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调研报告范文(热门10篇)

产业调研报告范文十篇

产业调研报告范文 篇1

为了推动衡水食品工业的发展,提高衡水食品工业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进一步摸清衡水食品工业的发展现状及科技应用情况和有关问题,对衡水食品企业做一次全面的调研,以便更好地指导衡水食品企业发展做准备。

食品工业是人类的生命工业,与人类的物质生活需要密切相关,是考察国家发展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食品工业作为农产品面向市场的主要后续加工产业,在农产品加工业中占有较大比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食品加工业是关联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产业,食品加工业与农业相辅相承、相互促进、紧密相关。食品工业的发展,是带动农业产业化,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民增收,缓解农村、农民、农业问题的主要渠道;是农业产业化的主要龙头产业之一;是农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经过几十年来的发展,食品工业已经形成了运行机制灵活,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完全按照市场机制运行的发展模式。为了全面掌握我市食品工业现状,找出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研究加快民食品工业发展的对策,推进我市食品工业的发展,逐步加大食品工业在全市国民经济总量中的贡献份额,在暑期期间我院志愿者组成调研小组广泛深入我市食品企业进行了大量、深入的调研,基本上掌握了我市食品工业总体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

一、 衡水食品产业发展的现状

1) 销售收入完成情况

截至今年8月份,食品工业销售收入为108.27亿元,与去年同期的74.46亿元相比增长了45.42%,占全市工业销售收入的10.72%。其中农副食品加工销售收入为56.6亿元,与去年同期40.07亿元相比增长了41.27%;食品制造业销售收入为13.54亿元,比去年同期10.4亿元相比增长了34.80%;饮料制造业销售收入为38.34亿元,比去年同期24.34亿元相比增长了56.64%。

2) 工业增加值完成情况

今年食品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8.78亿元,比去年同期27.04亿元相比增长了10.49%。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10.31%。其中农副食品加工实现12.84亿元,比去年同期12.19亿元增长了10.50%;食品制造业实现3.43亿元,比去年同期2.58亿元相比增长了24.12%;饮料制造业实现12.49亿元,比去年同期11.27亿元相比增长了35.68%。

3) 食品工业完成税金情况

今年食品工业实现税金3.84亿元,比去年同期3.32亿元相比增长了15.36%,占全市实现税金总额24.86亿元的15.45%。其中农副食品加工实现利税1.82亿元,与去年同期3.15亿元相比减少了42.22%;食品制造业实现税金0.08亿元,与去年同期0.09亿元相比减少了15.84%;饮料制造业实现利税3.58亿元,比去年同期2.92亿元增长了22.86%。

4) 利润实现情况:

食品工业今年实现利润8.28亿元,与去年同期5.66亿元增长了48.75%,占全市工业实现利润58.61亿元的14.13%。其中农副食品加工实现利润3.83亿元,比去年同期2.62亿元相比增长了17.89%;食品制造业实现利润0.51亿元,比去年同期0.54亿元相比减少了6.02%;饮料制造业实现利润4.69亿元,比去年同期2.41亿元相比增长了94.57%。

二、 针对调研问卷的情况分析

在我们调研小组关于衡水食品产业园建设的问卷中,在30岁以下的受访者中有六成会选择到大型购物商场去购买食品,他们认为大型购物商场的货源更有安全保障;在三十岁以上的受访者有七成会选择农贸市场或小超市购买食品,他们更倾向于自己挑选和购物方便的时候购买。

有接近七成的受访者会注意商标上的食品产地和安全认证,有九成的受访者认为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会优先选择名牌的食品,有五成的受访者承认自己在不出问题的情况下会一直购买同一款商品,有八成的受访者认为食品价格只是次要因素。有五成30岁以上的受访者把食材的新鲜程度列为购买食品的首要因素,而30岁以下的受访者有七成只愿选择名牌。

所有的受访者都支持衡水建设食品产业园,有六成的受访者认为衡水的优势在于原材料丰富,有九成的受访者认为衡水的优势在于地价便宜和劳动力低廉,有四成的受访者认为衡水交通便利。而有八成成的受访者认为衡水缺少技术创新,有五成的受访者认为衡水缺少食品加工产业链。

三、 衡水食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我市食品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共有76家,从业人员共有12539人。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企业54家,食品制造业11家,饮料制造业11家。

从今年经济运行情况看,我市整个食品工业行业都比上年有了较快的发展,其饮料制造业发展最快,销售收入今年比去年同期增长56.64%。饮料制造业效益实现最好,利润实现比去年同期增长了94.57%。老白干酿酒集团今年产值完成16.1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5%,销售收入13.1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78%,完成工业增加值7.44亿元,比去年增长了17.72%,实现利税2.88亿元,比去年同期2.23亿元增长了25.56%,完成利润0.59亿元,比去年同期0.53亿元增长12.84%。

养元保健饮品有限公司今年以来,在扩大市场和广告宣传并进的情况下,产品销售网络已覆盖河北、河南、山东的大部分,山西、北京、天津、辽宁等部分市场,特别是在省内及河南、山东已成为品牌,随着央视广告的播出,他们已进军全国饮料市场,并保持核桃饮品销售收入在全国同行业排名第一。经济效益高速增长,成为我市食品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去年实现销售收入17.6亿元,同比增长102%,实现产值完成17.5亿元,同比增长了116%,实现税金1.85亿元,同比增长70%,实现利润2.4亿元,同比增长85%。。

农副食品加工发展速度也比上年加快,基本接近食品行业的增速幅度,销售收入增长41.27%,工业增加值增长10.50%,利税总额增长11.43%,利润增长17.89%。

四、 衡水发展食品产业园的有利因素

1、新上项目在20xx年形成新的增长点。

蒙牛集团总投资15亿元的蒙牛集团衡水高端奶暨现代牧场项目在河北省武强县已开工建设。该项目采用国际先进的前牧后场生产模式,分为日处理600吨高端奶和建设3万头牧场两个子项目,总投资达15亿元。其中高端奶项目占地150亩,引进6条国外先进生产线,产品主要供应国内高端奶市场。项目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元,利税6000万元,带动千余农户增收致富。

衡水经济开发区雨润集团衡水福润年屠宰200万头生猪项目竣工。江苏雨润集团是一家以食品为主业,涵盖食品、物流、商业、旅游和房地产五大产业于一体

的多元化企业,也是我国农业产业化领域的龙头企业。衡水福润项目于20xx年5月落户衡水市经济开发区,总投资3亿元,占地130亩,年屠宰200万头生猪,该项目已于20xx年3月竣工。预计20xx年可完成销售收入20亿元,利税近2亿元。

2、改制重组企业的.成功也将使企业焕发新的生命力。比如饶阳县喜奥集团已由菲律宾上好佳集团全资收购,目前收购已基本完成,将会使我市的饮料制造业在20xx年将会有进一步发展,增加新的活力。

3、老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调整也将使企业迈向一个新的起点。衡水老白干酿酒集团将通过加大技术研发,提高科技手段在生产中的运用,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4、国家政策的调整、扶持力度的增大,这几年国家陆续出台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解决面临的困难,中小企业贷款方面资金支持力度增加,以及全市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化、各市县区政府领导对食品工业的支持和认知力度的增强将为我市食品工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五、 衡水发展食品产业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

受融资环境趋紧、用工成本上升、利率汇率调整、能源原材料价格高位波动、要素供应紧张等多重因素挤压,实体经济面临的困难明显增大。20xx年,劳动力报酬刚性上涨,我市的最低工资标准不断提高,已从去年的840元提高到1040元,涨幅达到23.8%。持续上升的成本压力不断挤压企业利润空间,部分企业利润增幅逐月走低, 20xx年,食品工业企业共有8家出现亏损,亏损企业家数占全市的22.2%,主要集中在农副食品加工业,占亏损家数的62.5%。

2. 企业生产下行压力加大,盈利水平下滑。

20xx年,食品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仅增长10.50%,利润仅增长17.89%;食品制造业实现利润比去年同期下降了6.02%。预示着我市食品工业发展面临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新挑战和考验。当前我市食品工业经济运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客观分析,既有世界经济不振、外需疲软的影响,又有国内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结构调整压力加大的制约;既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

新能力不强、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等长期没有得到解决的老问题,又面临生产经营综合成本上升、政策调整和市场变化等新情况;企业既面对生存的竞争挑战,又面临转型的发展压力。

3. 适宜加工的农产品品种短缺。

目前,我市食品加工业与种植业之间的联系还处于简单的初级供需阶段,即农业生产什么、食品工业就加工什么,而不是根据市场的需求决定种植和加工,未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链。农产品品种的数量比较少,但又不能所有的品种都适合于加工,现有的农产品品种改良和配置的提高,没有与市场消费和食品加工有机的结合起来,一方面供大于求,大量积压,另一方面加工业还需进口原料。比如,我市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都比较高,果农基本上以鲜果销售为主,适宜加工的品质和档次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农业不能提供适于加工的品种,直接造成农产品资源浪费。

4. 加工产品商品化在低水平徘徊。

食品加工产品大多只经过简单的加工就投放市场,进行深加工的数量所占比重较小,多层次综合开发就更少。而在我市大多副产品作为废弃物丢弃,既污染了环境,又缺少增值空间,使其在进入市场贸易时无法得到有效利用,形成一种新的资源浪费。发达地区很重视农产品加工所产生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提高附加值,重要结症是我们农产品加工商品化水平长期低水平徘徊。

5. 食品工业基础差、技术含量不高,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制约我市食品工业发展水平,食品加工业自身的基础薄弱、技术含量低、效益较差是又一阻碍因素。由于种种原因,我市过去只注重传统产业的外延扩大再生产,忽视了原有企业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造成了企业设备陈旧老化、技术水平落后、产品质量低,能耗、物耗高,劳动效率低,经济效益差等不利的局面。我市商品加工业基本停留在粗加工水平上,基础差、品种少、档次偏低、缺乏精加工产品,技术含量低、包装差、附加值偏低,众多企业创新能力不强,产品结构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变化需求,没有形成产业化生产。

六、 衡水发展食品产业园的对策和建议

1. 优化产业结构,实行跨越式发展战略

我市食品工业所处位置与我们现在的地理位置不相称,按常规发展无法迅速提升,必须有思想上的突破,措施上的加码,实行快速、超常规发展才能改变现状。所谓跨越式发展,就是要通过重点优先,倾斜发展的政府主导型干预,改变产业结构转换的自发过程,选择结构合理化的最优途径,经过若干年的努力,超越其它地区。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2. 要采取有力措施超常规发展。

不能划地为牢,把自己封闭在狭小的圈子里,要给自己的思想松绑,要走出本土,在全国、在国际上有一席之地。换句话说,己有的知名产品和今后的创新产品,都应该向外扩张,向发达地区渗透,从而形成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知名品牌。为此要向有些地方政府提出的那样,政策上给优惠,社会上给地位,政治上给荣誉,经济上给实惠的原则,鼓励各方面的力量发展食品工业。

3. 要站在更高的起点上走自主创新之路。

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大对食品工业的投资,弄清楚各自行业的发展方向,引进什么技术、产品和技术水平达到什么高度、如何创新等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坚持培育自主品牌、壮大老字号品牌;依靠科技,加快产品创新和技术改造,走出一条自主创新和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应用高起点的路子,通过高起步实现高质量高效益。

4. 要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产品优化升级。

要按照循环经济和产业链的发展模式,重点培育具备产业带动效应的重大发展项目,切实推动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升级,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建立自我特色、具有强劲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群链和经济运行机制,推动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强市场营销,开拓国内外市场;大力推进优势产业规模化扩张和合理布局,形成特色产业集聚区。

5. 进一步优化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发展环境。

目前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型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十分突出,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关键在于落实。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型企业的发展要多予少取,要把支持重点放在面向小微型企业的结构性减税让利、规范税费征管行为、金融服务、加强各类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

七、 衡水食品产业园的未来发展 未来五到十五年,食品工业发展总体思路是:

以促进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和机械化发展为方向,以提高产业的工程化水平、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增强食品质量与安全保证程度为目标,以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以变化着的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龙头带动型的食品供产销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为突破口,以巩固壮大具有自身特色优势的肉类屠宰和加工业、果蔬加工业、方便食品加工业;改造提升粮油加工业、酿酒业、液体乳和乳制品加工业;培育与壮大营养保健食品加工业为重点。全面加强食品工业绿色原料基地、特色工业小区、社会化服务平台、市场营销体系和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努力把食品工业培育发展成有特色、有规模,有竞争能力的支柱产业,实现由农产品种养殖大市向农产品加工强市的转变。

产业调研报告范文 篇2

一、调研目的任务

近十几年来,在崇尚自由、追求个性的文化理念以及都市生活的快节奏和紧张工作的压力影响下,人们渴望放松的心态使休闲服装成为一种新兴服装产业。

从20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休闲服装的需求不断增加,在服装产业中已渐居主导地位。面对休闲服装如此巨大的市场,各服装生产厂家争先恐后生产休闲类服装,比如以纯,班尼路等。本文对“以纯”和“班尼路”休闲服装进行了详细的市场调查,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以及存在的不足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调研方法途径及工作过程

这次调查我们用了观察法以及室内研究法,在国庆期间,我们小组成员前往东莞莞城区进行实地的调查。其中,一人负责拍照,一人负责跟店员沟通,两人负责对顾客和路人进行访问对班尼路和以纯满意程度等问题。回到学校后,我们从网上查找班尼路及以纯的一些相关资料,从中比较分析、讨论归纳从而得出结论。

三、调查的内容和项目

1、经营理论和组织架构

班尼路(东莞市莞城区西正路西城文化广场分店)

以纯(东莞市莞城商业中心东南分店)

以纯成立于1997年,总部位于“中国时装之都”东莞市虎门镇,是东莞市东越服装有限公司旗下的休闲品牌之一。以纯以休闲服装为主,具有浓郁都市生活气息行业清纯艺术气质,倡导“HO”(H-HealthyH-happyO-open)的生活方式。时至今日,以纯品牌在中国及世界各地已超过5,000家专卖店。致力于通过提供平价、优质的时尚服饰,以引领顾客的穿衣文化和生活方式,是以纯成为顾客首先的服装品牌,打造国际领先的时尚服装零售品牌。曾在中国获颁“中国名牌”及“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以纯投入大量的资金在很多地区建立分销中心;通过专卖店直营以及加盟店销售,以在中国首创特许加盟的形式经营,目前在中国大陆有3000余家专卖店(加盟店),并在香港、东南亚进驻。

2、产品形象

以纯和班尼路都以休闲服为主导

风格特点

班尼路:“班尼路”产品,特别适合较为含蓄、注重质料而又追赶潮流的顾客穿着,善于集合当季流行元素,如在服装的颜色配搭及各种配衬品中渗入潮流成分,既深入大众潮流,而且又穿着舒适、大方自然。

以纯:以纯产品设计重于面料的处理与组合上,如厚与薄,单色与花色,显得别具一格,给人感觉是“休闲典雅”,设计手法追求简单明快,领部的独特设计,前襟的不对称设计,都给服装注入新鲜的感受,跟随时尚、简洁大气,中稳重但不乏朝气,能体现现代化新青年,自由与创新,舒适与雅芳,平静与激情,纯朴的时尚追求与向往。

以纯有五大系列服装,包括休闲服,运动服,S女装,童装,商务装。

班尼路则有休闲服,针织衫、西服、衬衫、牛仔裤、羽绒服、裙子。

质量价格

班尼路与以纯都很注重产品质量,引进先进设备和严格检验制度,保证产品高标准;而在价格方面,以纯专卖店产品价位大约在100-500之间,而班尼路产品价格相对较低,适合学生群体。

3、门店形象

班尼路:班尼路入口由班尼路和其旗下品牌生活几何共同组成,标牌则以金典黑为底色,收银台以白色墙为背景,柜台则以金属质感的材料组成,平常化的衣服版设,门则用玻璃拉门,无不体现贴近大众化的设计,简单明了的设计,给人一种平常感,更贴近大众化的设计,简单中又不失一份紧凑,体现了班尼路的经营理念。室内装修,灯光,货场摆位设计,货场整洁及背景音乐协调配合,形成了舒适的购物环境

以纯:不同地区的以纯专卖店店面整体装潢风格可能有所差异,但都没有脱离出整体的框架。无论店面大小,首先给人直观的印象就是“潮”。以纯的橱窗设计采用了落地窗模式,不仅直观鲜明的展示了自己的作品,而且使自己对时尚的见解充分的展示在顾客面前,使顾客不用走进店内就能为之吸引。同时,落地窗的设计也为品牌的宣传提供了窗口,可以说是“一石二鸟”。采用的木质乳白色的陈列架,模特陈列在陈列架的最顶层,不占用太多空间同时起到了很好的陈列效果,因为顾客从进门时就可以看到,此外,木格层的充分利用也使得店内看起来井然有序,作为陈列柜给人的感觉是简约却不简单,它能给人最大的视觉冲击力

4、店铺环境

班尼路:位于十字路口处的繁华路段,是几条购物街的交汇处,大多是学生的购物中心,临近有其它衣服、鞋子、包包品牌专卖店。

以纯:首先处于市中心的繁荣地带,位于十字路口旁,临近有百佳超级市场,沃尔玛,麦当劳,肯德基。

5、顾客情况

在实地考察中,我们发现班尼路的消费人群大多是学生,店内的流动人数和挑选人数较多,很少有人主动询问商品,实际购买的人数较少,购买数量大多为一两件。以纯的消费人群大多是工作白领,学生较少,店内流动人

数和挑选人数较班尼路少,主动询问商品的人相对班尼路多,实际购买人数也较少,购买数量大多为一两件。

6、服务情况

班尼路:重视整体客户服务,包括销售前服务如售货员服务及售后服务如货品更换,裤长改短。以纯:销售服务包括:等待、接待、展示、介绍、试用、收银、送别全过程。每一位服务人员都必须紧记了解服务顾客的5S原则:迅速(SPEED)、微笑(SMILE)、诚意(SINCERITY)、利落(SMART)、研究(STUDY)。

四、遇到的问题

五、分析与归纳

1、“班尼路”深入大众潮流,以物超所值,大众化作为品牌理念。

现在一二线城市,班尼路被更为时尚的品牌围剿,成了便宜服装的代名词,消费者穿后不能产生荣耀感。当班尼路“沦落”到三四线城市,那里的客户群几乎被快杂货店的低端品牌垄断,班尼路同样难以生存。班尼路现在最重要的是放下所谓的品牌尊严,开始重塑品牌

2、以纯以其紧贴时尚、角逐流行、简洁大气的设计作为品牌理念,要想成为一个全国性的休闲服著名品牌,在整合传播和品牌建设上还需再下功夫。

3、班尼路把品牌定位年龄在18-40岁的人士,主打年轻路线,以男、女、中性的休闲服为主。为大众提供日常生活的基本装束。

4、以纯把品牌定位在:

18岁到30岁的年轻群体,他们富有青春活力、注重健康、热爱运动、追逐时尚、有主见、是享受愉悦生活的个性人士。

5、班尼路的“造牌”工程:。明星固然能带动一时、一定的销售,但长期代言的成本对于新生品牌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负担,班尼路公司的后继资金能否保证会是个未知数。而且明星代言的风险是众所周知的,明星与品牌的适配性,明星的知名度变化,明星的个人问题等等,一旦出现问题对代言品牌的打击甚至可以是致命性的。班尼路公司多品牌战略下的高速增长确实存在着隐忧,而且子品牌在各自品牌经理的经营策划下也有点不战自乱的感觉。

6、以纯的宣传优势,作为一个知名品牌,以纯通过独树一帜的营销方法、对企业发展的热诚追求、对人才的渴望与关爱。在服装业界拥有良好的业界口碑,20xx年获得了20xx年世界杯的特许销售权利,再配合上专业的推广,将让加盟者受益于“以纯”的品牌效益。

六、调研结论

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把整个产品从品位定位、价格定位上打破,向上、向下延展做不同的功夫,认认真真地去研究消费群体。质量造就品牌,保证产品质量长期稳定,持续提高,让消费者满意。“造牌”工程中,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财务状况进行,切勿一味追求明星效应,更应重视产品质量与消费群体的锁定等实质性问题。

七、建议

对以纯的建议:以纯服装的定价与消费者所能接受的价位不符,结果造成目标消费者由于价格因素而对以纯望尘莫及。在定价方面,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让大多数消费者能接受;以纯公司现推行全球化的经营策略,代言人以国际明星为主,个性时尚,色调多以黑白灰为主,但以纯在中国的发展未过多考虑东方人的传统,因此一些消费者因东西方文化差异而排斥以纯国际化服饰风格,造成了目标消费群体的流失。因此,在经营策略方面,应多考虑一下东方人的传统,改变一下服饰风格、色调;我国现在休闲服装品牌同质化现象严重,个别品牌设计方面存在抄袭,而且服装样式单一,不能满足广大消费群体的需求。以纯应该不断推陈出新,大胆设计,求同存异,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将会获得休闲服装市场更多的市场份额,使品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地位。

对班尼路的建议:班尼路多品牌,覆盖面积广,但经营风险大大增加,班尼路公司应在二、三级市场有完善的销售策略,来降低经营风险。2品牌在设计裁剪的雷同,新推出URBAN系列新品牌KENTEX商务休闲的定位重叠,班尼路应不断推陈出新,大胆创新,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3在打造新品牌过程中,班尼路通过巨星代言的营销方式,明星固然能带动一时、一定的销售,但长期代言成本对新生品牌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负担,班尼路公司的后续资金能否保证是个未知数。众所周知,明星代言的风险极大。

因此班尼路在巨星代言上应该改变一下战略,比如在新品牌上市前段时期运用巨星代言,为品牌塑造产品形象,在产品为众人所知之后,再改变代言策略,降低风险。

产业调研报告范文 篇3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苗木花卉产业发展,时任市长胡忠雄在益阳市第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的government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苗木花卉产业转型升级”,目前,苗木花卉产业已列入本市十大重点发展产业之一。研究益阳市苗木花卉产业发展战略,对于切实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消除发展瓶颈,促进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益阳市苗木花卉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产业发展现状

1 、产业规模迅速扩大

近年来,益阳市苗木花卉产业较快发展,已成为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全市苗木花卉面积20万亩,年产值近30亿元,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上10万人。全市形成了益长线、益沅线、益桃线三个苗木花卉产业带,带动了各区县(市)苗木花卉产业快速发展。全市面积在500亩以上的特色苗木花卉基地35个,其中1000亩以上的有15个,3000—5000亩的有5个,5000亩以上的有2个。迎风桥镇319国道两旁有近10公里长的香樟产业带,聚集香樟大树资源近20亿元,成为全国闻名的香樟大树主产区,销售旺季最高峰一天出售香樟大树上1000万元。

2 、组织化程度不断提升

针对国内苗木花卉市场竞争激烈的现实状况,益阳市成立了苗木花卉协会统筹资源、增强势力、相互协作、形成合力,争取最大经济效益。 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等模式,建立了利益共享联结机制,实现公司、合作社、农户三方良性互动、共进双赢。目前,全市有苗木花卉产业合作社161个,入社农户近1万户,有苗木花卉家庭农场105个。湖南绿苑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下设赫山区绿苑花卉苗木合作社,联营农户2800多户,与国内大型上市房地产企业及省内外苗木花卉经销商建立了稳定的、完善的供销体系,从20__年以来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

3 、龙头企业发展势头强劲

培育了以绿苑园林、绿海园林、西施科技、嵘华园林、迎田园林、银丰园林、益阳花木城等一批苗木花卉龙头企业。目前,全市有经济势力较大,带动功能较强的龙头企业43家,总资产20亿元以上,带动农户15000多户。湖南绿苑园林有限公司总资产有2亿多元,基地拓展到广东和长沙,总面积5000多亩,带动农户近3000户,今年产值有3亿多元。

4 、打造了一批市场品牌

益阳市苗木花卉产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积累,已逐步显现出自身特色和优势,呈现品牌化、规模化发展的良好格局,形成了以香樟大树、丹桂、香泡、榉树、朴树、红叶石楠、大叶女贞等为主打的特色产业集群,产品畅销广东、上海等14个省市。益阳是全国最大的香樟苗木生产销售集散地,素有香樟王国之称,闻名全国。西施科技、绿苑园林、绿海园林、嵘华园林、银丰园林是走俏全国大部分市场的知名品牌。

(二)有利条件

1 、有良好的自然条件

益阳市境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境内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适宜苗木花卉生长繁育。林业用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52%,是耕地面积的2。7倍。丘陵山区面积广大,中部丘陵岗地的土壤多属板页岩风化而成,含养分较高,西部中低山地适宜多种林木生产,苗木花卉基地建设具有广阔发展空间。

2 、有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

益阳市紧靠省会长沙,交通运输便捷。 中心城区距省会长沙市55公里,形成了水、陆、空兼备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益阳到黄花国际机场仅1小时车程,3条铁路穿境而过,在建高速公路多条,水路经洞庭湖通江达海,有百万吨以上的港口3个。交通建设的飞速发展,使益阳与省会长沙、与省内其他市州、与国内其他地区的距离更近了,为苗木花卉外销创造了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

3 、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目前城市绿化步伐加快,市场需求继续扩大。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城乡园林建设的发展步伐,特别是城镇化步伐加快、荒滩沙漠治理和矿山生态修复力度加大,人民群众消费观念不断改变,在改善人民居住环境的同时,也极大地带动了益阳苗木花卉产业的发展。以香樟、桂花 、 红叶石楠、拟单性木兰等珍贵品种 为主打 ,形成 了在全国小有名气的 既具特色又品种丰富的 苗木花卉 产销集散地 ,市场前景看好。

(三)不利因素

1 、结构调整滞后

益阳市苗木花卉产业是以农民自发形式,经过多年发展逐步形成的,缺乏总体规划和引导。在品种结构上,没有形成多元化系列产品,苗木类主要以大香樟树占主导地位;在产品档次上,常规绿化苗木等初级产品占据主导地位,而名、优、特、新等附加值较高的品种较少,高档的观赏苗木花卉和高档盆景所占的比例很小,本土特色产品香樟等缺乏市场话语权。

2 、生产技术落后

栽培设施和技术水平仍然较为传统落后,生产方式原始,经营水平较低。全市多数苗木花卉种植户规模较小,而且大多较为分散,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苗木花卉科研水平滞后,存在着投入不足、重复现象严重、科研效率低下、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技术推广手段落后等问题。苗木花卉科研起步晚、基础薄,加之国家对传统种植业比较重视,因此苗木花卉项目相对不容易申请到重大科研课题,在农业科研项目中所占比例较小。这些现象与苗木花卉产业快速发展、亟待科技突破的现状不相适应。技术创新能力不高,苗木花卉育种基础尤其薄弱,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

3 、流通体系不全、产品市场萎缩

目前苗木花卉的'流通速度明显加快,而益阳现有苗木花卉生产企业还是依靠经验和原有销售网络进行产品销售,特别是花卉交易基本上是零售,批量交易较少;“互联网+”应用极少,电子商务还处于起步阶段。现代营销手段、营销平台和营销网络缺乏,市场信息传递缓慢。加上浙江、云南、广东、上海、北京、吉林、河南、安徽等地近几年发展苗木花卉产业的力度较大,基地面积每年递增20%以上,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产品滞销,由原来的卖方市场转变成了买方市场。

4 、要素瓶颈突出、产业效益滑坡

劳动力短缺现象显现,花卉生产的季节性较强,高峰时期需要大量劳力,而平时需要人工不多,因此起苗高峰时期常常出现劳力短缺现象。存在土地要素制约,一方面,地租价格居高不下且上涨较快;另一方面,土地流转困难,由于对农业用地“非农化”、“非粮化”和苗木花卉栽种破坏耕作层的担心,一些地方对连片流转土地从事苗木花卉产业感到不踏实,不敢放开手脚。融资渠道窄,苗木花卉产业的投入机制主要依靠生产者的自我积累来获取资金扩大再生产,发展速度较慢。特别是用林权证抵押贷款的政策已被金融部门废止,银行强制收贷,导致部分苗木花卉企业资金短缺,运转困难,生产经营难以为继,经济效益下降,甚至有的知名企业也已破产。

二、益阳市苗木花卉产业发展的设想

(一)基本目标

到20__年,苗木花卉发展总面积达到30万亩,年产值达到45亿元,培育较高标准的龙头企业50个,带动农户2万户,转移农村剩余劳动人12万人。初步形成水平高、效益高、规模化、专业化、竞争力强的苗木花卉产业格局。基本建成苗木花卉产业四大支撑体系,即:产品和适用技术的研发、引进、推广等功能基本齐全的科技支撑体系;能够服务于苗木花卉产业的行业管理体制、行业规范制度等政策支撑体系;以苗木花卉销售为主,技术服务、种子种苗供应、园艺资材等为辅的服务支撑体系;以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物流流通为重点的流通市场体系。

(二)主要任务

1 、优化区域布局,扩大产业规模

根据各地自然、区位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现状,培育优势产业、形成拳头产品,避免结构雷同和低水平重复。资阳区、赫山区、高新区要巩固观赏苗木优势地位,加快盆景与中高档盆花发展,大力推进苗木花卉培育朝着容器化、艺术化、标准化和全冠型的方向发展;山丘区的安化县、桃江县要稳定苗木生产优势,重点建立用材林苗木产业发展区和乡土珍贵树种苗木生产区;湖区的沅江市、南县、大通湖区要以园林景观植物、地被植物为主体,重点培育适应平湖区生长的主体树种苗木和彩叶植物等。

2 、培育名优基地,打造知名品牌

苗木花卉市场现已基本饱和,市场竞争激烈,竞争结果是优胜劣汰,因此要注重开发名优产品,要在区域、资源优势明显,产业基础好的苗木花卉主产区,以目前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影响较大、市场前景看好、易形成品牌的苗木花卉基地为重点,按照特色化、规模化、专业化的要求,建设一批特色苗木花卉产业基地,推进规模化经营。在益常线的迎风桥镇地段、益沅线的三眼塘镇地段、益桃线的桃花江镇地段,建设各10公里以上名贵苗木花卉长廊,既是名优基地,又是旅游休闲观光风光带。强化品牌意识,扩大花木类品种,重点发展有地方特色、科技含量高的中高档观赏苗木,加紧做好名、优、特、新花木品种的注册与知识产权保护,打造益阳苗木花卉产业“名片”。将有益阳特色的香樟、泡柑、桂花、楠木、油茶嫁接茶花、紫薇、红枫、红叶石楠、曼地亚红豆杉、拟单性木兰10种特色产品培育成在全国叫得响的知名品牌。

3 、壮大龙头企业,发展专业合作

激烈的市场竞争是残酷的,强的战胜弱的是必然趋势,因此要做强龙头企业、做大合作社。苗木花卉龙头企业,下接花农、上联市场,苗木花卉专业合作社,联合广大花农,提高了苗木花卉产业组织化程度,二者代表了苗木花卉产业中的先进生产力,是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者和示范推广者,其带动和示范作用明显。要对绿苑园林、嵘华园林、绿海园林、迎田园林、银丰园林、西施科技等50个投入产出比大、发展势头好、科研水平高、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苗木花卉龙头企业,在项目、贷款、租金、技术、人才、土地流转等方面给予扶持,进一步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发挥其综合带动功能。资产总额要达到25亿元,年产值过35亿元,带动农户1万户,帮助花农增收5亿元。要把所有花农联合在合作社之内,规范合作社经营管理,形成合力,增强势力,共同对外。苗木花卉合作社要发展到200个,入社花农15000户。鼓励和支持苗木花卉龙头企业走出去,在外承接绿化工程,扩展苗木花卉市场,带动苗木花卉产业的快速发展。

4 、建设交易平台,拓展产品市场

苗木花卉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开拓市场搞活流通。首先要加强市场建设,建好以销售为主体的衡龙桥5000亩花木园。由政府规划、搞好三通一平,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龙头企业入园投资建设。投产之后每年呑吐苗木花卉35亿元以上。江苏常州夏溪苗木花卉市场每天交易额上1000万元,每年40亿元左右,带活了全省苗木花卉的流通,要认真学习他们建设市场的经验。贵州惠水合生花木城吸引了广东、广西、湖南、浙江的企业入园经营,生产兴隆,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积极搭建展示展销平台,坚持“政府支持、协会承办、市场运作”等方式,举办“花卉博览会”等 苗木花卉展示展销活动,集中直观地展示苗木花卉产业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实现苗木花卉生产者、应用者、贸易商的有效对接。健全市场流通网络。在苗木花卉主产区和重要集散地,重点扶持发展一批专业批发交易市场,加强市场的仓储、运输和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市场的配套服务功能;加强花卉零售网络建设,逐步把花卉零售网点延伸到城市社区;大力发展连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的流通方式,尽快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备、批发与零售相配套的苗木花卉流通网络。培育壮大营销主体,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与花农建立购销关系,壮大苗木花卉代理商和经纪人队伍,形成多元化的苗木花卉流通主体,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联结起来,全面提高苗木花卉产业的市场营销能力。大力培育国际市场,建立和发展一批新型创汇苗木花卉基地,扶持和培植一批产贸结合的外向型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到国外参加展示展销活动,积极寻求国际订单。龙头企业和合作社要积极应用“互联网+”建立营销网络。绿苑园林公司应用“互联网+”与163家企业近10000户客商连成网络,今年在网上销售产品2亿多元,减少了大量销售费用,这种模式要广泛推广。

5 、加快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含量

苗木花卉产业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支撑,要注重引进开发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着力提高苗木花卉企业的科研能力,鼓励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参与苗木花卉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并参与技术开发收益的分配,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速度。鼓励具有一定规模和经济实力的苗木花卉龙头企业组建自己的科研机构,紧密围绕产业发展和产品开发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自主开展或参与重大科技攻关,创建名优品牌,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政府科研部门每年要支持3个以上苗木花卉产业科研项目。政府林业部门要从育林基金中安排一部分,用于外地樱花等名贵花木的引种,外地牡丹等名贵花木的移植技术研究,大树移栽、耐高温和冰冻、鲜花保鲜储运等新技术研究。

6 、发展相关产业,提高综合效益

大力挖掘花木文化内涵, 培育生态旅游观光景点景区,延伸苗木花卉产业链。在发展苗木花卉的同时,扩充其内在的旅游、休闲、观光等服务功能,加大开发生态旅游力度,为市民们提供亲近自然的机会和场所,实现城乡融合,使苗木花卉基地成为市民的后花园、“氧吧”,带动周边地带的餐饮、住宿等服务业发展。积极利用花文化来延长产业链,大力发展以花卉为依托的休闲观光、喜庆礼仪、农家乐、美学教育等产业。普及苗木花卉基础知识,提高人们种花、赏花水平,引导绿色消费、倡导科学健康生活,不断培育苗木花卉消费习惯。积极支持龙头企业参与绿化工程投标。湖南绿苑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今年在外地近3亿元绿化工程,湖南嵘华园林有限公司承包了益阳市区10余个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庭院绿化,安化县园林绿化公司包揽了全县的绿化工程。这些企业既消化了基地的苗木花卉,又获得了工程建设收入,一举两得,使经济效益大幅增长,要认真总结推广他们的经验。

三、推动苗木花卉产品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落实

苗木花卉主产区的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苗木花卉产业发展,把发展苗木花卉产业作为提高农民收入、美化城乡环境的重要举措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领导班子和工作班子,作好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认真组织实施。对发展苗木花卉产业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带动花农致富成效显著的企业,每年进行表彰和奖励。各级政府有关领导及林业部门工作人员要积极主动为企业和花农出谋划策、排忧解难。

(二)加大扶持力度,形成推动合力

积极争取财政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生产和研发苗木花卉技术、搭建苗木花卉信息网络平台、引进新的有特色的苗木花卉品种等,整合林业、扶贫、农业产业化、农业综合开发和科技创新等项目资金,向苗木花卉基地建设倾斜。提供小额贷款、担保贷款,实施减免苗木花卉流通税费的优惠政策。简化苗木花卉办证放行手续,开通绿色通道,实现林业、工商、税务、进出口检疫、外运一条龙服务。努力减轻企业、苗农花农负担,我市一车苗木花卉检疫费要收大几百元,而外地只收几元,应大幅度降低。外地对苗木花卉产业扶持力度很大。如一个企业投资30亿元在武汉办苗木花卉产业,当地政府配套30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拆迁,5年之内不收任何税费。合肥企业建1亩苗莆,由政府补贴每年500元土地租金和全部大棚建设费,其优惠政策值得我们借鉴。

(三)健全投资体系,壮大发展势力

苗木花卉产业是一个专业性技术性比较强的行业,在设施设备、品种引进、良种繁育、技术推广等方面的投入比较大,一般的企业或农户无法承受如此庞大的基础支出,从近几年的投入情况来看,政府扶持仍显不足。一方面地方政府应更多地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引导社会资金投向花卉业;另一方面在公益性、基础性工作方面加大投入力度,解决好农户发展生产的资金困难。同时加强财政和信贷支持力度,在专项资金、农发资金、贴息贷款安排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尤其对信誉好、科技含量高、发展速度快、效益好的重点企业和项目要优先提供信贷补贴。银信部门要一如既往支持苗木花卉产业发展,继续投资龙头企业,帮助做大做强,才能双赢,否则会一损俱损。要继续实行林权证抵押政策,回收贷款应考虑企业的实际困难,不可竭泽而渔。

(四)夯实基础设施,增强发展后劲

加强对规模种植区和产业基地的基础建设,对于建设温室大棚、智能温室、遮荫棚等基础设施应给予适当补贴,为打造益阳市苗木花卉产业集群奠定坚实的基础。尤其对省、市龙头企业及苗木花卉种植面积300亩以上的大户,要优先帮助企业配套和完善苗木花卉种植区、产业基地的水电、道路等基础建设,并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好在钢架大棚、喷滴灌、机械化生产操作中的设施建设和安全管理问题。

(五)完善服务体系,提供优质服务

加快土地流转,探索和加强土地流转机制建设,通过土地承包、租赁、转包、互换、转让、股份合作、联合经营等形式,推进苗木花卉产业规模经营、连片发展。科学规划苗木花卉产业发展,加强苗木花卉产业土地保障,确保和稳定苗木花卉生产经营用地,保障土地有效使用。 强化信息服务,创新信息平台建设,建立产业发展风险预警机制,广泛收集信息资料,及时分析热点、难点问题,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建立人才教育培训体系,采取“政府推动、社会化办学、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组织开展苗木花卉种植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产业调研报告范文 篇4

根据市妇联安排,__区妇联对全区妇女手工编织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情况如下:

1、手工编织行业现状。近几年来,通过妇联系统、劳务技能培训、妇女自学等形式,全区15个乡镇、20个社区的约20xx多名妇女掌握了不同类型的手工编织技能。手工编织种类主要有:十字绣、丝网花、水晶贴画、串珠饰品、掐丝画、拖鞋、刺绣、剪纸等,真正通过手工编织增加收入的仅仅不到一百名,销售渠道单一且不固定。丝网花、拖鞋、串珠饰品主要销售渠道为周边亲朋好友、农村集市或城市夜市上销售,个别为私人定做销售;水晶贴画、十字绣主要是自给自足装饰家居,尤其是十字绣既费工价格又贵,有一定数量的作品,基本没有销路;会剪纸艺术的妇女也有3、4个,其中市级民间剪纸艺术传承人1名,因经济原因,纸质质量不高,没有装裱,作品档次上不去,也没有销路;市级手工刺绣传承人1名,会苏绣、陇绣技术,作品比较精致价格高,主要做订单。全区大大小小销售手工编织原材料的商家有十几家,主要以销售十字绣、水晶贴画、丝带绣、丝网花、掐丝、手工拖鞋等原材料为主,购买者绝大多数为手工爱好者,自娱自乐。

2、妇联推动手工编织采取的措施。结合省妇联“__妹走出去、__巧手干起来”精准扶贫行动,把大力发展妇女手工编织产业作为妇联组织参与、服务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举措。一是建基地。为了把我区的手工编织产业做起来,成立了__区巧姐手工编织协会,联合__区__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建立了“__巧手”手工编织示范基地,设立了手工技能培训室、巧手手工坊,手工作品展示厅等,组建专业师资队伍,依托基地开展培训,培育能手,拓宽销售渠道。__乡、汉唐街北、南苑社区等也分别建立了“巧姐”手工坊。二是抓培训。围绕全区实施“十百千万”精准扶贫工程,依托“__巧手”手工编织示范基地,先后在__、__、__、__、__等乡镇和部分城市社区举办了拖鞋、丝网花、刺绣、串珠等培训班23期,有20xx多名妇女参加了培训,手工编织受到了妇女群众的欢迎,参与积极性很高。组织“__巧手”基地负责人、乡镇妇联干部、手工编织巧手等赴张掖手工作品展销会、义乌中国妇女手工制品博览会、敦煌女人社等参观考察,开阔眼界,拓展思路,寻找销路。__乡把手工编织作为推进全乡精准扶贫,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点工作,每个月都举办手工编织培训,逢集就举办手工技艺提高班,已有500余名妇女学会了拖鞋编织、串珠或丝网花制作技术,形成了手工编织的氛围,培养了一批手工编织巧手。三是抓宣传。为了进一步扩大妇女手工编织的影响力,激发妇女对手工编织的兴趣,区妇联共征集了200多件手工作品,在__区__巧手手工编织基地举办了妇女手工作品展,分一、二、三等奖评出了25件获奖作品,发掘、命名__区“__巧手”24名,2名市级民间传统艺术传承人。同时,我们还积极与____、____刺绣专业合作社联系,开展刺绣订单培训,通过小小的手工绣片增加收入。区妇联围绕精准扶贫开展手工编织的典型经验做法在__电视台进行了专题报道。

总体来说,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妇联组织的引导,广大城乡妇女对手工编织的积极性比较高,十字绣、丝网花、丝带绣、串珠饰品、编织拖鞋等手工制品正在探索着由自娱自乐向商品化转型。

去今两年,为促进妇女手工编织产业的发展,区妇联针对妇女手工编织开展调查摸底,建立基地、开展手工编织技能培训、举办妇女手工作品展示、参加全省、全市妇女手工作品展、外出学习考察等一系列工作,努力推动全区妇女手工编织产业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和困难。

1、没有市场竞争力。当前虽然妇联系统大力推广手工编织,意在通过手工编织,让妇女在农闲时间居家灵活就业增加收入,提高生活质量,理论上讲这是一件很好的事,可以惠及较多城乡妇女,为她们增加经济收入的同时,还能照顾老人孩子。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我区妇女编织的拖鞋、丝网花、串珠饰品、十字绣等手工产品,产品档次低,成本高,没有地方特色,缺乏市场竞争力,基本还处于自产自销的盲目生产状态。

2、没有形成专业队伍。__区旅游资源不足,旅游业发展缓慢,人流量小,多年来除__夜光杯外,一直没有开发形成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文化产品,全区甚至没有一家创意设计开发销售手工艺品和旅游文化产品的企业,也没有做手工编织销售的带头人。少数从事手工编织的妇女 还属于粗放、松散状态,在自家编织,自己到集市或夜市销售,因产品不上档次,缺乏销路,形不成规模,增收效果也不明显,所以就没有形成固定的手工编织从业人员、专门的销售人员和带头人。

3、手工编织产品利润微薄。手工编织产品利润微薄也是妇女不愿从事手工编织,制约手工编织业发展一个直接原因。我区城郊乡镇种植温室,一年四季妇女都有活干,其他乡镇人均耕地多,农时季节就地打工每天的收入都在100元以上,而手工编织的产品收益远不如务工,加之手工编织费时费工,产品价格低了不划算,价格高了又没人要,也影响了手工编织业的发展。

妇联组织在服务妇女,推动发展手工编织产业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也有信心和决心,结合全市旅游集散中心规划建设,强化宣传,扩大影响,拓宽销售渠道,通过建立一中心、一基地+手工坊+巧手的模式,搭建四个平台,为妇女手工编织行业的发展提供坚强可靠的组织服务。

1、加大宣传,扩大市场影响力。一是将手工编织行业与旅游开发结合,围绕全市旅游发展规划,充分发挥敦煌国际旅游城市建设的优势,依托西片敦煌__巧手展示馆和敦煌女人社,展示销售我区妇女手工编织作品,扩大宣传影响力;在__区建立东片__巧手展销中心,全方位展示7县市妇女手工作品,利用__区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宣传妇女手工制品。设立手工制作体验馆,让妇女亲自体验手工编织的乐趣;二是充分利用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对手工编织技师和获奖作品、妇女手工编织创业典型进行大力宣传,扩大市场影响,激励广大妇女学

习手工编织技能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妇女从事手工编织。

2、开发产品,培育企业和带头人。扶持发展手工编织龙头企业,组建研发团队,要以市场为导向,认真研究消费市场的需求,创意设计开发具有__地域文化元素、便于妇女集中生产或居家制作的旅游产品或手工制品;培育一批头脑灵活、有一定业务渠道、有闯劲、高素质的经纪人队伍,发挥她们的示范、辐射作用,为手工制品企业、编织巧手牵线搭桥,与市场对接,推动手工编织产业向市场化、规模化迈进。

3、强化培训,推动示范基地建设。一是培育示范基地。依托__区“__巧手”手工编织示范基地,发挥巧姐手工编织协会作用,分层次、分片区对手工编织带头人、编织技师和妇女进行手工编织技能的培训,提高技能素质;同时,建议上级妇联加大与人社部门的协调力度,每年在劳务技能和劳务品牌培训任务中,明确一定数量的培训名额用于培训手工编织技能,使更多的城乡妇女学会和掌握手工编织技能,为手工编织产业规模化、市场化发展奠定基础。基地是行业发展最好的“推进器”,为方便城乡妇女提高编织技能,从事手工编织,在条件成熟的乡镇、社区建立巧姐手工坊,开展妇女手工制品展评、培训活动,为手工编织带头人和__巧手提供切磋技艺、交流提高、展示成果的平台。二是构建行业发展网络。在全区形成以区级妇女手工编织基地为龙头,各乡镇、社区“手工坊+妇女”为模式的妇女手工制品行业发展网络,促进手工编织进村组、进社区,推动妇女实现居家灵活就业。

4、搭建平台,拓宽销售渠道。一是搭建展示销售平台。在“__巧手”展销中心、手工编织示范基地、__故事展示厅等展示妇女手工作品,举办妇女手工作品展示义卖活动,现场展示手工编织技艺、手工作品,组织女企业家、女领导干部、爱心人士义买;二是搭建电商销售平台。依托__故事电商平台展示销售串珠饰品、拖鞋等手工作品;鼓励从事手工编织创业带头人在淘宝网开店销售作品。三是搭建订单销售平台。与____有限公司、____刺绣专业合作社签约,组织有刺绣功底的妇女秀颈枕、包包绣片增加收入;组织巧手创意设计制作串珠、丝网花、拖鞋等婚庆用品,积极与糖铺子、工艺品店等联系,签约代销手工作品;四是搭建来料加工平台。探索与义乌串珠饰品配件商行合作,组织妇女来料加工串珠饰品或做分材料包等手工活。同时,鼓励巧手依托集市、夜市销售作品,多方开拓销售渠道,推动手工编织产业向市场化、规模化迈进。

产业调研报告范文 篇5

本世纪初以来,我市经编产业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通过几年的积累和发展,经编产品质量大幅提升,生产领域不断扩展,产业结构日趋完善,目前已经形成服饰、广告、工业用布等三大类经编产品,整个产业的经济总量以年均30%左右的幅度增长。2x年我市经编自营出口额已经达到 19125万美元,自营出口企业112家,产品主要出口印度、美国、墨西哥、香港、巴西等国家和地区。

一、我市经编产业特点

(1)经编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

2xx2xx年,我市经编产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及利润的增长速度均高于纺织品产业的平均水平,经编产品的出口保持了较大增幅。2--2x年间我市经编自营出口额年均增幅达到35%,其中2x年经编出口达到1.9亿美元,同比增幅60%。

海宁2x1-2xx年经编产品自营出口情况

(2)产业集群优势突出

我市经编产业集群化优势在于配套完整、产品丰富、规格齐全,生产成本较低,具有竞争优势。我市的经编企业主要集中在马桥经编园,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经编产品生产、加工、研发和销售基地,产值约占全国经编产业集群地总量的20%,在行业内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3)科技含量较高,发展潜力巨大

经编以其较高的科技含量、卓越的生产效率、独特的产品性能,在纺织工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市经编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产业链趋于完善,服装用、装饰用、产业用三大类产品协调发展,适应不同消费需求的各种档次的经编产品的竞争力正稳步增强,为经编产品进一步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我市经编产业的优势与劣势

(1)产业的优势

1、技术装备基础良好

我市经编产业技术装备总体水平和研发水平在针织行业处于领先地位,部分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逐步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优势。我市经编生产设备三分之二以上是来自德国卡尔迈耶、利巴公司生产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ks高速经编机和双轴向经编机。目前我市有高档ks、双轴向、多轴向等经编机及相关设备1500多台(套),约占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左右,其中双轴向经编机约占全国拥有量的70%。

2、经编产业集群优势凸现

据调研,海宁经编产业集群地区经济运行明显好于针织产业平均水平。截止2x年底我市共有规模以上经编企业186余家,其中出口超过500万美元的有 12家。经编产业人均利润、销售产值、产品附加值均保持较高水平。产业链上下游的化纤、印染、服装等产业也正在得到相应发展,形成了结合紧密的经编产业链,产业链上下游间的互动效应正在逐步形成。三大类产品的开发都拥有较成熟的技术,不断推出新产品,较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各种档次产品的竞争力稳步增强,在一定时期保持较高的销售利润水平。

(2)产业的劣势

1、设计能力弱,产品同质化趋势明显

经编产业目前仍呈现 两头小中间大的格局,即低档产品加工能力已出现剩余,而产品设计研发能力仍然不足,营销环节薄弱。从国际价值链角度来看,我市经编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偏小,产品同质化的现象较为明显。企业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和自主知识产权。在材料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很大差距。而设备的雷同与产品的复制,造成低档产品供过于求。一些企业原材料与生产成本的提高,产品开发的资金投入减少,为获取有限的市场份额,竞相压价,最终造成效益下降。由于竞争加剧,许多企业常规品种单价下降,利润率呈明显下降趋势。

2、人才缺乏制约产业发展

人才培养不适应产业发展需要,设计人才、操作人才、营销人才、国际贸易人才日趋缺乏。不少企业缺少技术人才的长期积淀,对先进的生产装备认知度不高,无法进行充分消化吸收,对新产品、新工艺难以形成有效的研发。设计是提高经编产品附加值的关键环节,也是当前经编产业的薄弱环节。

3、品牌意识淡薄,营销手段单一

经编产业中普遍存在重视产品生产忽视品牌建设的现象。经编产业的先进装备使产品的档次与质量有所提升,部分产品已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但是品牌和市场仍被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所掌握着。目前我市较多中小经编企业的主要经营模式是自产自销、以内销为主,出口绝大多数以加工和间接出口为主,销售渠道相对窄小。经编产业产品信息获取渠道狭窄,主要信息来源于客户和同行,这是造成经编产品同质化的主要原因。品牌缺失,很难在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出口退税降低以及环保成本提高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压力下获取较高的利润。

三、我市经编产业面临的挑战

(1)潜在的贸易摩擦风险

我市纺织品质量与档次的逐步提升,为世界各国的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的优质产品的同时,也使产品的国际竞争优势日益明显。部分中高档次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逐步增大,引起失去优势的发达国家的企业的恐慌,容易产生贸易摩擦。过去靠低价竞争国际市场的时代将宣告结束,那些产品技术含量少、附加值低、缺乏创新能力的企业将逐步被淘汰。

(2)劳动力成本提高

我市劳动力成本优势正在减弱,随着社会保险、劳动聘用等制度的完善,产业集群内劳动力成本正在逐年上升。我国纺织行业劳动力成本比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家高出近一倍。虽然一些企业从加强内部管理入手,降低生产成本,仍难以消化劳动力费用支出的增加。

(3)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是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基础上的长期积累而具备的潜在能力。我市经编产业中多数企业偏重新设备的投资,忽视技术开发的投入,缺少日常的`技术积累,先进设备的生产能力未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产业的发展与竞争力的提升受到企业创新能力的制约,创新能力的不足已成为经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四、经编产业的发展措施

(1)加大技术投入,推动产业升级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鼓励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对新型优质原料在经编产业生产中的试制与应用。加速培育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和核心技术,推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经编复合材料、服饰面料的开发,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大力发展绿色环保产品,使经编产业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竞争的新形势。

(2) 壮大龙头,扶持中小企业

我市经编产业中一批龙头企业的产销率、利润率等各方面指标均处于产业中的前列,企业极具竞争实力。但是从产业整体来看,龙头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还略显不足。要提高龙头企业品牌意识,加大在研发的投入,提升龙头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整体提升产业参与国际化竞争的能力。培育一批具有技术与产品在某一领域有国际领先水平,同时具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的企业和企业群体。中小规模的企业产品专业化较强,往往具有较大活力,为了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求得生存,企业在信息收集、市场推广、研发投入上往往不遗余力,是最具潜力的团体,要对之加强引导,找准市场定位,不求大求全,要向专、精、特方向发展,成为支撑经编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3)向上下游延伸,完善经编产业链

充分利用产业迅速崛起的优势,加大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向成品延伸,满足市场要求,确保使用性能,使得经编产业步入上下游配套良性发展的轨道,壮大产业链优势。重点发展产业用纺织品的后整理及其终端产品。在后整理方面,引进贴合、压延、涂层等先进工艺和设备,掌控产业用纺织品开发的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开发产业用纺织品的终端产品。在现有产业用经编设备基础上适当增加系列、配套设备,丰富产品结构,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积极开发和使用功能性化纤原料,开发功能性产品。

(4)加快专业市场建设,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专业市场是产业集群提升发展的有力支撑。加快产业专业市场的建立,为企业搭建展示、洽谈、销售、物流、结算等服务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与推介活动,吸引国内外的采购商在这里采购,提升产业集群的品牌效应,为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对经编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5)积极开拓新兴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

要积极鼓励企业参加各类境内外参展,积极开拓新兴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推动企业快速发展,利用不同市场和不同客户对产品需求的差,推进企业产品的多元化发展。

产业调研报告范文 篇6

枸杞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港澳台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遍及国内130多个大中城市,享誉中外,对宣传宁夏、提高宁夏知名度产生了积极影响。枸杞产业的发展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枸杞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自治区政府把枸杞产业做为我区农业发展的战略主导产业,从政策上、资金上给予扶持。自治区政府决定不定期举办枸杞节,并支持中宁县建起了全国最大的枸杞专业批发市场,为枸杞产业发展搭建了平台。各地特别是枸杞主产区充分发挥枸杞产业的品牌、科技、种植、加工和市场优势,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枸杞产业。目前全区枸杞面积达到44.5万亩,约占全国的30%。20xx年总产量达到5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50%;产值达15亿元,其中原果收入6亿元,加工产值9亿元。出口量约占全国出口量的60%,出口创汇最多年份达500多万美元。全区枸杞加工、营销企业100多家,其中枸杞规模加工流通企业52家,形成了以宁夏红、杞浓、圣杞乐、早康等为主体的枸杞酒、枸杞籽油、果汁、叶茶等10大类40多种产品,枸杞加工转化率达到了总产量的15%。主产区中宁县已成为全国枸杞的集散地。

我区枸杞产业发展迅速,枸杞产品产销两旺,突出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在产业布局上取得了突破。在全区推行“优质名牌枸杞基地建设”、“枸杞南移工程”,建设万亩枸杞园区 4 个,千亩园区30个,500亩以上联片种植区近百个,已基本形成了以中宁为核心区、清水河流域和银北灌区为两翼的产业带。

二是在科技服务上取得了突破。各地在发展枸杞产业中都十分重视新技术的应用、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宁夏枸杞研究所和中宁等主产区建立了优质枸杞育苗基地,推广先进的繁育技术,全面淘汰了落后的传统繁育方式,以“宁杞1号”、“大的麻叶优系”等枸杞优良品种占种植面积的90%以上。同时积极推广日光烘干、热风烘干等技术,加大了硫磺薰蒸枸杞的查处力度,使枸杞产品质量和安全卫生

标准有了明显提高,较好地维护了“中宁枸杞”品牌乃至“宁夏枸杞”的良好声誉。

三是在标准化生产上取得了突破。各地加大了枸杞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和统防统治力度,仅中宁全县统防统治面积达到4.65万亩,占全县种植面积11.5万亩的40%,已有8万亩通过了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3万亩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分别占全县种植面积的69.5%和26%。

四是在品牌创新上取得了突破。近年来,经过不懈努力,培育出了“宁夏红”、“杞浓”、“早康”、“杞王”等枸杞产品系列品牌,尤其是“宁夏红”已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枸杞品牌的培育和提升,对我区枸杞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注重对“宁夏枸杞”、“中宁枸杞”品牌的保护,注册使用了“中宁枸杞”证明商标,对其进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枸杞品牌的培育和提升,对我区枸杞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是在关联发展上取得了突破。枸杞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流通加工、印刷包装、交通运输、旅游观光、餐饮服务等相关产业。据初步统计,仅关联产业收入达 15 亿元。枸杞市场营销网络建设速度加快,在全国136个大中城市建立了稳固的枸杞产品销售渠道和网点,从事枸杞营销的人员达10000余人。20xx年,有40多万人加入了枸杞种植和深加工领域,有近20万劳动力从事枸杞采摘,使

主产区和周边邻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了就地就近转移,增加了他们的收入。

六是枸杞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据我们调查,枸杞主产区亩纯收入一般都在20xx—3000元,收益很高。中宁县农民收入1/3以上来自枸杞产业,惠农、原州区、同心等发展重点县、区枸杞集中乡镇或村农民来自枸杞的收入在40-80%以上。全区有10万农户依靠枸杞产业增收致富。全区农民纯收入中枸杞收入人均380元。

二、枸杞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枸杞产业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有:

一是枸杞产业发展资金严重不足。枸杞产业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是一个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型的新兴产业。调研中我们了解到,正常情况下枸杞亩均投入过千元,按我区目前的枸杞种植规模,仅生产环节每年需要投入资金4-5亿元,加之加工、流通和研发等环节,枸杞产业每年需要资金(主要是周转资金)约8亿元,如此巨额的资金仅靠政府的少量补贴和茨农的有限投入是远远不够的,每年的资金缺口约2-3亿元。资金不足制约着产业的扩张和升级。

二是枸杞标准化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茨农的分散种植给统种统管、统防统治造成了障碍;部分茨农片面追求产量,忽视了质量的提高;制干技术落后、统防统治以及检测工作滞后、市场准入制度不健全,对产业的健康发展影响较大;无公害标准远远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绿色和有机产品发展较慢,有些产区还存在化学药物熏蒸加色等危害消费者安全的不法行为,这些现象都对“宁夏枸杞”的品牌、声誉乃至茨农的.收益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三是枸杞产业化水平较低。由于缺乏行业协会自律和社会化优质服务,受资

金短缺、烘干储存手段落后等因素的制约,广大茨农无法摆脱受制于营销商的被动局面。特别是枸杞加工龙头企业与多数基地、农户缺乏有机结合,没有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共同体。

四是枸杞深加工转化能力有限。随着枸杞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产量的逐年增长,全区深加工龙头企业少、加工转化能力弱的问题日益凸现,目前的加工转化率仅为15%,85%的枸杞仍以干果形式出售,影响了枸杞产业整体效益的增长。

五是枸杞科技服务相对滞后。科技服务机构不健全,服务工作滞后。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的综合研发不够。枸杞的烘干、储藏技术还不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枸杞采用落后的人工手段采摘,生产成本提高,劳动力资源约束严重。

总之,从资源支撑、市场容量和产业递进规律来看,枸杞产业已基本完成了产业初级阶段即扩张阶段的发展,逐步进入中级阶段即内涵式发展阶段,需要适时调整发展指导思想,促进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三、对做强做大枸杞产业的建议

1、完善枸杞发展政策,拓宽融资渠道。

一是将枸杞产业纳入农业综合开发、农业外资项目以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项目实施范围,扩大扶持资金覆盖渠道;

二是探索和推行“枸杞园证”抵押贷款机制,加大信贷资金支持力度,从根本上解决茨农贷款难问题;

三是充分发挥产业优势,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广泛吸引外资和民间资本,尽快形成枸杞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和投入方式多样化;

四是发挥好财政资金“四两拔千金”的作用,采取“以奖代补”等措施,撬动社会资本大量进入枸杞产业,促进枸杞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2、整合市场资源,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产业升级。当前加快宁夏枸杞产业发展的关键之一,是加大品牌和资源的整合力度,探索整合组建不同系列的枸杞深加工集团,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同国内外著名的加工集团合作,形成带动力强的大型产业集团。打造经济实力强、销售网络完善、经营规模大、经营信誉好的营销龙头集团。

鼓励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建立研发中心,开发新产品,不断提高产品档次。引导和鼓励广大茨农积极建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茨农的产销组织化程度。要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和茨农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使茨农参与枸杞产品加工销售环节的利益分配,提高茨农在枸杞产业化发展中的获利水平,促进枸杞产业不断升级。

3、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强化市场监管,增强品牌效应。

一是加大推行无公害枸杞生产技术和标准化生产的普及力度,质监部门要加快无公害枸杞产地和产品认定及认证工作。科研与推广部门要积极研发推广新技术,不断完善枸杞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大力开展绿色、有机枸杞产品的生产和推广普及工作,积极引导农民不断提高枸杞标准化生产水平,全面提升宁夏枸杞质量。

二是工商部门要尽快制定我区枸杞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对流通环节的市场监管,严防非标准化生产等假冒伪劣产品流入我区市场,败坏宁夏枸杞的声誉。

三是全力打造宁夏枸杞传统文化品牌,利用各种手段和媒体大力宣传宁夏枸杞及其传统文化,让国内外消费者认知宁夏枸杞,满意消费宁夏枸杞产品。要利用法律手段保护宁夏枸杞品牌,加强宁夏枸杞地理标志保护和“宁夏枸杞”商标的启用与管理工作,形成保护合法使用宁夏枸杞品牌的良好氛围。

产业调研报告范文 篇7

我这次通过与村支部书记以及两委干部座谈、个别农户走访的方式,对常庄村的人口数量、土地面积、主要经济来源等方面进行了调研,尤其是对我村的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及发展方向进行了调研。下面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我于今年开始成为大张家镇常庄村主任助理,我村已多次召开规模不等、范围不同的座谈会,并深入户农户进行走访,了解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全面掌握该村生产、生活状况。在调研过程中,宣传党的“三农”政策和本镇关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动向,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现场接待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协调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类矛盾纠纷,帮助解决或解答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问题,将关系到群众生产生活的问题及时与村干部探讨,在自己作为镇建设办主任的职责范围内力求加快该村的基础设施和新建工程项目的进程。

二、常庄村的基本情况

(一)经济发展状况

常庄村有村干部8人,中国共产党党员51人。全村269户,户籍人口1044人,其中劳动力832人。全村共有1100亩土地,人均1.1亩。我村近几年,响应上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号召,除了发展传统种植业外,还新建温室大棚100余亩,引进高科技技术,主要种植瓜果蔬菜,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帮助农民尽早致富发家。另外,我村发挥自己自然资源优势,积极招商引资,有陈龙食品厂、鑫达塑钢有限公司、服装厂、编织袋厂、机械加工厂等5家中小型企业,极大地促进了我村经济发展,解决了剩余劳动力再就业问题,所以我村与其他村相比,外出务工人员较少。

(二)村级组织运转情况。

村支部和村委员会运转基本正常,“两委会”班子成员团结协作,群众对他们的工作反映良好。党组织活动基本正常,党员能按时交纳党费。党的方针政策能够得到较好的贯彻落实。

(三)社会事业发展情况。

村设有幼儿园和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均达98%以上,电话、自来水均已普及。村里建有自己的电视、广播网,有2个医务所、3处文体活动场所和1个村委会图书室。我村村干部,尤其是村支部书记,不惜自己投资,大力支持村小学的教育开展,重视教育事业,认识到科技人才的重要,造福村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三、我村社会、经济、文化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村级班子整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文化程度偏低。农村两委干部的文化程度较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本站 )但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仍然很高。二是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部分村干部只注重干一些具体的.工作,忽视了对政治理论的学习。三是民主、法律意识淡薄。个别村干部工作方式简单,领导方法陈旧,导致工作中干群关系紧张,矛盾增多。

(二)、招商引资不注重实效。目前,我们的招商引资务虚的成份还是比较多的,具体表现在形势多于内容,意向多于合同,合同多于审批,审批多于开工。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招商引资,应该在务实上狠下功夫,使内容更扎实、更丰富。要从客户、项目、前期洽谈等基础工作做起,宁缺勿滥,切忌贪大求多,贪外求洋的浮躁的投机心理,摒弃假、大、空的东西。实实在在地交一个朋友,谈一个项目,签一个协议。每个区县市每年能够洽谈4-5个项目,审批2-3家三资企业,开工1-2家三资企业,就可以说在实效上下了功夫。

(三)、在农村文化生活上,农民反映文化生活馈乏,在农村看电视是农民的唯一文化娱乐,农民希望有关部门重视和扶持乡村文化室、图书室、活动室的建设,让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

(四)、科技作用得到广大农民认知,但农村科教文化事业建设有待加强。

据调查,农民对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有共同的认识。相信科学,渴望技术反映了广大农民的共同心声。但农民感到获取科技知识的渠道少,学而所用和用而所学之间还存在差距和矛盾。看电视是农民获取科技知识的主要渠道,农业频道是农民最喜爱的节目。但农民反映“电视播放农业科技知识时间短,记不住,理解不透”。农民希望村里有个固定的学习场所,能有科技人员面对面、手把手的传授知识和技术。还应该多发放一些科技书籍和科普光盘,增加致富信息来源渠道。农民希望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大对农村科教文化事业的投入,普及和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多举办一些类似“科技之冬”活动。农业技术人员应经常深入农村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

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几项对策建议

农村产业结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产业部门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因此,需要全方位推进,各方面配合,我认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充分发挥政府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政府的有效启动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得以顺利进行的组织保证。政府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中的职能表现为:

(1)、确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从宏观上协调农业内部各层次、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引导农业的发展方向。政府确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以引导农业的正确发展,是政府宏观管理农业的首要职能。

(2)、制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是指政府农业职能部门在科学研究基础上向农业经营者提供的指导性意见,主要是为农业基础部门和农民进行结构调整给予科学指导。

(3)、提供公共产品的职能。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最重要的公共产品是农业基础设施。我村基础设施十分落后,极大地影响了我村经济发展进步。加快我村基础设施建设对我村产业结构调整有多方面深远而现实的意义。

(二)依靠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

科技创新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生产力更快发展从而带动经济和社会更快进步的强大推动力。这是历史的结论,是经过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真理。科技创新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影响产业的投入产出状况及生产要素的配置和产出效率,从而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变革。从供给方面看,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具有直接性,主要是通过提高劳动力素质,改善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扩大劳动对象范围,提高管理水平等途径来实现的;从需求方面看,科

技创新对农村产业结构的影响,则是通过影响生产技术、消费需求以及出口,即借助于需求结构的变动来实现的,属于间接影响。在现实经济中,这两种影响经常交织在一起,共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当前,要彻底排除科技通向农户的各种障碍和约束,如信息约束、科技转化能力约束、风险约束等,在加强农业科研的同时,把技术开发、技术推广、教育相结合。

(三)实现龙头企业和小企业共同发展

我村招商引资效果显著,走在我镇前列,我们应积极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引进外资,促进我村经济发展。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对我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具有重要意义。龙头企业和小企业共同发展是乡镇企业的方向。现在,发展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成为共识,但龙头企业的发展只是乡镇企业的一部分,在乡镇企业发展比较成功的浙江等省份也是龙头企业和小企业全面开花。甚至好多企业就是家庭作坊,对此现象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因为这部分小企业是龙头企业具有生命力的重要依托,是乡镇企业活力所在。龙头企业的作用不用多说,但龙头企业的数量毕竟有限,能解决的问题也只是一部分。在扶植企业时,重心应该向小企业偏移,发展这些小的行业可以节约资金、解决就业,也更符合农村实际情况。

五、调研体会

通过这次调研,我基本掌握了我村的社会经济情况,摸清了农民的经济来源,分析了我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尤其是新形势下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接下来我需要做的就是付诸实践,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及时总结,为我村今后的经济发展工作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产业调研报告范文 篇8

五年来,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结合本镇实际,确立了“工业强镇、项目支撑、产业富民、体制创新”的发展思路,注重发展以“牛羊禽、保护地、经济林”为主的农业产业,不断加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大力发展商贸产业。经过镇党委、政府一班人的共同努力,广大农民收入显著提高,镇财税收入屡创新高,主导产业得到了极大发展,全镇经济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

一、主导产业发展现状

(一)农业及农村经济成效显著

此前,是个名副其实的农业大镇,广大农民以种粮为生,虽然能够解决温饱问题,但经济收入不高,正常年景人均年收入仅为2450元,是全县平均水平的72%。20xx年,新一届党委、政府根据山多地少、农业人口比重大、种植结构单—的实际情况,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自愿为原则、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调整和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重大举措和促进农民增收、富民兴镇的重点工程来抓,不断加大农业投入,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注重抓好设施农业、畜牧养殖和经济林等特色产业,并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市场,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明显成效。

2、服务体系正在形成。以招商引资为依托,以小城镇建设为平台,建成了全县最大的大牲畜交易市场和农产品交易市场,交易客户和交易额持续增加,并影响和辐射到了建昌、凌源等邻近市县,甚至远到河北、河南等地。同时,镇政府实施龙头带动,不断强化科技培训,创新服务体系,使农户生产与大市场之间得以有效衔接,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3、管理机制日渐完善。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工作。切实加强领导,成立了专门的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并组织专业人员深入调研,制定了产业化发展规划,成立了由主抓农业副镇长负责的产业化领导小组,使全镇农业产业化进程得以有序进行。

4、合作经济不断发展。到目前为止,全镇有各类农民经纪人100余人。农机、蔬菜等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正在积极筹建中,农民经纪人队伍不断壮大,这些都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些不但有力地促进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且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使农民收入不断提高。

(二)工业实力逐步增强

资源匮乏,搞项目建设缺乏先天优势。然而镇党委、政府一班人抓住主题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镇、项目支撑”之路,并把项目建设作为“唯此为大、唯此为先、唯此为重”的“天字号”工程来抓。

首先,镇党委政府成立了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抽调得力人员成立了项目建设办公室,专职负责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并进一步明确了奖惩制度。

其次,广泛开展宣传工作,统一全镇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使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深入人心,人人皆知,在全镇形成了“重商、亲商、留商、富商、安商”的社会氛围。

第三,创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成效,在工作中注重“以情招商”、“以商招商”,以真情打动客商,以热情服务感动客商,使客商招得来、留得住。

四是优化招商环境,增强招商竞争力。我镇正积极进行冶金园区的筹建工作,现在园区的整体规划已经完成,太沟8万千伏安变电项目也已完成,配水、通路等工程正在启动,为承接项目做好了先期准备。

五是严格考核奖惩,形成良好的导向机制。镇党委、政府研究出台了《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等制度,真正让招商引资有功人员经济上得实惠,政治上得荣誉。同时,注重把后备干部调往招商一线进行培养锻炼。几年来,已有多名同志因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成绩突出被提拔重用,从而在全镇上下形成了按招商引资实绩排位次、定奖惩、用干部的选人用人导向机制,有力地促进了招商引资工作的发展。

20xx年以来,我镇共引进xx厂、xx有限公司、等投资亿元以上的规模企业6家(落户其他乡镇和工业园区2个),项目总投资4.47亿元,年产值达5.8亿元,年利税380万元,不但填补了我镇项目建设的空白,而且有力地拉动了全镇经济的发展。

(三)第三产业与各项民生事业协调发展

2、旅游业成为新农村建设、带动农民致富、增加农民收入的亮点。近年来,我镇重点发展以旅游、观光、休闲一体、以等为主体的旅游景点,初步形成了以农村风貌、民族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业。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方面

1、农民收入增幅较慢,经济作物如特色果业、棚菜生产等在农业结构中的比重还较低,特色农业经济凸显不够明显。

2、基地建设滞后,规模效益不明显。受长期以来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的传统模式影响,导致产业规模小而分散,很难形成种养大户,客观上制约了产业化发展,不利于形成规模、形成基地。

3、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农户与龙头企业、龙头公司和中介组织之间关系松散,甚至因为部分企业的信誉、服务等问题,农民对产业化的推进有一定的戒备心理。

4、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目前我镇还未形成规范、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注册专业中介组织较少,农民经纪人大部分文化层次和业务素质不高,因销售渠道不畅造成丰产不丰收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挫伤了群众发展农业产业的积极性。

(二)工业方面

1、引进项目品种较单一。目前我镇引进的项目以冶炼为主,品种单一,且大多数为初级加工,产品附加值较低,对地方财政税收、社会就业贡献较小,对自然资源依赖性大,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2、建设用地面临紧缺矛盾。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土地存量不足,厂房用地缺乏。主要是国家加大对土地征用的严格控制,项目征地手续越来越严格;二是项目用地征用难度大。除了征地手续越来越严格以外,群众征地拆迁抵触心理越来越强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所以,项目用地已成为招商引资最重要也是最艰难的工作,并直接决定着已签项目能否落地投产,如何超常规运作项目用地已成为当前要务。

(三)第三产业方面

1、结构不尽合理。我镇批发零售、贸易、餐饮等传统产业所占比重偏大,房地产、旅游服务等新兴第三产业比重偏小,难以起到支撑作用。

2、产业层次偏低,与其他乡镇相比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规模小、水平低、素质差,且发展不平衡。从企业组织形式看,从事第三产业以个人私营经济为主,且投资多限于商业和餐饮业,且注册资金不多;从发展水平上看,规模小、档次低、小打小闹多,高技术、高附加值、有竞争力的企业较少,涉及新兴产业更少,这些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我镇第三产业的发展。

3、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滞后,投入不足,影响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我镇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有些旅游景点因为资金缺乏,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差,配套服务不健全,还没有形成多元化、特色化、规模化的旅游点。

4、第三产业中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市场经济知识匮乏,缺乏懂管理、会管理的人才,再加上资金紧缺,使第三产业难以形成规模发展,而且由于综合服务业发展缓慢,专业批发市场少,难以形成产销对接。

三、保证措施及扶持政策

(一)继续把富民强镇作为各项工作的'最终立足点和落脚点。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建设,落实惠农政策,给农民发展产业以最大的优惠条件,强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快专业村和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培训农民经纪人,带动农民实现由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的转变,同时,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坑农害农行为,为农业生产在农机农技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多渠道转移农村劳动力,通过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发展经济,增加工作岗位,以多元化的经济模式扩大就业容量。

(二)继续把项目建设作为主攻方向。

一是要坚持项目建设不动摇,坚持把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作为全镇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转变观念,改进工作方法,树立新的思想观念,进一步解放思想,根据我镇的实际和特点,切实建立科学的招商引资服务体系,明确部门职能,改进招商方式方法和策略,提高招商引资的效率。继续加大对外宣传和推介力度,不断提高影响力,进一步营造招商引资的浓厚氛围。

二是要加快园区建设进度,搭建承接平台。加强与规划、土地、水利、电力等部门的协调,进一步完善园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三是逐步调整项目建设整体布局。要突出招商选资,除常规企业外,让一些技术含量高、贡献力大的企业落户我镇。围绕冶金园区的优势,深度推进产业招商,重点引进能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形成产业生产配套的大项目,推介一批能带动全镇产业整体发展的重点项目,以新的理念、新的举措推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继续营造第三产业发展的宽松环境。

一是要在注册资本、经营范围、经营场所、经营方式等方面进一步放宽限制。允许各种形式的资本进入,从投资经营和政策等方面为第三产业企业提供公平和竞争环境,积极吸引外来资金。

二是建议上级政府部门加强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办公程序,改进审批办法;三是要突出重点,鼓励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进一步推进乡镇企业第三产业实现快速增长。因为第三产业行业多、差异大,要从实际出发,实行重点突破,尤其是结合冶金园区的成立,重点发展房地产开发业、现代物流业和社会服务业等对经济带动较大的重点行业。

在发展商贸流通业方面,要大力推行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构建集约便利的现代零售服务体系,积极培育、建设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和特色市场,实现大流通带动大市场、大市场促进大生产,在发展现代物流业方面,要整合现有资源,通过兼并、收购、联合等多种方式,组建社会化、专业化的大型物流企业,逐步健全完善配送体系,在发展农村服务业方面,要大力发展旅游、初级卫生保健、信息咨询、商品中介服务项目,大力加强农村小城镇建设,实行贸工农一体化。

产业调研报告范文 篇9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村人多地少,自然条件恶劣,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农业收入不稳定。部分村民对新技术、新产品接受程度底,特色高效农业推广慢,村民文化程度偏低,掌握的实用技术少。

二、工作目标

(一)宣传政策。注重把宣传政策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结合起来,采取通俗易懂、易于接受的方式,广泛宣传国家和省、市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和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卫生、低保、养老等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积极协助联系户申请办理“双业”贷款、妇女小额信贷等惠农贷款,引导农民敢贷款、会贷款、及时还款,及时发现、反映和制止损害农民利益的各种行为,督促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进一步凝聚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

(二)反映民意。注重把反映民意与巩固拓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结合起来,健全完善听取群众意见、回应群众关切、解决群众困难的长效机制,深入联系村召开村组干部与村民代表会议,商讨修订两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脱贫措施,帮助村委会

建档立卡,推行扶贫攻坚“图表式管理”模式。双联干部深入联系户家中,了解村情户情、经济状况、发展愿望、存在困难、就医就学等,提出个人帮扶计划。要认真梳理归纳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及时反馈给党支部或有关部门,尽力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三)促进发展。注重把促进发展与推进“1236”扶贫攻坚行动结合起来,大力推进以发展养殖业为主的设施农牧业,以种植核桃树为主的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帮助村委会做好村级道路硬化和自来水入户工作,积极试点推广甜高粱种植技术,全力发展千亩优质核桃产业基地建设工作,协助做好土地流转、种植业结构调整、劳动力技能培训、劳务输转等工作,帮助群众找准最适宜、效果最好、收益最高的富民产业。

(四)疏导情绪。注重把疏导情绪与加强农村社会治理结合起来,及时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深入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和信访案件,帮助开展法律法规及政策解释工作。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新风尚。

(五)强基固本。注重把强基固本与提升能力素质结合起来,加强村党支部建设,强化党员日常管理和教育培训,帮助完善村务公开、党务公开、党员培养教育等制度,大力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指导村内公益事业“一事一议”,提升村级党建工作水平。

(六)推广典型。注重把推广典型与凝聚强大力量结合起来,

注重发现和宣传推广在主导产业发展、基础条件改善、新农村建设等农村改革发展中涌现出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三、工作措施

(一)摸“准”扶贫对象,确保精准扶贫“靶向定位”。严格执行识别标准,把最贫困的`户、最贫困的贫困户纳入帮扶范围,科学合理制定帮扶计划。按照“规划到村、帮扶到户、责任到人”的总体思路,精心编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方案,确立了贫困村主导产业,填写发放贫困村、贫困户登记表、扶贫手册,制定了贫困户脱贫计划,真正做到“户有卡、村有簿、乡有册”,对贫困人口、贫困家庭实行信息动态化管理。并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村、贫困户制定帮扶措施,通过分析致贫原因,对扶贫对象逐户确立帮扶项目,建立脱贫规划明白卡、台账,明确帮扶责任单位、帮扶人员。

(二)创“优”工作机制,确保精准扶贫“阳光普照”。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认真倾听贫困群众诉求,耐心询问每户家庭情况,深挖致贫根源,逐户走访建档,与贫困户交心谈心、算账对比,制定帮扶计划,谋划布局产业项目,推进精准扶贫。切实把村民组织起来,把致富能手培育起来,把大学生村官、驻村工作队合理利用起来,负责协助村两委摸清贫困底数,分析致贫原因,制定帮扶计划,把产业培育起来,把土地流转起来,把村委会建设起来,把医疗体系完善起来,把发展环境优化起来,把

村干部积极性调动起来,着力推动贫困村经济和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三)用“好”社会保障,确保精准扶贫“全面兜底”。把民生改善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认真做好教育、就业、医疗等工作,进一步提高养老金补助标准,健全贫困弱势群体救助、大病医疗救助等制度,坚决防止因病、因灾、因学致贫返贫。在继续做好低保工作的同时,坚持“治贫先治愚”,促使更多的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学习实用技术,增强致富能力,扎实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培训,对贫困家庭“两后生”(初高中毕业后未继续上学、未就业的学生)免费进行就业培训,保证每个贫困家庭有一名劳动力掌握1—2门致富技术。加快农村土地确权和流转,着力破解脱贫致富瓶颈制约,充分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四)吹“响”攻坚的号角,打好脱贫攻坚战。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抓好双联行动与“1236”扶贫攻坚行动确定的目标任务对接工作,强化双联单位和领导干部的主体责任,组织引导他们共同担负起扶贫攻坚任务,动员更多的非公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社会力量参与,深化拓展定点帮扶、社会帮扶东西协作等帮扶模式。同时加强扶贫项目和相关涉农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统筹考虑各方面资金资源,明确财政专项资金投向,打破行业、部门限制,在各部门专项资金总量原则上不减少的同时,削减专项资金项目数量,放大财政杠杆作用,合理整合财政、农牧、林业、扶贫等涉农资金项目资金,集中向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倾斜,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着力解决资金安排分散、重点不突出、效果不明显的问题,使有限的资金、项目和政策能够进村入户精准实施。

产业调研报告范文 篇10

一、基本情况

内乡县位于南阳盆地西缘,伏牛山南麓,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属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年无霜期225天,日照时数小时,10℃以上活动积温4863℃,日平均气温15℃,降雨量800㎜左右,岗坡丘陵区土壤PH值在5—之间,适宜茶树生长。上世纪六十年代未在南茶北移的影响下,内乡曾经荣获全国1000个植茶大县荣誉称号,“内乡毛尖”也因含锌元素而备受人们青睐。

因此,近几年,内乡县农业局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省、市、县茶产业发展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理清思路,突出重点,紧紧围绕基地建设、茶叶加工与销售、企业及产业宣传推介等方面全方位服务好茶产业发展工作。

到20xx年12月,我县已建成茶园面积亩,主要分布在南阳琴溪湖农业有限公司、民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南阳龙山茶业有限公司、南阳佳名茶叶有限公司、内乡华慧茶业有限公司、河南菊潭茶业有限公司、内乡县宛西农综开发有限公司、南阳市天隆茶业科技有限公司、内乡县浩林果业有限公司、河南葫芦山农业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

二、生产和销售情况

目前全县拥有自动化生产线6条,标准化车间5000余平方米。其中南阳琴溪湖农业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完全按照QS标准建设,在产品包装、销售模式、经营理念等方面不断进行改进提升,20xx年内乡产茶达到吨,实现年产值500多万元。

三、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是请宣传部、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记者到茶园、到车间、到茶叶直营店进行现场采访,然后分别以专题片、电视新闻、通讯报道的形式对我县茶产业建设成效多次进行宣传报道,以此宣传内乡的茶文化,挖掘县衙文化,提高内乡茶叶知名度。二是积极申报产品产地认证和商标品牌认证。目前,己注册“天曼古衙”、“浩林”“菊潭浩林”“琴溪”“县衙玉叶”“云露山”“琴溪湖”商标和“丹顶一品”“天曼绿芽”“琴溪翠眉”“伏牛剑毫”“天曼驼峰”“浩林绿茶”“内乡红”“云露山野茶”等品牌。生产的茶叶在省、市组织的茶叶评估活动中,多次荣获金奖、银奖和优质奖。内乡县宛西农综开发有限公司、内乡县王氏绿色茶叶发展有限公司分别被河南省农业厅认定为河南省无公害茶叶基地。生产的茶叶分别被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定为无公害产品三是组织企业相关人员先后到信阳、桐柏、淅川等市县参观培训与专家零距离探讨交流加工技术和销售经验,极大地提高了自身实力。

四、茶叶发展建议

1、茶叶生产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目前基地面积已初具规模,而实际情况表现为管理水平较低,具体表现在:①中耕除草施肥不及时②节水浇灌面积小,仅占总面积的1/3,因此茶叶企业应把工作重点由不断扩大面积转移到已建茶园的水利配套、田间管理上,确保已建茶园快速提高产量和质量,从而产生经济效益。

2、目前茶叶企业的队伍机构建设与企业发展的.规模态势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日渐突显。表现在企业团队要么是单兵独干,要么是临时拼揍,更谈不上企业机构建设,特别是已面临或马上面临的茶叶生产加工和销售这个关键环节,企业几乎没有自己的人才队伍。因此,企业应逐步建立健全机构,配备、培养专业人才队伍,确保企业长足发展。

3、加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科研、技术推广机构;引进培养人才,加强茶企业和茶农培训。

4、标准化体系建设。建立完善茶叶生产、加工标准及技术规程,配套完善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及行业标准。以毛尖和扁形茶为主,改进加工工艺,工厂化加工。

5、加工体系建设。加快现有茶叶生产加工企业升级,改造,综合利用夏、秋叶原料资源,促进茶类结构由单一绿茶向绿茶、红茶深加工类茶等多茶类发展。

6、实施品牌战略。挖掘历史名茶资源,开发新的名优茶,建立健全名优茶生产、加工、包装、贮运技术规程,确保产品质量,注重运用品牌塑造,维护品牌形象。

7、产业化经营。加快茶叶龙头企业建设,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户”的生产加工模式,鼓励引导茶叶企业和茶农加入茶叶专业合作组织。

8、营销体系建设。建立茶叶产地和批发市场,精心培育内乡茶叶品牌,举办各类茶叶评比,茶文化研究等大型节会,扩大市场宣传。

9、茶文化体系建设。普及茶文化,进行茶旅游综合开发。

10、质量安全体系建设。通过县质量监测中心,建立基地认定、产品认证,初级产品准出,市场准入,质量可追塑等制度。

11、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在内乡建立一个良种母种场。

12、生产基地建设。抓好示范性标准茶园建设,创建优质、安全、高效茶叶生产基地。

五、存在的问题

1、投入不足。在政策、经费、科技等方面投入不足,扶持力度不够。

2、品牌知名度不高。全县没有共用品牌,品牌宣传力度小,影响力不大,茶叶优质不优价。

3、茶园低产低效。地方群体占比30%,老化严重,无性茶园面积少,部分茶园单产不足20公斤。

4、组织化程度低。茶叶龙头企业少、小弱、企业、茶农参与合作组织不足20%。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