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对牛弹琴 【优秀3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寓言故事:对牛弹琴 【优秀3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对牛弹琴文言文 篇1

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龙文化看看图文解说关于龙的吉祥物。

龙的形象记载:

《说文解字》载:“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辞书之祖《尔雅》提到了凤凰的形象,龙只字未提。宋人罗愿为尔雅所作的补充《尔雅翼》中,却有“释龙”:“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同为宋人的书画鉴赏家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到了明代,龙的形象更加具体丰满起来,《本草纲目·翼》云:“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牛,角似鹿,眼似虾,耳似象,项似蛇,腹似蛇,鳞似鱼,爪似凤,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其声如戛铜盘。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头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呵气成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通过曹操之口,概述了龙的特点:“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

龙的形象是多种动物的融合。宋代人郭若虚提出了“龙有九似”说,即:角似鹿、头似驼(马)、眼似兔(龟)、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其实,龙的取材对象远远不止这9种,鳄、蜥蜴、猪、马、熊、鲵、象、狗、羊、蚕、鸟类,以及云雾、雷电、虹霓、龙卷风、古动物化石等等,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龙的融合。

传说龙生九子,龙的九个儿子分别是谁

长子囚牛,平生爱好音乐,它常常蹲在琴头上欣赏弹拨弦拉的音乐,因此琴头上便刻上它的遗像。这个装饰一直沿用下来,一些贵重的胡琴头部至今仍刻有龙头的形象,称其为“龙头胡琴”。那么,让龙文化告诉你龙的九个儿子分别是谁?

老大:赑屃(bìxì)

老二:螭吻/鸱尾(chīwěn/chīwěi)

老三:蒲牢(púláo)

老四:狴犴(bì’àn)

老五:饕餮(tāotiè)

老六:蚣蝮(bāxià)或蚆螛(音bāxià)

老七:睚眦(yázì)

老八:狻猊(suānní)

老九:椒图(jiāotú)

普遍说法

长子囚牛,平生爱好音乐,它常常蹲在琴头上欣赏弹拨弦拉的音乐,因此琴头上便刻上它的遗像。这个装饰一直沿用下来,一些贵重的胡琴头部至今仍刻有龙头的形象,称其为“龙头胡琴”。

次子睚眦,平生好斗喜杀,刀环、刀柄、龙吞口便是它的遗像。这些武器装饰了龙的形象后,更增添了慑人的力量。它不仅装饰在沙场名将的兵器上,更大量地用在仪仗和宫殿守卫者武器上,从而更显得威严庄重。

龙首豺身,性格刚烈,好勇擅斗,嗜杀好斗,总是嘴衔宝剑,怒目而视,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以增加自身的强大威力。俗语说: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睚眦便成了克煞一切邪恶的化身。

对牛弹琴文言文 篇2

侗族分为南部方言区和北部方言区,这两个方言区又有各自风格迥异的民间音乐。从江县的高增乡属南部方言区,其音乐具有南部侗族音乐的典型特征。其传统侗族音乐保持完好、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无论在音乐的体裁和形式上,还是在音乐的音调和风格上都呈现出多彩性和特征化的面貌,有一定的代表性。以高增乡音乐文化资源为调研对象,既可以在村寨的层面对民间音乐文化有一个田野的、实地的确切了解;还可以通过对高增乡音乐的认知而窥视整个南部侗族音乐内容、类型、形态、风格、特点;同时也为侗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保护及其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一个基础资料。

一、高增侗族民歌

从江县高增乡类属南部方言区,具有南部侗族音乐的典型特征。高增侗族民歌从歌唱方式上可分为以下三类:(1)多声复调性合唱―――“嘎老”,当地人称“嘎玛”,翻译过来就是“大歌”。(2)歌声与伴奏乐器形成多声关系的演唱方式,当地人称“嘎腊”,汉译过来就是“小歌”。(3)没有伴奏的单声部歌曲,称之为“徒歌”。

(一)“嘎老”

侗族大歌作为侗族音乐文化其中的一个种类,从属于复调音乐。①在贵州的从江、黎平、榕江等县侗族同胞聚居地区划分有“六洞”、“九洞”、“二千九”等区名。“二千九”是指贵州从江县高增、小黄等一带侗族聚居区,因当时共有2 900户人家,故命名为“二千九”。由于地域和方言土语上的差异,形成了“六洞”和“九洞”、“两千九”大歌的不同演唱风格。“六洞”地区的大歌用真声大声演唱,声音明亮,节奏鲜明;“九洞”地区的大歌,采用纤声细语演唱,旋律比较细腻,滑音较多,有着活泼的离调转调[1]。据实地调查和相关资料的查阅,从属“两千九”区域的侗歌发源地之一的高增乡,其“大歌”在演唱时,由歌队演唱低声部,且只演唱低声部;高声部由领唱者轮流演唱,无论歌队人数多少均为一人领唱,这种一人与众人的声部平衡规律正是其独特之处。每个歌队都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歌师进行专门培训,教唱低声部旋律,并培养高声部歌手学会为低声部旋律配唱高声部曲调。而“大歌”的曲调多为五声羽调式。“大歌”风格特色可体现在“徵”音上,在实际演唱中略微降低下滑。

高增小黄大歌种类繁多,包括:(1)古典大歌或古老大歌,是大歌中的精华,文学艺术性强,歌调古朴原始。这类歌主要是在鼓楼内演唱,歌曲较长,有的几天几晚都唱不完。主要有嘎晋阳、嘎阳水、嘎阴阳、嘎神谊、嘎父母、嘎混泊、嘎洋海泽、嘎平阳、嘎小黄、嘎岜扒、嘎银潭、嘎四寨、嘎坑洞、嘎乜洞、嘎构洞等等;(2)声音大歌,以听声调为主的歌。其中最突出的是蝉歌和布谷歌。蝉歌又分为春蝉、夏蝉、秋蝉,还有猫头鹰歌、青蛙歌、公鸡歌、水鸟歌和蟋蟀歌等等;(3)拦路大歌,当客人入寨时,主寨姑娘在寨门或寨子入口处用草标横挂拦路,主客双方男女对唱拦路歌,互相盘问,唱输了要喝酒才能进寨的迎宾仪式;(4)踩堂大歌,是正月里祭祀或节日庆典时,男女载歌载舞踩堂对歌(多耶),是侗族的一种歌舞形式;(5)戏剧大歌,在唱侗戏过程中,凡是集体场合和庆典时演唱;敬酒大歌,在宴会的多调敬酒歌;(6)曲艺大歌,是一种说唱叙事性的大歌。这种大歌小黄有专门的调式。如男声《祖公落寨》(嘎公莆起亏),这种经典叙事歌男女歌队经常唱,并可以混声合唱,还有如女生演唱的:嘎毛洪/嘎英台/嘎门龙等等;(7)叙事大歌,以众唱持续音,一人独叙或二人轮叙的一种大歌,是大歌中的一种特有调式。嘎吉、嘎英台就是这一类叙事大歌调;(8)儿童大歌,是专供儿童演唱的一类大歌。如:筑坝歌、麻雀歌、石榴开花、闹江歌等等;(9)赞颂大歌,在吃香思过程中,男女进入主寨鼓楼时首先要赞扬主寨,是专有的“呵哈丁”和礼俗等歌调。多用于赞颂新人新事,或唱劝事歌,让听众受到教育,以提高地方民众伦理风尚;(10)小黄演唱外地的大歌,如:嘎干当、固勿省、嘎格落、告顺归州、嘎能、嘎宁昆、嘎三月、嘎八月、嘎宁老等和新编的嘎共产党、嘎太阳、嘎东方升起等等。

(二)“嘎腊”

“嘎腊”,侗语“嘎”可理解为汉语里的“歌”。如“嘎琵琶”、“嘎笛”、“嘎格以”,是以琵琶、笛等乐器伴奏歌唱。(1)“嘎琵琶”,汉称“琵琶歌”。依据琵琶的形状和风格的不同,又可分“小琵琶歌”、“中琵琶歌”、“大琵琶歌”。可用真声、假声两种不同类型声音演绎,也有独唱、对唱、齐唱等不同的演唱形式。在表演方式上可以男声自弹自唱,或以男女声对唱。(2)“嘎格以”,汉译为“牛腿琴歌”,多属情歌与叙事歌。在牛腿琴的伴奏下用小嗓轻唱,缠绵徘侧,亲切动人。高增牛腿琴歌多以叙事为主,曲调与节奏都较平稳,音调柔和。牛腿琴常在歌声的拖腔处弹奏出对位旋律,有着别具一格的风韵。(3)“嘎笛”,汉译为“笛歌”。曲调悠扬抒情,笛子常常加花演奏与演唱者的歌声相伴相随,增添欢乐愉悦的情趣。小黄小歌,可一人独唱的单声部音乐,相对于多声部的大歌而言。包括小琵琶歌,牛腿琴歌和无伴奏的河边歌,上皮林的侗族山歌等。 (三)“徒歌”

此类歌曲数量较少,因其演唱风格均为属触景生情的即兴演绎,如山歌、酒歌等。山歌(嘎拜金),即山野小曲。简易的民歌体裁,具有淳朴的山野特征。具有独立完整的乐段结构,风格清新自然、旋律自然婉转。表现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等,多无伴奏。酒歌(嘎靠),宴席短歌。嘎靠通常在节日喜庆宴会上歌唱,有问有答,有领有和,独唱齐唱均可,男女生不限,结构短小简洁。[2]在高增的调研活动中,笔者亲身体会到了最原汁原味的嘎靠。嘎靠的演唱一般是寨子里的青年男女,但由于他(她)们或是在外地求学或是在外地打工,因此笔者在寨子里感受的嘎靠是由五个三十五岁左右的侗族妇女组成的歌队来演绎的。她们手里端着酒杯,一领众和,对不上歌就要喝侗家自酿的米酒。为了避免多喝酒,笔者以一首汉族地区的山歌回应,她们也用汉语回应一首时下很流行的通俗歌曲,经一领众和的形式来表现更有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由此可见,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勤劳智慧的侗家人也会依据本民族音乐文化的特点,适时的吸纳与借鉴,既保留文化传统又融入现代文化。

二、高增侗族乐器

侗族民乐与侗歌一样,在侗族人的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吹管、拉弦、弹拨、打击等民族乐器种类齐全。芦笙、芒筒、侗族琵琶、牛腿琴、芦笙笛、木叶等,是高增广泛流传的民族乐器。

芦笙,每支都套有三个共鸣筒,共鸣音响亮。虽然旋律稍显单一,但是和声甚是丰富。最大一种有两丈多高,吹奏时放置于地上,只有一个低音“羽”。

芒筒,也只是吹一个持续低音“羽”,它们主要是用作烘托高、中音芦笙的主旋律。高增乡文化站站长吴文前在介绍芒筒时说,它类似于西方乐器的低音贝斯,仅仅是作为烘托芦笙的主旋律而演奏,只能为其伴奏不能作为独立乐器使用。

琵琶,有大、小之分,通过双弹或是划拨产生和音。大琵琶长100至120厘米左右,小琵琶的长50厘米左右。琵琶是拨弦乐器,用整块李树为材料,下面挖空,在蒙上杉木面板。音响为

椭圆形,四根弦,采用铁丝弦,中间两根线为同度。大琵琶用于鼓楼大歌或叙事歌的伴奏,小琵琶主要用于情歌对唱。 牛腿琴,是侗族特有的弓弦乐器,类似西方乐器小提琴,长50至80厘米左右,小型的长20厘米左右。牛腿琴是拉弦乐器,用整块的杉木为原材料。下部挖空,在蒙上杉木面板,面板上有音孔,以五度音程定弦。弓子可以任意弹拨琴弦,弹拨双弦可发出双音。在高增,牛腿琴既可作为独立的乐器演奏,又可与小琵琶一起为情歌对唱伴奏,弹奏者即兴加花增强节奏感与和声效果,可谓一琴多用。

芦笙笛(笛笙),是一种竹制吹奏乐器,制作材料为斑竹,介于芦笙与竹笛之间,其形体小巧、吹奏容易、韵律悠扬。每逢节日或有重要客人到本村来做客,村民们就用这种仪式来迎接远方的客人或喜庆自己的节日。在当地流传了二三百年的关于它的起源的传说,在很早以前村民们用糯米稻的稻草制作芦笙笛,因此会在每年的收稻谷的时候举行芦笙笛比赛,但后来觉得稻草做得芦笙笛声音不大,不够嘹亮,所以就把制作材料改成了竹子。芦笙笛主要分布在高增乡的美德村、民主村、弄向村、建华村、朝里村,其他乐器在高增各村均有分布。2006年,高增乡举办了首届“芦笙笛文化艺术节”,将这一独具特色,激越悠扬的民族器乐展示给世人。美德村芦笙笛传承人吴显强有制作芦笙笛的手艺,据他介绍,本村居民以吹奏芦笙笛为娱乐,每年秋收后,美德村都要举办一届芦笙笛大赛(美德芦笙文化艺术节),美德村向全乡所有村寨邀请,按每寨组一支队伍,每支队伍三十人的原则参加比赛,每届参赛队伍至少16只,场面十分壮观。

木叶,作为大自然的馈赠,被侗家人信手拈来作为本民族特有的一种乐器,它不需要加工,只需掌握吹奏方式,即可独奏、又可为山歌、男女对唱伴奏。

三、高增侗戏

侗戏①形成于清朝乾隆道光年间,到现在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清朝年间,黎平腊洞寨的侗族秀才吴文彩在叙事说唱的基础上,效汉戏并以汉族典故《朱砂记》编创了第一部侗戏脚本――《李旦风姣》,演出后深受侗族人喜爱。之后,侗戏传遍侗乡。

高增乡每个村寨都有自己的侗戏班。小黄村59岁的侗族大歌、侗戏传承人吴秀光老人自编自演了二十多部戏曲。戏曲主要采用汉族故事为内容,谱以侗族传统旋律来演绎。高增乡美德村芦笙笛传承人,乐师吴显祥把神话故事《燕子和杉树》改编成为侗戏的脚本。该戏的表演充分体现了说唱的特点,演唱时声音洪亮、唱词清晰流畅,而动作比较简单。主奏乐器是二胡,另外还有牛腿琴、琵琶、月琴、扬琴、芦笙等。打击乐器只在开台、催台及角色上下场时使用。演奏时间为两个多小时。《燕子和杉树》讲述的是燕子从南方衔来杉树的种子,侗家人从此便有了建造房屋的材料。为了感谢燕子,侗族同胞邀请燕子进家同住并把燕子在屋内排出的粪便看作吉祥物。高增乡把每年的二月初二定为“燕子节”,侗族人民对燕子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素有“侗戏第一村”美誉的高增村,特别组建了一支侗戏宣传队。宣传队共22名队员,平均年龄在45岁―65岁之间,主要以村老年歌队演唱为主,演唱的内容多与党的方针政策有关。后来高增乡其他各村纷纷效仿。把方针政策与传统侗戏相结合,可以看作是高增人民智慧的结晶。寓教于乐,这样的呈现方式更容易被大众主流所接受。

对牛弹琴文言文 篇3

金雅琴回忆,去年年底,老伴牛星丽去世前几天,像是有感应,跟保姆聊天,絮叨了这么一句,我啊,快跟这世界永别了。保姆一惊,让老爷子别胡说,第二天,牛星丽又喃喃自语,我是北京人艺的演员,我叫牛星丽,我要回家了。保姆还认为老爷子说胡话,没往心里去。第三天,金雅琴拿着老伴每天爱看的有关文化交流的报纸给他,他一反常态,扔在了床上。金雅琴又问,是不是想吃褡裢火烧?他也摇头。再过一天,牛星丽看完每晚必看的7点新闻联播,照旧和保姆聊天,聊着聊着,就真的“回家”了。

金雅琴觉得,老伴应该可以再活很多年,他每周一去看中医,医生说他脉象很好。怨就怨那几天北京突然转凉,家里的房子老旧,暖气有跟没有一样,开了三台电暖气还是冷,引发牛星丽血管急速收缩,导致心梗去世。

家里老老少少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很长一段时间没缓过神来。金雅琴心里难受,脸上却像个没事人一样,回过头还安慰孩子们:“你爸这一走,虽是突然,但他人没遭罪,也没让全家起大急,算得上喜丧。你爸平时不也是呆在他那屋里不爱出来吗,就当他现在还在,只是在那屋里没出来。”

就当老伴在房里没出来――金雅琴也这样安慰着自己,渐渐接受了现实,她这几句大明白话,让孩子们宽心的同时,自己也彻底踏实了。活着的人,快快乐乐地面对未来,才是对逝者最好的纪念。

好婚姻――

彼此在心里惦记,有矛盾及时暂时分道扬镳,各自找乐

金雅琴他们年轻的那个年代极左,不允许自由恋爱,搞对象得党介绍。金雅琴的朋友是个党员,要把她介绍给牛星丽,牛星丽一开始不同意,说“她解放前就红了,我只是个跑龙套的,不般配”。朋友说,金雅琴同志人很随和,没一点架子。两人这才搞上对象。

谁知要结婚的时候,党委书记突然找牛星丽谈话,说金雅琴是从“白区”来的,社会关系复杂,你马上要入党了,不能跟她结婚。牛星丽反驳:“人是党给介绍的,怎么这会儿党又不同意了?”领导说,反正就这样,你是要党还是要媳妇?牛星丽丝毫不含糊,说――我要媳妇。

“好,他要媳妇,党没了。”金雅琴回忆和老伴结婚时的这段往事,哈哈哈地大笑。

其实这两人性格爱好差得远了去了,金雅琴爱热闹,时不时请一帮老太太来家,喝茶、嗑瓜子、聊天,牛星丽好安静,养个花鸟鱼虫,写写字,把玩把玩古董。

两人吃也吃不到一块儿,一个爱啃窝头,一个爱吃馒头,一个好豆腐,一个好红烧肉。有了矛盾,旁人是解决不了的,怎么解决?金雅琴曾出了个点子:以后一吵架,你去你的花市、鸟市、古董市,我找我的老太太们天坛、北海玩去。牛星丽一听,这主意不错,从此以后,俩人但凡嘴上争执,心里不痛快,马上“分道扬镳”,各自找乐去。

金雅琴说,老伴这辈子没对她说过什么甜言蜜语,有什么都在心里。有一天,金雅琴的眼睛黄斑变异,突然看不清东西了,着急上火得厉害,牛星丽就召集全家人开会,说明情况,希望以后家里人都让着老太太,别招惹她起急。为了让金雅琴心里平静,他还建议老伴练毛笔字。

“女儿把笔墨纸砚都摆好,第一次让我写的时候,我一抬笔,墨蘸多了,甩了墙上一排墨点子,女儿跑去跟他爸报告突发状况,他爸走过来安慰我,说没事没事,刚开始都这样,少蘸点墨就好了。”金雅琴听了这话,很温暖,至今还记着。

拍电影《我们俩》的时候,女主人公是个清高、孤僻,说话还文绉绉的北京老太太,和现实生活中的金雅琴性格相去甚远,开始演起来找不着感觉,压力特别大,每天只能睡着两小时。实在没有办法了,她求助老伴,牛星丽那段时间已经犯病,腿脚不能活动,只能躺在床上,但脑子特好使。他帮助金雅琴分析角色,说故事里的这个老太曾是电影导演的房东,剧本就是导演写的,现在老人已经不在了,你没办法走近这个人物,不如把自己交给导演,因为导演最了解这个老太,她知道要什么感觉。

牛星丽的话点醒了金雅琴,从那天起,她果然乖乖跟着导演要的感觉走,渐入佳境,最终凭借此片,一举拿下2005年东京国际电影节影后桂冠,成为中国获得国际影后年岁最大的演员(80岁)。

最近,金雅琴又接了一个戏,演慈禧太后,9集。戏分重,词也多,这个时候,金雅琴特别想念老伴,“如果他在,这会儿还会帮我分析剧本呢。”

好人缘――

和邻居们每天开次茶话会,学会找朋友,找快乐

老伴走后,金雅琴的生活依然保持规律,早晨5点起床,梳洗完了,就开始收拾屋子,牛星丽屋里的花花草草长得很茂盛,金雅琴每天给它浇水,浇完了,就擦桌上老伴的小照片,边对着照片说,“老伴,你的花我给你浇了,长得好极了,跟你报告一下。”

收拾完屋子,吃完早饭,金雅琴开始去胡同里遛弯,走到胡同口再走回来,算是锻炼了腿脚。完成任务后,老太太从传达室拿了报纸,回家开始看报,因为眼神不好,人家看报纸都是一版一版地看,她是一张一张地看,就看大标题,还得拿着放大镜,即使这般费劲,老太太仍然坚持,说是“不能和社会脱节”。

除此以外,金雅琴每天要开两个会,雷打不动。院里有几个相熟的老太太,约着下午4点到6点,晚上7点到8点半在传达室门口聊天――开茶话会。金雅琴每次都特积极,有时从家里泡上壶茶,有时从胡同里小铺买几根果丹皮、山楂片,考虑到有糖尿病的老太太吃不了甜的,她就抓几把瓜子、果仁,和老姐姐老妹妹们边吃边聊。金雅琴耳朵背,听不清大家说什么,她就主动讲笑话,讲故事,参与感极强,看见大家伙前仰后合地乐,她也会跟着打起闷哈哈。

如果有一天,你经过北京东城的史家胡同,看见一帮老太太坐在院门口,一人拿着一根冰棍说说笑笑,一定就是金雅琴张罗的茶话会开到最高潮――请吃请喝的阶段了。

“笑话多”是金雅琴的特点,走哪儿都揣着笑话,有她在的地方,没有冷场的时候。前几天中秋,社区组织了一台晚会,邀请金雅琴母女参加,虽然下雨又感冒,老太太还是兴致勃勃地赴会了,原本准备朗诵,嗓子突然不听话,金雅琴急中生智,说,还是给大伙讲俩笑话得了。同志们打趣老太太――借着感冒偷懒,笑话都讲短了。话音一落,满院子的人笑开了。

也许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金雅琴才偷偷地想一会儿老伴,跟他说说,这一天,又快快乐乐地过去了,请他放心。

好性格――

一辈子天真,谁都可以骗她,谁都可以逗她

在人艺,金雅琴给人的印象是心宽、大气,能容人,能容事。

“”中,剧院有个造反派头头整牛星丽、金雅琴夫妇,往死里整。后来,这人得癌症了,病重期间特别想喝元鱼汤,这汤在那个年代挺难买到的,一般只供给高干,金雅琴听说后,辗转托了西单菜市场的熟人买来这鱼,还亲自炖好、亲自给送去。剧院的同事们听说后,非常不理解――“金雅琴给某某某送元鱼汤”被传为奇谈。女儿牛响铃问母亲,她只轻描淡写说了一句:“嗨,人都要死了,还计较什么呢。”

除了心特宽,女儿牛响铃评价母亲,一辈子天真!天真如孩子,谁都可以骗她,谁都可以逗她。有一次,牛响铃和母亲开玩笑,说要出差去越南,金雅琴问,去越南干什么。牛响铃慢条斯理地说,美帝国主义又打越南了。老太太一听,急了:“美帝国主义怎么搞的,唯恐天下不乱!”母亲这边恨得牙痒痒,那边女儿已经笑得合不上嘴,金雅琴丝毫不知道,这只是小辈们的恶作剧。

还有一回,外孙子刚弹完钢琴,金雅琴就啪啪地鼓掌,要表示鼓励,小家伙偷偷和妈妈说,看看,我就是乱弹一次,姥姥也会鼓掌的。接着真的咚古隆咚乱弹一气,金雅琴果然又鼓起掌来。母子俩互做了一个鬼脸,一阵坏笑。待金雅琴明白过来,也乐,不但没嗔怪,还撒娇:又欺负我!

这样“欺负”金雅琴的故事,每天都在金家上演好几回合,金雅琴的好脾气好性格,就是这样被欺负出来的,所以老太太身体好,人人羡慕。每次检查身体,人艺30多岁的年轻人都说,老太太的身体比我们谁都棒!

不过,金雅琴也是有脾气的。孩子们好几天不在她眼前出现,老太太就要爆发了。说白了,在金家,孝顺老太太最好的方式,不是金也不是银,就是得隔三差五,在她老人家眼前出现,不出现就受不了。

有一回,金雅琴点名要见女儿牛响铃,而且是立刻、马上,半点不能迟误。偏巧牛响铃在机场,准备去外地出差。老太太执拗,就是要让她回来。甚至坐在女儿家里,打电话威胁:你等着,牛响铃,不回来,我就让你屋敞着门,让你屋东西都丢了。女儿那边哭笑不得,只好回家接受会见。

童心不减,金雅琴给这个四代同堂的家里带来很多欢乐。

老太太特喜欢逛街,喜欢和女儿、外孙女一起逛,刚开始,大家还带着她,后来不爱带了,因为“她是大明星,大明星那么有钱,人家都不愿意和她侃价”。老太太倍感失落。有一次,孩子们又背着她,偷偷溜出去逛街了。回来后,老太太就耷拉着个脸,坐在躺椅上,拿脚踹女儿,一边踹,一边假装生气,“为什么不带我,为什么不带我。”

后来金雅琴干脆不气了也不急了,孩子们出去后,老太太就在家里翻女儿、外孙女新买的衣服,管它大小胖瘦,就往自己身上套,终于把衣服撑开线了。犯错后,她倒越发得意,女儿回家发现后,数落她身材太胖,老太太也学着他们坏笑,“我要减肥!”

这些别开生面的往事,女儿牛响铃想起来就笑得差点背过气去,“老太太孩子样的手段多着呢。”

嗨,真的是――天真一时不难,难得一辈子天真。

女儿揭秘:金家人年轻、长寿的秘密

金雅琴的某种“傻劲”也遗传给了女儿牛响铃,尽管她离过几次婚、经历坎坷无数,牛响铃却和老妈一样,任凭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始终傻乎乎、乐呵呵地过着每一天,所以,55岁的她看起来只有30多岁。有时响铃的同学找她玩,传达室的人在楼下喊一嗓子,“牛响铃,门口有一老太太找你呢。”同学听了闹情绪,“咱俩一般大,我怎么成了老太太了,以后还怎么跟你玩!”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