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月满中秋作文(精选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天晚上,我做完了作业,便趴在了阳台,抬头仰望着夜空中的星和月亮,一会儿,月亮像个害羞的小姑娘,羞答答地从楼房的背后探出了半张脸,偷偷地窥视着人间。慢慢地,它终于从楼房背后露出来,满地清辉,是那样纯洁,那样美丽。皎洁的月光倾泻下来,大地成了银白色的世界。一时间,星星们都害羞似的躲了起来,只有几颗大胆的星星仍勇敢地站在天幕上。我不知道它们是为了给月亮做伴,还是与月亮媲美?
忽然,我觉得脚底下轻飘飘的,哦,原来我冲破了大气层,正在向月亮飞去呢!瞧,月亮是大地妈妈亲手制作的葱油饼。金灿灿的,可真诱人!不过,大自然妈妈在洒葱花的时候,一不小心,芝麻有的洒在了天空中,变成了一个个小星星,有的则掉了下来,变成了一颗颗流星……调皮的天狗。
闻着香香的饼,馋的垂涎三尺,自然就忍不住了,每天都要偷偷的吃上几口,这样日复一日,葱油饼很快就被天狗给“消灭”掉了。大自然妈妈也不生气,不慌不忙的使出看家本领,做出一个更美味的葱油饼挂在天空中。这样的事情每个月都会发生。
一阵冷风吹过,我打了个哆嗦,又回到了现实生活中来了。
夜悄悄地来了,带来了几分俏丽与寂静。月儿悄悄爬上枝头,微笑的凝望着苍茫的大地。又是一年中秋,在这漫长的岁月里,让我又一次感受到了月的温暖,月的芬芳。
夜的深处,田园朦胧,村舍隐约,山影憧憧,水光溶溶,荧光点点,烛火盏盏……一幅深幽空阔安详静穆的水墨画卷。
月就是戳盖在这幅画卷上的新亮印章。
电视机上的画面正在来回闪烁,正播放着《梅雨州·中华情》此时,梅雨州已经下起了毛毛细雨,似梅花四处纷飞。古人云:“瑞雪兆丰年。”此情此景,若不是“瑞雨兆金秋。”
坐在餐桌上,我拿出了各种各样的月饼,与妈妈坐在月下,共享良辰美景。轻轻掰开月饼,馅料涌了出来,五仁,芝麻,哈密瓜,白果,栗蓉……味道数不胜数。轻捏一块,放入口中,融在嘴里,化在心里,甜甜的,浓浓的。吃完月饼,用舌尖允吸手指上余留的香味,空气中还弥漫着淡淡的芝麻香气。妈妈笑话我:“你这个小馋虫!”我却俏皮地回答:“多美味的月饼,不吃多可惜呀!”再约的照耀下,我拿起了一块月饼,举在月亮处,月饼与月亮相吻合,似乎就是缩小的月亮。
站在阳台上,手指轻轻伸出窗外,仿佛就要碰到月亮的边缘,可是又是如此遥远。我想这就是思念亲人的感觉。知道月亮的存在,可是却摸不到,碰不着,这离别的滋味,酸酸的,惆怅、悲伤的滋味浓浓的糊在心头。王建有一首诗:“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是呀,多少游子凝视着一圈圈涟漪的月光,仰着脸,朝着故乡;手抚心,跳跃加快,似乎有两只桨在心海里划动,眼眶的船舷溅出颗颗又酸又涩的泪的水花。“儿行千里母担忧,”多少母亲愁肠怨绪,怅然若失的守望着此时的月光。我将要升入初中,在妈妈身边甚少,心情亦是如此显出一丝的凄凉。
我漫步月亮之上,月华柔和清凉,沁透我的肌肤,流入我的血脉,逸我满心的芬芳,给予我中秋夜的美满。那小月亮啊!在你纯洁的面容中我看到了每个人的善良与柔情。
我与月儿相知相随,在宝宝的月光的围拥下,我睡熟了,做了个梦,做了一个团圆的梦……
中秋也许是最有人情味的.节日了。
小时候,每到中秋,父亲总要从街上带些糖果回来,而母亲呢,则要精心烹制一盆圆又大的面馍,里面还要掺糖,邻居们也在比赛似的烹制,还在下午,香甜的气息已充满了整个院落。这些东西,我们闻着心动,嘴馋,但白天是不能吃的,得到了晚上,月上中天,满满地照着大地,一家人将这些“贡品”摆在月光下的院子里,母亲首先向月行礼,并念念有词,然后示意我们也向月行礼,并不厌其烦地说不能用手指月,否则月亮会在半夜里来割耳朵。父亲常常对母亲这一套不大以为然,但这些时候他从不干预,像个没事人一样站在一边,看我们学着母亲的样子向月行礼。估计月亮“用”得差不多了,我们再享用,此时,这些馍已冷硬,入口的感觉并不好,但对于七十年代的乡村孩子来说,这依然是个难得的宴会呢。
当我渐渐长大,因为学习,因为工作,因为成家,我很少同父母兄姐们一起过中秋,但每临八月,桂花香飘满城市和乡村,一轮圆月升起,将所有的乡思提到了半空中,我就会情不自禁地向家乡眺望,向母亲眺望,向逝去的童年眺望。对我来说,中秋已经成为一个全面回顾的时刻,不管我走得有多远,故乡的那一缕炊烟,炊烟下那一排老屋,老屋里那年迈的母亲,母亲心里那无止无休的挂念,都令我魂牵梦绕。我想,我是挣不破这越积越厚越来越紧地裹在身上的乡思了,就让乡思将我缠绕甚至抽打,在我身上刻下像岁月一样深的印痕吧。
多少个满月之夜我站在大地上仰望苍穹,浩瀚的天空持续传来幽微的信息,远方的远方藏有无数的秘密,这无数的秘密逼迫人承认人生的有限。月光似水,年华似水,在水中我看见了自己,伫立月下的一粒影子,在天地中渺小如尘。曾有无数粒这样的影子伫立在月光下,思索风云变幻,探测生命底蕴,所有的思索和探测联结成了一根绳索,我们这些渡过生命河流的人,都拉着这共有的绳索,才前仆后继,一代又一代,永无休止地绵延向前进。有人说,这绳索就是人类的文化,或者说是文明,有了这文化的绳索,生命便有了共同的方向,疑惑渐渐少了,孤独渐渐淡了,哀叹渐渐稀了,生命才会永葆青春,世界才会充满希望。
月满中秋,月下的我们,可否看见,嫦娥醉舞中洒下的清氛,周公徘徊时想象的欢会,无盐虔望里飘落的美丽?可否听见,太白独酌的心语,东坡如风的歌吟,未还乡的征人吹响的笛音,空守闺房的女人彻夜难尽的怨诉,老者的低叹,童子的笑声,还有雁鸣阵阵,飞泉声声,落花点点?此际的山河大地,人心承载着万物,思念缠绕着万物,月是人的一面镜子,它的光芒凝聚起了人的向心力,千载以来,一轮满月曾引发多少个幸福的颤动,令多少心灵在同一个瞬间闻风起舞,在宁谧的夜晚,在无边的宇宙,这个东方民族集体性地唱响最温暖的生命之歌,无论现实有多少苦难,无论生活有多么艰辛,这首月光下的歌都将给生命以绵长的抚慰。
月满中秋,中国的中秋,人类的中秋,愿心灵同感于天地,所有的祝福和牵挂都指向同一轮明月,并以光的速度和射程连结起地球上的千家万户,此刻,我站在月光下仰望苍穹,心底漾动着如水的幸福。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我们全家到浮石园赏月。准备好东西我们便像浮石圆开去。
不一会就到了浮石园。来赏月的人可真多呀!路边停满了车。我们找了好一阵子才把车停了下来。我们在水边铺下毯子,把月饼,水果放在报纸上。这里是个有水有山的好地方,风吹着水面起了波纹。月亮正好挂在山的上面,不用抬头就能看到月亮。圆圆的月亮像一个大盆子,盆子上似乎放着一个大月饼。看到这,我不禁想吃月饼了。我打开一只月饼,先给妈妈咬了一口,最给爸爸吃一下,我最后吃。我看着月亮,似乎更圆了。一阵风吹过来,好像把云给吹来了,正好遮住月亮的半边脸,犹如一个小姑娘羞羞答答的,不愿意给人看。夜晚的天空像黑色幕布遮住了白天,几颗星星稀稀疏疏的钉在上面,像亮晶晶的钻石。月亮越升越高。起初是在山的上面,光线也很弱。现在升到山的那一边,月光照得可以看清事物,就在月亮的旁边,一大朵白云照得像白天一样。但是寒意也有了,那一阵阵微风吹的得我直缩紧身子,但是我却没有回家的念头。因为月亮又大又圆,我还想看。天上的星星、白云不见了,只有月亮一个。顿时,使人感到寒气袭人。地上也有露水了,我们便起身整里东西,回家了。
十五的月亮好圆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今夜,无月。夏后红叶知渐近,桂香已做秋风信。窗外黑夜渐沉,风轻轻地刮过树梢窃窃私语,小城安静的进入梦境。我静静的坐在窗前,让思绪轻悄悄的溢过夜的凉窗,系在那个还在赶回家的路途中奔波的人身上。
我不愿意为父亲这个词冠上虚伪的崇高字眼,这般朴实的词,不需要华丽的辞藻来衬饰。
幼时的残章断片中,父亲是个开朗活泼的人。相聚的时间总是短的,可也总是充满欢笑的。那时的我还小,和其他的孩子一样,总是期盼着父母归来早,在冬天的窗上哈一口气,歪歪扭扭的画下一辆汽车,透过窗行驶在蜿蜒的路上,圆圆的月亮将光芒大片大片的洒在路上,那是即将归来的父母,那是蔓延在冬日里无尽地思念。记忆的片段如电影倒带般在我的脑海里一一展现,也曾承欢膝前,教我如何用泡泡糖吹泡泡;也曾嬉笑打闹,赖在床上不起床,任漫天枕絮飞扬……
成长的记忆中,父亲一直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他对我的要求很高,也一直很严格,从小时候的三好学生,到现在的好姐姐榜样,总是希望我做得更好,不允许出一点差错。那时的我,心底总是存着敬畏,并不怎的亲近父亲的。我总是小心翼翼的在父亲面前做好每一步,从坐姿仪态,到接人待客的尊称礼仪,也不知是真的敬畏,还是想让父亲高兴。可我很清楚的知道,父亲是一个喜怒不颜形于色的人。
最印象深刻的时候,也是我最为肆意轻狂的时候。那是一个青春的花季,也是最为鲁莽的时期,热血总是大片大片地倾倒在每一个角落,却没有顾及渐渐激化的亲情。终于,那炽热滚烫的熔岩随着怒火一起喷涌而出,几乎要将一切都融化,一阵汹涌过后,又是各自独伤的冷战。月亮隐藏在寒风的雾漫之中,散发着微弱的淡淡光芒。那年的冬天也很冷,很冷。
可是时间就是这么不经意间将一切都悄悄抹淡,又是几个月圆月缺。不知几人悲戚,几人哭泣。月亮依旧无声地照耀着,照在他零星的白发中,照在我晶莹的泪滴里。在后来的后来,这件事情仿佛是没发生过般,只是彼此之间多了一份默契,多了几丝包容,多了几点了解,多了将心比心……
“叮咚!叮咚……”铃音打断了我徘徊在记忆深处中的思绪,我蓦然抬头,我知道,要等的人回来了;我知道,月圆了……
自古以来,人们将爱藏进节日,让本为平常的日子因爱非凡,又到了月圆人团圆的日子,大街小巷,所有的奔波都是归程,节日在此时不过是个载体,让在外的游子得以奔赴心中那道淡黄色光晕萦绕的地方,感触家的力量。
黄昏抛出一道晚霞,真正拉开中秋的序幕。饭店里服务员的步伐变得急促,饭桌上满目琳琅——是团圆的味道。我来到街边,看到那些在北京中秋的夜空下亮着无力灯光的店铺,他们的心早已飞回故乡,同家人齐聚一堂。我听到,坐在店铺门口石阶上的老板拨通了父母的视频,用家乡话道了一句“中秋快乐”。屏幕上闪烁的人影灯光,正是他心中最圆的月亮。今天,街上的行人似乎都不再是低头族,他们真正拿起手机,拨出了心中最熟悉的号码。一两句问候,为今天的夜晚倾注了更多的星辉斑斓。饭店里忙碌的老板将来客视作家人,笑容从未淡去,热情随步点的加快而高涨。饭店里响起了《水调歌头》,将我的思绪带到宋朝的中秋夜,举酒诵词,一醉方为中秋。有多少次在梦中邂逅酒后挥毫的墨客,又有多少次独自泛舟江河。
我欲同你把酒当歌,试问今夕几何。我懂得,凡你醉处,有泪千行,则为他乡。酒入愁肠,伴着月光,杂着惆怅,追溯宋唐。我也希望,与你共寻苏辙,不必再问青天还余多少苦。愿终有一年,明月照着的是团圆共赋词的你们,那时的月才真正会“不应有恨与离别”吧。我更期盼,月光带来团圆,而不再为相隔而作婵娟。嫦娥会不会就在某一个光斑处遥望着人间?那里是否有着人间的天堂,也在齐聚一堂,互道祝福,述说着思念?
思绪回到眼前,举起酒杯,一声“中秋节快乐”,是多少异乡游子奢望的声音。只望世间人长久,让团圆没有遗憾,愿月亮遥寄游子的思念,沟通两地情感。
散落的云被黑夜染成了黑色,却仍持一份执着追着月光。月亮被云朵遮住了半轮,显得更加神秘。嘈杂声已褪去多半。愿人长久,来年共赏婵娟。
中秋节那晚,是个静谧之夜,只是月亮还低低的倚在东方,迟迟不肯升到空中。
黑丝绒般的夜空中,星星如钻石般晶莹闪亮。我独自漫步在花园的水泥路上,看着花池中几簇月季的影子。
抬起头,看向天空。将圆未圆的明月,渐渐升到高空。一片透明的云,淡淡的遮住月光,水一样的清光,冲洗着柔和的秋夜。
月留在我的记忆深处。从初一到十五,从十五到初一,月在人们的观望中缺了又圆,圆了又缺。在虫声四起的夜晚,一个人来到花池边,白亮亮的圆月在大地上播下一片水域,我便成了水中的鱼。多少个这样的夜晚,我独自望月,一个人在月下写下一句句咏月的文字。吴刚的桂树、玉兔的眼睛,我一笔笔绘成秀丽的画卷。
转身,坐在青石凳上,不免有些寒意。我喜欢借月色沉淀心情,如水月色,可饮;如水月光,倾斜。轻盈飘逸的韵致,清新蕴涵的情调自然流淌心际……
月华如练。我托腮痴想:是否“斫去月中桂,清光应更多”?“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的凄凉悲伤让范仲淹扼腕叹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东坡离愁如丝的美好祝愿;“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王安石的思乡情切……而贝多芬呢?他在如水月光下谱成经久不衰的《月光曲》。他,一键一键,弹奏世间的绝唱;一缕一缕,雕刻生命的轨迹……
月光下,多少古人的身影在历史的胶片里轮回。闭上眼,他们苍白的背影隐没在漫长的黑夜;睁开眼,皎皎月色清如水……
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第二大节日,仅次于春节。中秋节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亚洲领邻国,盛行于中国的唐朝。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到中秋节,独自在外工作和学习的孩子,都会回到家乡和父母一起吃团圆饭、吃月饼、看月亮等。
今年中秋因为计划出去旅游,所以我们一家和二爸一家在时代·奥特莱斯度过了一个浪漫、安静的中秋节。在回家的路上,天色渐晚,一轮皎洁的明月不知什么时候已经高高的挂在空中了。湛蓝色的夜空中,圆圆的银月自带着一圈光晕,让中秋之夜变得更加美好。
月满中秋,让我想起了远在广元的爷爷和奶奶,他们前几天给我们运来了新鲜的核桃和花生,让我想起了现在是金秋,正是收获的时节,蝉声弱了,地里熟了,枫叶大片大地落下来,就像红色的蝴蝶在天空中翩翩起舞,不知道爷爷奶奶是不是在快乐的度过中秋节呢?
月满中秋,让我想起了远在雅安的外公,外婆。每年我回去时,外公都会在家门口等着我,直到我回来才去看电视。有次外婆为了招待我,还做了两天的菜。不知道外婆是不是在他们家的摇摇椅,吃着月饼,看着电视呢?
月满中秋,让我想起了在哈尔滨上学的哥哥,他非常优秀,他现在是不是正看着书本,认认真真地复习,正准备明年的考试呢?祝哥哥中秋节快乐,也祝他考试顺利,取得好成绩,明年可以如愿以偿地进入研究生学习,将来成为一个优秀的建筑设计师。
……
从时代·奥特回去时,已经十点钟了,我从妈妈汽车的天窗上看月亮,听妈妈说:“阵阵秋雨,阵阵凉,成都很难看得见这么圆的月亮!”让我想起了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我不仅思念故乡,更思念故乡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