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一篇散文。全文围绕与老王的交往展开叙述,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教学实录及反思(优秀5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一、 教材说明:
《两只小狮子》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述了两只小狮子的不同生活态度:一只小狮子非常勤奋,每天练习生活的本领;另一只却认为凭着父母的本领和地位就可以生活得很好,于是,整天懒洋洋地晒太阳,什么也不干。通过一勤一懒两只小狮子的对比,以及狮子妈妈的教育,告诉学生,从小应该勤奋学习,学会生活的本领,不能依靠父母的本领和地位生活。
二、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朗读疑问句和感叹句。
2、 了解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明白不能依靠父母,应该从小学习生活的本领。
三、 教学重、难点: 明白狮子妈妈说的话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四、 教具: 课件,图片,头饰
五、 教学过程:
1、 导入:
⑴ 观察狮子图片,然后说一说:狮子有哪些本领?
⑵ 出示课题,齐读。
2、 整体感知:
⑴ 播放课件,学生边看课文动画边听课文录音。
⑵ 用自己的话介绍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
3、 学习课文:
⑴ 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①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
② 对比读这两句话。
③ 讨论:根据这两只小狮子的表现,你认为哪只狮子今后可能成为林中大王?为什么?
⑵ 学习第三~六自然段:
① 小树和懒狮子说了些什么?小组里练习读对话。
② 带头饰表演分角色朗读,读后学生评议。
③ 讨论:懒狮子认为不学本领,靠爸爸妈妈也能生活得很好。对这种想法,你怎么看?
⑶ 学习第七自然段:
① 齐读狮子妈妈的话。
② 从狮子妈妈的话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狮子妈妈对自己的孩子有什么希望?什么样的狮子才是“真正的狮子”?
⑷ 扩展练习:小狮子想改正错误,大家应该怎样帮助它?先讨论,再指名发表意见。
⑸ 小结课文:
①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你应该怎么做?
② 教师小结。
六、 板书设计:
27 两只小狮子
懒洋洋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非常刻苦
【教学反思】
《两只小狮子》是一篇生动、有趣而又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故事通过两只小狮子不同生活态度的对比、懒狮子和小树的对话,刻画了一头怕吃苦、想依赖的小狮子,并借狮妈妈意味深长的话语告诉孩子们只有勤学苦练,拥有真正的本领,才能过上美好的生活。
一、设计这课的思路是这样的:
1、通过不同目的的读来体会课文内容,理解文中道理。根据课文内容,我设计了对比朗读(第二自然段)、分角色朗读(第三~六自然段)、反复体会朗读(第七自然段),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文章内容,在读中受教育。
2、在每个环节都根据内容设计了讨论问题,比如学完第二段后讨论:根据两只小狮子的表现,你认为哪只小狮子今后可能成为林中大王,为什么?学完三~六段后讨论:懒狮子认为不学本领,靠父母也能生活得很好。对这种想法,你怎么看?学完全文后,让学生讨论: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你该怎么做?我感觉这些问题的讨论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与小组同学的合作习惯,是非常有益的一种学习方法。
3、设计了思维扩展训练,假设懒惰的狮子想改正错误,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它?通过这一练习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二、课上完以后,反思这堂课,我感觉有得又有失。我自己感觉比较满意的地方有:
1、学生学习的兴趣比较高,课堂上发言积极,讨论热烈,课堂气氛还是比较活跃的。
2、学生的学习习惯、语言表达、朗读水平都有了比较大的进步。虽然有很多老师听课,但是孩子们不胆怯,听讲专心,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表现欲望强烈,读书也一板一眼,很有感情,这些进步都让我十分满意,感到平时的辛苦没有白费。
3、我能够吃透教材,把握本课的重难点,教学环节也比较合理紧凑。
4、课堂上老师尊重孩子的个性,注意用语言鼓励学生,注意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孩子们敢想敢说,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三、但是,遗憾的地方也有很多:
1、我感觉自己的情绪还没有达到最饱满的状态。
2、注意培养学生对别人的评价能力,但是这堂课的评议时机却安排的不好。第二自然段感情色彩不浓,我让学生在读完这段后评议,意义不大,如果放在分角色朗读后再评议,效果可能会更好的。
3、最后小结部分只是简单让学生谈了谈今后自己该怎么做,如果能够让学生举一些生活中的事例,学生的认识是不是会更深刻一些呢?
今后,我会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多向同行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总有遗憾的教学艺术能够减少遗憾,使我的学生能在我的课堂上学有所得,做为老师,我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点评】
顾老师教学的《两只狮子》一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抓住重点词句,培养语感,体验情感。教学设计中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朗读训练,借助课件的动态画面,引导学生想象童话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在形象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练读、演读、评读,进而体会童话人物的思想感情。
2、引导对话,倡导个性化阅读。顾老师注意引导学生去关心童话中的人物,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想法。如:你想对懒狮子说些什么?使学生表达了自己对文本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
如果能对描绘小狮子的动作、神态的词进一步分析,让学生真正了解其含义,如“懒洋洋”“睡大觉”等词,学生做的动作会更准确,理解会更到位,朗读会更生动。
昨天,我上了第七册第三十一课《飞向蓝天的恐龙》。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20世纪末,我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为人们想象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证据。
从语文味的角度来说,这课的教学目标是揣摩科普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
用词准确可以从“漫长”和“一支”这两个词中体会。重点段是课文的第3、4自然段。这一过程以时间为序,先讲了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的大小、形态、行走方式;接着介绍了经过数千万年之后,它的后代繁衍变化、形态各异的情况;由于它们的体态、体表、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变化,最终使一支猎食性恐龙变成了天之骄子,飞向了蓝天。
体会用词生动,课文的第一句可以成为着力点。
说到恐龙,人们往往想到凶猛的霸王龙或者笨重、迟钝的马门溪龙;谈起鸟类,我们头脑中自然会浮现轻灵的鸽子或者五彩斑斓的孔雀。
1.读:这是几句话?(两个分句组成一个句子)
2.读:你觉得这句话写得怎么样?
生1:用了“凶猛”、“笨重”、“迟钝”、“轻灵”、“五彩斑斓”等形容词,用词很生动。
生2:假如是我们,可能就写“说到恐龙,人们往往想到霸王龙或者马门溪龙;谈起鸟类,我们头脑中自然会浮现鸽子或者孔雀。”
生3:我觉得我们也要多用形容词。
师:这两个分句表达方式一样,可是呢,又不重复,你能发现其中的奥秘吗?
生1:第一个分句是“说到”开头,第二个分句是用“谈起”开头。
生2:第一个分句是“人们往往想到”,第二个分句是“我们头脑中自然会浮现”
师:你们的眼睛真亮,也很会琢磨。再读读这一句,你还有什么发现?
生1:这里有对比的意思。笨重、迟钝的恐龙与轻巧灵活的鸟类──这两种在人们印象中似乎毫不相干的动物对比在一起。
生2:告诉我们: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师:你是联系上下文发现的。是的,文章开头就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引起了我们的兴趣。
师:刚才同学们的发言就非常有质量。我们四年级的同学就要这样,发言的时候要围绕要点讲清楚,争取站起来多讲几句。第一句话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这样吧,我们来学着用一用。
师:说到飞禽,人们往往想到——你们接下去说,注意要用上你们喜欢的形容词,把句子说生动。
生1:说到飞禽,人们往往想到会唱歌的百灵鸟和
师:还是用书上的“或者”吧,因为“和”的话,是几种一起想的意思,而“或者”是说,可能会想到这个,也可能会想到那个,用词更准确。
生1:或者轻巧的麻雀。
生2:说到飞禽,人们往往想到排成一队团结的大雁和姿态优雅的天鹅。
……
师:第二个分句用一用。谈起走兽,人们头脑中自然会浮现……
生1:谈起走兽,人们头脑中自然会浮现凶狠的狼或者奔跑的斑马。
……
师:把两个分句合起来,你们还能吗?
学生很热烈地自言自语。
师:你自己再想个别的话题。
生:说到好老师,同学们往往想到和蔼可亲的包老师和认真负责的张老师;谈起好学生,我们头脑中自然会浮现积极发言的赵嘉诚和学习努力的周英豪。
……
我对昨天这节课的设计比较满意,从实际效果来看,也非常好。由此,我想到以下几点:
1.解读课文时,老师就应该把握好学语习文的点。
语文课了解文本的内容,只是起点,只是依托。我们要通过这个“例子”,来正确把握文本的言语特点。因为语文课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学习例子中独特的言语形式。老师在自己解读文本的时候,就把握住或者说抓住某个作者用词造句独具匠心的点。如这节课,就是学习文本言语的生动性。先让学生读,在读中观察与体会其中的奥秘,然后试着说一说,然后拓展说一说。
2.语文教学一课一得,脉络要清晰,要更关注学生言语质量。
从了解内容的角度上讲,第一句话不是重点。但语文课不单单是内容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像现在这样,在学习、品味、美读文本基础上,让学生从易到难,先说一个分句,然后连起来说一说,最后迁移运用自由说。说的同学要说得正确到位,听的同学要认真细致,听出同学说中的语病。这样,老师搭建了学和用的平台,让学生经历学中用,用中学,学以致用的过程,一课一得,扎扎实实,在大量的词句运用中锻炼自己的语言能力。这既是知识的构建,又有能力的提高,更有创新能力的培养。
《阳光》教学实录
一、发挥想象,导入课文
师:同学请看,外面阳光普照,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很高兴。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插上想象的翅膀,一起去想象阳光下那美丽的景色。
清晨,太阳缓缓地从东方升起来了,金色的阳光洒遍了大地上的每一个角落。听!小鸟唱起了欢快的歌。看!田里的禾苗在阳光下更绿了;山上的小树在阳光下更高了……(闭上眼睛,学生听得入了神,陷入无限的遐想中……)
师:同学们,美吗?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是火红火红的。
生:我想到小鸟唱歌的时候是蹦蹦跳跳的,非常可爱。
师:能想象出小鸟唱歌时的动作,了不起!
生:我想到早上的空气非常清新,人们都爱在公园锻炼身体。我的爷爷早上就会去公园打太极拳。
师:阳光给大地带来了生机,给生命带来了活力,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幸福的生活。我们一起走进《阳光》
生齐读课题。
师:现在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地读读第八课《阳光》吧!读完之后,再把你不认识的字勾划出来。
二、学习生字,认读词语
师:这篇课文有那些生字?谁来告诉大家?
生:生字有阳、金、野……
(师在生回答中板书,其余学生书空)
师:哪些字的读音容易读错?谁来教一下大家?
生:大声地领读。
生:“长”容易读错,因为它有两个读音。
师:你知道的真多!是哪两个?
生:一个读“ zhang”,“长大” 的长”;另一个读“ chang”,“长城” 的“长”。
师:小小年纪就会用“一个” 和“另一个”来说句子,而且你的课外知识还这么多,老师佩服你!
(师分别板书“长” 的两个读音,学生分别组词)
师:把这些生字读给同桌听一听好吗?
生同桌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师:生字会读了,再读读词语怎样?
师:请大家小声地读读课文,把自己认为比较好的词语勾划下来,推荐给大家。咱们搞个“词语推荐台”活动。(板书:推荐台)(生自读、勾画,师巡视指导)
生:我找的词语有“阳光、洒遍、田野……”(声音较小)
师:既然是自己信心百倍地向大家推荐,该怎么读?再试试!
生读得声音大了。带领大家一块读。
师:读得好!第二次比第一次读得好多了,你的进步真大。
学生继续推荐
师:老师也要向大家推荐一些词语。(出示词语:金子、田野、更高了、更绿了……)
读给同桌的小朋友听听。
师: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读)
师:“金子” 这个词该怎样读?谁来试一试!
一生试读
师:如果在读这个词的时候,能想到它的意思,你会读得更好!
生:金子!
师:为什么这样读?生:因为金子很宝贵,所以应该读重一点。
生:金子的颜色是金灿灿的,要读出这种感觉。
生:人们都喜欢金子,我认为读的时候应该有喜欢的心情。
三、感悟课文,动情朗读
师:金色的阳光像金灿灿的金子,洒遍……(引读第一自然段)。禾苗、小树、小河在阳光下和平时可不一样哟!哪里不一样呢?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就知道了。
生:有了阳光,禾苗比平时更绿了。
生:在阳光的照耀下,小树长得更高了。
生:小河在阳光下像长长的锦缎。
师:从“更高了”“更绿了” 这两个词你能读懂点什么?请大家结合这两个句子,再认真的读一读。(屏幕出示第二自然段的一、二句话)
生:禾苗在阳光下会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它才会变绿。
师:你是怎么知道光合作用的?
生:我是从《十万个为什么》上看到的。
师:通过看课外书,获得知识,你真是个小书迷。这种习惯非常好!
生:小树会在阳光下生长,所以小树才能更高。
生:植物在阳光下都会生长。
师:阳光下的小河也是波光粼粼,非常漂亮,就像(引读第三句)。
师:谁见过锦缎?
生:我见过,有些装酒的盒子里有锦缎。
师:锦缎漂亮吗?谁来说一说?
生:锦缎非常漂亮,它在阳光下会发光!
生:锦缎是用丝绸做的。
生:闪光的锦缎在阳光下像小河。
师:能说“锦缎像闪光的小河”,不错!
师:阳光下的景色多迷人啊!就让我们来美美地读读这一段吧!
齐读,赛读第二段
四、比较分析、深入领会
师:大家会认字、会读书了,那会不会比较呢?
生:(自信地)会!
师:请大家读一读这两个句子,然后同桌说说哪个句子更好。
(出示两个句子:阳光照进了我的家。 /阳光跳进了我的家。)
生:我认为第二个句子比较好。
师:为什么?
生:阳光有点像小兔子,它们都会跳。
师:有想象力,好!
生:我认为第二句好,阳光很活泼。
生:第二句让人感到阳光会跳,好像有了生命。
师:阳光在作者眼里是有生命的,是会跳的。咱们现在就来读读这个会跳的阳光。
师:阳光跳到屋里来了,谁能把它捉住?
生:捉不住!
师:因为阳光是……
生:大家的!
师:阳光就像金子一样,那为什么还说阳光比金子更宝贵呢?请大家小组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学生讨论,师巡视指导)
生:金子可以用钱买到,而阳光是买不到的。
生:阳光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带来了温暖,金子不能。
生:阳光能使禾苗变绿,小树变高,但是金子不能。
生:没有金子,人类可以生存。没有阳光,人类就不能生存。
五、读重点句,结束本课
师:让我们再大声地读读这句话──“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师:是啊!阳光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希望,它比金子更宝贵。愿同学们在温暖的阳光健康成长!
反思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给学生一个支点,课堂肯定也会被“撬动”。这个支点就是对学生充分的信任,就是平等的师生关系,就是对学生的关爱。
这节课中,我立志让课堂被“撬动” 起来,让学生真切地体会阳光金子般的美丽,发现阳光“跳”进屋子里的惊奇,感受到阳光的可贵可爱。于是,课堂中处处洋溢着学生独特的体验,闪烁着学生思想的灵光,时时迸发出令人惊喜的语言。在对待个别有不足之处的同学,如发言不自信,表达不准确的,教师也立足于发现他们的闪光处,并加以鼓励,终于使他们树立了大胆地表达自己思想的勇气。力求让学生感觉到他是自信的,最棒的。
其次,力求捕捉最佳“评价点”,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学生客观的、真诚的、又是发展性的评价,始终注意学生(包括其他没有发言的学生)对于评价的积极感受。赞可夫说过,喜欢那些漂亮的学生是容易的,我们的教师的能干是喜欢上那些不太漂亮的学生(这里的漂亮并非专指相貌)。我们的教学过程评价,不但要积极评价优秀学生,尤其还要从那些没有回答好的学生身上找到积极的“评价点”,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发现每一个学生的变化,这也应该是我们教师的功夫。如学生答的内容不完整,老师发现纠正,但鼓励他声音洪亮;学生的表述不清晰,老师发现他可贵的胆量,比以前有进步 ……给学生一个好的“台阶”,也给他信心,并让他逐步学会。当然,对不足也要客观的指出,关键在于要把握住学生现有的水平,不将教师的预想结果强加给每一学生。……总之,教师要善于敏锐地发现学生的优点,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成长,让他们学习着,也乐于接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大自然有许多天然的音乐家,他们演奏的乐曲使人陶醉。你留意听过这些乐声吗?
生:呱呱呱,那是青蛙的歌声,呼呼呼,那是风的声音……
师:丁冬,丁冬,是谁在山上弹琴?
生:哦,原来是一股清泉从石缝里冲来,来到这阳光灿烂的世界。(复习第一段)
二、学习2~5自然段
师:泉水从漆黑的地下来到这明亮的世界,可高兴了,他决定来一次旅行。小朋友想和他一起旅行吗?
1、分小组学习2~5自然段:
讨论:泉水经过哪些地方,遇到了谁,说了些什么?并完成教师发给的卡片。(每个小组完成一段,书写上谁和到了哪里。为后面的师生共同完成板书做准备)
2、交流:
师:泉水首先旅行到了哪里?遇到了谁?
生:他首先来到了山腰的水池,遇到了打水的姐姐。(并把他完成的卡片贴到教师所画黑板简笔画的相应位置上。)
师:泉水是怎么说的?(生齐答)
泉水的话朗读指导。(个别读与齐读相结合)
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其他三段。
学生在帖“山谷”一词时遇到了困难。引导学生理解山谷的意思是:两山间低凹而狭窄的地方,多有溪水穿过。从而明白山谷该贴的正确位置。
3、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的读一读。
4、师:多么可爱的泉水啊!你喜欢他吗?说说你的理由。
5、师:如果此刻泉水就在你身边,你想对他说什么?(练说)
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送给泉水。(练写)贴到黑板上来。
三、简单学习6、7自然段
师:泉水带着大家的祝福,带着我们的决心继续他的旅行,他又会遇到谁,说些什么呢?
1、齐读6、7自然段。
2、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仿照2~5自然段的写法,先练说,再尝试练笔。(时间紧就简单练习,可作为课外作业。
四、教学延伸
师:你们的泉水朋友有一封信让老师带给你们,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吗
亲爱的小朋友们:
你们好!
真高兴能和你们成为朋友,虽然只和你们相处了短短四十分钟时间,但我以感受到了你们的善良和热情。我相信你们也会像我一样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我又要去旅行,帮助更多需要我帮助的人了,临别前,送给你们一份小礼物,希望你们喜欢。祝你们
学习进步!
你们的朋友 泉水
2005年3月13日
出示小诗歌和课外知识《中国名泉》《小资料》。
五、小结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成功之处:
1、整堂课教师注重朗读的指导,强化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通过齐读、比读、自由读、分角色读等不同方式进行朗读,在加上教师有感情的范读,全面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2、教学形式较为多样,教师和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鲜明的体现。通过共同完成板书等活动,让学生充分体现自我,有被重视感和成就感。
3、教师在课堂上“故意出错”引起学生判断、纠正,这样的反思策略,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加了学习的信心。
4、在教学中,教师抓住学生在贴山谷时的错误,引导学生通过查词语手册等活动理解词语意思,从而,正确完成帖图。真正体现了语文教学中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这一过程。
5、教师对教学的延伸,扩充了学生的阅读量。
不足之处:
1、教师没有很好地创设有效的互动平台,学生交流较为盲目,学习效果欠佳。
2、小组讨论运用不够恰当,只留于形式,看似热闹,但实际上效率较为低下,反而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利。
3、在学习2~5自然段是,运用同样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显得较为枯燥,可适当考虑加入一些想象内容,对话练习,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拓展思维。
4、教师在教学中,尤其在教学语言上“想放而不敢放”,有些地方教师对学生进行了思维框架,没有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些被教师牵着鼻子走。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认识11个生字,会写“以”“更”两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1~3自然段。
2、过程性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借助多读,感情性的朗读,培养学生语感。
3、情感目标:
学生初步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依存关系。
【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依存关系。
【教学准备】
1、课件,生字树。
2、学生课前搜集小松鼠的资料。
【教学实录】
师:猜谜是大家最喜欢的,今天我来让大家猜一个谜语:头像小老鼠,尾像降落伞,常在树上住,忙着摘果子。
生:这是松鼠。
师板书:松鼠。
师:你对它了解吗?
生甲:松鼠生活在树林里。
生乙:松鼠喜欢吃松果。
生丙:松鼠的尾巴像降落伞,帮助它跳跃,它的尾巴又能当被子。
师:小朋友知道的真多。刚才有小朋友说松鼠喜欢吃松果(板书:和松果)那松鼠和松果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听清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师:请小朋友把小黑板上的生字自由读一遍。
生自由读。
师:请小朋友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
生甲领读。
生乙领读。
师:请同桌之间互读互纠读音。 生开始活动。
师:你能用巧妙的办法记住生字宝宝吗?
生甲:我记住了“聪”,耳朵灵,口会说,心灵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
师:你就是个聪明的孩子。
生乙:我记住了“泼”,头发在洗澡。
……
师:其余的生字,我们小组合作来学习。
生小组合作学习,师巡回指导,扶差。
师:下面我们开始“一看二想三读”的环节,将生字宝宝放进我们的小脑袋里。
(师指导,生记字)
师:下面我们来做“摘松果的游戏”
大屏幕后面出现一棵挂满松果的松树,学生上台摘松果,并将松果背面的生字读准,就可以把松果拿走。
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生字,真能干!接下来我们写字,相信也能把生字写漂亮。我们先观察生字“以”、“更”田字格中的位置。
生观察并轻声地说。
生先描红并分别各写一个。
生把已写好的字和组里的同学交流,互相评价,师随机指导书写较差的同学。
师:小朋友通过努力写出的字真漂亮。下面我们来读课文,大家有没有信心?
生大声说:有!
师:这篇课文应请几位小朋友读课文?为什么?
生:应请6个小朋友读,因为课文有6个自然段。
师:大家一边听,一边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松鼠?
生甲:这是一只活泼可爱的松鼠,因为它蹦蹦跳跳,很可爱。
生乙:这是一只喜欢大森林的小松鼠。
生丙:这是聪明的小松鼠。因为它看到树越来越少就要想办法了。
生乙:这是一只保护环境的小松鼠。它看到树越来越少,很着急。
师:你们看,一只聪明活泼的小松鼠走来了,他去干什么呢?
出现课件:一只小松鼠向大森林奔去。
生甲:一只活泼可爱的小松鼠怀着愉快的心情蹦蹦跳跳地向大森林跑去。
生乙:一只聪明的小松鼠兴高采烈地挎着篮子跑到松林里摘松果。
师:课文哪一段是写这幅画的?请一个小朋友读第一自然段。
生甲:这个小朋友读得还可以,可是还不够高兴。我能读得比他高兴。
师:他读得很高兴,脸上笑嘻嘻的,多高兴哪,谁能读得像他一样高兴?
生丙、生丁读,齐读。
师:松果那么香,那么可口,松鼠吃着吃着,忽然到了一个问题。请小朋友划出小松鼠想的句子读一读。
生读第2、3自然段。
(课件出示这2自然段的文字。)
师:他们会吃什么?到哪里去住呢?
生甲:他们吃果园里面的苹果、桃子等水果。
生乙:不行,松鼠不吃苹果、桃子等水果,再说那是果农种出来的不让他们吃。
生丙:松鼠可以住在石头缝里,吃草,吃山核桃。
生丁:松鼠住在石头缝里会不舒服的,他不吃草,山核是人工栽培,不让他吃的。
生:他们可以到别的松林里去住,吃其它树林里的松果。
生:别的松林里的松果也会被住在那儿的松鼠吃完。他们去了,那儿已经是光秃秃的一片了。
师:小松鼠的心情怎样?
生甲:他很担心,担心没东西吃,没地方住。
生乙:他很着急,不知道该怎么办。
生丙:他很害怕,害怕松鼠们都会死去。
师:那你们就带着这种担心、着急、害怕的心情读一读其中一两句。
生自由读。
同桌配合读。
师生配合读。
师:小松鼠多着急,他会想什么办法?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教学反思】
我的这则教学设计努力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1、尊重孩子的个性,尊重孩子和情感体验:
这节课在识字教学环节中,让孩子自愿当小老师,教识字方法。朗读时,从自己的感悟出发去朗读。
2、巧设游戏:
在识字这个很枯燥的环节中,设计与本课内容有关的摘松果的巩固生字游戏,既给学生带来了活力,又使学生掌握了生字。
3、巧妙设疑,激活思维:
在提问“他们吃什么呢?到哪儿去住呢?”时,让学生去思考,又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认识到松鼠没地方住了,没东西吃了,体会到着急,担心,害怕的情感,再带着这种情感读文。
但我的设计内容过多,无法完成教学;重点过多,无法兼顾。合作学习能力还需努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