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的格式【通用5篇】

报道的格式 篇1

报道的格式

题目:一般与所办活动保持一致

导语:概括敘述时间、地点、人物、做了什么事。怎样做的?(简明扼要) 主体:把其他资料按重要性陈述,并以第三人称敘述,句子保持简洁,多用句号,要有逻辑性。

主体可以包括:泛写和特写.

1,泛写 :就是把整个事件的过程,大略的叙述出来.但不是流水式的叙述.要挑其特点. 2,特写:特写是抽取其中一个片段,从侧面描写带出主題。特一般较富人情味和趣味性,描写也较一般新闻深入。

结尾:总结此次活动及此次活动的意义.成功与不足之处,及改进的方法。 具体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写正文。先写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什么事,再写事情经过,最后写做这件事有什么意义。报道稿的篇幅要简短,语言要准确、生动,字数一般在200-600之间。 2.报道的内容要及时,一般要求在活动24小时内发布报道稿。报道的内容一定要真实。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经过都不能虚构。报道中的一些数字也要认真核实,尽量不用“大概”、“约摸”之类含糊不清的词语。报道的事情要有意义,使人得到启迪,受到教育。不好的事也可以报道,以便吸取教训(但要适度)。

3、报道稿的正文要简要。一般只要把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事情的经过怎样,写清楚就可以了。叙事的经过一定要简要,不必像我们平时写记叙文那样要对环境、人物的对话、行动等作细致的描写,但要注意形容词的选用。

写新闻报道要包含五要素,即,五个“W”: 谁(Who)? 什么(What)? 何时(when)? 何地(Where)? 何因(Why)?

例如一次组织登山活动 导语部分可写:某年某月某日,谁在哪里组织主题为什么的登山活动,参加的人有哪些哪些。经过什么样的过程(概述),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概述)。 主体部分:

1、活动组织的目的。

2、活动过程(要抓典型,比如过程中某某领导是如何做的,或某某职工是如何努力的)

3、取得的成果即意义(对导语部分的内容进行展开写一写。)

范文:

武汉建中国第二高楼 高606米世界第三

[大楚网导读]昨日,武昌江边华中第一、中国第二、世界第三高楼——武汉绿地中心动工。该楼高606米,总投资300亿元,将打造成武汉规模最大的现代服务综合体,并成为华中地区的新地标…

昨日,武昌江边的原武昌车辆厂旧址,华中第一、中国第二、世界第三高楼——武汉 绿地中心动工。

该地拟建300万平方米的武汉绿地国际金融城,建成后将成为武汉新的城市地标中心、金融商务中心、国际化娱乐中心。

武汉绿地国际金融城位于武昌滨江商务区核心区域,总投资300亿元,将打造成武汉规模最大的现代服务综合体,并成为华中地区的新地标。

国际金融城核心部位,将建606米的超高层综合体建筑——武汉 绿地中心,集超五星级酒店、国际甲级办公、高档商业、顶级公寓等于一体。

该楼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由1万平方米的摩天观光层、5万平方米的服务式公寓、4万平方米超五星级写字楼和20万平方米甲级写字楼群组成,将是世界500强企业、大型国有龙头企业、优秀民营企业在华中地区的总首席商务空间。

采访稿的写法

一、学会对采访的材料进行剪裁。

我们采访后,做了记录,就好比是做衣服有了布料,但有了布料并不等于就做出了好衣裳,要做好衣裳,还得对布料进行剪裁,加工。同样我们要想将采访所得整理成一篇采访稿,也得学会对材料进行剪裁,加工。

怎样剪裁、加工呢?就是要根据你的采访目的,确定哪些内容应放在前面?哪些内容应放在后面?确定哪些是采访稿的重点?重点内容应详写,次要内容可省去,或 略写。当然即便是重点内容,也未必要将被采访者的语言全部写进去,可以适当地摘其主要的写出来,但一定要注意不能断章取义,断章取义会曲解被采访者的意图。

二、学会将采访现场的环境写入文章中。

采访稿如果只写采访的过程,文章可能会显得有些单调,我们在采访时,应学会观察:观察被采访者的环境布置,观察被采访者的外貌,观察被采访者的神态变化……这一切可以适当地在采访稿中写出来,这样文章会更加丰富有趣。

三、采访稿中可将直接引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相结合。

采访稿如果都是一问一答式的对话,文章读了会让读者觉得厌倦。我们在写文章时,可以将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相结合。如介绍人物的经历时,可用间接引用,人物自述自己的事例时,若用直接引用,文章会显得更加真实感人

一、

例文:

水均益:能不能告诉我们您为什么一定要到这个纪念馆去访问呢?

大江健三郎:我今年71岁了,我已经感到自己人生可能要接近终点,要对自己的人生有个总结了。在我人生终结之前,我感到对于一些现代史上的历史事实,我必须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自己的耳朵去听。

我的人生当中,从2岁那年南京大屠杀发生,日本大规模侵略中国,到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战败,再到日本进入民主时代,我走上文学道路,度过了这50多年的文学生涯,如果说在我这71年的人生当中,最早给我留下巨大阴影的就是南京事件。

对于69年前发生的那个事件,我想它的影响现在还继续存在,我觉得我应该去现场看看,去看看应该看的东西,在现场进行一些思考,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这是一个很自我的旅行。

水均益:很多日本人去过广岛纪念馆,***爆炸的那个纪念馆,但是很多人没有来过南京大屠杀的这样一个纪念馆,您是两边全都看过了,您曾经自己也说过,到 中国,能够获得一个机会,能够从战场的另一面看到战场另外一面的战争,两边都看过之后,您是一种什么样的观察?

大江健三郎:我曾经写过《广岛札记》,里面记述了遭受***爆炸的受害者62年来顽强生活的很多真实情况,我跟这些受害者也一直保持着接触。这些受害者经 历了很大的灾难,也经历过深深的不安,然而正是这62年来顽强生活的经历让他们获得了一种宝贵的坚韧的性格,让我深深感到,苦难打磨了人也塑造了人,他们 坚持把自己的苦难经历毫无保留的告诉世人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精神的升华。我把这些感受都写进了《广岛札记》。

在广岛投下***的是美国人,广岛人民因此遭受了巨大的痛苦,这是无可否认的历史事实。

所以我也去了南京。南京大屠杀的加害者是我们日本人。虽然我没有权利发表什么客观的评论,但是我通过跟幸存者夏阿婆的交谈,深刻感受到她的确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老妇人。69年前她还只是一个孩子,现在已经是年逾古稀了,能够亲耳聆听她的讲话我非常感动。

同样作为一个老人来说,把她讲的东西如实地告诉给更多的日本人,防止惨剧的再次发生是我所能做到的唯一的事情。这也是我写在纪念馆留言簿上的内容。

水均益:大江健三郎先生,我想在情感上,日本大概是永远让中国人感到情感最为复杂的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而且我们两国之间的关系源远流长,同时又错综 复杂,有很多很多纠葛。那么,在您一个对中日两国文化非常了解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看来,中日该如何摆脱我们这样一个阴影,来共同寻找,铸造光明的未来。

大江健三郎:说到近代以后的日中两国关系,首先,一个事实就是日本对中国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虽然这场战争已经过去,但是对这个历史事实进行清醒的认识,却是摆在日本人面前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如果日本人能够清醒地认识这一事实,在此基础上努力重建日中之间新的历史的话,日中两国有着几千年交流的历史,其中既有黑暗的时刻,也有积极的阶段,相信日中关系是能够回到正轨上来的。

可是,问题是,现在日本人对这一事实的认识还不够清醒,我觉得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这一历史事实。也就是说,不管过去的历史事实多么悲惨多么非人性,我们都是 不能把它抹杀掉的。虽然过去的罪恶造成的伤害无法补偿,但是只有承认它的存在,日本才能获得新生。我和其他许多年长的知识分子一直都是这样主张的,而且一 直想要把这种意见告诉给更多的年轻人。

水均益:我正好拿这本书和您探讨一下,《别了,我的书!》,┃我发现您在这本书开始(处)引用了T.S.Erit 的一句话,说,我已经不愿再听老人的智慧,而宁愿听到老人的愚行,他们对不安和狂躁的恐惧。这是和您自己告别吗?和您的文学生涯告别吗?

大江健三郎:不,不是的。这本书的书名是《别了,我的书!》,源自俄裔的一位美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一部小说。小说家就是写小说的,而一部好的作 品,比方说,在陀思妥耶夫斯基死后,他的《罪与罚》一直流传人世。所以,作家会在自己离世前向自己的作品告别,因为作家会死去,但是他的书却永远活着。我 自己也会有离开人世的那一天,但是我希望我的书能够永远活着,流传下来,基于这个愿望我给这本书取了这个名字。

水均益:您前一阵对媒体有过一个说法,您以后写三部书,然后要告别您的写作生涯了,我了解了一点点,粗浅的了解,我觉得您的文学从一开始就致力于想要探讨 人类的内心当中的一种灵魂,由此揭示人类在困惑或者绝望当中所能产生的一种希望乃至于博爱,最后达到一种相应的和谐或者和平。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这样 一条写作思路,在今后会发生任何的改变吗?

大江健三郎:我会把这一写作理念坚持下去。我经常给孩子们讲这么一句话,嗯,我是1935年出生的,那个时候法国有个诗人、评论家叫保尔·瓦莱里,他到家 乡的一所中学去演讲,他说,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是活在现在活在当下,实际上,人们说话、行走、喝水、吃饭都是为未来在做准备。作家的工作就是创造未来的工 作,我们现在所作的实际上都是在为未来做准备。同时,我们为了好好地活在现在就必须要认真记住过去,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所以我觉得,不管你多大年纪,都因该好好思考未来。现在我71岁了,经常想,鲁迅先生在他最苦闷的1935年36年那段时间,乃至他离世之前5年左右时间 里发表的作品、信件和演讲记录当中,总能看到他说“希望之光是越来越清晰了”。我读了一辈子鲁迅的书,用了将近六十年,总算搞清楚了,鲁迅先生从一开始就 是一直抱有希望的。虽然他在人生很苦闷的时候离世,但是他把希望寄托在未来上,我是这么理解的。 所以,我打算把这种面向未来的希望写进我的作品,这是我目前想的最多的事情。虽然我离生命的终点越来越近了,但是我要站在现代史上最重要的一个地方,用自 己的眼睛把每一个细节都看清楚。我已经开始这么做了。在我的有生之年把我的对于未来的希望寄托给年轻人,哪怕销量不是很多呢,也要把自己的书留下来。所以 我对我的书说,别了,我的书,是希望我走了之后它还能够一直留存人世,让更多的人读到它。

新闻稿的格式有很多,而且都是在新闻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摸索出来的,不同时期格式也不一样。

一种是源于美国新闻界的“倒金字塔”式,这种格式由于迎合了受众的接受心理,于是得到了普遍的模仿,现在中国的很多都市报所使用的都是这种格式。

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先在导语中写一个新闻事件中最有新闻价值的部分(新闻价值通俗来讲就是新闻中那些最突出,最新奇,最能吸引受众的部分),比如一场球赛刚刚结束,观众/读者/听众们最想知道的是结果,或者是某个球员的发挥情况,就先从这里写起。

其次,在报道主体中按照事件各个要素的重要程度,依次递减写下来,最后面的是最不重要的。同时注意,一个段落只写一个事件要素,不能一段到底。

因为这种格式不是符合事件发展的基本时间顺序,所以在写作时要尽量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来构思,按受众对事件重要程度的认识来安排事件要素。因而需要长期的实践经验和宏观的对于受众的认识。

另一种是一个中外结合体——新华体。我们国家的新闻报道一般是遵循时间顺序,但是这种“讲故事”的写法已经不适合受众的阅读习惯(一般人没有时间听你讲长篇大论),所以“新华体”在吸收中外新闻报道之长的情况下诞生了。

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先把事件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导语中简明地体现出来。

其次,在第二段进一步具体阐述导语中的这个重要部分,形成支持,不至于使受众在接受时形成心理落差。因而,第二段实际上是一个过渡性段落。

再次,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把“故事”讲下来。

以上是比较常见的消息报道的格式。

标题对于新闻报道很重要,甚至都出现了一个标题就是一条报道的情况。因而,标题要提炼新闻事件的“精华”,把最吸引人的地方体现出来,同时要简洁。如果需要可以在主标题前加上引题,在其后加上副题。如果要写作比较长篇的调查性报道、深度报道,就要注意在文中按照事件叙述明晰的需要,适当加一些小的标题,以概括一个部分的内容,便于受众阅读(针对印刷媒体而言)。

补充一点,最近很流行一种叫做“华尔街日报体”(DEE)的格式,这个格式的主要特点就是在文首特写新闻事件中的一个“镜头”,一般是以一个人的言行为主,从而引出整个的新闻报道,比如央行关于房贷要加息的消息,新闻报道就可以从一个普通市民的住房贷款行为写起,比较能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除上述之外,要注意一些细节,比如文首要加电头,像“本报讯”;文中要尽量使用直接引语,尽量少地进行记者的观点表达;行文要流畅,不要艰涩等等。

最后,新闻报道实际上是一个很个性化和组织化的行为,个人可以有个人的特点,一个报纸可以有自己的原则。但是有一点不能放弃,就是任何格式都要以最快、最简洁、最能满足受众需要的格式去写,这是新闻报道的“真理”。

一般情况可归为倒金字塔式、正金字塔式、折衷式、平铺直叙式四类写作型式。

倒金字塔式

这种写作方式是目前媒体常用的写作方式。这种模式将新闻中最重要的消息写在第一段,或是以新闻提要的方式呈现在新闻的最前端,有助于受众快速了解新闻重点。由于该模式迎合了受众的接受心理,所以成为媒体应用最为普遍的形式。

这种模式写作的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先在导语中写出新闻事件中最有新闻价值的部分(新闻价值通俗来讲就是新闻中那些最突出,最新奇,最能吸引受众的部分;其次,在报道主体中按照事件各要素的重要程度,依次递减写下来,最后面的是最不重要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一个段落只写一个事件要素,不能一段到底。

因为这种格式不是符合事件发展的基本时间顺序,所以在写作时要尽量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来构思,按受众对事件重要程度的认识来安排事件要素,因而需要长期的实践经验和宏观的对于受众的认识。

正金字塔式

这种写作方式是以时间发生顺序作为行文结构的写作方式,刚好与倒金字塔式相反,依序分别是引言、过程、结果,采渐入高潮的方式,将新闻重点摆在文末,一般多用于特写。

折衷式(又叫新华体)

这种写作方式将倒金字塔式、正金字塔式两者进行了折衷,新闻中最重要的讯息仍然在导言中呈现,接下来则依照新闻的时间性或逻辑性叙述。

这种模式的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先把事件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导语中简明地体现出来;然后,在第二段进一步具体阐述导语中的这个重要部分,形成支持,不至于使受众在接受时形成心理落差。因而,第二段实际上是一个过渡性段落;接着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把“故事”讲下来。

平铺直叙式

此种写作方式就是注重行文的起、承、转、合,力求文字的流畅精准,此种写作方式反而适合组织在发表声明时使用。

华尔街日报体(DEE)式

最近很流行一种模式。这个格式类似“电影镜头”的手法,主要特点就是在文首特写新闻事件中的一个“镜头”,一般是以一个人的言行为主,从而引出整个的新闻报道。

标题对于新闻报道很重要

标题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受众阅读的几率。当前我们已经可以经常看到一句话新闻,即是以一个标题代替一条报道的情况。

标题要提炼新闻事件的“精华”,把最吸引人的地方体现出来,同时要简洁。如果需要可以在主标题前加上引题,在其后加上副题。如果要写作比较长篇的调查性报道、深度报道,就要注意在文中按照事件叙述明晰的需要,适当加一些小的标题,以概括一个部分的内容,便于受众阅读(针对印刷媒体而言)。

除上述之外,要注意一些细节,比如文首要加电头;文中要尽量使用直接引语,尽量少地体现作者的观点表达;行文要流畅,不要艰涩等等。

报道 篇2

碧水粼粼,龙翔劳动湖;端午佳节,校地赛龙舟。6月2日,齐齐哈尔首届“龙舞鹤城 舟行齐大”龙舟邀请赛在美丽的劳动湖隆重举行。

市领导高虹、曹书杰、曲秀丽、孙立凯,我校领导李海红、马立群、王凤琴、盖元臣、张学军、郑喜群、邓启刚、王刚、吕晓辉、李英杰、李敏义,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齐宏伟,齐齐哈尔医学院领导张晓杰,以及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体育局、市城市管理局、市海事局、市委文明办、市文广新局、市劳动湖风景区管理处等单位领导出席开幕式。齐大师生与鹤城市民数万人共赏龙舟竞渡,同庆端午节。《黑龙江日报》、黑龙江电视台、人民网和齐齐哈尔市各大媒体对此次赛事进行了采访与热忱报道。

赛龙舟,是我国人民庆祝端午节的传统习俗。齐齐哈尔“龙舞鹤城舟行齐大” 首届龙舟邀请赛由齐齐哈尔市委宣传部、齐齐哈尔大学联合主办,共有15支队伍参加,分别来自齐齐哈尔大学、齐齐哈尔医学院、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齐齐哈尔第三医院、中国移动齐齐哈尔分公司、中国联通齐齐哈尔分公司、齐齐哈尔百货大楼、齐齐哈尔市体彩中心等8个单位,以舟树德,以桨铭志,传承文化精髓,演绎时代精神。

齐齐哈尔“龙舞鹤城 舟行齐大” 首届龙舟邀请赛开幕式由我校副校长李英杰主持。

校长马立群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说,今天,我们相聚在美丽的劳动湖畔,共同欢度端午佳节,隆重举行齐齐哈尔市首届“龙舞鹤城、舟行齐大”龙舟邀请赛!在此,我谨代表齐齐哈尔大学3万余师生,向出席赛场的领导、来宾、朋友和参加本次赛事活动的全体师生致以节日的祝福,向各个参赛代表队的队员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马立群校长指出,“端午赛龙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是一项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一种爱国主义精神。今天,齐齐哈尔大学荣幸地与齐齐哈尔市携手主办首届“龙舞鹤城、舟行齐大”龙舟邀请赛,这是我校履行大学职能、传承引领区域文化发展的担当与作为,更是我校践行文化兴省和高教强省战略、打造校地合作精品文化项目的创新之举。本次龙舟赛的举办,必将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推动齐齐哈尔市水上运动项目深入开展、提升鹤城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起到积极的作用。近年来,我校依托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和“嫩江流域历史文化研究基地”等人文社科资源,着力打造“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文化传承与发展产学研基地”,积极开展校地合作,打造了一系列精品文化合作项目,共同推动了区域文化发展繁荣。同时,齐齐哈尔大学的发展建设也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爱。借此机会,我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向齐齐哈尔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以及各兄弟单位、社会各界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他说,龙舟竞渡,体现的就是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奋勇争先的精神。希望各参赛代表队,充分利用本次比赛活动,互相学习,增进友谊,展示龙舟运动风采。让我们共同弘扬龙舟文化的传统,促进群众性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最后,预祝齐齐哈尔市首届“龙舞鹤城、舟行齐大”龙舟邀请赛圆满成功!

我校党委常务副书记王凤琴介绍各参赛队伍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高虹宣布:“ 齐齐哈尔市首届‘龙舞鹤城舟行齐大’龙

舟邀请赛比赛开始!”

龙腾盛世,端午竞渡。随着发令枪响起,装饰一新的龙舟恰似将欲腾飞的巨龙、宛如离玄之箭飞向终点。沿湖岸边,齐大学生举起了国旗、校旗、院旗、彩旗为队员加油鼓劲,水面岸上交相辉映,场面蔚为壮观。岸边观众的欢呼声、加油的鼓点声、船桨的激水声此起彼伏,将比赛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巾帼不让须眉”。6号龙舟船头上英姿飒爽的女鼓手格外醒目,在她激昂、有力的战鼓的激励中,6号龙舟冲过终点。

齐齐哈尔大学参加本次龙舟大赛的桨手中,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美术学专业的格来与绘画专业的加永克珠是两名藏族学生,来自雪域高原的他们对参加龙舟赛有着别样的文化体验。格来在接受省电视台记者现场采访时说:“以前在我的家乡没有过过端午节。来到这以后,参加了赛龙舟这个节目,觉得挺有意义的!”体育学院参赛学生姜伟男说:“参加龙舟邀请赛,让越来越多的北方人特别是年轻人了解了龙舟文化,也让这项传统文化习俗在传承中变得更有生命力。”

比赛结束后,我校常务副校长郑喜群宣布比赛成绩。经紧张激烈的比赛,齐齐哈尔大学体育学院代表队、齐齐哈尔大学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代表队、齐齐哈尔大学教育与传媒学院代表队、中国移动齐齐哈尔分公司、齐齐哈尔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代表队、齐齐哈尔市体彩中心等斩获了前六名,各代表队比出了水平,赛出了风格。

颁奖仪式上,我校党委书记李海红、齐齐哈尔医学院副院长张晓杰、齐齐哈尔市文明办副主任贺萍为获奖代表颁奖。

龙舟比赛前,我校师生在劳动湖文化广场上演了一系列精彩节目。

国学社学生们身着汉服朗诵了屈原的代表作品《橘颂》;师生们表演了展现达斡尔族民俗风貌的舞蹈《又见炊烟升起时》,动感十足的健美操以及《赛龙舟》等歌曲。有的学生在即兴进行书法和绘画作品创作,一幅幅或刚劲、或隽秀的作品让围观市民发出阵阵赞叹。奏响威风锣鼓,舞动龙狮等端午节传统的项目,今日也出现在鹤城的劳动湖边,一系列的精彩节目浓厚了节日的气氛。

来自齐齐哈尔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学院的留学生们齐聚在文化广场,大家围成一团,亲手包起了粽子。洁白的糯米、青翠的粽叶、鲜红的大枣等食材在热烈的节日氛围中显得格外诱人。中外学生一起小心翼翼、一丝不苟地包起了粽子。包粽子,包出了文化,也包出了各国学生的友谊地久天长,活动现场俨然成了生动有趣、兴味盎然的中国传统文化实践体验课堂。

龙腾虎跃,校地合作硕果累累;百舸争流,文化发展力争上游。劳动湖作为鹤城的宝贵自然资源,仿佛一条晶莹剔透的水晶项链穿城而过,水清岸洁,与嫩江水一脉相通,湖水与蓝天在这里交融,自然与人文在这里交织,历史与未来在这里交响,是开展龙舟运动的理想之地。齐齐哈尔大学是一所美丽的“环湖大学”,积极开展群众热情参与的龙舟运动等文体活动,与鹤城文化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赛龙舟这一传统的端午文化习俗在校地合作龙舟邀请赛的平台上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的生命在于传承和创新。齐齐哈尔大学自2012年组建龙舟队伍,迄今已成功举办了两届端午龙舟赛。今年,齐齐哈尔大学和齐齐哈尔市委宣传部联合推出了 “齐齐哈尔首届龙舟邀请赛”,是目前齐齐哈尔地区规模最大的龙舟赛事。

“赛龙舟”又称龙舟竞渡,是在规定距离内,同时起航,以到达终点先后决定名次。“中华龙舟大赛总决赛专用龙舟”,为22人制龙舟,每个参赛队由划手、舵手和鼓手组成。“赛龙舟”已先后传入日本、越南、英国等国家,走向了国际大舞台。2010年5月18日,“赛龙舟”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列入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报道稿 文档 篇3

南门外小学举办以“交流班级管理经验 创新和谐育人方法”为主题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

为进一步提高班主任的教育管理水平,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2013年4月23日上午,南门外小学全体教师齐聚该校会议室,举行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

本次交流会由副校长张亚丹主持,她首先介绍了此次交流会的目的和意义。接着有5名班主任先后介绍了自己在班主任工作中与学生的点滴交往、班级管理中的经验、技巧、疑惑等。他们或以慈母般的爱心转化学生思想上的问题、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或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大胆实施自主管理;或融智育于情育之中,在心灵的沟通中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或关注班级工作细节,从卫生、习惯、礼仪等方面细心引导,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或从阅读入手来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多种学习、生活习惯和能力。

交流会结束之际,王红梅校长对本次活动做了总结性发言,她要求班主任工作细节管理是关键,创新思路是法宝,希望各位班主任要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提升班级管理艺术,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健康、和谐、持续发展。

据悉,该次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是分期分批开展的,在下一期交流会上将有6名班主任发言。我们坚信:该次活动一定会加快该校班级管理工作的步伐,从而将学校各项工作推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报道 篇4

“挑战杯”2007总结大会暨08启动仪式

2007年“质量工程”、“挑战杯”创业、学术科技作品 参赛表彰大会暨2008年“挑战杯”竞赛启动仪式隆重

举行

2008年1月8日晚7点,由院团委、教务处举办的2007年‚质量工程‛、‚挑战杯‛创业、学术科技作品赛表彰大会暨2008年‚挑战杯‛竞赛启动仪式在图书馆报告厅隆重举行。参加此次大会的有院党委书记黄懿斌同志,党委委员、副院长刘和云同志,党委委员、党办院办主任李高海同志,院长助理刘铁铭教授,院长助理蒋建初教授,科技处处长彭秧锡同志,院科协主席罗良才教授和各系分管团工作的领导、团总支书记、指导老师出席了大会。表彰大会由院长助理刘铁铭教授主持。

首先,院团委副书记谢柳同志做了题为《青春与创新共舞,人文与挑战同行》的2007年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总结,谢书记说:‚院团委以‘挑战杯’竞赛为龙头,以科技节为依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技竞赛、创业培训、文化交流等科技文化活动,成功举办了学院第一届科技创新节。‘挑战杯’学术作品大赛则成功实现了与学院‘质量工程’学术研究捆绑操作,扩大了参赛面。在科创工作基层化、协调各方面形成合力、制度规范保障方面,也做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最后,谢书记表达了院团委决战2008,冲击省级‚挑战杯‛金银奖而不懈努力的决心。

本届‚挑战杯‛创业大赛和‚质量工程‛学术研究、‚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共收到作品140份。政法系朱平创作的《关于农村‚修庙潮‛问题的调查研究》、农科所、化学系的谢洁研制的《新型复合除草剂》、政法系林睿杰创作的《物权法中关于农村宅基地制度规定研究及完善》获学术科技类作品的一等奖;计算机系周平丰等创作的《湖南富达科技有限公司》获创业类二等奖(一等奖空缺)。羊四清、周巧红、王秋香、王义成、袁锦秀、段振榜等共20名老师获‚挑战杯‛优秀指导老师;政法系、计算机系、外语系、中文系、数学系获科创活动‚优秀组织奖‛。

本届‚挑战杯‛的参赛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实践意义和专业特色,涉及很多社会问题,如《慈善事业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生态旅游等级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湖南耕地利用状况分析》、《‚惠民‛政策实施现状》、《关于农村‚修庙潮‛问题的调查研究》等;许多作品站在科技前沿的高度,将学科的专业性与生产的实用性紧密结合起来,如《新型复合除草剂》、《数字图像中的多重多目的水印技术》、《红外蓝牙传感、监控系统》等项目。此外,一批跨学科、跨专业的作品也在‚挑战杯‛系列竞赛中涌现出来。

大会上,优秀指导老师代表段振榜和获奖选手代表易绚梅发言,段老师指出了优秀作品的四大成功因素,易绚梅同学也讲述了他们创作的艰难历程。

最后,院党委书记黄懿斌同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肯定了蕴藏于我校莘莘学子中的巨大的科技潜力,强调了挑战精神,创新精神在学习、工作和人生中的重要性,并指出了挑战未来的经典四字方针:‚敢、准、新、高‛,即敢想、敢试,选准课题,立项新颖,高效率、高标准、高水平。最后,黄书记也表达了自己的殷切期望:‚我希望通过我校师生的共同努力,营造‘挑战’、‘创新’的校园氛围,在全省、全国的‘挑战杯’比赛中争创佳绩!‛

本次表彰大会为我院07年‚质量工程‛、‚挑战杯‛创业、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同时,也拉开了我院08年‚挑战杯‛竞赛的序幕。

共青团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委员会

2008年1月9日

挑战成就梦想

创意引领未来

——学校第一届科技文化节开幕侧记

本报讯 3月28日晚,我院第一届科技文化节“挑战杯”系列培训在图书馆报告厅盛妆开幕。院长助理刘铁铭、院团委书记

侯建斌、省“挑战杯”金奖刘海涵获得者以及各系“挑战杯”参赛团队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由院团委副书记谢柳主持。

挑战杯创业大赛、学术科技作品大赛是学院首届科技文化节的亮点,重头戏,院团委特邀请了湖南省“挑战杯”第二届创业大赛金奖获得者——中南大学刘海涵来我院讲学。作为湖南开天科技有限公司的主创人,中南大学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刘海涵同学就如何写好创业计划书,如何进行公司管理,如何推销产品并赢得风险投资进行了详细讲解,并用课件强调了四个关键点:团队组建、技术创新、形象包装、成功推销。在互动环节中,大家围绕“挑战”、“梦想”、“创新”这一主题争相提问,刘海涵中肯的分析,幽默的言语赢得了阵阵掌声。

最后,刘院助在开幕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在回顾我院06年参加挑战杯比赛成绩的基础上,他指出:“挑战杯系列竞赛已成为大学生点燃创新创业激情的一面旗帜,它对浓厚我院学术科研氛围,培养学生 的三创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他鼓励有更多的老师、同学参与到“挑战杯”比赛中来,为实现姜院长提出的“摘金夺银”的目标而勇攀科技高峰。最后,刘院助给14个系部的挑战杯参赛团队提出了几点建议和希望:一是希望同学们通过参与挑战杯系列活动,夯实理论基础,抓住灵感,以小切口做大文章;二是希望同学们通过参与挑战杯系列活动,学会积累,学会“借力”;三是希望同学们通过参与挑战杯系列活动,学会与人合作,实现共同进步。

晚上9:30,开幕式在激情澎湃的“挑战成就梦想,创意引领未来”的口号声中结束。

二00七年三月二十九日

挑战成就梦想

励志照亮人生

——“挑战杯”2006年表彰大全暨2007年启动仪式纪实

1月17日晚,我院参加湖南省第一届“挑战杯”创业大赛、第七届“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大赛总结表彰大会暨2007年“挑战杯”大赛启动仪式在图书馆报告厅隆重举行。党委副书记、院长姜正国,党委委员、副院长谢祥清,党委委员、副院长刘和云,科技处处长彭秧锡,科协副主席罗良才,院团委书记侯建斌出席了会议。另外,《娄底广播电视报》记者袁杰伟,各系系主任、教授、各系团总支书记及“挑战杯”获奖优秀指导老师、获奖选手参加了大会。会议由谢祥清同志主持,姜正国同志作了重要讲话。

首先,副院长刘和云同志宣读了湖南人文科技学院2006“挑战杯”竞赛表彰决定。李文斌、何子城、段振榜、游训龙、刘志成、谢柳、罗宇、邓安艳、刘莉10位老师被评为学院“挑战杯”优秀指导老师,外语系易绚梅、王林同学的《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等14件作品分获学院一、二、三等奖;同时,外语系的《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在全省获银奖,体卫系的《“三人行”广告公司》等5件作品在全省获铜奖。院团委书记侯建斌同志就“挑战杯”竞赛参赛工作作了总结。第七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银奖得主易绚梅同学、第二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铜奖获得者蒋爱学同学代表参赛学生发言。他们分别就此次在“挑战杯”竞赛中取得的好成绩谈了各自的体会。易绚梅认为,参加“挑战杯”大赛是对自身的一种挑战,要想出成绩,一定要敢于创新,勤于钻研和耐于磨练。蒋爱学表示“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弃一定失败”,他将更加注重平时的积累,争取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姜院长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他对获奖学生和老师表示了祝贺,对如何进一步搞好大学生科技创新,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希望。一是要全院统一认识,创新理念,以“挑战杯”竞赛为龙头,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是要认真总结首次参赛经验,精心组织,科学规划,深入开展“挑战杯”创业、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具体来说,就是要把握正确的活动方向,建立和完善活动的运行机制,教务处、科研处、科协要在选题立项、教师指导、实验条件、活动经费、综合评审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院团委、学院各科研部门要通力合作,提高活动的普及面,再创佳绩。最后,姜院长对我院大学生提出了四点希望:一是希望同学们通过参与科研活动,夯实理论基础,养成勤学敏思的好习惯;二是要学会积累,学会利用大学中的资源,挑战自我, 提高自我;三是希望同学们直面前沿问题,多出原创成果;四是希望同学们通过参与科技实践,学会与人合作,实现共同进步。

大会在同学们高呼“挑战成就梦想,励志照亮人生”的宣言中结束。

共青团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委员会

2007年1月18日

报道 篇5

结对帮扶

互学共进

根据福建省教育厅安排,我校于2016年4月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中心小学结为手拉手帮扶学校。新学年,我校认真贯彻“结对帮扶”的文件精神,本着“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的原则,立足本校的管理经验和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认真开展好此项结对帮扶工作。2016年8月30日,我校借“福州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进工作鼓楼区现场会”在我校召开的契机,开展了与闽宁镇中心小学的第一次互动交流活动。

为了保证此次交流活动的顺利进行,事前我校积极与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中心小学马校长联系,多次就信息传送、现场收看、互动评论等细节进行沟通。同时学校还与相关技术部门配合,进行远程视频图像传输的调试,以保证会议当天的技术支持。8月30日上午,福州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进工作鼓楼区现场会在我校召开。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中心小学组织数百位教师全程收看了此次会议的内容。他们认为本次会议以“促进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加大信息化环境建设力度,充分发挥“交互式电子白板这一新媒体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核心内容,全面总结了鼓楼区教育信息化工作进程与经验。而我校林武校长的“智善引领

信息助力”的信息化校园建设经验汇报,潘虹、郭婷两位老师现场进行了电子白板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说课展示都让他们感到震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闽宁镇中心小学的教师纷纷表示,希望我校能更多的创设这样的学习机会,让两校教师在相互借鉴与学习中共同提升。

此次会议既是我校展示学校信息化成果的舞台,更成为了我校与结对帮扶学校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今后,我校还将加强与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中心小学的联系,探讨通过教学研究、学术讲座、网上教研、课题合作等方式,实现在新课程实施、学校管理、校本教研、师资培训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合作交流,以期共同提高两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2016.9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