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这次为您整理了名人读书故事(优秀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马克思
经常有针对性地阅读。每逢书中他自认为重要和有参考价值的地方,都加以摘要,并做笔记。
马克思的一生虽然颠沛流离,经济经常陷入困境,生活十分艰难。
但他依然克服各种困难,坚持读书和科研。
悬梁刺股
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
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
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人,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
匡衡凿壁偷光
古时候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
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高士其读书故事
高士其从小就用功读书,他的学习成绩,年年都是班级里最好的,全校老师和同学,都夸他是个好学生。
他是一位科学家。它六岁那年,要上学读书了。开学那天,大蒙蒙亮,高士其就穿上新衣服,背着新书包,上学去了。
一路上,高士其乐得象只小鸟儿,又蹦又跳唱着歌。他跑到学校门口一看,大门还紧紧地关着呢。他不敢去敲门,只好站在门口等着,不知道等了多久,学校的大门开了。
开门的是位老伯伯。高士其恭恭敬敬鞠了一躬,又叫了声“老伯伯早!”
老伯伯心里真高兴,笑眯眯地说:“多懂礼貌呀,孩子,你是一年级新学生吧!”
高士其点点头。老伯伯把高士其领到一年级的教室里。
过了好一会儿,小朋友们才一个个来到学校。
在开学典礼上,校长站在台上讲话。高士其一双乌溜溜的眼睛,专心地盯着校长,他听得可仔细啦。
校长讲完了话,叫高士其站到他身边来。高士其不知道有什么事,一颗心象小鹿似的怦怦乱跳。
校长摸摸高士其的头,表扬他是一个守纪律、懂礼貌的好学生。
高士其把校长的话记在心里,每天,他上课用心听讲,放学回家就认真做功课,他跟全班的同学都要好,跟同桌的一个小朋友更要好,下课以后,两个人一起游戏,可高兴呢。
可是有一天,这个小朋友嘟着嘴,冲着高士其说:“你到底认识我吗?”
高士其觉得很奇怪,说:“咱俩是好朋友呀,怎么会不认识你呢?”
这个小朋友气呼呼地说:“那你刚才上课的时候,为啥不理睬我呢?”
高士其一听,笑了起来。原来,刚才上课的时候,这个小朋友拿出纸头,折成一只只小青蛙,悄悄地玩了一阵子,玩着玩着。觉得一个人玩没有劲,就凑到高士其的耳朵边,轻轻地说:“我们来玩斗青蛙吧!”
高士其坐得端端正正,正用心听老师讲课,这个小朋友的话,他根本没有听见。这个小朋友又轻轻地碰了碰高士其,高士其还是坐得好好地在听课。这个小朋友心里挺不高兴,使劲拉了拉高士其的衣服,这一来,高士其回过头来了。那个小朋友指指膝盖上的两只纸折的青蛙。高士其明白了,是叫他一起玩斗青蛙呀,他对那个小朋友白了一眼,又用心地听老师讲课了。
高士其想到这里,笑起来了,他对那个小朋友说;“下课的时候,咱俩一起玩,是好朋友。可是上课的时候,我就不认识你了。”
高士其的话,说得这个小朋友也笑了。
车胤囊萤映雪
车胤,年幼时好学不倦,勤奋刻苦。他白天帮大人干活,夜晚便捧书苦读。可是由于家境贫寒,常常没钱买油灯,书也读不成了。他为此十分苦恼。
一个夏夜的晚上,车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忆着读过的书上的内容,忽然发现院子里有许多萤火虫一闪一闪地在空中飞舞。他忽然心中一动,要是把这些萤火虫聚集在一起,借它们的光不就可以读书吗?
于是,他开始捉萤火虫,捉了十几只,把它们装在白纱布缝制的口袋里,挂在案头。从此,他每天借着萤光苦苦地读书。
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
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
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闻一多醉书
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入了迷,
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苏轼改对联
北宋大学士苏轼,少时在父亲苏洵的教导下,博览群书,知识丰富,常常受到父亲的诗朋词友的称赞。因此有些飘飘然。
一日,年少气盛的苏轼,骄傲地写了副对联贴于自己的书房门口。
联云: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老父亲一日得闲,来到大儿子的书房检查他的学业,抬头看见对联,连连摇头暗叹。儿子如此不谦虚,他很生气。于是,找来几本文辞深奥的古书喊道:“轼儿,你细细读之吧!”说罢叹息而去。
苏轼看了一本又一本,书上的字、词、句他有很多不认得、不理解,心中十分惭愧。于是,他赶紧提笔将门上联语各加了两个字。
从此以后,苏轼虚心学习,日夜攻读,终于以他的勤奋努力,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造诣也达到了惊人的地步。
你知道他在上下联的头上各加了那两个字。
苏东坡
东坡学识渊博,他有一种“各个击破”的读书法。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达到事事精通。
一本书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只能集中注意力了解某一个方面。比如想探究历代兴亡治乱的原因,那么就从这个角度去读;要探究史实典故,就换另一个角度,再读一遍。
这个方法虽有些笨,但这样读过之后,各个方面都经得起考验。
高尔基救书
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
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