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勤劳的编辑给大伙儿整编的公园景观设计思路(最新6篇),欢迎参考。
一、纪念性主题公园景观概述
纪念性主题公园景观是人们为表达纪念情感而建设的一种园林景观形式。“纪念性公园设计理念上不同于纪念性雕塑与纪念性景点,它是对园林景观全方位的设计理念,涵盖了建筑、雕塑、水景、等人工建造方式和自然景观”。纪念性主题公园景观是城市绿化景观的组成部分,是当代城市绿化当中最具纪念意义的园林表现方式。纪念性主题公园是具有某种纪念性意义和休闲性的城市公园景观,人们能在这里缅怀纪念和休闲娱乐。纪念性公园景观与传统的纪念陵园和纪念馆的庄重严肃氛围不同,这类公园也注重于公园的观赏性和娱乐性。例如纪念孔子、老子、孙子等对中华文明产生深刻影响的历史文化大儒的纪念性公园,及国外的戴安娜王妃纪念公园、罗斯福纪念公园等,这类纪念性公园均充分表现出深沉的纪念性主题并满足游览休闲功能,且着眼于震撼心灵的设计理念。
二、纪念性公园景观整体布局
“纪念性主题公园的设计规划及布局与其他普通公园的设计规划方式不同,这类公园的纪念性主题在园区的设计规划及分区上都有自身的特点与布局构成方式。其设计规划上的应用门类也较繁多,更要做到景观规划的整体性与纪念性主题的协调性的统一和融合。”所以,应该从公园的纪念性特点出发,综合的考虑其功能及任务,设计出既具有纪念性特点又具有公园景观的游览休闲性的主题公园。“纪念性公园的规划一般多采用从整体到局部的规范形式来设计,并用中心式、局部分散式的设计方法,使公园的总体布局带有鲜明的景观中心点及组合得当的规划形式,从而表现出纪念性景观的历史性、人文性、整体性等特色”。
三、纪念性公园景观的规划原则
纪念性公园景观设计的布局要按照景观布局规范的相关准则与规范为依据,既要符合当代人们的“设计思维的美感”,也要表现出“历史的厚重感”与“新时代”的气息。所以我们要着重注意遵守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一)纪念性公园景观选址的适宜性
纪念性公园是人们开展纪念性活动的公共场所,它的纪念性作用体现出的是庄重与深沉的氛围,倘若周边的环境处于过于嘈杂和娱乐氛围中,对于纪念公园的纪念性主题会不相协调。因此, 我们在做设计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到这些声音及环境因素,合理处理所涉及的问题规避有可能发生的不利情况。
(二)纪念性公园景观规划的多重协调性
“对于纪念性主题公园中的景观搭配应运用合理的手法和设计规则,并且要与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当地的地势地貌相融合,因地而造。同时,还要调研当地的气候因素及制约条件,选择适合的设计策略。例如纪念碑、烈士纪念广场类的纪念性景观中植物搭配就要以表现出庄重的氛围为主,适当多应用松柏类常绿植物,且植物的搭配也要依循主景与配景相协调的特点。”倘若是纪念重大历史人物或事件的纪念性主题公园,则可以协调应用相关主题的系列雕塑或景观小品的形式来表现其主题,实现设计元素与设计主旨的协调性。
(三)注重纪念性主题公园景观的烘托与点题设计
纪念性公园景观设计的影响元素可以分为软质景观因素和硬质景观因素,并相互配合以达到烘托与点明纪念性主题的作用。“植物在公园所起的作用是最重要的,能起到烘托公园意境的功能。植物的种类、颜色差异及季节属性应合理搭配以充分的与公园的纪念性设计理念相呼应。”公园道路规划是硬质景观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道路系统组织可以将整个园区融会贯通,实现预期设计的游览体验,组织起每个纪念景点的缕缕情愫,逐步起到烘托纪念氛围的作用。道路的不同宽窄、不同路面形式、不同的材料搭配给游客的体验感觉也截然不同,均能烘托的作用。另外,纪念性雕塑与园林景观小品是纪念性主题公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既能直观展现出纪念的事件或人物,给人以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感;也能以特定的、引发联想型的纪念性元素来隐喻,含蓄而深沉的传达纪念性情感。当今新技术的发展与材料制作工艺技术日臻成熟,纪念性公园运用的材料也更丰富,给设计师更多选择,因此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各自特点并与纪念性景观设计相融合。
(四)注重纪念性公园景观产生的内心震撼
当代纪念性公园景观设计的核心表现方式是注重实现人的身心体验,因而设计者更加注重对人的心理活动能产生共鸣的方式来进行景观设计。以无声的景与境的搭配,以直击心灵的元素符号语言,把游览者的情感充分激发出来,而非用普遍的历史叙述与人物评价来起到纪念性作用,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我所理解的纪念性公园应该是让人文的历史厚重感与自然的因素相互统一融合,并用与之相匹配的纪念性设计手法及参与性活动相呼应,从而起到让游客游览后产生更加深刻的心理震撼和影响。
四、纪念性主题公园景观设计实践――以内蒙古多伦县成吉思汗纪念公园为例
(一)纪念性主题公园总体规划方案及纪念性设计理念
成吉思汗纪念公园方案位于内蒙古中部、锡林郭勒盟东南端,背靠草原、面向京津,因为地处内蒙古大草原边缘同时又与华北平原接壤,从古至今乃是兵家必争之地,据说当年成吉思汗南下路过此地,也被当地美景所吸引。在公园设计中将蒙古族文化元素与改善生态系统结合,力图营造出草原生态公园,弘扬民族精神,体现蒙古族文化,给人们提供一个多层次的生活空间。运用图腾动物(骏马),宗教图案(吉祥花纹)以及特色的蒙古族文化建筑,蒙古族文化雕塑,蒙古族文字成吉思汗精神融入到设计中,同时也满足现代人们生活和休闲娱乐。
(二)纪念性主题公园景观各要素的布局及设计
成吉思汗纪念公园景观的布局为南北纵轴,东西横轴,对称构造,在公园主体道路中,运用蒙古的(哈达)抽象元素,哈达意义表示为吉祥、友谊、安康之意,同时意味这整个公园带给人们一种吉祥健康的含义。以曲线为主要的道路系统,使之组成既自然又活泼的的园林布局。纪念公园的轴线东西两侧都精心选用符合纪念性为主题的园林植物搭配在整个园区周围合理搭配乔木与灌木的植物种类,达到人与景观的和谐统一。
五、结语
关键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防护绿地;城市公园;生态设计;骨干植物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原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防护绿地随着城市扩张,其周边用地性质会发生改变,其绿地的防护功能会相应转变为其他绿地功能,如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附属绿地等[1]。其中最主要的是改建为公园绿地,从而增加城市公园绿地面积、人均公园面积等指标,使城市绿地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居民[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防护绿地一般为单一树种林,如杨树、柳树、槐树等,在公园改建过程中,主要面临着低成本、快速成型、如何利用现状、整体建设的可实施性等特殊问题。在公园设计的行业规范中,城市公园中,建筑占地不超过5%,道路广场不超过10%,绿地不小于65%等。在防护林中,因其特殊性,大多数是临主干道、河流、铁路等区域。因此,改建的费用主要是地形和植物,地形和植物的设计在防护林改建中占主要的地位。
1城市防护绿地改造的作用与意义
1.1提升城市绿地系统的效率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原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防护绿地会随着城市扩张而改建为公园绿地、附属绿地等。因此,新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空间布局、结构会在新的城市总体规划下进行更合理的布置、构筑,从而使其更有效、更合理地服务于城市居民。
1.2提升城市绿化水平
由于城市防护绿地改为公园绿地等,这样增加了城市公园绿地面积,扩大了公园服务半径范围,提升了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1.3美化城市景观
改建中增加树木的种类和品种,有各种观赏树木和花草的组合,形成美丽的景观,在美化城市景观上作用显著。
1.4提升周边价值
在当今城市土地资源愈加稀缺的情况下,公园绿地的价值无疑更加宝贵。一定面积的公园绿地可以改善居住和投资环境,使公园周边的不动产升值。
2城市防护绿地改造的设计原则
根据城市园林设计理论,城市防护绿地改造为公园绿地的设计,必须从公园的综合功能要求、环境质量要求和游人活动休憩要求出发,既要保证良好的环境生态效益,又要达到人工艺术美与天然美的和谐统一[3]。其设计原则主要为:
2.1低碳经济和节能可持续的思路
在低碳经济、可持续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可持续和低成本的园林是未来的趋势,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城市绿地更应采用生态节能、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符合时展的要求。
2.2符合生态园林的思路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日益面临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带来的生存环境危机,客观上要求公园设计必须符合生态园林的思路。
2.3满足人们休憩游乐的需要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公共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之一就是满足市民休憩游乐的需要。
2.4符合园林美学原理
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必须同园林美学相一致,园林美主要包括单体美和群体美2个方面。
3北京顺义新城中心公园景观设计分析
3.1公园入口景观设计
公园的入口包括主要入口和次要入口,北京顺义新城中心公园南邻顺义减河,北邻顺义新城政府行政中心,东临潮白河森林公园,西临过境铁路。在设计中,入口采用与周边环境无缝对接的方式,采用主入口和多次入口组合的方式来满足城市居民不同层次的需求。主入口分布在人流量大的顺安路两侧和区政府行政中心南侧;其他的为次入口,与周边的道路和场地无缝对接。主入口景观设计采用大地艺术、景观雕塑、花镜和轴线等设计方式和手法,彰显顺义蓬勃向上、与时俱进的发展精神风貌;次入口主要起辅助作用,便于附近居民和小批量游人入园,这类入口的景观营造以高大的乔木为主,配以美丽的观花、观叶灌木和花卉,营造出一个郁密、优雅的小环境,给游人清新、幽静之感[4]。
3.2园路景观设计
园路是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承担着引导游人和连接各区等方面的功能。按其作用及性质的不同,分为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和散步小道3种类型:
主要道路是公园道路系统的主干,依地形和地势的不同而做不同形式的布置。北京顺义新城中心公园以活力环道为主园路,园路宽4m,兼消防通道。
次要道路是主路的一级分支,联接主路,是各分区内的主要道路,一般宽2~3m。次要道路的布置既要利于便捷地联系各分区,沿路又要有一定的景色供观赏。
散步小道是
最能细腻体现公园风景变化的园路,分布于全园各处,一般宽1.5m左右。散步小道或沿湖布置,或蜿蜒入密林,或穿过开阔草坪。
3.3生态与节能设计
地形设计是公园设计的基底,合理的地形是形成公园内部空间结构、经济合理、美学提升、生态性的重要基础。北京顺义新城中心公园在分析原地形排水、积水等问题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设计地形,使其场地内达到无积水、土方平衡、土方量最低等,从而实现低成本建设和运营,体现生态、节能的设计理念。
3.4骨干植物设计
城市公园设计中,骨干植物是园林树木的乔木部分,是公园的核心和空间骨架,是景观生态栖息地。如杭州花港观鱼设计中,大草坪中的雪松及周边乔木是公园的骨干植物,是组成场地空间的主要构成元素。
园林绿化观赏效果和艺术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因此,要搞好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必须合理地进行园林植物配置,这是建设好园林绿地的关键。
北京顺义新城中心公园在骨干植物空间处理设计上,采用正负形空间处理手法,公园西侧是由现有防护林改建而成的,因此将在现有密闭的林下空间改造成开放、半开放的多功能空间体系;而公园东侧由骨干植物围合出各种不同类型的空间,如大草坪、观赏植物专类园、运动场地、休闲广场等空间。各类空间主要有骨干植物围合和分割,这样方便分期建设,公园前期完成对骨干植物的施工,其整体性的效果就可以显现;后期分区进行各项功能性空间建设,其主体结构由骨干树种定型,从而解决了公园效果快速成型、整体建设的可实施性等问题。
4参考文献
[1] 朱祥明,孙琴。英国郊野公园的特点和设计要则[j].中国园林,2009(6):1-5.
[2] 阳慧。开放式公园景观设计——以杭州市钱江新城市民公园为例[j].河北农业科学,2009(6):70-73,75.
[3] 姜来成。论防护绿地的规划建设[j].防护林科技,2002(1):33-34.
关键词:观光、休闲、娱乐、功能第一、亲水性、经济性、生态造园、可持续性发展
一、项目概况及现状分析:
总占地面积:109151.4平方米
工程建设范围:东临永乐苑,西至千峰北路,北临兴华南小区,南临漪汾苑,整个区域总面积10.915公顷。
现状分析:
漪汾公园位于太原市千峰北路以东地区,漪汾苑小区以北,兴华南小区以南,永乐苑以西。该区域目前已成为居住中心地带,主要有漪汾苑、漪汾花园、兴华南小区及太原外国语学校、双语小学等社区;西北部有晋机、汾机等大型企业,周围高楼大厦比比皆是,道路等基础设施已基本建设完成,此处为住宅小区规划时预留的土地,近年来,由于没有使用,在其上建设有一些临时设施,目前已完全拆除。另外,本项目用地存在一些竖向高差,需要进行平整处理,再加上堆积假山,土方工程量较大。
自然气象条件
太原地区属典型的大陆性温带气候,一年四季气候分明,受西北气流和东南气流影响,冬季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由于“三北”防护林带的建设,现今太原市地区冬季干燥,但不太冷,夏季的风多不太热,雨量偏为集中,全年平均气温为9.3°C,具体情况如下:
最冷月(一月)平均温度-7°C
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12°C
最热月(七月)平均温度23.7°C
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27.6°C
绝对最高温度39.4°C
绝对最低温度-25.5°C
平均年降雨量466.6mm
日最大降雨量183.5mm
全年主导风向N
夏季主导风向C19N8NW8
冬季主导风向C24N9NW9
全年平均相对湿度60%
平均气压926.8mba
全年无霜期188d
日平均气温≤5°C的天数135d
最大积雪深度160mm
冻土深度77mm
基本雪压200N/m2
基本风压300N/m2
平均风速2.5m/s
最大风速25m/s
全年日照时数2576h
地震烈度8度
二、漪汾公园主要建设内容:
漪汾公园区:由北向南共分三区:即漪北、漪中、漪南,按照动、静、动的理念设计。
漪北区主要建设:
1、次入口广场;
2、系列水景墙;
3、主广场:包括广场中心设计的钢架雕塑、雕塑背后设置的多功能舞台、水池及水景墙;
4、树阵广场,次入口以东为树阵广场,其两侧设计沙坑、景亭一座;
5、沿路侧、区设计停车场和自行车棚;
漪中区主要建设:
1、主入口广场(包括一处停车场、一处门卫);
2、4米高人工堆积假山(包括游园道路、假山制石 、景观亭、小型雕塑等);
3、人工堆积假山下设计儿童戏水池、栈道、小桥、木平台等;
漪南区主要建设:
1、次入口广场三处;
2、大型体育场(其内:包括2个篮球场、体育器材等);
3、体育场南侧设计一座景亭(考虑地形处理,最高为2.5米);
其他工程:
1、一级(3米宽,)、二级(2.3米)、三级(1.5米)道路建设;
2、照明、广播背景音乐、监控工程;
3、绿化工程;
4、监控广播工程;
5、公用工程;
三、 编制依据:
1、《太原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讨论稿)(2007年12月)
2、《漪汾公园总体改造规划方案》(2008年4月)
3、《漪汾公园规划总平面图》(2008年4月)
4、国家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5、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规范的有关条文(《公园设计,道路绿化设计》部分)
6、《太原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1-2020)
7、其他相关的法规、规范及要求
四、总体规划:
1、 规划目标
(1)将漪汾公园设计成为服务于居民并富有山水景观和体育特色的文体生态园,具有观光、休闲、娱乐、锻炼、生态教育、文化传播、自然保护等功能,成为一个综合性的休闲、生态公园。
(2)结合建设部级园林城市的总体目标,有目标、有重点、大范围地进行绿化建设,以达到服务公园、绿化太原、锦上添花的目的。
(3)通过假山的堆积,通过人工河流的挖掘,通过宏观景点亭的配置,通过雕塑的展示,将漪汾公园建设成青山绿水的生态公园。
(4)、入门广场的建设将本着景点第一、宽敞使用的原则,一方面突出停车场的建设,另一方面突出景观配置的原则,强调绿化的作用,突出公园特色,体现“以人为本”全面提升公园绿化内涵。
(5)、对现有乔灌木基本保留,要进一步充实提高。应结合北方气候条件及养管经济条件,多种植乔灌木,少种花卉,并应增设游人休息纳凉设施,提高公厕档次。
(6)、公园在北、中、南面临千峰路上设有三个出入口,以充分考虑人流集散,停车位置,合理组织交通路线。
(7)、增加亲水环境及小品、雕塑、文化小景墙,提升文化内涵。水体考虑冬季无水状态下的景观,做到冬季能看、夏季能流。
2、 设计原则
(1)服务居民,建设道路、建筑、树林等园林小品,功能第一的原则。
(2)突出特色,协调统一、高起点、高要求、高科技原则。
公园规划要面向二十一世纪,在园内布局及景点、项目的设置上体现国内先进水平。
(3)公园规划体现生态造园思想
规划全面贯彻生态造园思想,体现生态体系的合理运用,实现良性生态循化,创造最大的生态环境效益。
贯彻以保留原有乔木为主体,植物群落配置,注重生物多样性的指导思想,最大限度的增强绿量,丰富植物品种,其主要体现在:运用现代的植物造景手法,结合“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创造出一座上、中、下(乔、灌、草控制面积比例约为5:3:2)相得益彰的城市生态型绿地。
(4)亲水性原则
强化绿地的生态功能,在增强其文化内涵的同时,重点考虑了水景的设置,以满足北方居民的亲水性与娱乐性,具体表现在旱地喷泉、戏水池、水景墙等。
(5)经济性原则
由于本次工程属于新建范畴,加之考虑到今后养护管理的便利、节省,应体现以下几点经济性原则:
a.地形实施考虑一次到位:本项目因为要考虑人工堆积假山,且地面高程存在高差,所以地形处理上要考虑一步到位,以利植物造景。
b.戏水池:考虑用一种设计方案,两种准备措施。春、夏、秋三季期间抽取自来水到池中,然后由西向东通过泵的抽取形成溪流,使池水循环使用,形成流水潺潺,池水涟漪的动态景观。冬季冰冻期间,欣赏枯河床,卵石滩,落叶树的自然冬季静态景观。这样就合理利用了有限的水资源,间接降低了项目投资成本和今后养护管理费用。
(6)绿化整体性原则
绿化种植物设计要积极运用本地的乡土树种,且考虑道路两侧乔木树种的统一性,做到整体风格下的个性化设计,整体为主,个性为次。
A、以人为本,以绿为主,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
B、植物的色彩及季象上,考虑不同季节开花植物及色叶植物的搭配,使四季有不同的植物观赏景观,使公园景观早晚不同、四季多变,不断激起居民游园的兴趣。
C、种植手法是规则与自然相结合的栽植方式,创造步移景异的景观效果。
D、多使用多木本植物及宿根花卉,增加植物景观,使各景点植物配置协调统一,创造景色宜人的生态园林景观。
(7)可持续性发展及教育性原则
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建议在乔木树种的树杆上绑上标签,上注明树种中文名、拉丁名、所属科类及主要习性,让居民在游玩的同时寓教于乐。
五、 漪汾公园绿化树种的选择:
六、 漪汾公园道路系统:
(1)漪汾公园道路交通由于存在人工假山、嬉水池、体育场等因素,因此,道路系统基本围绕景观处理,以游览观光路线、人流及视线空间组织和景观意想特征等因素来进行规划。
(2)道路分级
规划将漪汾公园道路分为三个等级:
A、主园路一级路:宽度为3.0米,基本上全园循环布置,联系各景区;B、公园次路二级路:联系个主要景点,宽度为2.3米;C,游园小路三级路:辅助公园次路构成道路网络,道路宽度1.5米,或用圆形汀步和条形停步。
七、结语:
1、该项目符合太原市委、市政府建设园林绿化城市的要求,既满足了该地域居民的观光、休闲需要,又为千峰北路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居住区的绿化是目前城市绿化的难题,其主要原因是过去规划时未考虑绿化用地,或者绿化用地考虑的太少所致。本项目是在预留土地上建设公园,因此困难较小,并同时为居住小区绿化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苏雪痕。 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2]齐康。城市环境规划设计与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3]胡长龙园林规划设计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5.
关键词:滨江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此方案采用低碳、环保景观设计手法,使城市景观规划设计让生活更美好,具可持续发展。重塑一个一体化,令人难忘的英德市城市新形象,提升城市的个性与地位,丰富城市活动,满足功能需求,展现英德市政府为城市新旧发展注入的激情与活力。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突出英德本土文化的延续性和滨水环境的特色。
1.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英德市北江人民桥与第三大桥间的东岸滨江带,在原有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前提下进行设计,规划设计范围全长约4.2公里,为目前的滩涂地与现有江堤向内陆扩展30米所属总范围(即新规划30米宽的滨江大道与江水间总的场地),自然环境保持良好,开发建设适宜在现状地形上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创造“绿色英德,繁荣英德”的可持续发展景观。
2. 设计理念
带状的滨江用地环境,以“一轴两点四区”的理念结构,采用整体、大气、结合现场实际地形的设计手法,营造“人文活力、生态休闲、生生不息”的低碳滨水景观。意在体现英德市的各项城市建设都呈现出勃勃生机、有如潜龙出水般腾飞。
2.1 “一轴”
“一轴”即“客家文化主轴”贯穿南北,带状的高低起伏有如江边的巨龙。寓意了鼓声劈浪旌旗开,舞龙跃鳞戏水来的英德城市建设美好景象。
2.2 “两点”
“两点”为主轴两端“源”与“家”的起点和终点。
“源”――意指河洛文化,客家文化之源。
“家”――文化回归,传承与延续。
2.3 “四区”
“四区”连接两点的主题景观区,主旨体现客家孔孟思想中“仁”、“义”、“礼”、“智”的文化内涵,并形成一系列的重要景观节点。
“一轴两点四区”的概念结构,反映了英德市建造以客家文化为主的特色化城市的发展目标。
3.设计内容――“一轴两点四区”六大景观节点
六大景观节点共同形成景观连续线,控制整个绿地的规划布局。
景观主轴由河洛广场,风情绿道,印迹广场,茶礼园,竹音阁,港湾湿地公园组成,相呼应理念中的“源”、 “仁”、“义”、“礼”、“智”、“家”,形成集文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滨水休闲公园。
3.1印象・河洛广场
河洛广场构思来源于河洛文化,多方考究,河洛文化作为客家文化之“源”。方圆结合的设计意念正是由此而来,方圆相藏,阴阳相抱,相互为用,不可分割。
河洛广场位于滨江带的主入口区域,是人流交汇的交通广场。设计以开放空间为主,方圆形状为边界特征,根据空间位置的不同,划分出与道路紧密相接的“全开放空间”和面向区内景观的“半围合空间”,空间过渡以标志性景墙和景观建筑划分。
广场设计利用多种景观细节来体现河洛文化,主入口区设置印象景墙,经过河洛走廊,到达中心喷泉广场。空间用方,穿插以圆,河图、洛书等符号元素点缀其中,空间构图丰富,采用和谐的色调,烘托出印象・河洛的文化气氛。
3.2风情绿道
风情绿道构思来源于“仁”,寓指“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仁者爱人,仁者乐山。凡是有园,必有山石,片山有致,寸石生情。
风情绿道以风景走廊的形式贯穿于轴线之中。山石文化,英石文化,历史文化是其中重要的表达内容。
设计以植物造景为基础,引入传统园林中景墙,石景的精致手法,趣味的英石以假山,景墙的形式点缀于园林之中,使得空旷的视野变得丰富。被分隔的界面形成不规则的平面空间,相互连绵、延伸、渗透。景石如同屏风,印刻着不同的历史故事,巧妙的大小搭配,疏密有致,迂回变换,风景藏而不露,不规则的节奏感即富有人工美,又不乏自然情趣。
3.3 历史印迹广场
历史印迹广场构思来源于“义”,寓指“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历史的印记,承载着义勇之心。历史纪念广场,就如一本史书,讲述的是历史的故事。历史文化赋予物质空间以诗情画意,园中设置历史人物与诗画雕刻,引导游人的情感,加深游人的印象,设计深化了本区域的历史保护主题。
广场中有趣的景观设施,变化的地台设计,将是大人和孩子们乐于游憩的活动区域。
3.4 茶礼园
茶礼园构思来源于“礼”,寓指“礼者,体也,言事得体!”“不学礼,无以立。”茶礼园是“礼”之设计理念所在。
英德红茶以品质优异而著称,“茶文化”更是体现地方特色的重要表现之一。茶礼园以跌水景墙作为入口,两边分别布置休闲平台,中间与风情绿道连接;景墙背面由空间序列变化的茶园组成,茶园像褶皱布匹一样展开的起伏地形,视野开阔;尽端设置传统碉楼形式视频塔,立面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体现客家文化予礼传情的好客情谊。设计运用地形的变化,通过借景、对景、框景、漏景布局空间,“巧于因借,精在本宜”,大地艺术的创造给游人带来震撼的视觉体验,寓意于礼,充满生机。
3.5竹音阁
竹音阁构思来源于“智”,寓指“智者,能也,智者乐水!”
客家文化的智慧凝结于水境之中。竹音阁连接湿地区域,种植大片的竹子。
竹音阁引入“低碳”的景观概念,抽象提炼竹子的曲艺文化,运用竹子的形状、声音、精神享受等方面的特点,创造性的营造出精致的园林空间,竹子与景墙的组合,竹子与景石的组合,竹子与水景的组合,相互奏响,成为湿地公园美妙的前奏,沙沙摆动,竹音绕园,成为滨江带最具特色的景点之一。
3.6港湾湿地公园
港湾湿地公园构思来源于“家”,寓意回归家园,“心”的港湾。
湿地位于景观主轴尽端,公园以一种源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处理手法先实后虚,讲究序列递进,在原地形的肌理下,改造天然淡水沼泽和泥滩,建造淡水湿地、红树林、野生动物栖息地、阶梯景观、浮桥芦苇,形成生态宜人,芳草丛丛,相映成趣的湿地景观。
这里是“心”的港湾,这里是小鸟的天堂,这里是生命的“吾家”。体现出“笑问客从何处来,此心安处是吾家”的精神主旨。
4.绿化设计
滨江带绿化设计,结合现状,适地适树,以本地特色树种为主,采用自然种植的手法,营造出优雅、质朴、自然、亲切的滨江带园林气氛。滨江公园设置不同的植物主题园:花木园,色彩丰富, 茶园,清新明朗香草园,香气宜人滨水园,气氛活跃果树园,果味诱人。
5.铺装设计
铺装材料以当地石材为主,以低碳、环保为原则,重视材料机理的搭配,减少复杂的切割工程。焦点位置采用石材,其余区域可采用成本较低的材料,通过合理的色彩样式的搭配,营造舒适的空间。
6.小品设施
公共小品,满足各项使用功能的同时,装点着整个滨江景观,使这里变得灵动,有生气,诠释着滨江公园的总体质素。
7.灯光设计
总体灯光设计,以水溪河岸和市政道路照明为基调,景观节点作重点布置,展示每一区域不同特点,园路的照明主要满足人们休闲散步的需求,晚间气氛相对宁静。
关键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防护绿地;城市公园;生态设计;骨干植物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原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防护绿地随着城市扩张,其周边用地性质会发生改变,其绿地的防护功能会相应转变为其他绿地功能,如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附属绿地等。其中最主要的是改建为公园绿地,从而增加城市公园绿地面积、人均公园面积等指标,使城市绿地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居民。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防护绿地一般为单一树种林,如杨树、柳树、槐树等,在公园改建过程中,主要面临着低成本、快速成型、如何利用现状、整体建设的可实施性等特殊问题。在公园设计的行业规范中,城市公园中,建筑占地不超过%,道路广场不超过%,绿地不小于%等。在防护林中,因其特殊性,大多数是临主干道、河流、铁路等区域。因此,改建的费用主要是地形和植物,地形和植物的设计在防护林改建中占主要的地位。
城市防护绿地改造的作用与意义
.提升城市绿地系统的效率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原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防护绿地会随着城市扩张而改建为公园绿地、附属绿地等。因此,新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空间布局、结构会在新的城市总体规划下进行更合理的布置、构筑,从而使其更有效、更合理地服务于城市居民。
.提升城市绿化水平
由于城市防护绿地改为公园绿地等,这样增加了城市公园绿地面积,扩大了公园服务半径范围,提升了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美化城市景观
改建中增加树木的种类和品种,有各种观赏树木和花草的组合,形成美丽的景观,在美化城市景观上作用显著。
.提升周边价值
在当今城市土地资源愈加稀缺的情况下,公园绿地的价值无疑更加宝贵。一定面积的公园绿地可以改善居住和投资环境,使公园周边的不动产升值。
城市防护绿地改造的设计原则
根据城市园林设计理论,城市防护绿地改造为公园绿地的设计,必须从公园的综合功能要求、环境质量要求和游人活动休憩要求出发,既要保证良好的环境生态效益,又要达到人工艺术美与天然美的和谐统一。其设计原则主要为:
.低碳经济和节能可持续的思路
在低碳经济、可持续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可持续和低成本的园林是未来的趋势,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城市绿地更应采用生态节能、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符合时展的要求。
.符合生态园林的思路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日益面临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带来的生存环境危机,客观上要求公园设计必须符合生态园林的思路。
.满足人们休憩游乐的需要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公共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之一就是满足市民休憩游乐的需要。
.符合园林美学原理
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必须同园林美学相一致,园林美主要包括单体美和群体美个方面。
北京顺义新城中心公园景观设计分析
.公园入口景观设计
公园的入口包括主要入口和次要入口,北京顺义新城中心公园南邻顺义减河,北邻顺义新城政府行政中心,东临潮白河森林公园,西临过境铁路。在设计中,入口采用与周边环境无缝对接的方式,采用主入口和多次入口组合的方式来满足城市居民不同层次的需求。主入口分布在人流量大的顺安路两侧和区政府行政中心南侧;其他的为次入口,与周边的道路和场地无缝对接。主入口景观设计采用大地艺术、景观雕塑、花镜和轴线等设计方式和手法,彰显顺义蓬勃向上、与时俱进的发展精神风貌;次入口主要起辅助作用,便于附近居民和小批量游人入园,这类入口的景观营造以高大的乔木为主,配以美丽的观花、观叶灌木和花卉,营造出一个郁密、优雅的小环境,给游人清新、幽静之感。
.园路景观设计
园路是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承担着引导游人和连接各区等方面的功能。按其作用及性质的不同,分为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和散步小道种类型:
主要道路是公园道路系统的主干,依地形和地势的不同而做不同形式的布置。北京顺义新城中心公园以活力环道为主园路,园路宽m,兼消防通道。
次要道路是主路的一级分支,联接主路,是各分区内的主要道路,一般宽~m。次要道路的布置既要利于便捷地联系各分区,沿路又要有一定的景色供观赏。
散步小道是
最能细腻体现公园风景变化的园路,分布于全园各处,一般宽。m左右。散步小道或沿湖布置,或蜿蜒入密林,或穿过开阔草坪。
.生态与节能设计
地形设计是公园设计的基底,合理的地形是形成公园内部空间结构、经济合理、美学提升、生态性的重要基础。北京顺义新城中心公园在分析原地形排水、积水等问题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设计地形,使其场地内达到无积水、土方平衡、土方量最低等,从而实现低成本建设和运营,体现生态、节能的设计理念。
.骨干植物设计
城市公园设计中,骨干植物是园林树木的乔木部分,是公园的核心和空间骨架,是景观生态栖息地。如杭州花港观鱼设计中,大草坪中的雪松及周边乔木是公园的骨干植物,是组成场地空间的主要构成元素。
园林绿化观赏效果和艺术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因此,要搞好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必须合理地进行园林植物配置,这是建设好园林绿地的关键。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公园成为人们工作之余重要的休息场所,为此,越来越多的城市不断增加城市绿化空间,为城市居民提供舒适的休闲场所。山体公园是以立体绿化的空间形式向人们展示一种独特的山体绿化环境。比如,现阶段很多城市中都借助于自然的山体营造山体公园,但是其中大部分的山体公园都较为偏远,公园的各类休闲设施也不完善,导致山体公园内的有人数量较少,山体公园的实际价值没有得到较好的开发。
山体公园景观设计的主要元素
山体公园相比平地公园来说,地形更为复杂,地面的高低起伏较多,公园内的景观以自然景观居多,为此在进行山体公园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山体公园的独特性,合理处理公园内的各种景观要素。首先,从山体的视觉空间角度分析,受山体自然空间特点的影响,不同的山置要选择各种不同的景观设计。比如在山顶位置,由于其所处位置较高,所以在视觉空间较大,人们在山顶会获得全方位的景致,视野开阔,为此,设计者可以充分利用山地来开发公园景观,并尽可能的向山体腹部延伸,再比如,在山体的山麓地带,针对其视域相对有限,内部有良好的视觉关联这一特点,可以将其作为主要的公园活动场所,成为山体与城市的过渡地带。
其次,注意山体公园内游玩路线的设计。受山体起能伏的影响,在道路的开发和组织方面要难于平地公园,也正是因为这一特点,使得不同的山体路线给人们以不同的视觉体验,为此,在道路设计方面应该充分展现多样性,并根据山体的走势选择合适的布置方式。比如,设计者可以顺应山体地形,使公园道路与环境相互适应,此外,还可以让公园内的道路在水平或者垂直方向同时进行,以体现山体公园道路的立体性,为游玩者提供多种游玩选择。
最后,以人的心理需求为依据进行山体景观设计。公园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让人们可以在一种舒适的环境中获得身心放松感,为此,在山体公园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以山体独特的地形优势吸引人们前往,而且要确保公园内的道路、设施等可以适应人们的心理需求,为人们提供更多理想的休憩场所。
山体公园景观设计的手法
(1)城市人文精神在山体公园中的展现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为此,在山体公园景观设计时还应该将城市自身的人文精神渗入其中,增强人们对公园的亲切感。“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其强调自然和人文的和谐统一,在山体公园景观设计中设计者应该秉承这一传统思想,在公园建设时不仅要体现人文性,更要注意维护好山上的树木花草,使得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应成趣,此外,在山体公园景观设计时要注意合理利用山体资源,结合城市山水空间格局的变化,确定城市山体公园的定位和性质,让山体在给城市居民提供必要的休息场合的同时,感受到显示城市自然特色的标志性要素。
(2)地域性特色在山体公园中的表现
地域性是对环境的人文和自然特性的反应,在建设山体公园的过程中,设计者要注意保护山体的自然风貌,与此同时,依照城市的文化风貌建设与城市地域性相协调的建筑,设计材料尽量就地取材,建筑风格要与传统风格相适应,以体现当地的地域特色和文化。比如,在一些建筑物的色彩设计上应该注意与城市的传统风格保持一致,并注意凸显出当地人的生活场景,以帮助人们更进一步的解读生活,体会城市文化。为了向人们展现山体公园的地域性特色,设计者还需要依照山体的形态以及建筑环境,合理规划公园内的道路线路,设计多样的游玩线路,以便让人们在游玩时可以感受到多种多样的城市文化。
(3)注重山体公园的景观空间组织
城市空间结构,建立城市与山体公园道路之间的联系,注重山体与山体、山体与城市之间的良好连接,以不断优化山体的轮廓线,确保山体公园的景观设计与城市空间发展相协调。另外,在山体公园景观的效果分析上,还应该注意山体轮廓线的夜景效果,使山体与城市融为一体。比如,在设计山体脊部景观时,设计者应该充分考虑到城市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尤其注意对山体的保护,做好对山脊线的保护工作,以确保整个山体在山顶、山腰、山麓等景观设计的一致性,并尽量避免在山体的山脊部位设计特色景点或者观景台,科学合理的进行景观设计,明确国家规定禁止建设、限制建设和适宜建设的山体界限,坚持以保护为主,实行适地适树的设计原则,完善山体公园的景观空间组织。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