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杀毒软件排行榜前十名最新3篇

现在的电脑杀毒软件确实也是很多的,那么电脑杀毒软件是如何排名的?有哪些电脑杀毒软件比较好用的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2023年杀毒软件排行榜前十名最新3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使用杀毒软件的十大误区 篇1

误区一、好的杀毒软件可以查杀所有的病毒

许多人认为杀毒软件可以查杀所有的已知和未知病毒,这是不正确的。对于一个病毒,杀毒软件厂商首先要先将其截获,然后进行分析,提取病毒特征,测试,然后升级给用户使用。

虽然,目前许多杀毒软件厂商都在不断努力查杀未知病毒,有些厂商甚至宣称可以100%杀未知病毒。不幸的是,经过专家论证这是不可能的。杀毒软件厂商只能尽可能地去发现更多的未知病毒,但还远远达不到100%的标准。

甚至,至于一些已知病毒,比如覆盖型病毒。由于病毒本身就将原有的系统文件覆盖了。因此,即使杀毒软件将病毒杀死也不能恢复操作系统的正常运行。

误区二、杀毒软件专门查杀病毒,木马专杀专门杀木马

计算机病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被明确定义,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随着信息安全技术的不断发展,病毒的定义已经被扩大化。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已经被广义化,它大致包含:引导区病毒、文件型病毒、宏病毒、蠕虫病毒、特洛伊木马、后门程序、恶意脚本、恶意程序、键盘记录器、黑客工具等等。

可以看出木马是病毒的一个子集,杀毒软件完全可以将其查杀。从杀毒软件角度讲,清除木马和清除蠕虫没有配制的区别,甚至查杀木马比清除文件型病毒更简单。因此,没有必要单独安装木马查杀软件。

误区三、我的机器没重要数据,有病毒重装系统,不用杀毒软件

许多电脑用户,特别是一些网络游戏玩家,认为自己的计算机上没有重要的文件。计算机感染病毒,直接格式化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就万事大吉,不用安装杀毒软件。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几年前,病毒编写者撰写病毒主要是为了寻找乐趣或是证明自己。这些病毒往往采用高超的编写技术,有着明显的发作特征(比如某月某日发作,删除所有文件等等)。

但是,近几年的病毒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病毒编写者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病毒没有明显的特征,不会删除用户计算机上的数据。但是,它们会在后台悄悄运行,盗取游戏玩家的账号信息、QQ密码甚至是银行卡的账号。由于这些病毒可以直接给用户带来经济损失。对于个人用户来说,它的危害性比传统的病毒更大。

对于此种病毒,往往发现感染病毒时,用户的账号信息就已经被盗用。即使格式化计算机重新安装系统,被盗的账号也找不回来了。

误区四、查毒速度快的杀毒软件才好

不少人都认为,查毒速度快的杀毒软件才是最好的。甚至不少媒体进行杀毒软件评测时都将查杀速度作为重要指标之一。不可否认,目前各个杀毒软件厂商都在不断努力改进杀毒软件引擎,以达到更高的查杀速度。但仅仅以查毒速度快慢来评价杀毒软件的好坏是片面的。

杀毒软件查毒速度的快慢主要与引擎和病毒特征有关。举个例子,一款杀毒软件可以查杀10万个病毒,另一款杀毒软件只能查杀100个病毒。杀毒软件查毒时需要对每一条记录进行匹配,因此查杀100个病毒的杀毒软件速度肯定会更快些。

一个好的杀毒软件引擎需要对文件进行分析、脱壳甚至虚拟执行,这些操作都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而有些杀毒软件的引擎比较简单,对文件不做过多的分析,只进行特征匹配。这种杀毒软件的查毒速度也很快,但它却有可能会漏查比较多的病毒。

由此可见,虽然提高杀毒速度是各个厂商不断努力奋斗的目标,但仅从查毒速度快慢来衡量杀毒软件好坏是不科学的。

误区五、杀毒软件不管正版盗版,随便装一个能用的就行

目前,有很多人机器上安装着盗版的杀毒软件,他们认为只要装上杀毒软件就万无一失了,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杀毒软件与其他软件不太一样,杀毒软件需要经常不断升级才能够查杀最新最流行的病毒。此外,大多数盗版杀毒软件都在破解过程中或多或少地损坏了一些数据,造成某些关键功能无法使用,系统不稳定或杀毒软件对某些病毒漏查漏杀等等。更有一些居心不良的破解者,直接在破解的杀毒软件中捆绑了病毒、木马或者后门程序等,给用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杀毒软件买的是服务,只要正版的杀毒软件,才能得到持续不断的升级和售后服务。同时,如果盗版软件用户真的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也不能享受和正版软件用户一样的售后服务,使用盗版软件看似占了便宜,实际得不偿失。

误区六、根据任务管理器中的内存占用,判断杀毒软件的资源占用

很多人,包括一些媒体进行杀毒软件评测,都用Windows自带的任务管理器来查看杀毒软件的内存占用,进而判断一款杀毒软件的资源占用情况,这是值得商榷的。

不同杀毒软件的功能不尽相同,比如一款优秀的杀毒软件有注册表、漏洞攻击、邮件发送、接收、网页、引导区、内存等监控系统。比起只有文件监控的杀毒软件,内存占用肯定会更多,但却提供了更全面的安全防护。

同时,也有一小部分杀毒软件厂商为了对付评测,故意在程序中限定杀毒软件可占用内存数的大小,使这些数值看上去很小,一般在100KB甚至几十KB左右。实际上,内存占用虽然小了,但杀毒软件却要频繁的进行硬盘读写,反倒降低了软件的运行效率。

误区七、只要不用软盘,不乱下东西就不会中毒

目前,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有很多途径。它们可以通过软盘、U盘、移动硬盘、局域网、文件,甚至是系统漏洞等进行传播。一台存在漏洞的计算机,只要连入互联网,即使不做任何操作,都会被病毒感染。

因此,仅仅从使用计算机的习惯上来防范计算机病毒难度很大,一定要配合杀毒软件进行整体防护。

误区八、杀毒软件应该至少装三个才能保障系统安全

尽管杀毒软件的开发厂商不同,宣称使用的技术不同,但他们的实现原理却可能是相似或相同的。同时开启多个杀毒软件的实时监控程序很可能会产生冲突,比如多个病毒防火墙同时争抢一个文件进行扫描。安装有多种杀毒软件的计算机往往运行速度缓慢并且很不稳定,因此,我们并不推荐一般用户安装多个杀毒软件,即使真的要同时安装,也不要同时开启它们的实时监控程序(病毒防火墙)。

误区九、杀毒软件和个人防火墙装一个就行了

许多人把杀毒软件的实时监控程序认为是防火墙,确实有一些杀毒软件将实时监控称为“病毒防火墙”。实际上,杀毒软件的实时监控程序和个人防火墙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产品。

通俗地说,杀毒软件是防病毒的软件,而个人防火墙是防黑客的软件,二者功能不同,缺一不可。建议用户同时安装这两种软件,对计算机进行整体防御。

误区十、专杀工具比杀毒软件好有病毒先找专杀

不少人都认为杀毒软件厂商推出专杀工具是因为杀毒软件存在问题,杀不干净此类病毒,事实上并非如此。针对一些具有严重破坏能力的病毒,有及传播较为迅速的病毒,杀毒软件厂商会义务地推出针对该病毒的免费专杀工具,但这并不意味着杀毒软件本身无法查杀此类病毒。如果你的机器安装有杀毒软件,完全没有必要再去使用专杀工具。

专杀工具只是在用户的计算机上已经感染了病毒后进行清除的一个小工具。与完整的杀毒软件相比,它不具备实时监控功能,同时专杀工具的引擎一般都比较简单,不会查杀压缩文件、邮件中的病毒,并且一般也不会对文件进行脱壳检查。

杀毒软件真的需要弹窗才能杀毒吗 篇2

虽然大家都在说杀毒软件,但其实杀毒软件的机理早已经不仅仅是发现病毒然后查杀这么简单。病毒木马是不断进化的,从最开始的毫无掩饰,到加上种种免杀手段,病毒木马变得越来越难啃。病毒逃避杀毒软件的手段很多,例如加壳技术,病毒可以通过一些手段加密代码,令杀软检测不到其特征;例如加花技术,病毒可以在自身中插入混淆视听的代码,改变其特征;例如自动变异,病毒可以在传播中自动改变特征码,令杀毒软件疲于奔命……为了对付这些病毒免杀手段,杀毒软件也不得不一次次进化自身。

杀毒软件最早使用特征码来检测病毒,这需要安全公司发现某个病毒的特征后,把该特征更新到杀毒软件中,杀软才能发现病毒并查杀。特征码查杀的历史非常悠久,如果你接触杀软的年头比较久远,应该还会有着在90年代的时候,对着电脑报上发布的病毒特征码,一个个字符手工打入杀毒软件的回忆。但面对爆发性增长的病毒,特征码是应付不来的,无论病毒库更新速度多快,病毒始终走在杀软前面。如何才能对付安全公司尚未发现的病毒?这是个在安全行业一直在探讨的问题。

特征码是最早的查杀方式,早期的杀软需要手动输入特征码

特征码查杀的改进版是基因码查杀。这种技术相当于是总结了一堆病毒的特征,提取出了某类病毒的“基因”,只用一个基因码就可以对付一大票病毒。这就相当于杀软看过黑熊,就能认出白熊棕熊灰熊也都是熊,知道它们都很危险。基因码用来查杀变种病毒还是挺有效的,但用来对付全新的病毒还是无能为力,能认出熊有危险,不等于就能认出老虎有危险。杀软接着改进,又祭出了启发式扫描。

启发式扫描的机理有点像钓鱼执法,你病毒伪装得再怎么好,最终也是要运行才能发挥作用。如果某段程序运行时会干些奇奇怪怪的事情,那它多数就是恶意代码。启发式扫描的关键在于“启发”,它在类似虚拟机的环境下诱导某个程序运行,从运行的情况来判断该程序是否危险。如此一来,就算杀软不认得某个病毒的特征也无妨,只要这个病毒被成功“启发”,就逃不过被裁决的命运。

著名杀软“小红伞”就以启发式扫描著称

以上的查杀手段,在不同的杀软中有着不同的名字。实际上大多数杀软,都不会单纯只是用某种手段进行查杀。对于安全更有追求的杀软,更是加入了强大的HIPS系统进行防范。

HIPS英文全称是Host-based Intrusion Prevention System,翻译为中文就是主机入侵防御系统。这种技术的原理并非杀毒,而是以防御为主。HIPS会监控系统的关键部位,例如进程、系统文件等等,如果有程序对这些关键之处进行修改,HIPS则会冻结其行为,并询问用户是否放行。如果HIPS没有被攻破,那么病毒想要发作,几乎成为了不可能的事情。

从特征码到基因码到启发式扫描再到HIPS,杀软的反病毒能力越来越强,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误杀率。特征码还好说,认准了基本错不了,但基因码、启发式扫描、HIPS都全自动运作的话,很有可能就会错杀良民了。例如某个游戏修改器,并不是什么病毒,但它也需要在其他程序上挂钩子注入代码,行为乍看上去和病毒无异。让杀毒软件来自动处理的话,这修改器多半就当场枪毙了。如何才能避免这种问题?只能让部分流程不自动化处理,靠弹窗让用户自行判断是否进行该操作。

UAC就是一个简单的HIPS系统,为了安全,系统需要把一些东西交给用户判断是否放行

实际上,在安全性较高的系统中,弹窗是少不了的。例如当年的Windows Vista,加入UAC这个简单的HIPS系统后,弹窗令人烦不胜烦,就算在后来的系统中优化了UAC的逻辑,但弹窗仍然少不了;又例如iOS,App请求权限的时候,也会弹窗告知用户。杀软对安全问题越敏感,查杀能力越强,与此同时误杀率也会增加。这是个难以调和的矛盾,控制误杀率很考验安全公司的功力。但总体来说,现在的杀软对比过去,的确更加敏感更容易误杀,有了更多弹窗,也是可以理解的。

杀毒软件弹窗都是为了安全吗 篇3

为了平衡安全和误杀,杀软弹窗可以理解,但是否所有的弹窗都是为了本职工作?这就很难说了。自从免费杀软成为了主流,杀软们干的份外事也变得越来越多,过去你安装一个杀软那就是得到一个杀软,现在你安装一个杀软,还能够同时得到软件管家优化大师乃至安全浏览器,买一送N,你说赚不赚?

很多情况下,免费的东西才是最贵的,不收你钱,但你得付出其他代价。收费软件可以直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获利,做得好就可以卖到钱。免费软件则不然,免费软件并不直接从用户中汲取利润,即使免费软件拥有最大的装机量,但如果只是供用户使用自己什么也不干,利润也只相当于无数个0相加。免费软件必须尽一切办法,全面包围用户的一切使用环境,才能通过更多流量和露出度来进行广告等推广。

一些杀软号称可以拦截弹窗,但它自己本身就利用弹窗推广东西

免费杀软往往会推销一些东西,弹窗就是推销东西的好方法。一方面,免费杀软们需要靠弹窗来获得更多的露出度,从而收获更多的流量以进行广告等推广接而获取收入;另一方面,若传统的收费杀软推出了功能简化的免费版,这些免费版也得频频弹窗推销功能更强的收费版。中国的用户环境没能提供培育收费软件的土壤,也只能接受频频弹窗的免费杀软了。

那是否有不弹窗的免费杀软?微软的MSE算是一个。由于来自微软,背靠着Win系统这个大奶妈,UAC已经接手了一大部分系统防护功能,也不需要弹窗推广来获利,因此MSE表现得很安静。在Win10中,MSE已经被整合进了系统,就算Win10不安装什么杀软,安全还是有一定保障的。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