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又到一年中秋节作文(4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时间总是流逝飞快,不知不觉中已进入了农历八月,十五那天逐渐走近,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即将到来。
然而,在南方的大地上,在家乡这片热土上,却仍未感受到这种喜庆的气氛。夏天似乎未过,殊不知中秋已将至。
曾几何时,我曾和一堆小伙伴,一起拿着纸扎的灯笼,在这个月圆之夜里,一起嬉戏、玩耍,无视黑暗的恐惧,在皎洁的月光陪伴下,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夜晚。玩累了,回到家中,鸡鸭鹅什么的,一桌子都是丰盛的菜肴,还有吃家乡当季出产的农作物,如菱角、芋头,早已是家乡的特有风俗。都说中秋节是最容易吃胖的,这不,才吃了一会儿,就感到饱了。
这些小小的幸福,都只不过是记忆罢了。
随着城市的发展,”石屎森林“早已不是新鲜词,市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然而,家乡的中秋,却早已变味。大量的耕地被征用,想吃到家乡这些特色食品几乎是不可能;猜灯谜几乎是沦为了商家推销自己的`商业行为;小孩子在晚上一起玩灯笼又被大人们”理智“的心态而不被允许;公司送员工月饼以表祝福,却被告知月饼也要收税;串门送礼人之常情,又有多少人是真诚地祝福他人……城市的发展,我们得到许多物质生活上的提高,而诸如中秋节文化这类东西却经不起时间和人为的销蚀,日渐失去了她的风采。
月是故乡明。在民风民俗都在流逝的家乡,中秋的月亮无疑是一道最独特最美丽的一道风景线。亲朋好友拿着凳子,同坐在一道屋檐下赏月,让我们感到无比的亲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中秋的月亮未必是最圆的,但亲友的团聚为我们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对于团聚的人来说,与亲友赏月是生活中的一次小小幸福;对于离散的人们、游子来说,与亲友赏月只是遥不可及的奢望罢了。家乡的中秋,它也是一道不可磨灭的印记。
最可惜的是家乡的中秋,最美的也是家乡的中秋。在被人叹为”冷漠城市“的家乡,愿中秋等节日再次让人们体会到浓浓的人情味,让人们懂得珍惜生活中的点滴幸福。
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华夏儿女越来越看重西方节日,却忽略了很多中国的传统节日。而作为华夏儿女的你记住了吗?我想说我记住了,当然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安谧而热闹的节日,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中秋节。
都说十五的月亮圆又圆,的确是这样,哪个月亮能圆过八月十五的月亮嘛。也就是在八月十五这一夜,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安谧,安谧的让人感到一种平淡,但又不是没有柔和。天空被浸染成了墨蓝色,有些朦胧,夜空亮着几颗会说话的大眼睛一眨一眨,在偷偷谈论月亮的美丽。月亮端庄大方,面对这些称赞付之一笑,发出那柔和而明亮的光。路上的行人看见这个更亮的光,不由得以留念的目光向上望去,望着月亮美丽的脸庞。
当然,中秋夜也是热闹的,在火车呜——呜——的长鸣后,归乡的火车到站了,车上的人提着大包小包,与亲人会面,一会儿街上变得热闹了,变得车水马龙了。车里的亲人,问寒问暖,仿佛有说不完的话语,汽车的鸣笛也变得欢快,好像在替人们说:“到家了!”进了家门,亲切的拥抱诉说着久别重逢的喜悦,夜又深了,月饼登台了,这小小的月饼里包含的岂止是团圆,更是亲人的问候和游子浓浓的思乡情。
我喜欢西方的节日,但我更爱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我想对那些把中国传统节日忘却脑后的人们说:“不要忘记中国的`传统节日,更不要忘记中秋节的团圆之情……”
“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快要中秋节了,在远方的游子是是否也在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呢?
夜,慢慢地降临了,月,也渐渐地爬上夜空。让我也想起了去年的中秋节:月亮,从一弯小船,变成了一个玉盘。月光是那么明亮,不像太阳光那么耀眼,也不像彩虹那么五颜六色,可它却那么清晰,那么动人。全家人一起坐在草地上,一边欣赏那美丽的月亮,一边吃着甜甜的月饼。此时,一切一切都是那么安静,大家大概都在家里的庭院里吃月饼,赏月吧!而远在他乡的游子大概也在仰望月亮,想念家乡,亲人吧!
抬头仰望这皎洁的月亮,脑子里浮现出“嫦娥奔月”的故事:有一次,后羿外出打猎的途中遇到了王母娘娘,王母娘娘给了后羿两颗不死丸,据说只要吃了这不死丸就会马上成仙。但有个叫逢蒙的人,早就听说他们家有不死丸,于是就故意装病留在他们家。趁后羿走后,就拿出宝剑逼嫦娥交出不死丸。紧急之下,便吃了不死丸。吃下之后,只感觉身子一轻,便飞向天空成了仙。可是她舍不得后羿,就飞向了离他最近的地方——月亮上。就这样,“嫦娥奔月”的故事就在民间传开了。眼前,仿佛出现了嫦娥正抱着玉兔在对我笑的情景。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中秋节的月亮那么圆?
妈妈告诉我,中秋节是家人团圆的日子,月亮圆,也正代表团团圆圆的意思。每当看到中秋节的月亮,有谁不思念故乡,思念亲人呢?又有谁不想起“嫦娥奔月”的传说呢?又是一年中秋时……
夏天到了,家门口那棵茴香树疯长,差不多有我高了,看着它枝繁叶茂,不禁嘴又馋了,不由得又想吃母亲包的粽子了。
记忆中从小到大吃粽子,总是母亲自己动手包好的。母亲包的粽子有股独特的味道,尽管市场上的粽子琳琅满目,可在我眼中任何一款粽子都无法和母亲包的粽子比美,不是市场上的粽子味道不好,而是三四十年来吃惯了母亲包的粽子。那粽香里有古朴的家乡味道,有浓浓的母亲情结。当然家门口这棵茴香功不可没。每年的端午前夕,母亲都要将它的叶子采下,用清水冲洗后用刀子分段放进糯米馅里,清香无比。母亲制作的糯米馅非常有讲究,是由糯米、绿豆、茴香、芝麻、红枣、腊肉等组成的,糯米和绿豆要在包的前天晚上用水浸泡着,如果温度低,差不多要浸泡一天一夜吧,腊肉荤素搭配要炒熟且凉着,等完全冷却后在包粽子前十几分钟将腊肉和油放到糯米里,茴香要当天放,否则不新鲜,材料备齐后要和糯米一起均匀地搅拌……
粽叶是她亲自拾的毛竹叶。老家有一个竹园,每年春天,在毛竹生长季节里她就回家住上几天,大清晨就出来捡竹叶,洗干净带回县城以备端午节用。端午节前一天,她精心地配置粽馅后,然后将洗干净的粽叶用娴熟地巧手卷成一个空心的圆锥形,用汤匙将糯米馅放到那个空心的圆锥形粽叶里,再用一根筷子在糯米馅里均匀地摇动,直到把糯米包裹得紧紧的,然后用彩棉线圈着,一个连着一个,像一串红灯笼似的有序地排列着。“今年要多包点,带回家给你们的公婆尝尝”,自我们姊妹几个出嫁后她每年都重复着这句话。清香粽馅满含着母亲对子女无限的爱,层层粽叶下包裹着家的温馨和甜蜜,丝丝彩线系上的是对女儿们的希翼和嘱托。
忙到粽子成形时,她就烧柴火煮,袅袅娜娜升腾的蒸汽里,浮现母亲忙碌却依然泛红的笑脸。每当热气腾腾的锅盖掀开的刹那,一股粽叶的清香扑鼻而来,让人垂涎欲滴,嘴里享受着美味,这时的端午节恐怕是一年中最幸福快乐地时刻了。全家满口粽香,她笑眯眯地看着我们吃:“味道怎么样?”“好吃”当听到这两字入耳,她就麻利地转身去厨房用盆子装满煮熟的粽子送给左邻右舍分享。
母亲的本事,只是遗憾我竟没有学会,还记得去年包粽子的情形,细长的粽叶在我手里像是一弯迷失方向的扁舟,任凭我怎么努力,来来回回折腾半天,就是不成锥形,“慢慢学,不要紧,只要想学,总会学会的。”母亲总是给我希望。