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需要在教学前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意义,学会合并同类项。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使学生了解数学的分类思想。
3、情感目标:
借助情感因素,营造亲切和谐活泼的课堂气氛,激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培养他们团结协作,严谨求实的学习作风和锲而不舍,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难点:合并同类项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观察下面的图片,并将这些图片分类:
你是依据什么来进行分类的呢?
生活中,我
2、对下列水果进行分类:
(二)新知探究1:
1、对下列八个单项式进行分类:
a,6_2,5,cd,—1,2_2,4a,—2cd
这些被归为同一类的项有什么相同的特征?
2、揭示同类项的概念。
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另外,所有的常数项都是同类项。
《3、4合并同类项》同步练习
1、已知代数式2a3bn+1与—3am—2b2是同类项,则2m+3n=________、
2、若—4_ay+_2yb=—3_2y,则a+b=_______、
3、下面运算正确的是()
a、3a+2b=5ab B、3a2b—3ba2=0
C、3_2+2_3=5_5 D、3y2—2y2=1
4、已知一个多项式与3_2+9_的和等于3_2+4_—1,则这个多项式是()
a、—5_—1 B、5_+1
C、—13_—1 D、13_+1
《3、4合并同类项》测试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字母相同的项是同类项
B、指数相同的项是同类项
C、次数相同的项是同类项
D、只有系数不同的项是同类项
学习目标:
1、理解有理数的绝对值和相反数的意义。
2、会求已知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3、会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4、经历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习重点:
1.会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2.会求已知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学习难点:
理解有理数的绝对值和相反数的意义。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根据绝对值与相反数的意义填空:
-5的相反数是,-的相反数是, 的相反数是;
|0|=,0的相反数是。
二、探索感悟
1、议一议
(1)任意说出一个数,说出它的绝对值、它的相反数。
(2)一个数的绝对值与这个数本身或它的相反数有什么关系?
2、想一想
(1)2与3哪个大?这两个数的绝对值哪个大?
(2)-1与-4哪个大?这两个数的绝对值哪个大?
(3)任意写出两个负数,并说出这两个负数哪个大?他们的绝对值哪个大?
(4)两个有理数的大小与这两个数的绝对值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三。例题精讲
例1. 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
+9,-16,-,0.
求一个数的绝对值,首先要分清这个数是正数、负数还是0,然后才能正确地写出它的绝对值。
议一议:(1)两个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那个数一定大吗?
(2)数轴上的点的大小是如何排列的?
例2比较-与-的大小。
例3.求6、-6、14 、-14 的绝对值。
小节与思考:
这节课你有何收获?
四。练习
1. 填空:
⑴ 的符号是 ,绝对值是 ;
⑵的符号是 ,绝对值是
⑶符号是+号,绝对值是 的数是
⑷符号是-号,绝对值是9的数是 ;
⑸符号是-号,绝对值是的数是 .
2. 正式足球比赛时所用足球的质量有严格的规定,下表是6个足球的质量检测结果(用正数记超过规定质量的克数,用负数记不足规定质量的克数).
请指出哪个足球质量最好,为什么?
第1个第2个第3个第4个第5个第6个
-25-10+20+30+15-40
3.比较下面有理数的大小
(1)-与- (2) (3) (4)-5与0
五、布置作业:
P25 习题 5
家庭作业:《评价手册》 《补充习题》
六、学后记/教后记
学习目标
1、认识简单的几何体棱柱、圆柱、圆锥、球等,掌握其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会对其进行简单分类。
2、认识点、线、面的运动会产生什么几何体。
学习重点
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认识几何体是什么运动形成的
学习难点
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几何体,进行分类,认识点、线、面的运动能产生什么几何体。
行为提示:创景设疑,帮助学生知道本节课学什么。
行为提示: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后,独立完成“自学互研”的所有内容,并要求做完了的小组长督促组员迅速完成。
说明: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掌握棱柱的分类方法,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棱柱与圆柱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先阅读教材第2页“想一想”上方的图片内容,并完成书中所提出的问题。
说明学生很容易找出以前学过的几何体以及与笔筒形状类似的物体,有利于学生从直观形象认识上升到抽象理性认识。
归纳结论与笔筒形状类似的几何
【学习目标】
1、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2、通过计算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学习重难点】
重点:能熟练地按照有理数的运算顺序进行混合运算
难点:在正确运算的基础上,适当地应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学习过程】
模块一预习反馈
一、学习准备
1、四则(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先算_______,再算_______,如有括号,就先算__________.同级运算按照从___往___的顺序依次计算。
2、有理数的运算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5—p66,预习过程中请注意:⑴不懂的地方要用红笔标记符号;⑵完成你力所能及的习题和课后作业。
《2.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课后作业
9、用符号“>”“<”“=”填空。
42+32________2×4×3;
(-3)2+12________2×ok3w_ads("s002");
《2.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同步练习
5、小亮的爸爸在一家合资企业工作,月工资2500元,按规定:其中800元是免税的,其余部分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部分又要分为两部分,并按不同税率纳税,即不超过500元的部分按5%的税率;超过500元不超过20__元的部分则按10%的税率,你能算出小亮的爸爸每月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观察、探究、讨论:从③式能看出减-3相当于加哪个数吗?
结论:减去-3等于加上-3的相反数+3。
《1.2有理数》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掌握有理数的 概念,会对有理数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分类能力;
2、了解分类的标准 与集合的含义;
3、体验分类是数学上常用的处理问题方法;
【学习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学习难点】:正确理解分类的标准和按照一定标准分类
《1.2.1有理数》同步练习含答案
5、对-3.14,下面说法正确的是(B)
A.是负数,不是分数
B.是负数,也是分数
C.是分数,不是有理数
D.不是分数,是有理数
《1.2有理数》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8、如果a与1互为相反数,则|a|=( )
A.2 B.﹣2 C.1 D.﹣1
【考点】绝对值;相反数。
【分析】根据互为相反数的定义,知a=﹣1,从而求解。
互为相反数的定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互为相反数。
【解答】解:根据a与1互为相反数,得
a=﹣1.
所以|a|=1.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是考查了相反数的概念和绝对值的性质。
9、若|1﹣a|=a﹣1,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a>1 B.a≥1 C.a<1 D.a≤1
【考点】绝对值。
【分析】根据|1﹣a|=a﹣1得到1﹣a≤0,从而求得答案。
【解答】解:∵|1﹣a|=a﹣1,
∴1﹣a≤0,
∴a≥1,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绝对值的求法,解题的关键是了解非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难度不大。
【学习目标】
1、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2、通过计算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学习重难点】
重点:能熟练地按照有理数的运算顺序进行混合运算
难点:在正确运算的基础上,适当地应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学习过程】
模块一预习反馈
一、学习准备
1、四则(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先算_______,再算_______,如有括号,就先算__________.同级运算按照从___往___的顺序依次计算。
2、有理数的运算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5—p66,预习过程中请注意:⑴不懂的地方要用红笔标记符号;⑵完成你力所能及的习题和课后作业。
《2.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课后作业
9、用符号“>”“<”“=”填空。
42+32________2×4×3;
(-3)2+12________2×ok3w_ads("s002");
《2.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同步练习
5、小亮的爸爸在一家合资企业工作,月工资2500元,按规定:其中800元是免税的,其余部分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部分又要分为两部分,并按不同税率纳税,即不超过500元的部分按5%的税率;超过500元不超过20xx元的部分则按10%的税率,你能算出小亮的爸爸每月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1、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加法运算。
2、理解加法运算律在加法运算中的作用,适当进行推理训练。
教学重点:如何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
教学目标:
1、经历用数格子的办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力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2、探索并理解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的推理的意识及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勾股定理的由来,并能用它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难点:勾股定理的发现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入课题
出示投影1(章前的图文p1)教师道白: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的贡献,并结合课本p5谈一谈,讲述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介绍商高(三千多年前周期的数学家)在勾股定理方面的贡献。
出示投影2(书中的P2图1—2)并回答:
1、观察图1-2,正方形A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正方形B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正方形C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2、你是怎样得出上面的结果的?在学生交流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直接发问:
3、图1—2中,A,B,C之间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交流后形成共识,教师板书,A+B=C,接着提出图1—1中的A.B,C的关系呢?
二、做一做
出示投影3(书中P3图1—4)提问:
1、图1—3中,A,B,C之间有什么关系?
2、图1—4中,A,B,C之间有什么关系?
3、从图1—1,1—2,1—3,1|—4中你发现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后,教师总结:
以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以斜边的正方形面积。
三、议一议
1、图1—1、1—2、1—3、1—4中,你能用三角形的边长表示正方形的面积吗?
2、你能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的关系吗?
在同学的交流基础上,老师板书:
直角三角形边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就是的“勾股定理”
也就是说: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a,b,斜边为c
那么
我国古代称直角三角形的较短的直角边为勾,较长的为股,斜边为弦,这就是勾股定理的由来。
3、分别以5厘米和12厘米为直角边做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并测量斜边的长度(学生测量后回答斜边长为13)请大家想一想(2)中的规律,对这个三角形仍然成立吗?(回答是肯定的:成立)
四、想一想
这里的29英寸(74厘米)的电视机,指的是屏幕的长吗?只的是屏幕的款吗?那他指什么呢?
五、巩固练习
1、错例辨析:
△ABC的两边为3和4,求第三边
解:由于三角形的两边为3、4
所以它的第三边的c应满足=25
即:c=5
辨析:(1)要用勾股定理解题,首先应具备直角三角形这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可本题
△ABC并未说明它是否是直角三角形,所以用勾股定理就没有依据。
(2)若告诉△ABC是直角三角形,第三边C也不一定是满足,题目中并为交待C是斜边
综上所述这个题目条件不足,第三边无法求得。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28篇
六、作业
课本P7§1.12、3、4
教学目标:
1、经历运用拼图的方法说明勾股定理是正确的过程,在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2、掌握勾股定理和他的简单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能熟练运用拼图的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难点:用面积证勾股定理
教学过程
七、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入课题
我们已经通过数格子的方法发现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究竟是几个实例,是否具有普遍的意义,还需加以论证,下面就是今天所要研究的内容,下边请大家画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并把它剪下来,用这四个直角三角形,拼一拼、摆一摆,看看能否得到一个含有以斜边c为边长的正方形,并与同学交流。在同学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展示投影1(书中p7图1—7)接着提问:大正方形的面积可表示为什么?
(同学们回答有这几种可能:(1)(2))
在同学交流形成共识之后,教师把这两种表示大正方形面积的式子用等号连接起来。
=请同学们对上面的式子进行化简,得到:即=
这就可以从理论上说明勾股定理存在。请同学们去用别的拼图方法说明勾股定理。
八、讲例
1、飞机在空中水平飞行,某一时刻刚好飞机飞到一个男孩头顶正上方4000多米处,过20秒,飞机距离这个男孩头顶5000米,飞机每时飞行多少千米?
分析:根据题意:可以先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如右图,图中△ABC的米,AB=5000米,欲求飞机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就要知道飞机在20秒的时间里的飞行路程,即图中的CB的长,由于直角△ABC的斜边AB=5000米,AC=4000米,这样的CB就可以通过勾股定理得出。这里一定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解:由勾股定理得
即BC=3千米飞机20秒飞行3千米,那么它1小时飞行的距离为:
答:飞机每个小时飞行540千米。
九、议一议
展示投影2(书中的图1—9)
观察上图,应用数格子的方法判断图中的三角形的三边长是否满足
同学在议论交流形成共识之后,老师总结。
勾股定理存在于直角三角形中,不是直角三角形就不能使用勾股定理。
十、作业
1、1、课文P11§1.21、2
2、选用作业。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意义,学会合并同类项。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使学生了解数学的分类思想。
3、情感目标:
借助情感因素,营造亲切和谐活泼的课堂气氛,激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培养他们团结协作,严谨求实的学习作风和锲而不舍,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难点:合并同类项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观察下面的图片,并将这些图片分类:
你是依据什么来进行分类的呢?
生活中,我
2、对下列水果进行分类:
(二)新知探究1:
1、对下列八个单项式进行分类:
a,6x2,5,cd,-1,2x2,4a,-2cd
这些被归为同一类的项有什么相同的特征?
2、揭示同类项的概念。
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另外,所有的常数项都是同类项。
《3.4合并同类项》同步练习
1、已知代数式2a3bn+1与-3am-2b2是同类项,则2m+3n=________.
2、若-4xay+x2yb=-3x2y,则a+b=_______.
3、下面运算正确的是( )
A.3a+2b=5ab B.3a2b-3ba2=0
C.3x2+2x3=5x5 D.3y2-2y2=1
4、已知一个多项式与3x2+9x的和等于3x2+4x-1,则这个多项式是( )
A.-5x-1 B.5x+1
C.-13x-1 D.13x+1
《3.4合并同类项》测试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字母相同的项是同类项
B.指数相同的项是同类项
C.次数相同的项是同类项
D.只有系数不同的项是同类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意义,学会合并同类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使学生了解数学的分类思想。
3.情感目标:借助情感因素,营造亲切和谐活泼的课堂气氛,激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培养他们团结协作,严谨求实的学习作风和锲而不舍,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难点:合并同类项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观察下面的图片,并将这些图片分类:
你是依据什么来进行分类的呢?
生活中,我
2、对下列水果进行分类:
(二)新知探究1:
1、对下列八个单项式进行分类:
a,6x2,5,cd,-1,2x2,4a,-2cd
这些被归为同一类的项有什么相同的特征?
2、揭示同类项的概念。
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另外,所有的常数项都是同类项。
一、教材分析
分析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分析数学大纲的基础上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首先来看一下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有理数的加法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让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它转化成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算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初一阶段完成。有理数的加法作为有理数的运算的一种,它是有理数运算的重要基础之一,它是整个初中代数的一个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有理数运算、实数运算、代数式运算、解方程、研究函数等内容的学习。
本节课学生主要采用“探究学习法”,学生通过多媒体的演示;主动探索,发现规律;并及时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又让学生充分感受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并且将单调的练习转换成学生互相提问,互相比赛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调动。
采用这种学习方法的优点是: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在探究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作新热情。掌握这种学习方法后,对学生的终生学习、终生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教学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为能更多地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为以下五个环节:发现新知—再探新知—应用新知—深化拓展—小结巩固。
(二)探索规律,得出法则:
课件演示:(设置六个探究活动,以原点为起点,一只小狗在数轴上左右走动来表示情况,规定向左为正,向右为负)让学生体会两个数相加的规律。
(1)同向情况:
1.情景
探究1:一条狗先向右运动5米,再向右运动3米,那么两次运动后的总结果是什么?
探究2:一条狗先向左运动5米,再向左运动3米,那么两次运动后的总结果是什么?
2.探究问题:有理数两个负数相加的和该怎么确定符号?怎么确定绝对值?(学生主动思考,展开讨论)
3.猜一猜,说一说(分组概括两个负数的加法法则):
①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②负数加负数,取负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4.例:(-4)+(-5)
(2)异向情况:
1.情景:
探究3:一条狗先向右运动5米,再向左运动3米,那么两次运动后的总结果是什么?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数轴的意义,理解数轴的三要素。
2、掌握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法,以及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3、理解相反数的意义及求法。
4、对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重点难点:
1、正确掌握数轴的画法;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求已知数的相反数。
2、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的点的对应关系。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学法指导:
观察归纳概括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你会读温度计吗?完成课本43页最上面的读温度计的问题。
(2)我们能否用类似温度计的。图形表示有理数呢?
二、讲授新课:认真阅读课本第43页至45页,完成下列问题
(1)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O(叫做▁▁▁),选取某一长度作为▁▁▁▁,规定向右的方向为▁▁▁,就得到了数轴。
于是,+3可以用数轴上位于原点右边3个单位的点表示,—4可以用数轴上位于原点左边4个单位的点表示,在数轴上位于原点右边点表示,在数轴上位于原点左边1、5的点表示,任何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三、例题讲解、巩固提高
例1、如图,指出数轴上A、B、C、D各点表示什么数?
A D CB
–2 –1 0 1 2 3
解:点A表示—2;点B表示2;点C表示0;
点D表示—1
练习:画出数轴并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下列个数:
—5,0,5,—4,—、
四、继续探究
2与—2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它们在数轴上的位置有什么关系?5与—5,与–呢?
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特别地0的相反数是0、
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
练习:1、5的相反数是▁▁;▁▁的相反数是—3、5。
议一议
数轴上的两个点,右边点表示的数与左边点表示的数有怎样的大小关系?
数轴上表示的数,▁▁▁边的总比▁▁▁边的大;正数▁▁▁0,负数▁▁▁0,正数▁▁▁负数。
练习:比较大小:—3▁5;0 ▁—4;—3 ▁—2、5。
3、合作交流
(1)什么是数轴?怎样画数轴。
(2)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3)什么是相反数?怎样求一个数的相反数?
(4)如何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5、随堂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数轴上的点只能表示有理数
B、一个数只能用数轴上的一个点表示
C、在1和3之间只有2
D、在数轴上离原点2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2
(2)语句:①—5是相反数?②—5与+3互为相反数③—5是5的相反数④—5和5互为相反数⑤0的相反数是0⑥—0=0。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①④ D、③④⑤⑥
(3)大于—4而小于4的整数有▁▁▁▁▁▁。
(4)用“﹤”或“﹥”号填空
①—5▁▁—7②0 ▁▁—2③0、01▁▁▁—0、1
(5)写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
3、4,—3,0,a,2a—3。
如果将4换成-1,还有类似于上述的结论吗?
先让学生直观观察,然后教师再利用“减法是与加法相反的运算”引导学生换一个角度去验算。
计算(-1)-(-3)就是要求一个数x,使x与-3相加得-1,因为2与-3相加得-1,所以x应是2,即(-1)-(-3)=2 ①,
又因为(-1)+(+3)=2 ②,
由①②有(-1)-(-3)=-1+(+3) ③,
即上述结论依然成立。
试一试:如果把4换成0、-5,用上面的方法考虑0-(-3),(-5)-(-3),这些数减-3的结果与它加上+3的结果相同吗?
让学生利用“减法是加法的相反运算”得出结果,再与加法算式的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得出这些数减-3的结果与它们加+3的结果相同的结论。
再试:把减数-3换成正数,结果又如何呢?
计算9-8与9+(-8);15-7与15+(-7)
从中又能有新发现吗?
让学生通过计算总结如下结论:减去一个正数等于加上这个正数的相反数。
归纳:由上述实验可发现,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来进行。
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用字母表示:a-b=a+(-b)。
(在上述实验中,逐步渗透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
【学习目标】:
1、掌握正数和负数概念;
2、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体验数学发展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正数和负数概念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1、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写出来:
2、阅读课本P2三幅图(重点是三个例子,边阅读边思考)回答下面提出的问题:
3、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有没有比0小的数?如果有,那叫做什么数?
二、自主学习
1、正数与负数的产生
(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如:运进5吨与运出3吨;上升7米与下降8米;向东50米与向西47米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请你也举一个具有相反意义量的例子: 。
(2)负数的产生同样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2、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
(1)一般地,我们把上升、运进、零上、收入、前进、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与它相反的量,如:下降、运出、零下、支出、后退、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的量就用小学里学过的数表示,有时也在它前面放上一个“+”(读作正)号,如前面的5、7、50;负的量用小学学过的数前面放上“—”(读作负)号来表示,如上面的—3、—8、—47。
(2)活动: 两个同学为一组,一同学任意说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另一个同学用正负数表示。
(3)阅读P2的内容
3、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 ,小于0的数叫做 。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 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课堂练习】:
1. P3第1,2题(直接做在课本上)。
2.小明的姐姐在银行工作,她把存入3万元记作+3万元,那么支取2万元应记作_______,-4万元表示________________。
3.已知下列各数:?13,?2,3.14,+3065,0,-239; 54
则正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0既是正数,又是负数
C.0是最大的负数
【要点归纳】:
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 ,小于0的数叫做 。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 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拓展训练】:
1.零下15℃,表示为_________,比O℃低4℃的温度是_________。
2.地图上标有甲地海拔高度30米,乙地海拔高度为20米,丙地海拔高度为-5米,
其中最高处为_______地,最低处为_______地。
3.“甲比乙大-3岁”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海平面的高度为0米,一潜水艇在海水下40米处航行,一条鲨鱼在潜水艇上方10米处游动,试用正负数分别表示潜水艇和鲨鱼的高度。
【课后作业】P5第1、2题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你能说一说吗?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回忆交流,教师和学生一起补充完善,使学生更加明晰所学的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熟练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
2.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并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过程与方法:
启发引导式教学,能够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体会研究数学的一些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分类与归纳能力。
2.强化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3.提高学生的自学以及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加法运算律的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加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采取启发式教学法及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用大量的实例让学生得出规律。
教学准备:
1.复习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2.口算:7+(-5) (-5)+(-4) (-10)+0 (-8)+8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交流、归纳,自主得出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叙述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小学学过的加法的运算律是不是也可以扩充到有理数范围?
3.计算下列各组数的值,并观察寻找规律。
(1) (-7)+(-5) (-5)+(-7)
(2) [8+(-5)]+(-4) 8+[(-5)+(-4)]
(3) [(-7)+(-10)]+(-11); (-7)+[(-10)+(-11)]
结论:在有理数运算中,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仍然成立。
(二)活动探究,猜想结论:
交换律——两个有理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用代数式表示:a+b=b+a
运算律式子中的字母a、b表示任意的一个有理数,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或者零。
在同一个式子中,同一个字母表示同一个数。
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用代数式表示:(a+b)+c=a+(b+c)
这里a、b、c表示任意三个有理数。
(三)验证结论:
例1计算16+(-25)+24+(-32)
(引导学生发现,在本例中,把正数与负数分别结合在一起再相加,计算就比较简便)
解:16+(-25)+24+(-32)
=[16+24]+[(-25)+(-32)] (加法结合律)
=40+(-57) (同号相加法则)
=-17 (异号相加法则)
例2计算:31+(-28)+28+69
(引导学生发现,在本例中,把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计算比较简便)
解:31+(-28)+28+69
=31+69+[(-28)+28]
=100+0
=100
《2.4.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同步练习
3.若两个有理数的和为负数,那么这两个有理数( )
A.一定都是负数B.一正一负,且负数的绝对值大
C.一个为零,另一个为负数D.至少有一个是负数
4.两个有理数的和( )
A.一定大于其中的一个加数
B.一定小于其中的一个加数
C.和的大小由两个加数的符号而定
D.和的大小由两个加数的符号与绝对值而定
5.如果a,b是有理数,那么下列各式中成立的是( )
A.如果a<0,b<0,那么a+b>0
B.如果a>0,b<0,那么a+b>0
C.如果a>0,b<0,那么a+b<0
D.如果a>0,b<0,且|a|>|b|,那么a+b>0
《2.4.2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测试
7.张大伯共有7块麦田,今年的收成与去年相比(增产为正,减产为负)情况如下(单位:kg):+320,-170,-320,+130,+150,+40,-150.则今年小麦的总产量与去年相比( )
A.增产20 kg B.减产20 kg C.增长120 kg D.持平
8.一口井水面比井口低3米,一只蜗牛从水面沿着井壁往井口爬,第一次往上爬了0.5米,往下滑了0.1米;第二次往上爬了0.42米,却又下滑了0.15米;第三次往上爬了0.7米,却又下滑了0.15米;第四次往上爬了0.75米,却又下滑了0.2米;第五次往上爬了0.55米,没有下滑;第六次往上爬了0.48米,此时蜗牛有没有爬出井口?请通过列式计算加以说明
4.1从问题到方程:教案
【学习目标】
1、探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学会用方程描述;
2、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初步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
3、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导学提纲】
1、左右两个图形中的天平都是平衡的,请回答以下问题:
(1)你能知道左图中的食盐有多少克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右图中两个相同小球的质量相等,你能知道这两个小球的质量吗?
4.1从问题到方程:同步练习
1、(20xx?哈尔滨)某车间有26名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800个螺钉或1000个螺母,1个螺钉需要配2个螺母,为使每天生产的螺钉和螺母刚好配套。设安排x名工人生产螺钉,则下面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
A.2×1000(26﹣x)=800x B.1000(13﹣x)=800x
C.1000(26﹣x)=2×800x D.1000(26﹣x)=800x
【分析】题目已经设出安排x名工人生产螺钉,则(26﹣x)人生产螺母,由一个螺钉配两个螺母可知螺母的个数是螺钉个数的2倍从而得出等量关系,就可以列出方程。
【解答】解:设安排x名工人生产螺钉,则(26﹣x)人生产螺母,由题意得
1000(26﹣x)=2×800x,故C答案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是一道列一元一次方程解的应用题,考查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及掌握解应用题的关键是建立等量关系。
《4.1从问题到方程》测试
1、某学校组织600名学生分别到野生动物园和植物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到野生动物园的人数比到植物园人数的2倍少30人,若设到植物园的人数为x人,依题意,可列方程为_____.
2、某项工程,甲队单独完成要30天,乙队单独完成要20天,若甲队先做若干天后,由乙队接替完成剩余的任务,两队共用25天,求甲队单独工作的天数,设甲队单独工作的天数为x,则可列方程为_____.
3、某车间有26名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800个螺钉或1000个螺母,一个螺钉需要配两个螺母,为使每天生产的螺钉和螺母刚好配套。设安排x名工人生产螺钉,根据题意可列方程得_____.
4、某商店换季促销,将一件标价为240元的T恤8折售出,仍获利20%,若设这件T恤的成本是x元,根据题意,可得到的方程是_____.
计算:20+(-30)与(-30)+20两次得到的和相同吗?
得出结论:20+(-30)=(-30)+20
换几组数去试:得到加法交换律:a+b= (学生填)。
其实,学生在小学中就已经接触到运算律,此时,可以让学生回忆在小学中除了学习了加法的交换律,还学习了加法的哪种运算律?(结合律)
计算:(1)[8+(-5)]+(-4);
(2)8+[(-5)+(-4)]。
得出结论:加法结合律:(a+b)+c=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
2、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
过程与方法
1、训练学生作图的技能、通过数据处理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2、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清晰、有效地展示数据、
3、能从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统计图是展示数据的重要方法,它也经常出现在媒体上、通过对三种统计图的认识、制作和选择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据处理的能力及统计观念,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和我们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
2、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培养统计观念、
难点:
1、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制作三种统计图并会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在我们日常所接触的报刊、杂志及电视中,我们会经常见到一些统计图、最近,我在一本百科全书上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
我们知道地球上有人类生存至少已有200万年的历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球上的人口数量并不是很多,因为出生的人口和死亡的人口大致持平、然而随着农业耕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世界人口开始急剧增加、目前,世界人口已超过70亿,平均每4天要出生100万以上的婴儿、在世界上的许多地方,人口的过快增长已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例如食品短缺和城市过分拥挤等、
下面我们来看两幅统计图,了解一下世界人口在各大洲的百分比分布及世界人口增长的状况,也许能让我们很好地了解世界人口的状况、
课件出示相关图示、
师:你会从世界人口增长图中获得哪些信息呢?在哪一段时间,世界人口的增长率变化不大?在哪一段时间,世界人口就翻了一番?20xx年,世界人口预测将达到多少?
生:从世界人口增长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公元1500年,人口达4.25亿;在公元1800年以前世界人口增长率的情况变化不大;但从公元1800年起,世界人口就开始迅速增长、当时医疗条件得到了改善,粮食产量增加以及工业革命的影响,世界人口才开始迅速增长、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从世界人口增长的情况还能联系到当时的历史背景,看来我们的统计图不仅是数据的展现,而且还是历史背景的再现、
生:从统计图中,我们还看到1950年~1990年这段时间人口翻了一番,而且从图上还可以预测出20xx年世界人口将达到85亿、
师:我们再接着分析“世界人口的百分比分布图”、这是一个什么形式的统计图?
生: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
师:这个统计图是在扇形统计图的基础上综合改造得到的根据这个统计图你又能得到何种信息呢?扇形统计图反映的是世界人口在七大洲的分布吗?联系我们前两节课学的内容,同学们可针对这个统计图讨论交流、
(教师此时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看同学们如何认识这个统计图、从统计图中得到的信息是否准确、根据学生讨论交流的情况进行讲评、)
生:扇形统计图是地球陆地面积分布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才是相应各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人口在地球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像亚洲陆地面积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29.3%,可人口却占世界人口的63%;而北美洲陆地面积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16.1%,人口只占世界人口的6.9%;南极洲陆地面积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9、3%,那个地方却由于气候、地理位置等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
准备
教学课件、师生的三角尺、活动角、吸管等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活 动
教 师
学 生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 师播放多媒体:把实物抽象成图形,再把角拉出来。
2、 揭示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联系实际感知角
1、 第38页主题图校园一角,引导学生观察三角板、大剪刀、球门的框、球场的角等。
2、 在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投影出示例1
3、 小结:这些物品中都有角。
4、 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
5、 师引导学生创造一个角
三、操作感知,探究新知,认识角的组成部分
(1)师变魔术引出活动角。
边
顶点
边
学生说出所看到的图形名称,并指出各有几个角。
生观察。
生在教室里找角,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用手中的纸折一个角、用两只铅笔搭一个角……等。
2、生从自己折的角中探索出角的顶点和边。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学 生
(2)出示不同的角,你们能指出这些角的顶点和边吗?
小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2)画角
五、巩固练习
1、练习第1题判断。要求学生出2和4为什么不是角的原因。
2、练习第2题,数角。
3、练习第3题,比角的大小。
小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6、 出示活动角。
小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张开的大下有关。
六、拓展、游戏:
1、 用三根小棒可以摆几个角?有几种摆法?
2、 有一个长方形,用剪刀剪一刀,剪去一个角后,还剩几个角?
七、课后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1、生探索画角的过程。自学。
2、生说画角过程。
3、观看多媒体画角过程。
4、生再次画角。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生玩活动角:慢慢地张开,慢慢地合拢。
学生动手做一做,小组合作,说一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并掌握数据收集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在调查的`过程中,要有认真的态度,积极参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统计调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养成用数据说话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统计调查的基本方法。
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调查方法。
【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像前面提到的收集数据的活动中,全班同学是我们要考察的对象,我们采用问卷对全体同学作了逐一调查,像这样对全体对象进行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
调查、试验如采用普查可以收集到较全面、准确的数据,但普查的工作量比较大,有时受客观条件(人力、财力等)的限制难以进行,有时由于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采用。在这些情况下,常常采用抽样调查(samplingsurvey),即从被考察的全体对象中抽出一部分对象进行考察的调查方式。
在一个统计问题中,我们把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population),其中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individual),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sample),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samplesize)。
例如,在通过试验考察500只新工艺生产的灯泡的使用寿命时,从中抽取50只进行试验。这50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的全体是总体,其中每只灯泡的使用寿命是个体,抽取的5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是一个样本,50是这个样本的样本容量。
为了使抽取的50只灯泡能很好地反映500只灯泡的情况,抽取时要使每只灯泡逐一进行编号,再把编号写在小纸片上,将小纸片揉成团,放在一个不透明的容器内,充分搅拌后,从中一个个地抽取50个号签。
上面抽取样本的过程中,总体中的各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像这样的抽样方法是一种简单随机抽样(simplerandomsampling)。
师:以“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为题在班级进行调查,请设计一张问卷调查表。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学生代表展示结果。
教师指导、评论。
师:除了问卷调查外,我们还有哪些方法收集到数据呢?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学生代表回答。
师:收集数据的直接方法有访问、调查、观察、测量、试验等,间接方法有查阅资料、上网查询等。就以下统计的数据,你认为选择何种方法去收集比较合适?
(1)你班中的同学是如何安排周末时间的?
(2)我国濒临灭绝的植物数量;
(3)某种玉米种子的发芽率;
(4)学校门口十字路口每天7:00~7:10时的车流量。
学生讨论,并举手回答。
师:采用何种方法一定要结合实际问题来定。在解决问题(1)的过程中,不但要同学们动手调查,并且对全班所有学生都要调查,像这样对全体对象进行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普查)。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数据的收集需要全面调查吗?
学生讨论,并回答。
生:如人口普查、本班同学的出生年月、某班学生50米跑成绩等。
师:很好!下列问题也适合采用普查方式来收集数据吗?
(1)了解某批次炮弹的杀伤半径;
(2)某一天全国牛肉的平均价格;
(3)一批罐头产品的质量检查;
(4)对某条河的河水的污染情况的调查。
学生讨论、分析,并举手回答。
师:普查可以收集到较全面、准确的数据,但普查的工作量比较大,有时受到客观条件(如人力、财力等)的限制难以进行,有时由于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采用。在这些情况下,常采用抽样调查,即从被考察的全体对象中抽出一部分对象进行考察的调查方式。
二、例题讲解
【例】(1)电视台准备在某市调查一电视节目的收视率,需要对所有看电视的人进行全面调查吗?对一所中学学生的调查结果能否作为该节目的收视率?
(2)对本年级同学是否喜欢某电视节目调查的结果,能代表学校全体同学的意见吗?如果不适用,应如何改进调查方法?
解:(1)电视台不可能对每个看电视的人进行全面调查。对这?所中学学生的调查结果不能作为该节目的收视率,因为调查对象只有中学生,缺乏代表性;
(2)对本年级同学是否喜欢某电视节目的调查结果不能代表
《6。2普查与抽样调查》课时练习
2。下列事件中最适合使用普查方式收集数据的是()
A。为制作校服,了解某班同学的身高情况
B。了解全市初三学生的视力情况
C。了解一种节能灯的使用寿命
D。了解我省农民的年人均收入情况
答案:A
解析:解答:A。人数不多,适合使用普查方式,所以A正确;
B。人数较多,结果的实际意义不大,因而不适用普查方式,所以B错误;
C。是具有破坏性的调查,因而不适用普查方式,所以C错误;
D。人数较多,结果的实际意义不大,因而不适用普查方式,所以D错误。
故选:A。
分析:由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此题考查了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选用普查。
《6。2普查与抽样调查》基础巩固
1、(知识点1)要调查某校九年级550名学生周日的睡眠时间,下列调查对象选取最合适的是()
A、选取该校一个班级的学生
B、选取该校50名男生
C、选取该校50名女生
D、随机选取该校50名九年级学生
2、(题型二)下列调查适合用抽样调查的是()
A、了解义乌电视台“同年哥讲新闻”栏目的收视率
B、了解禽流感H7N9确诊病人同机乘客的健康状况
C、了解某班每个学生家庭电脑的数量
D、“神七”载人飞船发射前对重要零部件的检查
3、(题型三)为了了解某市八年级男生的身高,有关部门准备对200名八年级男生的身高做调查,以下调查方案中比较合理的是()
A、查阅外地200名八年级男生的身高统计资料
B、测量该市一所中学200名八年级男生的身高
C、测量该市两所农村中学各100名八年级男生的身高
D、在该市市区任选两所中学,农村任选两所中学,每所中学用抽签的方法分别选出50名八年级男生,然后测量他们的身高
4.1从问题到方程:教案
【学习目标】
1.探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学会用方程描述;
2.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初步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
3.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导学提纲】
1.左右两个图形中的天平都是平衡的,请回答以下问题:
(1)你能知道左图中的食盐有多少克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右图中两个相同小球的质量相等,你能知道这两个小球的质量吗?
4.1从问题到方程:同步练习
1.(20xx?哈尔滨)某车间有26名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800个螺钉或1000个螺母,1个螺钉需要配2个螺母,为使每天生产的螺钉和螺母刚好配套。设安排x名工人生产螺钉,则下面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
A.2×1000(26﹣x)=800x B.1000(13﹣x)=800x
C.1000(26﹣x)=2×800x D.1000(26﹣x)=800x
【分析】题目已经设出安排x名工人生产螺钉,则(26﹣x)人生产螺母,由一个螺钉配两个螺母可知螺母的个数是螺钉个数的2倍从而得出等量关系,就可以列出方程。
【解答】解:设安排x名工人生产螺钉,则(26﹣x)人生产螺母,由题意得
1000(26﹣x)=2×800x,故C答案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是一道列一元一次方程解的应用题,考查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及掌握解应用题的关键是建立等量关系。
《4.1从问题到方程》测试
1.某学校组织600名学生分别到野生动物园和植物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到野生动物园的人数比到植物园人数的2倍少30人,若设到植物园的人数为x人,依题意,可列方程为_____.
2.某项工程,甲队单独完成要30天,乙队单独完成要20天,若甲队先做若干天后,由乙队接替完成剩余的任务,两队共用25天,求甲队单独工作的天数,设甲队单独工作的天数为x,则可列方程为_____.
3.某车间有26名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800个螺钉或1000个螺母,一个螺钉需要配两个螺母,为使每天生产的螺钉和螺母刚好配套。设安排x名工人生产螺钉,根据题意可列方程得_____.
4.某商店换季促销,将一件标价为240元的T恤8折售出,仍获利20%,若设这件T恤的成本是x元,根据题意,可得到的方程是_____.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思考:在小学里,我们学过的加法运算有哪些运算律?它们的内容是什么?能否举一两个例子来?那这些加法运算律还适用于有理数范围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对话探索设计】
〖复习
我们知道,所有的分数都可以写成两个整数的比。有限小数5.32可以写成两个整数的比吗?所有的有限小数都是分数吗?可以写成两个整数的比吗?是不是分数?
结论:所有的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是分数。
〖探索1
小学时所指的整数包括正整数和零,学了负整数以后,今后我们所指的整数与小学时所指的整数有什么不同?
结论:正整数﹑零﹑负整数统称整数。
〖探索2
下列负数哪些是负分数?
-12, ,-0.33, ,-12.03, 。
〖探索3
所有正整数组成正整数集合,所有负整数组成负整数集合。请把下列各数填入它所属于的集合的大括号里:
1, 0.0708, -700, -, -3.88, 0, , 3.14159265, , 。
正整数集合:{ }负整数集合:{ }
整数集合:{ }
正分数集合:{ }负分数集合:{ }
(注意:大括号内的'省略号表示什么?)
〖探索4
为什么不是分数?如果说所有的分数都是小数,对吗?反过来,所有的小数都是分数,对吗?
结论: (1)小数可以分为无限小数和有限小数两类,而无限小数又可分为(无限)循环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两类;
(2)分数一定是小数,小数不一定是分数。
〖探索5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在数-100, 70.8, -7, , -3.8, 0, , ,中,不是分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不是小数的是_____________;不是有理数的是__________.
(友情提示:,都是小数,但都不是分数,自然也都不是有理数。你答对了吗?)
〖练习
P10.练习
【作业】
P18.习题1.
【补充作业】
1、列出竖式,把分数化为小数。(体会分数不可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2、把下列小数化为分数:3.14159, 。
【备选素材】
1、判断:
(1)一个有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2)一个有理数,不是整数,就是分数;
(3)一个有理数,是分数,就一定是小数;
(4)一个无限小数,如果不循环,就不是有理数;
(5)小数就是分数;
(6)有理数只能分成两类。
(7)负分数不是负数。
2、按符号分,整数可以分为正整数、______和______三类,而分数则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共两类。
3、分数可以分为有限小数和________________两类。
4、满足什么条件的小数才是有理数?
5、(1)列出竖式,把分数化为小数;(体会分数不可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2)有的小数不是分数,你能举出一个例子吗?
(3)说明为什么0.3是分数,而却不是。
6、有理数可以分为整数和分数两类,还可以按符号分为正有理数﹑____和___________三类。
7、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集合里:
-|-3|, -(-0.072), , -3.88, , 3.14, ,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会用合并同类项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解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索合并同类项法则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归纳的能力,积累数学探究活动的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索合并同类项法则并进一步探索一元一次方程一般解法的过程,感受数学活动的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合并同类项法则的探索及应用。
难点:合并同类项法则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师:你们知道等式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师: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
(1)2x+3=x+4;(2)5x+4=5-3x.
学生解答,然后集体订正。
问题展示:
问题1:某校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
师:设前年购买计算机x台,那么去年购买计算机多少台?
生:2x台。
师:今年购买计算机多少台?
生:4x台。
师: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师生共同分析,列出方程:x+2x+4x=140.
用框图表示出解这个方程的具体过程:
x+2x+4x=140
合并同类项
7x=140
系数化为1
x=20
二、例题讲解
解下列方程:
(1)2x-x=6-8;
(2)7x-2.5x+3x-1.5x=-15×4-6×3.
解:(1)合并同类项,得-x=-2,
系数化为1,得x=4.
(2)合并同类项,得6x=-78,
系数化为1,得x=-13.
三、巩固练习
解下列方程:
1.3x+4x-2x=18-7.
2.y-y+y=×6-1.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获得了哪些经验?
学生发言,教师予以补充。
【学习目标】
1.回顾、思考本所学的知识及思想方法,并能进行梳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2.丰富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导学提纲】
梳理本知识:
1. 基本概念
2.位置关系 .
3.相关图形的性质。
(1)线段和直线的有关性质:
(2)余角、补角、对顶角的有关性质:
(3)平行和垂直的有关性质:
4.基本作图。(尺规作图)
(1)作一条线段AB等于线段a;
(2)作 等于 .
5.分类思想。
【反馈矫正】
1.完成本p172页复习题第1、2、3、4、5、7、8题
2.8°44′24″用度表示为_______,110.32°用度、分、秒表示为_______.
3.如果 与 互补, 与 互余,则 与 的关系是( )
A. = B.
C. D. 与 互余
4.在1点与2点之间,时钟的时针与分针成直角的时刻是1时______分。
5.如图,OE是∠AOD的平分线,OF⊥OD,垂足为O,
∠EOF=19°,求∠AOD的度数。
【迁移拓展】
完成本p172页复习题第9、11、14题
【堂作业】本p172页复习题第6、10题
整式
题2.1 整式时本学期
第 时日期
型新授主备人复备人审核人
学习
目标(1)了解单 项式 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
(2)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重点
难点重点:单项式及单 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
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难点:单项式概念的建立
流程师生活动时 间复备标注
一、导入新
回顾:先填空,再请说出你所列式子的运算含义。
1、边长为x的正方形的周长是 。
2、一辆汽车的速度是v千米/小时,行驶t小时所走过的路程为 千米。
3、 如图正方体的表面积为 ,体积为 。
4、设n表示 一个数,则它的'相反数是
看前图,尝试回答3 个问题
在小学,我们学过 用字母表示数。我们 可以用这种方法回答上面的问题。在本还会看到,我们不仅可以用字母 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和数量关 系,而且还可以将这样的式子进行加减运算。这些内容将为下一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打下基 础
二、新授
1、自学第54--55页,回答下列问题
完成思考的4个问题
什么是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次数?举例说明
归纳小结:数或字母的积的式子叫做单项式,单项式中数字因数叫做单项 式的系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 项式的次数。
注意:单项式表示数字与字母相乘时,通常数字写在前面 ;系数、指数为1时,常省略不写。
完成56页练习1
2、自学第55页例题,回答 下列问题
独立完成例题,后订正答案
同一个式子表示的意义是否相同?
归纳小结:用字母表示数后,同一个 式子可以表示不同的含义。
3、完成56页练习2
三、堂达标练习
59页习题1
四、堂小结
1、单项式、单项式系数、单项式次数的概念
2、在找单项式系数、次数 时需注意什么 问题?在写单项式时需注意什么问题?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可以互相转化。2.使学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过程与方法:
1.体会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可以互相转化的思想。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态度。
重点准确迅速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材提示:
本节课是学习有理数减法的第二课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首先通过探究的方式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借助于已有知识,体会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可以互相转化的思想,如何省略加号,并且还要正确掌握省略加号后它们表示的是哪些数的和,强化混合运算的准确性。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阅读教材23-24页。
(二)、导学练习[活动1]:学生课前自主完成。 1.减法法则: ,用字母表示为:
2.计算(1)1-5= (2)8-11= (3)6-9=
(4)9-(-9)= (5)(- )-(- )=
[活动2]:学生先课前自主,然后在课堂上一起和大家交流讨论。
1、红星队在4场足球赛中的战绩是:第一场3:1胜,第二场2:3负,第三场0:0平,第四场2:5负。红星队在4场比赛中总的净胜球数是多少?
2、一20十3十(十5)十(一7)(读作 , , , 的和 ) 3、 计算:(一20)十(十3)一(一5)一(十7). 注意:在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时,应该先将减法按规则统一成加法后再计算;第一个数前面的一常用括号括起来,但熟练后,第一个数带负号时,通常可以不用括号手起来。 4、 计算在做有理数运算时,易出 符号错误。
计算:(1)(一5)一(一4)一(十1)=(一5)十(一4)十(十1)
=(一9)十(十1) =一8
(2)(一7)一(十4) 十(一8)十(一3)一(一8) =一7十4一8一3一8 =一22. 以上两个小题均有错误,指出错在哪里,并改正。 [学法指导:有理数混合运算,只有将减法按规则统一成加法后,才能省略加号,而减号不能省略。在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中,当我们把减法转化为加法时,为了书写简便,常常省略加号和括号。] 5、分别指出下列两个式子的读法,表示那些数的和,并计算: (1)8一7十4一6 (2)(一8)一(十4)十(一7)一(十9)。
(三)自学疑难摘要:
自主学习小组长检查等级 等,组长签字
二、合作探究
计算:1、-5+3-2 +6+7-8-9; 2、-0.5-(-3 )+2.75-(+7 )
3、 4、
[学法指导:在完成以上计算题时,一定要注意当把 减号变为加号时,减数必须变为原数的相反数,再利用加法法则进行计算。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时,当减法转 化为加法后,可以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这样可以使运算简便。]
[小组活动:1.在进行小组交流时,各位组长一定要注意每一位组员,看他们是否掌握了减法法则,特别是交流一下如何把减数变为原来的相反数。2.特别小心在省略加号时是否正确。3.组长注意自己小组到黑板上交流的任务,安排好展示的人员,督促大家掌握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三、展示提升
1、每个同学自主完成二中的练习后先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2、每个组根据分配的任务把自己组的结论板 书到黑板上准备展示。 3、每个组在展示的过程中其他组的同学认真听作好补充和提问。
四、反馈与检测
1.计算:(1)(-41)-(-18)-(+39)-(-72) (2) 2.活动与探究:23. 1 D3 +5D7 +9D11++97D99= 。 [学法指导:这个环节的处理方式是第1题在课堂上完成,第2题在课外由组长主持,进行探究活动,进而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
五、课后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