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原文注释及翻译精选4篇

《三峡》节选自南北朝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江水注》,是著名山水散文。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三峡原文注释及翻译精选4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郦道元人物简介 篇1

1、郦道元简介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北魏范阳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北魏平东将军、青州刺史、永宁侯郦范之子,我国著名地理学家、文学家。

郦道元故居在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境内。

在郦道元兄弟五人中,道元为长,承袭其父永宁侯爵位,北魏孝昌三年(527年)被害于关中(今陕西临漳县)。郦道元出生于官宦世家,其父郦范年少有为,在太武帝时期给事东宫,后以卓越才能成为优秀的军师,曾经做过平东将军和青州刺史。郦道元也先后在平城(北魏前期的首都,在今山西省大同市)和洛阳(北魏都城于公元493年南迁至此)担任过骑都尉、太傅掾、书侍御史、御史中尉和北中郎将等中央官职,并且多次出任地方官,担任过冀州镇(今河北省冀县)东府长史、鲁阳郡(今河南省鲁山县)太守、东荆州(今河南省唐河县)刺史、河南(今洛阳)尹等职。

郦道元前半生,北魏正值鼎盛时期。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统一北方之后,经过献文、文成等诸多帝王的励精图治,至后来的北魏孝文帝的积极改革,北魏国力日渐强盛。郦道元也跟随孝文帝等人致力于统一大愿的实现。然而,在孝文帝死后,北魏从500年开始,国内矛盾又开始高涨起来,逐渐走下坡路,至527年,六镇叛乱,四方骚动。在国家正值多事之秋的时候,郦道元慷慨殉国。长空孤雁鸣,秦山鸟悲歌,在流星闪过之时,一代英豪就此陨落。

郦道元三峡原文及翻译 篇2

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溯 同:泝)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巘 写作:山献)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原文和翻译 篇3

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

注释;①自:在

②略无:完全没有。略,完全,全部

③阙:同”缺”,中断

翻译: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

原文:重岩叠嶂(zhàng),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月。

注释;①嶂,直立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②隐,蔽:遮盖

③自:如果

④亭午,正午。

⑤夜分,半夜

⑥曦,早晨的阳光,这里指太阳

翻译: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原文: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

注释;①至于:到了

②襄陵:上,漫上;丘陵

③沿:顺流而下;

④溯:逆流而上

⑤绝:断

翻译: 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只都阻隔断了。

原文: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注释;①或:有

②其:这,从白帝城到江陵的距离

③虽:即使

④乘奔御风: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奔,奔驰的快马。

⑤不以:不如;以,认为,如

⑥疾:快

翻译: (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则)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是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原文:春冬之时,则素湍(tuān)绿潭,回清倒影。

注释;①之时:的时节;时,季节,时节

②素湍:白色的急流

③回清:回旋着清波

翻译: 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影子。

原文:绝巘(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注释;①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绝,极;巘,山峰

②飞。飞泻

③漱(shù)冲荡

④其,它们,指怪柏

⑤清荣峻茂:水清,树茂,山高,草盛

⑥良:实在,的确

翻译: 极高的山峰上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古柏,悬挂着的泉水瀑布,从它们中间飞泻,冲荡下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原文: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注释;①晴初霜旦:秋雨初晴,降霜的早晨。

②肃:寂静

③属:连续不断;引:延长

④响:回声

⑤转:同”啭”,声音曲折

⑥绝:消失

翻译: 每逢秋雨初晴或降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里一片清冷寂静,常常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在叫。叫声连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原文: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①故:所以

②渔者:打渔的人

③三声:几声。三,不表示确数

翻译: 所以打渔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巴东三峡当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我的 眼泪就沾湿了衣裳)

赏析 篇4

郦道元的《三峡》(选自《水经注》)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只用不到区区200字的篇幅,作者描写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全文描写随物赋形,动静相生,情景交融,情随景迁,简洁精练,生动传神。

作者用“自三峡七百里中”起笔,既交代了描写对象,又介绍了其总体长度。

接着,作者先写山,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磅礴逶迤、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水是山的眼睛。作者按自然时令来写水,先写水势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通过对比、夸张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涨后的水流之疾。再写水势减小的春冬,此时的三峡可用一“秀”字概括。“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清荣峻茂”一句话四字写四物:“清”字写水,“峻”字写山,“荣”字写柏树,“茂”字写草。“良多趣味”,又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趣,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写秋水,作者用一“霜”字暗示,写三峡秋景的清寒,并用猿鸣来烘托萧瑟的秋高,让人不胜凄凉。

作为描写山水之作并非单纯写景色,而是以情托景(如“良多趣味”托出春冬景色之佳,“猿啸”“凄异”托出秋季景色之凉),缘情入景(如开头几句体现了初赏三峡的总体之情,使人顿有雄伟奇险之感,以下再分写时而悚惧,时而欣喜,时而哀凄的四季之情),作者以情而非四季的顺序来布局谋篇。

凡景语皆情语,初学写作者,写景状物要做到写出其特点,要和自己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引用的诗句表现了突出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色悲寂凄凉的气氛。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