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人美心善的小编给大伙儿收集的5篇评价指标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1目的明确
所选用的指标目的明确。从评价的内容来看,该指标确实能够反映有关的内容,决不能将与评价对象、评价内容无关的指标选进来。
1.2比较全面
选择的指标要尽可能地覆盖评价的内容,如果有所遗漏,评价就会出偏差。比较全面的另一说法就是有代表性,所选的指标确实能反映评价内容,虽然不是全面,但代表了某一侧面。
1.3切实可行
用通俗一些说法,说是可操作性。有些指标虽然很合适,但无法得到,就不切实可行,缺乏可操作性。
2定量指标筛选方法
在按一些原则确立指标体系后,这些量都是可以观察、测量的。在这个基础上,可以用统计分析中的方法来选出一部分,它们有很好的代表性,使我们综合评价时,工作更容易些。
2.1条件广义方差极小法
从统计分析的眼光来看,给定P个指标X1,…XP,的n组观察数据,就称为给了n个样本,相应的全部数据用X表示,即
每一行代表一个样本的观察值,X是n×p矩阵,利用X的数据,可以算出变量xi的均值、方差与xi,xj之间的协方差,相应的表达式是:
由Sii,Sij形成的矩阵S=(Sij)p×p(1)
称为X1…XP这些指标的方差、协方差矩阵,或简称为样本的协差阵。用S的行列式值|S|反映这P个指标变化的状况,称它为广义方差,因为p=1时|S|=|S11|=变量X1的方差,所以它可以看成是方差的推广。可以证明,当X1,…XP相互独立,广义方差|S|达到最大值;当X1,…XP线性相关时,广义方差|S|的值是0.因此,当X1,…XP既不相互独立时,又不线性相关时,广义方差|S|的大小反映了它们内部的相关性。下面来考虑条件广义方差,将(1)式分块表示也就是将X1…XP这P个指标分成两部分(X1,…XP1)和XP1…XP),分别记为X(1)与X(2),即
这样表示后,S11,S12,表示X(1),X(2)的协差阵。给定X(1)之后,X(2)对X(1)的条件协差阵,从数
学上可以推导得到(在正态分布的前提下)
S(X(2)|X(1))=S22-S21S11-1S12(2)
(2)式表示当已知X(1)时,X(2)的变化状况。可以想到,若已知X(1)后,X(2)的变化很小。,那么X(2)这部分指标就可以删去。即X(2)所能反映的信息,在X(1)中几乎都可得到,因此就产生条件广义方差最小的删去方法。方法如下:
将X1,…XP分成两部分(X1,…XP-1)看成X(1),XP看成X(2),用(2)就可算出S(X(2)|X(1)),
此时是一个数值,它是识别XP是否应删去的量,记为tp.类似地,对X1,可以将X1看成X(2),余下P-1个看成X(1),用(2-2)就可以算出一个数值,记为ti.于是得到t1,t2,…tp这P个值,比较他们的大小,最小的一个可以考虑是删去的,这与所选的临界值C有关,C是自己选的,认为小于C就可删去,大于C不宜删去。给定C之后,逐个检查ti<C,(i=1,2…p)是否成立,有就删,删去后对留下的变量,可以完全重复上面的过程,直到没有可删的为止,这就选取了既有代表性,又不重复的指标集。
2.2极大不相关法
显然,如果X1与其它的X2…XP是独立的,那就表明X1是无法用其它指标来代替的,因此保留的指标应该是相关性越小越好,在这个方法指导下,就导出极大不相关方法。首先利用(1)式求出样本的相关阵R,
rij称为xi与xj相关系数,它反映了xi与xj的线性相关程度。现在要考虑的是一个变量Xi与余下的P—1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称为复相关系数,简记为ρi.ρi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计算。先将R分块,例如要计算ρP,就将R写成
(注意R中的主对角元素rij=1,i=1,2,……,p)于是ρ2p=rTpR-1-prp.类似地,要计算ρ2i时,将R中的第i行。第j列进行置换,放在矩阵的最后一行,最后一列,此时
于是ρ2i的计算公式为ρ2ii=rTiR-1-iri,i=1,2,…p.算得ρ21,…ρ2p后,其中值最大一个,表示它与其它变量相关最大,指定临界值D之后,ρ2i>D时,就可以删去Xi.
2.3选取典型指标法
如果开始考虑的指标过多,可以将这些指标先进性聚类,而后在每一类中选取若干典型指标。典型指标的选取,可用上述2.1,2.2所述方法,但这两种方法计算量都比较大。用单相关系数选取典型指标计算简单,在实际中可依据具体情况选用。假设聚为同一类的指标有N个,分别为a1,a2,an.第一步计算N个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R
第二步计算每一指标与其它n-1个指标的相关系数的平方ri.
则ri-2粗略的反映了ai与其它n-1个指标的相程度。第三步比较ri-2的大小,若有rk-2=max1≤i≤nri-2则可选取ak作为a1,a2…an的典型指标,需要的话,还可以在余下的指标中继续选取。
3定性指标的量化方法
在综合评价时,会遇到一些定性指标,通常总希望能给予量化,使量化后的指标可与其它定量指标一起使用。定性指标有两类:名义指标和顺义指标。名义指标实际上只是一种分类的表示。这类指标只能有代码,无法真正量化。顺序指标可以量化,所以,本段只考虑顺序指标的量化。如果已将全部对象按某一种性质排出了顺序,我们用a>b表示a优于b,a排在b的后面。全部对象共有n个,用a1,…an表示,并且不妨假设a1<a2<…<an.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对每一个ai赋予一个数值xi,xi能反映这一前后顺序。设想这个顺序是反映了某一个难以测量的量,例如一个人感觉到的疼痛程度,从无感觉的痛到有一点痛,到中等痛,一直到痛的受不了,比如分成n种,记为a1<a2<…<an.这个疼痛的量是无法测量的,只能比较而排出顺序。设想这个量X是客观存在的,可认为它遵从正态分布N(0,1),于是a1,a2…an分别反映了X在不同范围内的感觉,设xi是相应于ai的值,由于ai在全体n个对象中占第i位,即小于等于它的成员有i/n,因此可以想到,若取Yi为正态N(0,1)的i/n分位数,即P(x<yi)=i/n,i=1,2,…n-1那末,y1y2…yn-1将(-∞,+∞)分成了n段。显然ai表示它相应的xi值应在(y1,yi-1)这个区间之间,在(y1,yi-1)内选那一个比较好,自然要考虑概率分布,比较简便可以操作的方法就是选中位数,即xi满足
其中X服从N(0,1)分布。于是利用正态分布表可查出相应的各个X1,这样就把顺序变量定量化了。把这个方法稍做推广,就可以处理等级数据的量化。
论文关键词评价指标定量指标定性指标
论文摘要在综合评价中,评价指标的选取是否合适,直接影响到综合评价的结果。介绍评价指标选取得一般原则,定量指标的筛选方法,以及如何对定性指标进行量化。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从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定义出发,介绍了当前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在我国的发展概况。并在分析各种模型构建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综合指标评价法的改进方案,包括进一步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和改进蛛网模型。
论文关键词: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综合指标评价法;蛛网模型
1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的概念
面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日益激烈的竞争,企业在推进项目管理的同时需要了解自己的能力,给自己进行定位,因此需要有一个测定和改进能力的标尺。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的运用正是要建立这样一个标准,来指导企业培育和提高项目管理能力。
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是一种项目管理评价方法,用以衡量组织按照预定目标和现有的条件成功地、可靠地实施项目的能力。它不是一个数学解析式或一个图标,而是一整套科学的体系和方法,也是表征一个组织项目管理能力从低级向高级发展、项目实施的成功率不断提高的过程——“它是评估组织通过管理单个项目和组合项目来实施自己战略目标的能力的一种方法,它还是帮助组织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工具。”
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通过建立不同级别的成熟度等级来表征项目管理的成熟度水平,一般分为五个等级,由低到高依次是:混乱级,简单级,规范级,精益级和战略级。
2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在国内发展概况
2.1关键过程域法
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中的每个等级都由几个关键过程域组成,关键过程域是指为达到该成熟度级别,企业应该完成的一些关键活动,关键过程域具体表现为一组目标,这几个关键过程域共同形成一种项目管理等级水平。通过测定关键过程域的完成水平来判别成熟度的等级。
该方法的关键是恰当地选取关键过程域。这种方法简洁明了,操作简便。但定性的描述多而缺乏定量分析,主观判断多而客观分析少。因此关键过程域是一种比较模糊和笼统的项目管理成熟度的测定方法,精确性比较差,往往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
2.2层次分析法
针对项目管理中的每一个等级,通过专家问答的方式获得评估值,再根据砰估值的大小来判断是否达到本等级;如果达到了这一等级的要求,再进行下一等级的测定;当评估值不能达到下一等级的要求时,则本等级就是该项目管理的成熟度等级。其中,每一个等级提问的问题都有所不同,而且评估的重点涉及项目管理不同的知识领域。测定评估值时按照高级管理者、中级管理者和内部员工代表三个层次设立不同的权重以期做到真实性、操作性和普遍性三者的结合。
评估值的测定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项目管理的成熟度模型的定量化。但是评估体系的建立是通过对一系列的选择题的提问完成的,因此测定的准确性对选择题的数量以及质量具有较高的依赖性。而且每一个等级都要设立一定数量的选择题,既使得测定工作十分繁琐,又很难保证评估的质量。
评估时需要由低到高地逐级测定才能最终确定成熟度的等级,因此评估过程不得不在多个等级中进行.测定工作重复并且效率不高。
2.3综合指标评价法
该方法的显著特点是它将评估体系建立在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上。参照项目管理的过程能力指标,建立起两个层级的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的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相应一级和二级指标的评估得出该项目管理的成熟度等级。并通过绘制蛛网模型将成熟度等级中各能力指标的情况表示出来。
该评价方法具有很多优点:
(1)系统性强。该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按照项目管理的过程能力指标建立,包括了项目管理的五个基本的管理过程:启动过程、计划过程、执行过程、控制过程和收尾过程。该指标体系为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的建立奠定了系统和恰当的理论基础。
(2)定量化在确定了二级指标的评价标准的基础上,用专家评分的方法具体测量每一个二级指标,并进而计算一级指标的评价指标值,得出该指标所处的等级。通过对二级指标值的测量和一级指标值的计算实现了对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的定量计算。
(3)直观性强。该方法通过蛛网模型将整个项目管理成熟度状况比较直观地呈现出来,而且可以清晰地看到一级指标的成熟度等级状况。
(4)通用性好。项目管理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主要结合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按照项目管理的五大过程来进行。适用于不同行业以及不同规模的各种企业,具有较好的通用性。
3对综合指标评价法(蛛网模型)的改进
3.1现有模型存在的不足之处
从上述分析可知,用综合指标定量分析的方法是一种通用性较好,应用较为广泛的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的测量方法,但现有的模型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评价指标中侧重于项目管理的过程能力指标,而缺乏像项目团队文化和项目管理人员这样的软指标。项目管理过程的成熟度并不完全等同于项目管理的成熟度。由于没有任何过程是孤立存在的,组织方式、支持该过程的系统、组织的主流文化等都会对每一个过程的推进情况产生影响。可见。过程能力并不能代表项目管理能力的全部。项目团队文化反映了管理成熟度“软”的方面,项目要求有所倡导的团队文化、现代项目管理核心理念以及价值观与行为准则;项目管理人员反映了项目管理成熟度“人”的能力方面,须符合专业资质要求。这些软指标在表征项目管理成熟度时是必不可少的,随着成熟度等级的提高,项目团队文化等软指标必然会相应提高,同时项目团队文化的改善必然促进企业成熟度的提高。
(2)重叠性问题。①蛛网模型虽然可以表征成熟度的等级,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项目的过程能力处在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之中,企业在到达过程的某一等级后还会继续往前发展。因此,它们中的许多指标可能已经超越了本等级,而有的指标则还未达到本等级,人们只能加权平均估算出成熟度状况。②这样一种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只是模糊地表达了项目管理成熟度,对于项目管理能力中的不足和优势却视而不见,不利于发现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不足,不利于确定进一步改进的重点和突破口。③项目管理成熟度从一个等级到更高等级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过渡,实际上大部分情况下企业不是处在某一个等级上而是处在过渡过程中,因此,仅以某一个等级来反映成熟度指标往往不能反映其真实的情况。
3.2对模型的改进
一、相关研究
搜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可知,期刊评价的相关性研究主题可以分为两个角度。第一,量化评价和质化评价结果的相关性研究。马利戈尔德(OlesyaMryglod)等[1]通过研究社会科学类系列期刊发现,同行评议结果与引文评价结果的相关性不高;而惠特曼(LudoWaltman)等[2]的研究则认为引文评价结果和同行评议结果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洛佩兹-科扎(EmilioDelgadoLópez-Cózar)等[3]梳理49篇单一数据源论文及100多项不同国家不同学科的实证研究发现,95%的实证研究结果支持定性与定量两种基于不同评价视角的量度结果在统计上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的结论。陈茹[4]、金淑兰[5]从学术生态角度分析认为,严谨、公正的同行评议程序是量化评价与质化评价结果统一性的前提与保证。第二,期刊量化评价指标间的相关性研究。马提阿斯(GámezA.Matías)[6]研究发现,心理学期刊的影响因子、h指数、Latindex指数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关系,芬那迪(UgoFinardi)[7]研究发现,影响因子与逐年引用增长两指标间无显著相关。这一话题也引起了我国学者的关注,研究者们纷纷探讨不同学科、不同评价指标间的相关性:图书情报学期刊零被引率与期刊关键评价指标(2年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h指数显著负相关,p指数与被引频次、平均被引率、5年影响因子相关性显著,与h指数具有一定相关性[8];神经病学期刊零被引率与引用半衰期呈正相关,与基金论文比、学科扩散指标呈负相关,与各类影响因子、复合即年指标、被引半衰期、学科影响指标无相关性[9];在同一学科内,CiteScore、CiteScore百分位与常用计量学指标均显著正相关,在不同学科间,CiteScore百分位与影响因子百分位、篇均来源期刊标准影响指标(sourcenormalizedimpactperpaper,英文缩写为SNIP)、标准特征因子均显著正相关[10];经济学期刊的特征因子与影响因子间不存在相关关系[11]。就人文社科期刊而言,统计规则相似的影响因子、转载量和网络下载三类指标之间呈强正相关,转载指标与引文计量指标之间存在中度或较强的正相关[12]。近年来,随着新的评价指标涌现,评价指标相关性研究逐渐深入。但研究者注重运用相关性分析方法挖掘与探索新的计量指标,而常用指标间的相关性研究一直停留在单一学科层面,相关性的学科差异性研究被忽视。学以致用才是最终的目的,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初衷,试图以社会科学期刊为例,探索评价指标间的相关性,以及相关性的学科差异。
二、研究数据与方法
1.数据来源。在《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指数排名研究报告》(简称《转载排名报告》)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图书情报学、高等院校学报等期刊分类中,选择2016—2018年连续3年都被收录,共计99种期刊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在《转载排名报告》中,经济类期刊和管理类期刊又有若干子类目,本文仅选择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学两个社会科学属性相对明显的期刊分类作为研究对象。随着国内外期刊评价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期刊评价指标数量越来越多。本文选择我国四大社科评价体系中常见的评价指标作相关性分析。选择的3类指标包括:期刊特征指标、期刊引用指标和期刊转载指标。期刊特征指标反映期刊自出版之时就具备的特征,这类指标与生俱来,数量不多,本研究选择基金论文比、平均引文数、引用半衰期等3个常见指标。期刊引用指标是期刊计量评价的重要依据,相对特征指标而言,引用指标数量众多,设计精妙,应用广泛,这里选择影响力指数CI值、复合影响因子、复合他引影响因子、复合总被引、被引半衰期、被引期刊数、复合即年因子、web即年下载率等9个指标。期刊转载指标是二次文献转载排名的重要依据。转载排名根据期刊论文的转载量、转载率、篇均得分和综合指数,按期刊属性和学科分类来排名。随着同行评议越来越受到我国科研成果评价的重视,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中心研制的系列报告的学术影响力越来越大,甚至在诸多高校的科研评价体系中,被四大文摘(《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学术文摘》、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全文转载或者部分转摘的论文,校内认定的等级比CSSCI来源期刊级别还要高。“复印报刊资料”是二次同行评议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讲,转载排名是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整体体现。本文选择转载量、转载率和综合指数等3个指标。期刊转载指标数据来自2016—2018年《转载排名报告》,期刊特征指标和期刊引用指标数据来自2016—2018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简称《影响因子年报》)。全部数据按照转载排名的学科分类,整理成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图书情报学、高等院校学报等6个Excel工作表。样本期刊社会科学属性明显,覆盖学科面广,学术质量较高,学术影响力强,以此作为社科期刊评价指标相关性研究的样本,具有典型性。此外,转载指标不仅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其统计数据以同行评议数据为基础,这有利于弥补社科期刊评价中同行评议不足的缺憾。2.研究方法。按照学科分类,运用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评价指标间的相关性,并进行学科比较;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分析总结出指标相关性对改进我国社科成果评价的启示。为了便于对各期刊指标的评价数据进行横向对比,首先对样本期刊每个指标的评价结果进行归一处理,Pearson相关系数考量的是定距变量间的线性关系,用来衡量两个数据集合是否在一条线上。设显著性检验p值的双尾检验值大于0.05时表示检验结果不显著;同时设相关系数越接近1或-1,相关度越强;相关系数越接近0,相关度越弱。本文按照以下取值范围判断变量的相关强度:相关系数为0.8~1.0表示极强相关,0.6~0.8表示较强相关,0.4~0.6表示中度相关,0.2~0.4表示较弱相关,0.0~0.2表示极弱相关或无相关。
三、相关性讨论
1.期刊特征指标的相关性。法学和应用经济学期刊的平均引文数和引用半衰期之间有较强的相关关系,工商管理学、图书情报学和应用经济学期刊的基金论文比和平均引文数之间有中度的相关关系,社会学和高等院校学报的基金论文比和引用半衰期之间具有中度的相关关系(见表1)。这一结论与大多数研究者的结论相同,也再次证明了基金论文比、平均引文数和引用半衰期等特征指标之间独立性较强,在期刊评价体系中独立指引着期刊的特征。因此,在进行不同类别评价指标相关性研究时,这3个指标需要独立分析。2.期刊转载指标的相关性。作为四大文摘之一的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选用“学术创新程度、论证完备程度、社会价值、难易程度、课程立项、发表载体”等6个同行评议核心指标,遴选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优秀学术成果。复印报刊资料的转载量、转载率和综合指数等以复印报刊资料转载论文为研究样本,具有同行评议的特征,在学界和期刊界享有较高的影响力。表1显示,综合指数和转载量、转载率都具有强相关性,这与综合指数(综合指数=0.4×转载量归一值+0.3×转债率归一值+0.4×篇均分值归一)的计算方式有密切的关系。除了应用经济学和高等院校学报期刊的转载量和转载率间具有强相关之外,其他学科都仅具有中度或较强的相关性。基于此,在后面进行不同类别评价指标相关性分析时,不考虑综合指数,只选择转载量和转载率两个直接指标。3.期刊引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分析期刊引用指标两两间相关性可以发现,总体上除了复合即年指标之外,其他8个指标两两间均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见表2)。这些指标从不同角度反映期刊的影响力水平,它们之间相互印证,相互补充。影响力指数与其他指标(复合即年指标除外)呈现出较强的相关关系(法学、图书情报类期刊个别指标除外)。复合影响因子、复合他引影响因子、5年复合影响因子等3个指标两两间呈强相关关系。基于此,在后面进行不同类别评价指标间相关性研究时,复合影响因子、复合他引影响因子、5年复合影响因子3个指标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本文选择应用范围较广的复合影响因子。4.期刊特征指标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参考文献综合反映论文作者对相关研究领域内文献的掌握程度,引文数量和引文新旧程度被专家学者和编辑视为论文学术质量的重要参考标准。虽然基金论文比被证实和论文的学术质量没有实质联系,但实践中专家学者和编辑还是看重这个指标。分析其相关性可知:部分学科期刊的平均引文数与转载指标、被引指标存在中度相关关系;只有法学、应用经济学两个学科期刊的基金论文比与部分转载指标、被引指标存在中度相关关系;只有应用经济学科期刊的引用半衰期与转载指标和部分被引指标存在中度的相关关系(见表3)。这也从侧面印证,多数研究者在进行学术研究时,重视的是文献观点和创新点等本质内容,并不是文献数量等外在因素。5.期刊转载指标与期刊引用指标的相关性。期刊引用指标是文献计量学理论研究和期刊评价实践依据的主要工具。期刊转载指标具有同行评议的优势,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期刊评价体系和科研评价单位的重视。分析转载指标与引用指标的相关系数可知,应用经济学期刊和高等院校学报的转载量总体上与被引指标具有中度相关关系;除了社会学、工商管理学类期刊之外,其他学科的转载率与被引指标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见表4)。这一结论说明,虽然由于制度和文化的原因,我国期刊同行评议制度还不完善,存在学术不端的可能性,但总体上反映了期刊的真实学术水平。
四、结论与启示
【论文摘要】作为知识资源的管理和服务部门,图书馆正积极推广和应用知识管理,以产生巨大的价值。然而,目前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绩效评价方面的研究却很少涉及。通过对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绩效指标的各影响因素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图书馆知识管理与图书馆绩效评价
知识管理(KnowledgeManagement,KM)这一概念,最初来源于管理学领域,是针对企业解决企业竞争力的一种管理。知识管理是以知识的发展、传播和利用为基础,以科学技术和管理为核心,通过对人创造的知识和拥有创造知识能力的人的管理来实现知识价值的最大化为其基本内涵。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是指应用知识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来改善图书馆管理工作,提升图书馆管理职能,实现图书馆管理目标的过程。它是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具体应用与实践。
绩效评估方法最初用于企业管理,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初,美国图书馆界首次把它引入图书馆。关于图书馆绩效,国内外图书馆界有多种定义。在比较多种定义的基础上,笔者倾向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定义,即“图书馆绩效”是“图书馆提供服务的效能以及拨款和资源利用在提供服务中的效率”。也就是效能和效率的有机契合。“效能”(Effectiveness)是指对所设定目标完成程度的测评,即一项活动最大限度地达到设定的结果,便是有效能的。“效率”(Efficiency)是指在既定目标实现中对资源使用情况的测评,即在一项活动中最小限度地使用资源或在使用相同资源的情况下能做出更多成绩,被视为有效率。“评价”是指对服务或设备的效能、效率、利用及适应的测评程序。可以看出,图书馆绩效评估就是对照统一的指标,采取一定的方法,对图书馆投入的资金和资源,对图书馆管理者和从业人员在~定时间内经营图书馆所取得的业绩和图书馆在一定时间内提供各项服务中所获得的效益进行评价和测评。简言之,图书馆绩效评估就是对图书馆各项资源的投入和产出效益的比较。
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的目标是否实现,管理的效率与效益如何?这就需要对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活动进行评价,最终需要一个体系进行检测。绩效评价是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绩效进行评价有助于改进管理实践,可以使图书馆管理者了解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了解影响组织发展的关键因素所在,从而能有效地改进图书馆管理的现状,为图书馆管理的顺利实施打下基础。
2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绩效评价指标的影响因素
2.1知识资源结构
知识资源结构是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绩效评价指标的重要有机组成之一。知识资源结构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指图书馆以用户需求为依据,以图书馆类型、目标和任务为依据,经过系统化、长期化采集、加工而形成的具有不同学科内容、不同类型资源、不同级别收藏、不同媒介的资源的综合体系,包括纸本、多媒体、缩微、电子以及数字资源等多种形式。另~方面指图书馆员工、用户、供应者、伙伴等所拥有的知识以及长期管理实践中所积累的工作总结、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等,包括个人隐性知识(如专门知识、创造力和无法解释的诀窍等)和个人显性知识(如可以解释的个人技能和知识),以供员工、用户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相互转化、共享与利用。
2.2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是组织的骨架及粘和剂,是组织实现知识管理的关键。在组织结构上,知识管理采取开放的、扁平式管理的学习型组织模式,以发挥人力资源的创造性为目标,致力于将组织内员工的智力资本转化为更大的生产力、竞争力与新价值。为了挖掘人力资源,组织必须更多地运用员工的知识。组织结构功能之一就是建立一系列类似数据库一样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鼓励员工相互沟通和学习。除了加强人员联系外,组织结构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功能。许多管理者已经意识到,越来越多有价值的东西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一旦人员离开,这些价值也就随之而去。管理者一直在寻找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即寻找即使发生人员流失图书馆仍然可以留下和利用这些知识(隐性知识)的方法。组织结构利用设立标准和程序可以达到这一目的,即创造一种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互动的机制与平台,从而创造出新的知识去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2.3知识管理系统
为了推动知识管理的实施,应该建立一个良好的设计且易于操作的知识管理系统,最新的信息技术必须尽可能地被运用上去。知识管理系统是采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知识仓库等现代技术手段实现知识管理的系统,是一个有助于知识的收集、组织和在图书馆内部员工之间传播的知识管理技术集合,在这个系统里包含了对人的管理和对知识的管理。它的核心是网络技术和知识仓库。知识管理系统的本质是一个软件框架或工具箱,能够帮助用户更容易、更精确地创造、组织、理解和交流思想;知识管理系统又是一个集成的多功能系统,它能够支持所有主要的知识管理与处理活动,包括知识获取、组织、分类与理解、调试与编辑、搜索与检索、传递与共享等。
建立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的目标是通过对各种知识的连续动态管理,增进员工对知识的捕获、开发、利用、创新的意识和水平,通过知识生产率的提高带动图书馆管理效率的提高。知识管理系统有四项基本功能:发现知识、显性知识交流、隐性知识交流和知识应用。馆内互联网必须能够用于支持知识管理的功能,使之能够共享文献、作品、学习课程的出版物以及最佳实践等,广域互联网也必须用于用户、知识分子(大学教授、研究员和项目专家)、出版者、政府机构、商业和工业组织提供知识交换的机会。
2.4用户满意度
用户满意度是指图书馆用户对图书馆形象、服务质量以及其它方面认识的信息,往往可以通过用户访谈、用户调查和用户意见簿(包括网上意见簿)等方式得到。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图书馆管理者及时和准确地了解本馆知识管理的用户效应,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解决该问题的办法。
2.5图书馆形象
图书馆形象主要是指图书馆的用户、学校其它部门、其它图书情报机构、社会公众以及与图书馆有业务往来关系的客户等对图书馆、图书馆行为、图书馆各项活动的综合评价。这些关系与图书馆的发展水平、领导能力、国内外影响:力以及与外界交流程度密切相关,直接反映的是图书馆的影响因子和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的大小,图书馆影响力的提高有助于其所在学校知名度的提高。
2.6员工竞争力
图书馆员工的知识以及所积累的经验构成了各类图书馆的智慧资产,应该受到重视和共享。员工竞争力是指图书馆内部所有成员的知识、能力、技术、经验等的集合。它可以从员工素质和员工满意度等两方面来进行衡量。员工竞争力是图书馆最重要的资产,也是图书馆知识管理能力最强的资本。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就是要尽可能有效地挖掘员工的潜能和专长,这对组织创新具有战略性的意义。员工价值取向是构成图书馆竞争力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如果员工的工作态度是积极向上的,那么他们就会有意无意地向用户传递这种信息,提高图书馆形象。
3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指标的选取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从绩效评价指标的影响因素分析可以看出,影响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绩效的要素很多,评价指标的选取是否适宜将直接影响综合评价的结果。因此,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3.1.1科学性原则
指标体系的科学性是确保评价结果准确合理的基础,一项评价活动是否科学很大程度上依赖其指标、标准、程序等方面是否科学。评价指标的设计既要考虑到评价研究的任务,也要符合客观现象本身的特点、性质及其运动规律,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使评价指标的定量描述以定性认识为前提。
3.1.2系统性原则
人类知识活动系统是物质再生产、知识再生产、智力再生产的统一体。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的基本职能作为人类知识活动系统的缩影,同样是智力再生产、知识再生产、物质再生产的统一体。因此,作为以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绩效为出发点的评价体系也应该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因此在建立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绩效指标体系时需要把图书馆作为一个综合系统进行分析,使该指标体系具有高度的系统性和概括性。
3.1.3客观性原则
系统、准确地反映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活动的客观实际情况,克服因人而异的主观因素的影响,评价指标设计要本着简明扼要、定义明确、分类界限清楚的原则,逐步完善以知识管理为基础的图书馆绩效评价指标,这是评价的基本要求。
3.1.4可比性原则
评价指标在设计中要注意使评价指标具有可比性。按照这一原则,要求这~套指标体系是对多个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绩效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因此,该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到各图书馆间统计指标的差异。在具体指标选择上,必须是各图书馆知识管理共有的指标涵义,统计口径和范围尽可能保持一致,保证指标的可比性,以增强评价指标的分析功能。
3.1.5代表性原则
所谓代表性是指我们在选取指标时应抓住问题的实质,即抓住主要矛盾。影响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绩效的要素范围很广,指标体系不可能把与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有关的一切要素都包含在内,这就决定了应该选取那些最具代表性的要素和那些代表性强、综合性强的指标,从而较为准确地刻画出知识管理的本质特征。在建立指标体系时,指标并非越多越好,相似的指标过多,容易造成信息的重复,影响评价效果。而且指标数目过多,将会加大计算量,且不能够突出重点。因此,指标的代表性是关系到评价效果好坏的一个重要问题。
3.2指标的设置
评价指标的设置,是对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绩效进行综合评价的前提和基础。指标设置得是否合理和准确,直接影响着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准确性。因此,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绩效综合评价的首要任务就是根据评价对象的性质、评价目标以及评价决策要求等,按照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建立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评价问题全貌的综合评价要素指标体系。
如前文所述,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绩效主要由图书馆的知识资源结构、组织结构、知识管理系统、用户满意度、图书馆形象和员工竞争力六个方面来反映,这些组成了绩效评价的一级指标。所以,对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绩效的考察及评价,必须立足于这六个基本方面。而这六个方面又是由不同的要素来体现的,每一种要素都有表征其属性特征的指标。这些要素指标的组合就构成了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绩效评价的二级指标(见表1)。
3.3指标的权重
在上表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中,由于下层各指标对上层某一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并非一样,即一些指标的影响程度要大于或超过另一些指标。因此,为了衡量下层各指标对上层指标的相对重要性,需要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即绩效指标在考评体系中的重要性或绩效指标在总分中所应占的比重,是每个绩效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重要性的体现。各个绩效指标相对于不同的考评对象来说,会有不同的地位与作用,因此要根据不同的考评主体、不同的考评目的、不同的考评对象、不同的考评时间和不同的考评角度,以及各绩效指标对考评对象反映的不同程度而恰当地分配与确定不同的权重。
一、财务分析评价指标
1.预算管理指标。医院预算是医院对未来某一特定期间经费收支的一种详细规划,是医院对未来整体经营规划的总体安排。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它能够帮助管理者进行计划、协调、控制和业绩考核。医院推行预算管理对医院提高管理水平,增强未来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010年至2012年我院实际收入总额分别为45971.27万元、51763.29万元、58404.11万元,预算收入总额分别为38000万元、50000万元、55000万元,由此可知,预算收入执行率分别为120.98%、103.53%、106.19%;相对应的,这三年我院实际支出分别为42599.84万元、48552.99万元、52996.52万元,预算支出总额分别为36500万元、48110.5万元、52161.70万元,从而得出预算支出执行率分别为116.71%。100.92%、101.60%。通过对预算执行率的比较,一方面规划了每个计划期间经济活动成果,有利于医院总体目标实现;另一方面又使相关科室确定自己的目标方向,为财务部门实施经济业务监控提供了依据。2.结余和风险管理指标。结余和风险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业务收支结余率指标,它反映了医院除来源于财政项目收支和科教项目收支之外的收支结余水平,能够体现医院财务状况,医疗支出的节约程度以及管理水平。业务收支结余率要结合医院的具体措施的实施来分析,我院2010年至2012年业务收入分别为45971.27万元、51763.29万元、58404.11万元,呈逐年增长趋势,但收支结余的变化是先减后增的,这就需要分析具体各项支出变动情况。3.资本运营指标。存货周转率是资本运营指标中的一个重要的具体指标,反映医院向病人提供的药品、卫生材料、其他材料等的流动速度以及存货资金占用是否合理。存货周转速度的快慢能影响医院的偿债能力及获利能力,一般来讲,存货周转率越高越好,存货周转率越高,表明其变现的速度越快,周转额越大,资金占用水平越低近年来,我院存货周转率呈上长趋势。4.产出、投入管理指标。2010年至2012年,我院实际开放床日(床日)分别为190165,190165,191207,实际占用床日(床日)分别为211088,219624,230967,年均病床使用率分别为111%,115.49%,120.79%。可见,我院病床使用率近几年始终在110%以上。空间狭小,设施老化,资源紧缺的问题日益严重,为了解决儿童就医难的问题,现已开展第二儿童医院的建设。5.收支结构指标。收支结构指标中着重分析一下药品、卫生材料支出率和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药品、卫生材料支出率指药品支出和卫生材料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率,2010年至2012年我院这一比率分别为45.77%、42.65%、44.10%,相对稳定,而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这三年分别为45.63%、39.98%、38.82%,比重逐年递减,这一良好的趋势有赖于医院对“药品费用”的一个有力控制。药品费用过高是医院管理中普遍存在又急需解决的问题,药品比重过高的原因在于(1)医务人员缺乏责任心,迁就病人,任由病人点名开药。(2)诊疗技术水平低或判断错误,而用药不对症,无指征使用药物,滥用抗生素。(3)少数医生受经济利益驱使,收受回扣,开大处方。(4)旧的收入分配制度使得医生收入和开单提成相挂钩。我院为此实施的主要措施有:(1)进行思想教育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2)通过检查、考核、学习、职称评定等诸多方面,对不达标者采取降薪、停级甚至淘汰的处理,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3)建立奖惩机制,拒收药品回扣。(4)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取消科室承包、开单提成,规定医务人员的收入分配不得与药品收入挂钩。6.发展能力指标。总资产增长率从资产总量方面反映医院的发展能力,其越高,表明医院一定时期内资产经营规模扩张的速度越快。但在分析时,需要关注资产规模扩张的质和量的关系,以及医院后续发展能力,避免盲目扩张。
二、通过对财务分析
评价指标的比较,总结出我院目前存在的几点问题天津市儿童医院是三级甲等综合性儿科医院。通过以上几个重要指标具体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我院近几年通过管理层和广大基层职工的不断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医院自身的发展也遇到了一定的瓶颈。面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空间狭小、设施老化;缺少对疑难杂症的诊疗能力;成本控制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三、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