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是沈从文的小说代表作,这是一部非常有人性光辉的小说作品。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沈从文《边城》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沈从文《边城》阅读答案(4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边城(节选)
沈从文
①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 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② 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是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河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都可以计数。小溪既为川、湘来往孔道,水常有涨落,限于财力不能搭桥,就安排了一只方头渡船。这渡船一次连人带马,约可以载二十位搭客过河,人数多时必反复来去。渡船头竖了一根小小竹竿,挂着一个可以活动的铁环;溪岸两端水面横牵了一段竹缆,有人过渡时,把铁环挂在竹缆上,船上人就引手攀缘那条缆索,慢慢的牵船过对岸去。船将拢岸时,管理这渡船的,一面口中嚷着“慢点慢点”,自己霍的跃上了岸,拉着铁环,于是人货牛马全上了岸,翻过小山不见了。渡头属公家所有,过渡人本不必出钱;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钱掷到船
板上时,管渡船的必为一一拾起,依然塞到那人手心里去,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
了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你这个!”
③ 但是,凡事求个心安理得,出气力不受酬谁好意思,不管如何还是有人要把钱的。管船人却情不过,也为了心安起见,便把这些钱托人到茶峒去买茶叶和草烟,将茶峒出产的上等草烟,一扎一扎挂在自己腰带边,过渡的谁需要这东西必慷慨奉赠。有时从神气上估计那远路人对于身边草烟引起了相当的注意时,这弄渡船的便把一小束草烟扎到那人包被上去,一面说,“大哥,不吸这个吗?这好的,这妙的,看样子不成材,巴掌大叶子,味道蛮好,送人也很合式!茶叶则在六月里放进大缸里去,用开水泡好,给过路人随意解渴。
④管理这渡船的,就是住在塔下的那个老人。活了七十年,从二十岁起便守在这小溪边,五十年来不知把船来去渡了若干人。年纪虽那么老了,骨头硬硬的,本来应当休息了,但天不许他休息,他仿佛便不能够同这一份生活离开。他从不思索自己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代替了天,使他在日头升起时,感到生活的力量;当日头落下时,又不至于思量和日头同时死去的,是那个近在他身旁的女孩子。他唯一的朋友是一只渡船和一只黄狗,唯一的亲人便只那个女孩子。
《边城(节选)》阅读题目
8.文中的“边城”有虚实两层含义,它实指边远小城,虚指 。(2分)
9.对第①段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用简练的笔法勾勒出人物活动的环境 B.描述由远及近,给人一种动态的画面感
C.以质朴的语言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 D.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突显出老人的性格
10.对第②段画线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是人物塑造中的细节描写 B.通过侧面描写烘托老人形象
C.是对渡溪的人的心理描写 D.通过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心理
11.上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老人“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请概括并加以分析。(5 分)
《边城(节选)》参考答案:
8.答案示例:作者向往的美好世界
9.D
10.D
11. 答案示例:作者从老人“忠实”于自己的职业和“忠实”于自己的本性这两个方面具体描述了他“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文中写到老人“一面口中嚷着 ‘慢点慢点’,自己霍的跃上了岸”及“从二十岁起便守在这小溪边,五十年来不知把船来去渡了若干人”,这些是老人对待自己的职业尽心尽职和默默坚守的精神的具体体现。文中又写到老人不要他人的钱、泡茶给路人解渴等,都是老人“忠实”于自己本性的具体表现。
这篇《边城(节选)》阅读答案是由文学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希望通过这些阅读练习和答案,能帮助同学们把握语文阅读的特点,进而提高阅读、鉴赏、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边城(节选)
沈从文
白日里,老船夫正在渡船上,同个卖皮纸的过渡人有所争持。一个不能接受所给的钱,一个却非把钱送给老人不可。正似乎因为那个过渡人送钱气派有些强横,使老船夫受了点压迫,这撑渡船人就俨然生气似的,迫着那人把钱收回,使这人不得不把钱捏在手里。但到船拢岸时,那人跳上了码头,一手铜钱向船舱里一撒,却笑眯眯的匆匆忙忙走了。老船夫手还得拉着船让别一个人上岸,无法去追赶那个人,就喊小山头的孙女:
“翠翠,翠翠,为我拉着那个卖皮纸的小伙子,不许他走!”
翠翠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当真便同黄狗去拦着那第一个下船人。
正说着,第二个商人赶来了,就告给翠翠是什么事情。翠翠明白了,更紧拉着卖纸人衣服不放,只说:“不许走!”黄狗为了表示同主人的意见一致,也便在翠翠身边汪汪汪地吠着。其余商人都笑着,一时不能走路。祖父气吁吁地赶来了,把钱强迫塞到那人手心里,并且搭了一大束草烟到那商人的担子上去,搓着两手笑着说:“走呀!你们上
路走!”
翠翠说:“爷爷,我还以为那人偷你东西同你打架!”
祖父抿着嘴把 头摇摇,装成狡猾得意神气笑着,把扎在腰带上留下的那枚单铜子取出,送给翠翠,且说:“礼轻仁义重,我留下一个。他得了我们那把烟叶,可以吃到镇箪城!”
远处鼓声又蓬蓬地响起来了,黄狗张着两个耳朵听着。翠翠问祖父听不听到什么
声音。祖父一注意,知道是什么声音了,便说:
“翠翠,端午又来了。你记不记得去年天保大老送你那只肥鸭子?早上大老同一群
人上川东去,过渡时还问你。我们这次若去,又得打火把回家;你记不记得我们两人用
火把照路回家?”
翠翠还正想起两年前的端午一切事情哪。但祖父一问,翠翠却微带点儿恼着的神
气,把头摇摇,故意说:“我记不得,我记不得,我全记不得!”其实她那意思就是“你这个
人!我怎么记不得?”
祖父明白那话里意思,又说:“前年还更有趣,你一个人在河边等我,差点儿不知道
回来,天夜了,我还以为大鱼会吃掉你!”
提起旧事,翠翠嗤地笑了。
“爷爷,你还以为大鱼会吃掉我?是别人家说我,我告给你的!你那天只是恨不得
让城中的那个爷爷把装酒的葫芦吃掉!你这种人,好记性!”
“我人老了,记性也坏透了。翠翠,现在你人长大了,一个人一定敢上城去看船,不
怕鱼吃掉你了。”
“人大了就应当守船呢。”
“人老了才应当守船。”
翠翠睨着腰背微驼白发满头的祖父,不说什么话。远处有吹唢呐的声音,她知道那是什么事情,且知道唢呐方向。要祖父同她下了船,把船拉过家中那边岸旁去。为了想早早地看到那迎婚送亲的喜轿,翠翠还爬到屋后塔下去眺望。过不久,那一伙人来了,两个吹唢呐的,四个强壮乡下汉子,一顶空花轿,一个穿新衣的团总儿子模样的青年;另外还有两只羊,一个牵羊的孩子,一坛酒,一盒糍粑,一个担礼物的人。一伙人上了渡船后,翠翠同祖父也上了渡船,祖父拉船,翠翠却傍花轿站定,去欣赏每一个人的脸色与花轿上的流苏。拢岸后,团总儿子模样的人,从扣花抱肚里掏出了一个小红纸包封,递给老船夫。这是当地规矩,祖父再不能说不接收了。但得了钱祖父却说话了,问那个人,新娘是什么地方人;明白了,又问姓什么;明白了,又问多大年纪;一起弄明白了。吹唢呐的一上岸后,又把唢呐呜呜喇喇吹起来,一行人便翻山走了。祖父同翠翠留在船上,感情仿佛追着那唢呐声音走去,走了很远的路方回到自己身边来。
祖父掂着那红纸包封的分量说:“翠翠,宋家堡子里新嫁娘年纪还只十五岁。”
翠翠明白祖父这句话的意思所在,不作理会,静静地把船拉动起来。
到了家边,翠翠跑还家中去取小小竹子做的双管唢呐,请祖父坐在船头吹《娘送女》曲子给她听,她却同黄狗躺到门前大岩石上荫处看天上的云。白曰渐长,不知什么时节,守在船头的祖父睡着了,躺在岸上的翠翠同黄狗也睡着了。
(节选自沈从文《边城》,有删改)
(1)下面有关《边城》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边城》通过抒写青年男女之间的情爱、祖孙之间的亲爱、邻里之间的互爱,表现了原始而又古老纯朴的人性美。
B.《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描绘了湘西边地特有的风土人情;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儿子傩送的爱情为线索,展现了人性的善良和心灵的纯净。
C.《边城》中的翠翠聪明、美丽、乖巧、纯朴、善良;天保不爱说话,聪明而多情;傩送豪放豁达,不拘常套小节。
D.《边城》中的天保、傩送兄弟二人都爱上了翠翠。天保走车路(托人提亲),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傩送走马路(通过唱歌表达爱意)胜过天保,天保退出竞争,离开茶峒,驾船下行,不幸遇难。傩送也终因内疚于哥哥的死亡,且得不到翠翠的理会而远走他乡。
E.《边城》中与翠翠相依为命的爷爷(外祖父),在临死前把翠翠托付给了原来和翠翠的父亲同营当差的杨马兵,杨马兵向翠翠保证“你放心,一切有我!”他把马匹托营上人照料,自己到碧溪岫为翠翠作伴,期待傩送归来。
(2)作者为什么要详细描写老船夫与卖皮纸的过渡人的争持?(6分)
(3)试理解祖父“感情仿佛追着那唢呐声音走去”的情感内涵。(6分)
(4)根据文章,简析翠翠为什么请祖父吹《娘送女》的曲子?(8分)
《边城》阅读答案
(1)选C得3分,选E得2分,选ABD不得分。(C项,把天保、傩送兄弟二人的性格颠倒了。E项,翠翠的爷爷并没有预知自己何时去世,因而也未曾当面把翠翠托付给杨马兵。)
(2)当地规矩是过渡不收过渡人的钱,(2分)卖皮纸的坚持要给,老船夫收下一枚铜子,却搭上一把烟叶。(2分)详写这一“争持”,表现了边城民风的淳朴。(2分)
(3)唢呐声,可能勾起了祖父对翠翠母亲的回忆,(2分)孙女翠翠也到了唢呐送嫁的年龄,该有个好的。归宿,(2分)这些让他忧喜参半。(2分)
(4)端午鼓声、迎婚喜轿,这些勾起翠翠两年前与傩送相识的记忆,(3分)少女对朦胧的爱情有所憧憬,羞涩矜持又让她难于向爷爷诉说。(3分)翠翠请祖父吹《娘送女》的曲子,寄托的是自己少女的情怀。(2分)
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被夕阳烘成***的薄云。十四中寨逢场,城中生意人过中寨收买山货的很多,过渡人也特别多,祖父在溪中渡船上,忙个不息。天快夜了,别的雀子似乎都在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各放散出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还有各种甲虫类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外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和平静。但一个人若体念或追究到这个当前一切时,也就照样的在这黄昏中会有点儿薄薄的凄凉。于是,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翠翠在成熟中的生命,觉得好象缺少了什么。好象眼见到这个日子过去了,想要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但不成。好象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于是胡思乱想:
“我要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爷爷满城打锣去叫我,点了灯笼火把去找我。”
她便同祖父故意生气似的,很放肆地去想到这样一件不可能事情。且想象她出走后,祖父用各种方法寻觅她都无结果,到后无可奈何躺在渡船上。
“人家喊:‘过渡,过渡,老伯伯,你怎么的!不管事!’‘怎么的:我家翠翠走了,下桃源县了!’‘那你怎么办,’‘怎么办吗,拿了把刀,放在包袱里,搭下水船去杀了她!’……”
翠翠仿佛当真听着这种对话,吓怕起来了,一面锐声喊着她的祖父,一面从坎上跑向溪边渡口去。见到了祖父正把船拉在溪中心,船上人喝说着话,小小心子还依然跳跃不已。
……
翠翠抱膝坐在月光下,傍着祖父身边,问了许多关于那个可怜母亲的故事。间或吁一口气,似乎心中压上了些分量沉重的东西,在想挪移得远一点,才吁着这种气,可是却无从把那种东西挪开。
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竹簧在月光下变成一片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嘘!”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像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
祖父夜来兴致很好,为翠翠把故事说下去,就提到了本城人二十年前唱歌的风气,如何驰名于川、黔边地。翠翠的父亲,便是当地唱歌的第一号,能用各种比喻解释爱与憎的结子,这些事也说到了。翠翠母亲如何爱唱歌,且如何同父亲在未认识以前在白日里对歌,一个在半山上竹簧里砍竹子,一个在溪面渡船上拉船,这些事也说到了。
翠翠问:“后来怎么样?”
祖父说:“后来的事当然长得很,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这种歌唱出了你。”
祖父于是沉默了,不曾说“唱出了你后也就死去了你的父亲和母亲。”
31、下列选项中对景物描写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溪边的白塔、***的薄云、深翠的篁竹在沈从文清新而温润的笔下,勾勒出一幅明媚秀丽的湘西山水画,整座边城弥漫着淡淡的宁静,散发着淡淡的祥和。
B、空气中残留着的白天热闹的气息,烘托出翠翠内心的寂寞惆怅。热烈勃发的杜鹃、泥土,温柔、美丽、平静的黄昏,让翠翠不由得感到“薄薄的凄凉”。
C、“月光如银子”一段突出了夜晚景色清幽宁静的特点,营造出温馨静谧的氛围,既烘托了父母爱情的美好,又写出了翠翠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和向往。
D、选文中对夏夜啼叫的草莺的描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侧面突出小说中人物素朴忠厚的品质和天真不失趣味的童真,散发着灵气,荡漾着诗意。
32、以下属于选文画线省略号处的情节的一组是()(2分)
①翠翠坐在溪边忽然哭起来了,回屋中把火烧燃后去叫祖父回家,祖父未立刻回去,翠翠坐在悬崖边上再次悲伤起来。
②翠翠和祖父原本约好祖父守船,翠翠同黄狗过顺顺吊脚楼去看热闹。翠翠从不答应到答应,后又翻悔,以为要看两人去看,要守船两人守船。
③祖父听到翠翠撒娇又埋怨的声音,隐隐担心自己若不在了翠翠怎么办。回到家中祖父告诉翠翠,做一个大人,要硬扎一点,结实一点。
④祖父和翠翠做饭时,提到了死去了的翠翠的母亲。两人饭后又到高崖上月光下说起翠翠母亲性格中的乖巧处和强硬处。
⑤翠翠的长成让祖父想起来翠翠母亲的旧事,不由得担心翠翠的着落,既是她那可怜母亲交给他的,他也得把翠翠交给一个人才算完结。
A、①③④B、①②③C、③④⑤D、①②④
33、下列选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翠翠的凄凉来自对爱情的困扰和渴望,翠翠的爱情是一个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农村女孩子的爱情,这种爱是纯粹的,是不可捉摸的,却又实实在在的。
B、翠翠深知祖父爱她,想象自己出走后对爷爷的“惩罚”,意识到自己对祖父深深的依赖,祖父也给予翠翠最好的呵护,这种真挚的亲情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追求。
C、祖父总是想起翠翠的母亲,是因为祖父知道翠翠一定会面对与母亲类似的结局,作者通过两代人的爱情悲剧证明乡村生活中对爱情的追求必然是悲剧。
D、沈从文是贴着人物的感情、情绪进行创作的,所以能体会到人物许多飘飘忽忽的、跳动的心事,通过极细腻的描写让人物形象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答案:
31、D32、A33、C
边城(节选)
沈从文
(1)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为夕阳烘成***的薄云。十四中寨逢场,城中生意人过中寨收买山货的很多,过渡人也特别多,祖父在渡船上忙个不息。天快夜了,别的雀子似乎都在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皆放散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且有甲虫类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2)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平静。但一个人若体念到这个当前一切时,也就照样的在这黄昏中会有点儿薄薄的凄凉。于是,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翠翠在成熟中的生命,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好像眼见到这个日子过去了,想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但不成。好像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
(3)“我要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爷爷满城打锣去叫我,点了灯笼火把去找我。”
(4) 她便同祖父故意生气似的,很放肆的去想到这样一件事,她且想象她出走后,祖父用各种方法寻觅全无结果,到后如何无可奈何躺在渡船上。
(5)“人家喊,‘过渡,过渡,老伯伯,你怎么的,不管事!’‘怎么的!翠翠走了,下桃源县了!’‘那你怎么办?’‘怎么办吗?拿把刀,放在包袱里,搭下水船去杀了她!’……
(6)翠翠仿佛当真听着这种对话,吓怕起来了,一面锐声喊着她的祖父,一面从坎上跑向溪边渡口去。见到了祖父正把船拉在溪中心,船上人喁喁说着话,小小心子还依然跳跃不已。
……
(7)翠翠抱膝坐在月光下,傍着祖父身边,问了许多关于那个可怜母亲的故事。间或吁一口气,似乎心中压上了些分量沉重的东西,想挪移得远一点,才吁着这种气,可是却无从把那东西挪开。
(8)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篁竹在月光下皆成为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嘘!”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象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
(9)祖父夜来兴致很好,为翠翠把故事说下去,就提到了本城人二十年前唱歌的风气,如何驰名于川黔边地。翠翠的父亲,便是唱歌的第一手,能用各种比喻解释爱与憎的结子,这些事也说到了。翠翠母亲如何爱唱歌,且如何同父亲在#未认识以前在白日里对歌,一个在半山上竹篁里砍竹子,一个在溪面渡船上拉船,这些事也说到了。
(10)翠翠问:“后来怎么样?”
(11)祖父说:“后来的事当然长得很,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这种歌唱出了你。”
阅读训练
16. 第(2)段中说“翠翠在成熟中的生命,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翠翠成熟的生命中缺少的是什么?为什么在这一段中多次用到“好像”一词?(4分)
17. 第(1)段和第(8)段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5分)
18. 写父母的爱情故事对表现翠翠有何作用?祖父说:“后来的事当然长得很,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这种歌唱出了你。”为什么不把这很长的故事写出来?(6分)
参考答案:
16.【内容分析】(4分)
文中说,“想要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就是指有所爱的人来填补自己的空虚和寂寞,实际上,翠翠此时所缺的就是爱情。但是,正处在情窦初开时候的她对爱情的渴望还是朦胧的,不甚明了的,文中多次用“好像”正是表明这种朦胧的感觉。
[4分。内容理解2分,“好像”分析2分。意思答对即可。]
17.【写法分析】(5分)
第(1)段的景物描写是为了烘托翠翠内心的寂寞惆怅。看着天上的红云,嗅着空气中残留着的白天热闹的气息,翠翠不觉寂寞惆怅涌上心来,世上万物都那么生机勃勃,而自己的生活却“太平凡”了,觉得“好像缺少什么”,内心骚动不安的爱情,不能像雀子、杜鹃、泥土、草木、甲虫那样热烈勃发。和周围的景物相比,不由得感到“薄薄的凄凉”。
第(8)段景物描写既烘托了父母爱情的美好,又写出了翠翠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和向往。
[5分。(1)段分析3分,(8)段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
18.【个性解读】
父母的爱情故事“激活”了翠翠对爱情的渴望和向往。(1分)祖父讲父母的爱情故事,翠翠对母亲“神往倾心”,对母亲有爱情故事那么感兴趣,正源于自己内心对爱情的朦朦胧胧的期盼。(1分)之所以在这里不把父母的故事“和盘托出”,一是给读者留下想像的余地,(1分)二是塑造人物的需要,因为翠翠是作品的主要人物,详写父母的爱情故事,势必削弱对主要人物的描写。(1分)这也是沈从文《边城》的风格,在含蓄平淡的笔触中展现美好。(2分)
[6分。允许学生有更个性的解读,只要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