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教案(优秀5篇)

《三峡》教案 篇1

一。教材及学情的分析

《三峡》是山水游记的杰作,郦道元用精妙纯熟的语言,形象逼真的描写,将长江三峡的壮丽画卷展现在读者面前。课文节选自《水经注· 江水》,编入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初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单元要求“注意了解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语言运用的好处,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并要求“背诵诗文,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其中表现的思想感情”。在初一年级学生已学习了近十篇文言文,还阅读了一些课外文言短文,学生对文言知识和文言文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为学习本课打下一定的基础。本课篇幅短小,层次清楚,词义注释较具体,适合学生自主阅读。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第四学段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并能“背诵”其中的优秀者。结合初二学生的文言基础,可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第一。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除课文文字障碍,找出其中有积累价值的语汇充实自己的文言储备;

第二。在熟读中理清思路,紧紧扣住课文内容,体会写景的妙处,摸索写景的方法;

第三。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最有效的办法是让他们多读,熟读以至背诵。因此,宜把“通过朗读以至背诵课文,积累材料,培养语感”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课文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细致的描绘,画面感强,动人心魄,因此“领悟三峡景物的特点,体会写景的妙处,做一点简要的分析”宜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二。课文综合运用多种景物描写的方法,课文第二部分的内部层次安排的意图,学生可能产生疑问,作为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的运用及学法指导

本课教学主要采用诵读法、讨论法、比较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读”,可采用教师范读、学生齐读、轮读、自由读等方式,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熟读成诵。学生学习小组讨论,生生交流,师生交流,解决课文中比较艰深的字句。

在重点难点的突破上,可采用发现法,不求学生分析探究得面面俱到,只求在引导之下,学生能对写景的方法有所发现,对层次的安排意图有所领悟即可。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在学法上,加强课前预习的指导,养成借助文下注释、工具书等排除文字障碍、疏通文句的习惯。学习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品味文章的精彩语句。

四。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步:认读感知

首先要求学生畅读课文五分钟。可采用各种朗读形式,语速、语调可加以变化。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熟读成诵,增强语感。读要读得正确、通顺、流畅。基本要求是读音准确,不读破句;较高要求是注意重音、停顿、速度、节奏合宜。

学生熟读后采用自读自译的方式阅读课文,然后同桌互译。就文章中较难理解的句子,学生质疑,并尽量请学生说出译文,老师评讲。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第二步:品读探究

学生继续诵读课文,教师出示阅读思考题,要求学生先根据思考题自己品读课文,独立思考,勾画出相应的语句并做一些简要的分析,然后小组交流学习所得。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品读课文,以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下六个问题根据各人学力求得解决:

(一)课文先总写三峡地貌特点,再分写三峡四季景色。我们快速浏览课文,明确作者描写对象的主体。(思考要点:“峡”者,两山夹着的水道也。文章描绘的景物自然以“山”、“水”为主体,理解、读背这篇课文,自然也以“山”、“水”为线。)

(二)请找出文章中描写“山”的语句,用“从……我们可以看出三峡的山……”的句式做一点简要的分析。(思考要点:从“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可以看出三峡的“山”夹江对峙、绵延不绝;从“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可以看出三峡的“山”高峻挺拔、雄伟壮丽;从“绝谳多生怪柏”可以看出三峡的“山”秀丽幽雅、郁郁葱葱……)

文章除了直接描写“山”的语句,还有哪些地方也写到了三峡的山?(思考要点:“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写出三峡的“山”高耸陡峭,两岸的山离得很近。)

(三)用分析三峡的“山”的方法,学生自己品读三峡的“水”,找出语句并做分析。(思考要点: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可以看出三峡的“水”水势浩大、水流湍急、水情险恶;从“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可以看出三峡的“水”清澈妩媚,摇曳多姿;从“悬泉瀑布,飞溯其间”可以看出飞流直下的“水”给夹江对峙的山崖增添了生机……)

文章除了直接描写“水”的语句,还有哪些地方也写到了三峡的水?(思考要点:“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用夸张手法从侧面写出三峡的“水”水流疾速;“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写出船行之快,也从侧面写出三峡的“水”流速之快。)

(四)山,雄浑苍凉,充满阳刚之气;水,浩荡奔涌,蕴涵阴柔之美。我们面对平面的文字,眼前却涌现出生动的画面,这与作者写景手法的高妙分不开。我们一同来探讨课文写景的方法,从中获得有益的经验。

(思考要点:写“山”和“水”都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写夏天的“水”水流湍急,既有“沿溯阻绝”的写实概括,又有“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形象夸张;写春冬的“水”侧重描摹水之色彩,如“素”、“绿”、“清”等;写水不离山,写山不离水,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五)课文第二部分写三峡的四季,却没有按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的顺序写,而是先从夏季写起,而且春冬景色合在一起写,这样安排合理吗?说说自己的理解。

(思考要点:夏季三峡中江水上涨,水急浪险,最能体现三峡风光的特点,所以放在前面写。冬春两季相连,冬末紧承春初,长江一带冬春季节景色相近,合写符合情理,也节省笔墨。)

(六)一山一水总关情,透过文章对山水的描绘,我们的心也同作者一起跳动。说说我们体会到的作者的心情。

(思考要点:“良多趣味”一句的意思是“实在是有无穷的趣味啊”,作者面对春冬之时的山光水色的秀丽奇绝,实在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之情,而从笔下自然流露出来,使读者深受感染。)

第三步:拓展应用

用本课学到的阅读方法自读《记承天寺夜游》,意在培养迁移能力。通过阅读方法的迁移,巩固所学。

阅读思路如下:

1.把握课文描写的对象;

2.分析课文写景的方法;

3.体会景物中寄予的心情。

课堂教学结束后,布置课外作业:

1.熟读并背诵课文,积累课文中的美词佳句;

2.收集课外古代诗文中描写山与水的佳句;

3.以“我喜欢三峡的 季”写一段话。结合课文内容,融入自己的生活经验。100字左右。

《三峡》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正确、流畅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

2、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和方法:

1、通过朗读、背诵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2、通过自主合作,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意境和作者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教学重点是:掌握重点实词;注重朗读训练;抓住重点语句,分析景物描写;教学难点是: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我们所研究的课题是《如何让集体备课具有实效性的研究》,该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该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在于通过教师的集体备课,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找到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适合全体学生的新型的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生成和发展。其具体的目标有

一、群策群力,将备课落到实处。

二、会学乐学,激发学生兴趣,激活语文课堂。

所以本着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在本课的方法选择上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情景导入法,教师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三峡风光,让学生充分感知三峡美丽与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竞赛争优法,学生的天性中都有着我最优秀、我最棒的想法,在朗读、翻译积累环节采用这种学习方法,既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探究讨论法,《新课标》对八年级阶段的学习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基本内容。”本课以诵读为主,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小组合作讨论,理解文章大意,通过朗诵来感悟文章的内容,品味语言美。通过此方法,营造了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他们在交流、启发、争议、展示自我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了良好的语文素养。

课前准备:

学生自主解决字词,能熟练、流畅的朗读课文;教师精心备课,制作课件。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激情导入(美不胜收在三峡)

师:有人说,长江是一首诗,荡气回肠的吟诵了五千年;有人说,长江是一幅画,大气磅礴的绵延了千万里。而三峡就是这首诗中最激情的一章,就是这幅画里最绚丽的一笔,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峡》,感受三峡的美丽与魅力。(生欣赏三峡风光,师激情导入)

设计理念:充分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诱发和触动学生求知的兴奋点,使学生变得爱学,乐学。

二、教学目标(有的放矢游三峡)

1、正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达到背诵。

2、了解文章大体内容,积累重要文言词句。

3、学习本文景物描写的手法,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大屏幕显示,生自由读,明确本节课任务。

设计理念:学生通过自读目标,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做到心中有数,随时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紧跟着课堂思路走。

三、检查预习

1、了解并识记作者。

2、识记重要字词的音形。

设计理念:采用激励争优的方法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感到学习其实并不难。

四、朗读(声情并茂诵三峡)

1、提生读,检查朗读情况。

2、生自由读,并以个人或小组形式进行展示。

设计理念:大量的阅读,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提高了语文素养,还能有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各种形式来展示,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将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特别是文言文一定要多读,培养语感,从中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行情感教育。也为下一步翻译课文,做好了铺垫。

五、翻译(融会贯通译三峡)

1、小组合作,一人一句或一人一段借助注释,联系上下句,翻译课文,同时标记你认为重要的字词,有疑难小组共同解决。

2、小组或个人进行翻译。

3、词语积累。

设计理念: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及接龙比赛的游戏,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记忆效果,同时充分放手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有了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真正的活起来,真正的有效率。并且通过积累,积淀文学素养。为品读赏析扫清了障碍。

六、研读赏析(熟读精思品三峡)

1、作者描写了三峡哪些景物?主要是从哪两方面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写出了三峡怎样的特点?

2、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体会他们具有怎样的语言特点。(提示从句式和用词上去体会)

3、文中对三峡美景的描绘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即生帮生、生教生,让生主动进行合作学习,并且能积极主动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生补充完善问题、回答问题)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在交流、启发、争议、展示自我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了良好的语文素养。由文本到自己的认知感受,生成自己的东西。

七、背诵(争分夺秒忆三峡)

生带着对三峡的热爱与赞美背诵全文。

设计理念:加强对文言文的积累,增加文学底蕴,陶冶情操,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三峡》教案 篇3

教学本文要达到的课标要求:

1.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文章的朗读、体味。

教学步骤

(一)谈话启发,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很喜欢旅游吧?你都到哪儿旅游过?能不能给大家谈一谈?

【设计说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入新课。

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进行引导)大家小小年纪,游览过的地方还真不少。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历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今天我们就来做一次免费的旅游,去欣赏一下长江三峡的美丽风光,好吗?

(二)播放《三峡风光》光盘

师:自古以来,三峡以其壮丽的风光激发了众多文人的灵感,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篇,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有关的诗文呢?

【设计说明】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参与补充,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位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文章,看看他笔下的三峡是怎样一番景色。

(三)播放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

师:这篇课文虽然短小,但生字比较多,而且又是文言,大家能不能克服困难,把它读得自然流畅?遇到困难时,可以在小组内互相请教,也可以和老师交流。

【设计说明】既摆出困难,又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

师:大家刚才自己读的都不错,哪些同学能给全班同学读一读?

【设计说明】可通过多种朗读形式,使学生体会文章精炼的语言,品味其中的意境。

(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师:大家通过刚才的朗读,已经初步体会到了作者笔下描述的三峡的美,下面,我想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文中的内容,为游客编一篇介绍三峡风光的导游词,看哪一组同学编得最好。对文中词句理解有障碍的小组,可以请其他组帮助,也可以与老师交流。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将比较枯燥的文言文翻译生动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以小组为单位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可视学生提问情况帮助学生解决重点和难点词句。如:“虽”、“属”、“两岸连山,略无阕处”、“清荣峻茂”等。

2.各小组展示所编的导游词,教师视情况进行评点,学生推选出最佳小组。

3.分析体会文章写景特点

提问:大家刚才在写导游词的过程中,是否注意到了这篇文章的写景有什么特点?哪些句子是你认为写得最美的?能不能给大家分析一下?

(此环节的设计在于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写景顺序,如:按照景物先写山,后写水;按照季节由夏——春冬一秋。学生分析词句时,教师可伺机点拨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写作特点)

(五)再次播放《三峡风光》光盘

让学生学习文中的手法描述自己在屏幕上所见到的景色,或谈谈观看风光片与读郦道元的《三峡》的不同感受。

(六)布置作业

1.写一段文字描述家乡的美景或你所游历过的山川名胜。

2.喜欢绘画的同学可以根据课文画一幅三峡风光图。

《三峡》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理解10个新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长江三峡的风光美;背诵课文第2、3、4自然段。

3能仿照课文句子,写几句赞美一个地方的话。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长江三峡的特点,学习作者通过见闻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开展自主学习。

(二)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导入

(1)、(教师放歌曲《三峡美》)同学们,在课前先请大家听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感受一下,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

(2)、学生汇报(会出现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等)

(3)、师:(出示图片)这就是美丽的长江三峡,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跟随作者的小船,一同去游览三峡。(板书:28船过三峡)

2、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思考:作者游三峡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学生汇报(看到三峡的山奇、水急和船险,听到传说)

(4)、师小结并板书

3、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师:三峡的风光举世闻名,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生自由发言。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学生按山奇、水急、船险和传说四个内容分组自学)

4、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读一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3)读一读,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

(4)、学生分组汇报,教师点拨指导。(同时理解重点词句。)

5、拓展实践:教师放一段三峡风光录像片,要求学生自由配加导游词,适当加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6、总结:这节课我们欣赏了三峡的风光,领略了它的美丽和神奇。最后老师要把一首词送给大家,喜欢的话和老师一起读:

师一起读:

三峡美

长江美,最美是三峡,

山奇水急风光好,

船行浪尖险中飘。

能不爱三峡?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理解“刀砍剑劈”,“缠绕”,“摇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5自然段;完成作业本第4题;能仿照课文句子,赞美一个地方。

(二)教学过程

1.学习第1自然段

在语境中理解“游览”,并与“参观”区别。

2.阅读第2—4自然段

(1)自由读2—4段,说说这3个段在段的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

(2)重点阅读品味第2段

A、自由读,用简笔画画出对某些词语的理解,如“刀砍剑劈、笔直陡峭、起伏高耸、云雾缠绕”,合作展开交流。

B、出示三峡“山”的图片,边欣赏边用刚学的词语描绘、形容。

C、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D、尝试背诵,交流背诵方法,通过“阅读提示”,总结背诵方法。

(3)举一反三,学习第3、4自然段。

A、小结学法(多读熟读——理解词语——感情朗诵——正确背诵)

B、自选一段学习,多读几遍,交流通过自学读懂了什么。

C、用动作、拟声等手段表现对词语的理解。

D、有感情地朗读第3、4自然段。

E、摘录重点词句,练习背诵。

3.学习第5自然段,注意体会感情。

(1)引导学生加强朗读。

(2)仿照这个句子,赞美一个地方。

(3)完成相关作业。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理解“天昏地暗”、“风雨交加”、“平安无事”,讲述有关神女峰的故事,有感情地朗读第6——9自然段;完成作业本第5(2)、6题。

(二)教学过程

1.学习关于神女峰的神话故事

让学生先看投影听故事,说说感受,然后理解词语“天昏地暗”、“风雨交加”、“平安无事”。

2.有感情地读6—9自然段,能讲述这个故事。

3.将学生搜寻来的有关三峡的图片和资料展示给大家看。

4.完成作业本第5(2)、6题。小学四年级语文《船过三峡》教案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三峡》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了解文中所写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全文。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深入体会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

2.拓展法: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3.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

多媒体、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去过三峡的同学,可能会因那两岸倒江悬崖峭壁而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会因江面上飘浮着的白色垃圾而忧虑人类环境的污染,还可能会因新建的三峡工程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你也许会让思绪倒流,追溯三峡的过去,想—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学习了郦道元的《三峡》之后,我们将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初读课文:

对照注释,小声自由朗读,初步理解文句。(多媒体课件出示)

正音:阙(quē) 叠嶂(zhàng) 曦(xī)月 襄(xiāng)陵

沿溯sù)) 素湍(tuān) 绝巘(yǎn) 长啸(xiào)

三、研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间停顿。老师于疑难处点拨,或让学生探讨。

朗读停顿训练重点:

第1自然段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讨论: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说明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

第2自然段

至于/夏水矿襄陵 [襄陵:动补短语,漫上丘陵]

沿//溯/阻绝 [沿溯:并列短语,上行和下行]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讨论:“沿溯阻绝”,朗读的时候怎样停顿,才能把意思传达得更准确?

第3自然段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清,指水清;荣,指树荣;峻,指山高;茂,指草茂。]

讨论:“清荣峻茂”,朗读时该怎样停顿才能准确传达文意?

第4自然段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四、畅读全篇。

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妙处。

讨论:文中描绘的'三峡,与我们今天看到的三峡相比,有什么特点?

五、品读课文。

体会文章“片言万语”的精炼,音韵的和谐,思路的清晰。

讨论:1.全篇只几百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罗列山水草木,清猿怪柏:请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说明文章语言的精炼:

2.本文读起来具有音韵美,琅琅上口。你能发现作者是怎样营造这种效果的吗?找出文章中的对偶句和韵脚。

3.第2自然段有一句话:“或王命急宣”,看似可有可无,实则不可缺少。如果缺少了会怎么样?

六、作业布置:熟读成诵

七、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学本文,应在疏通文句、把握文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写景的脉络,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感受文章独特的语言魅力。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