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师关于田园课程培训心得体会(通用3篇)
20__年11月15日星期天,我有幸参加了游老师如何运用《幼儿园领域整合课程》的讲座,本次活动从大体到细微之处都讲述的非常到位,游老师适时的提问也让教师们参与到思考的浪潮中去,使之更易同化,让我对于幼儿园领域整合课程有了全新的了解。以下浅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1、理念的转变;
2、教育主体与客体;
3、正视教育者;
4、教学技能的专业化。
一、理念的转变
基于传统观念的束缚,亦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很多时候,我们老师会进行填鸭式教育,而这恰恰泯灭了大多数孩子学习求知、探索的热情。
现下如何把这种理念转变过来,才是我们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1、教育需要求变、求新,而教育离不开教育者,所以教育者的改变需要有心,只有抛开传统观念,用心去思考,才能有真正的突破。假如教育者本身没有求知的欲望,没有精益求精的精神,那教育理念对她而言无非是空谈。
2、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息息相关,哪一部分都是不可或缺的,然而,多数时候幼儿园、幼儿老师为了使家长满意,总是不断地去迎合家长,导致幼儿园教育呈倾斜状态。所以,我们应该制定一个明确的大方向,是让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不是只注重智。
3、玩中学、学中玩,很多老师担心学的时间少了怕学不到,所以不断地在活动中说,确实老师是说了很多,孩子们现下也学会了,但明天呢、明年呢、往后的任何一个日子里,他能记住吗?!不,这些会很快地被他遗忘在角落里,孤零零地等待着被它的主人从脑海中删除。整整十年过去了,我却还记得语文老师给我讲的《小桔灯》,因为当时她并不是只叫我们读,而是陪我们玩游戏,最后每个人还用桔子做了一盏小桔灯。而物理老师叫我们背的什么物质,早已消弭于漫长的时光里了。
二、教育主体与客体
教育主体一般指教育者,教育客体一般指教育者的对象也就是受教育者。但现在很多老师会进入一个误区,那就是单一地只做教育主体,而忽视了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现在的问题就是在活动当中,如何定位自己的主客体?
1、其实我是一个“学生中心论”的支持者,因为假如儿童的心理没有受到威胁的话,他们是会自然而然地显示出自己的探索行为,所以在一些探索活动当中,做为教师就可以充分给孩子时间、空间,让其自由地去探索、发现!
2、但有一些认知活动,比如“安全过马路”,这时候教师就要做为主体,给幼儿直观地展现如何安全过马路,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危险性以及直面的后果。这便是客体主体之间的转化了。
三、正视教育者
幼儿园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幼儿教师流动性大,那是因为每个人都懂得权衡利弊,幼儿教师自然也不例外,她们会选择离开,无非就是物质得不到满足,要么就是精神得不到满足。走在一线的是幼儿教师,她们必须承受并接受多方的压力,然后不断地把这种压力转化成向上的动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地很好地成为孩子与自然、与世界、与社会之间的媒介,幼儿园教育才能够推上巅峰。
而现下我们的盲区是,如何去转化这种压力?
1、首先我们得正视教育者,幼儿老师并不仅仅是一个职业,是的,她还是启蒙老师,你需要给孩子打开世界的窗,让他自己绘制缤纷绚烂的空间,这就是你应该肩负的责任。
2、扪心自问你真的喜欢孩子吗?你真的喜欢这个行业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很好,你一定可以很快地转化各方的压力。相对地,如果答案是摇摆不定或是否定的,那就要请您认真想想了。这就相当于目标,当你的目标明确,就算经过曲折的道路也定会到达终点;如若目标模糊、或是根本还未确立,一味地往前走,迷失是必然的。假设幼儿教师都迷失了,又何谈幼儿教育呢!
3、幼儿教师所带领的一班孩子都是个体,他们是一个家庭当中不可或缺、备受恩宠的家庭小成员,他们的家人非常爱他们,所以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受到老师的爱护,能得到老师的肯定,自然会给老师提许多看似无理却是出于爱的要求!要知道我们也曾被自己的家人这样爱过,这样想的话,你会感觉更轻松一些,只要好好与家长沟通,共同用好的方法去教育孩子,那样便足以了!
四、教学技能的专业化
当教育者本身的理念与观念形成以后,自然会去考虑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而现在要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教学技能呈现细化状态?
1、互动:要想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首要的就是先得有跟孩子互动的意识。因为与孩子们之间的经验分享与交流,孩子会更有兴趣参与。而且在互动过程中教师会贯穿幼儿情感、认知以及兴趣能力的培养,使幼儿更易去接受。
2、自由探索:我们老师应该做的就是在活动当中,引导幼儿化被动为主动,以此来提升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致,激发幼儿探索的精神,真正体验到活动的乐趣所在。
3、情感的贯穿:我们每一个老师所组织的活动都有其不同的目标,那自然会有其不同的情感走向,所以教师本身应该以多样形式把这种情感贯穿其中,使得活动不仅能达到显性目标,还能达到隐性目标(一般是指情感方面的目标)。
最后,通过此次的讲座,给我的感触很深,尤其游老师会抛出问题让我们去思考、去解决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我尤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行进在幼儿园一线的老师们,如果想要求变、求新,那她在路上必定会荆棘重重,所以我们都应该在每一日的活动中认真对教学材料深入地进行分析,对孩子们的心理状态要拿捏准确,再通过不断地实践、不断地积累教学经验等等,这些才是促使我们教学专业化发展的最佳途径!
今天上午,培训主题是鹿城区教师培训和科研中心朱力老师主讲的《微课程理性思考与实践应用》。
原来以为又是一套我听得懂却没法做的理论和技术,原来以为所谓“微课程”就是指用较少时间完成一个主题学习。朱老师的讲座给我带来震撼,让我觉得自己是那只“井底之蛙”,让我感觉到信息时代学习方式的不断转变,教师真的还要知道多一点前沿的教育技术。
首先,微课的概念。朱老师给我们几个似是而非的选择,然后给我们看了几个微课视频,由此得出微课的几个特点:时间短(不超过10分钟,一般6分钟),内容聚焦在一个知识点,用视频方式(流媒体),对象是一个学生。通过具体例子告诉我们为什么。当然,也有些内容不适合用来做成微课:过程重要的知识点,需要合作互动生成的教学内容。
朱老师给我们欣赏了好几个微课,包括语文、数学、教师教育的,这些短短的视频符合了我们注意力集中的规律,用生动的语言、图片带给我们愉悦的学习过程,试想孩子怎么能不喜欢呢?特别是学习能力较差的孩子,他可以一次一次地看,直到学会为止。
以前我觉得制作微课很难,对我来说太不现实。可是,朱老师告诉我们,制作微课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可以把ppt直接转化成视频,可以用手机和摄像机来拍摄,可以用录屏软件来制作等。最好的是我们用手机就能拍摄制作简单的微课。内容也不是我以前以为的那么难,可以是一道作业中的难题、一个关键的知识点、一个易错的地方、一种操作的方法……家长接收也很方便,可以直接用手机微信平台查看,或者发到视频网站上看。
微课,小而不简单。我要尝试着把它带入我的教学,让数学学困生也爱上数学!
近一段时间,我参与了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培训的观点清爽隽永、思维的触角纵横腾跃。
“校本课程”这个概念,依据我的理解,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特性化,即学校和老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建,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须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老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特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我感到,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
1、打破校本课程的神奇感。不少老师把校本课程看得很神奇,其实,很多学校已开设的选修课、活动课就具有校本课程的性质,只是学校和老师对校本课程开发还处于无意识状态罢了。也就是说,很多学校往往有校本课程之“实”,而无校本课程之“名”。校本课程是开放的、多种多样的。如探讨型课程、自愿报名开设的体育课选修(乒乓球、篮球等)。可以说,学校里的课程都有校本课程的成分。因此我们说,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它并不神奇,也不是高不行攀的。
2、消退开发校本课程影响升学率的担忧。近年来,中考试题命题正在向实力化、素养化、特性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各学科考试更体现了这一点,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和方向正是发挥学生的特性和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开发校本课程不仅不会影响中考升学率,反而会促进中考升学率的提高。我们应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对待升学率,我们的策略是“不为中考,赢得中考”,满足的升学率应是素养教化的结果,而不是片面追求的目标。
3、老师会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得到培育、熬炼和提高。老师参加课程的目的是使学校课程更加适合学生的.须要,促进学生最大程度的发展,但就老师本身而言是确立老师即探讨者的信念,在课程开发的实践过程中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所以老师参加课程开发不仅是编制出一系列的课程文本,更重要的是参加课程开发过程本身。从校本课程开发角度而言,为了有效地推动新一轮的基础教学课程改革,老师必需具备课程意识,形成相应的课程观念。老师和学生在肯定程度上可以开设和选择自己感爱好的课程。这样就为学校特色的形成,学生不同爱好、特性和特长的发挥留下了空间。将与课程有关的决策重点从原先的“上意下达”的方式转变为老师之间的“探讨”方式;老师既是教学的实践者同时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探讨者,因而大大增加了行动探讨的意识和实力。
4、课程观念要更新。由于绝大多数老师原来所学的教化学是没有课程论的教化学,加上“校本课程”这一概念在我国正式运用的时间并不长,因此,老师对校本课程的相识难免存在一些偏差。另外,学校、老师和学生过分依靠和迷信统编的教科书。这种传统的思想上的习惯势力与校本课程的现实需求之间存在的强大的反差和深刻冲突,将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带来观念、制度层面上的阻力。如何尽快变更这种状况,将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5、老师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学问和技能的提高。校本课程开发中系统的规划、理论指导和实践性探讨非常缺乏,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如何不断强化学校和老师的课程意识,提高学校老师、领导的课程开发技术,使之有课程改革的正确意识,有课程改革的愿望和动力,有开发校本课程所必要的学问、技术和实力,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条件。
6、缺乏课程专家的指导,在肯定程度上存在课程开发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是课程开发走向科学、规范、完善、发展的瓶颈。
7、须要强有力的校内、校外的大力支持。即良好的校内沟通,给老师足够的自由时间和空间,良好的安排组织,可用的教化资源方面的信息,外部参照系,课程理论与技术指导等方面。为老师尽快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做好条件上的支持和打算。
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教化迎接新世纪挑战的一种回应,是学校充分发展办学优势和特色,主动参加国家创新工程,促使学生和谐发展继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培育和造就“创建新世纪的人”的一项基本建设。它能使学生在课程的自主选择和特性化学问的驾驭过程中形成更多更广泛的实力,更好地相识学习的价值,塑造健全的人格,学会生存。
Copyright (C) 混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