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是以北方语言为准,结合汉字标准发音而推行的中国标准官方语言。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学说普通话(优秀7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关键词】普通话;“四有”好老师
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语言,它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服务于全社会,并为社会的全体成员所共识,具有社会性,公众性,开放性,实用性的特点,是日常生活中使用率最高、涉及面最广的语言。
去年教师节前夕,提出“四有”好老师标准,他强调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 [1] 的好老师。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有扎实知识,这是对教师的起码要求,体现了知识育人的导向。而说好普通话,则是教师基本技能之一,是做一名好老师的基本要素之一。
一、说好普通话是成为好老师的第一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作为承担着培养下一代重任的学校,校园就理所当然地成为推广普通话的重要场所,教师也理所当然地成为说普通话的先驱者。根据《教师法》规定: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能用普通话进行教学是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之一。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的语言面貌、语言素质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教师只有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努力提高综合素质,特别是普通话等教师基本技能,走好成为好老师的第一步,才能在之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游刃有余。
二、大学教师应说好普通话
普及普通话不仅要在中小学中进行,更要在大学中推进。教师的普通话水平话等级水平资格也应由原来的二级乙等至少提高到二级甲等。大学生往往来自于祖国各地,每年大一年级中都会出现因不同地域特色的普通话闹出的笑话,比如把鞋子说成“孩子”,把洗脸说成“死脸”,把老人家说成“老人渣”等等。发音存在前鼻音和后鼻音不分,翘舌音和平舌音不分等问题,在沟通和理解上容易造成歧义。为了便于交流沟通,方便知识的传授以及信息的交流,大学教师应当带头说好普通话。无论师范院校还是非师范院校,都要力争使每一位大学毕业生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让全社会普及普通话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三、方言区教师应说好普通话
我国幅员辽阔,多民族、多地域造就了多语言、多方言。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维护国家团结统一,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依据语言习得心理的的原理,最理想的语言习得途径是在自然语言环境中学习,然而方言区人想在自然语言环境中学好标准的,或者较好的普通话几乎不可能。[2]
据调查,有的方言区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一些不成文的规定。如只有语文课必须说普通话;大于50岁的教师可以用方言授课;体育课一律说方言等等。这些都是不科学,不可取的。方言区的教师更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普通话水平,积极发挥重要引领的作用,做到全普通话教学,一旦学生离开了方言区,能够很快适应普通话的环境。
在这里,要避免一大误区,即推广普通话就是要禁说方言,甚至消灭方言。总理说过:“我们推广普通话,是为的消除方言之间的隔阂,而不是禁止和消灭方言。方言是会长期存在的。方言不能用行政命令来禁止,也不能用人为的办法来消灭。”《人民日报》(1955年10月26日)的社论也曾指出:“普通话是为全民服务的,方言是为一个地区的人民服务的,推行普通话并不意味着人为地消灭方言,只是逐步地缩小方言的使用范围,而这是符合社会进步的客观法则的。方言可以而且必然会同普通话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并存。”因此,是保留方言,并且推广普通话。
四、国际汉语教师应说好普通话
国家和民族的语言规范程度,标志着国家的文明,进步和现代化的程度。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文化的长足发展,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强,普通话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据统计,截止2015年10月,全世界134个国家已建立495所孔子学院和1000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国际汉语教师讲好标准的普通话,不但有助于自身外语水平的提高,而且能够改善自己的语言面貌,为国家树立良好形象,有利于国际社会进一步了解我们的国家。在这同时,国家汉语教师还要重视外语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当地风俗,当地文化的了解等,因为只有这有才能更好地融入到当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好文化交流的使者。
五、说好普通话的途径浅析
对于普通话水平不高的教师来说,应抓紧提升教师基本技能。如参加普通话的专业培训,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寻找有效的训练方法,加强易读错字词的记忆,多听多读标准普通话的影视作品,到普通话语境的地方生活学习,利用智能终端下载适合自己的普通话练习软件,参加汉语角交流活动等等。特别是学习过程要注意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在对学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积极融入对普通话的训练培养,积极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练习讲好普通话。从政策来说,应大力推广大学中,特别是非师范大学中的普通话学习,加大扶持力度,倡导大学生参加普通话培训,并提供免费测试。
总之,说好普通话的做好老师的第一步。普通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语言,是各族人民的智慧的结晶。我们要大力普及,让语言的运用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让我们从自己的点滴工作入手,宣传教育,以身作则,在自己讲好普通话的同时,积极创造机会,鼓励学生说好用好普通话,成就作为一名好老师的光荣职责与使命!
参考文献:
1、普通话与素质同在,与形象同伴,与文明同行。
2、推广普通话,四海为一家。
3、学好说好普通话,利国利民利大家。
4、学好说好普通话,广结朋友走天下。
5、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自豪,我说普通话。
6、树立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提高中华民族文化素质。
7、规范社会用语用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8、人人学讲普通话,个个争当文明人。
9、华夏普及普通话,民族团结兴中华。
10、人人学讲普通话,文明进步奔小康。
11、大力推广普通话,创设投资好环境。
12、我是中国娃,爱说普通话。
13、你我都讲普通话,情如手足胜一家。
14、说普通话,迎四方宾客;用礼貌语,创文明社区。
15、普通话——给你我多一点沟通,给世界多一点精彩。
16、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范社会用语用字。
17、同祖同根,同声同心,同讲普通话,同传中国情。
18、学好说好普通话,方便文明又高雅。
19、说普通话,交四方友。
20、让青春与普及的语言作伴,让知识与文明的语言携手。
21、一句中国话,一份中国情;一口普通话,一颗中国心。
22、一口普通话,伴我行中华。
23、说好普通话,沟通你我他;使用规范字,方便千万家。
24、普及九州,通达四海,话为良媒,心无阻碍。
25、文明语融入男女老少心,普通话贯通东西南北情
26、普通话,让彼此靠得更近。
27、普通话——我的母语,我的荣誉。
28、说普通话,迎四方宾客;用规范字,显华夏文明。
29、我爱我中华,我说普通话。
30、一字一句普通话,千言万语绘中华。
31、普通话,让社会更温馨,让生活更精彩。
32、学习普通话,迎奥运,接世博;推广普通话,聚民心,积国运。
33、普通话是校园语言。
34、时尚大上海,魅力普通话。
35、用普通话构建一个语言家园:心,可以住得更近。
36、要使汉语规范化,先要学好普通话。
37、用普通话连结世界,让全世界瞩目中华。
38、普通话是连结56个民族的桥梁。
39、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迎世博会。
40、树立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提高中华民族文化素质。
41、大力普及普通话,提升市民素养和城市文明新形象。
42、学习普通话,行动在大家;推广普通话,依靠你我他。
43、一句普通话,知心你我他;句句普通话,真情传万家。
44、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45、普及普通话,推行规范字,维护国家主权统一,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46、大家来说普通话,亲情关爱遍中华。
47、大力推广普通话,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48、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49、普通话,秀出申城文明真风采。
50、普通话,承载文明,光彩中华。
51、大力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共塑城市文明新形象。
52、普通话九州通,做生意定兴隆。
53、同在一片蓝天下,人人都说普通话。
54、学好普通话,振兴我中华。
55、普及普通话,公务员要带头。
56、一人一句普通话,中华美德靠大家。
57、沟通——从普通话开始。
58、人人都讲普通话,五湖四海胜一家。
59、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中国人爱说普通话。
60、说流利的普通话,做文明的上海人。
61、用普通话搭建你我之间最美丽的桥梁。
62、树立公共服务行业新形象,人人都讲普通话。
63、学普通话,建新上海,迎世博会。
64、我的普通话,我的中华情。
65、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用文明语,做文明人。
66、普通话不普通,道出中华新风尚。
67、普通话,母语音,华夏情。
68、服务说好普通话,情暖顾客心欢畅。
69、推广普通话,弘扬爱国情。
70、社会就是一个家,人人都讲普通话。
71、说好普通话,朋友遍天下。()
72、人人都讲普通话,处处盛开文明花。
73、普通话——您出行的第一张名片。
74、推广普及普通话,靠你靠我靠大家。
75、都说普通话,沟通你我他;东西与南北,亲情如一家。
76、学好普通话,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用好普通话,是每个中国人的骄傲。
77、说好普通话,为你为我为大家。
78、南腔北调陌路人,普通话亲一家人。
79、全国普及普通话,世界刮目看中华。
80、说普通话,迎四方宾客;用文明语,送一片真情。
81、普通话沟通人与人;普通话连结心与心。
82、异口同讲普通话,齐心共建现代化。
83、树立国民新形象,人人都讲普通话。
84、说普通话,爱新中华;携万众心,建现代化。
85、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
86、服务用好普通话,真情沟通千万家。
87、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开口一件事:大家说好普通话。
88、爱国旗、唱国歌,说普通话、写规范字。
89、方言土语难通话,心心相融普通话。
90、大力普及普通话,架设人间交际桥。
91、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我国的通用语言文字。
【关键词】规范 小学生 发音 普通话
普通话对我们很重要,是我们日常与人交流的语言工具。推广普通话,需要师生共同树立语言文字规范使用、正确使用的意识。部分学生家长认为普通话没必要刻意的学习,都是中国人,这些是不用学就慢慢在环境中学会的。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错的。交流的工具必须统一才能进行沟通。普通话是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文明特征。当今时代竞争激烈,不会讲普通话,会社会淘汰。说好普通话很简单,但需要从自身做起,在课堂上说,在家里说,才能真正做到脱口而出。
一、小学生的语言上存在的问题,发音不标准
普通话是我们师生重要的语言沟通工具,小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由于学生家长平时有的语言发音不够标准,结果学生在家就学会了,由于先印象为主,很难改正。有的家长来自不同的省份,或多或少地在说话中带有乡音,学生在家模仿上学就带到了学校中来。还有的家长说话存在语病,这些都无形中传给了孩子,但是这些不是普通话,不适宜在课堂上使用。给师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带来很大的不便,可见,说好普通话,规范学生的发音要从小学年级开始。
二、普通话是学生学习和交流的通行证
本人从事着低年级段的教育。学校的生源吸纳来自全国各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学习汉语拼音时,发音干扰普通话正确发音,使得这些学生不能很好地区分汉语拼音中的近似读音,造成混淆。如,“走”正确的发音为zou,但是不少学生发音为zhou。结果在班上闹出很大的笑话。只有师生共同将普通话,规范每个字的正确读音,我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才能变得和谐和顺畅。
三、规范小学生发音的方法
1.突出表现法把握发音要领。普通话工具的掌握,需要从汉语拼音中的声母,韵母抓起,然后强调并掌握声调的音变规律。小学生认知水平还较低,笔者在教学中,摸索的方法:汉语拼音的发音在口腔和舌头的配合,难观察,笔者就用突出的表现法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发音要领。主要是发音范读适当夸张。如学生的zh,ch,sh卷舌音,故意让学生翘舌,然后模仿笔者的发音。掌握了要领让学生更正自己的发音。对于鼻音的教学,笔者故意让学生捏住鼻子,感觉声音在鼻腔中的震动,使得读音得到有效的区分。
2.窍门比较法区分易混音。前鼻音an,en,in与后鼻音ang,eng,ing的教学,学生很容易发混。笔者通过发音比较来感知、记忆。为了帮助孩子们的深刻记忆,笔者将生活中的实物,拿到课堂上,让学生根据实物矫正读音,提高学生对语音学习的兴趣。对于拼音的教学,尤其是有难度的地方,笔者会课前对此编成一个个的小故事,帮助学生掌握。
3.编儿歌帮助学生记住特殊规则。笔者接着儿歌游戏,学习“j、q、x”与“ü”相拼去点规则。首先掌握生母,“鸡吃小虫j j j,竖弯加点j j j。”“气球拖线q q q,左上半圆q q q,像个9字q q q。”“刀切西瓜x x x,像个叉叉x x x。”。然后介绍规则,n、l和ü相拼时ü不变,j、q、x与ü相拼时,ü上两点不见了。单纯记忆学生肯定会漏掉的,笔者为学编故事:j、q、x是非常调皮的三兄弟,u弟弟见了它们就害怕,不愿意和它们交朋友。小ü知道了,想去劝劝它们,可j、q、x三兄弟见了小ü就调皮地把小ü的两只眼睛蒙上,要小ü和它们一起捉迷藏。从此,小ü见了j、q、x,两点就不见了。出示:ju、qu、xu,让学生用儿歌来记住ü上两点省略的规则:小ü见了j、q、x,去掉两点还念ü。
四、给学生机会多练
规范的发音和标准的普通话,不是一朝一夕就你能做到的,尤其是需要学生的大量练习。笔者经常让学生进行绕口令比赛,帮学生掌握语言艺术,锻炼“舌、唇、齿”的配合。短小的绕口令小学生乐学。不仅锻炼学生的唇舌活动,还能正音。如“九月九,九个酒迷喝醉酒。九个酒杯九杯酒,九个酒迷喝九口。”笔者还利用早读课,让普通话讲的好的学生领读,让发音问题学生每天朗读课文习练普通话。
总之,笔者为了纠正学生的乡音和口语语病,想尽各种办法帮助学生矫正,通过多种手段的结合,来帮助学生掌握住汉语拼音的技巧,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让学生开口敢说,愿意说。经过一学期的时间的训练,班上的学生的发音都有很大改观。笔者坚信我们师生的持之以恒必能取得更大的进展。
参考文献:
[1]刘捷著。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 说话 训练 语音 口头语言 口语表达
普通话课程教学中“命题说话项测试目的是测查应试者在没有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说普通话的水平,重点测查语音标准程度、词汇语法规范程度和自然流畅程度”。此项测试有别于朗读测试,以应试人生活中普通话的实际应用状态为考察要素,使普通话测试能更真实体现应试者的普通话口语的运用能力。口头语言从思想转化为语言的过程很短,而且一旦成为语言就是最终的形式,不能修改,不像书面语言表达时那样可以再三斟酌、反复修改,所以口语表达更要求思维敏捷、严密。这种能力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就要求我们在训练时尤其要注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进行科学的训练。又因为它是一种较为高级的复合体,所以我们在训练时不能把它孤立起来训练,应注意多管齐下,以达到最终目的。长期以来,在普通话教学中“命题说话”成了学生最薄弱的环节。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说”的能力,使学生从怕说话变为想说话、会说话?
一、克服不敢“说”的心理因素
“说话”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心理和生理过程,它是以表达为中心的将思维快速转换成口语的过程。但是,学生的说话学习,并不是冷漠地、被动地、消极地进行的,而总是伴随喜、怒、哀、乐、惧等各种各样的情绪、情感,并根据自己的或社会的需要对说话采取亲近或疏远的态度。这就是心理过程的情感因素的作用。在说话活动中,学生还根据自己的需要,带着一定的目的,在说话中克服种种困难,这是心理过程的意志因素在起作用。这些知、情、意等心理因素在学生的说话活动中都起着特定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常有一些学生紧张得哆哆嗦嗦,说起话来面红耳赤、支支吾吾、语无伦次,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究其原因,不是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差,而是心理因素造成的。一方面学生自身心理素质不好,加上平时锻炼少,缺乏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当众说话时便过分紧张、胆怯,从而影响了表达质量。另一方面,在教学方法上,长期以来传统的“满堂灌”、“满堂讲”使学生习惯了做一个三尺讲台下的“听话者”,在听讲中,他们慢慢地丢失了“说的能力”,也丧失了“说”的欲望,越来越自我封闭。所以要使学生善“说”,教师在说话训练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帮助学生逐步扫除说话时的心理障碍,使学生在说话时能显示出一定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素质。同时培养学生关爱世界的情感,丰富能够说出来的内容,打开自我封闭的大门,做到乐说,欲说,爱说,从而“动之以心,发之于口”。
二、日常学习生活注重积累
(一)语言积累。如果没有积累,说的能力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积累与能力相比,积累是更基础的。提到语言积累,有人就想到了死记硬背,想到了食古不化,想到书呆子和书袋子,好像强调了语言积累,就一定会阻碍人们的灵性和创造力,其实这是种误解,是一种机械认识。语言的积累的途径是让学生建立笔记本,在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积累:第一:字词的积累。汉语言常用字2500个,次常用字1000个;构成普通话音节的21个声母,39个韵母,有机拼成了400多个基本音节,加上4个声调的配合组成了1250多个带音节,掌握了这些字词正确的声、韵、调和字义,说话时运用起这些汉字就如鱼得水,自由自在,轻松愉快。掌握丰富的词汇有利于人们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分析理解能力的提高,这是说的基础。无论哪一位演说家,他的语言都会表现出词汇丰富的特点。即使是普通人,如果词汇贫乏,说话也就索然无味。第二:佳言美句的积累。我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让学生大量积累锦言佳句,无疑是一种非常可贵和可靠的思维训练和言语训练,是他们学习和发展说话能力的内容素材和形式规范。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使他们采集到更多的原材料,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语言仓库。指导他们在阅读中摘录好词佳句、名言警句、成语格言、优美诗词等,把生活学习、电影戏剧、报刊书籍、宣传标语、电视广播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好材料记录下来,广撷博采课外语言,并在同学中进行传阅交流,互相观摩。这样直接、间接的语言材料积累多了,表情达意就能挥洒自如。
(二)生活积累。说话的材料来源于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生活。要鼓励学生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做生活的有心人,积累常用的谚语、歇后语,留意周围的标语、广告词,并随时记录到自己的生活笔记中去。学会了品味生活,才会使生活的语言富有灵性,生活经验丰富了,便会自然产生联想,将头脑中已有的语言材料选择重组,积累内化为自身的语言,得到永久储存。这样,既积累了说话的材料,又训练了思维。
三、采用多种形式综合训练
练是培养说话能力的最好的良方。说话能力构成因素复杂,训练内容多样,途径也多,训练应通盘考虑,有计划地进行。应遵循能力发展由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的规律,拟定说话能力的序列,使训练计划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在多年实践中,我采取的办法是:
(一)在朗读和背诵中加强语音能力。
语言表达归根结底是思维的反映,也是情感激发的过程。以往在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尝试中,朗读、背诵一直都作为行之有效的手段,因为这两种手段能培养学生的语音能力。然而,如何提高这些手段的使用效率,让他们充分激发出学生的语音能力来呢?变文字符号为可感的视觉或听觉是最有效的办法。朗读、背诵对培养语感起到一定作用,也是培养表达能力的主要方法。朗读、背诵从形式上已被学生接受,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例如配乐朗诵:诗歌、散文等采取配乐朗诵的形式不是简单找一段音乐边放边朗读,或者直接播放事先配乐的朗读带,而是让学生在理解文章意境和所表达感情的基础上自己挑选音乐来配,看谁的配乐与诗文的内容、意境、感情、背景最吻合。音乐是学生喜爱的,诗文的意境美是学生不太容易掌握的。利用艺术相通的特点,把两者结合起来,既学到了文学知识,受到了美的熏陶,又使学生的语音能力在朗读中得到提高,为学生训练出良好的说话能力打下了基础。如在朗读作品22号(王文杰《可爱的小鸟》节选)、作品25号(朱自清《绿》节选)、作品32号(杏林子《朋友和其他》节选)、作品58号(老舍《住的梦》节选)等散文类的作品时,在教学中不仅让学生集体朗读,也让个别同学单独朗读。可是涉及面毕竟不广,学生下课后一般不会捧着书主动朗读,始终无法很好地领略文章的意境,更谈不上提高语音能力了。于是,我就布置学生回家制作配乐朗诵的录音带,通过这样的作业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作品的能力,规范语音,使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和语句的优美。美国教育家帕恪说过“感觉是人们进入审美经验的门户。”通过在吟诵中加强对审美的感知,学生可以促进对语感的培养。
(二)在训练中让学生有意识地剔除口语杂质。
所谓口语杂质是指那些不起任何表情达意作用的音节,主要包括滥用的语气词和使用的口头禅。同书面语相比,日常口语中语气词用得比较多,但口语、书面语的主要区别并不表现在语气词的使用上,更重要的是,较多使用语气词是口语的特点,却非优点。在许多学生的口语表达中,语气词用得太多而使得语句表达松散、凌乱、拖沓。这种情况往往是学生思维阻滞,缺乏训练的表现。有时,把学生一段话中这些无关的语气词去掉,五分钟的话可缩减到三分钟。那么如何让学生改掉滥用语气词和口头禅的习惯,提高语言质量呢?一是让学生对自己常用的语气词和口头禅加以统计,并由学生自己建立个人语言小档案;二是在学生演讲、辩论、训练过程中,教师针对这两方面进行提示并作记录;三是让学生每周自录一段即兴发言,由学生自己加以改进;四是对学生进行分组对话训练,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指正提高。
(三)在课前三分钟“自说自话”和辩论中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课前三分钟即兴之作是一种行之有效锻炼学生说话能力的方法。在教学中由学生讲一个有关自己的小故事(姓名的由来、有趣的往事、自我描述,等等),然后分别请同学从文章的内容、语音语调、流畅等方面进行评论,然后打分。最后由老师根据学生的说进行评述:首先根据学生说话的内容选择一点有感触的内容进行联想,拓展发言,引发出更多的话题,为学生大胆发言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其次结合学生的评讲和打分,老师可以发表见解和意见。学生特别注重老师的看法,所以老师评论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在评讲中对学生的不足,以希望的方式提出,激发学生说的兴趣,使课堂气氛更为轻松,这样能解除学生的心理压力,便于“张口”。也可定期开设一节辩论课,辩题由老师一周前公布,将学生分成正、反两组,让其各自查阅资料准备辩论。在辩论过程中老师退居二线,由学生唱主角。平常有些沉默的学生这时也会嫌辩手讲得不够具体、深刻主动举手加以补充。学生这时不再沉默寡言,纷纷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不知不觉中辩论思维渐为敏捷,见解更为深刻,从而达到了锻炼逻辑思维能力的目标。
四、在表演中激发学生的说话潜能
给童话剧、名影片段、动画片配音,配音后再讨论评析,全过程由学生自己完成,老师只在背后做指导点评。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主动说的积极性,更可以训练学生的即兴说话的能力及体态语言――动作、神态、表情、手势、体姿等,这对学生的要求更高。而且,表演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为学生们展现自我提供了舞台。学生亦可利用这些机会,锻炼胆量,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可提高学生朗读作品的能力。例如给格林童话《白雪公主》配音,同学们分工合作,根据自己的音色分配角色:恶皇后在不同扮相时的声音特点,七个小矮人性格不同声音效果也截然不同,等等,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再如播放同学们熟悉的电影、电视、动画片片段,不打字幕,让同学们凭借记忆和想象自由发挥给人物配音,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在这种教学形式下学生显得格外轻松,在配音的过程中即兴说话的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总之,厚积才能薄发,学生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广博的知识基础,加上科学的训练,说话才会如“万斛泉水,滔滔不绝,不择而出”。
参考文献:
[1]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编制。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商务印书馆出版,2004.1.
[2]宋欣桥。普通话语音训练教程。商务出版社,2004.
为了争当“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学校下发了学习推广普通话的倡议书,举办了推普手抄报比赛和朗读比赛,老师还组织我们学习关于普通话的知识,使我受益匪浅。下面谈一谈我的学习心得,推广普通话是响应国家号召的具体表现。普通话是我们全国的通用语言。它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著作为语法规范,是我们中华民族相互交流和对外交往的规定语言。我国<<宪法>>总纲第十九条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普通话。”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了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地位。
推广普通话便于各民族人民广泛交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全国56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方言。只有推广普通话,才能消除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语言障碍,促进各地区和民族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只有推广普通话,我们才能更好地和外国人交往,不但能和外国人做生意,还能学到许多国外的先进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我们的国家,使各民族人民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推广普通话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语言文字能力是文化素质的基本内容,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贯彻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有利于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我们小学生,一定要从我做起,学好、说好普通话。学好普通话,朋友遍天下,学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学好普通话,建设我们繁荣昌盛的好国家。
学习说普通话的心得体会
以前,我总是觉得普通话离我们很遥远。通过参加普通话学习,我有了新的认识。原来,说普通话还是挺有趣的,而且也是大有用处的。尤其是,当你出发到大城市时,如果你不会说普通话,根本就无法与他人沟通交流,有时还会闹出笑话---被人误解或误解他人,甚至令人难堪。(上海话)列车员把“里厢去”说成“你下去”惹得乘客非常恼火。(广东话)把“大姐,我取钱。”说成“打劫,我缺钱。”吓得银行职员立即拨打了110。学说普通话,首先要消除语言障碍。普通话是正常与人交流的语言,学说普通话势在必行。
普通话学习,使我受益匪浅。首先是老师那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还有精彩的课堂,深深地吸引了同学们,可见,说好普通话,对学生影响有多大。再就是,通过学习,我掌握了许多发音规则,比如上升的变调;纠正了许多常用词的发音,例如逮捕(dài bǔ)教诲(jiàohuì);还了解了方言中常犯的错误以及错因。我觉得说普通话不再像想象的那么难,同时也坚定了我说普通话的信心。
说好普通话,我觉得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准确把握声调并且要读到位,注意发音部位,对于个别方音要反复练习直到完全到位为止。另外普通话的音变规则也要记清。第二,多读,多听。读些小学生注音读物,锻炼说普通话的感觉。看电视,听新闻,默默地跟随播音员说也是有效的途径。第三,克服羞怯心里,多说。坚持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会话,营造说普通话的氛围,语言取决于环境,在一个大家都说普通话的环境中,耳濡目染,近朱必赤。只有敢说、多说才会发现更多的发音不准的音节,进而努力去纠正。这样才会有进步。第四,勤查字典。字典是最好的老师,若有不懂,虚心请教,直到完全正确为止。尤其注意一些字的多音与多义现象。
我坚信:只要努力,我的普通话水平一定能提高。
学习说普通话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农村学生 小学阶段 普通话
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不但会使沟通容易许多,又因其字正腔圆、音色优美,会使听的人入情入境。在日常生活中,语言是人际间交流的工具,为使孩子从小学说普通话,养成良好的读、说习惯,搞好小学阶段的普通话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表现在:一是社会发展要求我们会讲普通话,使用民族共同语言,普通话已成为全社会的紧迫要求;二是现代科技要求普及普通话,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标志,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所以普通话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可是受语言环境的影响,不少教师包括语文教师的普通话水平还相当低,不能给学生示范,弊端仍存在,推广普通话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它可以净化语言,提高修养,又能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建国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推广普通话工作,出台了许多政策,并制定了推广普通话的有力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在,我国政府许多对外的部门窗口都把讲普通话作为一项硬性要求。由于我校处在西南方言区的贵州,少数民族较多,加上地方的风俗习惯,教学条件落后,师生不够重视,没有形成讲好普通话的浓厚氛围,这些都加大了农村小学学生学习普通话的难度。受地方方言的影响,加上教师的说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就会产生一些让学生教师尴尬的场面,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执教者的担扰。那么,如何搞好小学阶段的普通话教学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几点较为适用的方法。
1.课堂教学是学习普通话的重要场所
尽管现今已是信息时代,传递信息的工具和手段越来越现代化,但语言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的主要手段,而小学阶段又是学生模仿力最强的阶段,因而小学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普通话,并用普通话教学。这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语言艺术的基本要求。对教师来说,不能讲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也就谈不上什么教学的语言艺术了。
2.开展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
学生在课堂中做得好,但是一到课外,他又把这一神圣的语言抛到九霄云外。作为语文老师,为了鼓励学生学说普通话,除了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外,我还在班中设立了普通话监督员,督促学生人人讲普通话;在每期的壁报中开设推普专栏,渗透普通话知识;在学期中,结合教学内容,举办故事会、演讲比赛、辩论会等,激发学生讲好普通话的热情;并在期末将"讲好普通话"作为评优的条件之一。这些做法,都大大激发学生学说普通话的兴趣,在班级中成功地营造了人人学说普通话的良好氛围。
3.加强普通话教学的语言训练
朗读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感最重要、最直接的方法之一,因而学生学说普通话,朗读训练可谓是一条捷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朗读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加强朗读指导,既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完成了教学任务,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又使学生学说练讲了普通话,一举多得,何乐不为?为此,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语言训练可以贯穿在课文讲读的过程之中。在我接任我们班时的第一节课我让学生朗读课文,一出口就是象念经一般声音高高低低,每一个字音都拖很长时间,还有一些声调也读的乱七八糟。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每次的早读课上我都亲自教读,最后让学生再读依次从中纠正。然后请几位学生有感情地读,比一比谁读得好,并让他们讲述哪些词、句用得好,好在哪里。
4.正确引导学生学习
关键词:普通话教学;培养;训练;说话能力
培养师范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必须遵循的总体目标,也是口语教学遵循的目标。由于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在初高中阶段训练说话的时间少,从而多数学生胆子小、声音轻、怕说错话、说话不连贯,再加上一部分学生有浓重的方言音,语音习惯一时难以改变,造成他们使用普通话说话能力普遍降低,这样就制约着其他能力的提高。为此,在教学中,通过这十多年的不断实践,逐渐摸索出一些经验,本文就重视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两方面发表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培养说话能力必须“三做到”
(一)努力扫除心理障碍――做到敢说
很多学生对所说内容胸有成竹,而说时却只言片语,这种想说不敢说的原因主要来自心理因素――恐惧感和自卑感。下面谈一下如何引导学生克服当众说话的恐惧感和自卑感。
1.树立自信意识
自信心是指一个人对自身能力与特点的肯定程度。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说话都没有信心。那怎么能指望别人对自己的话感兴趣呢?因此,首先,上课时不管是读还是说要让学生自愿站起来,这是树立信心的第一步;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尽量把自己所说的表达清楚,相信自己有能力把话说好,教师评价时多抓优点,让学生想说,敢说。
2.加强说话训练
要想克服恐惧心理,使讲话变得轻松自如,除树立自信意识外,还要靠反复练习,通过刻苦练习,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我在教学中给学生讲了古希腊卓越的演讲家德摩斯梯尼刻苦练习的故事,学生很受教育。教育学生要利用课上课下一切机会,积极地锻炼自己,有意识、有目的地大声说,大声朗读,并且对老师和同学指出的问题善于虚心接受,不断矫正错误,久而久之,自信心就会增强,胆怯心理也就会慢慢地消除了。
(二)不断积累知识――做到能说
有的学生虽然敢说,却不能说,还有的训练说话时无话可说,表现为四肢发抖,声音哆嗦,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知识不够丰富,语汇贫乏,没有占有从多方面说明问题的材料,使得底气不足。出众的口才是和丰富的知识储备紧密相关的。
1.读书学习,丰富语汇
古人云:“胸存语库,文章才能生辉。”同样胸存语库,说话才能生色。巧妇有了米,还怕做不成饭吗?要想丰富自己的语言仓库,必须多读书,特别是接受文字的洗礼,要多读、多背、多记。课余时间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摘抄优秀名篇,不断加强知识储备,利用早读大声朗读,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从而提高学生正确而有表情的说话能力,并在反复朗读过程中,把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增强词汇量。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向书本学习。
2.深入生活,增长见识
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向书本学习,而且还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投入到生活中去。针对一些说话题目,如,“我喜欢的季节”“我喜欢的节日”“我知道的风俗”“谈谈美食”“谈谈社会公德”等,必须让他们在生活中去增长见识,培养能力。在社会实践中,直接接触的事物很多,能提供给学生许多说话材料,有话可说,就能说了。生活中有些人谈天说地,滔滔不绝,就是因为他们见多识广的缘故。
(三)逐渐提高表达技巧――做到会说
要提高语言表达技巧,应特别注意:
1.说话要诚恳
诚恳,是说话者获得听众信任的成功之本。人是有感情的,说话时真情的流露能体现出无穷的活力。我们在说话时讲究艺术性,并不是单纯追求语言的文雅与华美,也不是一般的出口成章,语言流畅,而主要是叙真情、讲实意。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说假话、空话。
2.说话要注意表达方式
俗话说:“一样话,两样说。”就是说同样的话,不同的表达方法,效果自然不同。如,“谈谈社会公德”“谈谈卫生与健康”等,需要说明一些事理的,如果仅用一般的肯定或否定式的语言来说,便会让人感到平庸乏味,但如果能采用不同的方式,则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说话幽默,则可增加语言的趣味性、生动性。这样有话可说,有话会说,不断训练,表达技巧就会逐渐提高。
二、课堂内外训练说话能力的具体做法
(一)在日常的交往谈话中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学生来自不同的方言区,说话时词汇、语法与普通话差异不大,关键在于语音方面,要能说较为纯正的普通话相对较难。如何创造一个合适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能在日常的交往沟通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将直接影响提高普通话水平的速度。为此,要求学生在班上、校园内必须坚持说普通话。每年利用九月份普通话推广学习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演讲、朗诵、课本剧、儿童剧、辩论比赛等,这样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培养了说普通话的语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使普通话成为日常用语。并且在课后只要学生开口用普通话跟我交流,我就及时纠正其发音和语法上的错误,并鼓励学生间相互监督、提醒,语音面貌差的学生经常与语音面貌较好的同学交流,语音面貌好的与老师要经常交流,这样经常互动互补,一部分怕说错、怕纠错、不敢说的学生明显说话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在课堂上把握好朗读技巧来提高说话能力
朗读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言语的再创造活动,说话则是在没有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说普通话的能力和所能达到的规范程度。训练好说话,朗读是桥梁,所以要把朗读中的形象感受和逻辑感受运用于说话之中,还要注意语调、停顿、重音、节奏的训练。训练朗读篇目教师要示范、指导、监督,做到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能随着故事情节的起伏和人物的感情变化而变化,做到有声有色。如,朗读《海上的日出》,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改编成身临其境看到海上日出的一番景象。这样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发展了学生的表演才能和语言思维能力,而且更近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
(三)在课堂上进行口语交际来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