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录最新5篇》由精心整编,希望在【生活录】的写作上带给您相应的帮助与启发。
曾经非常喜欢拍照,喜欢拍人拍景拍物,不管是一个人走在路上,还是一帮朋友聚餐玩耍,或是参加任何有趣的活动,我都会不厌其烦地想要把每个瞬间都拍下来。朋友笑我说,你这是“到此一游”的作风嘛,有什么好拍的,重要的是去经历和感受!想想也的确有道理,于是索性就忍着不拍,但是这样一来,所有经历的人事情感如同被囤积在一个容积有限的大桶之中,压在心头喘不过气来。我只好通过文字的方式将它们宣泄出来。说来也怪,这种要记录的冲动最初是来源于一次看美剧《实习医生格蕾》,剧中格蕾的母亲患有神经学领域非常有名的一种病叫做阿兹海默症,也就是人到了一定年纪,就会忘掉之前所发生的一切,甚至是自己至亲至爱的人们和那些刻骨铭心的事情。记得当时看完后第一感觉是:太可怕了吧,要是万一自己老了也成这样了怎么办,我可不想忘掉自己曾经经历的事情啊。从那时起,我下定决心要随时记录自己的生活,作为日后回忆的凭证。
现在这种对失掉回忆的恐惧幻想早已消失,只是保持记录生活已经成为我的一个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生活里的酸甜苦辣咸,变成一个个文字,忠实地反映着自己的外在和内在世界。走到哪里,写到哪里,没有统筹规划,也没有深谋远虑,有的只是当下生活学习工作发生的种种,自己心绪情感的起伏变化等等。回顾自己出国留学的这一路上,因为文字的陪伴,让自己的喜怒哀乐有了寄托,有了宣泄的窗口和自由,而同时也留下了诸多美好明亮、色彩斑斓的回忆。
通过记录有趣的人和事,让自己拥有了更为敏锐的感知幸福的能力。当事情过去很久,回头偶然再看到的时候,当时的情景立刻原封复现,似乎还能够看到那时人们脸上的笑容,感受到空气中热烈的氛围。这些文字不仅让记忆保持鲜活,同时更能让我作为一个旁观者去审视当时自己的心境,不断地反省和进步。
从最初开始纸上的每日一记,到后来电脑上建一个专门属于自己的加密文档,很多时候只写给自己一个人看,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完全随心所欲。不过人总归是很奇怪,一个人看又觉得确实没有意思,总是希望可以找到共鸣,总是希望能够遇到知音,在小小虚荣心的驱使下,有一段时间自己也特别着迷于各种博客,比如国内的有新浪、网易,国外的有WordPress,Live Journal等等。在有了微博后,我和很多人一样,想用最简单精炼的语言,表达出饱含酸甜苦辣的丰富复杂的思想和情感。一旦将自己写的东西到了网上,都会想去关注一下有多少的浏览点击量、评论转发量等等这些虚浮的数字统计。不得不说网络的强大让分享变得极其简单,尤其是在这个人人都多多少少需要那么点存在感的时代,当写的东西得到大家正面积极的响应的时候,那种满足和成就感会督促着我坚持不断地写下去。不管是选择用手机、平板,还是电脑去写东西,抑或是安安静静地在床头灯下一笔一划地在纸上记录每天的生活,都不妨碍我们想要表达的欲望,只要是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写照,这就足够了。
时间不仅让你看透别人,也让你认清自己。命运有一半在你手里,另一半在上帝的手里。你的努力越超常,你手里掌握的那一半就越庞大,你获得的就越丰硕。在你彻底绝望的时候,别忘了自己拥有一半的命运;在你得意忘形的时候,别忘了上帝手里还有你一半的命运。这就是人一生的命运。
他们看到你中午才起床,不知道你天亮才睡;他们嘲笑你痴人说梦,看不到你背后决心;他们看到你荣华围绕,看不到你辛酸努力;他们觉得你嘻嘻哈哈没心没肺,不知道你夜晚难过伤心。他们自以为是,只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你的全部。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即便是躺着中枪,也要姿势漂亮。
懂你的人,会用你所需要的方式去爱你。不懂你的人,会用他所需要的方式去爱你。于是,懂你的人,常是事半功倍,他爱得自如,你受得幸福。两个人的世界里,懂比爱,更难做到。在这城市里,我相信一定会有那么一个人,想着同样的事情,怀着相似的频率,在某站寂寞的出口,安排好了与我相遇。
喜不喜欢,爱不爱,合不合适,在不在一起,住不住一块,有没有名份,能不能过下去,是七件事。做到第一件是缘分,第二件是真心,第三件是走心,第四件是想继续,第五件是愿意袒露一切,第六件是你值不值,而第七件则是靠命。事实上,我们能完成一半,就应该感谢自己好命了。
简单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最好的一定是简单的。人生中出现的一切,都无法拥有,只能经历。深知这一点的人,就会懂得:无所谓失去,而只是经过而已;亦无所谓失败,而只是经验而已。用一颗浏览的心,去看待人生,一切的得与失、隐与显,都是风景与风情。
爱情再坚固,也无法承受忙碌的侵蚀,你忙得天荒地老,你忙得忘记关心,你忙得身心疲惫,你忙得无所适从,但是爱情不能等你有空才珍惜。如果有一天,我突然疏远了你,不要想我们之间怎么了。你没有错,我只是突然犯病了,过一阵子就好。友情如此,爱情亦如此。
告诉你,其实真话是:有时我真的很想你,想到我心痛。一个人的生命里,擦肩而过的人有千千万万,有几个是知音?有几个是深爱自己的人?我相信这个世界上一定会有一个你爱的人,他会穿越这个世间汹涌的人群,一一地走过他们,捧着满腔的热和沉甸甸的爱。走向你,抓紧你。你要等。
朋友的疏远大致分两种。天各一方的两个人,慢慢失掉了联系,彼此不再知道近况,多年后再聚首往往就只是相对无言了。另一种就令人唏嘘的多了,两个朝夕得见的人,境遇竟因着造化相去渐远,这时心里也许会慢慢生出一种无力感来,无论怎么说怎么做也只能感觉心的距离越来越远。
在《媳妇的美好时代》走红非洲之后,王丽萍还能带给观众什么?《生活启示录》的前几集给人的感觉是:家长里短,不过如此。可是看着看着,就看进去了,看出了其中的大有深意,也咂摸出几许生活的启示。这才明白,王丽萍是用更平静、更高级的表达方式把故事讲出新意来,犹如“舌尖”上的高厨,凝几十年功力呈给食客一份看似简单的大煮干丝。
就如导演阎建钢评价王丽萍是位“有敬畏心的编剧”,她的作品有一种对生活本身的敬畏和认真。细细想来,《生活启示录》的“好看”和“耐看”关键在三点:
全剧立意有“局气”,贴近生活逻辑讲述故事,用缜密的剧情结构展现人物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发掘人性本源。同样是一部家庭婚恋剧,这里没有“让人恨之入骨的负心汉”,没有“恶婆婆”,没有“丑恶的小三”,也没有“高大尚的正义和天使化身的前妻”。在全剧娓娓道来的故事铺展中,观众体会了被“夺命连环CALL”的丈夫和“将爱情片过成恐怖片”的全职太太的夫妻矛盾,以及“原来我以为我嫁给了你,现在才知道我嫁给了你和你妈”的婆媳矛盾。全剧没有非黑即白的阵营划分,也没有鸡飞狗跳的狗血剧情,而是将着力点放在描摹各个人物复杂的心理状态,它让观众看到生活的本真,就像剧中女主角总结的那样:“结婚前问今天过得开不开心,结婚后问土豆多少钱一斤,结婚时那点光辉形象早就被7年的婚姻磨灰了”――“灰”是生活的颜色,也是该剧接地气所在。但是在剧情进展到中后段,女主和男主自然而然发生的“姐弟恋”,两个人在相爱中激发出对生活的热情,又为这个“灰”点亮了暖光,就像女主在快乐展颜时的那句对白“感谢家明和朋友们,让我忘记了烦恼和这一地鸡毛的人生”。全剧有一点点现实无奈,又透出一点点喜感,这就是电视剧带给观众的力量和勇气,生活再琐碎也有温情的一面,要永远有一颗相信美好的心。
剧本“慢工出细活”,《生活启示录》演的是生活,拍的是细节。开篇丈夫衬衫上备用扣的细节,折射出女主角的性格,也让人不禁感叹,编剧太有生活。再如,太太夜探小三儿家先在管道井藏好外套,免得露馅。再如,戏中婆婆吃饭时习惯性地夹起桌上掉的食物碎渣放进嘴里等等。这些细节的累积构筑了情节演进变化的逻辑性,戏剧性不足但生活味浓郁,使观众看着不累并有足够的带入感和情感共鸣。
全剧打破生活偶像剧的旧窠,由一群“生活派”演员带来现实主义的格调。女主角的角色定位使闫妮成为不二人选,继《一仆二主》后,闫妮在熟龄女的把握上已然炉火纯青。男主角由胡歌担纲,他的表演带给观众意外惊喜,这位修电脑的小哥贫嘴热心三观正,犯得了“二”,装得了帅,卖得了萌,他的简单、率性、超脱与闫妮饰演的中年妇女的窘迫、纠结、彷徨貌似不搭,却在二人生活中激发出来的温暖爱情中结成一体,没有违和感,更让观众感受了生活的美好。不仅是男女主角,剧中的婆婆、女主角的爸爸、甚至是本应该可恶的小三儿,都有精心的塑造和人物内心的描摹,每个角色都被赋予应有的生活智慧和个性价值观,人物变得鲜活和立体,这是剧集耐看的重要原因。
电竞是初恋
“想起那一年在恋爱的时间,在恋爱的地点,被你改变。消瘦的你站在路边,夕阳下是你欲说还休的脸。有一天你说要改变,我也就平静的说了再见。”
这是高晓松在歌曲《改变》中的两句歌词,用来描述本文主人公与电竞结缘的路程,似乎是再恰当不过了。而凑巧的是,今天访谈的这位发烧友,名字里也有晓松两个字,他叫李晓松。
李晓松开始接触CS是在2002年的时候,那年他是一个懵懂的初一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WCG,也不知道什么是电子竞技。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就是瞎玩。等到他初三的时候,电子竞技如同初恋的女孩闯进了他的生活,深深吸引了他,占据了他生活的全部。“那段时间,每天下午6点钟,就跑回家,先是跑图热身,一直到晚上9点钟:然后是战队的战术训练时问,大家在不同的比赛地图里练习配合;最后,从11点开始,一直到第二天的4、5点钟,我们全队都在线上打比赛,因为夜里的网络状况比较好,而且当时国内战队基本都是夜里训练,所以找到高手对练的机会比较多。”晓松不好意思的说,“那时候白天在学校基本就是在睡觉,然后晚上又跑回家练习去了,CS是一项需要很长时间在线练习的电子竞技项目,尤其是枪法和与队友默契的培养,需要很长时间。这样的日子大概过了大半年时间。”回首往事,晓松说他当时执着到都没有去想这样做的后果,现在看来当时真的是“很傻,很天真”。
经过半年的闭关修炼,晓松和他的队友们进步很快,已经开始为进入职业俱乐部做准备。这时,一个现实问题摆在了晓松面前,是继续读书还是选择成为职业选手。长时间的训练,晓松的成绩下降的很厉害,而职业之路也并不平坦。当时,有个河北俱乐部找到他,为他提供一份合同,每个月八百元工资,包住不包吃。在这之前,晓松一直单纯的以为,只要成绩打好了,肯定能靠电子竞技养活自己,可以去世界各地比赛,可以挣钱回报家里对自己的培养。可当他看到这份合同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原来想的太简单,太单纯了。
一个男人在初恋中发现了自己的单纯,往往就意味着初恋的结束。晓松的CS职业选手梦想就是在这个时候破灭的。
爱屋及乌
CS是众多电子竞技游戏中对键鼠外设要求最高的一个。从鼠标、垫脚、垫子到声卡和耳麦,都是会切实影响到成绩的因素。晓松在长时间的训I练中,对于游戏外设也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告别了职业选手之路的晓松,并没有彻底的离开电子竞技和CS,而是换了另一个身份,从另一个角度来关注着电子竞技的发展。
晓松从2004年开始,陆续参加了一系列的大型比赛,如CEG、WCG和KODE5这样的比赛,担任一些裁判和赛会服务工作。同时,晓松对外设的收集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对于CS常用的鼠标、键盘、鼠标垫和耳机都有一些小藏品。IE3.0作为CS玩家心中永恒的经典,晓松也有收集,家里一个小箱子都是IE3.0的X06和X08版本。虽然无法和国内顶尖的收藏者相比,但是晓松也从中享受到了收藏的乐趣。
“这些鼠标都是以相对的低价买回来的,最贵的这个欧版4101当时是600多元买回来的,现在这个鼠标市价已经超过2000元了。记得当年我的第一个鼠标也是IE3.0,那时候一个月家里给我600块钱生活费,我花了450买了一个X08的IE3.0鼠标,拿着150块钱过了一个月。后来,妈妈知道了这个事情,就开始支持我的电竞装备购买和收藏了。这让我非常感动,跟很多同龄人相比,父母对我的选择一直很支持,这是我非常幸运的地方。”晓松指着屋里摆放的各式装备对三疯说,“你看那边的几个箱子里,放的都是我的一些签名版的垫子和一些比较稀有的垫子,有一段时间对收集STEEL的垫子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托朋友和海外的同学帮我收集了很多这方面的垫子,现在收集也一直没有停,但是很多垫子现在价钱被炒的很高了,我之前托朋友带两个限量版的垫子,结果被告知一共要两千多元,后来想想之好作罢了。毕竟现在花的是父母的钱,还是得考虑性价比问题,哈哈。”
接着,晓松展示了一下他近几年的战果,这里面有很多签名版的鼠标垫,比如NiP、SK、coI、fnafic、NoA、3D这样知名CS战队的签名,甚至还有魔兽选手Grubby、foV、sky和suhO等人的签名。三疯有点忍不住了,几箱垫子件件都是精品,看的三疯眼花缭乱啊。哪位读者想要前来打劫,请写信到三疯邮箱,三疯会把地址给你的,打劫完分我一点就好……
玩笑开完,再来看看键盘和耳麦,从STEEL 6G的机械键盘到罗技著名的Elite Keyboard,再到微软的Alienware外星人和KeyTronic的KT2001,也是藏品丰富,而且每一把都有自己的故事。耳机方面,主要集中有icemat的西伯利亚、steel的5H USB和Plantronics A90这几代CS玩家最喜欢的耳机,另外让三疯感到很惊喜的是,在晓松这里看到了一把老款的Plantronics DSP-500,这是当年每个CSer梦寐以求的神器呀。
这些就是晓松现在用的两台机器所有的配置,相信也能给很多朋友提供一些参考。CS不是一款特别“吃性能”的游戏,但对于外设产品的要求却比绝大多数游戏要强。
晓松现在还在上学,所有的收藏都是很有计划的,虽然有家长的支持,但还是很理性。记得第一期采访的时候,老车跟我说,不要报道那些花家长钱烧装备的孩子,因为这样对发烧友人群的风气来说不是一个好事。采访晓松之前,三疯犹豫过,但是真正见面之后,在晓松身上,三疯看到的更多的是他对CS的爱和对外设产品的感情。虽然已经结束了和CS的初恋,但是感情还在,这样也挺好。
写在最后的话
换了新手机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跑步专用的臂带,于是好几个晚上出门夜跑,都没带手机。
放在一个月前,这绝对不可思议,那是微信运动斗得正如火如荼的时候。最疯狂的一次,我和朋友零点之后从三里屯走到长安街,足足10公里,到了晚上继续走,21点左右终于收工喝一杯。本以为稳稳占据第一名,没想到有人当天跑了30公里,做马拉松小拉练。
一旦经历了这么努力还是得不了第一的情况,我这种意志不坚定的,很快就懈怠下来。这样还有什么意思呢?
不带手机出去跑时,才又一次体会到跑步的意义。因为不需要做记录,所以分心的机会很少。往常跑个5公里,折返时已经开始琢磨,挑个光线好的地方来张自拍,赶紧发到网上,看看人家是怎么夸我的。
现在只需要跑就好了。我这才发现,自己是可以跑快的,也没那么容易觉得累,只需要掌控好节奏,一路跑下去就是了。回家一看表,同样的路,时间会比原来带手机节省三分之一。这么做还有个好处,原来跑完10公里,一看微信运动排行榜上只有第十几名,说不定会硬撑着再多跑5公里;现在则浑身轻松,心无挂碍。只需要做到一星期跑步三四次,已经是健康人生。
受此启发,我越来越少用手机来记录生活,似乎,也没有什么损失。
之前买了好几根自拍杆,现在已经毫无用处。自拍杆最大的功能就是,在烟波浩渺的照片中,根本找不到一张看上去有点意思的。前几个月在大理玩,海边咖啡馆里,有姑娘背对海景,用自拍杆拍了大概几百张照片。
可普通人毕竟不是明星,从来就没有一个专业摄影师跑来告诉你,哪张能用,哪张不行。看似变化多端的表情,其实照出来的都是差不多的自己。
回想旧手机里的几千张照片,大部分都是重复作业,因为怕失去任何一个美好瞬间,拍了无数张想挑一张,结果无法取舍,也就成了随时可以抛到脑后的过去。
从小孩出生到现在,在他面前按过无数次快门,每次都想,这是天下最可爱的小孩。事隔半年再拿出来看,只有一个念头:这孩子以前可真够丑的。
人觉得自己的生活一点一滴都宝贵,这种敝帚自珍没什么稀奇。糟糕的是,让记录下的片刻,成了生活的全部。比如寻找失踪女生时,发现她存下来的那些照片无一例外全是面目雷同的自拍照,纯正网络定义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