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报告【最新6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本页是敬业的小编老李为大伙儿分享的6篇课堂观察的相关文章,仅供借鉴。

课堂观察报告 篇1

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当中,对七至九年级文言文教学总体目标有如下表述: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对于文学作品的学习有如下表述: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周老师执教的《陋室铭》所出示的教学目标与新课标的总体目标基本一致。

在目标一的达成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通过正音、划分节奏停顿等方式帮助学生感受《陋室铭》作为一篇铭文的音韵美。同时,让学生掌握了铭文的基本特征。

目标二的达成过程中,通过疏通文章句意等来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并通过:“从‘ ’可以看出,这间‘陋室’ ”的句式来简要分析作者的观点,得出陋室“不陋”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学生全面理解课文内容,正确评价作品,理解思想内涵,从中得到了文化熏陶,这也与新课标的总体目标一致。

在目标三的达成中,侧重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以点带面,把字词句的学习、内容的研讨放到了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挖掘课文蕴涵着的丰富的文化资源,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开化心灵,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这与新课标中关于文学作品阅读的要求相一致。但由于最后时间较为紧迫,该环节未能充分展开,因此,目标三未能很好的达成。

课堂观察报告 篇2

一、观察缘由

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

课堂观察是一种科学的观察,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观察,即日常的观察,后者是个体在实践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自然习得的一种能力,因此个体或多或少都掌握一些。而课堂观察则是在一般观察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技术,它有明确的观察目的,除了运用个体的眼睛、心智之外,往往还要借助于一些特制的观察工具,观察前有明确的目的并经过精心的组织与设计,从而使其获得一般观察无法达到的对事物洞察的深度和广度。

二、观察设计

本次观察对象为山西省临汾市临师附小的一位语文教师,讲授课题为《威尼斯的小艇》,参与观察的人员为该校部分教师,山西师大20xx级教育学原理班的全体学生以及带队老师。

本次观察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

1.确定观察目的:课堂教师行为观察;

2.设计观察量表:见附表;

3.确定观察工具:耳,眼,观察量表,课堂记录等;

4.选择观察方法:定性观察(书面记录为主)。

现场阶段:主要任务是观察和记录。本次研究观察,笔者基本上记录了整个课堂的教学环节中学生及教师的互动,尤其是教师的提问及对学生的反应,以便课后做出更准确客观的分析与研究。

反思阶段:根据观察目的及观察量表的提纲,对所观察到的课堂记录进行了整理分析,以客观的态度对所出现的问题做了分析总结。

三、整理分析(课堂情景再现)

(一)课题导入

根据该单元的教学目标(了解各国的民族风情与风俗特点),回顾前一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德国的风俗民情,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在悠扬的音乐声中,用世界地图展现威尼斯的地理位置,补充介绍威尼斯的自然风貌及概况及特点(水上城市),自然导入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小艇。

此环节,教师教学态度沉稳,愉快,教学语言浅显易懂,且能打破学科间的限制,补充英尺的概念及其换算方式。

(二)精彩段落分析

承接课题威尼斯的小艇,引导学生思考小艇的特点。进而重点分析课文相关段落。鼓励学生反复阅读,欣赏,体味,标出中心句,夸张句,比喻句等,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达到背诵的程度。

此环节,教师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并且抽取学生阅读注重男女,优差比例协调,通过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调控学习气氛,能够全面掌控教学进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从而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

(三)课文角色扮演

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角色扮演(船夫和游客),从对话中体现小艇的特点。然后分别请几个小组上台表演。参加表演的有三个小组。第一个小组的船夫很稳健,思维敏捷,学生的自由提问涉及很多生活常识,如救生衣,安全带等;第二个小组的船夫表演风趣幽默,用方言表演,很有特点;第三个小组的船夫自然真实,见识很广。在表演过程中,教师提醒座位上的学生要做文明游客,用委婉的方式维持课堂秩序,同时又不影响当时活跃的课堂氛围。

此环节,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调节课堂气氛,并且对学生的反应给予及时反馈,并能合理解决课堂突发情况。在小组展示的时候,有学生自由提问,有足够自由发挥空间,并在表演过程中参与指导,依次给予点评。并能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有效地维持整个课堂秩序。

(四)课堂练习

教师引导学生用所学句式及表达,根据自己的想象,描述自己心目中的`威尼斯生活。强调在威尼斯的工作,学习等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小艇,足见其重要性。

此环节,教师根据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同时达到巩固教学内容的目的。

(五)课堂发散

对比白天的繁华,夜晚的小艇都停靠在码头,回归寂静的威尼斯更能让学生体会古老威尼斯的魅力。同时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以静写动,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

此环节,教师能通过恰当的评价引导学生对学习主题的深入思考,体现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作为促进者的角色。

(六)欣赏与回味

在引导学生对威尼斯进行过想象后,教师通过多媒体用直观图片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柔和缓的音乐中充分感受威尼斯的美,回味威尼斯的生活,从而加深学生的记忆。

此环节,教师能够将美感教育与课文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的异国风情的同时,学会欣赏美。

四、总结评价

但是,在新课改背景下,课� 在本次课堂观察中,这一点没有很好的落实。在学习该课之前,教师没有与学生讨论过该节课的学习目标与方法,在整个授课进程中,教师过于强调自身的主导地位,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而且在课堂整个教学进程中,基本都是由老师在提问,学生几乎没有任何质疑。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去质疑,提高合作教学的探究性。

课堂观察报告 篇3

5月14,我有幸参加了吉林省思想品德中小学教研员省级培训班。此次培训的主要内容就是关于课堂观察的理论与实践。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理论。感觉很新奇,也很有收获。

5月16日下午,吉林省教育学院副院长杨玉宝教授,给我们做了《课堂观察的理论与基本技术》的专题讲座。为我了解课堂观察这一新事物提供了理论依据。接下来,师大附中思想品德学科郝主任,给学员讲解了《思品学科课堂观察记录的内容与方法》。让课堂观察由理论走向了实践。5月17日在师大附中我们又听了两节课,亲身实践了一下课堂观察的几个环节。虽然还有些茫然和忙乱,但是这一新的理论却让我有了很多新感受。

一、课堂观察体现以学生为本

课堂观察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方式,最早源于西方的科学主义思潮。它的基本理念是服务:服务教师,服务学生。它转变了以往听课的理念,由对讲课人挑剔到对听课人指导服务。以往听课,我们更多的是关注老师的教学情况,如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情况、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等,而在这次听课我们把视角更多地投向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投入越多产出也就越多,即使老师讲得再精彩,学生如果没有认真的听讲,对于这样的学生课堂效率就相当低。当我们把视线转向学生时,可以更好的了解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好的或者坏的,以后再自己的课堂上可以在这方面做一些调整或者采取一些特别的措施。

二、课堂观察为了“有效教学”。

追求有效是教学的永恒主题,但是“有效教学”的追求究竟落实在哪里?我 那么,有效的课堂教学又从何而来?通过课堂观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课堂观察最直接的目的追求,也是落实有效教学的基础工程。

传统的教研方式逐渐显露出三个严重的不足,一是离散化,缺少基于主题的研究,所谓的研究没有聚焦的内容,呈现出“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的”现象;二是粗放化,缺少精细化的描述与分析,因此,“好象”、“感觉”、“似乎”这类的模糊词汇充塞在课堂教学研究的过程中,不痛不痒,没有“冲击性”;三是范式化,以种种先验性的评课套路与话语诠释千变万化的课堂,这种教研方式在生动的教学现象情境中常常会捉襟见肘,无法取得实质性的、针对性的效果。课堂观察有利于这三个问题的解决。

课堂观察试图在实践层面解决教学理念的问题。事实上,教学理念的更新最终必须依靠“自觉的'实践”,而不是“书面的言说”。课堂观察中呈现的现象与细节,常常会给人以“刺痛感”,以“震动感”。“怎么会这样的?”“真的是这样啊!”之类的感叹常常会出现在教师们的感言中,在这样的感言中,真正深层次的理念就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课堂观察就似一面镜子,可以照亮被我们遗忘或者没有引起重视的教学环节。

我通过学习课堂观察,产生了不少的困惑:我们进行课堂观察时,我的观察对象是学生,由于时间和精力的原因,会疏忽了课堂的其他细节,对于教学环节会记录不太详细,对于课堂的整体性没有很好的把握。同时观察点的选定就是一个很大的难题,量表的设计在实际操作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我想存在这种问题一个是对课堂观察的认识、理解还不够全面、深入,教学思想还没转化过来吧,以后还要深入学习,在课堂观察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得失。

课堂观察是一朵盛开的“奇葩”,它改变了我们以往听课时对课堂教学缺乏反省意识、对很多问题视而不见的状况。课堂观察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我们愿意以它为镜,它就会使我们从提高课堂效率的迷茫中解脱出来;只要我们愿意走进它,它就

课堂观察报告 篇4

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就会有不同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从而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当下仍流行的课堂教学评价还沿袭着以教师为中心的评价观,已经失去了它对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导向与激励功能,甚至异化为教学改革的障碍与阻力。因此,重建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已刻不容缓。

我们是在深化我省中小学“指导—自主学习”教改试验的进程中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新体系的探索的。我们认为,首先必须把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与课堂教学的改革目标统一起来。

其次,这个教学评价不是终结性的,应该是诊断性、形成性的,不但要对课堂教学的价值作出判断,而且要对课堂教学增值的途径提出建议。

第三,评价者与教师在课堂观察中应有共同关注的焦点,这个焦点就是课堂上学生的状态。任何教学效果都必须通过调控学生的状态才能实现,而不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直接结果。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也有如下五个观察的维度:

(1)组织能力

它包括教材的组织、语言的组织、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核心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

(2)注意中心。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师在课堂的注意中心应从自己的思想或教案转移到全班学生的思维。除了观察教师在自己讲授时是否把自己的注意中心放在学生身上,还要观察当学生自主活动时,教师的注意中心是否在于学生活动的反馈与调节。

(3)教学机智。

开放的课堂更需要教师机智的品质。必须观察教师敏捷快速的捕捉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的能力,而且还要观察他是否灵活果断地采取恰当有效的策略与措施,推进教学发展的进程。

某位地理教师上课,课前由值日生挂地图,值日生故意把地图挂反了,想看看教师怎么处理。教师并没有生气,而是说:“学地理就要达到这种水平,从地图背面就能知道正面是什么。”接着他提问,学生不能应答,他说:“我们还没有学到这种水平,今天还是要把地图翻过来。”这种上课的机智,学生学到的不仅是一种知识,而且是待人处世的一种能力、一种行为方式、一种文化。

(4)教学态度。

心理学研究发现,虽然有的教师很有经验,对学生很负责任,但学生的。发展并不理想。心理学把教学态度分成两类:一类为非交往性态度,另一类为交往性态度。前者与教学效果的相关系数极低,后者才会产生积极影响。我们强调对学生的交往,一是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对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负责;二是呼唤课堂上教师的热情与宽容,鼓励学生的好奇心、坦率与自发性。

(5)教学境界。

教学水平有三个相互贯通的层面:授受知识、启迪智慧、人格生成。要观察教师对这三者整合发展的关注与自觉性,鼓励教师向更高的教学水平努力进取。其二,把主动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支配的时间,作为一种教学境界去追求。

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应成为教师改进教学过程的行动指南,应杜绝把课堂教学评价当作教学管理的棍棒。教师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而不是评价的靶子。须知课堂教学评价虽然很重要,但它的作用毕竟是有限的,既不能代替学生学,也不能代替教师教。课堂教学评价如果脱离了改进教学过程的本真目的,而获得其他功利性的社会价值,就 这是特别值得我们警惕和注意的。

课堂观察报告 篇5

三年了,一路追随着课堂教学,从陌生到熟悉,从被动到主动,从怀疑到坚信,我逐渐领略了课堂教学无限的风光。

(一)、课堂观察——“掀起你的盖头来”

第一次听到课堂观察这个术语是在三年前,带着一丝好奇,带着一丝神往,更带着几分迫切,我和我的同事们走进了教室开始了课堂观察。上课的是一名上岗三年的教师,她按照期初计划上教研课,听课的是组内12位语文老师。只不过,上课的老师并不知道这节课有观察的任务,更不知道对其课堂的哪个方面进行观察,所以她的课是常态的,是自然的,没有特意的修饰,也没有丝毫的顾虑。此时,我知道了课堂观察是这么平民的、随意的。不需要预约,不需要刻意的修饰,执教者不需要任何的心理压力。只有“率性而为”,没有“矫揉造作”。而听课教师此时的的任务不是像以往那样埋头记教学流程,而是边看手表,边记录不同时段内教师的课堂提问。因为这次课堂观察的主题是“教师提问的有效性”。暂时放弃其他的教学环节,只将目光、笔力集中于教师的提问上,教师的记录轻松了,一个又一个的提问像一条长长的纽带串联了整堂课。既节约了记录时间,又有利于教师“牵一发而动全身”“顺藤摸瓜”地反思课堂。此时,我知道了,课堂观察是执着的、深入的。认准一个目标,钻进去,展开来,向纵深行进。听课结束,课堂观察的任务却没有结束,面对密密麻麻的提问记录问,观察者要对照评价依据细致地区分提问的有效与无效,用计算的方式形成醒目的数据,并像医生给病人看病那样形成一份详实的案例报告。此时,我知道了课堂观察是延时的,精细的。第一次课堂观察,让我带着惊喜掀开了他的红盖头,欣赏到了她美丽的容颜。

(二)、课堂观察——“只缘身在此山中”

有了课堂观察的前期培训,深深感悟到对自己而言最有效的观察还是自我观察。有人说“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枯。”教学研究已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得以顺利发展的先决条件。“教师即研究者”的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可,为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更关心的是如何解决自己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而观察记录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剖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是进行教学研究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教师一旦以观察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景中,以观察者的眼光审视存在的实际问题,就会主动地思考现有的教育理念,遇到问题也会更敏锐,提出见解也会更独到。

教学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大多数时候,课堂教学并没有观察者,对于课堂观察,我们不可能总依靠别人的帮助来实现,更多的是靠我们自己对日常课堂进行观察、研究、反思。

课堂观察有一种方法叫“课堂人种志”,所谓课堂人种志,就是课堂生活描述,是对课堂生活过程及其伴随情景作整体的、详细的、动态的、深厚的描述,记录教学内容、师生相互之间的理解沟通等现场情景。用“课堂人种志”记录自己的教学过程,寻找课前预设的“疑点”、学生讨论的“焦点”、课堂生成的“亮点”,并对这些“点”进行分析,不断反思,不断发现自身的优势和困惑,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书海寻宝,形成对问题的新认识。

自我观察也促使教师去寻找观察问题的各种视角,逐步建构理性分析框架,促使教师合理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在实践中检验,从而使教师总结出能适应教学变化的有个性的知识体系。发现问题就探究,找到经验就升华。在不断反思中提高自我,超越自我。正是在这种“实践——反思——实践”的螺旋上升过程中,形成了反思的后劲,激活了教师的教学智慧,从而使教师专业化程度得到提升,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能积累丰富而且珍贵的资料,有利于我们进行科研。

水无常形,兵无常势,课堂观察的方式多种多样,做个课堂观察的有心人,善于利用身边的有利条件,有选择地运用各种观察手段,从他们帮助观察逐渐转向自己独立观察,让我深深感慨“不识课堂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三)课堂观察——“万紫千红总是春”

以往我们的课堂观察是单主题观察,以定量观察为主,这样专题的研讨对课堂的`主题有深入而细致的研究,但不能全面地触摸课堂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学科特性没有很好地凸显出来。为了使课堂观察更实用,更接近教师的语文教学生活实际,我们教研组尝试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调整和改进,教科室帮助确立的主题共有7个,分别是“教师导入语、过渡语的设计”、“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课堂评价语的有效性”、“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情况”、“学生答题的状况”、“使用教学工具的有效性”、“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从方法上说,既有定性观察,也有定量观察,既有准确的数据介入,又有学科性的体现,从多个角度全方位解析课堂;从内容上说,既有教师层面的观察,又有学生层面的观察,还有从教材的角度去分析,多个纬度有机结合,对课堂的分析更清晰到位。我个人承担的是“教师课堂评价语的有效性”对于课堂评价,我可喜地看到教师还是将着眼点放在鼓励性和提醒性这两种有效评价上。但教师的评价语气还是停留在简单的重复性的语言上,如“嗯”。这样的评价语出现了28次,同时伴随的是教师赞赏的笑脸。而提醒性的评价语主要是在启发式的引导中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目标,往往显得有些零碎,缺少语言整体性的训练。相对来说,教师无意识地会出现重复性的低效评价及重复学生的回答作为评价。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样的课堂也带给我反思

1、课堂的评价形式可以更丰富多样些。将教师评价、生生互评、学生自评有机结合,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评价中来,发挥评价激励的作用。当然,低年级学生的评价能力可能相对弱一点。针对问题的实质可能无法做令人满意的评价,但孩子会看、会听,对于同学课堂发言的响亮程度、朗读的感情等方面还是能有自己的见解的。

2、教师的评价语言要精彩、精练,减少课堂中的无效评价。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源流。”的确,学生都爱听赞赏性的评价,因为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种被人赏识的欲望,大人都如此,更何况小孩子呢?但对于重复的赞赏,如“嗯、好的、真春、了不起”这样笼统的评价,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反而会让学生产生错误的认识,他们可能

3、教师要明确课堂评价的目的和意义。在一堂课中评价所占比例不是太大,但是它却可以影响学生40分钟,那么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让我们的评价更加有效,可以更加促进我们的教学,为师生的教育教学服务。这留给我们太多的思考空间。

课堂观察报告 篇6

“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已� 新教材不再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惟一依据,而是越来越成为一种教学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范例。教师也不再是单纯地“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教师正成为教材的开发者和创造者。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关注将更加全面,把儿童的主体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更重要的是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之中来因此,科学课的教学必需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经验、贴近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那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以下谈谈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和最大的动力。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小学生最喜爱的学习方式。为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领孩子步入科学学习殿堂。

教师要准确把握实验教材所体现的几点基本思想,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将教学建立在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努力建立新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实的实例,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师生共同创设一个生动的、有趣的、形象的,而又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情境。创设的情境必须具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情境中要充满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自然科学问题。教学《动物与环境》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们自己扮演小浣熊和爸爸,妈妈无家可归、到处流浪躲藏的情景;紧接着,通过放录像,让孩子们看到乱捕乱猎、乱砍滥伐,野生动物纷纷倒下,学生们开始还议论纷纷,到最后全部默默无声。见此情景,我对学生们说:“这一切是由于人类不善待我们的‘朋友’造成的,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地球不能只有人类,我们、动物还有植物都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大家园里。”在不知不觉中,既提高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又知道了要爱护环境,保护动物,关爱他人。如有段时间,三年级的学生对玩纸飞机成风,可多数人的纸飞机却飞不高,飞不远,热情与日俱减,这时就需要帮助学生找到其中的原因,此时,我们恰好学习《纸飞翼》这一课,我给学生介绍了纸飞翼的常识,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如何让纸飞机飞得又高又远。学生们参与积极性非常高。通过实践,每人手中的纸飞机试飞时,多数人眉飞色舞,热情高涨,因为他们既能玩得痛快,又能得到一些科学知识,一举两得。

二、师生互动、合作使课堂更精彩

三、注重和加强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新的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无疑,实验是学科学的最有效的手段。动手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但是任何一个实验不是让学生随便动手做一做,看一看,说一说就行了,还需从中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态度。实验时要做到:

(1)明确目的。每次实验前都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说的白一点,就是让他们明白为了研究什么做这个实验。

(2)设计实验。此环节是重中之重,因为做实验每个学生都喜欢,但他们往往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盲目乱动,做了这一步不知下一步该做什么,颠倒操作过程,少做漏做,导致实验失败,所以在实验前就要设计好实验。设计实验的过程,要靠学生的猜想,学生会有很多创造性的想法和做法,这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良好契机。

(3)明确任务。在做实验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动用一切感觉器官去全面观察。一是用眼,科学地看,时刻提醒学生注意用眼观察每一个微小的地方,每一步细小的变化。另外还可以直接给学生出示实验记录表,让学生边做边认真填写。这就是科学地听,科学地做,它能帮助学生更全面地感知事物。

(4)明确结果。从现象到分析比较、得出实验结论。

(5)应用结论。学科学,关键是要用科学,如在教完"磁铁的力量"这一课后,我设计了生活中的一个小例子“巧取缝衣针”,让学生把自己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这样,不仅联系了生活实际,还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这时,再让学生把课堂延伸到课外,找出生活中利用磁铁的例子,也为后面学习“磁的应用”作了铺垫。

所以,注重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即通过“动手做实验”来进行,通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验证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次次实实在在的科学探究过程,会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真正地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四、运用当地资源,让学生感知、体验

在学习《观察身体》时,教师首先让同桌同学互相观察对方的身体,了解身体由几部分组成,各部分是什么样的,并把观察到的画下来,在对身体的外形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再让孩子摸摸自己,发现身体里还有什么,比如找心脏的的位置,找肋骨,并数数肋骨有几根。在学习《植物的一生》时,教师又让孩子在观察种子的基础上,分小组亲自种植,在种植的过程中进行观察、记录,并为植物的每个生长时期画像。在这游戏,观察、实验、记录、制作、画画等多种活动中,孩子不仅仅亲身体验了一次次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而且还有了极高的兴趣。

在教学《青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弄清青蛙是怎么跳跃、游泳的,教师就可自制课件,向学生播放青蛙跳跃、游泳时的慢动作画面,让学生与实物进行对比观察,以让他们了解青蛙是怎样运动的。学生们一会儿低头看看桌上水槽中的青蛙,一会儿抬头看看电脑播放的青蛙跳跃、游泳的慢动作画面。不一会儿,学生们就纷纷举手请求汇报观察结果。通过这种教学手段,学生们很快完成了教材上要求完成的观察任务。

五、赏识教育更使学生学会学习

在课堂上,我总是鼓励学生上台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如学习《植物的根和茎》一课时,在完成猜想“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后,我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此时学生思维积极,设计方案也层出不穷,有的学生干脆走上讲台,像个小老师一样在黑板上写写画画。台下的同学听得很认真,不时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对设计得好,讲得精彩的,还自发地报以热烈的'掌声。我想这样的课堂效果比一味的说教来的优势吧。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做有心人,细心观察每一个学生,善于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优势潜能,用心走进学生的心里,对一些学习困难的或甘于自暴自弃的学生,要坚持以鼓励、表扬为主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欣赏,保护学生的自尊,重树学生的自信,逐步培养学生的成功心理,形成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机制,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课堂里每个人都是平等的,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学会选择;课堂上学习是快乐的,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和感悟;课堂中是充满挑战的,给孩子一点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尝试解决;课堂外是不断延伸的,给孩子一些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探索!给孩子每次成功的机会,就是给自己最成功的、最大的机遇!

总之,课程标准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创造空间,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出发,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就能做到对新教材的最有效的使用。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