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雪》古诗(优秀11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

《对雪》古诗 1

古诗原文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群山雪不到新晴,多作泥融少作冰。

最爱东山晴后雪,却愁宜看不宜登。

译文翻译

只知道寻觅胜景而忘了天寒,偶立在春风中夕阳晚照之间。

我最喜欢那东山晴后的雪景,软红的光芒里涌来座座银山。

东山的积雪留不到天放新晴,多成了湿润的泥土少许成冰。

我最喜欢那东山晴后的雪景,发愁适合观赏而不适合攀登。

注释解释

东山:指作者家乡的山。

逐胜:寻觅胜景。

银山:形容雪后东山如银山。

群山:指东山。新晴:刚放晴的天气。

泥融:湿润的泥土。

创作背景

这首诗约作于宋宁宗庆元(1195—1200)年间,当时作者年老退休,隐于家乡吉水,某个春日东山有晴后雪景,作者赏而作此组诗。

诗文赏析

这组诗的题目直接言明“最爱”,表达情感取向。第一首诗描写了东山雪后阳光朗照的美丽景象。这首诗作于早春,天气乍暖还寒时候。东风轻拂,万物开始复苏,四山开始挣脱冬日的枯黄,泛出片片青绿。诗人整日都在追逐那一片片青绿,早已忘记了早春还有丝丝寒意。在春风夕照间停留,环顾群山,原来此刻最美的是东山上那一片雪。

第一句“只知逐胜忽忘寒”,写自己因为只顾着追逐寻觅胜景而忘记了寒冷,第二句“小立春风夕照间”写偶尔在春风中站立,在夕阳中放眼赏看美景。这两句写诗人不惧寒冷,寻觅美景,立于风中,在夕阳中欣赏美景的形象,把一个因爱美景而不顾寒冷的“痴人”形象展现出来。

第三句“最爱东山晴后雪”直言自己最喜爱东山天晴之后的雪景,而第四句“软红光里涌银山”则为全诗最妙的景语。其中“软”字写出白雪映照下的夕阳红光,是那么的柔和细微,赋予夕阳光芒以形象的触觉,写出了夕阳的无限美好。另一个“涌”字则把白雪覆盖的群山在夕阳之下闪耀光芒,在视觉上产生向自己涌动而来的动态感描绘出来,有化静为动的奇功。

第二首诗描写了阳光照耀下东山积雪消融的。景象。随着时间推移,东山上的雪渐渐消融,多是变成了湿润的泥土而少许成冰,而这时还没到新晴之时。这就是前两句所写,不仅很好承接上一首点出雪后消融的景象,而且为下面“宜看不宜登”讲明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第三句,这句“最爱东山晴后雪”在前首同样的位置就出现了,而再写一次就进一步表现了对东山之雪的喜爱,这样的情感是非常有力的。但略不同于前首,这句话的是带有些许愁意的。第四句直接点出了愁,作者所愁的是“宜看不宜登”,可以远观而不可登攀近赏,对于作者来说却是十分失望的,而且其中又隐含着对白雪消融掉的可惜。

十二节气大雪古诗 2

《行路难》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塞下曲》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终南望余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观猎》

(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雪》

(唐)罗隐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对雪》

(唐)高骈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

《戏答元珍》

(宋)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夜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梅花引荆溪阻雪》

(宋)蒋捷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雪》

罗隐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雪诗》

张孜

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

其中豪贵家,捣椒泥四壁。

到处爇红炉,周回下罗幂。

暖手调金丝,蘸甲斟琼液。

醉唱玉尘飞,困融香汁滴。

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

《江雪》

柳宗元

雪压冬云白絮飞,

万花纷谢一时稀,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独钓寒江雪。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湖心亭看雪》

明代·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雪望》

清·洪升

寒色孤村幕,悲风四野闻。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鸥鹭飞难辨,沙汀望莫分。

野桥梅几树,并是白纷纷。

《雪晴晚望》

唐代·贾岛

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

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

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雪里梅花诗》

南北朝·阴铿

春近寒虽转,梅舒雪尚飘。

从风还共落,照日不俱销。

叶开随足影,花多助重条。

今来渐异昨,向晚判胜朝。

《对雪》古诗 3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色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会学习古诗的方法。

3.会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古诗的方法步骤。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冬天来到了,慈祥的冬爷爷又快给咱们送礼物来了。他的礼物十分神奇,会使光秃秃的枝条一夜间开满美丽的白花,会使绿油油的麦苗一夜间盖上一层厚厚的'棉被,同学们说这礼物是什么呢?(生答)咱们是中原的孩子,见惯了平原的雪景,那么江上的雪景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江上雪景的古诗--《江雪》。(板书)

二、初读课文,正音辨字。

1.学生轻声自由读全诗,再指名读,齐读全诗。

2.出示投影片(1)。(辨析字形:蓑笠 钓鱼 孤独)

让学生举例加点字与何字相似。(衰钩狐)

三、学生析题,教师简介作者。

1.《江雪》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 他对江上雪景的描绘是不是和我们谈的一致呢?下面我们就学习这首诗。

四、精读,理解诗句。

出示诗句卡片(千、张)边贴边读。(领读——自由读)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学生齐读此句,逐句理解,试译全句,可自学可讨论。

(2)检查自学效果,学生订正补充。

千山是什么意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绝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 鸟飞绝的意思是什么?

指名意译此句的前半句。

径是什么意思? 你是从何处知道这个字的意思的?万字是否就是一万呢?

人踪什么意思? 灭什么意思?选义项(消灭、熄灭、消失)。

指名意译此句的后半句。

(3)让学生思考品味:该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冷清、寂静、凄凉的画面,)

让学生读、思、议,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品味。

(4)指导朗读。(由画面、感情启发到语气、语速、停顿、重音)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5)过渡到第二句。

大自然中可 然而,现在连山林中都没飞鸟,连路上都没有行人,你说这天气怎么样?这样的天气环境给人一种寂静、冷清的感觉。在这样的环境中,有没有人呢?请自学第二句。先逐字理解,再理解整句意思。(生自学)

(6)⑥检查自学效果。

学生齐读此句,逐一提问对以下宇词的理解。

孤、舟、翁、独。学生如果回答正确,则追向其理解的思路,启发其他学生知识的迁移。

难点理解:钓寒江雪是什么意思?有人钓雪么?从而让学生理解雪置于句尾原因;A.为了押韵,B.突出环境恶劣,C.点题。

(7)指名意译第二句,学生互相纠正补充,教师最后总结。

(8)学生思考、讨论、回答;第二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老翁孤舟独钓的图景)

(9)指导朗读。(除语气、语速、停顿、重音外,寒字的颤音要读出来,以符合其凄凉、冷落的感情,师示范)

孤舟/蓑笠/翁,独钓/塞江/雪。

再让学生反复朗读全诗,以体会感情。

五、品读,体会诗句深意。

1.启发学生再次品读想象这首诗的第一句所描绘的画面,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受。(由人鸟绝迹可以想象环境的寂静,给人的感受是清冷、凄凉)启发学生再晶读咀嚼第二句诗,在人鸟绝迹的环境中,在雪花纷飞的寒冷江面上,一个孤独的老人独自垂钓的画面,又给人以怎样的感受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觉得这位老人有着怎样的精神品质?(让学生读、思、议、发言)

其间可启发学生求异思维:

(1)在寂静清冷的环境中独自垂钓可见其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2)在这样寒冷、静寂的大江上却能独自垂钓,也可以看出这位老人坚强不屈的性格,透出丝丝生气。诗言志,这也是作者的心境,作者的自喻。

2.配乐范读,生闭目想象画面,再次体会诗的意境。

3.出示幻灯片(2)(本诗画面)。生口述画面内容,意译全诗(语言训练)。再指导背诵,默写全诗。

六、总结学法。

让学生回忆后回答学习《江雪》的过程,再出示幻灯片(3):

A. 解题,了解作者。

B.朗读,弄准字音。

C.讲析,试述句意。

D.晶读,体会诗境。

E.赏读,背默全诗。

七、默写《江雪》一诗。

《对雪》古诗 4

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轩辕台:相传为黄帝擒蚩尤之处。

唐李白《北风行》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回风:回旋的风。

唐杜甫《对雪》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指直:手指僵直。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云晴鸥更舞,风逆雁无行

无行:不成行列。

唐杜甫《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唐杜甫《公安县怀古》

斜阳疏竹上,残雪乱山中

唐韩翃《褚主簿宅会毕庶子钱员外郎使君》(一作张继诗)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唐韩愈《李花二首》:;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拏。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釣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

肃杀:严酷萧瑟的样子。

唐吕温《孟冬蒲津关河亭作》

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叫:风声如吼。

唐孟郊《苦寒吟》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

关于大雪的`古诗 5

大雪是入冬后第三个节气。《三礼义宗》记载:“大雪为节者,行于小雪为大雪。下面我们来看看关于大雪的古诗,欢迎阅读借鉴。

一、雪晴天地一冰壶,竟往西湖探老逋,骑驴踏雪溪桥路。——元·杨朝英《水仙子·西湖探梅》

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

三、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四、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五、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马致远《寿阳曲·江天暮雪》

六、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七、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唐·白居易《夜雪》

八、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九、朔风吹雪飞万里,三更蔌蔌呜窗纸。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陆游《夜大雪歌》

十、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陈毅《青松》

十一、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唐·杜甫《绝句》

十二、烟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吴淑姬《长相思令·烟霏霏》

十三、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卢梅坡《雪梅·其二》

十四、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其一》

十五、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纳兰性德《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

十六、水晶帘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层层雪。——杨基《菩萨蛮·水晶帘外娟娟月》

十七、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郑燮《山中雪后》

十八、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南北朝·鲍照《学刘公干体》

十九、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袁枚《十二月十五夜》

二十、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二十一、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孔平仲《寄内·试说途中景》

二十二、大雪北风催,家家贫白屋。——环山樵《薛宝钗·雪竹》

二十三、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

二十四、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宋代·杨万里《雪后晚晴》

二十五、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去岁江南见雪时,月底梅花发。——宋代·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二十六、天仙碧玉琼瑶,点点扬花,片片鹅毛。元·薛昂夫《蟾宫曲·雪》

二十七、三日柴门拥不开,阶平庭满白皑皑。唐·柳宗元《酬王二十舍人雪中见寄》

二十八、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唐代·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对雪》古诗 6

古诗原文

满地霜华浓似雪。人语西风,瘦马嘶残月。一曲阳关浑未彻。车声渐共歌声咽。

换尽天涯芳草色。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自是浮生无可说。人间第一耽离别。

译文翻译

满地凝结着寒霜,浓得像覆上一层白雪。人们立在西风中话别,瘦马也向着残月不断悲鸣。送别时,《阳关》一曲犹未奏完,离人就已出发了。咿轧的车声仿佛应和着歌声,在痛苦地呜咽。

天涯芳草青青的颜色已换作枯黄,可是,陌头上深深的'车辙依旧是我来时的模样。三句为前人未道之语。静安于是年春跟随罗振玉入京,数月后即奔丧回里。来去匆匆,情事已更,故深感人生之无常。这虚浮无定的人生,还有什么可说呢?在人间最令伤心的事莫过于离别了。

注释解释

霜华,此指严霜。因其每呈结晶状,故云。张祜《旅次上饶溪》诗:“秋竹静霜华。”

阳关,指《阳关三叠》曲。为古代送别的曲调。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谱入乐府,即以诗中“渭城”或“阳关”名曲。

浮生,《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老庄学说认为人生世事虚幻无定,故云。

耽(dān):指沉溺、迷恋;也有停留、拖延、延误的含义。

创作背景

光绪三十二年(1906)秋,静安曾奔父丧南归故里。这期间所写的诗词充满着悲凉的情调。本词写离别时的情景,残月出门,西风瘦马,词人不幸的遭遇加上他忧郁的天性,使他更感到人生的虚幻了。

《对雪》古诗 7

1、雨路无来应跋涉,雪眉闻说尚精神——宋·方回《喜冯伯田至》

2、书檠细雨,吟窗乱雪,井寒笔冻——宋·吴文英《宴清都·送马林屋赴南宫分韵得动字》

3、冬温思雨雪,稍久已复厌;祁寒人怨咨,千载语犹验——宋·陆游《雨雪兼旬有赋》

4、朔雪胡沙试此身,青罗便面紫狐巾——宋·苏辙《次韵子瞻相送使胡》

5、珍重玳梁香雪影,他生同认旧巢痕——现代·陈寅恪《甲午元旦题曾农髯丈所画齐眉绥福红梅图》

6、青春消霰雪,白日满山川——宋·张耒《感春二首其一》

7、何物清高称月台,雪天佳客照江梅——宋·曹彦约《仁季再赋亦再赋二首其一》

8、绿垂云叶重,黄映雪花轻——宋·王谌《次韵谢惠山村送水仙》

9、几日凝空雪未阑,江头乘兴一凭栏——宋·廖行之《江楼雪望》

10、无梅诗兴阑珊了,无雪梅花冷淡休——宋·刘克庄《梅花十绝答石塘二林》

11、去程暮雪留行客,回首春风有故人——宋·柴元彪《和克家侄谢周凤隐雪中留宿韵》

12、野迳孤横雪外枝,岁寒了不受春知——宋·方岳《即事》

13、春在前村梅雪里,一夜到千门——宋·毛滂《武陵春·正月七日,武都雪霁立春》

14、我亦放颠插残菊,不羞衰老雪盈头——宋·方回《九月三十日汉臣置酒次日有诗次韵》

15、春残江水匝江城,尚忆初来雪未晴——宋·方回《春残归思》

16、号风吹客袖,落雪舞蛮氈——宋·李石《沉黎四首其一》

17、江北江南寒气重,雪花如席蔽天来——元·王冕《素梅五三》

18、地下雷轰,山头水降,满地红尘雪——元·李道纯《百字令指中庵性命次序》

19、蛛丝近日应侵几,孤负虚窗照雪明——宋·姚勉《雪中雪坡十忆》

20、古色沙土裂,积阴雪云稠——唐·杜甫《送韦十六评事充同谷郡防御判官》

2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2、白雪蒙头卧佛庐,笔端亦解世间书——宋·王炎《和麟老韵五绝》

23、雪霜剥落中不槁,膏液下与灵泉通——宋·张镃《谢李仁父茯苓》

24、过鸟触翻枝上雪,飞鸦惊破树头烟——宋·郑会《分宁县斋》

25、薰风黑头初度,笑时世纷纭,舞雪歌莺——元·宋《春从天上来寿张惟健五月十六日》

26、恍然身在处,浑疑同泛,花舫波喷雪——宋·杨无咎《曲江秋》

27、雪里香梅,先报春来早——宋·欧阳修《蝶恋花·帘幕东风寒料峭》

28、况是老人头雪白,羞看红粉婵娟——宋·王炎《临江仙·思忆故园花又发》

29、雨昏烟暝增明,似积雪、枝间映绿——宋·赵师侠《柳梢青·聚八仙花》

30、雪深山路滑于苔,自跨青驴得得来——明·唐寅《题画廿四首其一》

31、柘叶飕飕雪意骄,檐头双兔遇归樵——宋·陆游《瑞草桥》

32、并刀翦水有佳致,月中聚雪无纖埃——宋·喻良能《参议李郎中惠示古律诗两巨轴次韵首篇奉酬》

33、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近代·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34、半生閒逸云无定,两鬓萧骚雪尚疎——宋·杨公远《初度》

35、金山杳在沧溟中,雪崖冰柱浮仙宫——宋·郭祥正《金山行》

36、春来何事尚凝严,一夜空庭霰雪兼——宋·吴芾《和朱文卿春雪韵》

37、明知喘疾有时愈,更寄斫雪加餐诗——宋·陈造《次韵程帅》

38、忽见天山雪,还疑上苑春——唐·张文琮《相和歌辞·昭君词》

39、溜匙即此知翻雪,枵腹何由更隐雷——宋·阳枋《喜雨贺黄叔厚判县》

40、莫辞终日,舞腰重看回雪——宋·王之道《念奴娇·和鲁如晦中秋》

41、恰是使君诚意足,带将腊雪赴荆南——宋·叶适《题阎才元喜雪堂》

42、皇穹雪冤枉,白日开氛昏——唐·李白《书情题蔡舍人雄》

43、酒,浩然踏雪,只解吟诗——元·刘敏中《沁园春题户部郎完颜正甫舒啸园,仍用卢齐》

44、钟陵风雪夜将深,坐对寒江独苦吟——唐·韦庄《钟陵夜阑作》

45、妙拟轶仇池,润未下雪浪——明·沈周《图琴川钱氏沁雪石》

46、八风卷地翻雷雨,万甲从天骤雪騣——宋·萧敬夫《句》

47、风雪夜防塞,腥膻朝系胡——唐·曹松《塞上行》

48、老妻对我啼,数仆环雪涕——宋·吴潜《谢世诗》

49、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0、向来雪云端,叶下百仞隍——宋·曾巩《宿尊胜院》

51、常欲雪幽冤,于时一裨补——唐·杜牧《李甘诗》

52、雪力平欺半月晴,东风今日始开冰——宋·杨万里《城壕冰泮》

53、白首岂期天上景,朱衣仍得雪中看——明·夏言《雪夜召诣高玄殿》

54、汉阳渡口柳依依,江风作花雪打衣——明·程嘉燧《清明舟中》

55、绝知嗣法一枝香,作意开堂嗣雪堂——宋·史尧弼《挽李提刑久善》

56、归来松下结草庐,卧对寒流雪山白——元·王冕《关河雪霁图为金陵王与道题》

57、却行百步方跃入,示免余踪留雪四——宋·司马光《穷兔谣二首其一》

58、酒醒山月欲侵楼,小摘园蔬雪满沟——宋·方岳《夜渴挑菜》

5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0、长松阅世傲雪壑,万牛回首山嶙峋——宋·释善珍《寿曾大监》

61、雪髯丹颊羽衣裳,真个是、神仙人物——元·刘敏中《鹊桥仙以纱巾竹扇为赵文卿寿》

62、巍峨卞山雪,凝冽不可向——唐·陆龟蒙《记事》

63、啮雪海上郎,履霜野中儿——宋·熊禾《探梅》

64、长忆追随,湖山好处,醉帽欹风雪——宋·韩元吉《念奴娇·再用韵答韩子师》

65、关河初落日,霜雪下穷冬——唐·黄滔《送友人游边》

66、荼醾蔓层雪,芍药欹重楼——宋·曹勋《山居杂诗九十首其一》

67、与君持此将安归,沧海雪山无尽诗——宋·陈傅良《再用韵呈德修》

68、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唐·李白《将进酒·君不见》

69、屯云渐对白玉斝,密雪欲犯黄金羁——宋·吴则礼《送曾公善赴定武》

70、苦被东风爱装景,借些红雪打阑干——宋·史弥宁《红雪》

71、雪每先秋降,花尝近夏生——唐·卿云《送人游塞》

72、寒正峭,东风似海,香浮夜雪春霏——宋·吴文英《汉宫春·寿梅津》

73、谁与幽人暖直身,筠笼冲雪送乌薪——宋·范成大《雪中送炭与龚养正》

74、赠我白雪弦,此意少人明——宋·黄庭坚《答余洪范》

75、耿恭也有孤高节,岂但苏郎齿雪来——宋·李龙高《竹梅》

《对雪》古诗 8

1、《白雪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李花二首》

唐·韩愈

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拏。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3、《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4、《南秦雪》

唐·元稹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

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

5、《夜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6、《苦寒吟》

唐·刘驾

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

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

7、《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8、《喜祖三至留宿》

唐·王维

门前洛阳客,下马拂征衣。

不枉故人驾,平生多掩扉。

行人返深巷,积雪带馀晖。

早岁同袍者,高车何处归。

9、《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0、《送卢员外》

唐·薛涛

玉垒山前风雪夜,锦官城外别离魂。

信陵公子如相问,长向夷门感旧恩。

11、《观猎》

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12、《终南望余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13、《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14、《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5、《北风行》

唐·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又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16、《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7、《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8、《学刘公干体》

南北朝·鲍照

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

集君瑶台上,飞舞两楹前。

兹晨自为美,当避艳阳天。

艳阳桃李节,皎洁不成妍。

19、《村雪夜坐》

唐·白居易

南窗背灯坐,风霰暗纷纷。

寂寞深村夜,残雁雪中闻。

20、《子夜四时歌》

南北朝·南朝民歌

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

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

21、《和乐天洛下雪中宴集寄汴州李尚书》

唐·刘禹锡

洛城无事足杯盘,风雪相和岁欲阑。

树上因依见寒鸟,坐中收拾尽闲官。

笙歌要请频何爽,笑语忘机拙更欢。

遥想兔园今日会,琼林满眼映旗竿。

22、《寒梅词》

唐·李九龄

霜梅先拆岭头枝,万卉千花冻不知。

留得和羹滋味在,任他风雪苦相欺。

23、《长安冬日》

唐·杜荀鹤

近腊饶风雪,闲房冻坐时。

书生教到此,天意转难知。

吟苦猿三叫,形枯柏一枝。

还应公道在,未忍与山期。

24、《独酌》

唐·杜牧

窗外正风雪,拥炉开酒缸。

何如钓船雨,篷底睡秋江。

25、《风雪中作》

唐·白居易

岁暮风动地,夜寒雪连天。

老夫何处宿,暖帐温炉前。

两重褐绮衾,一领花茸毡。

粥熟呼不起,日高安稳眠。

是时心与身,了无闲事牵。

以此度风雪,闲居来六年。

忽思远游客,复想早朝士。

踏冻侵夜行,凌寒未明起。

心为身君父,身为心臣子。

不得身自由,皆为心所使。

我心既知足,我身自安止。

方寸语形骸,吾应不负尔。

26、《商州客舍》

唐·孟郊

商山风雪壮,游子衣裳单。

四望失道路,百忧攒肺肝。

日短觉易老,夜长知至寒。

泪流潇湘弦,调苦屈宋弹。

识声今所易,识意古所难。

声意今讵辨,高明鉴其端。

27、《钟陵夜阑作》

唐·韦庄

钟陵风雪夜将深,坐对寒江独苦吟。

流落天涯谁见问,少卿应识子卿心。

28、《大雪歌》

唐·李咸用

同云惨惨如天怒,寒龙振鬣飞乾雨。

玉圃花飘朵不匀,银河风急惊砂度。

谢客凭轩吟未住,望中顿失纵横路。

应是羲和倦晓昏,暂反元元归太素。

归太素,不知归得人心否?

29、《奉和圣制元日大雪登楼》

唐·张义方

恰当岁日纷纷落,天宝瑶花助物华。

自古最先标瑞牒,有谁轻拟比杨花。

密飘粉署光同冷,静压青松势欲斜。

岂但小臣添兴咏,狂歌醉舞一家家。

30、《雪中忆李楫》

唐·王维

积雪满阡陌,故人不可期。

长安千门复万户。何处躞蹀黄金羁。

31、《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唐·王维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雪的。诗句

关于雪的诗句

写雪的诗句

关于大雪的古诗 9

《白雪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送卢员外》

【唐】薛涛

玉垒山前风雪夜,锦官城外别离魂。

信陵公子如相问,长向夷门感旧恩。

《观猎》

【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终南望余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北风行》

【唐】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又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对雪》古诗 10

仰望天穹,由白到灰如千万条流线交织,遥望山村,一串串脚印再延伸。顿时心中不免漾起一丝困惑,这脚印延至何方,通至何处呢?

漫步在茫茫白雪之上,踩者着印在雪地上的脚印,小心翼翼的去探询究竟……

远远望去,白雪下身穿一身蓑衣的他是如此醒眼,一动不动的屹立在皑皑的白雪之上。枯竹制成的鱼竿弯弯的垂在河面,花白的胡须被肆虐的北风刮起,他究竟是谁?

一次又一次提起鱼竿,一次又一抛下诱饵,可从始至终,直至他离开的那一刻,在我眼中,他没有钓到一条鱼,而当我满怀疑惑的问起时,这位慈眉目善的老人却信誓旦旦的说,他钓到了。

今天我终于明白过来,明白了他的言中言,他的情中情,在了无人烟的山村,这位老人独自垂钓,难道他真的不知道吗,此次他也许会空手而归,一无所获。然而不同的'是,他这次垂钓并不仅仅是钓鱼,而是钓‘情’。钓陋室主人刘禹锡的安贫乐道,钓爱莲君子周敦颐的高风亮节,钓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的淡泊名利,钓深山隐士诸葛亮的悠然自得,在这个悄无声息的世界里,他用心去探索 、去追求,去钓所值他所钓的一切……

在茫茫的人海中,又有几个人能看破红尘、远离世俗。我说人生就好比一个蛹,当你无法看透金钱和名利时,那么你只能被围在不见天日的蛹中,在一片黑暗中与他人做着生死较量,而当你看开后,这蛹将会自动褪脱,你则化蛹成蝶,你将在一片你无法想像的天地中享受这美好的人生

关于大雪的古诗 11

北风行

(作者: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夜雪

(作者: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作者: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作者:罗隐)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终南望余雪

(作者: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对雪

(作者:高骈)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

雪诗

(作者:张孜)

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

其中豪贵家,捣椒泥四壁。

到处爇红炉,周回下罗幂。

暖手调金丝,蘸甲斟琼液。

醉唱玉尘飞,困融香汁滴。

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