说‘我们的’”一句中的“我的”和“我们的”含义?请联系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不超过100字)
6参考答案
理解探究
2、“业”不局限于狭义的职业,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
合作释疑
4、敬业,就是要热爱自己的事业,要干一行,爱一行,不能蔑视普通职业,尤其体力劳动
5、先谈有业的原因:有业是敬业的基础
无业的害处:反面论证,用孔子的话做理论论据
有业的重要:正面论证,用百丈禅师做事实论据
6、什么叫敬业?引用朱子的话做理论论据
为什么要敬业?列举两个地位悬殊的职业作事例论据
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引用《庄子》、曾文正、孔子和法国学者的论述做理论论据。
7、“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乐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身入其中、奋斗前去、比较骈进、省却烦闷
课内精读
1.乐业 2.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 3.居里夫人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几年如一日,非常艰辛与枯燥,但她怀着找到“镭”的梦想,从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无聊的,从来没有抱怨叫苦而想放弃(其他符合要求的表述也可以) 4.引出话题 5.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6抓住“乐业”进行想象,根据实况评改 7.多用口语,注意交流,易使人产生共鸣
拓展迁移
1.伟大的事业使人永存(生命的意义在于事业)
2. 事业是人生的常青之树 事业是人生的不朽丰碑
3.比喻论证举例论证
4.先按不同的事业贡献分类,有文化类、精神类、革命类、科技类,每一类中再按人物所处的时代的先后排列次序
5. ①刚刚踏上社会之时 ②迷恋金钱的小天地 ③酒色财气等腐蚀宝贵人生的东西
6.根据实况评改(千万别摘抄文中的句子代替,要有自己的表达)
谀词(yú) 扶掖 (yè) 枘凿(ruì) 廓然无累 (kuò) 涕泗横流 (sì) 重蹈覆辙(zhé) 气吞斗牛 (dǒu) 相契 (qì) 羲皇(xī) 上人灰烬(jìn)
理解探究:①填写资料卡:
《傅雷家书》 主要内容
针对问题 提出忠告 共同核心
第一则
1954年10月2日
精神消沉 1、泰然处之,心理平衡。
2、正视错误,冷静对待,
3、彻底感悟,引为借鉴。
坚强
胜不骄
败不馁
↓
赤子之心
第二则
1955年1月26日 获得成功 1、保持谦卑,不惧孤独,
2、勇攀高峰。
②胜不骄,败不馁,勇敢、坚强、有赤子之心的人。
③(胜不骄,败不馁)
一是“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二是“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永远保持“对艺术的谦卑”。
④(拥有一颗赤子之心)
⑤ 赤子之心是最纯洁的,胸怀祖国,满怀抱负。
合作释疑
问题一:找的重点语句:
1、“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告诉人们情绪跌宕的害处,要学会控制情绪。
2、“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
矛盾可使人不断进步,不断演变,不断发展深入,带给人促动的力量。人是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趋向完美的。
3、“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
赤子的精神世界是充实的,现实生活让他寂寞,但人类最纯洁最美好的感情和思想是相通而永存的,会使他有许多艺术上的知音和朋友。
问题二:(父子情)
课内精读
1.乐观、坚强,敢于正视错误的人。2.要学会用平常心态去对待生活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保持心理平衡,不要高潮时使自己过分紧张,低潮时使自己过分颓废,才不至于受到伤害。3.不好,因为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和逻辑顺序来说,在人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应该先安慰他,再去鼓励,如果颠倒顺序就不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与逻辑顺序。 4.是为了鼓励儿子像克利斯朵夫一样坚强、乐观,宠辱不惊,能用客观的立场分析所面对的一切。(大意正确即可)5.敢于面对一切事实而又不大悲大喜的冷静的、理智的心怀。(大意正确即可)6.示例:人生永远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避免不了要遇到或多或少的风险与挫折。既然是避免不了就必须以平常心去正视他,作出理智的分析,正确积极地选择,并把其中的经验或教训作为一种精神财富为将来借鉴。我们正处在成长时期的青少年,遇到困难,甚至是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对此持有怎样的一种态度:要多找主观上的原因,认真分析自己的不足与过失,重新开始,知难而进,迎头赶上。(言之有理即可)
拓展迁移1、作者把“成熟”、“独立”这两个词加上了引号,更加体现作者所要表达的人年轻时追求成熟、独立的那种盲目性。2、①受到流行观念的影响。“父与子”时常被看作对立的两方,意味着思想的冲突,观念的差异,新与旧的不同,进步与保守的矛盾。下一代往往下意识中受到这流行观念的影响,好像一开始便必然处在与上一代对立的地位。②父母的愚昧和落伍。父母在思想上老旧得追不上年轻人的时代。③子女的盲目与急躁。下一代对父母经验的无条件否定,年轻人盲目反抗与追求“成熟”、“独立”的急躁。④两代之间缺乏沟通,缺少平等和理解。一切悲剧的造成,都由于父母与子女间不能有时像朋友般的把问题摊出来谈谈。3、作者告诉孩子,两代人之间可能都会犯些错误,重要的是相互理解与尊重,是"父与子"之间不断的交流与了解。4、在两代的矛盾中,可能有一部分是源于父母的愚昧和落伍,但也有一部分是出自下一代对父母经验的无条件的否定,出自年轻人的盲目反抗与追求"成熟独立"的急躁。同学们可以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与父母和朋友交流,从中获得丰富精神,体悟人生的教益。
【教学目的】
1、领略两位杰出人物的思想光辉。
2、品味雨果包含*、诗化的语言。
3、了解演说的特点。
【教学重点】
从雨果包含*的语言中领略两位杰出人物的思想光辉。
了解伏尔泰为人类文明做出的贡献:通过著书立说和文学创作,做出思想上的贡献;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素质,为他那个时代的弱势人群争取人权,勇敢斗争。
【教学难点】
1、启蒙运动在西方历的重大意义。
2、伏尔泰所处的时代及思想背景。
【教学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1、查找雨果、伏尔泰的相关资料。
2、利用工具书正音正字。
二、导入新课
雨果、伏尔泰简介:
伏尔泰,原名弗郞索瓦·马利·阿鲁埃;伏尔泰是他的笔名。他是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被誉为“思想”“法兰西秀的诗人”。他出生在巴黎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自小受过良好的教育。伏尔泰写过大量文学作品,其中的有史诗《亨利亚德》、《奥尔良少女》,悲剧《欧第伯》,喜剧《放荡的儿子》,哲理小说《老实人》。
雨果,法国作家,生于贝尚吕。父为拿破仑军官。童年时曾随父辗转欧洲各地。青年时政治和艺术上趋向保守。后随着查理第十反动统治的日益加剧逐渐转向自由主义。1831年发表长篇历史小说《巴黎圣母院》,通过中世纪一次巴黎贫民起义,揭露了宗教势力和封建政权对人民的学生压迫,鲜明地体现了雨果的善与美、美与丑的对照原则。1841年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1851年曾积极反对拿破仑第三称帝,此后*国外达19年。其间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小说和政论,现实主义倾向大为增强。
1778年,“教导人们走自由”的“法兰西思想”伏尔泰与世长辞了。一百年后,另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斗士──维克多。雨果站在纪念伏尔泰百年冥诞的讲坛的,发表了这篇*澎湃的演讲。
板书课题。
三、整体感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雨果充满*、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并选择几个最能代表这种语言风格的段落自由朗读。
四、问题探讨
1、从雨果的演讲中,可以了解伏尔泰为人类文明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明确:通过著书立说和文学创作,做出思想上的贡献;
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素质,为他那个时代的弱势人群争取人权,勇敢斗争。
2、雨果为什么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
明确:在伏尔泰生活的时代前期,统治阶级压迫人民,而人民却甘心受迫,不敢、也不懂起来反抗,社会愈加昏暗*。这时,许多像伏尔泰这样的启蒙主义思想家用自己的笔写下了不朽的篇章,唤起了人们反抗的意识,投入到为民主自由而斗争的自由中去。所以,雨果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称为“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
第二课时
一、阅读并品味语言
1、他受到诅咒、受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
明确:受到黑暗暴力的统治阶级的诅咒,帮人民摆脱愚味,人民祝福他,未来属于人民。
2、我们应为这微笑感动。这微笑里含有黎明的曙光。
明确:这里的“黎明”指的是封建王朝即将崩溃,民主时期即将开始。这“微笑”是对封建统治者的蔑视和嘲笑,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展望。他的沉着坚定给人以力量。
3、我们感到,从今以后人类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
明确:只有思想开放了,人民才能创造出更为先进的文明。
4、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
明确:封建君主*使人民生活在痛苦之中,而伏尔泰虽然去世了,但他的思想仍然指引着人们走向光明,作者强调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就是表明作者向黑暗宣战的决心。
二、总结演说的特点
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明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
演讲应注意:
1、认清对象,确立主旨。即针对性。
2、思路清晰,节奏明快。
3、感情充沛,例证动人。
4、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选择你最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五、练习
1、课后练习(二):
伏尔泰对人类的贡献可以归纳为:一是通过著书立说和文学创作,作出思想上的贡献:“培育良知,教化人类”,“教导人们走向自由”;二是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为他那个时代的弱势人群争取人权,勇敢斗争。
在伏尔泰生活的时代前期,统治阶级压迫人民,而人民却甘心受迫,不敢、也不懂起来反抗,社会愈加昏暗*。这时,许多像伏尔泰这样的启蒙主义思想家用自己的笔写下了不朽的篇章,唤起了人们反抗的意识,投入到为民主自由而斗争的自由中去。所以,雨果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称为“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
2、课后练习(三):
⑴ “过去”象征着黑暗与*,未来意味着正义与光明。伏尔泰受到过去的诅咒与未来的祝福,正反衬出他与黑暗的势不两立,他对世人的启蒙硕勋。所以说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
⑵ 伏尔泰的微笑,是对愤怒情结的超越,是看透一切尘嚣之后的宽怒与安详;对权贵与压迫者的嘲笑讥讽,是比对手站得更高的俯视、轻蔑;对弱者与被压迫者的微笑,把迷信和丑恶照得透高,催生的平等、博爱、理智、和平等“黎明的曙光”。
⑶ 思想取代武力成为人类的统治权力,意味着人民普遍的觉醒,再也不会盲目地臣服于*与*,人间的律令将是基于正义和平等的法律,以及真理和良心。这句话提示了启蒙思想家的毕生追求与巨大贡献。
⑷ 这句富有*的生动呼告,表现出雨果与黑暗*势不两立斗争到底的决心和信念;同时也暗示着:长眠于坟墓中的伏尔泰,他曾经催生出的黎明的曙光,无论曾经怎样被黑暗湮没,最终都将在人类历大放光彩。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了解伏尔泰为人类所作的贡献,感受雨果对伏尔泰的赞扬崇敬之情。
2、体会雨果饱含*的演讲风格和理解诗化的语言中蕴蓄的深刻含义。学习作者抓住伏尔泰的“笔”和“微笑”两个特征刻画他的“斗士”和“智者”形象的方法。
3、背诵精彩片段,增加语言积累。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伏尔泰对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认识雨果对伏尔泰的高度评价和对启蒙思想在当代阐发。
2、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点拨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用两节课的时间,通过学习一篇演说词,走近法兰西的两位杰出人物:伏尔泰和维克多?雨果。他们相差整整一个世纪,伏尔泰于1778年病逝,雨果生于1802年,他们二人并没有面对面的交往。但是,阅读过本文的人,无不被雨果对伏尔泰的敬爱与景仰之情感染。
二、阅读全文,整体感知
1、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1)介绍伏尔泰在人类历的非凡地位和他所生活的时代,高度评价其世纪性的贡献。
第二部分:(2-9)歌颂伏尔泰的丰功伟绩,从两个方面评价其卓越的贡献。
1、2-8介绍他在思想领域的启蒙作用。
2、9介绍他积极投身于现实的、为一个个手*者辩护的具体斗争。正是思想启蒙和现实关怀成就了伏尔泰的伟大。
第三部分:(10-12)赞扬伏尔泰的非凡人格。雨果专门赞美伏尔泰“睿智的微笑”。这微笑蕴涵有哲理的忧伤,又有含有黎明的曙光。他用智慧的微笑,照亮真理、正义、仁慈和诚实,催生出平等、博爱、理智、和平等人类永恒的精神追求。
第四部分:(13-14)介绍伏尔泰的时代意义。伏尔泰标志着一个新纪元,新时代需要伏尔泰。雨果表达了追求伏尔泰,于黑暗斗争到底的决心和信念。
2、有感情地范读节1,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a、在节l中找出最能够体现雨果对伏尔泰评价的一个词和一句话。
b、为什么雨果认为伏尔泰是永生的?
c、世人怎么对待伏尔泰的逝世?雨果呢?
总结学生的发言,提升认识:伏尔泰获得祝福和诅咒,都是因为他向旧社会宣战。
明确:
a、“巨星”、“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
b、因为他有长寿的岁月,有等身的著作,还担负着培育良知、教化人类的责任。
c、世人有两种态度:诅咒和祝福。雨果认为,这是荣誉最美好的两种形式。
3、组织学生自由讨论,体会雨果对伏尔泰的评价。
结合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以及查找到的资料,理解雨果的评价。
4:伏尔泰是几个世纪前的伟人,在雨果口中他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学生独立思考,找出文中能够表现伏尔泰形象的句子。总结学生的发言,分析得出:文中的伏尔泰表现出两种形象:斗士、智者。
明确:如:节8中“他孤军奋战”、“具有女性的温情和英雄的怒火,他具有伟大的头脑和浩瀚无际的心胸”;节1l中“从这深邃的双目里露出了微笑”。
5、分析“斗士”的形象。组织学生自读、讨论:
a、斗争的原因是什么?b、对象是谁?c、以何种方式?d、具体的表现是什么?
e、结果怎样?
明确:
a、时代的原因:人民无知,宗教愚昧,君主*,司法的黑暗。‘
b、对象:宫廷、贵族、金融界、教会。
c、方式:独自一人,一枝笔(轻如和风,猛如雷电)。
d、表现:为西尔旺、蒙巴伊、卡拉斯、拉巴尔辩护。
e、结果:胜利。
6、总结学生的分析结果,归纳提升:伏尔泰是“法兰西思想之父'’,他经历了君主*由鼎盛到衰败的转折期,为当时的人们带来了自由和民主的声音。引导学生说说最令自己感动的句子,并结合鲁迅的形象,谈谈自己的理解。
明确:(倔强的斗士形象)
7、分析“智者”的形象:雨果抓住伏尔泰的什么特点去表现的?
明确:抓住伏尔泰的“深邃的双目”和“睿智的微笑”进行描写。
8、师生共同朗读节12,体会雨果是如何描写伏尔泰的“微笑”的。
明确:有感情地放声朗读,能够读出雨果激动的心情和情感。理解作家借助“微笑”,呈现出伏尔泰的成就。
9、提问: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特点进行描写?
明确:对于斗士的形象,“微笑”所造成的反差,能够表现出伏尔泰的
性格,感染的效果更加强烈
三、提高认识,拓展思路:
2、提问:雨果由对伏尔泰的赞扬,进而又写了什么?
3、雨果写这些哲学先驱的目的何在?
4、组织学生讨论,结合演说的特点,体会雨果充满*、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语言。
1、结合自己对于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节14,能够读出作者的*。
2、作者由伏尔泰联想到一批哲学伟人:卢梭、狄德罗、孟德斯鸠等先驱哲学家们。,
3、回答:重申自由、民主和真理的重要,鼓舞人们能够继承前人的精神,向现实宣战。
4、充分讨论,积极发言。可以结合自己所阅读过雨果的作品来谈。
四、本课总结
本文是雨果的演讲之一,全文贯穿着自由、民主、和平的精神,闪耀着真理的光芒。作者紧紧围绕伏尔泰思想上的成就,用*饱满的浪漫语言,回顾了伏尔泰的笔、伏尔泰独自一人的斗争,以及他的微笑、睿智,由此刻画了一位“斗士”的形象、“智者”的形象。文中有许多意义深刻、内涵隽永的句子,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和人物经历细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