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观摩课听课教学心得感悟三篇

教师观摩课听课教学心得感悟(通用3篇)

教师观摩课听课教学心得感悟 篇1

我非常荣幸的观摩了山西省20xx年度基础教育信息化音乐课“十佳教师”现场评选活动。感谢学校给予我这次值得珍惜的学习机会!

这次活动是由省电教馆承办的,参赛的20多位老师都是上半年在各个地市经过过五关斩六将层层选拔出来的优秀选手,我们学校的成妮霞老师就是这次参赛成员中其中的一员。观摩教师共有200多人,来自全省的同行们济济一堂,舍不得放弃任何一节课,大家每天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品尝着各具特色、独具魅力,不同风味的音乐课。现在我就简单的和大家分享我的一些感受:

本次比赛中音乐课的共性:

一、把握要素,突显“音乐”的课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课堂曾经由传统的重视技能训练、忽视学生主体感受转变为更多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强调主体参与。于是,一些新的教学理念渗透于各种教学形式与方法之中进入了音乐课堂。然而当教师们过多地把目光投入到新理念的运用,把精力放在教学形式的设计上,势必也陷入了一定的“误区”,即更多花样的教学形式成为空洞的“花架子”,缺少了明确的教学目标的投放与落实,学生在热热闹闹的课堂中并无多大收获。

而在本次的评比活动中,没有了过多“华而不实”的师“导”生“演”,课堂中呈现更多的是教师引导下师生对教材中音乐要素的细致深入挖掘,如:每个作课老师很注意在学生的每一次聆听都有明确的目标投放,让学生在多次的聆听中逐渐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每一个重点与难点的处理都依据教材内容从音高、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入手加以突破,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因此可以说,如今的音乐课堂,已经过了“死板”的传统模式,“热闹”的改革模式,到了一个新旧融合的探索阶段,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新课标指导下重视对音乐课堂中音乐性的挖掘,体现以新的课改理念指导教学、以灵活的设计实现目标,形成了一种“明线”(形式)与“暗线”(目标)有效结合、相辅相成的新思路。在这种思路指导下,学生在音乐课堂上不再是盲目地表演,教师也不再是一味地无的放矢的表扬,而是在教师巧妙设计的活动中一步步走进音乐,师生共同在一次次音乐感受中获得新体验。相信,从这样课堂走出来的孩子,会一天天地更加热爱音乐,更加懂得音乐,更加愿意创造音乐。

二、独具匠心,营造生动“和谐”课堂

本次参赛课在“体现音乐性”这一总的思想指导下,教师的创新思维得到了了充分的展示。如:某老师的三年级唱歌综合课《小骆驼》。课前教师做了精心设计与准备,将歌曲演变成故事的形式分段呈现给学生,新颖有创意,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在接下来的歌曲学唱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多次的聆听与范唱,而每一次都突显了音乐性上的挖掘,投放不同的教学目标,特别是歌曲处理环节作课老师不是简单的告诉学生用怎样的情绪,怎样的速度,怎样的力度演唱,而是结合生活经历让学生亲身去感受去体验歌曲的情绪,巧妙解决教学重难点,不留痕迹、浑然天成。再如《打字机》作课教师随音乐同步进行图形谱板书,将视觉、听觉进行有机结合,将音乐结构进行巧妙展示,给学生呈现了清晰的“音乐地图”,给听课教师留下了深刻印象。还有《蝈蝈与蛐蛐》歌曲中细微的音乐要素很多:倚音、反复记号、休止符、强弱力度处理、同一字长短音,是否拖腔处理对情绪表达的影响等,作课老师都做了点拨引导和艺术的处理。尤其是教师生动形象的形体模仿、声情并茂、挥洒自如的演唱让歌曲更富特色,极具感染力。学生在轻松诙谐的气氛中情趣倍增、积极投入,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也给了大家难得的精神享受。

本次比赛中,也出现了几节有深度、有层次、有内涵的音乐欣赏课。如:《孤独的牧羊人》、《新疆是个好地方》……都体现了音乐教师创新的思维、扎实的基本功、对音乐作品良好的理解和驾驭能力。

三、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画龙点睛”

我们不能否认音乐课件对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激发学习兴趣有积极作用,然而并不是任何音乐、在任何一遍的欣赏时都适宜用教师给赋予的形象意义加以解释。音乐课堂中对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是“画蛇添足”还是“画龙点睛”,效果也是各不相同。还音乐以本身的不确定意义,给学生更多聆听的机会和想象的自由,或许才是音乐所应该展示给孩子们的独特魅力。

这次作课老师大多都本着课件服务于课堂的宗旨,本着实用的原则,利用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巧妙地解决了歌曲的难点,既美观又实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适当,不但使课堂增色,也给我们观摩教师们带来美好的享受和深深的启发,所以在多媒体课件运用的问题上,一位专家评课时的几句话让人印象深刻:“课件的运用分三种情况:(1)必须用——即去掉课件便达不到好的效果。(2)可用可不用的课件,我们就可以不用。(3)用课件来解释音乐的做法根本就不可取。

四、专家点评,明确音乐课堂思路

本次观摩活动令人印象深刻,获益颇丰的还属比赛后的专家点评。4位专家针对参评课的点评和建议,可谓提纲挈领、一语中地。总结如下:

(1)教学目标应紧紧围绕学生来设定,教学过程紧紧围绕目标来展开。(变‘通过教学使学生……’为‘学生能够……’)

(2)备课时应反复琢磨,多唱、多听音乐作品,突显“音乐形象”,把握“音乐要素”。

(3)设定的问题应该突出“音乐”性,要实际。

如有些问题让学生摸不着头脑:

师: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生:热爱劳动……(音乐形象把握不准。)

师:这段音乐告诉我们什么?你听到了什么?

生:……(不着边际)

(4)对歌词挖掘很深,却忽视了对音乐要素的挖掘。如:“休止符”对表情达意的作用;节奏、旋律的对比呼应等都应是把握的要点。

(5)不要太过重视教学环节而忽视了教学目标的完成程度。如部分课堂歌曲完成不好,学生展现太少,只因被其它活动冲淡。“自己唱歌才是最好的体验!”

(6)欣赏课应培养学生一种认真聆听音乐的习惯。

(7)音乐应该是“听”出来的,是一个从感性(声音)——理性(谱例)——感性的过程。

(8)创编活动可有一个特指的范围,避免整首歌曲的创编。用“lu”“la”等模唱时要适当,因为对于学生来说相当于新学了一首歌,难度过大。

(9)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有待进一步突破和创新。可超越教材内容、追求多样化的课堂。如:纯粹的乐理课、音乐家故事课、不用课件的课等。

(10)关注乡土教材利用、突出地域特色。

(11)教师专业基本功及业务素质有待提高。如:键盘(出现音不准、和弦不对的情况)、声乐、语言的修养(语言不丰富、情感不到位等情况)。

(12)应当注意的教学细节:

避免教师一遍一遍地跟唱;起拍时手势、语言等要干净,不要重复;多媒体画面太花哨,会影响听觉;避免过多专业术语的运用(太成人化);刚学会歌曲时不要马上用伴奏带;避免和学生太过亲昵的肢体接触;教师无意的走动、活动、转身等不要破坏了音乐营造的意境……

教师观摩课听课教学心得感悟 篇2

金秋十月,我有幸观摩了临沂市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活动,此次活动有低、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每一堂课都具有学习意义,每一个教师的精心展示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对于我,无疑也是醍醐灌顶,收获颇多。现将学习心得如下:

第一,注重语文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庞艳丽老师在《纸船和风筝》这课中吸收了新的教学理念,但没有忘记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文训练,在教学中,她不但体现了新的理念,而且始终注重语言文字训练,既活又实。在导入新课的第一个环节,庞老师注意了纠正学生读音,“筝”字单独出现时读一声,而与“风”组成“风筝”时读轻声。这个知识老师没有单刀直入地引入,而是请学生读课题,学生自己就读正确了,教师借机提出如果这个“筝”字单独出现读几声?这样这个问题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课文中出现了“漂、飘”,一个是风筝飘在空中,一个是纸船漂在水里。庞老师抓住这两个音同义异的字进行语文训练,出示两个句子后,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借机引导“飘”带风字旁和风有关,是指飘在空中,而三点水旁的“漂”和水有关,指漂在水里,庞老师小结时指出汉字独有的魅力,引起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好奇和热爱,进行语文的熏陶。

第二,教师底蕴深、素质好。这次活动,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教师抑扬顿挫的语言以及站在讲台上激情四射的表现力。例如《称赞》这节课,除了教师对这节课的设计上有独特见解之外,留给我印象更深刻的是王华静老师优美生动的语言。四十分钟过去了,让人觉得意犹未尽。同时在每节课上都能看出,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教学功底。对教学重难点的机智突破,对学生回答的巧妙评价,使课堂变得生动而又扎实,真正成为师生和生生真实交往的空间。

第三,注重引导学生朗读。大部分老师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朗读,利用各种形式进行朗读指导,使学生乐读、会读,能读好。但决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例如高年级的《慈母情深》这课,先让学生深情并茂的体会母亲挣钱不容易,然后带着这种感受再读,再体会、再读。学习中还穿插着默读、示范读、分角色读等,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的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层次非常清晰。

总之,这次的听课我学到了很多,也反思了很多,最让我感触深刻的就是老师自身应具备的高素质,这对于课堂教学极其重要,也可以对学生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向提升自身素质方面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洗尽铅华始见金。

教师观摩课听课教学心得感悟 篇3

今天,区教研室在实验小学组织了初中英语新教材听评课活动。听了三位年轻老师的三节课,我受益匪浅。我从中体会到各位老师上课的独到之处,感受到她们上课的不同魅力和风格。回顾这几节课,整体而言,我认为有以下这几方面处理的相当到位:

一、教师们上课节奏清晰、明快,整个课堂驾驭能力非常强。尤其是__老师的课,整个课堂有张有弛,学生始终处在高度兴奋、高度思考运转的状态。

二、教师上课立足点高,目标把握明确,整堂课重在文本,然又不局限于文本,而是根据学习知识掌握情况,合理开发和生成课堂资源,让学生的学习在把握文本的基础上,有效的扩展开去。学生有效的从“学英语”水到渠成的转变成“用英语”。教师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切实让学生“活”用英语,用“活”英语。

三、上课时,教师很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每节课,教师的情感到位,激情饱满,在情感处理上,又不象演员那样只注重自己的情感渲染,而是通过自己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给学生学习的安全感和开口表达的欲望,达到有效激活课堂气氛和同学之间默契配合的效果。

四、课堂上,教师节奏控制得当,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没有松懈的机会。整节课教学内容充实,学生学习紧张、明快而且轻松、活泼。传感给每位听课教师的是这种感觉。学生不是被“逼”着学,被“牵引”着学,而是学生切实想学,想表达。

五、另外,从这几节课中可以看出教师的职业道德也很高,在教学中能真切感觉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和互相之间的理解与尊重。他们都是在用心教,用心与学生交流,所以学生积极性高,学习很有热情。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