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优秀6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让学生经历找角、摸角、画角、辨角、数角、比角的过程,使他们深刻认识角。找角是让学生找找日常生活中的角,感知各式各样的角,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摸角是通过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感知角的顶点和角的两条边,为认识角的特点做铺垫;学生自学画角是进一步感知角;辨角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角的认识,怎样才是一个角;最后通过玩活动角让学生认识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比角是用活动的角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掌握了角的一些知识,其实我也在准备这一节课的过程中学到了不少。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也有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在比较角的大小这一环节,其实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目的要让学生学会怎样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虽然教学想法及教学思路还好,比如第一次试讲我用大的三角板和学生的三角尺比较大小,为了证实角的大小和角两条边的长短是没有关系的。但学生回答大的三角板角大。后来在正式讲时作了调整,放手让学生来玩变角游戏,在游戏中就初步感受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接着,我把黑板上画的一个角的一条边沿长,让学生体会角的大小没有变,再把另一条边延长,体会角的大小还是没有变。然后学生思考:如果把两条边缩短呢,这个角的大小会不会变?通过演示学生体会到角的大小和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系,而和角两边的长短是没有关系的。还有学生提出,如果角的大小和边的长度有关,那剪刀的两条边就一会儿变长,一会儿变短,那是魔法剪刀了。我体会很深的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溶入学习中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更大的探索欲望。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中,并结合自己身边的生活知识学数学。
相丽老师的《认识角》一课是在学生对角的认识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的教学中,相丽老师较好地利用了这一点,充分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促使学生主动探索。本节课在设计上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相丽老师抓住了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里特征,上课一开始就运用富有生活趣味的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然后恰当运用光盘,集图、形色于一体,让学生仔细观察,形象直观地感知角,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2、重视小组学习、促进合作交流。
实践证明,小组讨论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在教学中,相丽老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重视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拉一拉,摆一摆等动手实践活动,使学生轻松地认识了角,并学会了比较角的大小。同时学生也养成了边观察边思考的良好习惯。
3、注重培养低年级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但他们接受信息比较快,愿意想象,思维活跃。课堂教学中,相丽老师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采取不同的方式表达想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如学生介绍角这个环节,学生大胆想象,相丽老师站在培养学生创新意思的高度,从低年级开始就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热情,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比较,去思考。
这周讲了《角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的前两课时认识角和认识直角,在认识角这一课堂活动中由于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语言表述,时间安排非常紧凑,尽管如此,一节课还是没有讲完。对于“角的初步认识”,直观性、操作性比较强,我设计了让学生找情境图中的角这一活动,让学生积极探索发言。
紧接着总结这些角的特征,(一个顶点,两条边)再然后画角,让学生用三角尺或者直尺画角,并让学生上黑版展示,进而总结画角的步骤方法,最后比较同桌之间的角谁大谁小,进而提出如何比较,角的大小和谁有关等关键问题,通过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在动手与合作思考中建立了角的表象,在相互交流中探究角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充分让学生参与进来。
在认识直角这一课堂活动中,我从实际生活出发,首先找身边的直角,从而总结直角的特征,再折直角,让学生动手操作,出现了很多不同的折直角的方法,进而点出最简单的方法,最后用三角尺进行画直角,找学生上黑板画,再总结画法,继而用三角尺检验所画角是否是直角,做后总结检验方法。通过学生自己学习、讨论,加深了学生对直角的认识。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直角、画直角等练习,让学生体会到直角就在我们的身边。
《认识角》教学设计
泰安市第一实验学校
一、教学内容:课本23页到24页
二、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等活动认识角,知道角的组成。
三、教具准备:课件、红领巾,三角尺等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师:在上个学期我们班的同学都加入了少先队,成了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那么少先队员的标志是什么,谁知道?
2、师:对,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染成的,同学们一定要爱护红领巾,保护国旗的一角。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
3、师:这个图形为什么叫三角形?
4、师: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图形是角?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角。 (板书:认识角) 活动二:引导探究
1、联系实际,整体感知角 (课件出示情境图)
(1)师:这是哪里啊?(幼儿园)对,这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在上手工课。在这温馨美丽的幼儿园教室里,你看到了什么? (2)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找到了这么多的角。原来角就藏在我们的身边,离我们多近啊!
(3)师:老师还带来了几幅图片,你能找出藏在物体中的角吗?(出示图片) (4)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角,快找找。现在把你找到的角指给同位看。谁来给大家说说你找到的角。 (5)师:角真是无处不在,只要我们有心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1)师:刚才同学们找到了这么多的角,现在你能自己画一个角吗?生尝试自己画角。
(2)师:(展示生画的角)观察这些角,它们都有什么?
(3)师:这两条直直的线,我们叫它边,两条边一定要直直的,不能有弯曲,那么这两条边相交的点叫顶点。
(4)师:这就是数学王国中的角。看一看,角有什么组成? (5)练习辨析角
师:现在你认识角了吗?老师就考考你们。 活动三:认识直角
1、师:现在就让我们给这些角都脱去美丽的外衣,看看它们变成了什么样? (将前面的物体去掉多余出现角)
2、师:观察这些角,哪两个角比较特别?
3、师:我们把三角尺的这个角放上,正好重合,那么像这样的角就是直角,可以给它画上直角符号。 活动四:巩固深化,自主练习
1、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角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组成?
2、师:想好了吗?老师考考你们,有信心吗?
3、练习巩固。 活动五:归纳总结
师:想一想,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们学的高兴吗?今天我们只是初步认识了角,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学到更多关于角的知识。
教材是数学知识的载体,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认识对象,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本节课我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教学的重、难点,打破教材的局限,重组教学材料,使教材变得生动活泼,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
1.结合生活情境,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开课伊始,我使用游戏“摸圆形”教学手段引入新课。利用这一情境,引出新课内容-角的学习,体现了“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这一精神,然后与生活经验紧密结合,找生活中的角,自然过渡到新课教学。尤其是由生活中的角引出数学中的角这一环节的处理上,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适应于几何图形从立体到平面的知识体系。
2.利用卡通情境,让学生在趣中悟、乐中学。
“注意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这是国标本实验教科书的一个特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卡通动物带领闯关为主线设计教学活动。在卡通动物的带领下,一步步展开教学,课堂上学生始终乐此不疲、兴趣盎然,整个数学活动充满童趣,学生在趣中悟、在乐中学。
3.安排自主活动,让学生在动中悟、做中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上我都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节课自始至终贯穿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这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和几何初步知识直观性、操作性强的知识特点,更重要的是充分体现了以活动促发展的活动教学思想。
认识角是二年级下册的知识,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认识角是低年级学生对几何平面图形由感性到理性的一种认识飞跃。但是,低年级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我采用以下一些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
本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我做如下反思:
1、新课程改革倡导
借助图形概念形成的教学,使学生经历“感知—观察—比较—归纳—抽象”的概念建构过程。在教学中,第一个环节我通过让学生摆三角形,拿走一根小棒,从而提出课题认识角,然后就让学生快速的将小棒收起来了。这时学生脑海中还没有对角有一个笼统的认识。应该先让学生观察一下这个角的样子,然后还原小棒,再分别拿走另外两小棒观察那两个角的样子,这时学生对角这个图形就有了初步的认识,再请学生说一说,就给了学生一个“感知—观察—比较—归纳—抽象”的概念建构过程,这样也为学生后面能正确指出用圆折出的角做了很好的铺垫。使学生头脑中角的概念逐渐清晰。
2、同时新课程改革也倡导帮助学生形成对概念内涵的丰富认识
形成比较和分类、概括和抽象的能力,提升准确、简练和严密的数学语言表达水平。在课上我对学生使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还很欠缺,学生很多时候意思正确,我就急于给予评价。应该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说完整的、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仅对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能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品质和态度之外,还对学生清晰掌握概念有很大的帮助。
3、在课堂中要善于制造矛盾冲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没有问题的课堂不是好课堂。在本节课中有一些让学生质疑,产生矛盾冲突的地方,我没有及时的抓住,而是按照自己的设计进行讲解。如:在同桌同学用活动角造同样大小的角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可能脑海中差生疑问“我们的角并不一样”如果我通过引导让学生提出疑问,然后让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争论,最后“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一重难点应该能被学生更好的介绍,而且学生的主动性更强,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所以教师在备课或教学中应该形成一种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意识。并且善于抓住教学中能令学生差生矛盾冲突的点。让学生去探究、去合作,这样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更强,教学也更高效。
4、教学中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我安排了很多活动,但是活动过多每次活动,都要组织一次教学,这样就占用了很多的教学时间。所以,有的活动是否必要,就成为我要思考的问题。教学活动多,应该突出主线,进行简化。所以在二次备课中,我将摸角的环节去掉,在巩固练习中,将正例与反例结合,也能达到角的概念的强化和辨析的作用。同时在标角中将平面图形和圆弧形放在一起,也能达到分层巩固的目的。这次的经验,也让我对以后再操作活动比较多的课时有了思考,活动是否必要?活动与活动还能否结合达到相同的教育效果?力图考虑更方面的因素使活动更有效,更有价值。
5、语言是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基础,也是沟通感情的桥梁,在课程改革中,强调学生主体性发展教师促进者的作用
要充分发挥教师促进者的作用,必须把握好课堂中的语言。小学教学语言,要注重多样化的提问艺术,要善于鼓励学生的积极性,要注意批评语言的方式的幽默化和评价语言的多元化。而反思我的课堂,虽然学生比较有序,但是似乎缺乏一种激情,少了一种活力。学生本应该学的、玩的很带劲儿,但是似乎这种氛围没有被我带动起来。所以以后我要加强这方面的实践,多用热情的表情和话语感染学生,多鼓励学生,让他们感受数学带给他们的成就感,从而喜欢数学,热爱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